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催化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摘 要】在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中,能否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将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以社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以班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以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等三个维度的研究,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将赋予校园文化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关键词】校企融合;社团文化;班级文化;创业文化;内涵建设
在国家和省、市《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如今职业教育正面临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生源锐减的多重考验,内涵发展正成为职业教育必须应对的重大课题。而在职业院校的内涵发展中,能否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度,将直接影响到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对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发展的途径和方法方面的研究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也必将赋予校园文化以新的内涵和生命力。
我们主要在三个维度展开研究:以社团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以班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以创业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
一、认真实施调查研究,增强研究实效
我们针对多个年级和专业的学生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在校学生勤工俭学、社会实践、工学结合的调查;关于开展职业形象、职业礼仪、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教育的调查;对优秀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调查;最受企业欢迎毕业生的良好职业素质调查;家长期望的职业院校校园文化调查。共发放各类问卷7561份,其中共回收有效问卷7493份。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一)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做勤工俭学;勤工俭学的目的,主要是为获得经济来源;在对勤工俭学种类选择上,餐饮业最广泛;在寻找勤工俭学岗位的途径中,最常见的是通过自己寻找;关于勤工俭学的收入的用途主要是用于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问到勤工俭学最能锻炼哪方面的能力时,认为最能锻炼独立自主能力的占多数。
(二)学生对职业形象的理解比较全面,对于仪容、仪表、仪态的全选率超过70%,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生对职业院校学生形象的认知基础;在男女生奇装异服的问题上,51.5%的学生认为学生不应该像社会上的人,应保持学生本色。
(三)有52.9%的学生认为只要举行大型活动,学校就应要求学生统一着装(比如:校服或系服);有60%的学生主要从学校教育这个渠道了解到职业礼仪知识;有63.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如:见到师长,主动微笑、点头、打招呼)有利于培养良好素质;
二、社团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初显成效
为了顺应校系二级管理的特点,我校学生社团也分为校级学生社团和系级学生社团。截止到2013年底,学校拥有各类正式社团16个,其中系部级社团12个,校级社团4个。
在实践中,学生社团组织得到了不断发展,参与各类社团的人数也与日俱增,但为了确保社团良性发展,依照“规范管理、稳定规模、促进发展”的原则,校团委参照企业文化中制度文化的要求,从学校实际出发,由学校团委牵头各系部科学制定并实施了《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办法》,不但明确了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部门,还规定了学生社团成立、注册、变更、复核和注销办法、社团骨干及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日常活动管理办法、考核与奖惩等具体内容。
通过实践发现,在这些制度的管理下,各个社团运作效果良好,学生社团制度文化建设初显成效。
三、班级文化融入企业元素凸显活力
学校尝试在部分试点班级实行“虚拟公司制”管理模式。通过该制度的实施,让学生尽早感受能者上,弱者下的社会现实,尽快与社会接轨,跟市场接轨。实施过程中按照企业的模式设岗,定人,定责,定“薪”。通过不同的企业角色定位,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管理氛围,既丰富学生的管理知识,也丰富了学生的社会知识,为未来走向社会更好的适应企业打下基础。
通过近一个学期的试点,试点班级学生基本适应了类企业的严格的企业管理模式,出勤制度、活动组织制度、值日卫生制度、纪律制度等制度出台,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班级的管理。底薪制、岗位津贴、满勤奖的出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能动性,学生感觉良好,也证明该模式有推广的实用价值,也初步凸显了班级文化融入企业元素后的巨大活力。
四、创业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沃土
现代社会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当今的社会经济需要更多的运用灵活的创新企业和产品,而这些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要求人能够具备创业的意识、精神和能力。如何突破校园文化的束缚,真正与社会和企业无缝接轨,培养企业和社会都迫切需要的创新人才,是众多职业院校都会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目前正逐步探索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跟踪和全面渗透的“三全”创业文化。
学校的创业教育更是通过搭建创业实践平台、整合校内外创业实践项目来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进创业实践与专业培养的融合,积极扶持学生组建创业团队,孵化创业成果,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我校先后组建了包括“无锡立信师生电脑公司”、“学生之家”等在内的多家创业公司,这些公司都是按照有限责任公司的模式创办,在学学生作为公司主体,分别是股东、董事、总经理、部门经理、工作人员、营业员等。如今,创业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沃土。
企业文化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培养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因此,我们要加快师生的社会化角色的转化,全方位的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多角度诠释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带来的好处,以人为本,因情造势,多渠道有效拓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不断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第二篇:校企文化融合
校企文化融合的途径探析
潇湘职业学院
肖志亮
摘 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现途径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校园文化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才是深层次的合作。高职院校要创建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高职学生就业的“零适应期”,两种文化的对接与融合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对高职学生的成人与成才、就业与创业具有积极的意义。
1.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学生成才。
由于高职学生的文化课素质普遍不太高,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不浓,甚至还有厌学现象。同时,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处于自我觉醒、自我确立的阶段,思想格外活跃,观念容易改变。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感受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之间人才与人才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企业的竞争压力与职业责任,淸醒认识到没有一技之长的高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从而自觉地树立强烈的危机感、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起他们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可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髙职学生就业。
不少高职毕业生心理不成熟,思维方式过于理想化,遇事易冲动。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跨出校门进入企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管理环
境,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甚至被企业淘汰。加上现在的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几乎没有吃苦的精神和体验,缺乏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心理承受力差。高职教育融入了企业文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让他们在离校之前就感受到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了企业员工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这有效地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提高了他们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了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3.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学生创业。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文化只有把创新的基因置入到员工当中去,才是真正能够让企业长盛不衰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应通过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市场就业压力,感受到企业员工的压力,并由市场来评判员工的劳动是否有效,从而激发学生们创新的激情与动力。因此,学校及教师应注重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过程,来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精神,增强创新意识,使其真正学会用已知的知识获取未知的知识,逐步地学会用自身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使创新成为日常的习惯。
二、高职院校要拓展途径,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1.引进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应注意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重视员工,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员工生活和个人进步,倡导学校与员工共同发展,实行“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高职院校要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和文明创建工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优秀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的高职院校更应有很浓的创新氛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良好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学校应投入资金鼓励教师钻研科研新课题。
2.深入研究和学习企业文化
走出去。一是把企业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已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文化调研,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企业岗位群的文化适应能力。二是要求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和“订单式”培养期间,全程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学习并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校正自身不当习惯,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提高工作自觉性,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和价值观。
请进来。成立有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参加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校园文化建设的专题研讨会。邀请企业各部门的专家管理人员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提出建设性意见。向企业发放问卷调査,征求企业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想法。邀请一线能工巧匠工人访谈,进行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每年在毕业生就业推荐会或毕业典礼等的大型场合,组织毕业生回校献身说法,激励在校生树立目标,奋发图强,磨练意志。3.大力开展以专业技能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如组建各类专业技能大赛是,在专业老师指导下,开设专业工作室,组建各种社团,开设科技创新活动室,在周末组织学生到街头、社区进行义务技术服护、传授技术和现场咨询活动,在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严谨、细致规范、吃苦耐劳”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
4.全方位、全过程实施校企结合
要实施真正的校企结合,引进企业文化,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在办学过程中全方位地实施校企融合,各高职院校结合地方和行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办出特色,培养出一线需要的高质量的人才,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工厂”,企业是学校的“人才市场”。学校与企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利益共同点和结合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人
才”,结合点就是“合作办学”。应该说,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蓓,论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硕士学位论文,湖南; 武汉理工大学,2012 【2】张小村,校企合作打造高品位校园文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 【3】李宁,高职校闶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研究,高等函授学报,2006,1: 56-58 作者简介:肖志亮(1977—),湖南省涟源市人,高级经济师,潇湘职业学院商学院院长,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经济管理
第三篇: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校企文化深度融合 引领学生幸福成长
湖南省岳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2012年5月)
我校创建于1994年,现有64个教学班,在校师生5000余人。学校育人环境优美,教育成果显著。2005年,学校团委被团省委授予“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006年学校党委被中共岳阳市委授予 “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校荣获“省级文明单位”;2007年成为省示范性职业学校;2009年被评为湖南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2010年学校成为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
近年来,我校坚持“学校即工厂,专业加公司,教室即车间”的办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多元引入、深度融合、成功体验”的校企文化特色,用校企文化来引领学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
一、多元引入,实现校企文化无缝对接
近年来,我校为推进校企文化的融合,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多角度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基本实现校企文化的无缝对接。
1、完善育人理念,治校中吸纳企业核心价值 学校在治校中不断吸纳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如团队协作、质量第一、客户至上、以人为本、激励与创新等核心价值,根据学校发展历史及地域特点,围绕校园历史传统和地域文化特色,培育学校核心文化价值观。通过借鉴、吸收、整合企业核心文化,我校提炼出了“为幸福奠基”的校训,“师生和谐、上下团结、遵章守纪、乐意进取”的校风,“规范、严谨、勤勉、高效”的教风和“求知、求艺、求真、求为”的学风;制作了校歌、校徽。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了“培养德技兼备的现代职业人”的办学目标;明确了“依托市场办专业,办好专业兴产业,兴旺产业促就业”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两个服务”——服务于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三个结合”——将学生所学专业及将要从事的职业相结合,将做人与做事相结合,将学生学习与生活相结合;“四个满意”——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社会满意”的育人理念,不断引领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2、深化校企合作,办学中嫁接企业主流文化
学校通过多层次的校企合作,在办学过程中嫁接企业市场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敬业意识、成才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等主流文化。一是我们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二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的宣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的情况和要求;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把企业主管请进课堂,直接传授企业文化。学校聘请了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彭敏、岳阳大力神电磁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生龙等23位企业老总或主管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先后邀请了80余位企业成功人士来学校授课。三是与企业合作办学,让企业文化走进校园。学校的主干专业都至少与一个以上相关企业合作办学,开办冠名班。如“三一焊工班”、“富士康品管班”、“中联机加班”等,将这些企业的主流文化接入专业建设中。如三一重工“自强不息,产业报国”的企业精神,“疾慢如仇”的企业作风等都成为专业文化的标志。
3、引入行业标准,教学中渗透企业品牌文化
学校在教学中参照行业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开发了“大专业.小工种”课程体系,形成独树一帜的课程文化。依照企业生产流程,我们在课内教学活动中积极推行项目教学法,模块教学、合作教学、互动课堂、分层次教学等方法。文化课本着“够用”“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分层次教学、互动课堂;专业课按照“会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模块教学、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我们开设专门课程,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专题教育。要求任课教师在学科教学时要结合学科教学的内容有意识地融入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接受企业文化教育。
二、深度融合,构建职业学校独特文化体系
学校以“围绕学生成长、围绕学生成功”为目标,加大与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积极构建职业学校文化体系,用文化引领学生成长、引领学校发展。
1、厂校一体 创建具有职场氛围的环境文化。
学校在整体建设规划上实行“前店后厂”式布局,学校临街有海翔电脑、天翼广告设计、三江旅游等门店,校园内有庚洋电子、荣昌服装等工厂,实现了“校区即厂区 教室即车间”的校厂一体。将学校的实习室包装成企业的“车间”,按照企业生产场景布置实训室,并在实训室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使学生踏进实训室就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车间之中;同时把学生包装成企业的
“工人”,要求统一着工服(实训服)、带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校园环境布置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根据专业实际将教室、宿舍、食堂、公共区域等位置的宣传标语,改挂本行业国内外或本地知名企业家、劳动模范、优秀技工的寄语。在学校建成“企业文化长廊”,着重宣传与本校所开设专业联系紧密的知名企业的管理理念、管理规范以及行业质量标准,建设十个“一”文化阵地即:一园(文化园林)、一训(校训)、一标(宣传标语)、一刊(校刊)、一站(广播站)、一网(网站或网页)、一箱(校长信箱)、一室(心理咨询室)、一馆(校史陈列馆)、一廊(校园文化长廊),着力体现人文气息,努力营造“崇尚技能、爱岗敬业”的氛围。
2、校企对接,创建具有职场特点的管理文化
在学校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的作法,对接岗位要求,创建具有职场特点的学生自主管理。学校全面引进“7S”管理模式,制订出“7S”实训手册和 “7S”学生管理手册(试行),将“7S”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到实验实训管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每学期开学,学校针对新生组织连续三天的“7S”管理培训,培养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共同营造干净、整洁、舒适、安全的校园环境。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文化气息。我们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方式,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同时 根据中职毕业班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在学生顶岗实习实训过程中,分别设立车间主任、拉长等不同岗位,让学生自主竞聘上岗。这些竞聘上岗的管理人员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引导
下,对实习实训学生进行管理,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互相监督,相互比拼的实习环境,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对企业的适应期。
3、校企融合,创建具有企业特色的制度文化
学校派出相关人员到用人单位考察,学习他们的相关制度,按照“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细化内容,便于操作)、“严”(严格执行,赏罚分明)的原则,结合企业用人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吸取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职业道德、严明职业纪律等制度和规范,把企业生产、管理的各环节规章制度融入到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之中。譬如,我们借鉴海尔的“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和“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的严明制度,建立了“目标→日清→激励”三级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团委会、学生会为主体的学生自主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注重激励,奖惩分明,严字当头,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要求。学校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工作室、车间、实训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习惯,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如计算机专业的上机制度、焊接专业的操作手册、电子专业的实训制度等,以此促进学生质量意识、安全防范意识、规范操作意识的养成,真正实现与企业规范的深度融合。
三、成功体验 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素养
学校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体验校企文化,发挥文化的熏陶、激励功能,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引导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1、用极富专业特色的班级文化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一是环境熏陶。通过在教室里张贴富有专业
特色的图片和本校本专业优秀毕业生事迹的图片、文字,添置一些有专业特色的设施设备等方式,营造浓厚的专业学习氛围。二是行为养成。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冠名,以企业的组织模式竞选班干部职位,以项目招标的方式组织班级活动,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设计富有特色的班会,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环境中体验企业文化,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良好纪律和行为习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服务。
2、用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学校坚持实行“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实践,在实践中提升技能素养。一是在“走岗”中感悟企业文化。学校组织一年级学生到县域内企业参观生产线,听取企业专家专题讲座,了解企业生产,感悟企业文化。二是在“贴岗”中熟悉企业文化。学校组织二年级学生在校内进厂房、门店,在专业教师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动手操作,完成相应的经营或生产任务,体验熟悉企业文化。三是在“顶岗”中践行企业文化。学生最后一学年在学校接受为期两周的企业文化培训后,走进企业从事生产劳动,积累工作经验,在工作过程中践行企业文化。在历届职业学校技能比武中,我校学生在不断体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提升了技能素养。我校学生连续七次夺得岳阳市技能大赛团体第一;毛文、周艳、任田等摘取湖南省技能大赛冠军。毕业生就业率达98%,双证获得率达86%。
3、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校充分利用活动载体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一是定期开展“两节两会”活动。“两节”即技能节、艺术节,每期开展一次。技能节在每年的5月份和12月份,各专业所有学生都参赛,每个专业
评选一个 “技能明星”,另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艺术节在每年的4月份和10月份,形式多样,有演讲比赛、朗诵比赛、唱歌比赛、舞蹈大赛、演奏比赛等等,每次都评选一批“艺术之星”。“两会”即上半年的田径运动会,下半年的球类运动会。二是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一年级有社会调查、“感恩大行动”等,二年级有专业实习,义务维修、青年志愿者活动等。三是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学校现有青山文学社、忠职电子协会、海翔计算机协会、炫舞社、青果合唱团等二十余个社团,这些社团以“两节两会”和“中职技能大赛”等为载体开展活动。这些具有专业特色、能促进学生技艺和技能校园文化活动,丰厚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近三年,有35位学生干部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46位学生被评为“省级三好学生”,有18位学生被评为“市级文明标兵”,2011年参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我校共有27件作品获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校企文化深度融合的魅力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在校企文化建设中,我们将继承与发展并重,不断充实新内容,融入新元素,拓展新空间,为学生打造立体化的成才渠道,使校园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德技兼备的新型人才。
第四篇: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产教融合
---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与京东集团校企合作新闻报道
12月7日上午9:30溧水中等专业学校曾宪生副校长、吕栋山副校长,文经部储海平主任和江京东农村电商生态中心运营总监杜彪先生对建设溧水中等专业学校京东电商学院进行初步洽谈。为了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培养更多高素质、精技能、善管理、会经营的电商人才,为建设强富美高的新溧水做出新贡献。
会上储海平主任介绍了目前学校所办的电子商务专业情况,介绍了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办学现状,以及目前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学生技能培养缺乏适应市场的,针对性的辅导,教师没有真正的实战经验,课堂教学说服力不够。
杜彪总监介绍了:京东在2015年大力推进农村电商,通过与三到六线城市的线下IT数码或家电零售店面合作,以“京东帮服务店”的形式帮助传统零售店面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型企业转型。农村电商推广过程中,配套人才的巨大缺口问题凸显。
吕栋山副校长表示推行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将相关课程考试考核与公司业绩考核合并进行,这种紧密型的工学结合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中职教育的实践实训教学问题。
曾宪生副校长说:近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高水平特色中专学校的办学定位,京东集团是中国收入规模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是国内第一个成功赴美上市的大型综合型电商平台;与京东集团合作,将有利于突出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特色,有利于建立创新型产教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有利于我校教学科研与地方政府产业紧密结合,逐步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
通过初步洽谈,双方对在溧水区域范围内建立京东商学院达成了共识,双方将进一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邀请政府指导,共同做好溧水本地的电商人才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供稿人:储海平)
第五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顶岗实习就业平台.
高职高专教膏 BEIJING EDUCATloN、竣垒深廑融台共建项戡窦劾就些翠台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 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指出: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 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发挥行业办学优势,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共 建顶岗实习基地,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 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积极探索项岗实习基地建设 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一、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学院积极 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 学结合作为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 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 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 致,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的相结合,探索课 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创建和完善“通用平台+技 术中心”的GPTC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通用平台 GP(General Platform”实施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 养,通过建设“技术中心TC(Technology Center”实 施专业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培养。
1.通用平台
通用平台GP是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学 生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的系统方案。通用平台通 过思想教育活动、通用能力训I练、素质教育课程和专 业教育课程等途径,实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人文 精神熏陶、思维能力培养、沟通合作训练、身心健康发 展、职业素养形成等教育功能,形成统一的素质教育 与通用能力培养方案。通过明确各类教育活动、各种 课程、各类训练的素质教育目标、实施途径和评价方 法,强化素质教育和通用能力培养,把职业道德与职 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设立“通用能
◇刘五一
力发展中心”来保障通用平台素质教育与通用能力培 养方案的有效实施。2.技术中心 ’
技术中心Tc是学院为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 标,依据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特 点,精心打造的工学结合、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多功 能教学环境。技术中心的功能包括:一是建设核心技 术课程综合教学环境,实施“学做合一”的核心技术 课程教学。二是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团队工 作”方式开展生产性实训。三是建立高职教育研发机 构,使之成为教学改革、课程研发、技术革新的孵化 器。四是建立创新工作室,使之成为创新能力培养与 竞赛集训的基地。五是建立职业资格鉴定机构,开展 “双证书”教育。六是建立企业项目工作室,使之成为 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的平台。依托功能完善的技术中 心,可以开展专业核心技术课程的教学、开展校内生 产性实训、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组织学生开展 创新实践活动等。
3.形成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四阶段教育过程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基于GPTC人才 培养模式,结合产业生产组织方式的特点,以及电子 信息(行业技术领域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特征,将 素质教育、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工作学习、生产劳动训 练以及企业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按照职业认知、职 业能力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和职业岗位训练4个阶段 的流程,组织实施教育教学过程,形成“职业能力发展 四阶段教育过程”。
4.构建“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
GPTC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院具体教育环境中实 施的、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综合职业能力 培养的各种教育与学习活动的总体方案。GPTC的内涵 非常丰富,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GPTC课程开发
万方数据
高职高专教育 凰霹鏖弱露霪曩娶曩曩≮墨夏鬟?黑曩要薹趸B刚NG印ucAT‘oN
理论、课程管理机制以及课程教学规范等,其中专业 课程体系构建与核心课程标准开发为其首要任务。按照GPTC的要求,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开发专 业教学标准的过程中,必须依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规 律,以校企合作机制为保障,执行规范的专业课程开 发规程,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其要点包括:一是依据技 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开展企业调研。二是 实施全面职业分析,即职业工作过程分析,目的是对 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群进行确认。三是在职 业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职业能 力的分析,获得职业岗位的通用能力要求和专业技能 要求。四是结合高职教育规律,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 整合与重构,进而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体系。五 是开发完整的专业教学标准。
5.开发核心课程标准
核心课程是为了满足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而设 置的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按照 GPTC的要求,核心课程应遵循职业岗位逻辑而非学科 逻辑,经由职业分析到教学分析的开发路径获得。核 心课程标准开发的主要环节包括:一是确认课程的教 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按照 GPTC课程开发思路,核心课程采用能力目标来表征教 学目标,且能力目标包含了对知识、态度、素质等方面 的具体要求。二是解析能力要素,核心课程的每一项 能力目标都可以进行深入解析,解析要素包括工作任 务具体描述、工作任务具体步骤、完成工作任务所需 的专用工具和设备、胜任工作任务必备的知识基础、胜任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态度和素质,以及判断能否胜 任工作任务的考核依据等。三是研制学习任务,高职 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并非由学科逻辑生成,而是遵循职 业岗位逻辑,落实在职业能力培养上。因此,核心课程 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一系列学习任务,它们对应着 岗位现场的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四是设计学习活 动,每一项学习任务的实施载体就是教学活动。一组 特定的学习活动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学习过程——在 技术中心环境下实现对工作过程的再现。五是开发教 学文件,学习活动的实施应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 式,这些教学方式的运行依赖于大量的教学文件,如 项目任务书、项目指导书、教学案例
集、教学活动方案 和模拟公司策划书等。六是编制考核方案,核心课程 考核更加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更加注重以成果为依 据,更加强调考核标准的透明公开,更加强调学生的 自我评价作用。
二、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顶岗实习就业平台
按照GPTC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学院发挥行 业办学优势,一方面完善“技术中心”为载体的实训 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加强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顶岗实习就业创业平台。
1.形成跨校企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院建立了跨校企的厂校联动生产性实训基地。该类基地部分在学校,部分在企业,校企共同投资,签 署合作协议,通过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学生的实习,开 发生产实际的产品,企业和学校共同获利,同时企业 可以挑选需要的人才直接上岗,还可以与学校签署订 单培养所需人才。如北信——北广电子装备生产制造 基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北 信——兆维模具设计制造基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顶岗实习基地。
2.将实训基地建到企业
学院尝试在企业租用场地,由学院投资建立顶岗 实习基地,采用企业运营方式,按照企业实际工作过 程组织实训。一方面学院为企业提供了设备、技术,直 接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学生到真实的环境中实习,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完成真实的项目,企业可 以挑选人才直接上岗,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主创业。如北信——方略信息服务基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 项岗实习基地、北信——正东文化创意数字传媒中 心(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顶岗实习基地。
3.将企业引入学校
学院采用将企业引入学校的做法,建立项岗实习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及部分设备,由企业提供设施、技 术、师资及项目支持。通过实习学生完成真实的项目, 考取必
要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直接上岗或自 主创业,并由引入的企业提供项目,帮助学生自主创 业。如北信校企合作软件园(软件技术专业顶岗实习基地。
4.建立校企合作理事会
2007年,为了深化学院的办学体制改革,促进学 院更好地服务行业,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组织 并成立了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由 电控公司副总经理担任理事长,京东方科技集团、北 广集团、七星集团、燕东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以及电 控总部高管等出任理事。这对学校产学合作起到了决 定性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雯】 万方数据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顶岗实习就业平台 作者:刘五一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刊名: 北京教育(高教版
英文刊名:BEIJING EDUCATION 年,卷(期:2009,""(9 被引用次数:0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bjjy-gjb200909023.aspx
授权使用:株洲职业技术学院(zzzyjsxy,授权号:7216cb44-c9d8-45f1-9466-9de401141b56 下载时间:2010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