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毕业论文讲座有感
听毕业论文讲座有感
上星期学校举行了一个关于如何写毕业论文的讲座,这对于即将要毕业的我们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为此我深感荣幸听到这个讲座,并且感谢为这个讲座尽心尽力的老师们。
虽然我们已经是大三的“老生”了,但是毕业论文这几个字眼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相当陌生的,以前也听过,当时只觉得遥不可及,不想眨眼间,我们也快要进入写论文的季节了。对于毕业论文的运作我们还不够了解,想来要写好毕业论文定是不容易的。为此,老师特地为了我们举办了一个毕业论文讲座,以此来揭开毕业论文神秘的面纱。
讲座上,老师首先和我们强调了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这里,老师着重强调了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是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由此切入主题,让同学们立马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加强了。为此,同学们也纷纷认真的聆听老师的讲述,都希望在即将来临的毕业季有一个好的结果。
接着老师也阐述了毕业论文的目的,这里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学生创新意识和严谨科学作风的养成。这里就是希望学生不仅会做学问,也要会写学问。
在“写”学问时我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毕业论文的格式和内容缺乏了解,其次就是不愿意写,更有甚者草草了事。在这,老师和我们详细的讲解了这些问题,立刻让我们豁然开朗。
讲座的第二个环节老师就详细的和我们讲解了如何来写毕业论文。
首先让我们注意的就是如何选题,老师强调了选题的重要性,有时候一篇好的文章就是从一个好的题目开始的。我们在选题时特别要注意和符合自己实际能力,不宜过大,难易适度,并且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要根据自己本科所学的内容来。这样才能保证不跑题,也能有相关的理论支持,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尽量劈开陌生的内容。在我们思想上要足够重视选题,太随意会为以后写文章带来很大的不便。选题时也要尽量能够体现专业特色,这样才会为自己的文章加分。同时,老师还强调了选题不宜太“空、旧、悬、偏”,这些都不利于写文章。
填写任务书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任务书填写合格后才可以撰写论文。调研和实验这两点对于我们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并不怎么好写,因为这些涉及到具体数字,并且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老师并不提倡我们进行调研和实验。
在我们写论文时需要注意的几点就是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案例符合文章的中心,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等,这些都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否则即使有个好的选题,也拿不到高分。
至于答辩,那便是获得论文成绩以后的事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重视,答辩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的评分。
讲完整个流程后,老师又给我们分析了论文撰写的一般过程。
从审题,文献调研,大纲编写到最后的上交论文,无一不透露着老师的细心和尽心。论文分为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其中前置部分中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文摘、关键词和目录,主体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结尾部分包括参考文献和附录性材料。这样讲下来,顿时整个论文的格式都清晰了。然后老师又附加了一些摘要的概念和作用,使我们更加了解了论文的严谨性,字里行间的用字用词也都透露着逻辑性。摘要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就好比门面,门面功夫做得好整个文章都显得不一般。所以,摘要必须要保持独立性,文字要简明扼要。
对于关键词的筛选可以从标题、摘要和正文中获得,可以是名词动词或词组,并且中外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绪论就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的目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文献综述和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等。绪论需要我们主要的几点包括,突出重点,言简意赅,评价客观,少用客套话,并且要与“结论”首尾呼应。
正文是论文的本论,属于论文的主体,他占据论文的最大篇幅,一样要紧贴中心对论文加以阐述,要对理论进行分析,并对分析方法进行说明。至于结果可以以绘图和列表等手段整理结果,让人可以一眼了解整体情况,也说明了结果的可靠性、普遍性和再现性。说明成果的意义,指出自己的独到之处,突出新发现。对于结果的解释要突出重点,符合逻辑,实事求是并且适当留有余地。
结论要揭示结果,并指出与前人工作的异同,说出此结果的意义、体会和收获。结尾部分的参考文献和附录性材料是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学术道德品行。
在讲座的最后老师还提供了毕业论文可能需要的文献资料的网站以及多种期刊,为我们以后写作论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此我们由衷感谢老师的细心。
这个讲座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写作论文的技巧,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培养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体现在以后写作论文方面,更体现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事要有恒心和决心,为此努力,回报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优秀的论文更是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结尾之余,只希望在明年的毕业季上我们能够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枉这人生最美好的时代。
2013年6月12日
财务管理(1)班
1049145
周颖
第二篇:听毕业论文讲座有感
听毕业论文讲座有感
我们学院开展了2012届毕业论文指导课程,来帮助我们更早地接触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更好的养成写作意识。我们为能听到李红军老师为我们综合全面的讲解感到荣幸。通过毕业论文指导课,让我对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内容题材选集以及基本格式有了详细的了解。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全面考查学生所学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理论或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字写作能力。
在听了指导毕业论文的讲座后,让我对与论文有了最真实最直观的接触。总体感觉写论文是一件很细腻的过程,不容许有任何的错误,包括字的对错。所有的数据与调查结果一定要是能够支持你的结论的。或者说,你的结论一定要是通过你的数据得来的。我们在写论文前都要做假设,但是这个假设也只是假设,不能成为研究的结论。具体的感受如下:
一、论文只是研究的总结,更重要的是选题等在论文完成前所要做的一切。我们的论文只是对我们研究的一个总结,而这个总结是否精彩并不在于我们总结的好与不好,而在于我们的选题、我们的调查等等一系列环节做的是否精彩。选题是否有意义,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对于论文能否行的清晰、明确很重要。我们的调查是否能够真实的反映现实,是否是我们需要的数据,同样对于论文能否有坚强的支撑很重要。对于论文的撰写,我认为,和辩论有一定的相似,可能都是在追求片面的真实。
二、论文的每一个标题一定要确切,不能含有含糊的概念,更不可自相矛盾。论文本就是展现自己的科研成果,是一个科学的东西。而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往往把自己的想法也写进去,不遵照事实,更有的时候自相矛盾。有的时候我们为了把发生错误,会写一些很模糊的概念,其实这是一个更大的错误。
三、研究数据要能够充分的支撑自己的标题。我们的标题或数据不能是脱离的。不能是想当然的。把自己想的标题与调查到的数据一罗列就可以的。我们要充分的去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自己的标题。只有这样,我们的论文才是科学的,才是不能被推翻的。
四、要加强个人语文功底。论文是一个谨慎的东西,用词一定要准确。这就要求我们科研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特别是不能出现错别字。
五、要认真的反复的阅读自己的论文,以发现问题。对于论文我们要特别的谨慎,不能因为一时的懒惰而松懈。论文写好后也并不代表就完成了整个科研。我们要不断的去把自己写的论文仔细的阅读,以发现问题。
至于答辩,那便是获得论文成绩以后的事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重视,答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的评分。
逻辑性要强,结构完整等,这些都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否则即使有个好的选题,也拿不到高分。
至于答辩,那便是获得论文成绩以后的事了。但是我们同样需要重视,答辩的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的评分。
在讲座的最后老师还提供了毕业论文可能需要的文献资料的网站以及多种期刊,为我们以后写作论文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为此我们由衷感谢老师的细心。
这个讲座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写作论文的技巧,也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多多培养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体现在以后写作论文方面,更体现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事要有恒心和决心,为此努力,回报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优秀的论文更是一种积极地人生态度。结尾之余,只希望在明年的毕业季上我们能够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不枉这人生最美好的时代。
第三篇:听讲座有感
热爱与激情
——我从郭育三老师身上看到的热爱与激情——这是我听了郭育三老师两个晚上的课后,最大的感触。
无可置否,郭育三老师是一个无比热爱新闻事业的人。他两晚的课堂中,都提及到了九江蹋桥事件。他强烈地对佛山台在蹋桥事件中的无作为表达了不满。可以感觉得到,他的内心对事件是真实的遗憾。一件本不关他责任的事,何以让他一直耿耿于怀?我想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才是他如此在意事件的根源。
媒体无作为不同于报道错误,一条新闻报道错误了或许会让当事人记一辈子,但那是源于对教训的铭记;如果一次无作为也会让相关人员刻骨铭心的话,那么当事者就必须是一个对新闻事业无比热爱的人了。新闻有何用?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宣传真理、反映事实的时候。佛山台对身边的突发事件无所作为,没有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这是一个无比热爱着新闻事业的郭育三所不能够原谅的。
听了两晚的课,郭育三老师的新闻业务能力固然让我佩服,但他身上表现出来的对新闻的热爱更让我感动。我一直以为自己是热爱新闻才涉足这个职业,但从郭老师的身上我确确实实是看到了差距。我当初选择新闻是因为新闻工作好玩、有挑战性,但当工作不再新鲜、当挑战不再是那么困难,我却仍然无法突破自身认识上的局限。郭育三老师引发了我一次思考的机会。
郭育三也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他很享受新闻带给他的快乐,每一次成功的报道都让他感到满足;拍一个简单的镜头,在他看来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每条新闻背后的故事,都让他记忆犹新;每一件看似普通的事情,他都会探究背后的新闻看点------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他对新闻事业永不衰退的激情。
激情也源于热爱,但热爱未必就会产生激情。对同一项事物,有人会因热爱而痛心失望,但也有人会因热爱面激情澎湃。郭育三属于后者。
我想这也是郭育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时的激情不难,但难就难在长久的激情。作为新闻工作者,无论面对的是什么题材的新闻,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对象,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采访条件,无论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新闻环境,都应该保持一份激情,发现其中的乐趣,享受其中的快乐。唯有如此,新闻才能天天出新、新闻工作者才能日日保持冲劲。
我入行两年多,最怕的就是热爱不再、激情缺失。郭育三老师表现出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两有东西。他不是大师,但他是学习的榜样。厌倦一样事物,会产生冷淡;热爱一样东西,会产生激情。我想当厌倦时就应该重新培养热爱;冷淡了就应重新树立激情。唯有如此,做新闻、做任何事都不至于虎头蛇尾。
做一项工作,先有热爱,再有激情,然后才会有好的成绩——我想这即使不是真理,也应该是一条值得去总结的经验吧。
第四篇:听讲座有感
听吴正宪教授讲座有感
有幸听了吴教授的讲座《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使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深深的触动。
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又好吃,又有营养”是用来形容食品的,但吴教授却用它来形容数学,用它来形容教书传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这种比喻是我第一次听到的,细细想来,这种比喻是那么地贴切。我们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可谓是营养丰富,可以说是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大部分营养,然而这些营养却并不想孩子们所品尝的美食那样可口,甚至是难以下咽。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这些极富营养的知识,烹调成好吃的,近似美食的数学。
如何让孩子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的问题。吴教授告诉我们:作为教师要读懂学生、读懂数学、读懂课堂,只有属于孩子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只有属于孩子自身的数学才是真正的数学。好吃的数学就是把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就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好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就是能给孩子良好感受的数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能“走教案”!要读懂学生,要放下架子。课堂要“真实”、“朴实”、“互动”。如果教师能真正融入课堂,就是对课程有感觉的人。教师要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点化、丰富、开启学生的智慧。创造孩子们“好吃的”数学就必须改变我们自己已经习惯的教学行为,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中有所突破,充满智慧的数学、有魅力的数学一定是伴随孩子千奇百怪为题的开始,学生会在亲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亲自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和价值,并从中体验探究的快乐。
吴教授还提醒我们: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孩子童真的话语;教师要学会等待,等待孩子输出准确的语言;教师要学会对接,在恰当的时候点拨孩子,实现孩子语言想精确语言的转换。听着吴教授的话,我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的课堂上就缺少倾听,当孩子们一次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式,我总是很武断地打断他们,力求实现自己预期的目标。教学中,我也缺少耐性,总是不愿多话些时间去等待孩子“成熟”,总是以一个成人的眼光,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计算孩子们所需的时间,总认为再多的等等待等同于“浪费时间”。至于教师的对接 我更是很难找到一个恰当的时间,总是让孩子生硬地接受精准语言,而忽略了童年时代的他们在学习上的困难。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才深深感受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种种不妥,种种行为表明:我的教学行为正在一点点吞没这孩子们的同去,我的童心也早再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翼而飞了,我将孩子们原本快乐的童年时光一点点给抹杀了。
吴教授的讲座从一个侧面唤醒了我,唤回了我那颗消失已久的童心。今后的教学中,我想我一定会改变现状,力求从儿童的心理出发,把好吃又有营养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童年的快乐,感受到学习也是童年快乐的幸福时光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2月8日我听了吴正宪老师关于怎样做一名数学教师的讲座,她讲到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的“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她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她在讲座中把理论结合自己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讲述了自己成功的历程、课堂的心得。她的成功之路就是对学生那份深深的爱,和学生真诚相处,她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学生。她善于感悟文字的美,课堂的美,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她容易感动学生,也被学生感动。看到她就能感觉到对人生积极向上的活力。她在课堂的情感、激情能点燃学生对生命、生命的热爱。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受学生欢迎?怎能不成功呢?
吴老师说教师应该是孩子们一生经历中一位重要的朋友,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数学教师要创造学生喜欢的数学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那需要成长为一个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的老师。“教书必然育人——这是不可逃避的历史事实,教书必须育人——这是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世界上没有无教育的教学!”吴老师以她的话指导新教师成长,同时点明在成长过程中要关注的一些问题,“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吴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鼓舞,我希望自己也能够沿着这样的成长道路,早日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只要在教学中学生思想出现的火花要及时捕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要及时引导,吴老师还提出了包括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也是一笔很好的资源,教师要及时利用这个资源让学生从迷惑中自己能主动去探求,以达到自己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个性得以民展等目的。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不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情感,而且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对于所谓的差生要学会等待,等待是艺术,等待是尊重,等待是策略。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小心呵护学生的情感,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除此之外,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品位、教出数学境界的教师,“漫长悠久的数学史、璀璨的数学文化、著名数学家的名人事迹、古代数学名题”都是滋养学生数学涵养的丰富素材,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发展和人类文明。当然数学是科学,讲究的是真与实,教学必须扎实、踏实、诚实地对待,让“求真、求实、诚实、守信”的教育浸润其中,让科学的严谨性和教育的艺术性凸显其中。
吴老师在讲座中多次提到她与所教过学生的深厚感情。有因为一句表扬的话而多年还深深记得这句话的学生;有冒着严寒,捧着多年储蓄的零用钱只求能请吴老师吃一顿饭的小学生;有因一句话而影响到一生的学生。从这些例子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吴老师高尚的人格。由此我们想: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心换心,何愁不能实现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
最后再次用吴正宪老师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
听了她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十分注重学生的思考和体验!
“笑声过后有思考,交流过后有体验”!真正体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多点自由体验和快乐感受,之后有所反思。正如吴正宪老师对学生说的:笑声过后有思考!她也正是这样去做的。
第五篇:听讲座有感
听讲座有感
戴芸
4月的最后一天,我有幸和园长聆听市妇联组织的两场名为《民族复兴、美好家园》和《乐享健康 有机生活》的讲座,两场讲座主讲老师都演讲的非常精彩,话语幽默、事例生动,让我受益匪浅!
上午徐学通副教授作了名为《民族复兴、美好家园》的讲座,在不到两小时的讲座中,他以深入浅出的介绍、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列举身边鲜活的事例为特点,为大家梳理了“两会”概况及其背景,紧密结合社会保障、医疗、住房和农民工等社会实际和热点时事,引用大量典型事例,总结了今年“两会”的特点;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关注民生;会议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徐教授着重就2014年政府主要工作进行详细解读,他指出,2014年我国政府将以深化改革为强大动力,以调整结构为主攻方向,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从加大开发力度、扩大内需、保障农业农村、促进城镇化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下午的讲座由浙江大学高级健康管理胡删老师主讲,她首先从世界食品安全问题入手,结合有机与我们人体的关系、有机与环境的关系,用大量的案例、详实的调查数据,阐明了推广有机生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她从专业的角度纠正了大部分人对有机食品理解的误区,“有机要求空气、土壤、水源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在整个种植、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加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像农药、化肥、生长激素都是不能用的”等。胡删还结合现实生活,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有机生活主张,崇尚“尊重自然、关爱生命、关心他人、分享快乐”的生活态度。
胡老师认为“什么样的食物决定了致癌细胞的去向“,她通过分析比较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列举国内外的调查研究,以西瓜、鸡、猪等食品的催熟过程为例,使大家直观地认识到长期食用大量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农药的食品对健康造成的巨大危害——罹患肿瘤疾病的人数激增,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