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操作技巧心得

时间:2019-05-12 04:1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肠镜操作技巧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肠镜操作技巧心得》。

第一篇:肠镜操作技巧心得

肠镜操作心得

脾曲通过方法:1.在紧挨脾曲部确位,使内镜直线化,镜身的自由感和肠缩短后内镜插入的长度(40cm)之后,充分抽吸空气,调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后,立即向左反旋转内镜。2.穿过第一个皱褶后,一边抽吸空气一边左旋内镜,便进入横结肠(其内腔呈三角形)。3.为使脾曲部的弯曲钝角化,应稍稍回收角度,并使肠管与内镜镜身保持一致的同时,向内插入。

如果由于脾曲的角度过大,无法顺利进入横结肠,接着可以采用以下4个不同的方法尝试通过脾曲。首先采用吸气的方法,通过吸气使由于过度充气造成的角度过大得以缓和,容易通过一些。如果依旧无法通过,那么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就是让助手用右手压迫B点,使脾曲的角度变成钝角,以便容易进入横结肠的肠段内。如果不行则不妨尝试第三种方法,改变体位,此时可以让病人采用右侧卧位,因为这样的体位改变,会使肠腔内原有的气体到达脾曲,肠段自身重力的作用,使得脾曲的角度变得柔和,肠镜通过自然也变的容易许多了。一般大多数病例通过以上操作都可以顺利通过脾曲,进入横结肠。如果操作失败,那么上级医生同样可以重复以上的操作;如果再失败,那么就尝试第四种方法,即逆时针旋转镜身,把下一肠腔的走向放到监视器的正上方,然后把向上的旋钮逐渐调大,并且向内进镜小于10cm,如果幸运通过此“滑进”技术。发现横结肠的入口,那么结果也是不错的。事先说明一下,我是一个单人肠镜的初学者,原来在单位做过一些双人肠镜,但没有人指点,技术很差,提高也很慢。今年1、2月我到南方医院学习单人肠镜,在其内镜中心潘德寿主任等老师的指点下,感觉提高很快。到今天我完成了30例病人(在南方医院做了20例,后来休息了一段时间,再加上我们医院肠镜病人比较少,所以动手机会不是特别多,但我一直在努力),所以还只能算初学者。头10例我一例也没有完成,但从第11例到现在,只有2例没有做完,其中还有一例是因为病人有肛裂,疼痛难忍。所完成的病人基本没什么痛苦。今天写这些是为了把每一例病人的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和所有单人肠镜的初学者交流心得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一定会对我们技术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也希望单人肠镜的高手能多多指点。下面我从今天的病人谈起。

今天是我做的第30例单人肠镜。是一个34岁的男性,从症状上看像一个肠激惹。这个病人我做了45分钟(比较慢,不好意思),到达回肠末端,病人没有太大痛苦。这个病人虽然不太顺利,但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情况让我还是有很深的体会,当然是作为一个初学者了。1.降乙部通过的很顺利。这个病人的乙状结肠不算长,走行也基本正常。通过降乙的手法和我在模型上演练的一模一样。先是用快速往返进退内镜的手法迅速通过直乙,到达降乙后尽力将镜头贴近降乙弯曲部,打大钮,钩住弯曲的肠袢,右旋拉镜,然后去直镜身,调节方向钮,调出肠腔,然后顺势送镜,镜身即进入降结肠。通常我在模型上演练时,一般要拉3、4次,才能拉直乙状结肠,暴露出降结肠。今天拉一次,肠腔就出来了,所以开始特别兴奋。但没想到后面的困难接着就来了。

2.过了降乙,下一个关卡就是脾曲了。到达脾曲时,镜身只进了40cm,应该说前面的肠段拉得还是比较直。但绕过脾曲的一个肠袢,肠腔暴露的很好,就是送镜,镜头不走。我怀疑,进镜是乙状结肠可能还有袢曲。这个时候如果有助手,帮我扣住镜身,应该能顺利通过,但可惜只有我一个人操作。所以只能反复进镜,退镜,变换体位。最终还是通过了。

3.这个病人横结肠比较长,可能还有些下垂。所以最大的困难出现在了横结肠中段,由于前面过脾曲时受了点阻碍,结果气可能打多了。镜身见到一个弯曲时,看得到弯曲的方向,却看不到肠腔。我开始以为是病人肠腔痉挛,就送气,送镜,想探出腔隙,钩住肠袢再拉镜。但反复进镜,依然看不到腔隙,这个时候当然不敢送镜了。反复折腾了好一会,看到肛侧的肠腔有些充盈,才想到也许是充气过度,肠道弯曲部形成了锐角,肠壁叠在一起,自然无法暴露。于是开始吸气,终于在弯曲的方向漏出一点腔隙,我赶快接着吸气,然后送镜,钩住暴露出来的肠腔弯袢,再拉镜,终于将横结肠拉直,然后送镜就到了肝曲。在这里我估计耽搁了有10来分钟。

4.这个病人的肝区不难过,轻微吸引,然后打大钮,钩住弯曲部,轻微拉镜,就暴露出升结肠上段。这个时候病人是左侧卧位,过肝区的习惯姿势。但这个病人升结肠上段暴露的并不好,肠腔显得弯弯曲曲,我再送镜,镜头反向后退,这个时候镜身大概进入了60-70cm左右。我再反复的进镜,退镜。效果并不好,有时还会退出肝曲,一直没办法把升结肠拉直。最后我想不行就换个姿势吧,让病人改成仰卧位,没想到升结肠一下子就完全直挺挺地暴露出来。顺势一送镜子,很快就到了回盲部。

通过这个病人给我几点提示:1.过乙状结肠要快,但不要着急。在乙状结肠就要开始拉镜,只有将乙状结肠取直,后面的肠段才能顺利通过。2.就是一定要注意注气和吸气的调配,不要过度注气,一旦肠腔形成锐角,进镜就比较困难,而且病人痛苦也大。3.助手的配合相当重要,这个病人如果有助手适当的协助,应该会很顺利完成。另外变换体位,对进镜的帮助也很大,要学会应用。

以上是我这例病人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也希望高手能多多指点。

我过脾曲出现的问题,工藤同样有讲到:

虽然横结肠的内腔清晰可见,但无论怎样推进内镜也不能使其接近横结肠,或退回很远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答:可以试行以下4 种方法。

(1)充分向后拉内镜以免乙状结肠打弯或形成袢曲,使肠管伸直,短缩。

(2)请助手协助按压患者腹部,这是为了防止乙状结肠打弯,通常从患者右下腹部向脐下部按压。

(3)让患者变换体位,仰卧较之左侧卧、右侧卧较之仰卧更易插入。

(4)质地较软的内镜下半段较软,向其前端加力常较困难。若此类情况经常发生,可以加用滑管(sliding tube)或更换质地较硬的内镜

具体见下图的解析。

1.确认紧挨脾曲部直线化内镜,肠管短缩后内镜前端即有自由感,此时插入内镜约40cm,然后充分抽吸空气调节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再立即向左反向旋转内镜。

2.穿过第一个皱褶后,一边抽吸空气一边左旋内镜,便进入横结肠(其内腔呈三角形)。

3.为使脾曲部的弯曲钝角化,应稍稍回收角度,并使肠管与内镜轴保持一致的同时向内插入。

横结肠的通过方法:“通过横结肠的中央部后,边左旋内镜边向后退镜,内镜的前端就会从患者的肛侧向头侧移动,同时从腹侧向背侧移动。其结果就是横结肠短缩直线化,内镜的前端从横结肠中央部向肝曲部前进。”

肝曲的通过方法:“完全到达肝曲后,最重要的就是抽气和充分地退镜操作。通过抽气将肠管壁充分吸到眼前并退镜,在肠管发生短缩后,要调角度和旋转操作。多数情况下,调角度向上并右旋镜身,就可以插入升结肠。”

在肝曲部充分抽气之后,采用向后退镜的方法短缩肠管。通过内镜前端向上弯角和右旋镜身便可进入升结肠。

根据工藤介绍的方法,我分析我上例病人的操作存在以下问题:1.因为我们镜身偏软,旋镜和送镜不够自如。2.注气过多,使横结肠中段形成锐角夹角。在抽气后见到腔隙就迫不及待的进镜,这个习惯不好。应先拉镜取直镜身,缩短肠腔,充分暴露肠腔再送镜。3.作过程要注意拉镜的技巧,正如2楼的战友指点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合理的拉镜让插入变得更加轻松。今天先谈这些,明天还有肠镜,明天再和大家一起交流过乙状结肠的体会。

套用工藤的一席话开始今天的话题:“大肠走行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初学者和中级者一旦掌握了自己的一套顺利插入的方法就会被“我终于发现了结肠镜插入法的真理!”、“结肠镜之神终于向我微笑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成就感所包围。但是这种感觉通常都不会持续很久。很快又会觉得结肠镜之神在作弄人!然而这正是由于自己的插镜技术尚未臻熟练的缘故。内镜医生正是在理论和实践,假设和验证,荣耀和挫折的反反复复中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 先向大家解释一下,我所在的医院是一个部队的二甲医院虽然,很早就开展胃肠镜了,但技术水平一直不高,设备也很老久,肠镜还是用了十几年的纤维镜,镜身偏软,即便在体外旋镜都十分吃力。肠镜病人也很少,一周能做3例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每一例病人对我都十分重要。

也许正应了工藤所说的:内镜医生是在荣耀和挫折的反复中前进。节前刚做了两例成功的肠镜,自以为有了些心得,但节后的3例又让我跌了大跟头,今天的问题和昨天一样都出在横结肠中段,过度的充气使肠腔充盈,结果肠段之间形成锐角,而今天角度更小,通过难度更大。由于没有照片,我只能简单画了一个图,见下图,3条曲线交汇的地方就是肠腔的走行,圆圈是充盈的肠腔,由于肠壁折叠在一起,这时根本没有腔隙可以通过,初学者通常会习惯吹气想冲开皱襞,但适得其反,更加充盈的肠腔只能是肠壁紧紧的贴在一起。如果用力推镜,想挤开皱襞,又容易出现撕裂穿孔。对初学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考验。

llr7627 你好!原来我们是师兄弟啊!我是04年到南方医院进候肠镜的单人操作的。从学习回院到现在单人我是做了一些病人,体会如下。

第一、做肠镜不要急,特别是刚学习的时候。急了不行的,越急越做不成攻。

第二、要会拉镜,这个是要有手感的。肠镜说白就是要会拉。特别是在降乙、横结肠、肝曲那些地方要会拉。

第三、控制注气,太多不行、太少了也不好,要注的刚好看清楚肠腔就行了。

第四、要有高手在旁边指导,在你做不进的时候帮你做,还有你做的不行的时候指点一下。减少病人的痛苦,我非常反感一些医生,一个肠镜做一个小时都做不了,还不请高手做,把病人当猪玩。

我现在做了这么多病人,小孩子也做了一些。我总体的感觉还是一个字,要会拉镜,特别是病人叫痛的时候。

其实这例病人乙状结肠通过十分顺利,开始我还对助手说,乙状结肠通过太顺未必是什么好事。对初学者来说,顺利通过乙状结肠的后果就是容易忽视对乙状结肠的取直,但镜身到达横结肠时,麻烦就接踵而来。先是由于前面形成袢曲,过脾曲费时费力,(这例病人我开始过脾曲的距离接近70-80cm,做到回盲瓣用了120cm,难怪病人腹胀难忍),时间一长,气体就开始充盈,紧接着在横结肠中段就架起了一道路障。因此乙状结肠的通过十分重要。

今天先摘一段工藤关于气体控制的描述吧:

“控制空气就是控制大肠”也毫不为过,由此可见空气量的调节,即送气、吸引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吸气不仅使内镜的相对插入成为可能(由于空气减少;伸长的肠管自然收缩、套叠在镜身上,虽然未推进内镜,而前端确实向深部肠腔插入了),而且是对观察、处理及检查等所有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的操作。但是吸引时稍一疏忽就会吸进粘膜,这样一来反而更费时间,特别是在初学者之间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所用的内镜(奥林巴斯公司制造)的吸引开口(钳子口)都在前端的右下方。因此,在吸水时应稍微地弯向下,再稍向上方打一下角度;而吸气时,如果向上打角度,则会减少吸进粘膜的机会。另外。吸气的按钮不要一次按到底,反复几次半按程度的吸气效果会更好。当前端刚要接触粘膜的瞬间手指离开吸引按纽就不会吸进粘膜。按上述操作即使吸进粘膜,只要稍微动一下内镜的前端,就能够顺利地摆脱掉粘膜。

我的体会:1.吸气的技巧在操作过程中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过肝曲的时候,见到兰斑及肠腔走行,然后吸引,见到粘膜贴过来后,打大钮,右旋镜身,拉镜,就可以很好的暴露出升结肠来。2.吸引的时候不要太贴近粘膜,这样会将粘膜吸入吸引孔,造成粘膜破损。3.在碰到我所说的形成水管状肠腔的情况,要抽吸空气时,镜身不要太贴近转弯处,要留出适当空间,才能有效抽吸空气,并根据情况做下一步的处理。

我将工藤教授的书保存在邮箱llr1993@56.com的共享资源中,有需要的战友,在56.com上注册邮箱,进入自己的邮箱后,在共享资源Beta中输入我的用户名:llr1993即可共享我里面的资源了。

我们医院只有我一个人做单人啊,所以即便困难我也没办法交出去,只好自己解决。不过一般时间一长我都要征求病人意见,如果病人实在觉得不愿做了,一般就退出来了。但好在我所做的病人,痛苦都不算大,基本上都坚持下来了。

另外工藤教授提到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和病人的交谈,我也认为这点很重要,1.你可以随时了解病人的感受,以便调整你下一步的操作。2.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轻不适感。3.还能增加病人对你的信任度。***作过程中有时会和病人讲一些做肠镜的趣事,多交谈,几个病人时间虽然比较长,但结束后对我的满意度也还好。

但作为一个初学者,交流也要适度,我有时经常会说着说着,注意力就偏散掉了。这一点切忌切忌啊。

谈一下对旋镜退拉的体会。根据工藤的分级,4级以上水平者在进入直乙交界处就要及时退拉,始终保持镜子不结攀。但在3级水平以下,乙状结肠通常会形成攀,要进镜至降结肠,甚至横结肠再钩拉取直。处于我目前的水平,当然不可避免要在乙状结肠结攀,曾尝试不结攀,完全取直镜身后再进降结肠,但水平不够,成功率低(初学者嘛)。解攀钩拉的体会:乙状结肠的退镜绝大多数要右旋退镜(右旋缩短法),退镜时要将视野放在肠腔中央,缓慢旋镜退拉,如果镜头不退或反进,镜身自由感恢复则钩拉成功,如镜头直接滑出则钩拉未能成功。我体会,旋镜退拉时镜头前端弯曲角度不宜过大,也可不弯曲,靠镜身与肠壁的作用力来取直。如果拉直前,镜头有滑出趋势,则稍调整镜头角度,但始终要保持在明视下退镜。刚开始做肠镜时,钩拉要拼命压大钮向上,好像这样才能钩住肠壁,结果费力,而病人痛苦大,并且大大增加穿孔与肠壁损伤的几率。最近我才体会到明视退拉的好处,效果不错。大家的体会如何?

第二篇:我的肠镜操作心得

我的肠镜操作心得

苏州大学附二院

祝建红

一直想把自己对肠镜的理解写下来,但碍于文笔有限,一直没有勇气,最近在长海进修ERCP,空闲时去看符老师做肠镜,和他一交流,发现很多观点不谋而合,而我的内镜水平,从胃镜受到天狼星胃镜操作心得的影响很大,也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共享,中间可能引用部分工藤的结肠镜插入法的内容(我差不多看了十遍),但决对不是抄袭。

第一部分:肠镜为什么难学

很多人在学习肠镜,但肠镜确实很难学,能做了但要做到病人不痛而且很快到回盲部更是难上加难,为什么呢,这是很多人问我的问题,也是我刚学肠镜时困惑的问题,其实主要是:肠镜没有固定的招式,不象胃镜,路是固定的,到贲门口肯定是左转后右转,大钮up,一招一式很清楚,但肠镜则不是,肠子的走向千变万化,不可能谁会告诉你到哪应该怎么走,怎么动纽,所以肠镜只有原则,套用武侠的一句话:只有心法,没有固定招式,修行在自身。

第二部分:那些肠镜的基础

1操作肠镜时的姿势,个人很强调操作肠镜时的姿势,因为那是练武时的马步,我当初初学肠镜时就是没注意这一点,现在想改有点改不掉,基本姿势如图

图中的重点是:a右手不能离开镜子,b:右手距离肛门口30cm左右(我当年就是没注意这一点,现在在努力改正中),大家初学时一定要坚持这样的姿势,对于你以后的肠镜高度有很主要的作用,相当于练武时的马步。

2关于肠镜本身,我们一直在操作肠镜,但你了解你使用的武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吗,当然,我不是指它的钮什么的,我是指镜身,下图可帮助你们理解,肠镜是竹节样结构的,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镜子不能推,要旋和拉的基础。

上图工藤的书里用来解释为什么要保持镜身的直,也就是保守镜身的自由度,但为说明如何保持,却写得很含糊,我自己总结出两个字,旋和拉,其实镜身的结构和玩具蛇是一样的,你拉,它会变直,你旋,它也是直的,而且,你把蛇扭出个圈,你转它尾巴,它不但会变直,蛇头还会往前走(你们能理解我这句话吗,如果理解就往下看,如果不理解去买个玩具蛇玩玩。

第三部分:肠镜的精髓

个人认为,肠镜的精髓在于保持镜身的直,也就是自由度,那么如何保持镜身的直呢,拉和旋,而且旋比拉重要,因为旋不但能接袢,还能让镜身继续前进,特别是过乙状结肠,尽量旋,那么,往哪个方向旋呢,往正确的方向(等于没说),怎么判断方向正确:1镜身变松(襻没了)2镜头在向前,所以我一般前面(直乙及乙降)以旋为主,基本不拉,只是保持镜身向后的张力,而且有时旋的幅度很大,甚至肯能超过270度,旋到镜身的自由度出现为止。不管体外的镜身钮成什么样(和工藤的观点不同),而大幅度的拉镜一般在横结肠和过肝曲才大幅度拉镜,右旋,拉,而且把镜身的硬度调到2,有助于拉镜的效率,很多初学者抱怨拉镜没效果,其实是旋的不够,为拉而拉(特别是前面)。

第四部分:一些过弯的技巧

1我们做肠镜,最先面临的应该是过弯的技巧,在这,我要提出一个观点,肠镜不应该是循腔进镜,起码不是把整个腔摆好了进,而是判断出肠腔方向,通过旋镜挤过去,然后再马上回复,而旋镜的方向也是有讲究的,如果你现在往左旋能使镜身变松,即使腔在右边,你也先往左旋,通过调钮把腔摆左边去后通过,也就是说,镜身的松弛(自由度)是第一位的,不能光顾这过弯。

2对于锐角弯如何过:很多人碰到锐角弯发现无从下手,滑镜又不敢(估计大部分人都不敢),而其即使滑过去,病人也很痛苦,医生也害怕,我现在自己找到了一个方法(不是什么吸气使锐角变钝角),我称为:半推半就,就是说,我大体判断腔的走向,轻轻靠近粘膜,稍微顶一下镜身(类似半滑),但以病人不痛,然后动大小钮找腔,这是你大小钮动是安全的,因为顶在肠壁(着力点)的是镜身而不是镜头,看到腔后,不要急,不能顶,通过轻轻旋转镜身(方向判断见上),把镜身转入肠腔,这要做的好处是病人不痛,因为是利用镜子本身的弹性过弯,安全的。

第五部分:肠镜中最难的部分

肠镜中最难的应该是气体的控制了,个人认为少注气比吸气更重要,你只要把旋和拉掌握好,吸气并没有那么重要,但一定要少注气,因为有些袢,特别是乙状结肠,完全充开的话肯能必须顶过乙状,在降结肠大幅度的旋镜才能解袢,有时必须护士按压。而少注气意味着路途短,不容易结袢。而控制气体通过1注气时调到中低当(对于初学者尤其有用);2半吸引方式,即充开肠壁看清方向后轻吸引,使肠腔缩小,但不是吸住粘膜看不见,这样你反而要充更多的气。(掌握吸引空到在五点方向,把镜头摆在腔中吸引至腔缩小,但不是闭合)。第六部分:总有那么一些难做的病人

没有人敢说没有做不进去的肠镜,因为总归有些是难做或者做不进去的,那么哪些人难做呢,个人观点:1手术病人,特别是妇科手术病人;2回盲部有肿瘤的病人(特别是可能粘连的);3腹围特别大的病人(特别是老太)。因此,及时的让护士按压腹部或者改变体位很重要,因为越晚弄越难做(充气的关系),个人以下几种情况回果断要求按压1:20cm左右就结袢,而且解不了(这个部位结袢,如果你是高手,那么肯定病人直肠固定袢,解不了,初学者结袢可能是直乙没过好,能解),那么按压。2:过了直乙发现一路是直的(往往发生在接手或者前面过的不顺),那让护士按压,过了乙状到降结肠再旋拉。

第三篇:肠镜操作方法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 of Colonoscopy)相对而言,结肠镜的插入要比上消化道内镜的插入困难得多。尽管有许多检查的手段,但结肠镜检查目前仍是检查结肠病变,尤其是早期病变最直观、最直接的检查方法,配合染色与放大内镜技术,能达到对早期病变进行诊断的目的,还可对可疑病变作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熟练掌握结肠镜的插入方法,是达到对大肠早期病变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前提。结肠镜检查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检查过程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如何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将患者的不适感减至最小,并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完成准确的检查及完成确切而安全的内镜治疗,是消化内镜医生所应追求的一种技术境界,从而使民众更愿意于接受此项检查手段而使及时的结肠镜检查,甚至是结肠镜筛查成为可能。

在结肠镜的插入技术上,有双人操作法与单人操作法之分。结肠镜双人操作法(two men method of colonoscopy)由负责控制内镜操作部各旋钮及实施拉、退镜的内镜医生及负责将内镜向肠腔内送及把持、防止内镜外滑的助手(医生或护士)共同配合而完成。完美的双人操作法进行有赖于内镜医生与助手各自对结肠镜操作的技术水平,以及两者配合的默契程度。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one man method of colonoscopy),顾名思义,则是由内镜医生单人独立完成。术者左手司旋转上下旋钮、吸气、注气、注水及主要的旋转内镜镜身之职,必要时微调左右旋钮,右手负责进退镜身及辅助旋转内镜而完成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时内镜医生能更好地感知内镜进退、旋转的阻力等情况,能更协调地进行操作,并能更充分地发挥内镜本身的灵活性,使内镜医生的技术水平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利于细致地进行观察及进行各种精细治疗操作,已成为当前国际上结肠镜插入法的主流趋势。

基本方法

患者取左侧卧位,大腿尽量向胸前屈曲,臀部与床尾的距离以不少于50cm为宜,以便于操作过程中镜身的置放。

内镜主机及监视器可据术者习惯及内镜室条件等,选择置于与术者同侧的检查床头,或置于术者对面的检查床床尾侧,有条件者可从不同位置摆放多个显示器以便于操作者的观察。

对于试图从双人操作法向单人操作法转变的医生来说,宜采用将主机置于术者对面的检查床床尾侧,以便于在试用单人操作法无法完成时可随时改回已经习惯与熟练的双人操作法而完成结肠镜检查操作。术者位于患者背部床边近床尾处,可站立位或坐下进行操作。左手握持内镜操纵部置于自然的位置,让左右弯曲钮处于自然状态(必要时可用左手稍调节,尽量不用右手操作),以拇指为主、中指或无名指为辅调节上下弯曲钮,以示指和中指分别控制吸引钮和注气/注水钮,或中指协助握持内镜及辅助调节上下弯曲钮,单用示指控制吸引钮和注气/注水钮。让镜身成“U”字形的自然状态,右手于距肛门20cm~30cm处握持镜身,负责进镜与退镜,并配合旋转镜身。主要由左手摆动及旋转镜身,利用杠杆的原理使被握持的镜身旋转而达到结肠镜端部旋转的目的,右手在旋转镜身时主要起协助和固定作用。术前先行肛门指诊以了解肛门及下段直肠的情况。镜端涂上润滑剂,以含有局部麻醉剂的润滑剂为佳,以减少内镜操作过程中被检查者肛门的不适感。术者右手先握持内镜端部,示指平贴内镜,在助手协助暴露被检查者肛门的情况下,将镜端侧面斜贴肛门一侧,用示指轻按使镜端滑入直肠内,或将内镜完全放于检查床上,象作肛检一样,术者以左手协助暴露被检查者肛门而完成内镜的肛门插入。在保证内镜不会滑脱的情况下(可借助略调高上弯曲钮),右手退至距肛门20cm~30cm处握持镜身,保持右手至患者肛门间的镜身成直线状态并与患者直肠同轴,向肠内少量注气并寻找肠腔走向,寻腔进镜。进镜过程随时调整、保持内镜轴不呈多余弯曲的状态(取直),边推进并在旋转镜身、感知镜身阻力来源的情况下对内镜进行反复的回拉,以使肠管短缩于镜身上。使内镜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充分的自由感是单人操作法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与关键。

一般而言,在肠管充分短缩的情况下,结肠镜端到达结肠各弯曲部时内镜插入的长度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15cm,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30cm,结肠脾曲40cm,结肠肝曲50cm~60cm ,回盲部70cm左右。在单人操作法插镜的整个过程中,应避免结肠镜插入过长,通过各弯曲部时能达到上述的适当距离,则说明整个的插入过程肠管都得到短缩、结肠镜都处于取直状态,此乃理想的操作境界。利用单人操作法能对镜身进行大幅度的旋转,充分发挥此一特性将使结肠镜插入更为灵活方便。内镜的进退与旋转操作必须贯穿于整个操作过程,具体的旋转方向应据插镜时的肠腔方走向、回拉时镜身的阻力情况及肠腔走向而定,于大肠各大弯曲处通常需要较大幅度的镜身旋转操作。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内镜于相对自然的状态,勿进行过度的旋转。每一次旋转通过某一弯曲后应尽量回旋使内镜恢复自然状态,利于下一步的操作。旋转镜身的操作应利用杠杆的力学原理,充分将左手旋转镜身及摆动内镜的作用力传递至镜端,在右手的辅助下,轻松地完成对镜身的旋转操作。

乙状结肠是整个结肠镜操作的关键和困难部位。内镜在乙状结肠弯曲或结襻将使内镜插入变得越来越困难,带襻下的继续进镜将给被检查者带来很大的不适,应该尽量避免。若无法完全短缩、取直,镜端通过乙状结肠-降结肠移行部时镜身在乙状结肠处形成α襻或N襻,则应在镜端到达降结肠后进行乙状结肠短缩操作,解除已于乙状结肠上形成的肠襻,使镜轴恢复取直状态;如仍无法取直,不得已时可将内镜在带襻的状态下继续进镜(此时患者的痛苦是明显的,应尽量避免带襻下进镜),通过结肠脾曲达横结肠后,借力于脾曲,用旋镜、退镜及钩拉等多种手法并互相配合进行解襻取直。确实解襻困难时应将内镜退回至直肠,使肠镜恢复自由感后重新尝试取直状态下进镜,力求在内镜不结襻的状态下通过乙状结肠。仍不奏效时,将内镜退回于直肠取直后,让助手用左手托住患者腰部,右手掌自患者脐部向患者左下方推压,术者才进镜,或能阻止镜身在乙状结肠结襻而顺利进镜至降结肠。

合适地变动体位也是防止结襻及使肠镜插入顺利的重要方法。如操作过程顺利,患者可始终处于左侧卧位而将肠镜一直插到回盲部,然后才让患者平卧以便更清楚地观察回盲瓣及阑尾开口,并利于回盲瓣的通过,然后退镜观察。如镜端达降结肠而进镜不顺畅时,可让患者转成平卧位(平卧位时可让被检查者右腿搭在左腿上呈翘二郎腿状,以免被检查者右腿阻碍术者的操作)可能有所帮助,必要时可于镜端达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时便转为平卧位。如果脾曲折叠弯曲明显,无法寻腔进镜,可试让患者改成右侧卧位,脾曲则向右下坠而使弯角变钝,此时边吸气边进镜便能较顺利地通过脾曲。对于横结肠冗长下坠的患者,肠镜通过有困难时,可于肠镜通过脾曲后再让患者改成左侧卧位,以利于横结肠肠管短缩至镜身上。

若能自始至终将镜轴保持成取直状态,患者将能在没有明显痛苦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完成结肠镜插入,并能保证结肠镜较容易地通过回盲瓣进入回肠末段进行观察。在整个插镜过程中,不管被检查病例的难易,术者应始终保持对结肠镜操作自如的感觉。过度牵强与夸张的动作提示插入方法不当,并预示难于继续入镜,并将带给患者严重的不适及操作的危险。

注意事项

1.进镜过程尽量少注气,勿使肠腔过度拉长,力使肠镜在最短的距离内达到回盲部与回肠末段。进镜过程仅对肠腔进行粗略的观察,退镜时才充分注气对肠腔进行详细的观察。应充分利用吸气的作用而短缩肠管及将减少肠管的弯曲度,利于内镜的插入。2.明视下的循腔进镜能充分保证结肠镜检查的安全,尽量避免在盲视野下进行操作。

3.带襻进镜将使内镜的进入显得越来越困难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镜身拉直下进镜不仅使内镜的插入显得容易,而且不致引起患者的不适。

4.应时刻明了内镜所处的位置与状态,以便使改变操作手法、选择患者体位及推压腹部变得有的放矢。

5.进行辅助手法前应先将内镜取直后方开始按压被检查者腹部,在内镜运动过程中助手的手法保持不变。内镜运动过程中手法的变动将影响辅助手法的作用及可能带来额外的操作风险。

6.整个操作过程中左右手各司其职,右手始终不离开镜身(进行镜下治疗时除外)。

7.让左右弯曲钮处于自然的非锁止状态,必要时可用左手指进行微调,通过弯曲后即让其恢复自然状态。

8.回拉镜身,短缩肠管的操作主要借助于镜身与肠管间的阻力进行,勿使镜端钩住肠壁的情况下进行拉镜,以免引起黏膜损伤及穿孔等并发症。整个拉镜过程宜在明视野下进行以策安全及保证短缩肠管的效果。

9.回肠末段是肠结核及克罗恩病的好发部位,提倡常规进入进行检查。必要时可倒镜观察升结肠、直肠末段及肛门部。

10.我们追求的是在被检查者痛苦尽可能小的情况下,于镜身充分取直的基础上,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到达回盲部。速度固然重要,但应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过分考虑速度将可能增加被检查者的不适,并可能反而影响内镜的插入。

结肠镜单人操作目前是一种发展趋势,其学习是一个较为艰辛的过程,以书本为基础,个人的体会以融入操作中亦十分重要,不断总结以融入自己的操作体验中,个人感觉并不在于你单人操作了多少例,特别重要的是你是否每一例都去思考了其中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所在!

大肠不同部位的通过方法

直乙移行部位的通过方法

首先要说明的是肠镜顺转180度,逆转180度,可复盖肠腔的360度范围,进入直肠后大约12--15cm 至直乙移行部位,这时逆转镜身(也就是左旋转镜身)一般可以顺利通过,右侧见的第二个皱襞也就是乙状结肠,这时可以再顺转(也就是右旋转镜身),调节头端进入,也可以在进入直乙移行部位逆转镜身的基础上再逆转进入(一般进入进入直乙移行部位逆转镜身大约为60--90度,在此基础上再逆转40--90度一样达到如顺转镜身的效果,因为从逆转镜身的状态转为顺转的状态其旋转的弧度一般往往大于90度),,这时下一皱襞通常又位于相反的方向(也就是你进入的是在右面,而下一个往往在左面),这时你可以顺利的在逆转的基础上大约顺转40--90度就可以进入下一个你所需要进入的皱襞,这就是工藤进英提出的回转穿行技术 ,但应该十分注意的是使用回转穿行技术应该时刻注意退镜拉直镜身,因为在使用回转穿行技术时镜子的头端一般是呈弯曲状态,你在进镜时就特别容易推长肠道而使肠腔转折处由钝角变为锐角而难以进镜,特别是在你使用回转穿行技术十分顺利通过几处转折时就更应该注意.降 结 肠

通过降结肠时会感到较为轻松,如果不进还退那肯定是在乙状结肠结襻了,这时就需要退镜拉直镜身,可以使用右旋短缩技术即一边退拉内镜,一边右旋内镜,一方面拉直肠道一方面又防止内镜滑出,脾曲通过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左侧卧位的情况下许多患者可以全程完成操作,但在过脾曲时如上说左侧卧位时横结肠下坠,使脾曲角度变锐,不利于通过,可改为右侧卧位,但一般绝大多数在转为平卧位就可以顺利通过,横结肠通过法

到达肝曲时,以左旋转镜身为主,与通过乙状结肠不同在通过横结肠应该尽可能左旋转镜身的状态插入 肝曲通过法

到达肝曲后,最重要的是:吸气和退镜,多数通过调角度向上并右旋镜身,可以进入升结肠。

尽可能的保持内镜自由度,也就是右手的推进的力能够准确传递到内镜前端,你进镜1cm,内镜前端也相应的进入1cm,手感镜子松,没有固定感,那么到达肝曲后应该多数通过调角度并旋转镜身可以进入升结肠

升结肠和回盲部

如只一步不能到达盲肠,尽量吸气可达盲肠,或按压腹部,或从仰卧位改为左侧位。

有不少时间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感觉过了肝曲以后再往前进十分不易,经常是明明都可以看到回盲瓣了,但就是不往前走,解决的方法; 1; 过了肝曲以后调节镜头将其置于升结肠腔中央,缓慢拉镜,我们可以发现镜子前端出现不退还进(如做ERCP时的拉直法),其原理就是,由于镜子在结肠内打攀,在外拉取直镜身的过程中由于肠道的缩短,在镜身取直中镜子前端反而前进。在此过程中应注意通过旋转镜身或调纽始终跟腔,也就是在明视下拉镜,同时适当的吸气,多能使镜子前端到达升结肠下段,这时再略用力进镜均可达回盲部(如这时进镜感镜子前端不进,可让助手在拉镜后帮助按压左下腹或脐上防攀多可顺利到达)。

2;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变换体位,在体位改变后由于打攀处形成的“支点”的位置改变,有时镜子会感觉阻力感变小,有少数时候不拉镜也可再进镜了(前提是镜身在体外还有一段,患者在你进镜中痛苦不加剧,我个人觉的还是先拉镜好!)

进入回肠

一般我喜欢在镜子到回盲部后让患者转为平卧位,再将内镜头端插至回盲瓣略下,后缓慢退镜并调节镜头向右侧弯曲,边充气基本均可滑入回肠.实际上结肠镜单人操作个人体会十分重要,还有很多是用语言无法描述的,但在肠镜操作中,角度钮不要过大以防镜轴的偏移,不要见腔就进以防镜身的打攀,尽量少的使用滑镜以防穿孔及拉长肠腔。拉进结合.是结肠镜单人操作的必须掌握的基本有领!

第四篇:肠镜检查申请单

九龙坡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肠镜检查申请单

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

住址:联系电话:

简要病史:

检查目的:

申请医师:

申请日期:

肠镜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注意事项

1、有严重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急性腹泻、严重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罗恩病、腹 膜炎、妊娠、精神病,腹部曾多次手术且有明显粘连者禁止做此项肠镜检查。2.检查前3天,停服铁剂药品,进食半流质或低渣饮食,如牛奶、豆制品、粥、面条、面包等,检查前一天不要进食韭菜、青菜等难消化的食物。如果检查时肠道仍有许多粪便,将会影响进镜和观察,甚至不能完成大肠检查。

3、肠镜检查当日早上可进无渣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上午9时前服用清肠剂,并饮水1000---2000ml,大便为清水样,检查前半小时,安静休息。

检查中注意事项:

1、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

2、医生将大肠镜慢慢由肛门放入,顺序观察肠腔有无病变,您可能会感到腹部胀迫感及有便意,可以深呼吸以便放松自己。检查后注意事项

1、一般患者会感到腹胀,还有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隐痛的情况。如果只是感到腹胀,建议进行适量的活动,这样可减轻症状。若不能活动的患者,建议行腹部顺时针环形按摩,以促进胀气的排出。必要时遵医嘱行肛管排气。若腹痛剧烈,应立即告知医生。

2、取活检或息肉电切除术后绝对卧床休息,三天内勿剧烈运动,不做钡灌肠检查。两周内避免重体力活动及外出。息肉电切除术后,一般须住院并禁食1-2天,给予静脉输液。至无排血便,情况满意时便可以出院。

3、如无特殊,行肠镜检查后便可取普食或根据医嘱进食。禁止吸烟、饮酒、喝酽茶和浓咖啡。4.作无痛肠镜检查后24小时内不能从事驾车等危险工作及签署合同等重要事情。

检查时间:每周二下午2:30开始;地点:门诊胃镜室,咨询电话86315913;86315915

第五篇:单人肠镜初学者的操作体会交流

事先说明一下,我是一个单人肠镜的初学者,原来在单位做过一些双人肠镜,但没有人指点,技术很差,提高也很慢。今年1、2月我到南方医院学习单人肠镜,在其内镜中心潘德寿主任等老师的指点下,感觉提高很快。到今天我完成了30例病人(在南方医院做了20例,后来休息了一段时间,再加上我们医院肠镜病人比较少,所以动手机会不是特别多,但我一直在努力),所以还只能算初学者。头10例我一例也没有完成,但从第11例到现在,只有2例没有做完,其中还有一例是因为病人有肛裂,疼痛难忍。所完成的病人基本没什么痛苦。今天写这些是为了把每一例病人的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和所有单人肠镜的初学者交流心得体会,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经验教训一定会对我们技术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也希望单人肠镜的高手能多多指点。下面我从今天的病人谈起。

今天是我做的第30例单人肠镜。是一个34岁的男性,从症状上看像一个肠激惹。这个病人我做了45分钟(比较慢,不好意思),到达回肠末端,病人没有太大痛苦。这个病人虽然不太顺利,但过程中碰到的一些情况让我还是有很深的体会,当然是作为一个初学者了。

1、降乙部通过的很顺利。这个病人的乙状结肠不算长,走行也基本正常。通过降乙的手法和我在模型上演练的一模一样。先是用快速往返进退内镜的手法迅速通过直乙,到达降乙后尽力将镜头贴近降乙弯曲部,打大钮,钩住弯曲的肠袢,右旋拉镜,然后去直镜身,调节方向钮,调出肠腔,然后顺势送镜,镜身即进入降结肠。通常我在模型上演练时,一般要拉3、4次,才能拉直乙状结肠,暴露出降结肠。今天拉一次,肠腔就出来了,所以开始特别兴奋。但没想到后面的困难接着就来了。

2、过了降乙,下一个关卡就是脾曲了。到达脾曲时,镜身只进了40cm,应该说前面的肠段拉得还是比较直。但绕过脾曲的一个肠袢,肠腔暴露的很好,就是送镜,镜头不走。我怀疑,进镜是乙状结肠可能还有袢曲。这个时候如果有助手,帮我扣住镜身,应该能顺利通过,但可惜只有我一个人操作。所以只能反复进镜,退镜,变换体位。最终还是通过了。

3、这个病人横结肠比较长,可能还有些下垂。所以最大的困难出现在了横结肠中段,由于前面过脾曲时受了点阻碍,结果气可能打多了。镜身见到一个弯曲时,看得到弯曲的方向,却看不到肠腔。我开始以为是病人肠腔痉挛,就送气,送镜,想探出腔隙,钩住肠袢再拉镜。但反复进镜,依然看不到腔隙,这个时候当然不敢送镜了。反复折腾了好一会,看到肛侧的肠腔有些充盈,才想到也许是充气过度,肠道弯曲部形成了锐角,肠壁叠在一起,自然无法暴露。于是开始吸气,终于在弯曲的方向漏出一点腔隙,我赶快接着吸气,然后送镜,钩住暴露出来的肠腔弯袢,再拉镜,终于将横结肠拉直,然后送镜就到了肝曲。在这里我估计耽搁了有10来分钟。

4、这个病人的肝区不难过,轻微吸引,然后打大钮,钩住弯曲部,轻微拉镜,就暴露出升结肠上段。这个时候病人是左侧卧位,过肝区的习惯姿势。但这个病人升结肠上段暴露的并不好,肠腔显得弯弯曲曲,我再送镜,镜头反向后退,这个时候镜身大概进入了60-70cm左右。我再反复的进镜,退镜。效果并不好,有时还会退出肝曲,一直没办法把升结肠拉直。最后我想不行就换个姿势吧,让病人改成仰卧位,没想到升结肠一下子就完全直挺挺地暴露出来。顺势一送镜子,很快就到了回盲部。

通过这个病人给我几点提示:

1、过乙状结肠要快,但不要着急。在乙状结肠就要开始拉镜,只有将乙状结肠取直,后面的肠段才能顺利通过。

2、就是一定要注意注气和吸气的调配,不要过度注气,一旦肠腔形成锐角,进镜就比较困难,而且病人痛苦也大。

3、助手的配合相当重要,这个病人如果有助手适当的协助,应该会很顺利完成。另外变换体位,对进镜的帮助也很大,要学会应用。

以上是我这例病人的一些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也希望高手能多多指点。

谢谢楼上的指点,我不敢说我掌握了单人操作的精髓,因为我毕竟还是一个初学者,工藤的书我之前就看过,对我启发很大,单人操作的一些要领我还是能领悟的,但将其转换为手上的技巧需要一定的时间。潘教授带教的时候说,他做单人也是做了将近300例才真正能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正确的方法和勤练习是成为一个优秀的肠镜医生所必需的。

我之所以谈这些,是因为对一个初学者来说,经验教训的总结十分重要,我相信,我碰到的情况,很多初学者也都会遇到过,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分析,不断学习,自己的技术才有可能提高。

工藤将肠镜学习者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我无疑属于初级检查者。作为一个初学者,技巧上的经验我谈不了太多,我只想谈谈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是:

1、要时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保障病人的安全,也是保障自身的安全。

2、应把顺利完成检查,减少病人痛苦作为首要目标。

3、不要刻意追求速度。检查速度的提升,与你技巧的熟练程度是相关的。

4、要善于总结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一例难做的病人(哪怕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远比你完成十例简单的病人收获更多。

5、要和病人多交流感受,这样病人对你的满意程度也高。

今天看了工藤的书,上面讲到碰到水管状肠腔,进镜困难该如何处理。这与我过横结肠中段时所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由于过度充气只是肠腔充盈,两段肠管的交角形成锐角,进镜困难,加剧病人痛苦。这时的解决方法因该是抽吸肠腔内气体,借以消除水管状肠腔,然后朝肠镜前端不易退出的方向旋转拉镜,使肠腔短缩,使之回到下图1-①的状态。再在保持轴短缩的状态下进镜。

我过脾曲出现的问题,工藤同样有讲到:

“虽然横结肠的内腔清晰可见,但无论怎样推进内镜也不能使

其接近横结肠,或退回很远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答:可以试行以下4 种方法。

(1)充分向后拉内镜以免乙状结肠打弯或形成袢曲,使肠管伸

直,短缩。

(2)请助手协助按压患者腹部,这是为了防止乙状结肠打弯,通常从患者右下腹部向脐下部按压。

(3)让患者变换体位,仰卧较之左侧卧、右侧卧较之仰卧更易

插入。

(4)质地较软的内镜下半段较软,向其前端加力常较困难。若

此类情况经常发生,可以加用滑管(sliding tube)或更换质

地较硬的内镜”

具体见下图的解析

1.在确认紧挨脾曲部直线化内镜,肠管短缩后内镜前端即有自由感,此时插

入内镜约40cm,然后充分抽吸空气调节角度向上并右旋内镜,再立即向左

反向旋转内镜。

2.穿过第一个皱褶后,一边抽吸空气一边左旋内镜,便进入横结肠(其内腔呈三角形)

3.为使脾曲部的弯曲钝角化,应稍稍回收角度,并使肠管与内镜轴保持一

致的同时向内插入。

横结肠的通过方法:“通过横结肠的中央部后,边左旋内镜边向后退镜,内镜的前端就会从患者的肛侧向头侧移动,同时从腹侧向背侧移动。其结果就是横结肠短缩直线化,内镜的前端从横结肠中央部向肝曲部前进。”

肝曲的通过方法:“完全到达肝曲后,最重要的就是抽气和充分地退镜操作。通过抽气将肠管壁充分吸到眼前并退镜,在肠管发生短缩后,要调角度和旋转操作。多数情况下,调角度向上并右旋镜身,就可以插入升结肠。”

在肝曲部充分抽气之后,采用向后退镜的方法短缩肠管。通过内镜前端向上弯角和右旋镜身便可进入升结肠。

根据工藤介绍的方法,我分析我上例病人的操作存在以下问题:

1、因为我们镜身偏软,旋镜和送镜不够自如。

2、注气过多,使横结肠中段形成锐角夹角。在抽气后见到腔隙就迫不及待的进镜,这个习惯不好。应先拉镜取直镜身,缩短肠腔,充分暴露肠腔再送镜。

3、操作过程要注意拉镜的技巧,正如2楼的战友指点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合理的拉镜让插入变得更加轻松。今天先谈这些,明天还有肠镜,明天再和大家一起交流过乙状结肠的体会。

llr7627

老兄总结的经验很重要,尤其对肠镜初学者来说,能做一例肠镜有一点新的体会。相信很快就能从初学者到熟练者。其实每个熟练者都有其熟练过程,善于总结者可能进步更快,愿你早日做到游刃有余。。

也听说工藤的肠镜操作从初学者到熟练者 像传说中的葵花宝典,知道你有,不知能否发给我一份,前一段时间没来的及下载。谢谢。

套用工藤的一席话开始今天的话题:“大肠走行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初学者和中级者一旦掌握了自己的一套顺利插入的方法就会被“我终于发现了结肠镜插入法的真理!”、“结肠镜之神终于向我微笑了!”等等诸如此类的成就感所包围。但是这种感觉通常都不会持续很久。很快又会觉得结肠镜之神在作弄人!然而这正是由于自己的插镜技术尚未臻熟练的缘故。内镜医生正是在理论和实践,假设和验证,荣耀和挫折的反反复复中一步一步地成长起来的。”

先向大家解释一下,我所在的医院是一个部队的二甲医院虽然,很早就开展胃肠镜了,但技术水平一直不高,设备也很老久,肠镜还是用了十几年的纤维镜,镜身偏软,即便在体外旋镜都十分吃力。肠镜病人也很少,一周能做3例已经很不错了。因此每一例病人对我都十分重要。

也许正应了工藤所说的:内镜医生是在荣耀和挫折的反复中前进。节前刚做了两例成功的肠镜,自以为有了些心得,但节后的3例又让我跌了大跟头,今天的问题和昨天一样都出在横结肠中段,过度的充气使肠腔充盈,结果肠段之间形成锐角,而今天角度更小,通过难度更大。由于没有照片,我只能简单画了一个图,见下图,3条曲线交汇的地方就是肠腔的走行,圆圈是充盈的肠腔,由于肠壁折叠在一起,这时根本没有腔隙可以通过,初学者通常会习惯吹气想冲开皱襞,但适得其反,更加充盈的肠腔只能是肠壁紧紧的贴在一起。如果用力推镜,想挤开皱襞,又容易出现撕裂穿孔。对初学者来说这确实是一个考验。

我依照昨日学习的方法,反复吸引了几次,但都不见成效,一吸粘膜贴了过来,而稍一吹开,又恢复原样,肠腔依旧紧紧地贴在一起。吸了一会,我就没有信心了,开始折腾患者的体位,从左侧换到平卧,再换回左侧,再换到平卧,换右侧。再吸引,反复拉镜,都没有效果。折腾了将近半小时,病人已经开始出现不耐烦的神色。病人虽然说不痛,但总觉得腹胀难受。看来,依旧是充气太多,再加上乙状结肠还有袢曲,肠腔才无法缩短。最后一狠心,持续吸引了好一会,肠腔才开始皱缩起来,然后再拉镜,寻腔。总算把这里通过了。这例病人的问题还是在于对气体的控制不好,注气太多,对吸气的程度又心里没数,这里想请教一下高手,当出现我这种情况,需要吸气时,该如何控制气体吸引的程度呢?

llr7627 你好!原来我们是师兄弟啊!我是04年到南方医院进候肠镜的单人操作的。从学习回院到现在单人我是做了一些病人,体会如下。

第一、做肠镜不要急,特别是刚学习的时候。急了不行的,越急越做不成攻。

第二、要会拉镜,这个是要有手感的。肠镜说白就是要会拉。特别是在降乙、横结肠、肝曲那些地方要会拉。

第三、控制注气,太多不行、太少了也不好,要注的刚好看清楚肠腔就行了。

第四、要有高手在旁边指导,在你做不进的时候帮你做,还有你做的不行的时候指点一下。减少病人的痛苦,我非常反感一些医生,一个肠镜做一个小时都做不了,还不请高手做,把病人当猪玩。

我现在做了这么多病人,小孩子也做了一些。我总体的感觉还是一个字,要会拉镜,特别是病人叫痛的时候。

其实这例病人乙状结肠通过十分顺利,开始我还对助手说,乙状结肠通过太顺未必是什么好事。对初学者来说,顺利通过乙状结肠的后果就是容易忽视对乙状结肠的取直,但镜身到达横结肠时,麻烦就接踵而来。先是由于前面形成袢曲,过脾曲费时费力,(这例病人我开始过脾曲的距离接近70-80cm,做到回盲瓣用了120cm,难怪病人腹胀难忍),时间一长,气体就开始充盈,紧接着在横结肠中段就架起了一道路障。因此乙状结肠的通过十分重要。

今天先摘一段工藤关于气体控制的描述吧:

“控制空气就是控制大肠”也毫不为过,由此可见空气量的调节,即送气、吸引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吸气不仅使内镜的相对插入成为可能(由于空气减少;伸长的肠管自然收缩、套叠在镜身上,虽然未推进内镜,而前端确实向深部肠腔插入了),而且是对观察、处理及检查等所有过程都有着重要意义的操作。但是吸引时稍一疏忽就会吸进粘膜,这样一来反而更费时间,特别是在初学者之间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所用的内镜(奥林巴斯公司制造)的吸引开口(钳子口)都在前端的右下方。因此,在吸水时应稍微地弯向下,再稍向上方打一下角度;而吸气时,如果向上打角度,则会减少吸进粘膜 的机会。另外。吸气的按钮不要一次按到底,反复几次半按程度的吸气效果会更好。当前端刚要接触粘膜的瞬间手指离开吸引按纽就不会吸进粘膜。按上述操作即使吸进粘膜,只要稍微动一下内镜的前端,就能够顺利地摆脱掉粘膜。

我的体会有:

1、吸气的技巧在操作过程中确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过肝曲的时候,见到兰斑及肠腔走行,然后吸引,见到粘膜贴过来后,打大钮,右旋镜身,拉镜,就可以很好的暴露出升结肠来。

2、吸引的时候不要太贴近粘膜,这样会将粘膜吸入吸引孔,造成粘膜破损。

3、在碰到我所说的形成水管状肠腔的情况,要抽吸空气时,镜身不要太贴近转弯处,要留出适当空间,才能有效抽吸空气,并根据情况做下一步的处理。

我将工藤教授的书保存在邮箱llr1993@56.com的共享资源中,有需要的战友,在56.com上注册邮箱,进入自己的邮箱后,在共享资源Beta中输入我的用户名:llr1993即可共享我里面的资源了。

楼上的师兄,我们医院只有我一个人做单人啊,所以即便困难我也没办法交出去,只好自己解决。不过一般时间一长我都要征求病人意见,如果病人实在觉得不愿做了,一般就退出来了。但好在我所做的病人,痛苦都不算大,基本上都坚持下来了。

另外工藤教授提到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和病人的交谈,我也认为这点很重要,1、你可以随时了解病人的感受,以便调整你下一步的操作。

2、可以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减轻不适感。

3、还能增加病人对你的信任度。***作过程中有时会和病人讲一些做肠镜的趣事,多交谈,几个病人时间虽然比较长,但结束后对我的满意度也还好。

但作为一个初学者,交流也要适度,我有时经常会说着说着,注意力就偏散掉了。这一点切忌切忌啊。

llr7627,潜水这么久了,一定要说声:谢谢你。尤其是谢谢你共享的书,找了N长时间没找到。我近一个月也在学习(自学)单人肠镜,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比以前有进步。但过乙状结肠仍是一个难言的痛。对工滕所说的回转穿行术和右旋短缩技术还是体会不深。

让我们共同进步吧。我会坚执学到今年9月,基本上每天1-2个。

谢谢楼主了,我很早也在找“工腾”的这本书,终于从你提供的资料中找到。我的胃镜操作看来是差不多了,准备上肠镜,看了很多上级医生的双人结肠镜插入操作,感觉理会得差不多了,但我想学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不知能成否?想向你咨询一下,你学结肠镜单人操作之前作过双人结肠镜操作没有?自学能成吗(我进修时带教老师都采用双人操作法,且我的带教老师上结肠镜双人操作时没到过任何上级医院进修,他讲胃镜操作多了,短期的理会就会结肠镜了)?

楼上,我觉得你要想学习单人肠镜,一定还是要规范学习。光靠自己领悟,很有可能走歪路的。双人肠镜和单人肠镜的技术完全是两回事情,而且你们医院的上级医生都是双人操作,而你自己摸索单人,一旦出事,很难处理。我觉得做一个内镜医生,谨慎是必要的素质。要知道,肠镜检查穿孔并不少见。工藤做过一个调查,大部分发生穿孔的肠镜医生都属于初级操作者。而常规肠镜穿孔的比例并不比治疗肠镜小。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学会保护自己十分重要。

楼上,我觉得你要想学习单人肠镜,一定还是要规范学习。光靠自己领悟,很有可能走歪路的。双人肠镜和单人肠镜的技术完全是两回事情,而且你们医院的上级医生都是双人操作,而你自己摸索单人,一旦出事,很难处理。我觉得做一个内镜医生,谨慎是必要的素质。要知道,肠镜检查穿孔并不少见。工藤做过一个调查,大部分发生穿孔的肠镜医生都属于初级操作者。而常规肠镜穿孔的比例并不比治疗肠镜小。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学会保护自己十分重要。

llr7627,你对肠镜操作的执著精神应该值得赞赏。单人肠镜操作法,我们这里刚刚开展一年,我本人操作大约300例左右。以前双人操作法,应该说基本没有掌握,成功到达回盲部的极少。所以应算作去年才开始真正学习肠镜技术。开始是请外地专家传授基本操作方法,演示大约10余例,然后自己踏上艰辛的探索之路。由于没有专家现场指导,一切只能自己摸索,吃尽苦头。看书籍、上网,丁香园给了我巨大的帮助,我看过所有园子内的相关内容,收获颇大。这一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回盲部与回肠末端到达率已达90%以上。尤其是最近,操作的时间也明显缩短了,一般能在10余分钟左右达到回盲部了。并且做完不会感到太累,患者痛苦也不大,仅有轻度不适感,没有因不耐受疼痛中途终止者。而在刚开始操作单人肠镜时,上面所说的情况时有发生。

具体的体会:工藤法应成为单人肠镜的经典方法。虽然我现在只能算从1级水平过渡到2级水平的阶段,但我坚信通过不懈努力,会达到更高水平。除个别例外,肠镜只有一个最困难的点:乙状结肠的通过。乙状结肠处理的好了,以后的困难都不算作什么。如果你在过脾曲时已进镜达70CM,我的体会:退镜,取直乙状结肠攀曲后再进,否则你就是在做无用功。最近操作比较顺利的,通过脾曲没有超过60CM的。而工藤则说,到脾曲40CM。这种境界还是我努力的方向。

最后,我想说,我的同事也有一些“肠镜发烧友”,对掌握单人肠镜达到“痴狂”地步,愿与战友们共同进步!

谈一下我对单人操作学习之初的一些体会。最易犯的错误:

1、注气太多:跟腔能力不足,视野不清晰,需要不停打气,结果肠腔扩张,弯曲加大。注气多还使推镜钩拉取直困难。一定要少注气,同时多吸气。

2、滑镜过多:遇到肠腔弯曲角度较大时,难以循腔进镜而滑进。如果滑进距离过长,易使肠腔拉长、扩张,进镜自由感消失。同时增加穿孔的危险。我的体会是镜头前端越过弯曲部后,不是继续进镜而是退镜,拉直镜身。要注意:滑进是攀曲形成的开始。尽量减少滑镜,滑镜距离切忌过长。

3、旋镜幅度过大:肠腔转弯角度较大,要大幅度旋转镜身才能通过转弯处,镜子在体外部分绕成结,甚至要到手酸臂痛的地步。实际体会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定是形成攀曲了,推镜后取直再进,就轻松多了,不需要费这样大的力。

最近随着例数的增多,操作水平的提高,有了上述体会,不过也还是初学者,有些体会未必正确,共同探讨吧。

看了各位的发言,受益匪浅,我也是一位初次接触胃肠者,非常想学习单人肠镜的操作,不知国内哪家医院在这方面以及胃肠镜下治疗开展得最好。

谈一下对旋镜退拉的体会。根据工藤的分级,4级以上水平者在进入直乙交界处就要及时退拉,始终保持镜子不结攀。但在3级水平以下,乙状结肠通常会形成攀,要进镜至降结肠,甚至横结肠再钩拉取直。处于我目前的水平,当然不可避免要在乙状结肠结攀,曾尝试不结攀,完全取直镜身后再进降结肠,但水平不够,成功率低(初学者嘛)。解攀钩拉的体会:乙状结肠的退镜绝大多数要右旋退镜(右旋缩短法),退镜时要将视野放在肠腔中央,缓慢旋镜退拉,如果镜头不退或反进,镜身自由感恢复则钩拉成功,如镜头直接滑出则钩拉未能成功。我体会,旋镜退拉时镜头前端弯曲角度不宜过大,也可不弯曲,靠镜身与肠壁的作用力来取直。如果拉直前,镜头有滑出趋势,则稍调整镜头角度,但始终要保持在明视下退镜。刚开始做肠镜时,钩拉要拼命压大钮向上,好像这样才能钩住肠壁,结果费力,而病人痛苦大,并且大大增加穿孔与肠壁损伤的几率。最近我才体会到明视退拉的好处,效果不错。大家的体会如何?

今天看了工藤的书,上面讲到碰到水管状肠腔,进镜困难该如何处理。这与我过横结肠中段时所出现的问题是一致的。由于过度充气只是肠腔充盈,两段肠管的交角形成锐角,进镜困难,加剧病人痛苦。这时的解决方法因该是抽吸肠腔内气体,借以消除水管状肠腔,然后朝肠镜前端不易退出的方向旋转拉镜,使肠腔短缩,使之回到下图1-①的状态。再在保持轴短缩的状态下进镜。

工藤是不是***著名的大肠镜专家?他好象是我导师姜泊的导师,好厉害的哦,我现在才刚刚上研究生,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学习到这个技术

下载肠镜操作技巧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肠镜操作技巧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R 单人肠镜初学者的操作体会交流

    事先说明一下,我是一个单人肠镜的初学者,原来在单位做过一些双人肠镜,但没有人指点,技术很差,提高也很慢。今年1、2月我到南方医院学习单人肠镜,在其内镜中心潘德寿主任等老师的指......

    肠镜检查前须知

    检查三餐吃易消化清淡饮食(如稀饭、面条即可),至勿再吃任何食物及水。 检查喝药1瓶,然后口服温开水(即家用开水瓶一瓶),先喝药再喝水,全部喝完。喝药喝水完毕后不要坐或躺,可慢慢步行......

    肠镜检查注意事项5篇

    肠镜检查治疗注意事项 电子结肠镜检查及肠镜下治疗 检查地点:门诊大楼二楼内镜室 检查时间:星期四下午15:00-17:30星期五上午8:00-12:00下午15:00-17:30星期六上午 8:00-12:00 检查注......

    肠镜检查前注意事项

    肠镜检查相关知识 一、 饮食 1、检查前1周:保持大便通畅。对于大便比较规律的患者,无需严格饮食限制;既往有便秘的患者,科适当服用果导片或番泻叶来减少肠腔积粪。 2、检查前2日......

    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

    进修心得:肠镜诊疗应知的那些事儿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是国内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其内镜科各种内镜设备及配件齐全,布局合理、日常开展消化内镜诊疗......

    胃镜室申请进肠镜的报告

    胃镜室申请进肠镜的报告 胃镜室目前使用的肠镜是国际贷款引进的,使用4年余,面临出故障时候,并且一条肠镜已满足不了目前病员多的需要。因为检查完一个病人,需要浸泡消毒,一条镜......

    肠镜检查前的注意事项5则范文

    结肠镜检查注意事项一、检查前注意事项: 1、 检查前医师应测量血压,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年长者及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应检查心电图,评估后医生签署检查同意书,开检查申请单,并到内......

    气管镜操作规范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操作规范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是胸科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已经广泛运用。 【适应证】 1.诊断方面 (1)不明原因的痰中带血或咯血。 (2)不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