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 2

时间:2019-05-12 04:10: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 2》。

第一篇: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 2

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

株董路小学 杨庆

《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的作者郭声健老师是湖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教授,博导,出版社总编辑。2007年9月,郭老师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初到美国的他,顾不上观光旅游,而是用考察和写作填满了自己的时间。除了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学活动,他还到纽约的六所中小学考察了解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况。他结合美国的社会和整个教育体系的背景,观照国内的状况,不断发现、思考、对比、总结,在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40多万字的著作《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这本书的出版有一个特别的意义,那就是书稿的全部稿费都将捐献给四川5〃12地震灾区,用于灾区的学校重建。郭老师说,要以此书表达自己对音乐教育这样的看法:‚音乐是一种力量,它本身就体现出对人生命的关爱,音乐教育是一种人道教育、爱的教育。‛

读了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如果说仅看代序《音乐托起孩子的生命》就使我感受到作者对祖国、对灾区孩子们的赤诚之心的话,那么进入正文阅读后,则感受到一名中年知识分子肩负着对中国音乐教育的满怀热情和沉甸甸的使命感,为我们音乐教育同行了解美国高校及基础音乐教育开启了一扇窗——窗外的风景是如此的绚丽多彩!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从美国的基础音乐教育、音乐教师教育、社会音乐生活及纽约艺术教育现状四个方面阐述了郭老师对美国音乐教育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随书刊出了‚美国音乐教育刊物概览及启示‛和‚最近5年美国音乐教育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标题总汇‛作为附录,更加增添了此书的学术分量。开篇,郭老师用‚处境并不乐观‛‚窘迫地位令人意外‛来形容美国的基础音乐教育,分析了令美国音乐教育陷入不利处境的重要原因——《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同时也介绍了纽约政府及美国音乐教育者采取的相应对策,如‚全美音乐教育协会‘百年宣言’‛、‚专业音乐学院的支教行动‛等。此外,郭老师对美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实况的翔实记录让我们如亲临其境,对于美国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的做法以及他们成功的课堂管理艺术与我国的音乐教育作了分析、比较与思考。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美国音乐教师的生存状态:一张把五个工作日都安排的满满当当的课程表直观且充分地显示出美国音乐教师的辛苦程度,因为这些中小学老师除了完成繁忙的教学工作和课外辅导,还有很多人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可见在美国当一名音乐教师的职业压力有多大!

在书的第二部分中,郭老师对‚紧贴教学实践‛的美国音乐教师教育赞赏有加。文中先简要介绍‚以出了杜威、孟禄等教育名家为荣的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接着又逐一介绍了该学院四位一专多能的TC(Teachers college)教授及他们所担任的课程,从音乐教育研究生课程设臵与培养到详细描述他们‚学以致用的课堂教学‛,从本科课程结构与培养目标到聆听教师、学生音乐会的亲身感受,令我不得不叹服:郭老师真像一个既高清晰、又有学术视角的专业摄像机,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音乐教师教育状况做了如此翔实而又细致的记录!

第三部分描述的是美国社会音乐生活,从地铁音乐到街道音乐、从酒吧咖啡屋里的音乐到旁观商场琴行、教堂甚至联合国总部里的音乐,从 ‚卡耐基音乐大厅里听歌剧‛到‚在百老汇大街过把瘾‛,从‚大学校园里的音乐‛到‚时代广场的追星族‛,从‚纽约华人艺术培训市场‛到‚赌城里的艺术生活‛,郭老师足迹随着他广阔的音乐教育视野而显得行色匆匆,而对于美国纽约社会音乐生活的寻觅追踪和观察思考,相信他本人是感触颇深也是收获很大的。

第四部分介绍了纽约艺术教育现状。文中主要介绍了纽约市政府、市教育局在2007年正式启动的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艺术教育振兴工程——‚艺术至关重要‛计划,以此应对联邦政府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造成的削弱甚至取消艺术课程的紧迫现状。该计划包括执行一套衡量艺术教学质量、学校提供艺术教学的条件以及学生对艺术课程参与情况的统一标准,对艺术教育落后学校提供教育支持和资源等等。文中提供了纽约市教育局有史以来第一份‚学校年度艺术报告‛这一宝贵资料,其中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报告中对于艺术现状的数据分析因为专业而显得很有说服力,尤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帮助(assist)‛和‚服务(service)更显示出纽约市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自己的准确定位及良好的服务意识。

读完此书,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次美国音乐教育之旅。本人感触颇深,自然启示也有很多,尤其是在有关美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某些方式亦值得借鉴:美国的社会音乐生活有其西方文化做背景,不可能被我们简单模仿或移植,但亦有值得借鉴之处。如纽约爱乐乐团为3——6岁孩子奉献的主题为‚感受音乐‛的幼儿音乐会,每场分三个环节:先是孩子们与演奏家们在大厅玩音乐游戏进行亲密接触半小时,接着是在家长的陪同下在音乐厅听音乐家演奏半小时,最后让孩子亲身体验器乐演奏一小时……书中还附有主办者致家长的一封信,告诉家长音乐会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音乐的途径、强度、满足及音乐的关系……郭老师对这种方式感慨万千,他认为中国的琴童如果也有这样的机会来接触和感受音乐,也会比国家拨专款举办‚高雅音乐进校园‛更有成效也更有意义,我亦有同感。

文中还不乏一些作者对美国音乐教育问题的独到见解,对此,郭老师总结出这么几点:

一、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处境更艰难但应对措施很得力。

二、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更辛苦但很敬业也很享受。

三、美国中小学音乐课程设臵更多样但技能课程很突出。

四、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更丰富但流行音乐很受宠。

五、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形式更自由但教学设计很粗糙

郭声健老师在此书中追溯历史、鉴知当今,使我们对美国各级各类音乐教育做了一次初步了解,同时他又进行了中西音乐教育的比较与反思,使我们对我国目前音乐教育的问题及优势有了初步的认识。书中语言通俗易懂,文风朴实无华,记述深入细腻,善做自我批评,展示出一名音乐教育学者广阔的人文视野、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厚的学术造诣、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对他人、对自己较为客观的评价与定位。

总之,读此书就像是与一位良师好友交谈,并从理论与实践中寻得了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是一本让我开阔视野之读物。感谢郭老师为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精神粮食。

第二篇: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考察报告

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考察报告

苏州市觅渡中学邬晓华

2010年1月,我赴美国明尼苏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196学区访学一个月。访学期间,我先后去了三所中小学校实地考察当地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与此同时,我也查阅并收集了大量有关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文献资料。以下便是我通过实地考察、交流以及文献研读所获得的相关成果。

一,课程设置上:

小学音乐课程主要分为3类,即“合唱队”(或声乐课)、“乐队”(或器乐课)、“普通音乐课”,到了初中和高中阶段,除这3类课程外,还增设了专为有音乐兴趣和专长的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音乐技能培训系列课程”。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合唱队、乐队以及技能培训系列课程,均属于课堂教学的范畴,而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课外活动。它们面向全体学生,零门槛选修。尤其是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合唱队和乐队课程,而普通音乐课则主要是为了满足那些不愿意或无条件选修合唱队和乐队课程的学生获取足够学分而设立的。美国这样的音乐课程设置对我们来说,的确是很新鲜的,同时也令我们很困惑。因为,无论是合唱队还是乐队,在我们看来都是面向极少数具有音乐天资的学生的专业技能课程。很明显,美国中小

学音乐课程设置突出的是技能课程和技能教学。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兴趣最浓,教学中教师并非一味地训练他们的技能技巧,而是让学生在演唱演奏活动中结合着学习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并尽可能地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应该说,美国中小学生的音乐表演水平是令人羡慕的,小学低年级的孩子都能够优美地演唱二声部歌曲,当我听了他们小学的音乐课之后,我对此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孩子们的歌唱水平就是在音乐课堂上“唱”出来的。一个月中我先后欣赏了初中和高中的管乐表演以及小学三四年级的合唱表演。这些表演都是面向家长,社区开放的。这样的表演一学期一次,学生们穿着正装,非常兴奋,他们在父母、亲戚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音乐成果,家长很以自己的孩子能在乐队中进行表演为荣。

二,教学内容和教材:

在美国,没有统一的音乐教科书,教学内容完全由音乐教师自主组织,这使得每个学校的音乐教学内容都不一样,呈百花齐放的态势。他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这样一些因素:学生喜欢什么?想学什么?教师自身的优势又是什么?学校条件和特色是什么?学生的基础怎么样?州制订的课程标准又提出了哪些要求?等等。当教师充分了解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因地制宜地组织教学内容,学生就不可能不喜欢他们的音乐课了。

“创造”成为多种模式的主题思想。美国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甚多,从表面上看,会觉得五花八门,甚至会感到杂乱无章。很多学

区的音乐教学大纲都不一样,教材也是多种多样,甚至学校与学校,乃至同一学校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材、教法也不尽一致。然而,我们从这表面的混乱中却不难看出它内在的秩序,在这多种多样的教学模 式中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主题——创造。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儿童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而决不是要儿童只作被动地模仿的模式。由于自组教材,可以想象,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就必然在美国中小学音乐课堂里回响。而在美国,与“超女”、“快男”同类的节目“美国偶像”这一青少年流行歌曲的演唱盛典,不仅没有受到音乐教师们的抵制,反而以此作为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典范,作为一条音乐鉴赏教学之新途。而流行音乐作品,无论在合唱课还是乐队课上,都被广泛采用。甚至小学低年级的唱歌课,演唱的也基本上是流行歌曲,儿歌往往只是作为音乐游戏活动而存在。这样的场景,若不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在中学的音乐课上我就亲眼看到学生表演的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学生们模仿巨星的表演惟妙惟肖,边唱边跳非常投入。此外老师还通过让学生为流行歌曲重新编写歌词等手段让学生创造性地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三,课堂教学:

美国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并不注重教学设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是给予学生表现、创作、享受音乐的机会,他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首先是为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进行的音乐实践活动服务的。学生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化的表演活动来掌握一些音乐的词汇:谈话、运

动、唱歌、演奏和玩耍。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而是以学生的喜爱为最高标准。他们的音乐课堂就是学生的卡拉OK厅,是孩子们的“超女”、他们的音乐课堂给我留下的最深切感受是:“快男”舞台。

轻松、自由、愉悦。

老师在课上并不要求很快就能教会学生歌唱、奏乐的方法,而是让学生接触音乐实践。老师认为如果要求学生能唱得好、奏得好,首先要使他们喜爱音乐,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音乐中去。不要求学生对老师所传授的一首歌曲或一个舞蹈去进行不折不扣的模仿,而是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参与者(学生)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

在美期间我听过一节新授歌曲的声乐课,老师发下长达九页的歌谱,从头至尾让学生跟着她的伴奏唱了一遍。这是一首非洲的民歌,歌曲难度非常大,中间一共转了三次调,学生基本不会唱,可老师却一个劲地夸奖他们,说他们唱得好。下课后我带着很大的疑惑问那位老师,歌曲的难度这么大,学生能学会吗?可那位老师不慌不忙地告诉我,他们将用三个月的时间学习这首歌,到时候一定能学会的。美国的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处小小的进步,所以他们总是由衷地鼓励和表扬学生。美国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更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音乐教师的工作量:

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中,高中音乐教师每天的工作量不少于6节课,小学教师则多达8节课。而且由于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很高,这些老师大多还在大学教育学院在职攻读音乐教育博士学位,晚上的时间则要用于繁重的学位课程的研习。

我去听小学的音乐课,音乐老师事先给我她的课表供我选择。只见课表排列密密麻麻,周一至周五,每天8节课。这所学校从学前班到五年级大约有400多个学生,20个教学班,每个班一周两节音乐课,全校只配备了一名音乐教师。因此,这位音乐教师从周一的第一节课开始一直到周五的最后一节课,不间断地上着音乐课。小学音乐课每节是25分钟,课间休息5分钟,可这位音乐教师却没有一分钟的休息。因为,所有的音乐课都是在同一个音乐教室里上的,前一个班还没下课,后一个班的学生便早早在教室外面排队等候了,如此迎来送往,老师课间无法休息。

我曾和这位老师进行过交流,问她为什么不休息?她说:“孩子们每周只有两节音乐课,而且他们非常期待和喜爱上音乐课,我没有理由不满足孩子们的这份期待。虽然自己累点,但看到孩子们开心地唱着歌,快乐地做着音乐游戏,我很满足,也很开心。”我在小学听课的一周正值学校举行一学期一次的三年级四年级的合唱表演活动,演出分两场,白天邀请社区的一些老人来看演出,晚上则邀请三四年级的家长,到时孩子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叔叔阿姨等亲戚朋

友都会来观看孩子的演出。在他们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活动,可所有的排练任务都是有由这一位音乐老师完成的。我虽没有问这位老师的年龄,可她看起来也要将近六十了。看她在台上跑上跑下,一会儿钢琴伴奏,一会儿吉他伴奏,有时还演奏打击乐,真是够忙的。其实,在美国中小学,不只是音乐教师的工作量大,其他学科同样如此。他们之所以很敬业,一方面是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另一方面也是评价机制使然,如果你的课学生不喜欢,家长不满意,那么你随时都有可能被校长解聘。但我认为,热爱音乐教育这份工作,与学生分享着音乐带来的那份快乐,是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师如此敬业的最重要原因。记得有一位中学的音乐老师这样对我说:“和学生在一起让我很充实,他们很有趣,我们能够彼此分享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体验。”

以上是我对美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考察报告,希望对我们苏州的 音乐老师和音乐教育能有所借鉴和帮助。

第三篇:读《守望音乐教育》有感

读《守望音乐教育》有感

《守望音乐教育》这本书的作者是郭声健老师。

很多年前他来中山给我们做过一次论文写作的培训,我因为有其它公务没能前去,很多去听的人都说他讲的好,生动、接地气,我直为自己没去听感到无比惋惜。没想到,2015年10因参加省培,竟成了郭老师的学生。

听完他的课后,我急不可待地购买了他的《守望音乐教育》,先睹为快。书的开篇,他用了九个当。时候跟其它学科做比较,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陡增了我对‘音乐教师的职业优势’的认识。顺着每个章节读下来,仿佛有一位音乐教育路上先行的朋友,细细地把自己工作、生活的感悟跟自己分享。没有盛气凌人,没有虚妄讳言,有的只是真诚、真情和真知。越看越让我来觉得身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满满幸福!

一、幸福源自内心的热爱

让生命融入音乐教育我看到,郭老师能成为今天这样一位音乐教育著名学者,其实起点也只是一位最最普通的乡村教师,其中所付出酸甜苦辣,谁能知晓?如果没有心中对这份事业的执着,恐怕早就退缩了。看他《高三那年写给儿子的信》就知道他是位非常爱家、恋家的人,当儿子还不到两岁的时候,我就离开家去外地读研究生了,一读就是六年、我因出国访学去北京培训外语,又一次较长时间地离开家,而这个时候正值儿子读高

三、儿子上了大学,我可以放心地出国访学了。或许很多人不理解:为了作学问,长年抛家弃子,这又何苦呢?如果没有心中对这份事业的酷爱,把生命融入音乐教育,谁又能做到如此绝情呢?恰恰是这种融入,才会让我认识到这样一位充满爱的感性而鲜活的学者。书中郭老师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可以说是我人生中度过的最平静、最充实、最快乐,也最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成了一个彻底表里如

一、毫无羁绊的普通教师,这样的角色定位让我可以全心全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命中注定了我毕生要为之努力的音乐教育。

二、幸福源自与人的分享

与一线教师快乐分享中有一篇《无法拒绝的理由》,讲述了他为网上认识的陌生人江苏丹阳的陆建平老师的书作序言的事。他是这样讲述自己心声的:因为音乐教育是我的事业,我没有理由不为音乐教师朋友们摇旗呐喊。郭老师对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一直抱有一种亲近感与慈悲心,经过他指导与修改的认识、或不认识的基层音乐教师的论文不知凡几,这些工作而且都是义务的。2016年10月,在听了他的课后,我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了份论文给郭老师。因为郭老师是我国第一位专攻艺术教育方向的博士、第一位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博士生导师,而且请他指导论文的老师也非常多,所以我想到他的回付应该是非常渺茫的事,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收到了他的邮件。对这样一位研究与教学任务异常繁重的专家来说,能这么做只能说是他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加上对音乐教师成长的关爱!正所谓分担风雨,分享阳光,郭老师分享让我们音乐教师感受到了幸福,他自己也收获了幸福。正如他说:最近几年,是我人生中度过的最平静、最充实、最快乐,也最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成了一个彻底表里如

一、毫无羁绊的普通教师,这样的角色定位让我可以全心全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命中注定了我毕生要为之努力的音乐教育。

草根教授、童心十足的热血教师、接地气、平民情怀的教师、低调。这就是幸福地守望音乐教育的普通教师――郭声健!

第四篇: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读《中小学音乐教育》有感

在我认真阅读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后,使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深刻的认识,书中详细阐述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如果没有反思,教师的教学就会仅仅是一种重复单调的工作,教师像工人,学生像产品千篇一律地生产出毫无创新的产品。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我从事的是音乐教学,我认为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平等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教学反思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提炼,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成为科研型、反思型的新型教学工作者!

第五篇:读美国立宪有感(范文)

读《美国立宪》有感

读美国立宪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国家形成统一制度的不容易,要协调和平衡各方面的力量,制度的形成,也是各方力量的妥协。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是多么的重要,美国从邦联到联邦,其间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但也见证了美国从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到政府充满生机勃勃发展。下面我将谈谈自己读完此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中央适度集权对国家统一和强大的重要性

邦联时候的美国,刚刚取得独立,当时的邦联条例并没有确定国家实行三权分立,中央政府权力很小,而各州权力却很大,联邦政府显得软弱无能。用麦迪逊的话说,此时的美国是头脑听从四肢的动物。因为邦联条例不足以保证邦联政府的权威,各州不服从邦联政府,谢司起义便是最好的例子,此时州际矛盾也在加剧,欧洲国家歧视美国并且干涉美国的外交,在这样的环境下,美国其实相当于处于无政府的混乱时代,国家内部没有稳定和睦,强大更是无从谈起。正是1787年宪法,它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设置联邦司法体系,并赋予国会以广泛的权力,如征税权、管理商业权等。从此,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日益扩大,政府充满着勃勃生机,这便是中央适度集权对国家统一和强大的重要性。

二、美国宪法是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在1787年美国宪法会议上,以汉密尔顿和麦迪逊为首的联邦党人制宪者们对古希腊罗马的政治体制和英国以及西欧各国的政治制度做了分析比较,他们熟悉各个时代的政治学说,在美国宪法中传承

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并且,美国宪法直接借鉴了殖民地时期的政治制度、各州宪法和<<联邦条例>>。当然,美国宪法在传承的基础上是有很大创新的,否则美国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成长强大起来。美国宪法的创新我认为如下:创立了联邦制、总统制,设置联邦司法体系,国会开始拥有广泛的权利,如征税权、管理商业权等。

三、美国宪法是原则与妥协的产物

美国宪法是各方力量妥协的产物,其实不止美国宪法,英国的权利法案、中国近代的曹锟宪法,又何尝不是呢?邦联的无能、大州与小州的矛盾、自由州与蓄奴州的矛盾,就决定了美国宪法必须协调平衡各方力量。而这又是怎样艰难的一个过程,尤其当我看完<<南方与北方>>后,更加能体会到北方与南方无论在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还是工业的发展水平都完全不同,而联邦党人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协调他们的矛盾,平衡他们的利益。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宪法中的五分之三条例和议员一人一票而非一州一票便是最好的例子。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小小的想法。

下载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美国音乐教育考察报告》有感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美国外交思想史》有感

    读《美国外交思想史》有感 ——美国一战后的外交思想及其现代外交 在这两年时间内,无论是叙利亚内部政策问题还是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争端问题,在国际事务中美国都积极参与,在国......

    读《 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读《 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素质教育"这个词,在如今的重庆可说是妇孺皆知,耳熟能详。最近我读了黄金愈先生所写的《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感触颇深。虽然在美国的报刊杂志,电视......

    读《美国哈佛大学校训》有感

    读《美国哈佛大学校训》有感 哈弗大学的校训是: 1.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2. 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3. 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

    读《走进美国课堂》有感

    个性与规则 -------读《走进美国课堂》一书有感 “规则意识应从小培养”,这句话是我读完《走进美国课堂》一书后最大的感受。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学校教育是极张显个性与自......

    读《美国宪政历程》有感[范文模版]

    读《美国宪政历程》有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上,老师推荐了不少的相关书籍,利用国庆长假的时间,对其中的一本书进行了阅读,即《美国的宪政历程》。对美......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读《素质教育在美国》有感 读完这本书,我满满的是感慨和忧虑,作为一名中国的学生,感触更是深。 教育的问题对我们来说不是陌生的话题,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数落过,希望过,无奈......

    读《美国种族简史》有感(合集)

    读《美国种族简史》有感读史可以使人明智,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这句话至今意义不减。《美国种族简史》正是这样一本不可或缺的书,作者用详实的数据、细腻的描写,带领我们穿越时空,了......

    读《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有感

    根据自己的个人读书计划,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这本书,意外地发现这本书正是我所需求的一本非常实用的好书。书中不但介绍了奥尔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