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学实践活动简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每天午间14点20分,中宁县第一小学“校园之声”广播站就会传出悦耳的旋律, 渐渐地每个班也都传出相同声音,汇集一起, 响彻校园, 这已成为中宁一小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近年来,中宁一小秉承“校园文化承载素质教育的”的办学理念, 围绕“勤奋实践,快乐生活”的校训,大力弘扬校园文化,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把弘扬经典传统文化作为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生动载体, 帮助学生从小打好语言文字功底,增强学生文化认知,提升人文道德修养的目的,广泛开展了以国学经典教育活动。课上朗朗上口的“弟子规”,课间“春眠不觉晓”的集体舞,课余墨香四溢的“书法展”学生是如此的陶醉其中。国学经典教育任重而道远,孔子“知之者不如为之者,为之者不如之者”的教育观,点醒了我们这群“摸石过河人”,于是中宁一小“国学”实践活动小组“我们的开心国学之旅”国学经典乐学实践上路了。
本次实践活动将以“我们的开心国学之旅”为主题,以各种体验探究学习活动为载体,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积极行动、通过走进国学、体验国学、实践国学等几个部分,活动过程分乐学多读,武装行囊(收集、储备国学经典知识阶段)、勤思实践,畅游国学(活动体验阶段)、国韵流芳,满载而归(活动展示阶段)三个阶段进行,站站有看点,步步有景致。每个阶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实践探究活动:走进国学经典,培养人文素养;走进美林艺术,共建美育基地;弘扬国学文化,沿袭传统古礼,用经典沐浴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修养 让学生循序渐进,最终受益于国学。精彩的纷呈的开心国学实践活动赋予经典鲜活的灵气,经典的深刻内涵也这样“润物无声”地熏陶着每个孩子的人生,成为他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篇: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鼎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次欣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经部:儒学经典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其中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集部——:诸子百家及艺术、谱录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闺阁类”,重要书目如:《楚辞》、《全唐诗》,《全宋词》,《乐府诗集》、《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等等。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乐师》:“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孙诒让《周礼·正义》:“国学者,在国城中王宫左之小学也。”周代的“国学”只是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此后朝代更替,国学逐步由小学演变为高等学府。
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庚子义和团一役以后,西洋势力益膨胀于中国,士人之研究西学者日益众,翻译西书者亦日益多,而哲学、伦理、政治诸说,皆异于旧有之学术。于是概称此种书籍曰‘新学’,而称固有之学术曰‘旧学’矣。另一方面,不屑以旧学之名称我固有之学术,于是有发行杂志,名之曰《国粹学报》,以与西来之学术相抗。‘国粹’之名随之而起。”(王淄尘《国学讲话》,世界书局于1935年)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中提到“国粹”一词。1902年秋,梁启超写信给黄遵宪提议创办《国学报》,“以保国粹为主义”,使用了“国学”一名。几个月后,梁启超又撰《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多次提及“国学”。章太炎则于1906年9月在东京发起“国学讲习会”,不久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国学振起社,其“广告”云:“本社为振起国学、发扬国光而设,间月发行讲义,全年六册,其内容共分六种:
(一)诸子学;
(二)文史学;
(三)制度学;
(四)内典学;
(五)宋明理学;
(六)中国历史。” 至此,“国学”一词在中国也完成了由“国家设立的学校”向“我国固有的文化、学术”意义的转变。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吴宓认为:“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
胡适则认为:“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省称为国学”。胡适由于当年在学术界的地位很高,因此他的观点影响范围最广。现代一般人对“国学”的理解,大多沿革于胡适。
现在,国学又可称国故,可译“GuoXue”(音译)、“Sinology”(意译,指中国学,汉学,因无别于汉族学而有争议)。狭义的是指以儒学为主的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包括古代诸子百家。广义主要是根据胡适:“中国的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说法而拓展外延和内涵,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构成了恢弘的经、史、子、集四部。因此,中国古代和现代的优秀文化和学术成就,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另外国学还指学府,如太学、国子监。国学也是一门学问,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简而言之,国学,就是中国学,就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明。
目前汕头大学王富仁教授提出了“新国学”概念,他认为新国学就是适应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新国学倡导中华文化的整体观念,说胡适很行,同样也不否认鲁迅的伟大,各种文化的对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个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视中国文化为一个结构整体,是包括中国古代学术和中国现当代学术在内的中国学术的总称。“新国学强调的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是一个整体,谁也缺少不了谁。”
第三篇:国学兴趣小组简介
和静县第一小学
国学经典诵读特色简介
2014年,我校组织了国学诵读兴趣小组,我校始终以“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为指导思想与目标,旨在培养全体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化的热爱,在经典中受到感悟与熏陶,提升个人素养。我校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以来,充分挖掘各种资源,努力营造国学诵读吟诵氛围。利用配乐诵读、韵律诵读、办手抄报、诵读比赛等方式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让国学诵读成为习惯。利用学校展板、教室板报、专栏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接受祖国经典文化教育。
为了让学生在学校掌握最优秀的国学经典,我们本着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配原则,以《三字经》和《弟子规》为兴趣模板,开展各项国学活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将努力让学生通过沐浴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培养学高德厚的君子品性,力争把我校特色打造成全县一流的特色学校。
二〇一四年三月
第四篇:《国学纵横》简介
《国学纵横》简介
华夏藏文
内容提要
《国学纵横》旨在针对古今围绕“国学”典籍研究和运用中存在的一些热门话题和争议,依据相关的史料、文献,尤其是最新的考古成果,采取广征博引,纵横捭阖,夹叙夹议之方法,阐述己见。行文有理有据,文风质朴自然,笔法灵活多变,文字生动活泼。严谨的考辨中不乏风趣幽默,犀利的笔锋中稍夹冷嘲热讽。因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目录
导言我为什么要写“国学三部曲”
一 “国学”蕴义究为何
1、“国学”何以容易引起歧义
2、倡导“国学”者是“复古主义”派吗
二 “国学”“精”“糟”客观在1、“精华”也有局限,切莫神化古人
2、“糟粕”事出有因,务要具体分析
三 “国学大师”谁堪配
1、该怎么界定“国学大师”
2、“大师”之学与德
3、当之无愧的“国学”大师
四 老子人书仍待勘
1、老子是人而非仙
2、再据传世本解读老子不可取
3、“无为”不一定“消极”,“有为”不一定“积极”
五 孔子九泉不得安
1、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史无信证
2、孔子是教育家而非政治家
3、不断翻新的“新儒学”离原汁原味的儒学越来越远
4、后世享有的殊荣使冥冥中的孔子不得安
5、尊孔反孔闹剧何时休
六 扬子衔冤两千年
1、《列子·杨朱第七》是否伪书
2、扬子果真宣扬“极端个人主义”吗
七 庄子苦笑后人痴
1、庄子“相对主义”辨析
2、《逍遥游》果真宣扬“绝对自由”和“虚无主义”吗
八 孟子决非政治家
1、孟子在政治上的迂和腐
2、民本主义是《孟子》的主要思想
九 屈宋幽灵泪潸潸
1、称屈原为“人民诗人”似更确切
2、宋玉果真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吗
十 钱权交易后果惨
1、“奇货可居”勾魂魄
2、高位跌落更凄惨
十一 “焚书坑儒”是与非
1、“焚书”对“国学”之源的毁灭性摧残
2、秦始皇到底“坑”了多少“儒”
3、“焚书坑儒”的是与非
4、“百家争鸣”去而不返了吗
5、“秦火”之后的“国学”流向
十二 “独尊儒术”真与伪
1、汉武帝有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董仲舒有无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董学到底属于什么性质
4、“新儒学”并非原始儒学
5、汉代不存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实
6、“以其昏昏”能“使人昭昭”吗
十三 “三玄”背后有玄机
1、“三玄”趋热非偶然
2、八卦预测中的“玄机”
3、“气功热”中的“玄机”
4、“烧香拜佛热”中的“玄机”
十四 中医学术被疏漏
1、中医学术的哲学建树
2、源远流长且硕果累累的中国养生学
3、隋唐学术大家孙思邈
4、各树一帜的“金元四大家”
5、中医药学史上的百家争鸣
6、具有划时代意义“金元四大家”
十五 科学迷信需缜辨
1、从“术数”到“数术”
2、数术与术数原非一回事
3、流传较广的常见数术
4、数术科学迷信需缜辨
5、卜筮实质在决疑
十六 “宋学”“新儒学”义何在1、“宋学”“新儒学”欠慎酌
2、当今“新儒学”应怎看
十七 形象化的“国学”名著
1、凝聚百家之说的《三国演义》
2、佛道交融的《西游记》
3、万花筒式的小说《红楼梦》
十八 “国学”发展有规律
1、“国学”发展的基本矛盾运动
2、“国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3、怎样把握“国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主要参考资料
后记
(摘自宋定国著《国学纵横》,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
第五篇:暑期实践活动团队简介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工学院“深入化工企业,促进职业发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团队简介
一、团队目的1、了解就业形势,提前了解自己的就业趋向;
2、关注职业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识到自身专业技能的欠缺,为以后在校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团队成员:王宁,付训,宋桃,张递,孙琳,马芹,刘珊等食品、营养检测、化工专业同学,共计十人
带队老师:慕金超
三、活动时间:2102.07.03——07.08
四、活动过程
1、在新沂市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张书记和团队指导教师慕金超老师带领下,实践团在张书记的安排下开展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
2、在新沂恒盛化工有限公司,企业领导赵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企业的生产线,并讲解了产工艺工艺流程以及在生产中注意的安全问题
3、团队成员冒着大雨在穆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新沂花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活动司的石书记和我们在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
4、参观“新沂永诚化工有限公司,新沂明帝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
五、活动总结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按照计划将持续五天,旨在大学生深入企业,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的问题,给大学生提供了了解企业需要具有哪些技能人才的机会,通过深入企业,使我们更加体会到作为自身专业技能的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不断的完善和充实自己,更好更快的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次社会实践中,同学们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交流沟通的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圆满的完成了学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六、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
1、坚持安全第一,杜绝任何安全隐患(安全须知另附);
2、坚持统一指挥、有序分工原则;
3、遇有重大情况,应及时向带队老师和学校报告;
4、活动过程中坚持日报制度,注意及时总结(图片、活动详细记录、文章等),做好实践简报工作;
5、所有人员校外期间须注意自己的身份和形象,自觉维护学校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