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校园文化资源与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
浅谈校园文化资源与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摘 要】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间明确指出:美术课堂应该充分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时必须关注实际生活经验,留意身边周围的事物。校园环境就是重要的美术教育资源,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开发和利用。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与我们美术学科有着必然的联系,校园资源和美术学习应当成为相辅相成的良性合作关系,美术学习可以利用校园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创设学习情境、丰富评价手段、渗透品德教育,而校园文化也因美术学习活动的参与而更丰富多彩,更贴近学生。
【关键词】校园文化美术教学融合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学习作为一种文化学习的主张已被明确提出,美术教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体现美术的文化性,美的校园环境是陶冶学生情操的最好课堂,优美的校园和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那么作为美术教师如何把校园环境搬进美术课堂,让学生有效对身边的环境与美术课堂连接起来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对所在学校进行“校园文化中美术课程资源的了解情况”做了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学生对校园和教室环境布置的关注、理解和期待。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校园文化缺乏认识和理解,不能从美术的角度去赏析它们的美,学生乐于去关注的只仅仅是橱窗、板报及教室的布置,因为橱窗、板报及教室的布置大体符合学生的喜好,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但还是有大部分的学生不能深刻地分析出它们的优点,更没有对自己的身边环境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校园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与我们美术学科有着必然的联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互相依赖的,校园文化资源与美术课程的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将校园文化资源带进美术课堂,同时也让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和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也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所以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美术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将美术教学中的学生活动内容与本校的校园活动结合起来,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校园文化多方位走进美术课堂
校园文化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校园环境的隐性教育尤为重要,美好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反之,会使学生产生烦躁的情绪和暴躁的行为。美术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把校园文化资源充分渗透在美术教学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不断的思考、分析、探索、创新,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了解艺术的历史、意义和特点。美术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欣赏、绘画、工艺等,它们体现在校园的每个层次和角落。
1.欣赏课中融入校园文化
美术欣赏中有许多课题,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非常有利。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渗透人文的欣赏课,如《走进美术》中的罗中立的油画作品《父亲》、方增先的国画作品《粒粒皆辛苦》,学生通过对中国农民的认识,形成了关于他们的美的观念,再来欣赏这两件作品,就能感受到作品的深刻性和巨大震撼力,不再是单纯的人物肖像展示,而是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生活底层人物的关注和悲悯,对弱势群体最热忱的关怀,对作品的审美情感就自然而然流露出
来。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受到了美的熏陶,又培养了学生关爱生活、关爱社会的情感,延伸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和勤俭刻苦努力学习的习惯。在九年级欣赏课《江南园林》中,白墙、黑瓦、灰色的假山、红色的柱、绿色的树,碧水、翠竹、蓝天,构成了一幅高雅、鲜明、幽静的画面,使人在其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高尚,色彩的运用与其功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园林时分析园林艺术所体现的深厚文化内涵,及园林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并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环境作出思考,可以利用课间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或校园一角最佳设计方案大赛,可以对校园景致提出修改性意见,还可以组织学生写雕塑介绍词,赋予它新的历史意义。或者结合教科书,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带领学生走进学校的小花园,走到校园每一个角落,去认识花草虫鱼。他们会从欣赏中感觉到校园的美丽,他们还能从美丽的花花草草中萌生出探索的兴趣。在《让世界更美好》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了解破坏自然环境后所带来的反面影响等知识,向学生渗透这样的意识:世界是人的世界,环境是人的环境,每个人都要关心我们生存的世界。
此外,通过艺术欣赏趣味培养,对于高尚人格、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和确立有重要、积极的意义。面对现在学生越来越重的学习压力,艺术教育可以通过愉快、轻松的艺术形式来改变和调节学生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从艺术作品中得到情感的抒发,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使他们能够从容面对外界的各种困难。
2.绘画课中融入校园文化
八年级的《卡通画》一课,将学生活动“设计一个生动的卡通形象”改为“我喜爱的老师——我为老师画张像”,并举办了“我喜爱的老师卡通画展” 的校园活动,活动引发全校师生的关注,老师们兴致勃勃地在画展中找寻着自己,学生稚嫩但却生动、幽默的表现手法让他们开怀大笑,被画得多的老师一时成了“明星教师”,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案例中,知识点与技能要求都没有变,改变的只是活动方式,但正是由于活动方式变得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真实情感息息相关了,学生们格外认真地对待作业,通过对老师的细致观察与描绘,感觉到严厉的老师变得熟悉和可亲了;通过卡片制作与老师的心灵对话,让师生情谊得到了升华。美术课堂,让学生在收获了专业知识的同时,收获了师生情谊,得到了情商的培养。
利用美术绘画课堂让校园真正走入学生的视野,走进学生的心中,走到学生的画中。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去欣赏、去爱护,让这些静态的人文环境资源成为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成为一部流光溢彩的、生动的电影展示在校园的美术长廊。
3.工艺课中融入校园文化
工艺课是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它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在《巧用身边的材料》一课中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废旧材料制作——用废纸制作立体纸模型,用易拉罐、塑料品制作工艺品等,发展学了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育学生懂得利用废物,变废为宝,并使学生亲身感受废物利用的乐趣,有最初的成就感。同时教育学生不应随意乱扔垃圾,提高学生的保护校园卫生意识和责任意识,最后还可以把完成的作品用来装饰校园。还如七年级《老师你好》是一节手工卡片制作课,教材本身设计得很好,不论是美术学习方面还是渗透德育方面都十分适合初中学生。在卡片里,一句句诚挚的感谢老师的话语,透过美术设计展现出来,让人倍感赏心悦目。
二、校园文化资源融入美术课堂的有效形式
在美术教学中融入校园文化应该是恰当的,有机的,不能生搬硬套。美术教学和校园文化资源应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使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活动在师生与环境的默契融合中,融汇成一个有机的美术创造整体。美的环境自然而然,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它都会对人的生理与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也不知不觉地受到美的熏陶和滋润,从而陶冶净化出美好的心灵,塑造出美的高尚情操,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让校园文化资源走进美术课程,加强校园文化资源与美术课程的有机融合,现就结合中学美术教学实际情况,列举了我们曾经尝试过的校园文化资源走进美术课的途径与方式。
1、课堂教学的形式
课堂教学是最常规最主要的教学形式,为了加强学生的爱校情感,树立主人翁意识。结合美术教材,《徒手画校园》一课,随着上课铃声响起,师生问好之后,我胸有成竹地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播放一段关于你们在校园里活动的片段录像与学校的风光图片,好吗?这时全班学生的眼光齐刷刷地关注着大屏幕,当学生看到自己的身影出现在片断里时更是兴奋不已,当学生欣赏学校的风光时,好多学生都用怀疑的口气小声地说——这是我们学校吗?哪个角度拍的,好美噢!同学们,你看了这个录像片段有什么感想?有的学生很踊跃发言说——我很热爱我们的学校,因为我们在校园生活的很和谐、开心;我们的校园生活很丰富多彩,再加上我们的校园很漂亮,我爱我的学校……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了“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熏陶和审美情趣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升华,使学生对校园动情的心境下,然后让学生在开放、轻松的心情下完成徒手画校园,这即避免走进传统教学模式的机械、枯燥的绘画技能练习圈套,充分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与现年龄段好玩爱动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和创作的主动性,又充分采用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增强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力与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上,尝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从过去的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再如13册《鸟语花香》,14册《诗情画意》都是国画课,怎样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传统的文化呢,先让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观察校园中的树、竹子、花,了解生长规律,色彩浓淡。达到学生因为由爱美术燃烧爱校,因爱校而再爱美术。
2、实地观摩的形式
作为对室外事物的学习,最有效的是采用实地观摩的形式,如17册教材中城市雕塑作品欣赏,比如我校有很多圆雕作品。校门口的大雕塑,教学楼前的塑像,操场周围的运动雕塑,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观摩,雕塑不同艺术形式,学校为什么要做这些雕塑,雕塑中又蕴涵了什么知识和内容,甚至还了解它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材料,做好了解和记录,学生对雕塑有一定的积累和认识后,再到校园内参观,寻找还有哪些地方适合做雕塑?用什么材料最合适?17册教材中有纸的立体造型,让学生为校园添一些纸雕塑,能为学校增添艺术氛围。14册《环境标识设计》,本课在教学资源安排上充分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贴近生活实际,对促进学生学习环境标识设计的兴趣起到很大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上:从对比式导入(贴近学校生活)——分组实地观察——分组确定设计计划——互相提意见到定案、动手画设计图、确定材料以及制作,整个教学设计思路都充分贯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并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同时还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团结、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
3、综合探究实践活动的形式
校园墙壁是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阵地之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校园文化精神的外在反映,是学校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校园的墙壁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利用学校空白墙壁,让学生去建设文化广场,陶冶感染学生,是一幅有“主体的画”,是一首“无声的诗”,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目的。空白墙面,墙面布置要作统一的设计安排,突出某一个主题,形成同一种风格。这同样适用于教室的墙面布置,就一个班级来说,墙面的布置内容也是多样化的,环境创设要让使墙壁说话,一个好的墙壁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创设墙面环境时应目标明确,可以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我们把学生生成的内容展开讨论,让每位学生都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每个孩子的不同理想,同时此过程的参与给了学生无形的评价。
通过美术社团活动,我们将审美知识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教室、走廊布置美术、书法作品展,使美术教学和美术创作活动在师生与环境的默契融合中,融汇成一个有机的美术创造整体。让学生充分体验创造美的乐趣的同时,沉浸在美的视觉与氛围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美术技能的运用,学会了交流和合作,而教师也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吸纳了新知识,学会了合作,懂得班级这一集体荣誉和凝聚力,培养学生热爱班级这无形中的人文精神,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文后反思小结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学科、人文学科、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综合性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并深入渗透到实践中,让艺术与生活紧密相结合,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美术与人类、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政治、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更好的学习美术。过去,美术课堂上过分强调美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忽略了美术文化的滋润,让学生觉得美术学习很枯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要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才能使我们的课程更好的为我们的实际生活服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理解人的情感,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周围环境的联系。
立足于本校文化,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以体现校园文化特色为主,使美术教学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这是我对自己教学理念的转变。加进去了校园文化课程资源,并进行资料整理、开发、利用,构成了本校有特色的美术教学。
第二篇: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需要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创造出良好的高职院校育人氛围,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对于保障工学合作办学效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进入企业一线就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要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1.2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学生就业 目前对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另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毕业生定位明确,技能突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较高。通过毕业生追踪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工作中存在着就业起点低,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偏低,离职率较高的状况。这种现象反应出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及高职毕业生自身定位与用人企业的需求仍存在很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胜任工作。为了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提高,就需要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注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载体,使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学校就逐步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期。
1.3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鲜明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优秀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涵建设的一部分,对教职工具有强烈的凝聚、激励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一旦形成,将成为学校上下相对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就会形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当学校师生员工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上形成共识,这必将成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选择
2.1 长期、持久地培育校企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例如有些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有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有些新设立的民办学校还在建校伊始,还特意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国际化元素、植入军队文化等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以生产经营实践方式、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及企业对外形象来具体体现。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所表现出企业文化也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也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需要长期地、不间断地培育吸收企业先进文化要素的校园文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嫁接,而是一个选择、融合、培育的长期过程。
2.2 注重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关注提高效率和创造效率,目标是激励和凝聚员工,是一种管理手段。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塑造人、鼓舞人,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它是企业自身的行动指南。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要有所选择和甄别,要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选择具有普遍性的优秀企业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要剔除某些狭隘、片面的企业文化要素,例如利益至上、简单服从、竞争崇拜等。要从国内优秀企业以及现代企业中普遍接受认同的优秀企业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例如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质量意识、注重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对校园文化起到积极地作用。
2.3 全方位地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中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就已经开始了校企文化的融合。运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创建示范性院校等重大发展节点,让全校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在学生日常管理上,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把责任意识、纪律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提高;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报告会、表彰奖励、校容校貌等重要校园文化载体上,体现企业文化要素,扩大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先于学生与企业对接,教师作为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训课程比例,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企业文化。创建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应注意问题
3.1 校园文化要主动接纳、融合企业文化 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是对企业文化的照搬和模仿,更不是用企业文化代替校园文化,而是学校在自身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企业文化中有利于实现自身发展的先进文化与自身融合,形成一个具有个性且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是主动的,是有所作为的,把握着校企文化融合的节奏和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事后的默许。
3.2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明显自身烙印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专业或者地域文化特色,不要轻易丢失,要进一步凝练提高,提高影响力。校企文化融合也要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碰撞中形成,校企文化融合需要学校在自身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传统上,引入企业先进文化,并经过反复消化和酝酿,才能形成积极的影响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3.3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发挥影响力 无论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通过校企文化融合来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更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要避免照搬照抄,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把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仅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校企文化不仅没有融合,而且还会起到负面影响。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也成为必然趋势。在校企文化不断融合中形成的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积极地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独特的高职校园文化,在校企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将会培养出更多地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小义.从适应到融合:工学结合中的校企文化衔接[J].现代营销,2011(2):111.[2]朱明.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42-43.[3]林丽萍.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60-61.[4]徐天舒.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55-57.[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8-31.
第三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表现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校园环境职场化,构建新型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层面,主要指师生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环境。它包含学校整体布局、学校建筑、形象标志、艺术景点、文化走廊等。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学校可以将本校职业化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融入校园布局和设计中,创建浓厚的企业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职校要彻底打破普教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将企业工厂的布置、设施等复制到学校课堂上;在墙上张贴企业核心理念、形象标识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工号、上课打卡,让学生每天到学校来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变为对员工的要求,努力为师生构建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二)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理想状态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和谐、民主、向上的校园精神氛围,主要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体现出来,具有积沉性、隐渗性、持久性。好的精神文化会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引入优秀企业制度,提升和完善职校制度文化
制度对于学校的师生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天长日久,最后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心理契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除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教职员工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外,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将ISO9000质量认证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职校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等,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以及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职校还可以安排学生下到与本校合作的企业,让他们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
(四)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建设职校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形成的课程观念和活动形态,往往反映了学校对社会需求的定位,集中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等层面。学校要成立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学校的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作为该岗位(群)的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再根据这些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实施办法。课程内容是将现有的课程体系和企业行业的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以章节知识点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项目编写中融入企业文化,使课程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教学以项目为中心来展开,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法。
(五)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职校活动文化职业化
职校通常会组织艺术节、歌赛、球赛、运动会、开学仪式、毕业典礼、绿化校园等活动,活动涉及面广且丰富多彩。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职校可以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职校活动文化更职业化。一是以大赛为突破口,实施“走出去”。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组进行强化训练。在政策上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施“请进来”。定期邀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或技师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带入学校,使班级企业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办到企业里或邀请企业到学校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等。三是以技能节等活动为媒介,搭建校企之间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举办技能节,在各个专业全面展开。邀请企业领导和专业人士担任评委,从职业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更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校园开放日、校企合作洽谈会、先进员工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企业文化走入校园,也走入学生心里。
二、结语
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立足职校实际,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融合不是做加法,更不是机械替代,而是由校园文化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并加以提升。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的校园文化,创设一个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遵循职教规律的育人环境。在这种新型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实现职校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作者:张冬娇单位: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
(二)一、企业化的实训文化建设
1.仿真模拟企业岗位环境
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各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场所要最大化地模拟企业场景,实训器材的摆放、规章制度的要求、教师的演练都要与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相一致,并通过实物、标语、展板、易拉宝、文化墙的形式展现企业精神和工作气氛。同时,为了实训操作安全、规范,要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实验室、车间、实训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感受实际工作氛围,使学生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的职业教育环境中提升,最终达到学习知识、修炼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
2.全真实践就业创业内容
加强企校合作,形成订单式生产合作关系。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师资支持,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原材料来自企业,实训项目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设计、生产,产品盈利由企校学生三方共享。如机械制造专业可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订制少量的机械器具、通信专业与服务外包公司承接电信运营商网络机房维护业务,学生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学习机房日常工作,当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老师及学生一起分析排除故障,学生从中锻炼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化的班级文化建设
1.人性化理念贯穿班级教育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其中以人为本为其核心价值。班级管理理念也应采用“民主自治”的理念。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班级教育重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可在班级树立榜样,设立学生风采专栏,定期评出班级的“品行佳人”“微笑大使”“卫生标兵”“体育健将”“技术能手”等不同名誉的优秀学生,起到榜样效应,达到班级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2.考核制度规范班级管理
将优秀的企业制度引入中职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中。中职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教育》,还应该注重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严谨求真、团结协作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普遍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真正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人很少。制定“学分制”考核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每个学期的考核基准分为100分,根据“考核细则”(考核细则以企业规范为标准)进行打分,凡是做得不好的,进行扣分,做得好可以加分。同时制定“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及考核),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常委轮换制”(即班干部每学期调整一次),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周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常委”每个月给予“岗位津贴”,一方面对他们工作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传递了“多劳多得”的理念。通过“学分制”的考核制度管理班级,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
3.用职业氛围打造班级环境
办公室是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企业化的班级管理也需要将教室按办公室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及布局。班级环境建设注重“绿色、清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小组之间以工作室或部门名称分组座位,可设置“茶水间”“充电站”等休息点,提供饮水和书籍,在教室布置“班级历史墙”和“名企记录墙”分别记录班级成长史和著名企业的成长史。
作者:吴燕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三)一、企业文化与中职政治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
1.在政治教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
中职政治老师要树立企业文化的教学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可依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要求,把教学管理和政治教学教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竞争等意识观念渗透到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树立企业文化价值标准。
2.有效整合政治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教学手段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政治教学内容要以职业要求为中心,对中职生的培养要重点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政治老师在校企文化对接基础上,有效整合政治教学内容。在学校开设的各种政治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典型实例,采用企事业真实案例、情景表演、讨论思考、总结归纳、升华情感等多种教法来组织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意义,使学生了解更多企业文化知识,提高更多企业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通过灌输知名企业的文化体系,使中职学生体会现代企业的形象。
3.吸纳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激活中职政治教学的职业文化在中职政治教学上引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引入到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等日常管理中,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例如,学生管理理化制度就是采用了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班级为公司,学生为员工,上课为上班,每个学生完成整个学业需要挣到分值,学习期满才会颁发毕业证书。把这一理念引进学校、进管理、进班级、进头脑,写入学生手册,成为学生在校的常态化管理要求。把企业管理标准化手册印发给政治教师,作为上课、备课参考书。也把企业自主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这样的管理方法会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观念、自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架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纽带,拓展政治教学途径
中职政治教学可围绕企业文化开展专题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架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互动。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座谈、主题会、征文、企业见习、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成熟成长。
5.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政治教学可通过考察、调研、座谈、等方式,增加企业文化的素质教育和训练内容,作为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教育中直接对接和双向贯通的重要桥梁。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强的竞争意识,对企业文化理解得更透彻。也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形成在社会实践工作的竞争态势,对社会实践工作常态化。也可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快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还可开设相关企业文化课程和文化专题讲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二、结语
总之,从社会发展来看,将企业文化融入政治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专业人才。
作者:姚明珍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四)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同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很多共性,存在很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两种文化都是以人为基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和组织文化,员工和学生同为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中心;其次,两种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相同,都可分为外表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中间层(制度文化)、中心层(精神文化),企业精神和学校精神分别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再次,两种文化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在企业和学校内部具有规范、凝聚和导向作用。职业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社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一线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只有很好地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两种文化能够融合还体现在:
(1)两种文化教育的对象具有相同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校园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毕业后终究步入社会,融入到各行各业,成为一名员工,他们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不断将校园文化的意识和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融合,更好地服务企业。
(2)两种文化融合的内容具有相通性。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与校园文化相融,如:团队精神和班级集体精神、遵守厂规厂纪和校规校纪、穿戴厂服厂标和校服校徽、尊重客户和同学、爱厂如家和爱校如家、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还有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在精神文化方面,许多企业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名言,激励员工勇于进取。学校也经常运用这些警句激励和鞭策学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永不言弃的高尚品格。在管理文化方面,许多知名企业都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鼓励员工、激发热情”的理念,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同样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学生的一切放在工作的首位。
(3)两种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的校园文化教育是将来步入社会的必备条件,是进入企业的前提基础。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再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目标。两种文化的相融是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强大助推器,必将带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职业院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平台,为学生从学员平稳地过渡为“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将直接体现所在企业的文化状况,决定企业的发展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将职业规范和创业意识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更加顺利完成从校门到企业的过渡,缩短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办学理念企业化
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历史和特点凝炼学校的校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确定“以人为本、强调沟通与合作、强调开拓与创新、面向市场与需求、努力提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企业文化教育思路,提出“面对企业文化标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管理理念。训诫全体师生牢记报效国家、服务企业、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职业精神,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将企业文化精髓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要建立企业文化教育的制度保障,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教研室,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要求,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突显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专兼职企业文化教师,编写企业文化校本课程标准和授课讲义,如:《企业文化教育手册》等,研究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2.文化宣传多样化
在校园里设置文化长廊,两侧悬挂体现中外企业发展、企业家的展牌。构建文化墙,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设置优秀毕业生、行业精英展板和师生美术作品等使校园处处沐浴在企业文化之中,使师生目之所触、行之所至都是一道文化风景,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校报、校刊和校园网站开辟“企业文化教育”论坛平台,师生充分利用报刊和网络进行互动沟通,开展网上文化状况调查和网络企业文化论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互联网催生的诸如自由和共享、互助和奉献、开放和兼容等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不断地充实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的内容。学校一方面拓展本校内的企业文化教育平台,让学生接受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学会或主管部门与同类学校共同研究,每年设计一个研究专题,按照“集中讨论、实地观摩、论文评比、文化论坛、分组讨论、总结提升”六个环节组织实施,会后开辟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网络平台,进行深入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班级管理公司化
班级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职业院校要改变过去班级管理传统方式,在改革管理方面,对教学班实行“公司制”管理。一个教学班是一个“公司”,有自己的名称、宗旨和管理制度,有自己的内部机构和部门,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公司标志胸卡。班委会就是“董事会”,每位学生都是股东,自己认购股份,选举产生的班委成员担任“公司”的各部门负责人,同时提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口号。对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员工”,“公司”将开具《处罚通知书》并扣除当事人的“工资”。学生的学习成绩即为工作业绩,学生迟到早退、请病事假全部纳入学期末绩效考核,学生操行量化考核标准即为公司管理制度,从而使专业和行业的文化元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经过在校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将来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4.校企合作深入化
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向知名企业学习,并与其进行“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体现“职业”为特色,从培养目的、课程安排、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都要达到企业要求。学校管理要冲破工作关系的壁垒,引进企业经理任校长,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搞活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任职上班,打破教学教研只是在学校内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使教学更具实践性;学校聘请行业能手和创业毕业生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择业、创业教育,深入解读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给学校带来一线的理念,使教学教研与企业实际零对接,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是一家。改革教学模式,学校与当地大中企业进行校企联办,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入学即入厂,招生即招工”。组建诸如“核算员班”、“机场服务班”、“房地产营销班”等特色班级,学生上课穿上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服,进行模拟仿真实训,在氛围和意识上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企业员工的身份;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开设够用的专业课程,让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置身一线,通过了解企业理念、人才观、价值观、成长路径等,进入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内开办公司连锁店,为学生提供“准就业”场所。学校将食堂、文具店、微机房等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全部实行社会化。在校内开设餐饮公司、购物超市、网吧、银行、记账公司、打字复印社、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只负责安排管理人员,其他员工全部从在校学生中招聘,企业运行模式完全按公司连锁经营的规范操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满足了学校,还营利了企业,一举多得,实现了多方面共赢。
5.文化活动职业化
组建学生行业社团、兴趣小组,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组织包括企业创业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讲座,让创业明星、行业精英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与我同行”、“我的中国梦”活动,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企的情结;组织学生技能和体育运动会、教师技能大赛和“五四表彰”,并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劳动周、教学实习的方式,依据个人特长,安排学生到教学、管理等部门进行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人才招聘会、当地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联系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服务站、交通岗、城市公共场所做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敢吃苦、能协作、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积极联系大中企业,开展校企共建活动等。在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作者:黄东单位:保定市财贸学校
第四篇: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摘要]创新职校学校文化,应加强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文章通过对当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加强职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探索实现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从而使培养的职校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职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师生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所具有的独特校容校貌等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不同的校园文化锻造出不同的学生品格和不同类型的人才,而特定的师生群体又固化着特殊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决定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建设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中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就业要求,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势必要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企业需要新型技术人才,中职学校如果继续封闭守旧则无法胜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任务,而“校企合作,共谋发展”为两种文化的融合提供可能。
一、当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个性不足,缺乏中职特色
当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脱离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没有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当今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上照抄普 1
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体现出自己作为职业学校的特点。由于职业学校发展建设时间不长,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仿效普通中学,没有自己的特色。以校训为例:随处可见“勤奋、求实、团结、拼搏、刻苦”等字样,而能鲜明体现职业学校专业个性特色的内容则明显不足。由此可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发展步伐。
(二)因循守旧,缺乏现代气息
我们的校园文化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治学格言、立身之道等,一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等耳熟能详的内容充斥板报、橱窗和宣传栏,而现代科学的学习方法、成才途径以及本专业发展的动态等现代信息则少而又少。这与改革年代“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企业文化相比,现代气息实在不足。
(三)封闭办学,缺乏职业特色
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办学开放程度不够,脱离市场主体,缺乏“职业” 特色,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职教育是定向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培养一线合格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像中职教育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体现中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未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划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职业氛围缺失。这就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上的尴尬局面。
因此,在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快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有特色的、系统的。
二、加强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
(一)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职校只有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需求。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协作共识的团队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臵,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比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二)培养职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育人为核心教育文化,而企业文化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这种校企文化的互补性对中职的学生成才尤为
重要。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的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三)推进职业学校特色内涵建设的需要
职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凸现学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凝聚师生,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向心力。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职业教育是以招生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广泛就业,又如同无声的广告,对招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联动效应。同时有利于塑造学校形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职业学校要引入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必须依靠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而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又必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的途径
职校校园文化的立足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建设职校园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凸显职业性特点,突出行业性特征,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职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成功地实现对接。具体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寻求两种文化的对接口,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就要求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就要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生子女多,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
一要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二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同时重视职业训练活动。三要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强调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二)寻找职业文化的渗透处,注重活动宣传策划。
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注重宣传活动内容的策划,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学生可以直接获得有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精神。学校要把一些优秀企业文化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正规的教学系统中来,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二要引导学生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和理解企业文化。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员,真切、客观地去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三要邀请企业文化学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种讲座可分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广义企业文化内容的讲座和面对具体专业甚至某一具体企业狭义企业文化的讲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企业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引入,也使学生通过这种引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内容。四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这种展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进入企业,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人员介绍等现身说法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另一种是将某一个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或将几个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的展示,实实在在地把企业的文化引入校园。
(三)搭建认识企业的大平台,注重校企联姻合作。
职校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努力争取校企零距离的对接,真正地实现校企文化互融互动,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找出了对新世纪中职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具体的讲,一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
接获得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二是做好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学生的实习经验也是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学生们只有深入到企业中去,深刻地体验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地适应企业的选择。三是加强校企的全方位合作,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更好地相通相融。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企业也可以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在相互参与中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整体。可尝试按照企业的架构组建班集体,在一些订单培养班,学校可尝试以企业的名称来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臵班干部,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如此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到职业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陈林青.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3-15
[2]彭建胜,王宗凡.以职业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8(4):107-108
[3]刘汝.企业文化在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与主动导入[J].广西轻工业,2009(2):142-144
[4]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07(7):25-27
[5]吴强.浅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7(7):182-183
第五篇:融合学科资源心得体会
《融合学科资源,创新班级活动》心得体会
聆听了惠东县一灯名班主任,《融合学科资源,创新活动》主题研讨会。班级文化,简单的说,就是班级风貌,是区别于其他班级的核心元素。班级的管理,说到底就是打造班级的文化。为了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和谐班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 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作用,作为班主任,需要各种技巧、要有细心、更要有耐心,下面是自己在学习《融合学科资源,创新班级活动》的一点心得体会:
名工作室成员研讨发表时都讲到了,班主任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勤字当头。尤其新集体产生之初,学生对环境不熟悉,生活不习惯,管理规定不明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眼勤、嘴勤、脚勤、手勤。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规定纪律要讲明白透彻,督促落实要事事亲到,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西方有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经说过,现代的管理三分靠技术,七分靠感情。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老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一个老师如果缺乏对学生的爱,那就丢掉了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因此,我们应该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理想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使双方产生理解和信任。班主任的管理要做到事无巨细,勤字当头。尤其新集体产生之初,学生对环境不熟悉,生活不习惯,管理规定不明了。这时就需要班主任眼勤、嘴勤、脚勤、手勤。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要及时发现,规定纪律要讲明白透彻,督促落实要事事亲到,必要时还要亲自示范。很多情况是我们没有坚持,也没有监督学生坚持,没有让学生养成好习惯。习惯决定成败,小学生的一个特点就是自制力较差,可能一个故事甚至一句话就能激起他们好好做人,努力学习的冲动,但往往只是个冲动,不能持久,所以要用精细化管理,培养好习惯,大体都采用魏书生的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承包制。开始时我班也是这样做的,后来,感觉操作难度大,执行的不好,所以不少方面在下滑,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一方法再落到实处。
通过这次听一灯名班主任研讨会,观念得到了更新,学得一些有用的方法,在今后的教学及管理工作中。各学科融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生成自己的见解,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力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在爱中实施教育。我力争做一个研究型的班主任。争使自己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再登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