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法心得》
庆客隆超市48#黄雪飞
如何拯救我们的工作?
——读《干法》有感
很荣幸能拜读大师的《干法》这本书,该书在日本一经出版就成为新的超级畅销书,并连续占据排行版前列,不到一年,再版19次,获得年轻读者们的广泛支持。
纵观全书,稻盛先生现身说法,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成长经历向读者讲述工作的意义,尤其告诉大家在工作和创造性劳动中找到成功与幸福的方法和路径。读了此书,我的心灵上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并且有所感悟,我想将我的这些感受以及我的实践和大家分享。
改变心态
——如何投入工作?
“只要改变‘心态’,每个人周围的世界都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大师在书中为我们讲述了他年轻时的经历:他当时感兴趣的是有机化学,但毕业后相关的工作单位并没有录用他,他才选择了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大师形容那是“被分配的、不得不做的工作”,他想辞职或者转行,但是都没成功,最后他只能说服自己改变心态去接受自己的工作,最后他成功了,他被“渐渐的吸引”并且认为“新型陶瓷中或许隐藏着一个不可思议的、美好的前景”。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他创办的京瓷现在已经位列“世界500强”。
稻盛先生说,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但是,现实是残酷的,毕业以后我们每个人所从事的工作有几个是和自己所学习的专业相关,甚至与自己的兴趣理想毫无关系,生活同时还不会给我们过多的选择,所以当我们无法改变客观的事实,我们就要改变自己的心态,积极的去面对它,无条件的喜欢它,最后你会发现自己从事的工作的意义。如果你真的能意识到改变心态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去做,相信成功离你已经并不远。
案例: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或者“让自己喜欢上现在的工作”。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今年的二月十九日我从44#店调动到48#店,刚刚到一个新的环境,而且没有店总经理1个多月,可想而知店内的工作是什么样子。公司推行的战略都在执行,但是细节工作做的不好,而且本店两任店总都是在店内不长时间就调走了。没有进行交接。导致外围的沟通也是断档的。还有一些工作上的尾巴需要处理。最主要的是这个店销售是最差的。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我一直笃信大师的那句话,“天职”不是偶然碰上的,而是由自己亲自制造出来的。
庆客隆超市48#黄雪飞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如何工作?
在稻盛先生创办京瓷的第7年,全球最大的电脑公司IBM给京瓷下了一批精密陶瓷产品的订单。但对产品的性能要求之高超乎常规,也远远超出京瓷当时的技术水准。他们恶战苦斗做出的20万个产品被判定为次品,悉数被退回。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决定再次努力试试,最后攻克了各种技术难关,最后终于满足了顾客的要求。“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让稻盛先生的人生齿轮开始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
结果,IBM公司与京瓷成交了2000万个产品的订单——巨大数目的成品全部按客户规定时间顺利交货。
看到大师成功的经历我体会到,“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是“做到这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将目标一次接一次的向前推进,就要进行持续的、无限度的努力。
让我们来看看自然界。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它们都在竭尽全力、拼命地求生存。看到这些现象,我想,每天每日认真地、极其认真地、努力地工作,应该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必要的条件。大家知道,在夏天烈日炎炎之下,杂草会从柏油马路的裂缝中发芽生长。如果一星期干热不下雨,杂草就会干枯,就是在这样既缺水又缺土的地方,杂草却在发芽生长。在自然界中,即使是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只要有种子飘落,就会在那里发芽,长叶,进行光合作用,然后开花结果,结束它们短暂的一生。即使是在石头墙的缝隙之间,只要有一点儿土壤,杂草就会发芽、开花。
所以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界的机理。也应该是我们做人的最基本的、必要的条件。
案例:
对于工作方法来说,我认为要想成功,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达到。我本人在2003年新村店二次开业的时候来的公司,当时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我有的就只有上进心。我能吃苦耐劳,我自己勤奋好学,对于新的知识和经验我会牢牢的记在心里。实际的运用到工作中。我要证明我自己,我不是最差的,为了这个目标,我拼命的工作,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岗位的要求。看了干法这本书,回想起在公司的历程,我认为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能成功。
所以,读了大师的这本书后“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追求“完美主义”
——如何出色的工作?
完美,这样一个乌托邦式的假想,却是促进古往今来世界上许多
庆客隆超市48#黄雪飞
人的源源动力。正因为有它存在于我们的心中,我们纷乱的社会才变得更加有序,我们才能被文明的铁臂推送向前。
不管做什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百分之百的力量。稻盛认为正是贯彻了这样的“完美主义”,才使京瓷在不断创造新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稻盛先生在创造京瓷初期,松下在那时是要求很严格、甚至苛刻的客户,其他的供应商都很愤愤不平,最后京瓷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接下松下的订单。当时其他认为不需要追求完美的供应商,不少都倒闭了,最后消失在竞争的风浪之中。唯有京瓷幸存并茁壮发展起来。这与稻盛先生一直向员工贯彻“完美主义”,是分不开的。
看到大师成功的经验,我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成功,应该就是差在那百分之一的努力。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否做到“已经最好,好得不能再好了”?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一点,而且最后没有取得成功,那就应该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失败在细节上。为了把产品做到这样的程度而不惜一切努力——这种“完美主义”,是企望登上“成功”这座高山山顶的人们无论如何必须具备的理念。
案例:
就拿我们前几天非食品丁总监开均一价动员会以后,我店马上动力起来。首先我和食品和非食品的两个处长定了位置。理念是首先打破部门界限,均一价就是把价格相同的食品陈列在一起。我们当天就行动,马上就把陈列位置订完,晚上就做了陈列。很快就完成了“任务”。
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把 “完美主义”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创造性”的工作
----帮助你走向成功
稻盛先生从几次创业到今天,半个世纪中,他充分利用新型陶瓷的特性,从各种产业用陶瓷零部件到各种半导体电子封装零部件,从太阳能发电系统到复印机、手机等,向广泛的事业领域持续的发起挑战。而且,后来又投入跨行的通信事业,涉足宾馆等事业。稻盛先生认为他之所以能在众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不是因为他具备各行各业的技术,而只是“每天不断的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半个世纪以来持续不断,如此而已。
每天一点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更进一步,希望做得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最重要的。不满足于现状,总想做的更好,总想不断提升自己,有没有这种想法或许就是产生成功与失败差距的根源。
平凡的人之所以一无成就,就是因为他太容易满足而不求进取,庆客隆超市48#黄雪飞
一旦得到舒适安逸的位置,便满足于现状,缺乏创造精神。这样,他一生只会盲目地工作,挣取勉强温饱的薪金,以静待死神的光临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更不会在工作中获得成功。
案例:
记得新村店在沃尔玛开业初期做店庆,24课惊爆价羊肉卷。店内要求部门把羊肉卷学好放到冷库,保证顾客需求。当天顾客非常多,我们前一天削的一冷库羊肉卷,没够卖,当时顾客的队伍都要排到款台了。羊肉卷一支单品销售就达到了上万元。当时店总就提出来,怎么多卖,满足顾客需求。我们想了想,当时顾客大都是卖完了存到家,想吃在拿出来。了解了这一点,我就跟店总申请,凡是在店内店庆期间购买的羊肉卷,可以凭借店内的小票,免费给削,随时来随时削。当时就有一半以上的顾客拿了整卷的交款去了。立马的解决了24课羊肉卷的供应问题。每天一点钻研创新,每天进步一点点,那一个月30天我们得进步多少,我们离成功还有多远。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最重要的成功必备因素。否则不会在工作中获得成功。让我们每天“创造性”的工作,跟随庆客隆号航母共同成功。
以上是我通读全书之后的见解,此书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在工作中,它对我以后的人生道路更有着深远的意义。大师的指引犹如一盏明灯,我改变了工作中的心态、做法,从我的意志到灵魂被洗礼,对我来说是一次拯救,我愿一直踏着大师的脚步前行,以坚定的信念去翻阅人生的一座座高峰。
第二篇:《干法》读书心得
《干法》读书心得
稻盛和夫先生的《干法》是一本让人感动的书,不仅是因为书中介绍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工作方法,更是因为作者以真诚的姿态向我们展现工作于生命的意义。这对于刚进入社会的我而言,稻盛和夫对工作热情、渴望、执着的气势,指引了我对工作有了更积极的认识。
稻盛和夫先生以近乎于狂人的工作方式,不断的越级挑战自我,从不得志的年轻人到成功的企业家,一直信奉者自己追求完美的价值观。然而,作者是幸福的,因为他热爱着工作,以爱的方式在付出劳动和收获成果。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也想要成为幸福的工作者,看完这本书后,让我豁然开朗。
对待工作,需要像对待自己的挚爱般,倾注热情,抱着追求完美的认真方式去工作,那么,工作也会翻倍的回报给我们喜悦和满足。在面对工作时,把自己变成“自燃型”,以满分的热情去投入,赋予工作灵魂,在这个过程中会发现自己是可以不断被自我超越的。努力奋斗的过程本身就是美好的,然而我们需要的是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用这种心态去孜孜不倦的努力工作,造就非凡的人格魅力。
我现在接触到工作还不久,相对而言能力上是不够的。但是,借用稻盛和夫,“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通过踏实的认真学习和聪明的方式,我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无限提高的。
这本书上不仅仅向我们阐述了工作需要极度认真的态度,也用实例分享了聪明的干法。工作的激情要想保持,那我们就要以审视的姿态每天反省自己的工作。是否是100%完成了?能100%达到要求吗?当然,工作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聪明的人要学会“理性的烦恼”,我们常常在失败后会烦恼,然而过去的事情已是覆水难收,总是感性的懊恼、后悔,只会浪费更多的时间,除了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无济于事。我们若把懊恼自己“当时要是没这样做就好了”的时间用来思考失败的原因,反省并总结,然后忘掉烦恼,继续以积极的态度和极度的认真去工作,结果会有很大差别。
人在做自己的职业规划,总会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以此为方向去奋斗。稻盛和夫先生却提出我们应当“活在当下”,仔细思考,发现两者并不矛盾。长远的目标往往是一个较为遥远而美好的梦想,我们需要每天的努力去实现它。我们不应该痴迷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远景,选择沉下心来面对眼前的工作,每天付出实际行动去努力,每天收获细小的提升,才能实现远景。
不同的态度对待工作,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抱怨工作、消极怠工只会让自己成为工作奴隶,但依旧无法避免工作,若试着像稻盛和夫这样先逼着自己喜欢上工作,再注入热情和宝贵的时间去学习,去超越困难,那么,我们会变成工作的主导者。
第三篇:《干法》读书心得
《干法》读书心得
日本人爱强调“一途一心”,在他们的语义中,这个词并不仅仅指保持初心,而是带着一种“钻牛角尖”、“死抠”性质的,可谓“心如磐石无转移”。
这种匠心精神,在日本人的影视、文化书籍以及工作生活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日本纪录片《寿司之神》中,主人公小野二郎对待做寿司这件事,认真到了一板一眼的地步。小野二郎先生为了使章鱼口感柔软,会提前给它按摩至少40分钟;小徒弟拿着蒲扇给米饭扇风,使它达到和人体温度相近的最佳温度……难以想象,这样的工作他坚持了五十五年。
或许世界上大多数人的人的成功都是类似的,《干法》的主人公稻盛和夫先生,也是苦心修炼,小事做细,以此寻找工作的出路。德国有句格言:“神寄宿在细节处”,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才是普通人生活被照亮的时刻。
若是每天循着之前的脚步往前走,那么未来的路将是僵化的,也离淘汰不远。因此,《干法》中花了大量的篇幅强调创新,强调“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
特别的是,稻盛和夫先生没有在书中强调要对行业进行颠覆性变革,而是认为“今天比昨天进一步”,这样才是“进入真正的‘创造’之门的秘诀”。比如中国的手机、无人机技术,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着眼于微观层面对产品进行本土化改造,最终在成本、销量上打败了同行业的大佬。这些告诉告诉我们,做出些许改变的微创新,经过日积月累,就会由量变产生质变,最终引爆强大的社会效应。
注意细节的完美主义,注重创新的精进精神——稻盛和夫先生崇高的生活理想值得我们学习。然而稻盛和夫最让人敬佩的地方,是他致力于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心怀天下、经世致用的精神。
《干法》中,稻盛和夫先生创建第二电电,动机就是“降低通讯费用,对信息化社会的国民做出贡献”。他说自己做一件事情,时常会用“动机至善、私心了无”这句话来严格逼问自己。
想要做到“利己”很容易,想要“利他”很难。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坚持集体主义、自我牺牲,似乎容易被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所淘汰,但同我想同理心、感恩之心、互助互利,这些精神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似乎也不失为一条生存之道。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而这一梦想的实现,离不开14亿人民的进取之心、建树之心、奉献之心。只有每个人都抱着利国利民的精神,才能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读“干法”心得
读稻盛和夫“干法”心得
稻盛和夫《干法》告诉我们,工作能够锻炼人性,磨砺心志,人类最重要、最优价值的行为,如何在工作中有成就感,取得成功,我们首先要从调整心态开始,排除“厌恶工作、工作是痛苦”的负面情绪,使自己被动或主动实现“喜欢上自己的工作”,“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最终必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幸福的人生”的道理。
我们为什么工作?答案可能有上万个,在我们周围听到较多是工作的报怨和无奈,谈得较少的是工作的快乐和工作中的收获。什么是好工作?自己喜欢的,既轻松又能赚到很多钱的工作,遇到一份喜欢的工作谈何容易?就像稻盛和夫《干法》中说的“要想度过一个充实的人生,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能够碰上自己喜欢的工作,这种机率恐怕不足千分之
一、万分之一。与其寻找自己喜欢的工作而浪费时间、浪费精力,不如先喜欢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工作中任何艰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我们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可能与我们的爱好毫无关系,也没有更多的选择。无法改变客观现实的时候只能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比寻找好工作、等待喜欢的工作更真实。强迫自己以“不厌恶工作”为起点,无条件地给自己灌输“做一行,爱一行”的理念,慢慢调整心态,最终实现“喜欢上自己工作”目标。只有不厌恶工作才能排除负面情绪,正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大大小小问题,并保持好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抱怨工作所带来的压力和困难。“喜欢上自己工作”过程就是坚持的过程,其实每个人面对再喜欢的事物都有感觉疲劳的时候,工作也一样,但只有坚持熬过了工作中的 “无聊”、“无望”等阶段,也就是获得了技巧和方法,提升了自己的知识、能力。随着经验、能力的点点滴滴的积累,才可能感受到工作带给自己的自信及成就感,进而才能感受工作带来的充实和快乐。喜欢自己的工作还远远不够,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在很多人对待工作时,只是把工作的目标简单定位在我做了,我完成了。至于做成什么样,却很少考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多数人工作了很多年,工作还只是原地踏步,没有取得进步的原因。《干法》书中提到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向同仁展示这个目标。首先“必须得想”。要敢于给自己设立一个高的目标,并为之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将目标一次接一次的向前推进,就要进行持续的、无限度的努力。就像稻盛和夫先生说,当你竭尽全力的时候,就会有“神灵”来帮助你取得成功。只有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幸运的女神才会,也一定会眷顾的。目标是动力的源泉,要有高目标,高目标加百分之的投入才能通向成功。
稻盛和夫先生说“人生是提升心智的过程”,由于人的一生当中大部分时间几乎在做事或者工作当中度过,因此,工作自然是提升心志,造就人格的过程。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练人格的修行,这样更能促进我们的成长,更能激发我们人生的价值。我们企业文化是“先做伊利人,后做伊利事”,就是要求你在工作中磨练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的心智。这个过程要求以高目标、高品质为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
做任何事情竭尽全力是我们工作所要达到的境界。稻盛和夫“干法”中所说的,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只有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才是人生和事业成功的最强动力。每个人心志成熟程度与其个人工作经历有关,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自我的心理斗争过程,人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会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忘记一切的。埋头苦干,不屈服于困难,正视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只要你坚持这样做,就能造优秀的人格。我们专注于工作,正确思考,勇于实践,工作给予我们的回报也是最客观、最公平的。
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值得我们努力去做,积极去思考。把眼前的事要踏实全力地去做,积极主动,敢于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身工作的潜力,主动承担责任。才是真正的“能力”。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一个“平凡的人”变为一个“非凡的人”,就会拥有强大的能量。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当然幸运也不会永远持续,得意时不忘形,失意时不消沉,每天勤奋工作,这比什么都重要,并且对每天做过的事情,时刻保持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误,并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做好工作必不可少的是认真态度和注重细节的习惯,争取把小事、简单事做好、做细,养成好的工作习惯。比道理更作重要的是重视经验,不厌其烦,持续,坚持是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不断努力,一点一滴积累。
不体验痛苦和烦恼,就很难有大的发展,就不会抓住真正的幸福”。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我们每个人更应该注重磨炼心身,提升心志,确立正确的信念。工作、生活中恪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领悟如何工作、什么样的生活是有价值的人生。
工程管理部 2016年7月31日 穗花
第五篇:《干法》读书心得
让工作为自己生产快乐吧
——稻盛和夫《干法》读后心得
快乐可以有很多种,人生的目标也有很多种,快乐地达成目标,这过程却极是难得,而工作这个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成为生产快乐和幸福的重要途径。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干法》,这本书看之前,受到了各位领导的极力推荐,在看了前几篇引言时,也无意听见身边人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说法:洗脑有很多种方式,这类书无疑就是其一。我想,这两种对待“书”这样的精神成果的态度正是决定两种不同人生、不同层次的主要原因吧。
我不是一个极爱看书的人,我爱听人说,因为懒惰,每一本总是看到三分之一就半途而废,因为这一点,我一直为自己的视野浅薄而自惭多年。之前就听很多人说过日本的企业里,是怎样一个疯狂的工作状态和管理模式,日本的男人是怎样的敬业和果敢,女人是怎样的贤淑温柔,描述之间,让我觉得这样一个民族,不管它有怎样的历史,至少事实证明,在它们的氛围里,人们对于工作这件事有自己独到成功的地方,而且是值得人称赞的。
作者稻盛和夫生于日本,创业于日本,可以算是地道的日本成功案例的代表了吧,也激起了我对他这本书的兴趣。
用强大的心志打败痛苦——内心对外界的感知,工作占据心灵重要位置 工作如同生活一样,需要快乐的养分,养分来自哪里,来自内心。
大多数人在工作中都有痛苦难捱的时候,原因大约有三:一是被要求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二是自己不知道如何做被要求做的事;三是做了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却感吃力不讨好。
一者:自己想到了因为懒惰不愿意做;自己没想到,被别人想到了,因为面子不屑于做;自已想到了,也做了,但没做好,被要求重做,产生抵触情绪„„ 这类痛苦来自心态没有摆正,如同工作中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懂,但做这个没意思,没必要,做了也没有效果云云,却没有自发的去思考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二者:任务下来了,发现有困难,不问不提不交流,草草了事,或是提出问题未得到及时反馈就立刻心灰意冷,却不再坚持;任务下来了,没有听明白,按
自己理解去做,结果与愿意大相径庭,白忙一场,认为是别人没有交待清楚,却忽略了自己接任务时对问题的理解和主动交流;或是任务没下来之前,提前向上打预防针,不会做,不接,情愿被人说自已能力不够,不愿意花时间去实践、去学习„„
这类痛苦来自责任心不足,当你对一件事不用心的时候,什么样的过程、结果都是扰人的,烦恼的。
三者:团队协作中常出现的情况之一,合作时并非是有百分百之力可以承受任务,但迫于情面勉强接受,最终未能达到对方要求的标准,结果未能帮到对方却闹得自己心情复杂;或是未认清自己的定位,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认识有偏颇,无法接受和热爱自己的工作„„
这类痛苦来自定位不明,标准不清,目标模糊。
诸如上述,都是我们工作中常遇到的情形,所有的痛苦根源都是源自己内心对事物的看法过于偏执,心志不够强大,正如稻盛和夫告诉我们的一样,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你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说这样的话,我想担任这个岗位,是想学到更多东西,得到更多锻炼,让自己有更多成长。然后进入工作角色以后,慢慢的,这种想法竟一点点消失怠尽了,回过头再看稻盛这句话,其实,工作本身就是如此难得的锻炼机会,又何苦四处处处追寻那些虚无的所谓好机会呢。
心志的成熟,来源于经历的丰富多变和坎坷后升华的从容与淡然,当我们专注于工作,正确思考,勇于实践,事物给予我们的回报也一定是不匪的。
工作就像恋人一样,你愿意全心全意和她共创美好生活,她就回报你幸福和快乐。
把握当下——“今天”就是你、我、他的“present”
看到稻盛和夫写的“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我就立刻想到了斯宾塞·约翰逊带给我们的《present》一书,表达的是类似的意思。在英文里“present”其实有两重含义,一译为“今天”,另一译为“礼物”,全书基本是以对话方式完
成思想的表达,生动贴切,也易于理解。而作者要告诉我们的就是“把握当下,此刻就是上天赋于你的礼物”。为什么把“此刻”说成是上天赋于的礼物呢?当你真正意识到今天、此刻的重要性时,它就会变成你人生的礼物,让你能够全神贯注,专注于当下要做的事。一个人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会忘记时间,忘记烦恼,忘记一切的,而这过程,事实上是一种享受。当你完成一件事时,再回头看看,你唯一做的其实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这一件事上,你会突然发现“效率”全部体现在这全神贯注的时刻里了。
稻盛和夫的观念里,抓紧今天这一天,不仅仅是告诉我们,眼前的事要踏实全力地去做,更是告诉我们,任何成果都不是一天成就的,任何伟大成果的创立人也都不是一天成功的,需要无数个“今天”的积累和不断尝试,而每一天都应该有所创新,让每一天做得更比前一天好,持之以恒,孜孜不倦,“平凡”慢慢升华为“非凡”,成功也会自己慢慢浮现。
任何坚持的岁月里,都会有不顺的时候,当我们遇到障碍时,我们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的?问过自己之后,发现其实答案并不难,只是做到很难。童话故事里,上帝会给结束的生命戴上光环,让它升入天堂开始另一段旅程,或是给邪恶的灵魂,挂上脚镣,让它步入地狱悔过自新,重新开始。如果我们把每一次的“绝望”都看成是一个新的开始,再来走过,这一路一定会比之前精彩许多。
进步法则——高标准,高要求,让人“嗤之以鼻”的完美主义者
曾多次听人们对待认识划分的四个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
工作亦如此,我们属于这四个层次的哪个层次?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在每一件工作中思考。我们常常在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会发现上级领导永远都能挑出毛病,领导也总是被下属背后说成是“工作洁癖”,眼里似乎容不得一粒砂子,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是领导永远没有满意的时候。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一种完美主义的追求。仔细想来,对完美的追求,其实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谁敢自信的说“我已经做到让别人无话可说了”呢?
完美是由无数的精湛的细节组合而成。稻盛和夫把生产完美的产品称为“会划破手的”崭新的产品,那么,服务行业的我们,应当把生产完美的服务称为“会
感动心灵”的服务,也许在努力的每一天,我们都无法做到这么极致,但我们要把每一天的标准都定为“会感动心灵”的级别。做任何事情之前,提前想像一下“完成时的状态”,那么做服务之前,就请先想像一下完美的服务之后,客户是如何感动和感激的,也许就更能激发我们的工作热情了。
回到那几个层次,不记得顺序还是否正确,但几个层次的确很有意思。当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是最可悲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缺失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学习哪些东西。这有点像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他们了解理论知识,但很难直接应用在实践中,只能通过被动的培训、工作安排去完成一件一件任务。如果我们在工作三五年后,仍然是这样的工作状态,那就无异于刚毕业的学生,甚至不如他们,因为进步社会后还掺杂了一些对工作个人的偏见,这样的人难以被管理,也难以进步;当“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至少还清楚自己的弱项,可以用时间来弥补,用实践来改进;“不知道自己知道”是另一种可悲的状态,这类人是最缺乏信心的人,不敢尝试,不敢表现,不敢证明自己,更不知道自己发展的路在哪里,幸运的话,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取之所长,得发发展,不幸的话,可能这一生过去了,还是浑浑噩噩、不知所措,浪费了光阴,耗尽了青春,这类也是最易后悔的人;“知道自己知道”的人是最清醒的人,有高度的“敏锐度”,知道目标是什么,需要什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过程该如何把控,要做到“最佳”状态还是“完美状态”„„
在数学领域里有一个特别的符号“∝”,意思是“无限接近于”。不管是哪个层次的人,都有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当一件工作没有做到完美的时候,永远都要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然后努力的改进,做到这一点,就说明你还有无限发展的空间,即使达不到“完美”,但你会无限接近于“完美”。
懂得总结——工作一大技能,也是收获人生的方式
记得领导曾和我们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大家的回答各不相同,但也都有自己的道理,每一个道理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的沉淀。稻盛和夫也一样,字里行间无一不朴实的展示了他亲身奋斗的思想结晶,我们看稻盛和夫的文字,如同看见了一幕幕当年他的奋斗史的个个片段的再现,可以想像,每一句总结,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才凝结而成,工
作正是由这无数的开始和无数的总结而闭合完成:思路、计划,筹备,执行,解决,失误,纠错,重来,分析,总结,反馈…….我想,稻盛和夫是快乐的,也是知足的,他的人生总结和他那一串串给工作和人生带来硕果的思维方程式,不仅造就他自己一生的成就,也将给阅读他的人带来终身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