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2 04:53: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整理 一、一词多义

1、然(1)杰然特起 ……的样子

(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但是(3)实不然也 这样

(4)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

2、以(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用

(2)复以小艇游庙中 用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用(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且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3、之(1)信造化之尤物 的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音节助词

(4)何功之有哉? 宾语前置标志(5)之二虫又何知 这

4、而(1)突兀而已

助词

(2)徙倚久之而归 就

(3)岸土赤而壁立

并列关系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5)而母立于兹 通“尔”

二、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2、省略句

及抛江(我)过其下 复以小艇游(于)庙中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节度)其间一日阻(于)风不行

3、被动句

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三、词类活用

1、如宝装屏风

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

2、微雨

下雨,名词作动词

3、掠江东南去

向东南,名词作状语

4、岸土赤而壁立

赤,红土,形容词作名词。壁,象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

5、晚泊沙夹 晚:名作状

6、掠江东南去

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

7、上干云霄

上:向上,名作状

四、特殊句式

1、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2、3、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判断句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判断句

《庖丁解牛》知识点整理

一、实词

庖:厨师。解:剖开、分割。履:踩。踦:支撑、接触。砉:象声词。騞:象声词。

中:合乎。会:节奏。道:天道,自然的规律。进:超过。方:在。遇:接触。官知:视觉。神欲:精神。批:击。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

窾:空。

因:按照。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軱:大骨。硎:磨刀石。恢恢:很宽绰的样子。謋:象声词。委:卸落。二、一词多义

善: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

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

族: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

三、虚词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③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因为。乎①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②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可不译。③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可不译。④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然①奏刀騞然

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③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于①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④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而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

而况大軱乎

连词,表递进。

提刀而立

连词,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连词,表承接。

四、古今异义

天理

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虽然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至于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

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

五、通假字

向:通“响”。盖:通“盍”。技:通“肢”。善:通“缮”。

六、词类活用

足之所履 履,名词作动词,踩。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月,名词做状语。

七、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八、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

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⑤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

《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

一、词类活用

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 2.项王则夜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东行

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

二、特殊句式:

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这是宾语前置句 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

3、左,乃陷(于)大泽中 省略句

4、然今卒困于此 介宾短语后置句

三、虚词:之乎 等

汉皆以得楚乎?

乎 为句末语气词

常骑之

为代词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为代词指项羽 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

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 非战之罪也

为结构助词的

四、重点字词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词]:

1、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

2、直走 直走咸阳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

3、钩心斗角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4、落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 今义:下降、衰落。

5、气候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

气候不齐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6、明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7、经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9、可怜 可怜焦土

古:可惜;今:怜悯,同情。二.[词类活用]: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

(一)名词用作状语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

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

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

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

(二)名词作动词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

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

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

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0、族.秦者秦也(灭族,杀死一族的人)

(三)数词用作动词:

11、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

(四)动词作名词:

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

(五)动词意动用法:

13、后人哀之而不鉴.

之(以„„为鉴)三.[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

1、一: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③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2、爱: 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④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③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动词). 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名词).

5、缦: ①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②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6、尽: 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②奈何取之尽锱铢(尽量).③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④触草木,尽死(全,全部).

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四.[特殊文言句式]: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情况

(一)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掠,宫车过也。(五个判断句)

(二)省略句

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

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

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省介词“于”)

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

(三)倒装句

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 之言语。(六个介宾结构后置句)

9、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句)

(四)被动句:

10、戍卒叫,函谷举。..五、重点句子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译文:(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 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译文: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石当作石头,把黄金当作土块,把珍珠当作沙砾,丢弃满地,秦人对待它,也不珍惜。

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 秦王朝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哀叹,而只有让后代人去哀叹它的灭亡;后代人哀叹秦的灭亡却不能引以为鉴,也会使他的后代人再哀叹他(重蹈秦的覆辙)。

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译文:燕国赵国收藏的珠玉,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的瑰宝奇珍,多少代,多少年,从(本国)百姓那里劫掠而来,堆积如山.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答:戊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化作了一片焦土。

8.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9.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民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谁能将它灭亡呢?

1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而让后来的人哀叹;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第二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国论》文言知识整理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5分)

1、其实百倍 它的实际情况

2、思厥先祖父 祖辈和父辈

3、至于颠覆 到了„„地步

4、可谓智力孤危 智慧力量

5、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事,前例

6、刺客不行 不去行刺

二、找出词类活用词并解释(5分)

1、理固宜然 名词作状语 从道理上说

2、义不赂秦 名词作动词 坚持正义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名词作动词 以礼相待

4、日削月割 名词作状语 一天天地 一月月地

5、李牧连却之 使动 使退却

6、始速祸焉 形容词作动词 招致

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28分)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交错,一律、一概

2、不能独完 完好

3、思厥先祖父 他们的

4、举以予人 拿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既然这样那么

6、暴秦之欲无厌 满足

7、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奉送 更加

8、强弱胜负已判矣 辨别

9、理固 宜 然 从道理上说 应该 这样

10、以地事秦 侍奉、对待

11、始有远略 开始、起初 谋划、打算

12、始 速祸焉 才 招致

13、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两次 使退却

14、洎牧以谗诛 及、到

15、革灭殆尽之际 将要

16、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假使

17、胜负之数 天数

18、或未易量 或许

19、封天下之谋臣 封赏 20、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胁迫

2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 被

22、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跟从

四、解释一词多义(23分)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②谪戌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获得)②此言得之(适宜)

③诚不得已(能够)

3、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优势)②其势弱于秦(势力)

4、以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②秦以攻取之外 凭借

③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才

④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来 ⑤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用 ⑥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用 ⑦洎牧以谗诛 因为 ⑧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用

⑨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凭借

五、分析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16分)

1、洎牧以谗诛 被动句

2、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3、赵尝五战于秦 状语后置

4、其势弱于秦 状语后置

5、举以予人 省略句(省略代词“之”,应为“举以之予人”)

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判断句

7、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判断句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被动句

六、翻译下列句子(15分)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六国灭亡,并不是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因而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强暴的秦国的贪心永远没有满足,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对诸侯的侵略也越厉害。所以不用战争,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已经分得清清楚楚了。一直发展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也应该是这样的。

3、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假使韩、魏、楚三国都爱惜他们的国土,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行刺秦王,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的命运,存亡的道理,假若与秦国相比较,或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4、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赏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吃饭都咽不下的。

5、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真可悲叹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蓄的威势所胁迫,一天天地被削弱,一月月地被分割,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蓄的威势胁迫啊!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敌 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无”通“毋”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木匣子装 2.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约:订立盟约 3.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4.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其根本

(二)名词作状语 1.负而前驱 前:向前 2.仓皇东出 东:向东 3.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4.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三)动词作名词

1.而告以成功 成功:成功的消息

(四)使动

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亡 使动

(五)形容词作动词

1.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乱:作乱

(六)形容词作名词

1.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忽微:细小的事情 智勇:有勇有谋的人物

三、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与其:(古义)和他(今义)在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而决定取舍时,表示放弃或不赞成的一面

2.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 至于:(古义)相当于“以至于”(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3.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从事:(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类官(今义)干某项事业;处理,处置;办事,办理事务

4.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人事:(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人情事理 5.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所以:(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结构,其义为“······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6.还矢于王,而告以成功 成功:(古义)成就功业、政绩或事业(今义)获得预期的结果,达到目的 四、一词多义 1.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请其矢,盛以锦囊(装)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强盛)2.困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围困)

智勇多困于所溺(困扰)3.告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禀告)4.其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表其实的语气)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表程度)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代词,他)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大概,表揣测语气)

5、微

祸患常积于忽微(微小的事)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悄悄地)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

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此三者,吾遗恨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2.状语后置句 请其矢,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而告以成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多 困于所溺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3.省略句

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以三矢赐(于)望而却步宗而告之曰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岂独(庄宗之困于)伶人也哉

(庄宗)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4.被动句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韩愈《祭十二郎文》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通“馐”,美味食物)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苦无靠)

3、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通“逝”,死)

4、敛不凭其棺(通“殓”,给死人穿衣入棺)二、一词多义

1、诚: ①乃能衔哀致诚(诚意,名词)

②诚知其如此(果真,如果,连词)③所谓天者诚难测(实在,副词)

2、幸: ①皆不幸早世(幸运,形容词)

②教吾子与汝子,幸早成(希望,动词)

3、以: ①以为虽暂相别(认为,动词)

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因为,介词)

4、省: ①不省所怙(知道,动词)

②汝来省吾(探望,动词)

5、孤: ①吾少孤(幼而丧父,动词)

②零丁孤苦(孤单,形容词)

③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孩子,名词)

6、长: ①吾少孤,及长(长大,动词)②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年长,形容词)③长吾女与汝女(养育,动词)

7、终: ①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尽,动词)

②终葬汝于先人之兆(最终,副词)

8、致: ①乃能衔哀致诚(表达,动词)

②将成家而致汝(使„„来,使动)

9、就: ①既又与汝就食江南(赴、到,动词)②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就职,任职,动词)

10、知: ①而寿者不可知矣(预知,动词)②死而有知(灵魂,名词)

③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知道,动词)“其”的用法(一)、代词 1.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其,代嫂嫂)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其,代韩会)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 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代死讯)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其,代十二郎))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

2、指示代词。

(1)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2)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二)、语气副词(用在句首或谓语前)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2、呜呼!其信然矣!——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3、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4、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

——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三、词类活用

1、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作状,向西)

2、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动词使动,使„„夭折)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作动,继承„„事业)

4、而视茫茫(动作名,视力)

5、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动,使„„来)

6、强者夭而病者全乎(保全,形作动)

7、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使„„丧亡,使动)

四、古今异义的词

1、将成家而致汝 成家:①古:安家。②今:男子结婚。

2、吾与汝俱少年 少年:①古:青年男子。②今: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3、志气日益微 志气:①义:精神。②今: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4、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几何:①古:多少。②今:几何学。

5、少而强者不可保 强者①古:强壮的人(生理上)。②今:坚强的人(心理上)。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成立:①古:成长立业。②今:创立,有根据。

五、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惟„„是,宾语前置)

2、吾佐董丞相于汴州(介词结构后置)

3、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宾语前置)

4、从兄嫂归葬(于)河阳(省略句)

5、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其„„其,固定格式,表选择,是„„还是)7.未可以为信也(省略句。“以”之后省略宾语“之”)8.吾念,汝从于东(省略句。即“汝从我于东”)

六、难句翻译

1、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译:不久又和你到江南谋生。

2、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译:你来探望我,住了一年,你又请求回去接妻子儿女。

3、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译:我离开汴州,你没能来成。(结果你没有来)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shèng)之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译:如果知道会这样,即使是高官厚禄的公卿宰相,我也不愿离开你一天而去赴任啊。

5、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全存乎

译:难道年轻强壮的反而要早早死去,年老衰弱的却应保全活下来吗?

6、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译:这就是天理不可以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7、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译:装殓不能亲临你的棺前,入葬不能亲临你的墓穴。

8、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译:话有说完的时候,而哀痛之情却不能终止。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言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与可没于陈州:没,通“殁”,死亡

2、少纵即逝矣:少,通“稍”,稍微

3、而节叶具焉:具,通“俱”,俱全

(二)古今异义

1、初不自贵重:贵重,古:看重;今,价值高

2、月落庭空影许长:许,古:这样;今,也许

3、废卷而哭失声:废,古:停下,放下;今,废弃

4、吾将以为袜:以为,古:把„„当做;今,认为

5、发函得诗:发,古:打开;今:发送

6、而读书者与之:与,古:赞成;今:给

7、以书遗余曰:遗,古:赠送;今:遗失

(三)词类活用

1、形容词做动词

(1)吾将买田而归老焉:老,养老(2)余因而实之:实,证实(3)与可厌之:厌,厌恶

2、名词作状语

(1)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剑拔,像剑拔出鞘一样 蜩腹蛇蚹,像蝉破壳腹部有节,蛇腹部长鳞一样

3、意动用法

(1)初不自贵重:重,以„„为贵重,觉得„„贵重(四)一词多义

1、熟 执笔熟视:仔细

而操之不熟者:熟练

2、语近语士大夫:告诉

有“车过”“腹痛“之语:说法

3、过 不学之过也:过错

有“车过”“腹痛“之语:经过

二、文言虚词

1、然 自视了然:„„的样子

予不能然也:这样

然二百五十匹绢:然而

2、以 以追其所见:来,从而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把„„,表对象

与可以书遗予曰:把„„

吾将以为袜:把„„当作

3、之 竹之始生:取独标志

一寸之萌耳:的

生而有之也:代词,代节叶

临事忽丧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士大夫传之:代词,指与可之言

而读书者与之:代词,代轮扁讲的道理

4、于 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表对象

与可没于陈州:在,表地点

5、焉 而节叶具焉:助词

而临事忽焉丧之:无义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兼词

6、其 乃见其所欲:代词,代“画家”

以追其所见:代词,代“画家”

其所以然:代词,代提到的事情

岂独得其意:代文与可

7、而 而节叶具焉:但是,表转折

生而有之也:就,表承接

废卷而哭失声: 表承接

三、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2、庖丁,解牛者也

3、轮扁,斫轮者也

4、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

5、《筼筜谷》其一也

(二)省略句

(1)子由为《墨竹赋》以(之)遗与可曰(2)吾将以(之)为袜

(3)士大夫传之以(之)为口实

(三)倒装句

1、疑否宾语前置

2、定语后置(1)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

3、状语后置(1)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

(3)足相蹑于其门

(四)固定句式

1、岂复有竹乎:岂„„乎:哪里„„呢?

2、世岂有万尺竹哉?:岂„„哉?:哪里„„呢?

第三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教学设计

夏 维

一、内容与解析

(一)内容

《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 《过小孤山大孤山》

(二)解析

本单元要学的内容《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指的是通过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艺术形象方面去感受它们的审美价值。当然,由于学生的文言基础较差,教学的重点仍然要放在词句的疏通上。学生在必修课本中的文言文学习中知道要重点掌握哪些方面的文言知识,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重点引导学生自己梳理、归纳、掌握文言文知识点。本单元为选修中的文言文第一单元,我们以第一篇文言文《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欣赏,该文是一篇山水游记,着重描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作者通过描绘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学习本文要体会散文和诗歌在描绘山水形象方面的差别。

二、教学目标及解析

(一)教学目标

1.学会归纳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游记写景的方法。

3.区分散文与诗歌形象美的不同。

(二)解析

注重朗读,积累一些常见的实词、虚词,掌握文言特殊句式,了解作者写景的层次和描写的重点,体会散文和诗歌在描绘山水形象方面的差别。

三、问题诊断分析

本单元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对难以对文本中的重点字词以及对例文的特殊句式进行疏通,其次是如何进行自主鉴赏模糊不清,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不够以及学习文言文的步骤方法不够清楚,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我们要在教学中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先疏通归纳整理文中重点词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弄懂文章层次结构,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赏析的模式与习惯。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板书较多,可运用多媒体(PPT)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很流行“穿越”这个概念,其大意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时空的转换”。其实我们的身体不能逆回到从前,也不能跨越到未来,但我们的思想可以穿越到我们能想象到得时空。我们的思想可以推开岁月尘封的门,穿越清、明、元,一路走到南宋。或许我们会和着凄婉的宋词,悄悄地走进月华如水的沈园,吟哦着《钗头凤》,去感受一段在江南的烟雨里忧伤了千年的爱恋。或许我们会听着悲慨的《书愤》《示儿》,毅然踏上铁马冰河的战场,去找寻作者“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深深伤痛。或许我们还会顺着如练的澄江,去探访山苍苍,水茫茫,静立在水中央的小孤山、大孤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陆游的散文《过小孤山大孤山》。

(二)本课相关知识

1、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陆宰,是很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和学者,朝廷南渡后,他便回到家乡箸书了。陆游自幼就受到爱国的家庭教育,立下了抗战复仇的壮志。29岁参加进士考试,名在前列,因触犯歼臣秦桧而被除名。孝宗时,被赐给进士出身,历任夔州通判,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等地方官,还参赞王炎、范成大幕符军事,后来做过朝议大夫,礼部郎中。65岁那年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死时年八十六。

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背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3.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与对岸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隔江相望,每年汛期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江天柱”之称。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小孤山山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迎山而上则胜迹迭出,启秀寺、一天门、龙耳洞、龙角石、关圣殿、弥陀阁、藏经楼、先月楼、圣母殿、半边塔、界潮祠、竹林、御诗碑、梳妆亭等十余处景点,且每一景点都有每一景点之雅观和民间传说,并镌有历代名人的匾额和雅士墨客之碑文。

小孤山主要建筑是始建于唐代的启秀寺,座落在半山腰,青瓦红墙,寺内祀奉着小姑娘娘像,民称“小姑庙”。小姑,乃民间传说中一位纯情美丽的少女。她与彭郎相爱,但终难成眷属,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资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矶,立于江边,即“彭浪矶”,亦名“彭郎矶”。小姑庙历来香客众多,香火鼎盛。

山上古刹启秀寺供奉有妈祖圣像,是中国长江中唯一一座妈祖庙。据《安庆府志》记载,庙始建于宋朝,明改建命为“天妃庙”。庙供奉“安济夫人”。安济夫人又称天妃,福建莆田县人,宋代都巡检林院的女儿。幼而事佛,死后立庙祭祀。

4.大孤山。

在鄱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三)熟读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师生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先让学生相互纠正,然后教师在予以确定。【明确】

烽燧(suì)潦(lǎo)缩 抟(tuán)赪(chēnɡ)湓(pén)浦

2、分组朗读,对文中难以理解、难以疏通的地方进行标注。

第二课时

(四)自主疏通,合作交流

问题

1、你能把文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式分别归纳出来么?

设计意图:掌握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通过合作能自主发现归纳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师生活动:

学生联系注释对文意进行疏通,以小组为单位,分四个小组,分别归纳文中的知识点。

(五)师生互问互答 师生活动:

学生齐声朗读第一段,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予以解答。【明确】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覆盖缠绕在它的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学生默读第二段,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予以解答。【明确】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古人有诗:“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传说的人因此说小孤山的庙里有彭郎像,澎浪矶庙里有小姑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天晚上,(我的船)就停在沙夹,距小孤山大约一里远。天下着雨,(我)又乘小艇到小孤山的庙中浏览。向南远望,彭泽、都昌一带山峦,烟雨迷茫,沙鸥和白鹭都隐没了。登山临水浏览名胜可算登峰造极了,徘徊了很长时间才回去。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守庙的人说,山上栖息着很多老鹰。

学生默读第三段,结合课文中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对学生的疑问予以解答。【明确】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 天,前后才六天,其中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上,航行了七百里。

(六)教师知识点归纳 重点实词

列置烽燧(陈列、设置)亦与它石迥异(差别很大)又深秋潦缩(积水)

碧峰巉然孤起(拔地而起)

上干云霄(冲,直入)信造化之尤物也(确实)庙在山之西麓(山脚)尝加营葺(营建,修缮)

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胜景)有俊鹘抟水禽(持,抓)不与江水乱(混淆,混杂)

重点虚词

自数十里外望之(代词,指代小孤山)信造化之尤物(结构助词,的)

徙倚久之而归(时间名词后的助词,无实意)复以小艇游庙中(用,靠)碧峰巉然孤起(„„的样子)

古今异义

与江山相发挥(古:辉映;今: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词类活用(参看绿色通道)

极登临之胜(副词作动词,极尽)

皆以杏仁澄之(使动,使„„变得澄清)

特殊句式(参看绿色通道)判断句:

此山当是(表判断)一也; 信造化之尤物也;

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省略句:

倒影(于)水中;方立(于)庙门;遂行泛(于)澎蠡口

第三课时

(七)探究赏析

问题

2、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

设计意图:对原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1)主要内容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同远及近。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色。

问题3.本文写了很多景点,作者是怎样将各个景点联系在一起的?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作者的描写,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与方法。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由于景点太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给人一种凌乱之感。作者注意了景点间的联系。

(1)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

景,使景物在多样中见统一。

(2)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的长江山水图。

(3)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望之”的远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晴夏雨”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问题4.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捏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挖掘本文的审美价值。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了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

问题5.作者是怎样融情入景,显露自己的心境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中景物、环境的描写,探究作品的写作意图。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明确】

(1)写孤石。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山有万状,石有万种,作者偏偏只写“不附山,杰然特起”之石呢?我们自然会想到受南宋朝廷主和派排挤、打击,仍不改恢复之志的诗人的孤傲情怀。

(2)泊沙夹,游小孤山中庙宇,“徙倚久之而归”。

“徙倚久之”,绝不仅仅只是想多看几眼风景,更是表达了面对半壁江山百感交集的复杂心绪。(3)写“俊鹘抟水禽”。

这本是自然的一种生存现象,算不上是怪异景色,而作者却将其作为一景写入其中,并叹“甚可壮也”,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感叹的不仅仅是“俊鹘抟水禽”吧?联系陆游的抱负理想及前半生的经历,我们可以联想到诗人此时多么希望南宋的将士个个像俊鹘,希望南宋对金的斗争像俊鹘抟水禽一样威武雄壮,动人心魄。

(4)江水清浊分明,“合处如引绳,不要乱”。

作者在文中写江水清浊,隐喻主战和主和两派的势不两立。

变式练习

1、翻译下列语句。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起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

(3)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4)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5)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6)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7)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明确】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2)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3)刚到庙门口站着,有一只健美的老鹰正在追逐水鸟,掠过江面东南方向飞去,非常壮观。(4)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5)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

(6)(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

(7)南江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2、本文与苏轼的著名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均是咏小孤山大孤山的名作,试比较二者“创造形象”是怎样“诗文有别”的?

师生活动:

教师提供《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附〗 苏轼原诗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的嫁彭郎。

〖释义〗

山色苍翠,烟水迷茫,大小二孤,矗立江水中央。崖高险绝,猿鸟不度,乔木破空。有客舟从何处而来?桨声流水间船歌抑扬。沙岸平整,轻风徐来,望客不见,唯浪涌船高,孤山低首,此起彼伏。两山如发髻高耸,正对江水之镜,二美梳弄新妆。舟中商贾,切莫轻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明确】

苏诗只简洁地写山色水阔、山势险峻、江水波涛汹涌,江阔山小。轻盈点染,凌空飘飏,给人一种空朦迷离的感觉,启发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陆文则脚踏实地,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作了细致真实的描写,使我们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清代的吴乔曾说:“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我们想象飞得更高。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境。

第四、五、六课时

(八)自主赏析

对《庖丁解牛》、《项羽之死》进行自主赏析并形成文字。

《庖丁解牛》自主赏析指导

1、积累文言知识。

2、欣赏“解牛之美”

3、探讨“解牛经”

4、理解“庄子之道”

5、小寓言大智慧。

知识点点拨:

1、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作分解、宰杀之意。此文是一篇寓言(具有讽喻与教育意义)。

2、齐读课文。

3、结合《导纲》正字音。

4、自读课文,并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结合《导纲》完成)★归纳“为”的意义和用法。★找几个古今异义词。★找几个词类活用字词。★找几个通假字。★注意几个重要句式。★积累几个成语。探究新课:

1、欣赏“解牛之美”。

探究一: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

探究二: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探究三:为什么要借文惠君的口夸赞庖丁?

2、探讨“解牛经”。

探究一:对于庖丁解牛的情形,你有什么感觉,整体上庖丁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探究二: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怎样达到这一境界的?(三个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体会。

3、“庄子之道”——引导课文意旨探究。

探究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4、小寓言大智慧——有什么启示意?(结合课后习题四)

《项羽之死》自主赏析指导 知识点点拨:

一、结合书下注解,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1、确认书下注解在的重点词句

2、自主提问,补充讲解 幻灯片显示:

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

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

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变式练习

一、多义词

1、项王军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2、自为诗曰()为诸君溃围()赤泉侯为骑将()

吾为若德()吾为公取彼一将()

3、虞兮虞兮奈若何()吾为若德()

4、亦足王也()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5、是时,赤泉侯为骑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

6、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以无厚入有间()

7、籍独不愧于心乎()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 汉军乃觉之()

9、乃有二十八骑()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二、解释下列词语

1、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

2、力拔山兮气盖世()

3、直夜溃围南出()

4、常幸从()

5、然今卒困于此()

6、期山东为三处()

7、骓不逝兮可奈何()

8、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

10、平明,汉军乃觉之()

三、找出并解释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

1、项王军壁垓下

2、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3、直夜溃围南出

4、亦足王也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四、判断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左,乃陷大泽中

3然今卒困于此

4、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五、解释固定结构

1、骓不逝兮可奈何

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六、翻译下列句子。

1、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5、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七、分析项羽性格,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示例一:

(观点)做人必须要有尊严。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毫无意义。(事例)项羽在乌江边,面对束手就擒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点评)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无以计数,人生的尊严也就丢失了。(名言)古语云:“男儿膝下有黄金。”所谓“黄金”,就是这珍贵无比的尊严。(现实)因此,在面对选择时,我们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严。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事例)项羽攻破秦城时,只顾烧秦殿、庆功业、赏士卒,却偏偏忘了安抚百姓!以致他在溃围迷路时,竟被一田父欺骗,误入大泽,走向绝境。(观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点评)项羽英雄一生,却不知民心之贵千金难买。(现实)可见当政者治政、为官者处事,当以百姓为重。

六、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以《过小孤山大孤山》为例进行了赏析,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我们应该先重点疏通文意,学习积累一定的文言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文言文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掌握文言文的鉴赏方法。在课后我们可以按照本课的模式对本单元其他例文进行自主赏析。

第四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屏风(pínɡ)宿松县(xiǔ)上干云霄(ɡān)B.惠济(jì)载其事(zài)楼观亭榭(ɡuān)......C.渺弥(ní)泊湓浦(bï)徙倚久之(yǐ)D.溯流(sù)烽火矶(jī)鸥鹭灭没(mî)......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秋深潦缩 潦:积水 B.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 幸:幸而 ..C.信造化之尤物也 信:相信 D.尝加营葺 葺:修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信造化之尤物也 B.与江山相发挥 ....C.首尾才六日 D.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4.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合外如引绳,不相乱.A.不与江水乱.其下及抛江过.C.烽火矶过.

之自岭外望. B.望之如浮水面.

之胜极登临. D.

江,倒影水中三面临.

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倒影水中 B.泛彭蠡口 C.今为定江军 D.其间一日阻风不行 6.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肩之所倚(yǐ)莫不中音(zhînɡ)B.砉然向然(xiǎnɡ)技经肯綮(qìnɡ)....C.批大郤(xǐ)岁更刀(ɡēnɡ)D.导大窾(kuǎn)发于硎(xínɡ)....7.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导:引导 ..C.族庖月更刀,折也 族:众 D.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 ..8.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而刀刃新发于硎/苛政猛于虎也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常以身翼蔽沛公 ..9.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砉然向然,奏刀马砉然 B.技盖至此乎 C.技经肯綮之未尝 D.善刀而藏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视为止,行为迟 B.虽然,每至于族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垓下(ɡāi)

乌骓马(zhuī)数阕(â)美人和之(hâ)....B.麾下(huī)五千骑(qí)田父(fù)斩将刈旗(yì)....C.自度(duï)能属者(zhǔ)溃围(kuì)瞋目叱之(chēn)....D、(yǐ)船 十余创(chuàng)披靡(mǐ)怜而王我(wànɡ)..1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直夜溃围南出 B.项王则夜起 ..C.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D.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D.我何面目见之。....1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时不利兮骓不逝 逝:奔驰 B.项羽乃复引兵而东 引:率领 ..C.然今卒困于此 卒:却 D.马童面之 面:面对 ..15.选出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①项王乃大惊曰 ②平明,汉军乃觉之 B.①以故汉追及之 ②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C.①汉围之数重 ②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D.①吾为公取彼一将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16.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渭流涨腻(zhǎnɡ)不霁何虹(jì)骊山(lì)...B.妃嫔(bīn)辇来于秦(niǎn)囷囷焉(qūn)...C.剽掠其人(piáo)弃掷逦迤(yǐ)锱铢(zī)...D.直栏横槛(jiàn)在庾之粟粒(yǔ)管弦呕哑(ǒu)...17.下列加点实词含义相同的一组是()A.六王毕,四海一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B.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C.奈何取之尽锱铢,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8.下列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盘盘焉,囷囷焉,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B.骊山北构而西折, 谁得而族灭也, ....C.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 D.多于九土之城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9.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二、文本阅读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0、对下列两个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21.下列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组是()①锱铢:极其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九州,代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22.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写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三、课堂延伸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子·外物》)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 .B.庄周忿然作色曰 忿然:生气的样子 ..C.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游:游玩 .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肆:店铺、市场 . 24.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故往货粟于监河侯 .B.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请奏命求救于孙将军 .D.赵氏求救于齐 .25.下列对上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因家贫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很大方,答允收得税金后借给他三百金。

B.粮对于庄子、水对于鲋鱼,都是赖以养生的急需品,虽少即可养生,监河侯对于庄子,远赐等于见死不救。

C.这篇寓言构思精巧,寓言中引寓言,故事中套故事,于俗事中见深理。D.在人物刻画上,监河侯的虚伪,庄子的迂腐无不跃然纸上。26.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 D解析 A.“宿”读sù;B.“载”读zǎi,“观”读ɡuàn;C.“弥”读mí。

2、答案 C解析 信:诚然。

3、答案C解析 副词,才。

4、答案 D解析 D.到,来到/靠近,面对着;A.混淆;B.看,往远处看;C.经过。

5、答案 D解析 D.为被动句,其余为省略句。

6、答案 C解析 “郤”读xì。

7、答案 B解析 导:顺着。

8、答案 D解析 D.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用”。A.介词,替/介词,被;B.介词,从/介词,比;C.而:转折连词,可是/表示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

9、答案 C解析 A.向—响;B.盖—盍;D.善—缮。

10、答案 D解析 A.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B.古义:虽然是这样。今义:转折连词。C.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11、答案 C解析 A.“阕”读quâ;B.“骑”读jì,“父”读fǔ;D.“创”读chuānɡ。

12、答案 D解析 D.名词用作动词。A、B、C为名词作状语。

13、答案 D

14、答案 C解析 终于。

15、答案 C

16、答案 D,解析 A.“骊”读lí;B.“嫔”读pín;C.“剽”读piāo。

17、答案 C,解析 A.“一”:统一;数词。B.“爱”:喜欢;吝啬,吝惜。C.“取”:动词,拿。D.“族”:名词,家族;动词,灭族。,18、答案 D,解析 A.“焉”:形容词词尾;语气词。B.“而”:前一个“而”连接两个动作行为;后一个“而”表修饰。C.“夫”:前一个“夫”名词,„„的人;后一个发语词。D.“于”都为“比”。

19、答案 C,解析 A.古义: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并管理、计划或组织”的意思。D.古义:天气冷暖。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情况。

二、文本阅读

20、答案 B,解析 之:①代词;②助词“的”。而:①转折;②承接。

21、答案 B,解析 结合课文译文。22.答案 C,解析 理解“可怜”词义,“同情”分析不对。

三、课堂延伸

23答案 C解析 游:游说。

24.答案 B解析 B.介词,在;A、C、D为介词,向。25.答案 D解析 “迂腐”理解不对。26.翻译下面的句子。

答案(1)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2)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 参考译文:

庄子家贫,所以去向监河侯借粮。监河侯说:“好。等我收到地租,就借给你三百斤,可以吗?”庄子见监河侯不愿马上借粮,有点生气,脸色都变了,说:“我昨天来这儿的时候,听到路上有个声音在叫我。我回头一看,只见车轮碾过的车辙中,有一条鲋鱼。我问:‘鲋鱼啊,你在这儿干什么呢?’鲋鱼说:‘我是从东海来的,被困在这儿了。您有一斗或者一升水救活我吗?’我说:‘好。我去游说吴越之王,请他开凿运河,把长江的水引过来救你,可以吗?’鲋鱼生气地说:‘现在我被困在这儿,只需要一斗或者一升的水就能活命。如果象你这么说,不如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去找我好了!

第五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清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点清单 [复制链接]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星陨落

私信 等级:高中一年级 0 2011-8-10 11:03 查看: 5594 回复: 2

1.《长恨歌》白居易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的《新乐府》《秦中吟》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湘夫人》《国殇》屈原 字原 名平浪漫主义诗人 《楚辞》为楚地民歌发展起来的新诗体“楚辞体”“骚体”

反映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的《离骚》

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加工的《九歌》

3.《拟行路难》鲍照 鲍明远 鲍参军 南朝宋 发展了七言诗

门阀制度下的怀才不遇

4.《蜀相》《登岳阳楼》《阁夜》《旅夜书怀》杜甫 杜工部 杜拾遗 号少陵野老 字子美 “诗史”“诗圣”成立七言律诗

诗风沉郁顿挫

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无家别垂老别 新婚别

5.《书愤》陆游 字务观 号放翁 “中兴四大家”之一

诗风深沉蕴藉

6.《咏怀八十二首》 阮籍 字嗣宗 “建安七子”阮瑀之子

“竹林七贤”之一 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 用诗歌抗争黑暗政治

7.《杂诗十二首》陶渊明 字元亮 字渊明 名潜 开创“田园诗” “田园诗人”“隐逸诗人”《归园田居》《杂诗》

8.《越中览古》李白 字太白 青莲居士《将进酒》时被“赐金放还”八年之久 9.《一剪梅》李清照 易安居士

10.《今别离》黄遵宪 子公度 人境庐主人“诗界革命”“史诗”

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吴中四士”张若虚 贺知章 张旭 包融

闻一多称“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1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孟山人 孟襄阳 山水田园诗 与王维并称 13.《菩萨蛮》韦庄 字端己 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花间派”词人代表作家 《浣花集》 14.《积雨辋川庄作》王维 字摩诘 诗佛 王右丞

15.《新城道中》苏轼

字子瞻 “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北宋诗坛最有成就诗人

16.《扬州慢》姜夔 字尧章 白石道人

17.《长相思》纳兰性德 原名成德 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 “白描” 18.《李凭箜篌引》李贺 字长吉 诗鬼

19.《虞美人》李煜 字重光

史称南唐后主

20.《苏幕遮》周邦彦 字美成 清真居士 “词中老杜” “词中之冠” 21.《燕歌行》高适 字达夫 字仲武

2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 字子厚 史称柳河东 柳柳州 23.《菩萨蛮》温庭筠 原名岐 字飞卿 “温八叉”花间词人鼻祖 与李商隐齐名“温李” 24.《般涉调 哨遍 高祖还乡》睢景臣 一作舜臣 字景贤《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

诗歌发展概述 25.诗歌的源头是歌谣 26.《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 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称为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27.乐府原指音乐机关,汉武帝刘彻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汉末五言诗大兴 晋代后称汉末五言诗为古诗

28.《古诗十九首》最早收录于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之内。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可以说代表了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9.建安时期为自觉时代

30.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31.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2.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33.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4.西晋:左思

35.东晋: 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归园田居》《饮酒》《杂诗》)谢(谢灵运 :开创了山水诗派)

36.长篇叙事诗《木兰诗》(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37.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永明体”、庚信南北朝诗歌艺术集大成者 38.上官仪、沈诠期、宋之问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 3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40.陈子昂力倡汉魏风骨,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登幽州台歌》 41.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42.盛唐 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43.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44.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45.中唐 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46.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47.刘禹锡擅长怀古诗和政治讽刺诗,语言平易,以为深远。48.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 诗境诡谲)

49.晚唐 小李杜:李商隐(律绝)、杜牧(七绝)

温庭筠(绮才艳骨)50.苏轼北宋诗坛最有成就

“以诗为词”词体革新家

“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51.黄庭坚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 52.南宋 杨万里 “诚斋体” 重活法

陆游为南宋诗坛盟主

53.晚唐五代 文人词温庭筠 韦庄为首

南唐代表作家冯延巳、李璟、李煜 元明清

54.元代出现了新的诗歌样式——小令,也叫“叶儿”,是元散曲中的一种,是单支的曲子。前期作家主要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后期代表作家主要有张久可、乔吉、睢景臣等,55.元代诗坛,古体诗宗汉魏两晋,近体诗宗唐,只有杨维桢能开宗立派,以乐府诗和竹枝词闻名,词藻华丽、奇特险怪,人称“铁崖体”。56.前七子时期代表人物是李梦阳、何景明等人 后七子时期代表人物是李攀龙、王世贞等人 散文

57.《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日记体游记《入蜀记》

58.《庖丁解牛》庄子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

战国蒙人

道家

59.《项羽之死》司马迁 西汉 字子长 《史记》纪传体通史 60.《阿房宫赋》杜牧

骈体文 字牧之 借古讽今

61.《方山子传》苏轼

《大铁锤传》魏禧 字冰叔 62.《六国论》苏洵

字明允 号苏老泉

63.《伶官传序》欧阳修 字永叔 号醉翁 六一居士 编写两部史书《新五代史》《新唐书》

64.《祭十二朗文》韩愈

字退之 古文运动

65.《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

文与可 即文同 字与可 开创“湖州竹派” 66.《狱中杂记》方苞 字凤九 号灵皋 桐城派创始人 因《南山集》案受牵连 67.《陶庵梦忆序》张岱 字宗子,号陶庵

68.《种树郭橐驼传》寓言体

柳宗元 与韩愈领导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就最大

69.《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点)、冉有(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侍坐》《论语》

70.《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李白

71.《项脊轩志》归有光

项脊轩,归有光书斋名 字熙甫 号震川 世称震川先生 明代古文家

72.《游沙湖》苏轼

《苦斋记》刘基 封诚意伯 谥文成 苦斋是章溢的书室名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② 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散 文 发 展 概 述 朝代

例 代表作家作品 主要风格特色

商周

记言史料汇编 《尚书》

古朴艰涩,语言带有感情色彩

先 秦 说理 ︵诸子散文︶ 《老子》

语录体散文 《论语》

精炼简洁,含意深刻

对话式论辩著作 《孟子》

言辞雄辩,用语警辟,比喻精当,说理透彻

《庄子》

创造确切生动的寓言故事

《墨子》

富于逻辑性,议论透彻,行文流畅

《荀子》

朴实深厚,说理透辟,取譬精审

《韩非子》

严峻峭刻,深抉隐微

记事 编年体

《春秋》大事记

编年体

左丘明 《左氏春秋》《左传》《春秋左氏传》

叙事富于戏剧性,情节紧凑,战事描写尤为出色,语言精炼、富于形象。

国别体 《国语》

国别体 《战国策》

长于说事,善用比喻,人物形象塑造极为生动。

汉 代 史传文 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

政论文

贾谊《过秦论》

善用比喻,语言富于形象性

晁错《论贵粟疏》

王充《论衡》

赋 大赋

枚乘《七发》司马相如《上林》《子虚》扬雄《甘泉》《河东》《长杨》《羽猎》

大赋大都以问答为骨架,铺陈名物、排比词藻、好用古文奇字和双声叠韵词,铺陈多用整齐对称的韵语,叙述多用散文句。

京都赋

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左思《三都赋》

小赋

张衡《归田赋》蔡邕《述行赋》 赵一《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 以抒情为主,往往带有尖锐的批判性

魏晋南北朝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曹丕《与吴质书》 向清俊脱俗方向发展

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 疏爽自然,情味隽永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北朝

郦道元《水经注》

颜之推《颜氏家训》 风格平易近人 魏 晋 南 北 朝

骈 文 鲍照

讲究对偶、声律和藻饰之美

孔稚圭《北山移文》

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用笔简淡,有一种高雅的趣味

丘迟《与陈伯之书》 委婉曲折,收纵自如

吴均《与朱思元书》

王粲《登楼赋》曹植《洛神赋》 庾信《哀江南赋》

唐 古 文 韩愈

雄伟深厚,气势磅礴,汪洋纵恣,曲折自如

柳宗元《永州八记》

析理透辟,清隽卓绝,以精密见长

北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重风神,绵邈,有跌宕唱叹的韵致

苏轼《赤壁赋》 豪放自然,多姿多彩

曾巩《墨池记》 委曲周详,完整严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识见高超,挺拔劲峭

苏洵《六国论》 纵横驰骤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汪洋醇厚

明 初

短篇寓言

刘基《卖柑者言》讽元末官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秦士录》 简练典雅

复古运动

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的“后七子”

归有光等“唐宋派”

晚 小 品 散 文

“公安派”代表“三袁”提出“性灵说”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冲破传统古文的陈规旧律,自然流露个性,语言不事雕琢。

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

张岱《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 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

明末 清初

侯方域《李姬传》 突出爱国主义思想

归庄《送顾宁人北游序》 清 桐 城 派

方苞《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义法

刘大櫆

神、气、音节

姚鼐《登泰山记》 义理、考据、文章

龚自珍《病梅馆记》

新文体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提出“文界革命”创立“新文体”

73.《庄子》自称多“谬悠之论,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鲁迅评《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莫能先也。” 7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75.《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6.《左传》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 77.最早写赋的是战国后期荀子

78.枚乘的《七发》是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79.司马相如是西汉最有代表性的赋家

80.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它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

8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王安石、三苏、欧阳修、曾巩

82.王勃《滕王阁序》与骆宾王的《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并称骈文中双壁 83.韩愈柳宗元批判骈俪文,提倡秦汉散文“古文运动”

韩愈《师说》说理 对话问答体《进学解》《送穷文》 托物寓意《杂说四》

传记文《张中丞传后序》

84.韩愈赞扬柳宗元“雄深雅健,似司马子长”柳宗元长篇论文《封建论》批判“不肖居上,贤者居下”

传记文《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

寓言讽刺小品《三戒》山水游记《永州八记》 85.晚唐 李商隐为代表的骈体文占优势,宋初形成“西昆体”

86.欧阳修北宋中叶再度发起古文运动

“文坛盟主”

宋代散文文风创立者 议论文《朋党论》《与高司谏书》是古文的实际功用与艺术价值有机结合的典范 序论文《五代史 伶官传序》南宋李漆称“此老文字,遇感慨处便精神” 骈散相间《丰乐亭记》《醉翁亭记》

散文《秋声赋》 87.苏轼代表宋朝散文最高成就 被南宋叶适称之“古今议论之杰” 议论文《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石钟山记》

亭台记《喜雨亭记》 杂文《记承天寺夜游》

赋 《赤壁赋》

下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二单元》一、研究主题:借助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 解读文学作品,特别是具有跳跃性的诗歌,需要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去神游冥索,去迎寻作者所......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目标的设定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八个字既是诗歌欣赏的目标,也是诗歌形象鉴赏的方法之一,是考纲“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天旋日转会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春风桃李......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乌,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金谷园......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第四单元 大铁椎传

    大铁椎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句子。 2.分析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探究作者写作用意。 [重点难点]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理解翻译句子。 [天天预习] 1.文学常识 魏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范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检测 (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没错误的一项是( B ) A.国殇(sāng)雕栏玉砌(qì)消溽暑(rù)锲......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_第一单元1(大全)

    快乐生活,快乐学习---- 古代诗歌中思想内容常见类别一、 写景诗二、咏物诗三、思乡诗四、边塞诗五、怀古 诗六、感怀诗七、山水诗八、送别诗九、哲理诗 十、闺怨诗 其他:爱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 备课教师:杜晓琴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