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时间:2019-05-15 05:5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第一篇: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竞争力,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需要不断探索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创造出良好的高职院校育人氛围,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融合

高职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与对接,对于保障工学合作办学效果,对于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

1.1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由于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进入企业一线就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也要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由于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独特的办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传统的大学校园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特征。

1.2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学生就业 目前对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存在一些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职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另一种观点认为高职毕业生定位明确,技能突出,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较高。通过毕业生追踪调研发现,高职毕业生在求职、工作中存在着就业起点低,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偏低,离职率较高的状况。这种现象反应出毕业生的能力素养及高职毕业生自身定位与用人企业的需求仍存在很多差距,毕业生不能很快胜任工作。为了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同步提高,就需要在日常的学生管理上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注重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融入企业文化的校园文化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载体,使学生在校园内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学校就逐步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期。

1.3 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院校形成鲜明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校园文化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以及在其物质设施、规章制度、行为方式中的外在表现。优秀校园文化作为校园内涵建设的一部分,对教职工具有强烈的凝聚、激励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一旦形成,将成为学校上下相对一致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就会形成学校最基本、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当学校师生员工都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这样的问题上形成共识,这必将成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形成高职院校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融合的路径选择

2.1 长期、持久地培育校企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例如有些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有行业特点的校园文化,有些新设立的民办学校还在建校伊始,还特意在校园文化中体现国际化元素、植入军队文化等表现形式。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并以生产经营实践方式、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及企业对外形象来具体体现。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所表现出企业文化也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而漫长的过程,把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也需要一个长期培育的过程,不能期望一蹴而就。要认识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需要长期地、不间断地培育吸收企业先进文化要素的校园文化,不能简单地照搬、嫁接,而是一个选择、融合、培育的长期过程。

2.2 注重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更多的是关注提高效率和创造效率,目标是激励和凝聚员工,是一种管理手段。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培养人、塑造人、鼓舞人,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企业文化往往是企业个体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管理理念,它是企业自身的行动指南。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要有所选择和甄别,要选择现代优秀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选择具有普遍性的优秀企业文化要素融入校园文化,要剔除某些狭隘、片面的企业文化要素,例如利益至上、简单服从、竞争崇拜等。要从国内优秀企业以及现代企业中普遍接受认同的优秀企业文化中吸收和借鉴。例如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敬业爱岗的责任意识、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质量意识、注重沟通与协调等方面,都对校园文化起到积极地作用。

2.3 全方位地促进校企文化融合 国家对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在顶层设计中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就已经开始了校企文化的融合。运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创建示范性院校等重大发展节点,让全校教职员工统一思想,树立高职教育理念;在学生日常管理上,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把责任意识、纪律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等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得以锻炼和提高;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运动会、报告会、表彰奖励、校容校貌等重要校园文化载体上,体现企业文化要素,扩大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注重教师的企业实践,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教师先于学生与企业对接,教师作为专业技能和企业文化的传播者,效果会更加明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实训课程比例,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岗位对接,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中让学生近距离地体验企业文化。创建融入企业文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应注意问题

3.1 校园文化要主动接纳、融合企业文化 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是对企业文化的照搬和模仿,更不是用企业文化代替校园文化,而是学校在自身办学理念的指引下,把企业文化中有利于实现自身发展的先进文化与自身融合,形成一个具有个性且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在融合的过程中,学校是主动的,是有所作为的,把握着校企文化融合的节奏和内容,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事后的默许。

3.2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带有明显自身烙印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业、专业或者地域文化特色,不要轻易丢失,要进一步凝练提高,提高影响力。校企文化融合也要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不断碰撞中形成,校企文化融合需要学校在自身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传统上,引入企业先进文化,并经过反复消化和酝酿,才能形成积极的影响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3.3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在实践中发挥影响力 无论校园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通过校企文化融合来建设高职校园文化,更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要避免照搬照抄,避免形式主义,避免说一套,做一套,把高职教育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没有很好地落实,仅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校企文化不仅没有融合,而且还会起到负面影响。

结束语

随着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不断融合也成为必然趋势。在校企文化不断融合中形成的特色鲜明的高职校园文化,将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高职院校积极地推动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形成独特的高职校园文化,在校企合作的文化氛围中,将会培养出更多地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小义.从适应到融合:工学结合中的校企文化衔接[J].现代营销,2011(2):111.[2]朱明.订单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融合的思考[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1(6):42-43.[3]林丽萍.论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融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60-61.[4]徐天舒.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55-57.[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Z],2011-8-31.

第二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写写帮推荐)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研究

引言:高职院校职业性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差异与联系,阐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路径,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反应企业需求,按照企业制度来规范实习实训活动。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根据企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主动适应企业文化,进入社会就能立足、生存和发展的综合职业素质。虽然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但校园文化建设缺乏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企业文化缺少联系与沟通,不注重学生作为未来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探讨校企文化融合也就成为高职院校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内在的有机整体[1]。考虑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必须突出“职业”二字,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应融入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高职校园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指教室、实训室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教学设备;制度文化包括学生行为规范、教学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精神文化是全体教职工认可、遵守和追求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物质文化是载体,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中日渐成形的,能为全员所认可并共同遵守的、体现本企业特点的最高目标、经营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以及这些理念在科技发展、社会化水平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企业所树立的公众形象。[2]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差异

高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是两种不同组织的文化,必然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①高职校园文化重在教书育人文化,强调个性发展。而企业文化是生产经营文化,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要求行为标准化。②校园文化是研究性文化,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决定其必须以学术为主,是学术专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是实践性文化,它的文化必须与生产经营管理相结合,企业文化的目标是激励、凝聚员工。③校园文化是使命性文化,每一们师生都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宝贵知识财富的重要责任,在学校,大家倡导相互平等、自由民主。而企业文化是责任性文化,企业更多强调的是责任和职责,倡导竞争、规范、效益和纪律,更在乎结果而不是过程。[3]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虽然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现代化的企业文化分属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文化意识,但两者存在许多相同相似之处,将两者渗透,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对企业而言,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提供扩散企业文化的平台;而对高职院校来说,企业文化能正确引导学生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效率与公平、竞争与协作等关系,为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4]。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应用型人才,要接受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熏陶,学生在校学习的场所、空间由课堂扩大到实训室和企业的车间,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必然要主动面向企业,服务企业,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这种天然联系,决定了两种文化必须相融合。高职校园文化要借鉴企业文化的先进的理念,同时高职校园文化又可以通过毕业生为介质对企业文化起到辐射作用,产生积极影响。

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路径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企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的具体的路径有:

(1)课堂教学活动反应企业需求,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及需要,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以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通过系统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手段和精心的教学组织,实现技能学习和训练,理论学习和运用有机结合,充分体现规范、高效的“三分理论,七分实践”的培训过程。教学内容反映企业和社会需求的脉搏,及时吸纳企业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将最新的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中。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头脑风暴等教学方法,突出人才培养以学生的技能为主线,训练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文化的熏陶,就能接受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教育,就能领悟到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在平时的学习之中就能按企业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竞赛式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出学生适应竞争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实习实训活动按照企业制度来规范,实现实习实训企业化管理。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习和实训,教室就是车间,尽可能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一致,按企业要求张贴安全标语、操作流程、操作规程,创造模拟仿真的工作情景,可将学校的实训组织机构按企业方式命名,如总监、经理、部长、师傅等,布置宣传板报、警示标语,使学生在潜意识中融入企业。将学生的成绩折算成薪金制,按对企业的贡献来获取酬劳,使学生体会企业管理模式,靠近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的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安全、素养)引入课堂管理,让学生在实训中体验企业管理模式,提高职业素养。通过物质刺激(加分数)或精神鼓励(管理新星、创新能手称号)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人本管理的理念。

综上所述,作为高职院校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地研究新问题、适应新需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价值观念、专业素养、心理健康、劳动纪律和法制观念教育,努力培养学生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组织协调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这就要求学校不能独立于社会的企业环境中,而要和企业相互融合、渗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标准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拔、朱志海:《试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6).[2]刘文辉:《企业绿色经营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3]周正宾:《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衔接路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77).[4]孙伟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06,(4):23-25.(作者单位: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LZJY12BZC05)

第三篇: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模版]

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的构建

杨桂华

作为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在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的过程中,吸收、借鉴更多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形成浓郁的育人氛围,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使学生确立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化,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校企文化对接的重要性

校企文化对接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德能兼备的现代职业人。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正确理解在职教改革中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企文化对接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能兼备的高素质的现代职业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院校就是准职业人培养基地。职教改革要求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就是校企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对接的核心就是校企的文化对接、融合。职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就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企业文化实现有机融合,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如果校园文化不与企业文化对接、融合,泾渭分明,其结果,我们培养的人才就不符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一线劳动者就是空谈。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要求“把工业文化融入职业学校,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为我们校企文化对接指明了方向。作为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应区别于普通的中学、大学的校园文化,具体表现在办学理念、培养定位、专业特色、管理特点等方面,要与优秀的企业文化对接,形成鲜明的职业特色,要围绕职业做足文章,这无疑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校企文化对接是促进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提高的需要

职教改革已从规模效益向内涵发展,即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走内涵发展之路。与此相应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就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礼仪、职业心理、职业法纪、职业态度、职业情感等,是能够适应职业工作一般要求的基本素质。其重要特征在于跨专业、行业和跨地域的一般普适性,在于不仅针对专业要求,而且更突出作为职业人的一般素质,是职业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企业希望进入企业的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2010年北京商校在北京市教科院职成所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企业员工职业道德能力调查研讨会。专项调研使我们了解到 许多毕业生上岗后,不能胜任工作的主要原因,不是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职业意识、职业态度淡漠,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很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看中其是否具备综合职业素养,如责任心、敬业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因此,要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必须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加强学生的综合职业素的培养和训练。

(三)校企文化对接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需要

在与毕业生的座谈和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毕业生普遍反映刚进入企业时感到环境十分陌生,甚至无所适从。这种陌生感不仅是因为对岗位技能的不熟悉或缺乏工作经验,更主要是无法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即对企业文化不适应,因为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存在很大差别,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有诸多的不同,这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毕业生入职时的心理矛盾、心理冲突,以致产生挫败感。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这样有助于学生减少入职时对企业的陌生感、距离感,增强企业归属感,自信阳光地面对新的环境,顺利地完成从学生角色到企业员工角色的转变,从而达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同时,校企合作中的文化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走向社会、深入企业的机会,去感受企业严格钢性的管理和近于苛刻的纪律要求,感受企业员工坚忍不拔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有效地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帮助他们主动调整心态、重新进行自我定位。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与融合,能使中职生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素质,提高毕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缩短就业后适应企业岗位的时间。

可以说,校企文化对接会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的门槛问题,解决从学校到企业、从学生到员工的文化门槛的跨越,从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校企文化对接的途径方法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就是要实现五个对接,即校企精神文化对接、校企制度文化对接、校企物质文化对接、校企课程文化对接、校企文化活动对接。

(一)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探索多种对接方式

1、校企共同制定方案。校企共同制定学生专业培养方案。学生专业培养方案是学校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学校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企业专家与校方一起,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大类对应的职业群在知识和能力上的需求,制定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专业培养方案。同时邀请 企业参与教学改革,共同制定教学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确定考核标准。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保持与社会的需求同步。

如我校会计专业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共建学生培养方案,创新形成“分阶段递进、教学做一体” 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采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工学交替”、“订单”培养的模式,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使师生完全置身于企业生产第一线,融入到企业员工中,切身感受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锤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了学生上岗的零磨合。

如我校物流专业采取“工学交替”、“订单”培养模式,校企企共同制定评价学业标准,共同建立学生职业能力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设置技能大赛证书、职业素养奖章、职业素养证书及企业冠名奖学金制度。

3、开办“校中店、店中校”。为突出实践环节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挖掘企业的教育资源,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开办“校中店、店中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同发展”。

为加强对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的养成教育,真正实现教育教学与专业岗位情境的零距离。我校不仅先后与十几家企业确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而且在学校实训楼开设“校中店”,实现教学与实践的零距离结合;学习借鉴台湾“格子铺”的经营方式,为学生提供创业平台,加强了学校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现场保证,提升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还有“校内认知实习”是我校商贸系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商贸系全程职业指导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商贸系利用校内伊尚美源实习超市作为营销专业的实习场所,通过学生在收银、理货、结算等工作岗位顶岗实习,引入了企业化的工作流程和考核方式,如晨会制度、请假制度、考勤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纪律等方面全部按企业标准执行,强化了职业意识,促进了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提高。

4、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让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老师们回校后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引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接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让学生感受企业的氛围,熟悉企业的环境,了解企业对员工、对岗位的要求,寻求自己与企业员工的差距。

开展能工巧匠进校园活动,聘请企业一线高级技工来校指导学生实习训练。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经理、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到校,围绕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从业纪律等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与培训。如:我校邀请北辰集团人力资源部经理到校进行专题讲座,邀 请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明星到校给学生作报告。请社会上职业指导师为学生做就业前的培训;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做“中职生成材之路访谈”,以优秀校友的创业、成才事迹,激励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学校、立志成才,服务社会。加强学生岗前专题教育,使学生以“准职业人”的标准进入企业实习。

(二)深化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的改革创新

1、专业课教学改革。

逐步建设“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及“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强化对学生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积极探索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改革,把教学重点放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养的训练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综合职业素养培育点,融入到每门课和每节课的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改革实践中加强专业特色的训练与指导,教学方法多使用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做、学合一”。

如我校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改革创新,各系部在“学生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在原有课程体系基础上,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理论等,结合学校专业性质、市场需求等现状,整合专业课程,建立适合中职生发展需要的职教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实训课程为主体,以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为支撑的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以操作为主的教学模式,实现岗位情境零距离,提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理念,要求学生以一个现代职业人的标准、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课程体系明确将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纪律,培养职业道德,强化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有机结合。

2、德育课、体育课、基础课教学改革。

第一,有效发挥德育课主渠道的作用。贯彻落实教育部德育课改的精神,开足开全教育部规定的所有德育课程,重视德育课功能化的研究,使德育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与学生成才结合,与形成岗位能力结合,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第二,开设学生职业综合素养训练课程。职业综合素养训练是北京商校全体学生必修的综合素质课程。本课程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基本规范的强化、校园礼仪的养成,人际关系的处理、健康审美能力的培养、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企业文化的介绍、对职业和岗位工作特征的认识、入职心态、协作与应变能力的培训等,引导学生以准职业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现做人、做职业人、做优秀职业人的顺利过渡,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体包括《综 合职业素养训练》、《合作与创新能力训练》和《综合就业指导》三门全校性必修校本课程。

第三,创建以晨训为载体的训练模式。在主体课程之外,开发建设晨训读本——《晨读时光》,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进行晨读训练,融“理想信念教育、职业意识启蒙、职业理想树立、职业道德培养、自信心提升、语言表达、站姿训练”于一体,体现文学欣赏性、思想性,渗透美育的《晨读时光》,目的使学生读出理想、信念、目标,读出人生的精彩。

第四,探索体育课的育人功能,把职业行为养成训练融入其中,将体育与就业、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美、体育与人生有机结合,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太极拳,使其接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使体育课和体育课外活动,成为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竞争与合作意识、以及磨练学生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树立学生自信的舞台。

第五,强化文化课为专业素质培养服务,开展文化基础课教学功能化的探索和实践。针对中职学生发展需要,借鉴多元智能理论,根据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做到:整合文化基础课,突出实用性;融合专业知识,突出服务性。在提高学生整体文化素养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三)对接优秀的制度、管理文化,使教育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1、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整套的职业行为规范标准和考核制度,将制度汇编成册并贯彻落实;以训练指导“德能兼备”现代职业人为目标,注重日常强化训练,特别是强化对学生的规则、规范、规章教育;;充分依托专业实训基地进行职业培养,引进企业员工评价机制对接职业人培养;密切联系家庭、社区、企业共同管理,提高管理效能;坚持学生“值周”制度,培养服务意识和劳动意识;全面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商校强调的学生综合职业素养训练“七化”原则,即个性化教育、人性化服务、亲情化氛围、企业化标准、军事化训练、学习化组织、现代化模式。

如对学生社团实行“准职业化管理”方式,在社团登记注册、岗位聘任、资源利用、项目运行和考核办法等过程中实现一定程度的职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

2、推进“8S”管理。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积极推进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8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服务(service)”,编制《“8S”管理手册》,使管理企业化、标准化。

3、班级管理企业化。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置班干部和学习班组、以企业的管理形式实行“总经理(班长)负责制”管理、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学习企业的管理手段每天组织晨会进行工作总结和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企业文化气息。

以我校国际酒店班为例。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行职业化的管理。完全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作息时间、岗位要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按照企业的考勤制度、请假制度、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考评,奖罚分明。学生在遵守校企双制度、完成双任务、达到双目标的同时,实现着从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四)对接文化活动,构建科学有效的职业素养训练活动体系

1、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推进企业文化进校园,实现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将学生课外文化活动与企业职工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融合渗透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如商校市场营销专业的“校园农副产品大集”;举办“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将创新意识、科技意识、市场意识等企业文化的内涵有效融入;组织学生到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机关企业等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企业,开展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建立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活动,把青年志愿者的精神、学生所学专长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组织、参与志愿服务中增长才干,加强劳动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和创新意识。

2、创新立体活动体系。建设“年年有创新,学年有重点,学期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天天都精彩”的校级、系部、班级、社团等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德育实践活动体系,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综合职业素养。

如主题教育:每月一个主题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月、志愿者服务月、文明礼仪月、文体活动月、专业技能月、“真情告别、温情离校”月、诚信月等全校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常年举办以“突出职业技能型、加强志愿服务型、优化文体艺术型、鼓励兴趣爱好型”为宗旨的校园社团活动;定期举办新年联欢活动、“校园之星”卡拉OK大赛、“唱响国歌”歌咏比赛、激情广场、邀请残疾人艺术团等校园文娱活动;每年开展的运动会、排球联赛,男子篮球联赛,风筝文化节、火炬传递接力赛、队列比赛,广播操比赛,乒乓球、羽毛球赛,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校园体育活动。

特色活动:教育部举办的“文明风采”活动。通过组织参与“文明风采”活动,激发了学生爱专业、学专业、练技能的热情,使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寻找自身差距,制定可行措施,树立了“千里之行始于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理念,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果。

青春飞扬——商校之星、“商校吉尼斯”评比活动。评选活动由老师制定类别和标准,由 学生自荐——班主任推荐——团委审核、颁奖;“商校吉尼斯”竞技则覆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项目由学生自己申报,活动方案向学生征集,活动过程由学生自己组织,充分给每个学生创造体验并获得成功的机会,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拓展个性的舞台。

十八岁成人教育系列活动。为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我校把每年的十月定为“成人节”,10月18日定为成人日。成人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内容有成人宣誓、佩带成人纪念章、亲手制作十八岁成人标志、过集体生日、过成人门、聆听父母期望、班主任祝愿、前辈祝愿等,通过十八岁成人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成人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今后肩上将要承担的对祖国、对人民、对社会、对家庭、对父母、对自己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使学生珍惜青春,勤奋学习,全面发展,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报效祖国。

综合素质达标活动。是我校一项极具校本特色、集德育、职业指导、专业教育、行为养成等多种内容于一体的学生职业指导活动。学校围绕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要求,结合学生离校实习、推荐工作、人才招聘等工作,坚持“不达标不出门,不合格不上岗”的原则,制定专项工作计划,由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团委统筹,各系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就业准备、身体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技能、礼仪礼貌、中英文口语表达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并予以考核,达标后负责推荐实习、就业,真正做到为学生负责、为企业负责。

礼训活动。开发建设学生礼训教材——《学生礼仪训练指导手册》,通过课堂训练、课外活动训练、专题训练和服务指导,使礼仪训练日常化,行为训练标准化,不断提升学生的礼仪素养。

在校企对接的校园文化活动中,使学生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感受,收获一个启迪;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习惯;学会一种本领,实现一次成功;感受一份愉悦,树立一份信心。为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对接企业文化,优化育人环境

1、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职业化的环境氛围建设。在环境育人方面,我们深知“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古训,注重体现企业文化特色。不断通过创造美、欣赏美、感受美、享受美的过程,让学生产生震撼,通过美的享受和艺术的感染去净化学生的心灵,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强化对专业的热爱。

学校的校风校训、胸卡、校服、校园网、宣传栏、标语牌、路牌等都应力求精致、美观、有品位,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

学校着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职业化的环境氛围。校园内醒目的劳模墙、职业化的宣传标语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使人倍感浓浓的教育氛围。教学楼、实训楼的通道墙上,既有学生作品展示、优秀学生干部介绍,更有与班级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标语、职业群介绍、职业规范介绍等,警句名言鲜明突出,随时随处直击学生视野,时时处处潜移默化地渗透着对学生的职业人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如铁的纪律,金的人格。

2、营造职业化的班级文化氛围。班级是学生学校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和基层组织,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合作能力、团队意识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是养成他们精神气质的地方。以班级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实现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班级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室文化建设,提炼班训,建设班规,展示班级文化,为学生营造温馨和谐的、职业化的班级文化氛围。

3、营造温馨和谐的公寓文化氛围。在学生公寓中开展“美在我身边”寝室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公寓是我家,我会更爱她”的文化艺术创作活动,使学生宿舍变得整洁、文明、温馨。

4、优化实习、实训环节,实现岗位情境零距离。学校积极探索和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训文化,创设“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教育教学环境,形成“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崇尚创造”及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

通过仿真的企业环境加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把教学环境和企业环境融为一体,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学生的行为举止,工作规范,安全守则,制度要求,人才管理,现场文明等方面尽可能与企业相融合,严格要求,养成习惯,形成规范。

三、校企文化对接应注意的问题

(一)要注重文化精神的挖掘和提炼

在校企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摒弃对企业文化简单模仿的方式,只注重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的建设,而忽视对学校精神的凝练与提升。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文化最核心的部分——企业精神加以充分的认识与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学校自身特点,提炼出学校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南,并将其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

(二)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步

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以校企的深度合作为基础的,特别是校企课程文化的有效对接,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学生培养方案,课程方案,无论是教学内容、方法、考核都要对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校企文化对接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同步,才可能实现校 园文化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对接。

(三)要实现教师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教师是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的实践者,是校企文化结合的纽带,因此强化对教师的企业文化的培训,增加教师的企业背景和企业经历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安排教师分批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锻炼,使学校教师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引入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按照学生所学专业对应企业的事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有目标地培养训练学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总之,校企文化对接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需要职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为提升学生走向社会、立足岗位的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社会、企业培养德能兼备的现代职业人,职教人任重而道远。

主要参考文献: 雷久相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践》

于祖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研究与实验课题》

第四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表现

一、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一)校园环境职场化,构建新型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层面,主要指师生生活和工作学习的环境。它包含学校整体布局、学校建筑、形象标志、艺术景点、文化走廊等。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学校可以将本校职业化的办学理念与特色融入校园布局和设计中,创建浓厚的企业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职校要彻底打破普教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职场环境。将企业工厂的布置、设施等复制到学校课堂上;在墙上张贴企业核心理念、形象标识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工号、上课打卡,让学生每天到学校来上课犹如到企业上班,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变为对员工的要求,努力为师生构建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

(二)导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完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其理想状态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和谐、民主、向上的校园精神氛围,主要通过校风、教风和学风等体现出来,具有积沉性、隐渗性、持久性。好的精神文化会代代相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引入优秀企业制度,提升和完善职校制度文化

制度对于学校的师生员工具有强制约束力,天长日久,最后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心理契约,形成一种制度文化。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除了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教职员工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外,可以借鉴企业的做法,将ISO9000质量认证运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构建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职校要有选择性地吸收企业优秀的管理经验、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等,不断完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习惯以及善于与他人协作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职校还可以安排学生下到与本校合作的企业,让他们感受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

(四)结合企业行业的实际需求建设职校课程文化

课程文化是按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形成的课程观念和活动形态,往往反映了学校对社会需求的定位,集中体现在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施等层面。学校要成立由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广泛的市场需求调查。然后,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确定学校的培养计划。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明确作为该岗位(群)的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从而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再根据这些培养方案进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安排及教学实施办法。课程内容是将现有的课程体系和企业行业的需求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以章节知识点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项目编写中融入企业文化,使课程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教学以项目为中心来展开,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法。

(五)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职校活动文化职业化

职校通常会组织艺术节、歌赛、球赛、运动会、开学仪式、毕业典礼、绿化校园等活动,活动涉及面广且丰富多彩。那么,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职校可以多开展有职业特色的活动,使职校活动文化更职业化。一是以大赛为突破口,实施“走出去”。学校依据学生的兴趣及特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分组进行强化训练。在政策上大力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培养了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以校企合作为依托,实施“请进来”。定期邀请企业优秀的工程师或技师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带入学校,使班级企业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另外,还可以将校园文化活动办到企业里或邀请企业到学校开展企业文化活动,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也使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理念等。三是以技能节等活动为媒介,搭建校企之间交流的平台。每年定期举办技能节,在各个专业全面展开。邀请企业领导和专业人士担任评委,从职业人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更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校园开放日、校企合作洽谈会、先进员工事迹报告会等活动,让企业文化走入校园,也走入学生心里。

二、结语

在准企业化管理环境下,立足职校实际,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融合不是做加法,更不是机械替代,而是由校园文化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并加以提升。目的在于突破传统的校园文化,创设一个贴近市场、贴近企业、符合学生发展特点、遵循职教规律的育人环境。在这种新型校园文化的熏陶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实现职校学生“零距离”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使毕业生在用人单位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作者:张冬娇单位:武汉市石牌岭高级职业中学

(二)一、企业化的实训文化建设

1.仿真模拟企业岗位环境

引入企业运行机制,加强实训中心的建设。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各种仿真的工作环境,实训场所要最大化地模拟企业场景,实训器材的摆放、规章制度的要求、教师的演练都要与企业岗位的工作环境相一致,并通过实物、标语、展板、易拉宝、文化墙的形式展现企业精神和工作气氛。同时,为了实训操作安全、规范,要把操作规范和要求张贴在实验室、车间、实训场。做到用制度规范行为,用行为提高实践能力,感受实际工作氛围,使学生和教师的职业素养在潜移默化的职业教育环境中提升,最终达到学习知识、修炼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的目的。

2.全真实践就业创业内容

加强企校合作,形成订单式生产合作关系。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师资支持,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原材料来自企业,实训项目按照企业要求进行设计、生产,产品盈利由企校学生三方共享。如机械制造专业可根据企业的生产要求订制少量的机械器具、通信专业与服务外包公司承接电信运营商网络机房维护业务,学生跟随企业技术人员学习机房日常工作,当通信设备发生故障时,技术人员、老师及学生一起分析排除故障,学生从中锻炼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企业化的班级文化建设

1.人性化理念贯穿班级教育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其中以人为本为其核心价值。班级管理理念也应采用“民主自治”的理念。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班级教育重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可在班级树立榜样,设立学生风采专栏,定期评出班级的“品行佳人”“微笑大使”“卫生标兵”“体育健将”“技术能手”等不同名誉的优秀学生,起到榜样效应,达到班级教育和管理的目的。

2.考核制度规范班级管理

将优秀的企业制度引入中职学生行为规范的制定中。中职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局限于《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教育》,还应该注重汲取优秀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文化内容,强化诸如严谨求真、团结协作等与企业文化有密切关联的教育内容,特别注意培养与企业员工相同的行为规范。在班级管理中,普遍发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普遍抱着“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真正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人很少。制定“学分制”考核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实行量化考核。每个学期的考核基准分为100分,根据“考核细则”(考核细则以企业规范为标准)进行打分,凡是做得不好的,进行扣分,做得好可以加分。同时制定“值日班长责任制度”(每天设班长一人,具体负责当天的行为规范等常规事务及考核),为使班级工作良性运转,配套推行“常委轮换制”(即班干部每学期调整一次),做到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使管理真正落实到人,每周进行班级个人量化评比,对学生的学习工作做出定期的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常委”每个月给予“岗位津贴”,一方面对他们工作给予肯定,另一方面传递了“多劳多得”的理念。通过“学分制”的考核制度管理班级,能使每个学生都进入管理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人人都参与管理。

3.用职业氛围打造班级环境

办公室是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企业化的班级管理也需要将教室按办公室的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及布局。班级环境建设注重“绿色、清雅、理性、开放、和谐”的原则,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环境。小组之间以工作室或部门名称分组座位,可设置“茶水间”“充电站”等休息点,提供饮水和书籍,在教室布置“班级历史墙”和“名企记录墙”分别记录班级成长史和著名企业的成长史。

作者:吴燕单位: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

(三)一、企业文化与中职政治教学有效融合的途径

1.在政治教学理念中融入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化的价值标准

中职政治老师要树立企业文化的教学理念,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的特点。可依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要求,把教学管理和政治教学教育与企业文化相结合,构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所崇尚的创新、竞争等意识观念渗透到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树立企业文化价值标准。

2.有效整合政治教学内容,实施多种教学手段

在校企文化融合背景下,中职政治教学内容要以职业要求为中心,对中职生的培养要重点突出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与教育。政治老师在校企文化对接基础上,有效整合政治教学内容。在学校开设的各种政治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的典型实例,采用企事业真实案例、情景表演、讨论思考、总结归纳、升华情感等多种教法来组织教学,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企业文化意义,使学生了解更多企业文化知识,提高更多企业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可通过灌输知名企业的文化体系,使中职学生体会现代企业的形象。

3.吸纳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激活中职政治教学的职业文化在中职政治教学上引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并将其引入到教学、学生管理、科研等日常管理中,使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对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例如,学生管理理化制度就是采用了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班级为公司,学生为员工,上课为上班,每个学生完成整个学业需要挣到分值,学习期满才会颁发毕业证书。把这一理念引进学校、进管理、进班级、进头脑,写入学生手册,成为学生在校的常态化管理要求。把企业管理标准化手册印发给政治教师,作为上课、备课参考书。也把企业自主管理模式引入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这样的管理方法会使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观念、自律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4.架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纽带,拓展政治教学途径

中职政治教学可围绕企业文化开展专题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架起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沟通纽带,促进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交融互动。可以通过企业专家讲座、优秀企业员工座谈、主题会、征文、企业见习、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直观而感性地给学生以思想和品德的教育,培养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观,让学生在企业文化的氛围中成熟成长。

5.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与方法指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政治教学可通过考察、调研、座谈、等方式,增加企业文化的素质教育和训练内容,作为实现学校与企业文化教育中直接对接和双向贯通的重要桥梁。让学生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更强的竞争意识,对企业文化理解得更透彻。也可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形成在社会实践工作的竞争态势,对社会实践工作常态化。也可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快速融入社会,深入企业体验企业文化。还可开设相关企业文化课程和文化专题讲座,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企业文化素质教育。

二、结语

总之,从社会发展来看,将企业文化融入政治教学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拥有正确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专业人才。

作者:姚明珍单位:广西钦州市灵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四)一、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可能性

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同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很多共性,存在很多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前提和基础。首先,两种文化都是以人为基点,都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和组织文化,员工和学生同为企业和学校的管理和组织中心;其次,两种文化的结构和内容相同,都可分为外表层(物质文化、行为文化)、中间层(制度文化)、中心层(精神文化),企业精神和学校精神分别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核心部分;再次,两种文化所起的作用大致相同,在企业和学校内部具有规范、凝聚和导向作用。职业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社会建设、生产、管理和服务,培养具有一定技能的一线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只有很好地相互融合,才能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两种文化能够融合还体现在:

(1)两种文化教育的对象具有相同性。职业院校的学生在学校接受校园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毕业后终究步入社会,融入到各行各业,成为一名员工,他们将进一步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影响,不断将校园文化的意识和企业文化理念进行融合,更好地服务企业。

(2)两种文化融合的内容具有相通性。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与校园文化相融,如:团队精神和班级集体精神、遵守厂规厂纪和校规校纪、穿戴厂服厂标和校服校徽、尊重客户和同学、爱厂如家和爱校如家、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精神,还有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等。在精神文化方面,许多企业用“每天进步一点点”、“细节决定成败”、“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名言,激励员工勇于进取。学校也经常运用这些警句激励和鞭策学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和永不言弃的高尚品格。在管理文化方面,许多知名企业都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性、鼓励员工、激发热情”的理念,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同样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一切从学生出发,尊重学生的权利,把学生的一切放在工作的首位。

(3)两种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的校园文化教育是将来步入社会的必备条件,是进入企业的前提基础。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再教育、再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目标。两种文化的相融是企业文化和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创新的强大助推器,必将带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职业院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平台,为学生从学员平稳地过渡为“职业人”做好充分的准备。由此可见,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后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将直接体现所在企业的文化状况,决定企业的发展动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可将职业规范和创业意识教育融入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需求,更加顺利完成从校门到企业的过渡,缩短融入企业文化的过程。

二、企业文化融入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办学理念企业化

职业院校要结合自身历史和特点凝炼学校的校训,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确定“以人为本、强调沟通与合作、强调开拓与创新、面向市场与需求、努力提供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企业文化教育思路,提出“面对企业文化标准,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和管理理念。训诫全体师生牢记报效国家、服务企业、感恩父母的良好品质,凝聚全体师生员工的职业精神,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将企业文化精髓贯穿职业教育教学全过程。学校要建立企业文化教育的制度保障,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教研室,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要求,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突显学校优势和专业特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组织专兼职企业文化教师,编写企业文化校本课程标准和授课讲义,如:《企业文化教育手册》等,研究企业文化经典案例。

2.文化宣传多样化

在校园里设置文化长廊,两侧悬挂体现中外企业发展、企业家的展牌。构建文化墙,在教学楼和宿舍楼的走廊设置优秀毕业生、行业精英展板和师生美术作品等使校园处处沐浴在企业文化之中,使师生目之所触、行之所至都是一道文化风景,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校报、校刊和校园网站开辟“企业文化教育”论坛平台,师生充分利用报刊和网络进行互动沟通,开展网上文化状况调查和网络企业文化论坛,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互联网催生的诸如自由和共享、互助和奉献、开放和兼容等人文精神和人格精神不断地充实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的内容。学校一方面拓展本校内的企业文化教育平台,让学生接受文化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学会或主管部门与同类学校共同研究,每年设计一个研究专题,按照“集中讨论、实地观摩、论文评比、文化论坛、分组讨论、总结提升”六个环节组织实施,会后开辟企业文化教育工作网络平台,进行深入交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班级管理公司化

班级管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职业院校要改变过去班级管理传统方式,在改革管理方面,对教学班实行“公司制”管理。一个教学班是一个“公司”,有自己的名称、宗旨和管理制度,有自己的内部机构和部门,学生统一着装,佩戴公司标志胸卡。班委会就是“董事会”,每位学生都是股东,自己认购股份,选举产生的班委成员担任“公司”的各部门负责人,同时提出“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口号。对有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的“员工”,“公司”将开具《处罚通知书》并扣除当事人的“工资”。学生的学习成绩即为工作业绩,学生迟到早退、请病事假全部纳入学期末绩效考核,学生操行量化考核标准即为公司管理制度,从而使专业和行业的文化元素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经过在校学习,学生不仅能学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将来能适应企业的工作要求。

4.校企合作深入化

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向知名企业学习,并与其进行“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形成稳固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体现“职业”为特色,从培养目的、课程安排、职业道德、行为习惯都要达到企业要求。学校管理要冲破工作关系的壁垒,引进企业经理任校长,制定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搞活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任职上班,打破教学教研只是在学校内从理论到理论的研究,使教学更具实践性;学校聘请行业能手和创业毕业生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对学生进行择业、创业教育,深入解读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管理理念,给学校带来一线的理念,使教学教研与企业实际零对接,真正实现企业和学校是一家。改革教学模式,学校与当地大中企业进行校企联办,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入学即入厂,招生即招工”。组建诸如“核算员班”、“机场服务班”、“房地产营销班”等特色班级,学生上课穿上具有行业特色的工作服,进行模拟仿真实训,在氛围和意识上让学生明确自己是企业员工的身份;学校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并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开设够用的专业课程,让企业文化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置身一线,通过了解企业理念、人才观、价值观、成长路径等,进入到企业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亲身体验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校内开办公司连锁店,为学生提供“准就业”场所。学校将食堂、文具店、微机房等通过招商引资的形式,全部实行社会化。在校内开设餐饮公司、购物超市、网吧、银行、记账公司、打字复印社、装饰设计公司等,企业只负责安排管理人员,其他员工全部从在校学生中招聘,企业运行模式完全按公司连锁经营的规范操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满足了学校,还营利了企业,一举多得,实现了多方面共赢。

5.文化活动职业化

组建学生行业社团、兴趣小组,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组织包括企业创业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的主题讲座,让创业明星、行业精英用优秀的文化成果来教育和感染学生;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与我同行”、“我的中国梦”活动,增强学生的文明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企的情结;组织学生技能和体育运动会、教师技能大赛和“五四表彰”,并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劳动周、教学实习的方式,依据个人特长,安排学生到教学、管理等部门进行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到人才交流市场、人才招聘会、当地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联系组织学生深入社区服务站、交通岗、城市公共场所做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敢吃苦、能协作、讲卫生、爱劳动的思想品德;积极联系大中企业,开展校企共建活动等。在实践企业文化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

作者:黄东单位:保定市财贸学校

第五篇: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策略探讨

[摘要]创新职校学校文化,应加强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文章通过对当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加强职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探索实现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途径,从而使培养的职校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职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融合校园文化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师生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所具有的独特校容校貌等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不同的校园文化锻造出不同的学生品格和不同类型的人才,而特定的师生群体又固化着特殊的校园文化特色。建设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建设校园文化决定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建设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促进中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保障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严峻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时代特征。中职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就业要求,实现与企业文化的交融和对接,势必要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企业需要新型技术人才,中职学校如果继续封闭守旧则无法胜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的任务,而“校企合作,共谋发展”为两种文化的融合提供可能。

一、当前职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个性不足,缺乏中职特色

当前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脱离职业学校培养目标,没有体现职业学校的特色。当今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基本上照抄普 1

通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体现出自己作为职业学校的特点。由于职业学校发展建设时间不长,校园文化建设大多仿效普通中学,没有自己的特色。以校训为例:随处可见“勤奋、求实、团结、拼搏、刻苦”等字样,而能鲜明体现职业学校专业个性特色的内容则明显不足。由此可见,作为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和重要补充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及时跟上发展步伐。

(二)因循守旧,缺乏现代气息

我们的校园文化惯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治学格言、立身之道等,一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等耳熟能详的内容充斥板报、橱窗和宣传栏,而现代科学的学习方法、成才途径以及本专业发展的动态等现代信息则少而又少。这与改革年代“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外树形象、内强素质”、“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等企业文化相比,现代气息实在不足。

(三)封闭办学,缺乏职业特色

综观目前的中职校园文化现状,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办学开放程度不够,脱离市场主体,缺乏“职业” 特色,忽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中职教育是定向教育,其人才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为社会尤其是企业培养一线合格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像中职教育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企业。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未能体现中职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未能把培养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职业性人才的目标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划之中,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脱节,学术气氛与职业氛围缺失。这就必然会导致人才培养上的尴尬局面。

因此,在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加快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这样的中职校园文化才是完整的、有特色的、系统的。

二、加强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顺应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

(一)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

职校只有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毕业生才能适应整个社会特别是企业的需求。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协作共识的团队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很多毕业生刚上岗,不适应企业管理环境或者被企业淘汰,并不一定没有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由于缺乏适应企业管理和人际关系的能力素质,无法在企业的环境里找准自己的位臵,很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因此,中职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必要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企业,并在社会、企业中生存、发展的能力。学校管理育人的手段方法与企业管理的手段方法往往差别很大,学生没办法通过学校的管理行为领会到企业管理。比如企业员工的纪律性要求和工作态度的严谨,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如果没有长期的养成教育,很难适应企业的这种制度文化。这些差异与限制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从学生角色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从而达不到零距离就业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取有价值的元素,使之成为新的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逐渐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

(二)培养职校学生良好职业素养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以育人为核心教育文化,而企业文化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这种校企文化的互补性对中职的学生成才尤为

重要。现代企业和市场选择人才看中的不仅仅是学生拥有的文凭和技能证书,他们更看重是其职业素养,即个人基本素质、基本职业技能及职业精神。企业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的心理健康素质外,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的职业纪律;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现在很多学生缺乏对所投身职业的基本素养的了解,还不懂得学历与职业之间经常不对称的关系。当你的职业素养不能适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时,就业难的问题就难以避免。一方面不少职业学校的学生感叹就业难,另一方面,许多用人单位也在四处寻觅、抱怨找一个合适的新员工难。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而是要通过一定的职业的文化氛围来陶冶学生,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生活中逐渐感受和了解,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并接受这种职业素养要求。

(三)推进职业学校特色内涵建设的需要

职业学校引入企业文化,凸现学校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凝聚师生,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向心力。通过引入企业文化可以强化师生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有利于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促进招生、就业工作。职业教育是以招生为龙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越来越受到市场规律的制约。通过引入企业文化,树立良好形象,有助于家长对学校产生信赖感,也有助于企业对学校的认同,有利于学生顺利就业,而广泛就业,又如同无声的广告,对招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产生联动效应。同时有利于塑造学校形象,推动学校文化建设。职业学校要引入企业文化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必须依靠学校文化建设的直接成果,而学校良好形象的塑造又必然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融合的途径

职校校园文化的立足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在建设职校园园文化的过程中,要凸显职业性特点,突出行业性特征,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使职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成功地实现对接。具体实现途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寻求两种文化的对接口,注重职业素养培养。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就要求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就要使师生员工把“以就业为导向”办学认同为学校的群体价值观念,并以此为核心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企业要求每个员工具有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并遵章守纪,而现在职业学校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和人沟通共事的能力,企业要求职工应有全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生子女多,阅历见识浅,更缺少同甘苦共患难的锻炼机会,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缺乏长远思考和先人后己的精神,这就要求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定向教育。

一要通过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正确的职业观,重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提供良好的校内外环境对其进行职业性格塑造。突出“职”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氛围。二要通过创设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培养学生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其就业的需要,同时重视职业训练活动。三要提升学校的职业氛围,把学校的实训教室包装成企业“车间”,按照企业生产标准张贴安全标语、生产操作流程、安全操作规程等。把学生包装成企业“工人”。统一穿上实训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进车间上岗。同时加强对“员工”组织纪律性教育,强调时间观念,不得迟到早退,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上岗生产,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职业认同感。

(二)寻找职业文化的渗透处,注重活动宣传策划。

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吸收、渗透更多的企业文化,要将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内容融入校园教育教学中,注重宣传活动内容的策划,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

一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课堂教学是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学生可以直接获得有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和精神。学校要把一些优秀企业文化以公共选修课程的形式纳入学校正规的教学系统中来,强化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纳。二要引导学生利用实习、实训的机会把握和理解企业文化。在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让学生作为企业的一员,真切、客观地去体会企业文化的具体内容。三要邀请企业文化学者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种讲座可分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广义企业文化内容的讲座和面对具体专业甚至某一具体企业狭义企业文化的讲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企业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引入,也使学生通过这种引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的内容。四要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优秀企业文化内容的展示。这种展示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进入企业,通过企业的厂景、厂貌、文化宣传、人员介绍等现身说法与企业文化进行零距离接触;另一种是将某一个企业的文化作为专题在校内进行展示,或将几个或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成果进行综合的展示,实实在在地把企业的文化引入校园。

(三)搭建认识企业的大平台,注重校企联姻合作。

职校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努力争取校企零距离的对接,真正地实现校企文化互融互动,实现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的统一,专业教学同社会实践的统一,学生学习同就业的统一,找出了对新世纪中职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具体的讲,一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等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环境与直

接获得实际经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于培养学生的过程之中,使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联系,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全面素质。二是做好学生毕业实习工作。学生的实习经验也是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学生们只有深入到企业中去,深刻地体验到企业文化,在企业生活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才能真正地适应企业的选择。三是加强校企的全方位合作,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更好地相通相融。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文化活动,企业也可以参与学校的文化活动,在相互参与中彼此借鉴,共同发展成为一个相互包容的整体。可尝试按照企业的架构组建班集体,在一些订单培养班,学校可尝试以企业的名称来命名班级,以企业的组织模式设臵班干部,按照企业的制度制定班级制度、公约,结合企业和专业的特点规划班级活动。如此按照企业的架构构建班集体,可以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体会到企业的存在,感受到职业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陈林青.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创新的几点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6):13-15

[2]彭建胜,王宗凡.以职业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8(4):107-108

[3]刘汝.企业文化在中职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渗透与主动导入[J].广西轻工业,2009(2):142-144

[4]张旭曦.职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007(7):25-27

[5]吴强.浅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7(7):182-183

下载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论文: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摘要:航海类专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诸多方面的联系、融合,为实现航海专业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提供了理论和现实的依据。校园......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创新思考 摘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在校企合作中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必然的。本文旨在谈高职校......

    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

    构建与优秀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中职校园文化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中职学校必须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自觉地与企业对接。中职校园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不断磨合......

    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中职校园文化研究

    《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中职校园文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10年10月20日 地点:曲江职校图书馆三楼会议室 参与人员:许重阳校长 邓永君副校长 邹秀兰副主任 袁艺......

    重组企业文化融合与创新

    基于企业重组过程中文化融合的思考 【摘要】良好的企业文化能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凝聚力,推动企业改革,带动企业发展。处理好重组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就能使企业优化资源配......

    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特色项目建设计划(大全5篇)

    二、特色项目建设计划项目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特色项目建设计划(一)需求论证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将来大部分要到企业从事生产、技术、服务等一线工作,我们的中职教育不......

    找准三个点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

    找准三个“点”建设与优秀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校园文化[ 发布日期:2011年5月5日发布者:林幸福阅读次数:791次 ]校园文化是校园中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并......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合集5篇]

    浅谈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和融通 房国晨 (大庆职业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255) [摘 要]石油高职校园文化与石油企业文化对接,对于实现石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