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理念》讲座的心得(定稿)
《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理念》讲座的心得
---大教育观在教学环节的细节体现
在提倡“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中,我反思着,有多少空间能够真真正正的做到“为了孩子”呢?孔老师说:“以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前提”“最大限度的解放幼儿”“树立一日生活处处是教育的大教育观”,为我们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剖析。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一个幼儿教师的看家本领”,如何才能体现大教育观的基础上,组织好课堂教学呢?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幼儿创意课程》。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我们选用的内容是比较接近孩子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的,缺少时效的话题如北京奥运会,我们会联系时下的新闻事件,先请小朋友来说,了解他们的知识经验,然后,把它当做体育事件和对祖国自豪感的培养,其他的可以展开到现在的伦敦奥运会上来进行阐述。
大班的孩子要为了上小学做准备,做好幼小衔接是老师工作的一个点。上次,我们参观了范西路小学,现在,上学,已经是小朋友心中最渴望的事,于是我在教学中,尽量模仿小学的课堂,按照小学课堂的要求,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把小朋友的自身兴趣和需要变成内动力,形成主动学习。孩子一起来体验小学课堂的氛围,已经形成了常规。
很多时候,孩子们都会给我们惊喜。刚开始学习拼音时,孩子们不愿写、不愿读,我们也要做着与我们希望的“兴趣学习”相反的事,这是因为在面对新的内容(比如长时间的握笔书写)的极度不适应,没有自信心,害怕困难。开始时,我们对孩子要求的总是很“宽松”,并时时的给予鼓励。有一天,扬扬的妈妈说:“扬扬以前从不喜欢品读故事书,现在,特别喜欢给我们读拼音故事。好像一下子就会了!”如果我们在孩子反感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引导、鼓励,孩子就不会收获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活动是老师的看家本事,只有以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才能做到真正的了解幼儿,进而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用一颗充满着童趣的眼睛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第二篇: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涧头镇中心幼儿园生活作息制度
幼儿一日生活作息制度
填表人:曾惠霞填表时间:2011-07-0
5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儿童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保护消化系统的功能。
一、根椐幼儿年龄特点安排进餐、睡眠、教育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的时间,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严格遵守幼儿作息时间,按一日生活各环节要求准时开展各项活动。
二、合理的组织幼儿进餐:
1、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组织幼儿用肥皂、流动水洗手,做到随洗随吃,年幼、体弱儿、吃饭慢的幼儿先洗先吃,洗手和吃饭都要有人照顾,教育幼儿不掉饭菜。
2、饭前不做剧烈活动,二餐之间的间隔不能少于 3小时,除特殊情况外,不得提前或推迟开饭;
3、培养幼儿独立进餐的能力,幼儿进餐时间不得少于 20分钟,不催饭;
4、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掌握幼儿进食量,使幼儿吃完应吃的一份食物,对食欲不好的幼儿要分析原因,给以照顾;
5、吃饭过程中不擦地、不扫地、不铺床、保证进餐时的卫生。
6、餐后培养幼儿送餐具、漱口、擦嘴、摆椅子。
三、严格按幼儿园规定的幼儿午睡时间,安排幼儿按时上床起床:
1、睡前避免过度兴奋,情绪稳定,要求提醒小便。
2、创设良好的睡眠环境,及时关拉窗帘。
3、整个睡眠中,保教人员要以幼儿为中心,随时纠正不良习惯。
4、体弱儿床位根据季节安排在保暖和通风处,要先睡后起床。
四、保证幼儿每天有二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其中一小时为体育活动。
五、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保教人员参与到游戏中去,与幼儿一起玩,充当角色,并给以讲解指导。
六、各项活动过渡自然,减少不必要的排队及等待,活动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使幼儿有情趣,有教育意义,能愉快地参与。
七、在活动中注意对体弱儿根据季节增减衣服,掌握活动量(对肥胖儿增加活动量)。
八、每日上、下午各安排三次饮水,允许幼儿根椐需要喝水和排便。
第三篇:读书心得《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策略与组织》
读《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与策略》
本学期我读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与策略》这本书,该书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分为了八个环节:入园、盥洗、进餐、喝水、如厕、自由活动、午睡、离园。能否把这八大环节组织好,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全书每个环节各成一章每 一章又分为两部分:常规要求和指导要点、问题诊断与应对。尤其是在第二部分,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大量的策略、活动、儿歌和故事。无论是初入职的新手教师,还是生活环节组织方面缺乏技巧的老教师,都可以从本书中获益匪浅。该书中提出的许多策略都是值得我去好好学习的,我总结了以下两点: 1.以儿歌形式的贯穿
在幼儿午睡起床穿衣环节中,发现孩子们把衣服的图案穿反,针对这个现象,在穿衣环节中可以教孩子们玩“钻山洞”的游戏。即:把衣服上的小动物图案帖在桌子上,头从下面的大洞口里钻出来,再把胳膊从两边的小洞里钻出来。并加以小儿歌的形式:“小小鸡,变呀变,钻出蛋壳看一看。攥紧袖口伸翅膀,一捋绒毛头转转。”在幼儿边穿衣服时边说儿歌,增加了游戏性,同时也不会再穿反衣服。2.环节过渡要动静结合
小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因此在环节过渡上也要动静结合。如在户外活动前,对于老师的提要求环节幼儿总有不注意听的。因此每次都可采用不同的形式,有时用静悄悄的猫妈妈的形式,带宝宝出去锻炼身体,再配以漂亮的头饰,孩子们会安静的跟妈妈出去。有时还可以变成蹦蹦跳跳的小青蛙,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一展自己的身手。还可以用美丽的蝴蝶,孩子们翩翩起舞。每天都给幼儿新鲜感,对于幼儿的发展以及幼儿活泼的天性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习了《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与策略》,我认识到了,想让孩子真正的认识、理解不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需要老师在一日生活中不断的渗透,不断的提升。并且还需要把一日活动有效性的开展,处处都要与幼儿的需要为原则,让幼儿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发现了许多的不足:如组织一日活动中缺少计划的制定;相关的策略能否巧妙地应用等等。
因此作为经验不足的新教师,我更应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优化幼儿的一日生活。
第四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贯彻这一要求,有必要对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意义、价值及组织实施策略等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引导教师把班级日常工作的重心还原到对幼儿发展有重要价值的一日生活上来。
为什么要重视幼儿园一日生活?
(一)由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应引导幼儿投入到本就属于他们的生活中去,帮助他们在活动中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对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早就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二)由幼儿教育和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的首先,幼儿园教育/课程是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来组织实施的,一日生活构成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幼儿园课程经验化的有效途径,是把一日生活作为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基点”,就是要把课程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生活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
其次,“生活化”是幼儿园课程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这一特点要求幼儿园课程“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所谓“来源于生活”,是指幼儿园课程的内容要来自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所谓“高于生活”,是指幼儿园课程要对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进行提升,使之系统化;所谓“回归于生活”,是指幼儿园课程帮幼儿获得的各种经验应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生活。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含的教育价值
《纲要》在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提出,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一)一日生活各环节蕴含的教育价值
幼儿园一日生活主要包括五类基本的活动,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分析如下。
1.入园/离园
入园和离园是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和从幼儿园到家庭的环境转换环节。做好人园、离园工作,有助于增进家园沟通,帮助幼儿适应环境转换,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的温馨,感受到自己是幼儿园的主人,从而以愉快的情绪
开始和结束一天的生活。
2.自由游戏
自由游戏是幼儿主动发起的活动。自由游戏为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提供了充分机会,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其体验自由、自主的乐趣。
3.教育活动
包括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从小组活动的教育价值看,对幼儿来说,小组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与同伴及教师交流、合作和分享经验的机会,更容易让幼儿主动积极地操作材料,并按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参与活动;对教师来说,小组活动有利于教师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的个别发展状况,进而采取适宜的方式提供个别化支持。集体活动是指参与活动的所有幼儿在同一时间内做相同的事情,整个活动过程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就其教育价值而言,集体活动有利于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良好倾听习惯和集体意识的培养,但难以满足幼儿发展的个别需要。
4.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指满足幼儿基本生理需要、助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的活动,包括餐点、饮水、如厕、盥洗、午睡等环节。
合理、有序的生活活动具有这样一些价值:能有效满足幼儿的基本生理和心理需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和习惯;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使之认识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提高幼儿的自理力,增强其自信心,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5.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有助于满足幼儿身体运动的需要,能够提高幼儿的身体适应能力,增强其体质。
除以上五类基本活动外,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还有一个起着“串珠成链”作用的重要环节——过渡环节。它主要是指幼儿由一个活动过渡到另一个活动的过程。过渡环节可以让幼儿在宽松、自然、有序的环境中,自主地完成要做的事情,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养成有序生活的良好习惯。
严格意义上,虽然过渡环节并不属于活动环节,但如果缺少了它,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链条”就会发生断裂,一日生活的整体效益和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二)合理安排一日生活的价值
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蕴含的教育价值要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离不开对一日生活的合理安排。合理的一日生活安排具有“可预测性”的特点,它具有如下价值。
1.有助于给幼儿带来控制感和安全感
安排有序、连贯的一日生活,能使幼儿在身体和情绪的转换中感到舒适和安全,减少由于环境不确定和多变带来的焦虑、紧张,从而在有序生活的过程中感到自信和从容。一日生活中如果总出现“突发事件”,带给孩子的并不是“惊喜”,而是无所适从的慌张:接下来会怎么样?我的生活怎么总是一团糟?
需要注意的是,安排有序的一日生活常规不应只是“时间序列上的活动安排”,更应被看作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性质、方式与质量,影响幼儿能感受和体验到的心理环境。
2.有助于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合理的一日生活安排对幼儿在一天中每个环节要进行的活动做出规定,但在每个环节中可以做什么,则应在教师计划的基础上给予幼儿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这显然会极大地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3.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合理、有序的一日生活,能为幼儿提供多种不同的社会交往机会。例如,共同商讨活动规则(常规);在规则指导下进行分享、合作甚至是冲突解决;在小组、集体活动中进行不同范围的交往等等。
4.有助于为教师提供观察和计划的框架
当有序的一日生活安排(常规)内化为幼儿自己的行动准则后,他们便能够更加自如地在“我可以掌控的、我的生活”中进行学习,这恰恰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儿童真实表现和发展水平的绝佳机会,教师因此也有了在观察基础上设计、调整教育计划的有利契机。
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一)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原则
1.创设温馨、安全、有序的环境
应该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感到愉快、温馨、安全、有序,这样,幼儿才愿意探究,主动积极地开展学习和游戏。幼儿园环境包括在园幼儿直接生活与游戏的活动室环境和户外环境。
“温馨的”环境,要求教师一方面注重营造幼儿与同伴、教师间相互尊重、爱护、帮助的友好合作氛围,另一方面,要以积极的心态关心和了解每一个幼儿,主动与其交流,热情回应他们的不同需要。
“安全的”环境,要求教师同时保障幼儿园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安全。其中,安全的物质环境体现在:凡是有幼儿进入的场所、场地都应有成人看护,保障其人身安全;保证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和各种活动材料的清洁、卫生;保证幼儿所使用的各种材料、玩具、工具、器械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确保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安全的心理环境体现在:让幼儿在环境中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需要选择活动,自由地进行探索、交往和表达;允许幼儿以不违反生活常规的、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和探究。
“有序的”环境,要求教师做到:制定幼儿能理解的并符合其特点的公共规则,如进入活动区的规则,以
帮助他们有序地开展活动;环节过渡要自然、有序、安全;成人之间应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一日生活的组织和指导。
2.常规安排应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1)常规安排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幼儿园应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稳定的生活制度与常规,为此,应保证幼儿有规律地生活与游戏,避免幼儿因不必要的紧张、忙乱而产生失控感和不安全感;应相对稳定地执行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使每个幼儿知道每日日程的基本安排,形成初步的生活节奏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心理准备;应尽可能地减少环节转换。
(2)常规安排应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一日生活安排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还应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情况(表现、进程、需求等)灵活调整。一方面,遇到特殊情况或需要可适当临时调整日程安排,但要事先告知幼儿,以使他们有心理准备,避免其情绪产生太大波动;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活动环节中,可根据幼儿的反应和表现适当地缩短或延长某个活动。
3.幼儿的自由活动与教师组织的活动保持平衡
幼儿的自由活动和教师组织的活动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其中,教师组织的活动应包括晨谈、教育活动、餐前/离园准备等活动。
两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应保持一定的平衡。这要求: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和场地进行自由游戏;教育活动尽可能地采用小组活动,让幼儿有充分的表达和表现机会,注意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并积极做出回应;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和内容需要适量采用集体活动,并在活动中尽可能让幼儿主动探索和游戏。
(二)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基本策略
1.注重安排的整体效益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是一个教育整体,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人/离园、生活活动、自由游戏、教育活动、户外活动)的安排与组织应充分发挥活动间的互补作用,做到生活中学习、游戏中学习。为此,应树立一日生活安排的“效益观”和“整体观”。
(1)效益观
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不能完全等同于幼儿在家的生活。因此,幼儿园教育必须注重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的效益——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根本目的的实现)。相应地,教师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
(2)整体观
一日生活中各环节教育价值的充分发挥,取决于各环节有机配合的“合力”,即追求“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因此,一日生活的有效安排,应从“整体观”出发,有机地整合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不应只注重每个活动环节的精细打磨(玉盘里的大、小珍珠),更应跳出细节,关注如何“串珠成链”,让一日生活迸发出整体的光彩。
2.注重班级成人之间的默契配合成人之间在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工作中的配合,体现了成人教育的一致性。成人之间的配合不当、不一致不仅会导致生活安排的无序,还不利于幼儿控制感和安全感的产生。
3.帮助幼儿了解生活常规及其变化
如前所述,幼儿对稳定的一日生活常规的了解与熟悉,有助于其心理控制感和安全感的建立。在一日生活常规的建立与执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赋予幼儿这个“小主人”以足够的“知情权”。为此,入园之初应花时间向幼儿介绍和讲解一日生活制度和常规,还应在常规调整和变化前告知幼儿。
4.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安排
幼儿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人,这一理念体现在一日生活安排与组织工作中要求教师同样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从外在规约向调动幼儿内驱力转变。为此,应帮助幼儿将生活制度和常规内化,引导其逐步从外在的控制与管理向有效的自我安排与管理转变,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掌控者。一日生活各活动环节的具体安排与组织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除遵循以上基本原则与策略,还应当关注五类基本活动(入/离园、生活活动、自由游戏、教育活动、户外活动)自身的特殊性。由于活动类型不同,五类基本活动在具体的安排与组织上也有不同的要求。这里,我们着重对“自由游戏”和“教育活动”安排与组织的具体要求进行探讨。
(一)自由游戏的安排与组织
在幼儿园学习环境中,活动区(也称“区域”、“区角”)主要应被用于为幼儿的自由游戏——而不是教育活动——提供场所和条件。在活动区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幼儿按自己的兴趣、意愿或想法选择活动区、同伴及材料。当把活动区交还给自由游戏之后,不少教师可能会担心:幼儿自由了,就失控了,他们会随意地做任何他们想做的事情,包括制造混乱、浪费时间;幼儿只会去重复做那些简单的事情,这样他们就永远也无法掌握幼儿园课程期望他们学会的东西„„然而,众多研究表明,这些担心都是不必要的。一方面,比起教师高控制的环境,幼儿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更有可能获得广泛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幼儿——尤其是那些学习品质较好的幼儿——能充分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有关学习品质的研究发现,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水平除受智力(认知)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怎样学”的影响。“怎样学”即幼儿的学习品质(或称“学习风格”),包括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对幼儿来说,“学习态度”主要包括:对周围世界具有好奇心与兴趣、做事积极主动、乐于想象和创造;“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学习活动中表现专注、做事有一定的坚持性、有一定的计划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能够思考自己做过的事并从经
验中学习。
当把活动区交还给自由游戏之后,教师该做什么呢?那就是——观察儿童。我们时常听到教师们抱怨“没时间观察孩子”,而当活动区真正还给自由游戏后,教师便有了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并根据观察到的幼儿的表现和水平制定或调整教育活动计划,以增强课程的适宜性,有效促进幼儿发展。
(二)教育活动的安排与组织
1.小组活动的组织策略
特别要强调的是,不能把小组活动简单地等同于“分组活动”,后者有可能只是“集体活动”在形式上的变化(更小的“集体”)。
安排与组织小组活动时,应注意:每次小组活动要有清晰的目标,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活动材料;活动中提供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材料和工具;观察和了解幼儿如何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经验和方法,幼儿有困难时可针对其能力调整任务难度;鼓励幼儿与同伴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如,通过任务设计、材料选择来促进幼儿的合作学习;让幼儿自己把握活动的进程,独立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2.集体活动的组织策略
安排与组织集体活动时,应注意:活动内容和方法要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活动场地的选择、幼儿座位的安排要灵活多样,材料的呈现要照顾到全体幼儿;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尽量给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兴趣、情绪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和活动时间的长短;活动过程中成人之间默契配合,关注幼儿的个体需要,并做出积极的回应。
第五篇: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幼儿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有:晨(午、晚)检、进餐、睡眠、盥洗、入厕、教学活动和户外活动等。在各环节中,保教人员只有做好保育工作,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并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为了将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保育工作流程化与规范化,制订了以下的保育工作流程与要求:
一、上班前准备工作
上班前,要先检查自己的仪表是否整齐(头发扎好,扣子扣好),上班要穿平跟鞋。
二、回园后应做好准备工作
1.检查老师是否已经开窗通风,清洁餐桌(用消毒水抹餐桌,再用清水抹,用专用的抹布和桶,然后挂好已消毒好抹手的毛巾)。
2.配合教师做好幼儿书包、衣服穿脱的放置工作。(检查幼儿的衣着,穿得太多或太少要给予调整,注意家长有没有特殊要求以及关注孩子的特殊情况。)3.做好开餐前准备。用洗手液洗手、戴口包,待幼儿回活动室前分配好早餐,一般在幼儿回教室前3分钟准备完毕。冬天做好食品保暖工作。
三、进餐 ㈠常规工作
1.保育员指导幼儿洗手,必要时给予示范,并帮助小班幼儿卷袖子。2.保育员要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㈡早餐及早餐后
1.早餐时,保育员利用幼儿进餐时,可以抽空抹活动室教具、活动柜、抹窗等。
2.早餐指导要点:
⑴身体靠近桌子,两脚放平。
⑵点心碟摆放整齐,提醒幼儿边吃粥边吃点心,不能把粥吃完再吃点心,也不能把点心吃完再吃粥。
⑶吃完最后一口食物放可离开座位,餐具要轻拿轻放。⑷在老师和保育员指导下、在一定时间内吃完一份饭菜。充分咀嚼吞咽,对于特殊儿童要给予关注,培养他们自己动手吃饭的能力。
⑸养成“四净”习惯: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碗内干净 3.待幼儿将近就餐完毕,要指导幼儿把餐具按碗、碟、勺子分类放置,提醒幼儿餐具要轻拿轻放。
4.进餐完毕,收拾、清洁餐桌。用流动水逐条洗手巾,洗完后放置消毒柜中消毒。
5.待进餐完毕后清理开餐时遗漏下的污迹,最后送餐桶到厨房,在指定地点报当天本班开膳人数后下班。
四、午餐及午餐后
1.保育员要注意孩子的进餐情况,给幼儿盛第一碗饭时,量要少些,指导幼儿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添饭。注意要教幼儿吃骨头、鱼之类的食物。
2.教会幼儿吃饭要细嚼慢咽,不比谁吃得快、吃最多,进餐快约不少于15分钟,慢约不超过30分钟。多吃得过慢的幼儿要提醒,以免饭菜变凉。对个别体弱幼儿,可让他们先吃。要求每个孩子咽完最后一口饭菜放可离开饭桌。同样提醒幼儿饭后漱口。
3.老师回来后由老师管理未进餐完的幼儿,保育员利用空隙铺好装铺,遇到天气变化要适当调整幼儿被褥。
4.当大部分吃完中午饭后,教师组织好幼儿在走廊活动,再由保育员指导未进餐完的幼儿。
5.幼儿吃完午餐,保育员和老师一起指导幼儿进行常规的漱口、抹面、抹手,然后幼儿跟着老师出外散步,保育员负责清理餐桌。
五、饮水
1.每个幼儿要有专门的水杯,最好放在有格、有门的柜子里,不要杯口朝下,柜门要用窗透气。
2.凡幼儿活动后、进餐后要提醒幼儿喝水。3.幼儿活动量大,口渴时要随时喝水。即使在活动时间提出喝水,老师、保育员都不应制止。
六、入厕
1.保育员在活动前后要用和蔼的态度提醒幼儿上厕所。要求提醒幼儿排便时不说话,排便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要逐步培养幼儿每日定时大便的习惯(最好在晨间)。3.指导孩子对准厕盆大小便,不要排在外面。
4.教幼儿便后擦屁股。小班幼儿初入园时可以由老师擦屁股,中大班幼儿便后自己擦屁股。教幼儿擦屁股时要从前向后擦,把纸折厚擦两次。纸要事先裁好放在盒子里摆在固定位置,幼儿可自行取。
5.指导幼儿大便时拉好裤子。在冬季,注意腿部保暖。帮助幼儿便后穿好裤子。注意腹部保暖。大中班注意检查,对个别进行帮助。
七、午睡 ㈠入睡前的准备
1.幼儿散步完时回来,保育员指导幼儿大小便。2.做好睡觉前准备工作。拉上窗帘,适当开窗。3.检查幼儿口袋是否带有危险物。
4.气温在?度以上开冷气,气温在?度时开暖气。5.指导幼儿脱衣服、换鞋。㈡指导幼儿上床
教师和保育员两人同时指导幼儿上床。不管上床或低床都要求坐着(背靠墙侧)开被。待幼儿安静睡下(12:25时),由教师管理幼儿午睡,再由保育 员管理吃药。12:30时教师下班,全部由保育员看管。㈢午睡
1.想办法让幼儿安静入睡,可以开音调柔和的音乐安抚幼儿睡觉,也可以给幼儿讲讲故事,有助于他们入睡。2.幼儿睡觉时要做到“一看”,看幼儿睡觉姿势时候正确,睡眠表情有无异常,被褥是否适合;“二摸”,摸手,摸额头,感觉时候够暖,有无发烧;“三巡”,巡被褥时候盖好,入睡时有无发烧、抽搐、出虚汗;“四记录”,把午睡情况记录在交接班簿上。㈣指导幼儿起床
保育员与教师一起照看幼儿起床后,才与准备分午点。午点期间,由老师指导幼儿进食,保育员收拾床铺,扫睡室,整理衣柜。待幼儿进食完,清理餐桌,清洗毛巾。
㈤帮助需要服药的幼儿服药
1.当保健医务人员送药到各班后,保育老师需要签收,有问题及时与保健人员沟通。
2.吃药前一定要进行核对,包括幼儿的名字是否与幼儿是否对应正确,对于有疑问的药物,宁愿不吃。3.八、离园前准备及离园
1.和教师一起指导幼儿更换汗衣、洗手洗面、整理衣着、收拾书包,以清洁整齐的状态等待家长接幼儿放学,尤其是检查特殊儿童的内衣内裤,有没有弄脏,与家长做好交接工作。
2.放学期间,教师和保育员对家长要热情接待。当家长询问孩子当天情况,一位做接待,一位组织好幼儿的活动。同时指导要走的幼儿要收拾好玩具才走。3.待5:30时老师下班,如身边剩下三两个幼儿的情况下,保育员边指导幼儿收拾玩具,边整理活动室的物品。扫走廊,然后清洗杯子,倒清茶缸里的水,冲擦干净洗手间,洗净抹手巾,待下班消毒。如6:00时下班时还有幼儿未走,用本班的登记簿登记好,交给门卫签字后放可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