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时间:2019-05-12 12:16: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第一篇: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创新思考

摘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校企合作中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必然的。本文旨在谈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性,通过校企文化的对比提出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以市场为导向的职业院校办学理念,已经明确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型实用人才。高职教育目标的提出已然明确要求高职教育要贴近社会和企业,为企业培养“下的去,用的上,留得住”的人才,但教育现状来看,不少高职生不适应这种教育要求。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校企文化对接已成不是新鲜话题。然而,如何让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良性地融合与渗透,促进高职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是当前亟待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1)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性。它们都是在一定区域内一种隐性的潜在力量对本区域内个体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起着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2)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同构性。两者均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又是各自文化的核心内容,均以对人的关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

(3)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具有对接性。高职院校以培养企业需求为导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因此,从人才培养上来看,两者紧密相联、互为依赖。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提高高职学生竞争能力,企业必须介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尤其是企业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融合和渗透,以期达到企业所需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人才目标。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区别

(1)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校内外从事各种活动过程中形成一种精神、校风和环境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我们认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校园课内外活动,活动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本质是培养优秀人才,核心功能是培育人。

(2)企业文化的形成载体是企业生存活动,活动主体是全体企业员工,企业文化本质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功能是管理人,因为良好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员工创造的。

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人才培养的对接性是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理论依据。当下高

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长期的紧密联系,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形式更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二)职业院校办学目标和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建设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而把优秀的企业文化吸收进来,正是高职院校的文化最重要的特色。

(三)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企业适应能力。校企文化对比,可见,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面向以人为主体的组织系统。从本质上说,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解决人的发展问题。但由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本质不同,可以看出两者在各自建设中其侧重点有所不同。由于这种不同,高职院校学生零距离贴近企业,在企业中生存适应并顺利发展,必然要解决对企业适应的问题,即文化融合与渗透。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新思路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彰显企业化办学理念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高职院校在深挖传统办学的同时,更需要加强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借鉴和吸纳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构成的企业文化。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必会影响高职学生人生观、社会观的选择,而企业核心价值观是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它对学生人生观、社会观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并认同企业的价值取向,校风、校纪、校徽、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紧密相联,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转换角色适应企业,从而实现高职校园文化的延伸。

(二)校园物质文化凸显职业特色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精神文化的承载形式。高职院校应坚持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融入实训实习环境,培养学生技能型应用人才和综合职业素养。在校园树立成功企业家的名言警句,教室里张贴著名企业家经典言论,橱窗中展示学校成功校友的画像及事迹,以合作企业或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合作企业家、校友的名字命名校园内的路、楼、教室、实训基地、广场等,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将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融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实验、考工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仿真的职业氛围。

(三)校园制度文化构建企业管理模式

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企业管理制度,在开展“定单教育”的分院以企业命名班级,按企业组成构建班集体,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感受企业运行方式,领会企业的内涵。在班级管理中,倡导以企业组成模式设置班干部,按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特点规划班级活动,让学生在仿真企业中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和成长。在实训中,要严格实行企业化管理,打卡出入实

训间,按实训要求统一着装,执行规章制度,杜绝违规操作;在生活中,严格执行定时开关灯,按时就寝,严打考勤,增强学生纪律意识,从而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四)校园行为文化力行职业素养

以企业为依托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不仅要求高职校园文化具有职业特色,更需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我们就需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通过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和素质。可以通过实习文化、实训文化、礼仪文化、行业文化等,培养学生符合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和行业规范。因此,高职院校在力行职业素养过程中,要倡导行业行为标准,通过教师引导和示范,开展行业规范大比拼,提升高职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是大家所普遍关注问题,我们的思路属一家之言,请研究者指证和批评,但我们抱着坐而不论道而是起而行者的态度,望能为有类似工作的思考者和探索者同行共同找寻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切入点。

参考文献

[1]雷久相,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理论意义与实践要求,[J],职教论坛,2010年2月。

[2]汪长礼,李奇亮,从人文精神与职业文化相结合的角度谈高职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年3月下。

[3]刘春平,杨汉洲,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9月中。

[4]赵珍珍,对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0期。

[5]凌海波,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2期。

第二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

关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论文

09级会计三班

张叶30921220336孙梓洋30921220322 程凤霞30921220301王娜30921220324 樊梦男30921220304杨朝红30921220330 李美云30921220311王宇静30921220327 李扬 3099130011

1关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入融合,促进大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从而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

二、调查对象: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等各大高校。

三、调查内容:1)企业文化是什么?

对于企业文化的定义,魏杰教授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他强调说,企业文化是企业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治理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看作企业体制中的“硬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软件”。因为在企业没有形成一种价值理念时,强行建立某种体制,实际上是根本搞不下去的。我们经常讲体制改革的先导,首先是思想解放,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指这种新体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必须要人们在思想上认可才行。他指出,我们有些企业很难快速而高效的发展有很多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很糟糕。我们企业中有一些很不好的东西,例如有一个叫“窝里斗”,就是谁都想当“老大”,没有人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认识,都要试一把,结果造成企业内部“革命”不断,企业发展受到影响。出现这种糟糕现象的原因在哪里?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相应的企业文化,在观念上没有约束,制度约束实际上也就难以完全发挥作用。所以说,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可有可无的摆设,而是极为重要的灵魂。

2)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存中起到什么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的话,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

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

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整体企业的精神面貌和企业形象。企业展示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有利于企业适时地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与众不同、克敌制胜的发展战略。

3)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联系?

①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属于社会文化分支下的组织文化、管理文化,都以人为中心、以人为着眼点,关心人,理解人,凝聚人,重视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②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都是为了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实现事业发展,都具有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等。

③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都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可以按照提炼精神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倡导行为文化、构建物质文化等步骤来建设。

④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具有普遍性和差异性,有学校和企业就有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但对具体的学校和企业而言,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又存在差异,各具特色;同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分支,当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总是要主动吸纳社会文化中对其有用的东西,因而都具有适应性。

4)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区别?

①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在校园里面,彼此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利益矛盾相对少一些,竞争味道比较淡一些,校园文化总体上是含蓄和内敛的。这与企业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竞争和客户导向,因而显得比较显性和外化。

②校园文化更类似于一种事业单位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生产单位文化。学校比较看重一个人的资历、资格、人际关系,个人追求高学历和高理论水平。在企业里面,往往更关注业绩,业绩是一个人收入、晋升的重要依据,弱化学历、职称,强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③校园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非程序文化。学校讲求计划性,程序化决策,按部就班,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有弹性。企业虽然也讲计划,但是市场的变化很快,因而更强调速度、灵活和随机应变,决策常常是非程序化的,而且管理严格,相对比较钢性。这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一个本质不同。

④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在企业里,人与人之间总是构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责任关系,企业里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责任是非常清晰具体的,因而责任感特别重要,更强调团队精神和群体协作。而在学校里教学或做研究,更多的是靠使命感,学校和教师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因此更强调个人奋斗和个性化。

5)如何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必须将优秀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架起企业与校园之间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企业、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从而拓展高职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企业见习、社会调查、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见面会等形式,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对帮助高职学生正确的定位,树立自信心,养成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6)校企文化融合对大学生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 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有利于高职生成才

通过让学生直接接触企业以及企业文化,亲身体会到企业与企业、企业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竞争的现实,可以使他们亲身感受优秀企业文化中企业哲学、企业精神尤其是经营理念中的积极进取和竞争意识,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技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起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觉性,更加端正学习态度,加倍珍惜学习机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毕业时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就业时自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② 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生成人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各具有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对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具有再选择功能,提升孕育道德人格的文化品位,通过突出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气氛;再通过源源不断地向企业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将学校文明辐射到企业和社会。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的结果,就能正确引导高职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纪律与自由、理想与现实、奉献与索取等关系,能促进高职生加深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透过企

业管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对社会的认同感,有利于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帮助高职生形成个人的价值观,对高职生形成作为未来企业人的全面素质、更快地适应社会需要、更好地服务企业,无疑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③ 可以培养创新精神,有利于高职生创业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取决于其创新动力。而企业文化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发挥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只有富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许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及终身教育理念,不能完全从传统、正统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必须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才能逐渐得到。所以,高职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特别是那些重视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企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业欲望和信心,提升和增强他们的创业素质和能力。

四、调查方式:资料式

五、调查时间:2011年6月19日

六、调查结果: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虽然其主体不同,但在某些方面有甚多相似之处,现如今很多高校已经意识到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七、调查体会:在社会经济生活激烈的商业竞争中企业文化在形式上有异于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熏陶下的社会产业后备人才即将作为企业文化的承载者,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虽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应对不同主体和环境各有侧重,但万壑争流终归于人性良知与社会和谐的主题。

第三篇: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需要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创造出良好的高职院校育人氛围,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对于保障工学合作办学效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进入企业一线就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要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1.2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学生就业 目前对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另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毕业生定位明确,技能突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较高。通过毕业生追踪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工作中存在着就业起点低,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偏低,离职率较高的状况。这种现象反应出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及高职毕业生自身定位与用人企业的需求仍存在很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胜任工作。为了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提高,就需要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注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载体,使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学校就逐步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期。

1.3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鲜明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优秀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涵建设的一部分,对教职工具有强烈的凝聚、激励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一旦形成,将成为学校上下相对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就会形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当学校师生员工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上形成共识,这必将成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选择

2.1 长期、持久地培育校企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例如有些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有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有些新设立的民办学校还在建校伊始,还特意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国际化元素、植入军队文化等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以生产经营实践方式、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及企业对外形象来具体体现。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所表现出企业文化也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也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需要长期地、不间断地培育吸收企业先进文化要素的校园文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嫁接,而是一个选择、融合、培育的长期过程。

2.2 注重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关注提高效率和创造效率,目标是激励和凝聚员工,是一种管理手段。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塑造人、鼓舞人,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它是企业自身的行动指南。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要有所选择和甄别,要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选择具有普遍性的优秀企业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要剔除某些狭隘、片面的企业文化要素,例如利益至上、简单服从、竞争崇拜等。要从国内优秀企业以及现代企业中普遍接受认同的优秀企业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例如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质量意识、注重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对校园文化起到积极地作用。

2.3 全方位地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中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就已经开始了校企文化的融合。运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创建示范性院校等重大发展节点,让全校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在学生日常管理上,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把责任意识、纪律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提高;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报告会、表彰奖励、校容校貌等重要校园文化载体上,体现企业文化要素,扩大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先于学生与企业对接,教师作为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训课程比例,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企业文化。创建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应注意问题

3.1 校园文化要主动接纳、融合企业文化 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是对企业文化的照搬和模仿,更不是用企业文化代替校园文化,而是学校在自身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企业文化中有利于实现自身发展的先进文化与自身融合,形成一个具有个性且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是主动的,是有所作为的,把握着校企文化融合的节奏和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事后的默许。

3.2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明显自身烙印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专业或者地域文化特色,不要轻易丢失,要进一步凝练提高,提高影响力。校企文化融合也要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碰撞中形成,校企文化融合需要学校在自身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传统上,引入企业先进文化,并经过反复消化和酝酿,才能形成积极的影响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3.3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发挥影响力 无论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通过校企文化融合来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更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要避免照搬照抄,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把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仅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校企文化不仅没有融合,而且还会起到负面影响。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也成为必然趋势。在校企文化不断融合中形成的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积极地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独特的高职校园文化,在校企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将会培养出更多地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小义.从适应到融合:工学结合中的校企文化衔接[J].现代营销,2011(2):111.[2]朱明.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42-43.[3]林丽萍.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60-61.[4]徐天舒.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55-57.[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8-31.

第四篇: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模版]

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的构建

杨桂华

作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在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的过程中,吸收、借鉴更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形成浓郁的育人氛围,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确立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校企文化对接的重要性

校企文化对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德能兼备的现代职业人。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正确理解在职教改革中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企文化对接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能兼备的高素质的现代职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院校就是准职业人培养基地。职教改革要求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校企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对接的核心就是校企的文化对接、融合。职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企业文化实现有机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如果校园文化不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泾渭分明,其结果,我们培养的人才就不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一线劳动者就是空谈。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要求“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为我们校企文化对接指明了方向。作为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应区别于普通的中学、大学的校园文化,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定位、专业特色、管理特点等方面,要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接,形成鲜明的职业特色,要围绕职业做足文章,这无疑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校企文化对接是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高的需要

职教改革已从规模效益向内涵发展,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发展之路。与此相应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就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礼仪、职业心理、职业法纪、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等,是能够适应职业工作一般要求的基本素质。其重要特征在于跨专业、行业和跨地域的一般普适性,在于不仅针对专业要求,而且更突出作为职业人的一般素质,是职业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企业希望进入企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2010年北京商校在北京市教科院职成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能力调查研讨会。专项调研使我们了解到 许多毕业生上岗后,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职业意识、职业态度淡漠,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中其是否具备综合职业素养,如责任心、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因此,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必须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的培养和训练。

(三)校企文化对接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在与毕业生的座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毕业生普遍反映刚进入企业时感到环境十分陌生,甚至无所适从。这种陌生感不仅是因为对岗位技能的不熟悉或缺乏工作经验,更主要是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即对企业文化不适应,因为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存在很大差别,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诸多的不同,这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毕业生入职时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以致产生挫败感。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减少入职时对企业的陌生感、距离感,增强企业归属感,自信阳光地面对新的环境,顺利地完成从学生角色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同时,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中职生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提高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可以说,校企文化对接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的门槛问题,解决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文化门槛的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校企文化对接的途径方法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就是要实现五个对接,即校企精神文化对接、校企制度文化对接、校企物质文化对接、校企课程文化对接、校企文化活动对接。

(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探索多种对接方式

1、校企共同制定方案。校企共同制定学生专业培养方案。学生专业培养方案是学校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学校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企业专家与校方一起,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大类对应的职业群在知识和能力上的需求,制定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专业培养方案。同时邀请 企业参与教学改革,共同制定教学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标准。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需求同步。

如我校会计专业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共建学生培养方案,创新形成“分阶段递进、教学做一体” 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采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模式,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师生完全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锤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学生上岗的零磨合。

如我校物流专业采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校企企共同制定评价学业标准,共同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设置技能大赛证书、职业素养奖章、职业素养证书及企业冠名奖学金制度。

3、开办“校中店、店中校”。为突出实践环节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企业的教育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开办“校中店、店中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为加强对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与专业岗位情境的零距离。我校不仅先后与十几家企业确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在学校实训楼开设“校中店”,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结合;学习借鉴台湾“格子铺”的经营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加强了学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现场保证,提升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还有“校内认知实习”是我校商贸系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商贸系全程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商贸系利用校内伊尚美源实习超市作为营销专业的实习场所,通过学生在收银、理货、结算等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引入了企业化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方式,如晨会制度、请假制度、考勤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纪律等方面全部按企业标准执行,强化了职业意识,促进了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老师们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

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来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到校,围绕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从业纪律等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与培训。如:我校邀请北辰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到校进行专题讲座,邀 请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明星到校给学生作报告。请社会上职业指导师为学生做就业前的培训;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中职生成材之路访谈”,以优秀校友的创业、成才事迹,激励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校、立志成才,服务社会。加强学生岗前专题教育,使学生以“准职业人”的标准进入企业实习。

(二)深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的改革创新

1、专业课教学改革。

逐步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及“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积极探索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把教学重点放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综合职业素养培育点,融入到每门课和每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实践中加强专业特色的训练与指导,教学方法多使用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做、学合一”。

如我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改革创新,各系部在“学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等,结合学校专业性质、市场需求等现状,整合专业课程,建立适合中职生发展需要的职教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实训课程为主体,以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岗位情境零距离,提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理念,要求学生以一个现代职业人的标准、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课程体系明确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纪律,培养职业道德,强化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有机结合。

2、德育课、体育课、基础课教学改革。

第一,有效发挥德育课主渠道的作用。贯彻落实教育部德育课改的精神,开足开全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德育课程,重视德育课功能化的研究,使德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与学生成才结合,与形成岗位能力结合,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第二,开设学生职业综合素养训练课程。职业综合素养训练是北京商校全体学生必修的综合素质课程。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基本规范的强化、校园礼仪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处理、健康审美能力的培养、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企业文化的介绍、对职业和岗位工作特征的认识、入职心态、协作与应变能力的培训等,引导学生以准职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现做人、做职业人、做优秀职业人的顺利过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体包括《综 合职业素养训练》、《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和《综合就业指导》三门全校性必修校本课程。

第三,创建以晨训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在主体课程之外,开发建设晨训读本——《晨读时光》,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晨读训练,融“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意识启蒙、职业理想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自信心提升、语言表达、站姿训练”于一体,体现文学欣赏性、思想性,渗透美育的《晨读时光》,目的使学生读出理想、信念、目标,读出人生的精彩。

第四,探索体育课的育人功能,把职业行为养成训练融入其中,将体育与就业、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美、体育与人生有机结合,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太极拳,使其接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使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成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以及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树立学生自信的舞台。

第五,强化文化课为专业素质培养服务,开展文化基础课教学功能化的探索和实践。针对中职学生发展需要,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做到:整合文化基础课,突出实用性;融合专业知识,突出服务性。在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三)对接优秀的制度、管理文化,使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整套的职业行为规范标准和考核制度,将制度汇编成册并贯彻落实;以训练指导“德能兼备”现代职业人为目标,注重日常强化训练,特别是强化对学生的规则、规范、规章教育;;充分依托专业实训基地进行职业培养,引进企业员工评价机制对接职业人培养;密切联系家庭、社区、企业共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坚持学生“值周”制度,培养服务意识和劳动意识;全面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商校强调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训练“七化”原则,即个性化教育、人性化服务、亲情化氛围、企业化标准、军事化训练、学习化组织、现代化模式。

如对学生社团实行“准职业化管理”方式,在社团登记注册、岗位聘任、资源利用、项目运行和考核办法等过程中实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2、推进“8S”管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积极推进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8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服务(service)”,编制《“8S”管理手册》,使管理企业化、标准化。

3、班级管理企业化。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

以我校国际酒店班为例。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行职业化的管理。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作息时间、岗位要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按照企业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评,奖罚分明。学生在遵守校企双制度、完成双任务、达到双目标的同时,实现着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四)对接文化活动,构建科学有效的职业素养训练活动体系

1、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实现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如商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园农副产品大集”;举办“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开展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活动,把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学生所学专长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组织、参与志愿服务中增长才干,加强劳动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意识。

2、创新立体活动体系。建设“年年有创新,学年有重点,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的校级、系部、班级、社团等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德育实践活动体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如主题教育:每月一个主题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月、志愿者服务月、文明礼仪月、文体活动月、专业技能月、“真情告别、温情离校”月、诚信月等全校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常年举办以“突出职业技能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为宗旨的校园社团活动;定期举办新年联欢活动、“校园之星”卡拉OK大赛、“唱响国歌”歌咏比赛、激情广场、邀请残疾人艺术团等校园文娱活动;每年开展的运动会、排球联赛,男子篮球联赛,风筝文化节、火炬传递接力赛、队列比赛,广播操比赛,乒乓球、羽毛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校园体育活动。

特色活动:教育部举办的“文明风采”活动。通过组织参与“文明风采”活动,激发了学生爱专业、学专业、练技能的热情,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寻找自身差距,制定可行措施,树立了“千里之行始于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理念,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青春飞扬——商校之星、“商校吉尼斯”评比活动。评选活动由老师制定类别和标准,由 学生自荐——班主任推荐——团委审核、颁奖;“商校吉尼斯”竞技则覆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项目由学生自己申报,活动方案向学生征集,活动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充分给每个学生创造体验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拓展个性的舞台。

十八岁成人教育系列活动。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我校把每年的十月定为“成人节”,10月18日定为成人日。成人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内容有成人宣誓、佩带成人纪念章、亲手制作十八岁成人标志、过集体生日、过成人门、聆听父母期望、班主任祝愿、前辈祝愿等,通过十八岁成人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成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今后肩上将要承担的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家庭、对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使学生珍惜青春,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综合素质达标活动。是我校一项极具校本特色、集德育、职业指导、专业教育、行为养成等多种内容于一体的学生职业指导活动。学校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离校实习、推荐工作、人才招聘等工作,坚持“不达标不出门,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制定专项工作计划,由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团委统筹,各系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就业准备、身体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礼仪礼貌、中英文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并予以考核,达标后负责推荐实习、就业,真正做到为学生负责、为企业负责。

礼训活动。开发建设学生礼训教材——《学生礼仪训练指导手册》,通过课堂训练、课外活动训练、专题训练和服务指导,使礼仪训练日常化,行为训练标准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在校企对接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感受,收获一个启迪;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习惯;学会一种本领,实现一次成功;感受一份愉悦,树立一份信心。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对接企业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1、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职业化的环境氛围建设。在环境育人方面,我们深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古训,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不断通过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让学生产生震撼,通过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强化对专业的热爱。

学校的校风校训、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路牌等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

学校着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职业化的环境氛围。校园内醒目的劳模墙、职业化的宣传标语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使人倍感浓浓的教育氛围。教学楼、实训楼的通道墙上,既有学生作品展示、优秀学生干部介绍,更有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标语、职业群介绍、职业规范介绍等,警句名言鲜明突出,随时随处直击学生视野,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渗透着对学生的职业人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如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2、营造职业化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和基层组织,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能力、团队意识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是养成他们精神气质的地方。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实现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班级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室文化建设,提炼班训,建设班规,展示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职业化的班级文化氛围。

3、营造温馨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在学生公寓中开展“美在我身边”寝室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公寓是我家,我会更爱她”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使学生宿舍变得整洁、文明、温馨。

4、优化实习、实训环节,实现岗位情境零距离。学校积极探索和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训文化,创设“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崇尚创造”及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

通过仿真的企业环境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把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融为一体,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学生的行为举止,工作规范,安全守则,制度要求,人才管理,现场文明等方面尽可能与企业相融合,严格要求,养成习惯,形成规范。

三、校企文化对接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文化精神的挖掘和提炼

在校企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摒弃对企业文化简单模仿的方式,只注重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的建设,而忽视对学校精神的凝练与提升。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企业精神加以充分的认识与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提炼出学校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南,并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二)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步

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企的深度合作为基础的,特别是校企课程文化的有效对接,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课程方案,无论是教学内容、方法、考核都要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文化对接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步,才可能实现校 园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对接。

(三)要实现教师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教师是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的实践者,是校企文化结合的纽带,因此强化对教师的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加教师的企业背景和企业经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安排教师分批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引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按照学生所学专业对应企业的事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有目标地培养训练学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总之,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需要职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为提升学生走向社会、立足岗位的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社会、企业培养德能兼备的现代职业人,职教人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雷久相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

于祖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课题》

第五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途径探讨

——武汉市交通学校肖树伟

[摘 要]:本文针对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差距,就两种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及其对接途径进行探讨,旨在寻求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途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提出的文化改革发展战略,对推动中职学校进一步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发挥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实现职教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到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实际,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笔者就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途径作些探讨。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

1、校园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实践文化。在校园里面,彼此间的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利益矛盾相对少一些,竞争味道比较淡一些,校园文化总体上是含蓄和内敛的。这与企业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创新、竞争和客户导向,因而显得比较显性和外化。

2、校园文化更类似于一种事业单位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生产单位文化。学校比较看重一个人的资历、资格、人际关系,个人追求高学历和高理论水平。在企业里面,往往更关注业绩,业绩是一个人收入、晋升的重要依据,弱化学历、职称,强调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校园文化是一种程序文化,企业文化则是一种非程序文化。学校讲求计划性,程序化决策,按部就班,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有弹性。企业虽然也有计划性,但是市场的变化很快,因而更强调速度、灵活和随机应变,决策常常是非程序化的,而且管理严格,相对比较钢性。这也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一个本质不同。

4、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是一种责任文化。在企业里,人与人之间总是构成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角色关系,而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责任关系,企业里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的责任是非常清晰具体的,因而责任感特别重要,更强调团队精神和群体协作。而在学校里教学或做研究,更多的是靠使命感,学校和教师不但要承担传递人类已有文化的使命,而且要承担构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新型文化的使命,因此更强调个人奋斗和个性化。

二、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必要性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

1、是学生实现就业“稳”的客观需要。职业学校学生毕业上岗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然而,在实践中很多毕业生没上岗几天,因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环境而被企业淘汰。这并不一定是学生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环境和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欠缺,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置,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所以,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能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

客观来说,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存在很大差异,如学校的教育是“诲人不倦”,企业奉行的是“没有下例”,因而学生不可能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去领会到企业管理;学生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哪怕是情景式教学也难以真实感受到的企业组织生产活动的实际场景。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就业“稳”的目标。这就客观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积极研究、探索两种文化的对接途径,积极吸收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2、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需要。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责任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而这种素养仅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必须通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就能逐渐感受和了解到企业文化,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是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要求中职学校要改革培养模式,促进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紧密结合,就是要求两种文化的互动与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提升和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使“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1、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将优秀的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架起企业与校园之间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行业、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之间的交融和互动,拓展学生思想教育和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社会调查、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见面会等形式,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职业定位,树立其自信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

2、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在打造“双师型”队伍的同时,让这些教师在实现自身目标的同时,也肩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使者”的任务,把自身体验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有效地引入到课堂,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学生在校园就可以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触摸到市场的脉搏,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实行校企联合办学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企业的需求同步;请企业参与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可定期邀请企业管理层来校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教育;从生产一线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的技术人员参与学校实训教学。

4、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进行工学交替。应有计划地加强引导,让学生尽早地融入企业,带着问题、目的去感受企业文化,提前进入职业角色,为今后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5、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从军训开始,我们就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采用视频资料,从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就业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企业工作环境等加强教育和教化。尤其是“定向班”、“委培班”等用人企业相对明确的,其教室的环境布置都张贴一些企业形象的宣传画、规章制度摘录等,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在学生教育管理中,要向学生灌输“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的意识,从班级管理,也可视专业情况,将班委改为“车间主任”、“项目经理”、“班组长”等职务(称谓),培育学生职业人意识和习惯。

综上所述,只是结合中职教育实践的一些拙见。要办好中职教育,能否因此真正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无缝对接,促进学生好就业、就好业,需到再经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作者:姜汉荣2008年第五期《交通职业教育》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途径》作者:王斌《读览天下》2011年8月下

《浅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问题》作者:安祥、李光辉《科技资讯》2008年第27期

二○一二年七月

联系电话:***

下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论 企 业 文 化 与 校 园 文 化 的 对 接张雷雷 111564049 2011级市场营销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 进入21世纪,企业文化成为经营者口中的热门词汇,尤其是在一些成功的跨国......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结合重要性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要紧密结合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以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表现[5篇材料]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理想状态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和谐、民主、向上的校园精神氛围,主要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体现出来,具有积沉性、隐渗性、持久性。好的精神文化会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

    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摘要]创新职校学校文化,应加强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文章通过对当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加强职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

    关于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研究

    关于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更显著的特点是,中等职校的社会服务更直接,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紧密,其核心是培养的学生......

    论文: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论文: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摘要: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融合,为实现航海专业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校园......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合集5篇]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房国晨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摘 要]石油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对于实现石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

    建设校园文化应如何融入企业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应如何融入企业文化 一.校园文化及企业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以学校群体成员为主体,是他们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逐渐生成的体现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