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运动摄像)总结

时间:2019-05-12 03:5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运动摄像)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运动摄像)总结》。

第一篇: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运动摄像)总结

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运动摄像)总结 来源: 胡嘉诚♠的日志

在运用DV进行摄像中,怎样理解推、拉、摇、移、跟、稳、准、平、匀、轻。在拍摄景物时,远、全、中、近、特是什么意思?如果拍摄人物,人物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是怎样的?

所谓推、拉、摇、移、跟、稳、准、平、匀、轻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重点其实就是一个“稳”字,有移动、变化中保持稳定和均匀,否则观众看了眼睛会痛。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如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最多是个小点或者根本看不见。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通过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起到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

中景:中景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从人物来讲,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近景:可呈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主要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

特写:可呈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以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情绪。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运动是影视艺术最大的长处,是传达讯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形式的根本属性之一。其实,所谓镜头的运动与人眼的视觉运动十分相似,并不难于理解。运动镜头种类很多,常常是以模拟人视觉感受为主要形式,其中有推、拉、摇、移、跟,等等。

推 就是被摄体不动,摄影机的变焦距镜头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随着摄影机镜头向前推进,被摄体在画面中逐渐变大,形成逐渐接近目标的感觉。同时,观众的注意 力也就会逐渐被引导过来。推镜头的作用很像眼睛视线的前移与集中,它能使所要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显出来。“推”可以用来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 时也常常带有主观色彩,越是急推则越是主观性越强。

拉 它在技术操作上与推镜头正好相反,是由局部到整体,使人有远离目标的感觉。在情绪上,它比推镜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有时还极具悬念感和神秘感。拉镜头也同样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

摇 拍摄时,摄影机机位不变,只是镜头轴线方向发生变化,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摇镜头包括水平方向运动的左右摇,沿垂直方向运动的上下摇,以及上下 左右相结合的复合摇。摇拍使人产生眼睛在一个定点上环顾四周的感觉,它可以跟踪运动物体、展示环境、烘托情绪、营造气氛。摇拍时要考虑到观众能否看清画面 内容同时还要顾及后期的剪辑。

移 指摄影机边移动边拍摄。这样拍摄尤如在行进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画画能给人以巡视或展示的感觉。移拍镜头可以灵活地进行场面调度,更有效地表达空间概念。由于机位的移动,移拍所产生的运动感很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它是影视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跟 指摄影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摄体进行拍摄。跟拍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跟随着动态中的被摄主体同步移动,这样,被摄主体始终处于画面之中而背景却不断地变化。跟拍一般是用来交代被摄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姿态的,常常具有很强烈的视觉追随感。

长镜头 较长时间连续拍摄的镜头称之为长镜头。亦即从开机到关机之间的时间比较长,长镜头在拍摄的过程中景别、景深也可以任意变化。长镜头可以得到一段较长时间的镜头画画,但长短也是相对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运动摄像:推拉摇移跟甩

运动摄像,就是利用摄像机在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突破画框边缘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

运动摄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表现固定景物较多的内容时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

推是指摄像机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前直线移动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景别从大景别向小景别变化的拍摄手法。反之,拉是指摄像机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后直线移动 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景别从小景别向大景别变化的拍摄手法。而摇是指摄像机拍摄时以摄像机为轴心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弧线型移动摄像机来拍摄景物的拍摄 手法。移是指摄像机拍摄时镜头方向与摄像机移动方向成直角而摄像机移动速度相对固定景别相对不变的拍摄手法。跟是指摄像机拍摄一个运动对象时随拍摄对象运 动速度方向一致而跟随拍摄的手法。甩是指摄像机拍摄时以摄像机为轴心快速从一个固定场景摇到另一个固定场景的拍摄手法。

1、推和拉

推是指使画面由大范围景别连续过渡的拍摄方法。推镜头一方面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提醒观者对主体或主体的某个细节特别注意。

拉与推正好相反,它把被摄主体在画面由近至远由局部到全体地展示出来,使得主体或主体的细节渐渐变小。拉镜头强调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2、摇

摇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作角度的变化,其方向可以是左右摇或上下摇,也可以是斜摇或旋转摇。其目的是对被摄主体的各部位逐一展示,或展示规模,或巡视环境等。其中最常见的摇是左右摇,在电视节目中经常使用。

3、移

移是“移动”的简称,是指摄像机沿水平作各方向移动并同时进行拍摄。移动拍摄要求较高,在实际拍摄中需要专用设备配合。移动拍摄可产生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效果,如果被摄主体属于运动状态,使用移动拍摄可在画面上产生跟随的视觉效果。

4、跟

跟是指跟随拍摄,即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使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在画面中。其作用是能更好地表现运动的物体。

5、甩

甩实际上是摇的一种,具体操作是在前一个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骤地转向另一个方向。在摇的过程中,画面变的非常模糊,等镜头稳定时才出现一个新的画面。它的作用是表现事物、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心理的紧迫感。

运用运动摄像时,在运动的起点与终点处要留有一段稳定时间,叫做起幅和落幅。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速度对画面节奏造成的影响,不同的速度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慢速运动拍摄,犹如从容叙述,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悠然、自信、洒脱的抒情,也可以是一种庄严、肃穆、沉痛的情绪。急速运动适合表现明快、欢乐、兴奋的情绪,还可以产生强烈的震动感和爆发感。

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往往综合了几种形式,这在拍摄纪实类的题材中特别突出,因为真实时空的再现增加了现场感。

多角度拍摄:造成不同的画面冲击力 水平拍摄、仰拍、俯拍

俯仰镜头可分为俯镜头和仰镜头。俯镜头除鸟瞰全景之外,还可以表现阴郁、压抑的感情,一般起贬意的作用。仰镜头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着褒意的作用。1.水平拍摄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角度。平摄一般可以分为正面、侧面、斜面三种。

这种角度拍摄是一般性交代事物情节的基本方法,是运用最多的镜头语言. 2.仰摄

摄像机从低处向上拍摄。仰摄适于拍摄高处的景物,能够使景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用它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有时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由于透视关系,仰摄使画面中水平线降低,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在高度上的对比因之发生变化,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影视教材中常用仰摄 镜头,表示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或对某种对象的敬畏。

仰摄的角度近似垂直,叫做大仰。一般表示人物的视点,以表现其晕眩、昏厥等精神状态。3.俯摄

与仰摄相反,摄像机由高处向下拍摄,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俯摄镜头视野开阔,用来表现浩大的场景,有其独到之处。

从高角度拍摄,画面中的水平线升高,周围环境得到较充分的表现,而处于前景的物体投影在背景上,人感到它被压近地面,变得矮小而压抑。用俯摄镜头表现反面人物的可憎渺小或展示人物的卑劣行径,在影视片中是极为常见的。

四、景别的应用

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 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 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 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大全景(远景):摄影机放在远处拍摄空旷场地画面 作用:交代环境 营造氛围

全 景

特点:能够拍摄主体人物全身形象的镜头

起主要作用是介绍人物身份、体魄等特点动作等内容的镜头景别

中 景

特点:拍摄膝盖或者腰部以上的场景 关系镜头

二人中景 三人中景

过肩镜头(反应镜头)能够比较细致的表现小群体人物在画面中关系的重要景别

近景

特点:记录胸部以上场景的景别 足以捕捉个人情绪的镜头

特 写

作用与特点:颈部以上或事物与道具的局部的拍摄,通常是表现人物表情的细微刻画,或者是对道具的细节描述性使用.推 拉摇移跟甩景别这是摄像术语。是指摄像机拍摄中的六个状态。推是指摄像机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前直线移动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景别从大景别向小景别变化的 拍摄手法。反之,拉是指摄像机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后直线移动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景别从小景别向大景别变化的拍摄手法。而摇是指摄像机拍摄时以摄像机为 轴心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弧线型移动摄像机来拍摄景物的拍摄手法。移是指摄像机拍摄时镜头方向与摄像机移动方向成直角而摄像机移动速度相对固定景别相对不变 的拍摄手法。跟是指摄像机拍摄一个运动对象时随拍摄对象运动速度方向一致而跟随拍摄的手法。甩是指摄像机拍摄时以摄像机为轴心快速从一个固定场景摇到另一 个固定场景的拍摄手法。景别,是指被摄主体与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与范围.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全景出气氛,特写出 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由远到近适用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由近到远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 情绪.

第二篇:《中国合伙人》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中国合伙人》视听语言分析

新义方编导阿伟 咨询交流【742827793】

电影《中国合伙人》自2013年5月17日上映以来,票房已突破5亿,得到观众极力追捧,引发强烈的观影热潮。该影片由陈可辛执导,讲述了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下燕京大学毕业生成东青、孟晓骏、王阳为改变命运,一起为梦想打拼,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故事。视听语言是“指影视作品中以画面和声音为质料所创造的视听形象,并由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进行感知的符号、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所构成的表述系统。”(刘迅:《从视听语言的形式美感谈起——影视文化的表层解读》,载《理论界}2005年7期)视听语言是影像艺术的重要载体与介质,它完成了影像艺术的情节叙事、人物塑造、揭示主题等重要功能。影片能够唤起观众的强烈观影体验与审美渴求是借助了视听语言的逼真传达才得以实现的。下面将对该片的视听语言进行三方面的分析:

一、镜头语言的变换运用

李·R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提到:“一部电影的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影像各方面的质量。镜头是看见影像的眼睛,是摄影机的焦点。要产生符合要求的精确影像就需要选择精确的镜头。决定选择什么镜头,是把影像转移到胶片上的关键因素。”(《电影元素》,李·R波布克克著,伍涵卿译,中国电影出版社1992年版,157页)镜头语言的变换运用对于影片基调、细节、质感的把握,刻画人物细腻的情感十分重要。《中国合伙人》中采用的不同镜头语言的变换运用来表现人物和叙说故事。在《中国合伙人》开头部分,成东青站在万人会场中演讲的场面,多次运用摇镜头大场景拍摄,将整个会场热情激烈的气氛衬托出来,直接提升了主人公的气场,展现“新梦想”公司的发展盛况,拉近观影距离,使受众感同身受。特写镜头是电影语言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是电影区别于戏剧的主要标志。《中国合伙人》中善于运用特写表现三人在不同时期的面部特写,通过面部特写将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表现出来,展现三种不同的性格。例如孟晓骏机场送别,三人依依不舍的痛哭的面部特写,深入解读友情,彰显人物真性情。影片善于运用包含深意的镜头语言进行叙事。例如玻璃在《中国合伙人》中有多次出现,模糊不定的玻璃反射既没有镜面的直接暴力,又能巧妙地进行构图和隐喻。影片中打乒乓球的镜头处理的极为巧妙,前景一直是玻璃,右侧一直是王阳,镜头和对白都采用了交叉剪辑的表现手法,让两个人的场景有了三个人的对抗,模糊的背影一来一去的球路,让我们看到了友情与现实的博弈与碰撞。在孟晓骏与成东青提及公司上市时,成东青终于对好友孟晓骏说出了不,这时镜头微微平移,一道细细浅浅的白色光线在前景的玻璃上逐渐变宽变大,将两人分在两侧,暗喻两人的隔阂已经出现了。影片中的镜头语言变换运用替代了叙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光影色彩的巧妙运用 “光的亮度和光调也是影视画面造型的重要手段,这样可以塑造成为受众的审美对象刻意追求或独具匠心的亮度处理和光调变化,在利用光影给人的不同心理效应来渲染情绪氛围方面和借助于蒙太奇的形式构成原理来实现某种隐喻或象征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美学意义,也是凸现于形式层面的外在构成。”(刘迅:《从视听语言的形式美感谈起——影视文化的表层解读》,载《理论界))2005年7期)例如,《中国合伙人》中当成东青在船上向苏梅表白的时候,光线很暗,等他们相好时,在长廊里,阳光明媚。光影的对比作用十分明显,给观众带来不同的心理效应,符合影片的叙事和情景塑造。

色彩在电影中担负着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增加吸引力的作用。“在各种不同的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的方式组成某种形式或形式间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感情。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些审美的感人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有意味的形式⋯.有意味的形式,是对某种特殊的现实之感情的表现。”(《电视艺术美学》,高鑫著,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281页)《中国合伙人》在色彩运用上十分巧妙,具有强烈的时代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的运用很符合当时的背景,前半部分对80年代大学校园生活的刻画,主要是一种泛着淡黄的暖色调,这种怀旧的暖色调勾起了观众对大学生活的集体回忆,画面唯美淡雅清新,阳光中夹带着淡淡的忧伤,很有青春的感觉。后半部分进人21世纪则采用彩色的背景,画面明亮,与前面形成色彩对比的同时,也彰显时代的进步和社会节奏的快速。

三、声音元素的契合运用 声音是现代电影和电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视觉画面一起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塑造。(茹惠:《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分类及作用》,载《电影评介>>2008年21期)《中国合伙人》中运用恰到好处、符合情感的人物语言和具有时代气息的经典音乐来完成叙事、交代时空、刻画空间、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影片中的人物语言,处处都彰显着鲜明的人物风格,将人物真实的心理传达给观众。例如:王阳婚礼上有一番对白:“千万不要跟丈母娘;千万不要跟想法比自己多的女人上床;千万不要和最好的朋友开公司”。这是当时人物真实的心理表白,把长久以来积压的内心情感倾吐出来,让银幕内外的人都能直观地了解其情感处境,同时不失幽默,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还有经典的对白语句,例如:“如果额头终将刻上皱纹,你只能做到皱纹不要刻在你心上。你还很年轻,可以走很远”。“有些事情只有停下来才能看清楚,总有些更重要的事情赋予我们打败恐惧的勇气”等等,既感人又励志。

影片音乐的运用达到了与画面的完美契合。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影片的灵魂所在。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苏芮的《一样的月光》、beyond的《光辉岁月》、齐秦的《外面的世界》、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等经典歌曲结合剧情不时响起,让观众不由自主地跟着宣泄情感,缅怀青春。崔健的《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嗓音里吼出的躁动的青春仿佛就是成东青、王阳、孟晓骏三个年轻人改变命运,实现中国式梦想的序曲。齐秦的《外面的世界》的那一句歌词“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把孟晓骏的“美国梦”的精彩与无奈、王阳因美国女孩而放弃出国的选择、成东青的一无所有的状态通过歌词展示得一览无遗。王阳失恋后,《海阔天空》更是成为影片的一大催泪点。影片片末,伴着罗大佑《光阴的故事》的响起,柳传志、马云、张朝阳、王石等成功人士出现在银幕上,使虚构的故事一下:子有了些时代意义和现实落点。总之,影片中契合的音乐用于诠释那个年代的故事,同时音乐的运用贴近影片的剧情,听到这些经典音乐,更容易勾起人们对电影的共鸣,给观众以听觉震撼力。

《中国合伙人》是香港导演陈可辛导演的一部接地气的、讲述了一个关于青春、梦想、友谊和改变的故事的电影。这部电影能使任何有过理想、青春、热血的人找到自己的影子,并产生巨大的共鸣。影片中电影的视听语言巧妙运用将观众从一种经过艺术处理的影像时空逻辑上过渡到现实的成长与改变中,让我们再次真切领悟到青春与梦想的存在。总之,《中国合伙人》视听语言的巧妙运用为影片的叙事和主题表达增色的同时也为华语电影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第三篇:视听语言课程总结

《视听语言》课程总结

课程名称:《视听语言》 任课教师:崔皓越 学

时:54学时 考核方式:考查

期:2013——2014年第一学期

班级:11级播音与主持专业1班、2班、3班、4班、5班

当前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视听文化的年代,人们越来越依靠影像来获取信息,传播学家施拉姆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受众对于媒介产品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否以最省力的方式获得最完整的视觉信息。视觉文化的发展为影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前景,而人们日益增高的视听审美水平,也对从业人员和即将走上影视传媒道路的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主持的专业课程《视听语言》旨在向学生讲授构成影视画面和声音的基本元素和其构成的基本语法,为学生以后的拍摄实践打好基础。作为高校的艺术类专业,面临的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传媒从业人员。作为教师,应该关注社会相关动态,意识到这门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即传统的视听语言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教学的专业性,时代性和创新性,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应该把启发学生思想,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放在重要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开放性,流动性、灵活性与竞争性对高校进行了挑战。在这一背景之下,我们课程组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手段、课件以及考试的模式等部进行了相应的调整、补充和修正,使该课越来越贴近素质发展的需要。并在教学实

践中打破原有的旧框框,尝试着建立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将“视听语言”课程置身干文化群落以及声画景别中来创造一个重审美更重创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于素质教育的该课课程新的教学模式。宏观上。打破单一的培养模式,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系统的工程来研究,并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中观上,结合大学的特色,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形成了以人文素质教育为主线的培养体系,实现了以科研促进教学。微观上,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的课堂教学体系。并做到“三个一”,一个知识点,一个或多个能解释知识点的实例,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思考练习题。

视听语言是电影的画面、声音艺术表现形式的代名词,又是电影艺术手段的总称。视听语言的基础是电影的两大基本元素——活动影像和同步声音。它涉及镜头内容、镜头形式、分镜头规则和声画关系处理四个方面。具有一定内容和以适当拍摄方式拍摄的镜头是电影视听语言的基本单位,镜头组接和声画关系处理则把它们联结成电影视听结构的整体。视听语言是表现电影内容的基本方式。与剧作、表演一起,共同构成导演创作的三大艺术手段。视听语言也是形成电影风格的主要因素,不同的导演以不同的方式运用视听语言。从而创造出风格各异的影片。

《视听语言》是一部论述电影基础知识和构成元素、分析电影艺术技巧的比较全面的大专院校电影教材;是大众传播专业学生、电影爱好者的良好读物;也是一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用结合,便于应用和操作的创作指南。《视听语言》从电影的最基本元素影像入手,结合中外电影作品中的经典段落,分析光、色彩、构图等视觉构成要素的艺术特性,进而深入讨论蒙太奇、长镜头、场面调度、镜头组接、节奏、声音等视听语言各个重要环节的表现力及相互关系,体现了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系统分析和总体把握。

具有创造力的学生是不会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机械复制的,画面上的形象是他对事物的主动选择、组合的结果。艺术家首先是借助画面进行思维。有研究显示,人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来自视觉,视觉在人的五种感觉之中是最重要的。电影艺术家通过画面和观众交流,或叙述故事,或抒发情感,或表达意念。罗伯·格里叶说:“考虑一个电影故事,在我就已经是用画面来构思的过程,这里涉及一切细节,不仅包括表演和背景,而且还包括摄影机的方位和运动,镜头段落的组接。”

电影的诞生多少克服了其他艺术表达方式中视觉与听觉、时间与空间、表现与再现相互问彼此隔离的美学矛盾,它可以更直接、更全面地表现生活。作为传统艺术,文学、音乐、绘画、雕塑、舞蹈和戏剧分别以文字、声音、线条和色彩、材料和造型、演员现场表演等为基本表达方式。电影则以影像作为基本表达方式,它是通过画面和声音来讲述故事,传达艺术家对世界、对生活、对人性的看法。在中国的文化环境当中,有文化的人或者说读书人更爱一种曲折,一种东方的、儒教的委婉。这一点与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这就决定着西方的视听语言在语境的营造上同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别。比方说西方可能更注重视觉和听觉的刺激,而中国人可能更喜欢故事本身,也就是更关注镜头呈现出的情节。所以,中国的视觉是有寓意的影象,深刻的,而且其深刻性必须完全育于故事中,绝对不是直白和热烈。否则很可能被有知识和思想的人士指斥为庸俗和无聊。这是中国特色的欣赏文化,不追求感官而要求思维。不过,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文化的衰变,这种欣赏文化也开始转变--好莱坞的标准成了世界的标准。但是,唯一不变的是语法,这个是相通的,因为人的生理结构是相似的。

传媒学院播音教研室

崔皓越

2013年1月7日

第四篇:视听语言复习资料

一,填空,判断

1、景

景是银幕和屏幕的单个画面图像,是一种空间概念。

2、景别

摄影机从各种不同视距对拍摄对象拍摄时,所获得的范围大小和内容不同的画面。景和景别都是瞬间的空间呈现。

3、镜头

镜头是由包含在银幕景框内的主题素材的容量所界定的,一个镜头是摄影机从开拍到停止所记录的全部影像。

镜头主要是时间概念。

4、大远景

用广角镜头拍摄,通常高角度拍摄;用以定场或提示宽广开阔的空间,取景范围最大,适宜表现自然景色,渲染气氛创作意境。可以作为一个主镜头交代时间、空间背景以及拍摄主体的运动态势等,大远景镜头,有时被称为定位镜头(近距离镜头的空间参照框架),大都是外景镜头,这类镜头最有效的运用常见于一些史诗性影片中,如西部片、战争片、武士片、历史片。

5、全景镜头

以表现被摄对象全貌和所处位置局部环境为目的,交代事件发生环境和主体物间的关系,全景和远景比较,全景游明确的内容中心视野小些,被摄主体可能占满整个银幕,人物动作和环境比较清晰,是塑造环境中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全景又叫全身镜头,人物在画面中高度大致等同于画面高度,往往是一场戏的主镜头,6、中景镜头

介于全景和特写间的镜头,视觉范围在人物膝盖以上。人物形体动作和神态表情可以反映人物内心情感,是影视作品中使用最多的景别。能充分展示拍摄主体富有表现力的局部,角色间关系;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主要部分,环境降为其次。

7、大特写

是视距最近的一种镜头语言,能突出强调关键性细节,比如:惊愕的眼睛、泪水、抽搐的肌肉等等,造成强烈的情感宣泄和视觉冲击。

8、拍摄角度

摄影和镜头与拍摄对象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所形成的夹角,即拍摄角度,角度界定取决于摄影机位置。

9、推镜头

被摄主体不动,摄影机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摄影机向前推进时,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就在画幅中逐渐变大,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导到所表现的部位,是渐进的解释过程。

10、拉镜头

将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对着人物或景物自后拉远所摄取的画面。摄影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画面就从一个局部逐渐扩展使观众视点后移,看到局部和整体之间的联系,或揭示原先位于取景框外的惊奇事物。

11、移镜头

一般指摄影机跟随着表现主体的运动所作的横向平移或上下移动。移镜头使画面不断延伸,画面构图不断扩展,发生变化,富有运动感和节奏感。

12、空镜头

又称“景物镜头“,只视听作品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

13、变焦镜头与移动镜头的区别

(1)透视比例:推拉镜头前景影像比背景影像变大(小)更快;变焦镜头等量变化(同时变大或变小)。透视比例相近。

(2)景深空间变化:变焦中短变长时,空间扁平(空间感弱),背景和前景更贴近,长变短时则相反。

推拉景深空间变化不明显

14、时空观

包括永恒的时空观,相对的时空观,浑沌的时空观

15、画框

也叫景框,是镜头拍摄的影像与真实世界的分割线,相当于镜头的视野范围,是对真实空间中对影视作品最富有表现力的那部分影像。

16、画面构图

所谓影视画面的构图,是指纳入影视画面中的各影像元素之间的关系(分布)和配置,即指人、景、物、的位置分布及形、光、色的配合。

17、封闭性构图

也是常规的影视构图,它遵循传统的构图原则,强调把框架边缘内看作画面空间,最求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

18、开放性构图

是非常规的构图,它强调把框架当作“窗口”,把画面内外连成整体。

19、硬光

直射光,明暗反差大,阴影突出,塑造男性的阳刚和强硬,有力的,征服的,动态感强的形象。

20、软光

散射光,明暗反差小,阴影弱化,塑造女性的柔弱的,静态的形象。

21、顶光

蝴蝶光,突出人物脸部轮廓,显现颧骨的阴影,起增强骨干或丑化人物效果。

22、底光

魔鬼光,骷髅光,夸张深陷的眼光,塑造恐怖的形象,丑化人物效果。

23、现实主义照明

青睐现成照明,具有纪录片的外观和轮廓之感,鲜有明显的照明(真实感,记录感较强)

24、三点照明

主光:主要光源位于被摄主体的前面,有一定角度,用于营造影像重心,吸引目光,形成动作或表情焦点。

补助光:弱压主光源的刺目效果,揭示原本隐没在阴影中的次要细节。

后光(逆光):光源位于被摄主体的后面,使主体轮廓清晰,有立体感,区分背景和前景形象,加强影响的三维效果。

三点照明不足:成本高

补充:三点照明在低调照明(通常用散光,弱光)中,表现力最强,高调照明中可以营造更柔和的摄影效果(可以弱化刺目的白光)

25、色彩三要素

色相:及色彩的外貌,即红、橙、黄、绿、青、蓝、紫,且有不同特征

明度:即色彩的明暗程度,色相是色彩的外表,明度都是色彩的立体骨骼

纯度:即色彩的浑浊程度

纯度的变化,是从最高纯度色(最鲜艳色),到最低纯度色(中性灰)之间的等级变化。纯度最高的是红色,黄色次之;绿色的纯度只是红色的一半。

26、暖色与冷色

色的冷暖属性是色觉与温度感连结的色彩感受现象。

冷暖色最容易引起生理上,心理上的共鸣。

红色,橙色,黄色等容易让人联想到火,炎热,干燥的土地,洒满大地的阳光等—暖色

蓝色,蓝紫色,青色等,让人联想到寒冷的夜空,树荫,冰灯—冷色

27、运动镜头

符合视点和剪辑的要求

28、对白

是人物语言在影视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

29、独白

独白主要用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

30、旁白

旁白是一画外音形式出现的第一人称自述或第三人称的评论和解说,用于交待时间,地点,人物,环境,背景等。让观众的欣赏有一个思想准备,以引起某种悬念或对剧情作蜻蜓点水式,画龙点睛式的议论和点评,给观众留下无穷的思索,旁白还用在剧情大幅度时空跳跃时,对省略的事件过程作简短的说明,使之过渡自然。

31、音乐的分类

从发音种类上讲,包括器乐和声乐;从音乐形态上讲,包括有声音源和无声源。名词解释

场面调度:指导演对一个场景路线内演员的行动路线、地位和演员之间的交流等表演活动所进行的艺术处理,以及拍摄现场个部门,各元素的调配安排,以达到叙事的表意的目的。

封闭性构图:也是常规的影视构图,他遵循传统的构图原则,强调把框架边缘内看做画面空间,追求画面内部的统一、完整、和谐、均衡。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指视听作品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定格:第一段的结尾画面作定格处理,使人产生瞬间的视觉停顿,接着出现下一个画面,这比较适合于不同主体段落间的转换。另外还有闪白闪黑等。

画面构图:所谓影视画面构图,是指纳入影片画面中的各影像元素之间的关系(分布)和分配,即指人、景、物的位置分布及形、光、色的配合。

画面环境:指主体或者包括陪体所处的环境,即是前景(主体人物前方的景物)、后景(在主体人物后面紧挨主体人物的景别)、和背景(能够映衬主体的大环境)时空观:主要包括永恒的时空观(按照日常的时间来组织镜头)、相对的时空观(有意的把时间延长或压缩来表现)、混沌的时空观。

转场手段:转场,指两个镜头之间的衔接技巧。主要有:切入切出、淡入淡出、叠出叠入、划出划入、圈出圈入、翻页、定格。

景深:指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视觉暂留:人的大脑可以把人眼所看到的视觉形象,在视网膜上保留时间比眼睛实际的记录时间稍长一些,而这种现象的支流性使得视网膜上一系列独立的形象,可以互相连接,甚至混合起来,从而给人以影像的幻觉。

轴线原则:为了保持连贯的方向感,一组镜头中机位和被摄对象的位置变化是受限的,一个连续的时空段落中的动作是依照一条可辨识的线进行的,这条线被称为动作轴线,通过这条轴线画一个半圆区域也称为180度区域,在此区域内机位变化时允许的不会混淆观众的方向感。

简答+论述

1声音对电影艺术的推动和影响

1改变观众的欣赏习惯,丰富了观众的审美体验(视觉——综合感知)2延伸了电影公司,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3改变了电影的叙事规则

(1)首先,声音担当了部分叙事功能,比如通过对白展现人物之间的矛盾,推动情节发展,运用音乐抒发感情,使用声画对位法营造某种委婉含蓄的意境(2)其次,声音称为极为重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人物声音的特质,语言的风格都是人物性格的最直接体现之一

(3)此外,声音本身的持续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造型感,可以把握电影的节奏,形成特殊的表现力。

(4)通过剪辑,用声音使不同空间的镜头得以任意连接,并产生新的含义。

4各类影片获得新的发展

音乐片,歌舞片等新的影片类型出现,并使一些特定题材的电影,如侦探片,恐怖片获得新的发展。

2影视剧中人物配音的基本要求 1把握角色特点,贴合人物口型

人物口型长短,译制片要注意台词的编辑 人物口型的开合,例:come in——请进 人物口型的松紧(情绪和气息的控制)2把握角色心理节奏,贴合人物行为(1)“共命运,同呼吸”(2)贴合体态语言

(3)细节传神(呵欠,吞咽细腻处理)3把握作品主题,贴合画面情境 人物的身份感要明确

人物语言及音量与景别和环境贴合

声音变化与摄影机运动和人物运动相一致

3画面构图的组成元素及作用 1线条

直线与平行线:力量的平衡,关系和谐,静态。秩序 对角线:矛盾冲突,力量对比,动态 交错线:混乱,无序,反常 2形状

三角形:透视关系,冲突,运动 对称型:强调稳定,和谐,分享 负空间:失衡或失落

圆形:安全,环绕和女性准则 3元素数量

一个:孤立,平静,重要 三五七:动感,失衡,变化

二四六:平稳,均衡,相似,和谐 4重心

重心下置和居中:稳定,有序 重心上置:沉重,压力,惊诧

重心倾斜:不平衡,不稳定,不安 5平衡:静态,和谐,平等,经典构图 失衡:非常态。戏剧性。心理失常无序

6大小:面积对比关系,力量和身份对比,强调,渲染气氛

7光影,色彩变化:视觉重心转移,突出细节,营造意境 4场面调度的手法

(1)纵深调度:利用人或物做前景,后景人物在纵深处由后面向前移动,即由全景走向近景,或反之。作用:强调景深,动态,重点的转移,增强表现力。

(2)平面调度:来自戏剧舞台,通过人物的移动来转换观众的视觉焦点。作用:绘图感强,易于展现连续的动作或连贯的情节,但缺乏透视感和冲击力

(3)重复调度:相同或相近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作用;突出强调或进行某种暗示(4)对比调度:把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加以对比或衬托

(5)象征调度: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终寓意或象征某种内在含义(6)群众场面调度:表达主题的深度和广度,营造气势和氛围 5连贯性剪辑相关理论

(一)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

1机械的保持动作的连续性

首先,剪辑要服务于叙事和戏剧性需要 其次,选择剪辑点时最好选择连续动作的间歇 2运用心理补偿实现时间的省略(1)、直接运用动作的省略(2)、镜头暂时从主体身上移开:方式:

A、改变拍摄角度

B、通过反应镜头(通过周围人、旁边人的反映来表达连贯性)C、前一个镜头暗示(3)、光学效果处理(淡入淡出

叠化

划等衔接技巧)

(二)保持空间上的完整性(同一性和封闭性)

1轴线原则(180度区域)

为了保持连贯的方向感,一组镜头中机位和被摄主体对象的位置变化是受限的,一个连续的时空段落中的动作时依照一条可辨识的线进行的,这条线被称为轴线,通过这条轴线画一个半圆区域,也成180°区域在此区域内机位变化是允许的不会混淆观众的方向感。

如何确定一场戏的轴线:

(1)静止的对象:轴线可以任意确定,确定不能更改(2)两个对象:两者之间连一条直线就是轴线

(3)一群对象:离摄影机最近的两个对象间连一条线就是轴线(4)运动的对象:对象运动的方向线就是轴线 2 全景表明空间 创造上下镜头在空间的明晰因果关系

第五篇:视听语言 教改

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现状 的调查分析,探索适合高职学生、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新方法。关键词 视听语言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3-0003-02 《视听语言》是高等院校影视类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在本科院校开设,在高职院校也开设。一直以来高职影视类专业沿用本科院校《视听语言》 教材,借鉴本科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严重的不适反应,教师倍 感疲累,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学生倍感枯燥,学习热情持续走低。本文 旨在分析目前高职影视类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并探索适合高职学生、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新方法。

一、课程定位及认识误区 《视听语言》是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也是部分影视艺术专业的主干 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影视应用理论的基础知识,包括视听语言的基本构成 元素及其组织语法、镜头语言和听觉元素的应用与结合等,具有基础性、专业性和应用性的特点。该课程也是摄影摄像、剪辑、编剧等实践创作类 课程的先导,起着沟通连接影视理论与影视实践的重要作用,因而将之作 为基于实践的理论课较为合宜。而从目前这门课的教学情况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陈旧的观念和认识误 区。1.作为纯理论课,忽视实践教学。在一些院校,《视听语言》被定位 为一门单纯的影视基础理论课程,老师照本宣科介绍视听语言的一些基本 概念,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理论,到头来都还给了教材,对后续的实践创作 课程毫无帮助,影视创作中所必须具备的“镜头感”“视听思维”成了口 头上的专有名词。实际上,《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应仅满足于视 听语言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应将培养“视听思维”,学习如何通过视听方 式来进行叙事、表情达意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2.教学方法上高职与本科无区别。在一部分高职影视专业的教师看 来,《视听语言》课是影视类专业本科和高职的共有课程,内容浅显易懂,高职可以直接照搬本科的课程目标,沿用本科教材,借鉴本科的教学方法。然而实践证明了这种直接移植的教学方法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内容过多,实践创作被忽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死板,无法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授课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改革探索 笔者在几年的视听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一 些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新方法、新举措。1.强化实践教学 《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协调理论和实践的 比重。笔者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一些具体的方法。(1)简单拍摄练习每节理论知识点讲完后,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简单的设备(如相机、手机)进行拍摄练习,这样可加深理论的理解,帮助知识点的消化。例如 在讲完构图的原理和方法后,可以让学生拿着自己的手机、相机去拍摄各 种构图形式的照片,然后在课堂上集中对学生作品进行点评,最后再总结 强调,学生在今后的创作中就会很自觉地去运用这些构图方法和原理。(2)情境模拟演练 情境模拟演练是一种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实践教学方法,在视听语 言的部分内容教学中适用。如在场面调度这节内容中即可采用这种教学方 法,场面调度的理论知识讲完后,设计一个拍摄情境让学生来扮演导演现 场进行场面调度,场景布置可以尽量模拟真实情境,安排演员,准备拍摄 器材。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设计、调度、总结陈述,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所 学,并能直接用于今后的拍摄实践。(3)小短片创作 在视听语言理论学习、镜头拍摄练习、分镜头创作练习和简单的剪辑 训练完成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视听意识,可以进行一些短小作品创 作的实践。学生3-5 人一组,老师可以命题创作,也可以提出要求让学生 自由创作,短片时间一般控制在5 分钟以内。这一实践环节可充分调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 全过程中。2.“拉片子”教学法 针对目前《视听语言》课影片分析浅尝辄止、泛泛而谈的状况,我们 应提倡对经典影片进行深度分析,采用“拉片子”教学法。所谓“拉片子”,就是逐格逐段地分析影片,通过细致深入地观摩、解剖一部片子,从而完 整全面地把握它。“拉片子”的过程既是从整体上分析影视作品的文本内 涵、叙事结构和风格特色,也是割裂影片去分析它的所有视听构成元素的 特点和技巧。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消化理论,掌握视听语言 规律,总结视听语言运用经验。3.改革考核办法 《视听语言》课的传统考核办法都是试卷笔试,考试内容都来自书本 教材,学生期末突击死记硬背即可应付,这样无法检验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程度,也无法考察理论运用的熟练程度和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的基 础上,我把《视听语言》的考核分为书面和实践两个部分。书面部分主要 是考察学生对相关概念、分类、特性功能、原理方法等理论的掌握情况,采用试卷笔试的形式。实践部分主要考察学生的理论运用情况和视听思维 训练情况,灵活采用多种实践考核方法,比如分镜头脚本创作、小短片拍 摄、规定素材剪辑、现场拉片子等等。综上所述,《视听语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是奠定影视 创作、制作基础的重要课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合高职学生、适应这门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这样才能转变教师学生双“疲累” 的现状,让这一课程真正发挥其在影视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参考文献: [1]张菁,关玲.影视视听语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2]史晓燕,刘璞.视听语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1).

下载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运动摄像)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运动摄像)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课程说课搞 说课人: 一、课程定位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是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本课程将通过系统阐述动画视听语言的各构成要素,......

    视听语言教案(精选)

    视听语言元素——光线 1. 影视用光概述 • 按光位分,可分为顺光、侧光、顶光、底光等。 • 按光质分,可分为聚光、散光、软光、硬光等。 • 按光的亮度分,可分为强光和弱光。......

    情书视听语言分析

    追忆似水年华——《情书》视听 语言分析 岩井俊二的处女作《情书》一上映便迅速引起轰动,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一部岩井的作品。它具有典型的日系风格,画面似乎总是高光、过曝,使......

    视听语言——《傲慢与偏见》影片评析

    《傲慢与偏见》影片评析 钟 瑶 111202034 前言 《傲慢与偏见》电影根据简•奥斯汀同名小说改编,05年电影在英国上映,英文名为《Pride and Prejudice》。简•奥斯汀的《傲慢与......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提纲

    导言 本章的重点思考与练习 ★(结合作品)影像的特点: (1)影像具有的纪录性与幻觉性特点。 (2)纪录性是电影、电视影像所具有的本性;幻觉性则是影视艺术的生命 的源泉。 德国马克思主......

    视听语言:狮子王影评

    我看《狮子王》这是个关于爱与责任以及成长的故事。影片讲的是非洲大草原的动物王国,史诗般的宏大场面和意味深长的人性的演绎又引起人们有关生死轮回、智慧传递等终极问题的......

    视听语言的心得体会

    视 听 语 言 结 课 心 得 学院:美术学院 姓名:赵素敏 班级:数码设计二班学号:091064015 这学期,我们开设了视听语言这门课程,通过这门课程更加深了我对数码设计这门课程的了解,以......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大 纲 课程编码:10126473 总 学 时:64学时 理论学时:32学时 实践学时:32学时 总 学 分:4学分 理论学分:2学分 实践学分:2学分 第一章 视听语言概论 教学目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