第一篇:找准三个点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
找准三个“点”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
[ 发布日期:2011年5月5日发布者:林幸福阅读次数:791次 ]
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认同的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作为一所学校办学历史的积淀和凝结,是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校风之象征、品牌之标志。积极加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尽管中等职业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方向与其他类型的学校不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建设手段方法和建设特色有所不同,但在中职学校大力摧进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职业劳动者的需要,也是促进中职学校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提升学校品牌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审时度势,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到学校品牌建设的战略层次,通过承担广东省“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中职校园文化”的课题实践与研究,找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结合点和支撑点”,积极开展“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现以物流专业为例,把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与各位共飨,请予斧正。
一、找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凸显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技能和良好职业道德的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中职学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道德,这就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因此,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除了具备普通学校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载体外,还必须具备职业特色,需要引进优秀企业文化并深度融合。我校担任广东省金属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和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理事单位,在行业标准的制定上有“发言权”,并借助行业协会的平台,将优秀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通过宣扬优秀物流企业文化,借鉴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在教学、实训实习、管理和生活中加强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按照“铁的纪律,金的人格”的职业要求,引导学生在职业意识、态度、责任和纪律以及能力等方面加强学习和锻炼,达到磨炼职业意志、强化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操守和提升职业能力的教育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规划人生的发展,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努力创业、成就事业,形成了有商贸流通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找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并深度融合,就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我校通过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以活动文化为载体的“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创新了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一是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学校与物流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把企业的部分实际业务项目引入学校,以企业实际项目带动项目教学,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业务,形成“商科文化进校园,车间文化进课室”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悉工作场所和工作环境。学生入学初,企业到学校开讲座,介绍物流行业的现状、发展前景和对毕业生的要求,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使学习有目标、有动力;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及其业务合作单位参观,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景和运作情况。学校与企业共建“物联商务服务中心”,按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网上销售业务构建运作架构、设置岗位和实际经营模式,企业派专人到校进行岗位培训,指导业务操作,企业对成功实现网上销售的学生将给予奖励。企业优先录用优秀的学生,并推荐其他学生到业务合作单位就业。二是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学校根据教育规律和企业劳动纪律制定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在实训教学场所张贴实训操作规范,利
用制度规范行为,形成与行业和职业相对应的较为完善、系统的教学和管理制度,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悉企业的制度和要求。如我校与环众物流公司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现代物流实训中心的高层货架仓库就是按照环众物流公司的实际运作进行规划布置、制订设备操作规程、制定实操考核标准等,实训中心实行5S管理、实训教学参照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和考核学生,强调团队合作,使企业制度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同时,专业教师和公司管理人员共同开发《物流综合实战》教材,按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建立实训项目和考核评价标准,根据现代物流三个基本岗位(仓管员、配运员、信息员)设计《物流综合实训》课程,环众公司的管理人员主讲,按照公司工作流程组织教学,真正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具备动手能力强的优势。
三是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行为文化。学校把第二课堂要纳入学分制管理,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参照物流企业和行业标准,根据具体物流活动及岗位群的作业环节制订技能竞赛方案,定期举办校内物流技能竞赛。主要项目有:商品进出库技能、商品堆码技能、包装技能、消防器材操作、商品分拣技能、商品配运技能、物流设备模型制作、订单录入、叉车驾驶技能竞赛等。竞赛的目的:“物流业务模块化、作业环节标准化、物流操作规范化”,最终实现教学与企业同步发展。技能竞赛还把学生的仪容仪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等列入到评分标准。物流专业还成立了物流协会, 协助专业教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协助举办技能赛。
四是构建有职业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学校在校内设立企业名人廊和优秀毕业生风采栏,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现身说法,发挥成功职业人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他们介绍通过不懈努力得到提拔重用的经历或自主创业的成功经验,其成长历程和奋斗过程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化了成功职业人和优秀毕业生的榜样示范,形成了与行业和职业相对应的校园文化核心内容,使学生提高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服务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
意识,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和职业道德观。
三、找准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支撑点,提升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具有一批熟悉校园文化内涵和企业文化内涵的教师,是我校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的“支撑点”。学校从物流企业“挖”业务骨干来校担任专业专任教师,物流专业教师50%以上来自企业。教师除担任学校教育教学任务外,还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服务外包和培训工作。如物流老师参与了广东物资集团、广汽集团下属企业和广东金属材料公司等众多大型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物流实训基地多次为珠三角众多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服务;计算机应用专业承接企业服务外包,开展生产性实训;国际商务专业教师以广交会为培训平台,为珠三角制造企业的外销业务经理、外销业务员提供出口业务培训;物流服务与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专业共同为广日物流开发设计了仓储管理系统等等,实现了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由于教师掌握了企业最新的技能和经验,对劳动者的岗位能力要求非常熟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我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训练相结合。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企业,充分体现了我校商贸流通类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特色。
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及今后工作思路
通过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职业素养要求,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符合企业用人的要求,做到了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1、拓宽了德育工作的载体。我们把技能竞赛和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学分制管理,调动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开展一系列带有企业氛围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寓德育于训练之中,使德育教育富有吸引力和针对性,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
2、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近几年,我校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22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28个。校内各专业学生
技能竞赛也开展的如火如荼,近三年学校举办的校内技能竞赛年均达48个项目,参加竞赛的学生年均达到5576人次,极大地推动了学生技能训练和学习的热情,并在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中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技能水平,技能水平高的学生在校内成为名人,成为学生争先学习的榜样。
3、增加了学校的吸引力,促进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我校学生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家长的充分肯定。学生认为“在我校有东西可学,有事情可做”,踊跃报考我校,推动了我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目前,学校在校生有114个班共6517人(其中校外班358人),连续两年稳定在6000多人的规模。用人单位也非常乐意招聘我校毕业生,近三年年均有256家单位来校招聘,年均提供26大类约3184个岗位,工作地点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东莞、番禺、佛山等地,拓宽了就业渠道,也提高了就业岗位的质量,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9%以上,专业对口率平均达到85%,保证了学生的充分就业,人才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了“招得进,育得好,推得出”的良好局面。
我校校园文化的继承发扬与创新成果,对我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一。今后,我们将继续创新文化品牌、专业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不断促进与优秀企业文化的对接,丰富完善我们学校的文化特色,形成持久闪亮的品牌。我校将聘请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参与学校校园文化的规划和建设,以创建国家示范中职学校为契机,以完成“建设与优秀企业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的广东省德育研究课题为抓手,继续探索和践行有商贸流通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我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许琳伟)
第二篇: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中职校园文化研究
《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中职校园文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10年10月20日
地点:曲江职校图书馆三楼会议室
参与人员:许重阳校长 邓永君副校长 邹秀兰副主任 袁艺 刘翠娥潘小妮 李艳芳张锦伟吴国昌
会议内容:
一、由课题具体负责人刘翠娥老师介绍该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
二、集体讨论该实施方案的相关细节,进行具体的可行性分析,指出其中存
在的不足。
具体意见反馈如下:
1、该课题研究非常必要,能很好地引导中职生适时进行角色转换,实用价值高,可以起到引领全校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的作用。
2整个课题的研究应该明确研究的目标,重点把握好企业的要求,引领学生明确企业的管理制度、理念,确切明确优秀企业的要求。
3、中职学校与普高有何不同?职业学校怎样打造职业人?氛围应该浓厚。课题研究要找准接点,让学生更容易接近。
4、我们的老师怎么去教育我们的学生?如何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具体化?如何用企业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涉及到整个课题的研究。
三、课题总负责人许重阳校长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期望与要求:思路要清晰,考虑要深入、细致,节约为主,要把课题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有利于学校发展得各项措施。
附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篇: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需要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创造出良好的高职院校育人氛围,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对于保障工学合作办学效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进入企业一线就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要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1.2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学生就业 目前对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另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毕业生定位明确,技能突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较高。通过毕业生追踪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工作中存在着就业起点低,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偏低,离职率较高的状况。这种现象反应出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及高职毕业生自身定位与用人企业的需求仍存在很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胜任工作。为了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提高,就需要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注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载体,使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学校就逐步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期。
1.3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鲜明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优秀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涵建设的一部分,对教职工具有强烈的凝聚、激励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一旦形成,将成为学校上下相对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就会形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当学校师生员工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上形成共识,这必将成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选择
2.1 长期、持久地培育校企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例如有些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有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有些新设立的民办学校还在建校伊始,还特意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国际化元素、植入军队文化等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以生产经营实践方式、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及企业对外形象来具体体现。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所表现出企业文化也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也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需要长期地、不间断地培育吸收企业先进文化要素的校园文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嫁接,而是一个选择、融合、培育的长期过程。
2.2 注重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关注提高效率和创造效率,目标是激励和凝聚员工,是一种管理手段。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塑造人、鼓舞人,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它是企业自身的行动指南。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要有所选择和甄别,要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选择具有普遍性的优秀企业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要剔除某些狭隘、片面的企业文化要素,例如利益至上、简单服从、竞争崇拜等。要从国内优秀企业以及现代企业中普遍接受认同的优秀企业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例如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质量意识、注重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对校园文化起到积极地作用。
2.3 全方位地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中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就已经开始了校企文化的融合。运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创建示范性院校等重大发展节点,让全校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在学生日常管理上,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把责任意识、纪律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提高;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报告会、表彰奖励、校容校貌等重要校园文化载体上,体现企业文化要素,扩大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先于学生与企业对接,教师作为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训课程比例,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企业文化。创建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应注意问题
3.1 校园文化要主动接纳、融合企业文化 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是对企业文化的照搬和模仿,更不是用企业文化代替校园文化,而是学校在自身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企业文化中有利于实现自身发展的先进文化与自身融合,形成一个具有个性且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是主动的,是有所作为的,把握着校企文化融合的节奏和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事后的默许。
3.2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明显自身烙印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专业或者地域文化特色,不要轻易丢失,要进一步凝练提高,提高影响力。校企文化融合也要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碰撞中形成,校企文化融合需要学校在自身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传统上,引入企业先进文化,并经过反复消化和酝酿,才能形成积极的影响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3.3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发挥影响力 无论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通过校企文化融合来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更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要避免照搬照抄,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把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仅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校企文化不仅没有融合,而且还会起到负面影响。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也成为必然趋势。在校企文化不断融合中形成的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积极地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独特的高职校园文化,在校企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将会培养出更多地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小义.从适应到融合:工学结合中的校企文化衔接[J].现代营销,2011(2):111.[2]朱明.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42-43.[3]林丽萍.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60-61.[4]徐天舒.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55-57.[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8-31.
第四篇: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
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中职学校必须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自觉地与企业对接。中职校园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磨合与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特色文化。只有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化元素,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良好对接,让学生在校时就受到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守纪、勤奋、诚信、合作、创新等优良品质的受企业欢迎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对接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25-03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预备教育,学校教育目标定位就是培养服务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能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让他们今后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即“下得去,用得上,留得着”。
但从实际看来,不少中职学生还不习惯于这种要求,在“2+1”培养方式的第三年在企业实习期间,面对全新的与校园文化氛围差异很大的企业文化氛围,由于心理准备不足,不适应一线的工作岗位――下不去,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脱节――用不上,不适应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留不住。学生角色不能立即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变长。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并能在企业中立足,势必要求学校在短暂的在校教育中引领学生认识企业。这种引领,就迫使我们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
此外,中职学校在竞争激烈的教育市场中要求得生存并不断发展,实践表明,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就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它是一所中职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于其办学的个性化特征。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定位、专业特色、管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上,但最终还是通过校园文化体现出来。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只有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和企业文化进行交融和对接,才能形成自己特点的、百花齐放的中职特色校园文化。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建立起的新型中职校园文化,其内涵和外延都有别于纯粹的企业文化,也有别于传统的校园文化,它同时具有企业管理和学校教育双层文化特征;更加有助于中职学生对各种职业活动方式、职业语言及职业行为意义的理解,推动企业职业岗位培训与学校专业素质塑造之间的互动。同时也有助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和执行。企业文化的引入是新型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特色的文化活动。中职学校应根据自身特点积极开展企业文化活动,通过吸纳现代企业的先进理念来激活校园文化建设,找到两种文化的最佳对接点。
一、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精神文化,发挥其引领作用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建立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在体现国家核心价值观、汲取企业文化精华、反映学校育人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内核。这种精神文化在很多中职学校是与办学定位相吻合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是积聚活力共享互进的精神成果。职业教育方面的专家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根在经济社会,魂在学校与企业的对接。而现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在于很多学校的精神文化没有彰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对接和有机交融的内涵。很少见到能与学校培养定位相吻合的精神文化的概括,很少见到能体现于优秀企业文化相对接的理念性精神文化表述。这就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的蓬勃发展。因此,精神文化重在强化树立校企文化的对接意识,从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角度,从适应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实际需求的角度,结合自己良好传统和专业特点,认真研究和确立校企文化对接与融合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提炼和升华,形成校本精神文化,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奋斗目标,从而昭示办学思想,彰显办学特色。然后通过校训、校徽、校歌、校服、校标、校报、校园网、宣传栏、指示牌、信封、稿纸以及交通工具上的标识等多种途径的宣传和推介,去张扬校本精神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熏陶和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全校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物质文化,发挥其基础作用
校园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教学设施设备、宣传设施和附设的雕塑、题字、风景点等人文景观及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等。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在精神文化的引领下,通过物质文化来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环境。一是通过文化设施来体现优秀企业文化,通过氛围营造来宣传优秀企业文化。如在中心广场建立优秀毕业生创业事迹介绍,在校园小道建立优秀企业家语录,在校园显著位置建立省市技能比赛的获奖情况与选手风采等,这样就很好体现了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二是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强化优秀企业文化的渗透。学校通过引进企业,与企业联合办班,把学校的实训实习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厂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严明时间观念,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让学生在校园就能感受到企业文化,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就有助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迅速转入岗位角色。
三、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制度文化,发挥其保证作用
校园的制度文化是校园公共规范文化,主要包括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等,这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需要从制度层面去科学发展、规范化发展,需要强化制度文化来保障,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建设。中职学校不少学生受年龄小、阅历浅等因素的制约,往往缺乏长远考虑和先人后己的精神,缺乏责任感,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而企业则要求员工具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遵章守纪,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对岗位变化和职业转变的适应性、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能性是中职学校的职责所在。于是学校需要将企业管理的元素灌注到日常的管理之中,通过各种管理制度的实施,来体现企业的制度化管理理念,从而帮助学生养成适合企业需要的一系列素质。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职业教育的整体规划,使企业文化成为每一位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顺德一些中职学校将校园制度与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参照企业制度制订校纪校规,组织学生学习企业《员工手册》,让学生将名企业的员工手册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对照学习,让学生明白“今天学校对你的要求,就是明天企业对你的要求”。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参照“企业式班级管理模式”实施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借鉴企业的经营模式,把企业的制度、措施、办法等尝试迁移到班级管理上,大胆尝试将“班级操行分表”改为“学生工资表”,将学生的各项表现量化成“工资”用分数体现出来,日日结、周周算、月月评,将扣除或奖励贴上墙激励学生,对学生的激励会更接近企业管理。
四、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行为文化,发挥其实践作用
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重点是落实在学生的实践上,关键是落实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上,目的是落实在学生的素质养成上。因此,中职学校要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工作中自觉地建立和实施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行为文化,用精神文化去引领学生的行为,用物质文化去熏陶学生的行为,用制度文化去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及早成为合格的职业人,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定的基础。
建设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施文化的校企结合,决不能仅就文化来谈文化的结合,因为校园文化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蕴含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构建具有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结合。一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讲解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企业需要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把学生带进企业的生产、管理的真实环境,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自觉服务社会化大生产的意识。三是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师生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行为习惯等按照企业的要求,学校的管理包括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等实行企业化运作,教学形式三点一线(教室、车间、企业),培训实现五合一,即教室、车间合一,教师、师傅合一,学生、徒弟合一,作品、产品合一,育人、效益合一。
课程是学生求知、强能、塑品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主渠道,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的教育特点。可通过必修课、学科渗透以及各项活动等途径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理论知识。使学生理解企业的本质及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树立起提高企业文化素养的目标,并付诸实施。在就业教育理念下,学校可以自主编写适合中职生实际需要的企业文化教材。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更多地体现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等职业文化,更好地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对接。(1)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2)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3)举办“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4)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一个企业对学校的评价往往从他们接触的学生个体行为上予以判断,一个学生就是学校行为文化的一个窗口,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成了校园文化建设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
总之,中职教育作为一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学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企业需求确定办学目标,必须坚持体现职业学校教育特色、与企业文化紧密联系、沟通乃至融合的理念对其内涵进行建设,即以校企精神文化对接为重点,以校企制度文化对接为抓手,以校企物质文化对接为基础,以校企课程文化对接为亮点,以校企文化活动对接为平台,通过校企文化的对接与共融,努力创建职教特色鲜明的职业校园文化。
责任编辑 何丽华
第五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表现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校园环境职场化,构建新型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层面,主要指师生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环境。它包含学校整体布局、学校建筑、形象标志、艺术景点、文化走廊等。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学校可以将本校职业化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融入校园布局和设计中,创建浓厚的企业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职校要彻底打破普教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将企业工厂的布置、设施等复制到学校课堂上;在墙上张贴企业核心理念、形象标识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工号、上课打卡,让学生每天到学校来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变为对员工的要求,努力为师生构建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二)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理想状态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和谐、民主、向上的校园精神氛围,主要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体现出来,具有积沉性、隐渗性、持久性。好的精神文化会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引入优秀企业制度,提升和完善职校制度文化
制度对于学校的师生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天长日久,最后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心理契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除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教职员工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外,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将ISO9000质量认证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职校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等,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以及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职校还可以安排学生下到与本校合作的企业,让他们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
(四)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建设职校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形成的课程观念和活动形态,往往反映了学校对社会需求的定位,集中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等层面。学校要成立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学校的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作为该岗位(群)的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再根据这些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实施办法。课程内容是将现有的课程体系和企业行业的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以章节知识点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项目编写中融入企业文化,使课程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教学以项目为中心来展开,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法。
(五)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职校活动文化职业化
职校通常会组织艺术节、歌赛、球赛、运动会、开学仪式、毕业典礼、绿化校园等活动,活动涉及面广且丰富多彩。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职校可以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职校活动文化更职业化。一是以大赛为突破口,实施“走出去”。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组进行强化训练。在政策上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施“请进来”。定期邀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或技师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带入学校,使班级企业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办到企业里或邀请企业到学校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等。三是以技能节等活动为媒介,搭建校企之间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举办技能节,在各个专业全面展开。邀请企业领导和专业人士担任评委,从职业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更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校园开放日、校企合作洽谈会、先进员工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企业文化走入校园,也走入学生心里。
二、结语
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立足职校实际,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融合不是做加法,更不是机械替代,而是由校园文化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并加以提升。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的校园文化,创设一个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遵循职教规律的育人环境。在这种新型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实现职校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作者:张冬娇单位: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
(二)一、企业化的实训文化建设
1.仿真模拟企业岗位环境
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各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场所要最大化地模拟企业场景,实训器材的摆放、规章制度的要求、教师的演练都要与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相一致,并通过实物、标语、展板、易拉宝、文化墙的形式展现企业精神和工作气氛。同时,为了实训操作安全、规范,要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实验室、车间、实训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感受实际工作氛围,使学生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的职业教育环境中提升,最终达到学习知识、修炼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
2.全真实践就业创业内容
加强企校合作,形成订单式生产合作关系。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师资支持,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原材料来自企业,实训项目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设计、生产,产品盈利由企校学生三方共享。如机械制造专业可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订制少量的机械器具、通信专业与服务外包公司承接电信运营商网络机房维护业务,学生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学习机房日常工作,当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老师及学生一起分析排除故障,学生从中锻炼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化的班级文化建设
1.人性化理念贯穿班级教育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其中以人为本为其核心价值。班级管理理念也应采用“民主自治”的理念。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班级教育重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可在班级树立榜样,设立学生风采专栏,定期评出班级的“品行佳人”“微笑大使”“卫生标兵”“体育健将”“技术能手”等不同名誉的优秀学生,起到榜样效应,达到班级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2.考核制度规范班级管理
将优秀的企业制度引入中职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中。中职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教育》,还应该注重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严谨求真、团结协作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普遍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真正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人很少。制定“学分制”考核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每个学期的考核基准分为100分,根据“考核细则”(考核细则以企业规范为标准)进行打分,凡是做得不好的,进行扣分,做得好可以加分。同时制定“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及考核),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常委轮换制”(即班干部每学期调整一次),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周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常委”每个月给予“岗位津贴”,一方面对他们工作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传递了“多劳多得”的理念。通过“学分制”的考核制度管理班级,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
3.用职业氛围打造班级环境
办公室是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企业化的班级管理也需要将教室按办公室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及布局。班级环境建设注重“绿色、清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小组之间以工作室或部门名称分组座位,可设置“茶水间”“充电站”等休息点,提供饮水和书籍,在教室布置“班级历史墙”和“名企记录墙”分别记录班级成长史和著名企业的成长史。
作者:吴燕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三)一、企业文化与中职政治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
1.在政治教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
中职政治老师要树立企业文化的教学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可依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要求,把教学管理和政治教学教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竞争等意识观念渗透到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树立企业文化价值标准。
2.有效整合政治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教学手段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政治教学内容要以职业要求为中心,对中职生的培养要重点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政治老师在校企文化对接基础上,有效整合政治教学内容。在学校开设的各种政治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典型实例,采用企事业真实案例、情景表演、讨论思考、总结归纳、升华情感等多种教法来组织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意义,使学生了解更多企业文化知识,提高更多企业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通过灌输知名企业的文化体系,使中职学生体会现代企业的形象。
3.吸纳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激活中职政治教学的职业文化在中职政治教学上引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引入到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等日常管理中,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例如,学生管理理化制度就是采用了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班级为公司,学生为员工,上课为上班,每个学生完成整个学业需要挣到分值,学习期满才会颁发毕业证书。把这一理念引进学校、进管理、进班级、进头脑,写入学生手册,成为学生在校的常态化管理要求。把企业管理标准化手册印发给政治教师,作为上课、备课参考书。也把企业自主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这样的管理方法会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观念、自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架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纽带,拓展政治教学途径
中职政治教学可围绕企业文化开展专题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架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互动。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座谈、主题会、征文、企业见习、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成熟成长。
5.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政治教学可通过考察、调研、座谈、等方式,增加企业文化的素质教育和训练内容,作为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教育中直接对接和双向贯通的重要桥梁。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强的竞争意识,对企业文化理解得更透彻。也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形成在社会实践工作的竞争态势,对社会实践工作常态化。也可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快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还可开设相关企业文化课程和文化专题讲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二、结语
总之,从社会发展来看,将企业文化融入政治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专业人才。
作者:姚明珍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四)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同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很多共性,存在很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两种文化都是以人为基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和组织文化,员工和学生同为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中心;其次,两种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相同,都可分为外表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中间层(制度文化)、中心层(精神文化),企业精神和学校精神分别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再次,两种文化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在企业和学校内部具有规范、凝聚和导向作用。职业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社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一线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只有很好地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两种文化能够融合还体现在:
(1)两种文化教育的对象具有相同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校园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毕业后终究步入社会,融入到各行各业,成为一名员工,他们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不断将校园文化的意识和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融合,更好地服务企业。
(2)两种文化融合的内容具有相通性。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与校园文化相融,如:团队精神和班级集体精神、遵守厂规厂纪和校规校纪、穿戴厂服厂标和校服校徽、尊重客户和同学、爱厂如家和爱校如家、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还有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在精神文化方面,许多企业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名言,激励员工勇于进取。学校也经常运用这些警句激励和鞭策学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永不言弃的高尚品格。在管理文化方面,许多知名企业都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鼓励员工、激发热情”的理念,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同样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学生的一切放在工作的首位。
(3)两种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的校园文化教育是将来步入社会的必备条件,是进入企业的前提基础。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再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目标。两种文化的相融是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强大助推器,必将带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职业院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平台,为学生从学员平稳地过渡为“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将直接体现所在企业的文化状况,决定企业的发展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将职业规范和创业意识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更加顺利完成从校门到企业的过渡,缩短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办学理念企业化
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历史和特点凝炼学校的校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确定“以人为本、强调沟通与合作、强调开拓与创新、面向市场与需求、努力提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企业文化教育思路,提出“面对企业文化标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管理理念。训诫全体师生牢记报效国家、服务企业、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职业精神,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将企业文化精髓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要建立企业文化教育的制度保障,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教研室,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要求,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突显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专兼职企业文化教师,编写企业文化校本课程标准和授课讲义,如:《企业文化教育手册》等,研究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2.文化宣传多样化
在校园里设置文化长廊,两侧悬挂体现中外企业发展、企业家的展牌。构建文化墙,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设置优秀毕业生、行业精英展板和师生美术作品等使校园处处沐浴在企业文化之中,使师生目之所触、行之所至都是一道文化风景,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校报、校刊和校园网站开辟“企业文化教育”论坛平台,师生充分利用报刊和网络进行互动沟通,开展网上文化状况调查和网络企业文化论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互联网催生的诸如自由和共享、互助和奉献、开放和兼容等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不断地充实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的内容。学校一方面拓展本校内的企业文化教育平台,让学生接受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学会或主管部门与同类学校共同研究,每年设计一个研究专题,按照“集中讨论、实地观摩、论文评比、文化论坛、分组讨论、总结提升”六个环节组织实施,会后开辟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网络平台,进行深入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班级管理公司化
班级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职业院校要改变过去班级管理传统方式,在改革管理方面,对教学班实行“公司制”管理。一个教学班是一个“公司”,有自己的名称、宗旨和管理制度,有自己的内部机构和部门,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公司标志胸卡。班委会就是“董事会”,每位学生都是股东,自己认购股份,选举产生的班委成员担任“公司”的各部门负责人,同时提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口号。对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员工”,“公司”将开具《处罚通知书》并扣除当事人的“工资”。学生的学习成绩即为工作业绩,学生迟到早退、请病事假全部纳入学期末绩效考核,学生操行量化考核标准即为公司管理制度,从而使专业和行业的文化元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经过在校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将来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4.校企合作深入化
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向知名企业学习,并与其进行“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体现“职业”为特色,从培养目的、课程安排、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都要达到企业要求。学校管理要冲破工作关系的壁垒,引进企业经理任校长,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搞活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任职上班,打破教学教研只是在学校内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使教学更具实践性;学校聘请行业能手和创业毕业生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择业、创业教育,深入解读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给学校带来一线的理念,使教学教研与企业实际零对接,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是一家。改革教学模式,学校与当地大中企业进行校企联办,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入学即入厂,招生即招工”。组建诸如“核算员班”、“机场服务班”、“房地产营销班”等特色班级,学生上课穿上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服,进行模拟仿真实训,在氛围和意识上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企业员工的身份;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开设够用的专业课程,让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置身一线,通过了解企业理念、人才观、价值观、成长路径等,进入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内开办公司连锁店,为学生提供“准就业”场所。学校将食堂、文具店、微机房等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全部实行社会化。在校内开设餐饮公司、购物超市、网吧、银行、记账公司、打字复印社、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只负责安排管理人员,其他员工全部从在校学生中招聘,企业运行模式完全按公司连锁经营的规范操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满足了学校,还营利了企业,一举多得,实现了多方面共赢。
5.文化活动职业化
组建学生行业社团、兴趣小组,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组织包括企业创业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讲座,让创业明星、行业精英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与我同行”、“我的中国梦”活动,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企的情结;组织学生技能和体育运动会、教师技能大赛和“五四表彰”,并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劳动周、教学实习的方式,依据个人特长,安排学生到教学、管理等部门进行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人才招聘会、当地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联系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服务站、交通岗、城市公共场所做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敢吃苦、能协作、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积极联系大中企业,开展校企共建活动等。在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作者:黄东单位:保定市财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