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时间:2019-05-12 04: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资料]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资料]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第一篇:[资料]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资料]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篇一: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感悟光辉岁月

工作之余,我怀着无比激动和敬仰的心情读完了“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这本相当有份量的历史研究专著。几次欲提笔作感,却又作罢,始终觉得有些惶恐,时至今日,重新整理好思绪抒发拜读之感。

著作共分为四篇二十四章,比较详尽的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我认为,著作中有两个要点值得我们关注与讨论。

第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上世纪三十年代,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了红色根据地。其中主要以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和南梁革命根据地为主。1935年10月以后,这块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政治角度来讲,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西北地区有了革命政权。在习仲勋等人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地域不断扩大和人口增加,政治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中国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和壮大。从军事角度来讲,红二十六军的组建使得西北地区有了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六军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曲折的武装斗争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各种战斗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时至今日该军已成为全军的重点建设部队。从理论角度来讲,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西北地区的成功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长征途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党中央立足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巩固发展为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就连毛泽东也曾感慨的说:“没有陕甘边区和陕北根据地,党中央和长征的红军就下不了地”。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事实证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

第二,延安时期。所谓延安时期,是指中共中央于1935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下,东渡黄河前往华东地区,在延安和陕甘宁地区长达13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时期,并培育和形成了象征时代精神风貌的“延安精神”,这一时期直接

决定和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延安,这座距六朝古都西安仅300余公里的陕北要塞,是我党第一座没有付出任何牺牲代价进入的城市。在这一时期,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我党极力促成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同时,延安也是党领导的中国中农红军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历史见证。从政治角度讲,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战略,并及时调停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由此促成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洛川会议”制订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推动和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改编后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渗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中共七大的召开,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这一系列政治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党在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处于一个成熟期。从军事角度讲,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革命力量由几万人发展到数百万人,革命根据地也遍布全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几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集中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个“点”上实现了民族总动员。又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正确的领导和指挥下,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挑起的内战。可以说,这一时期,军事力量的发展和正确的军事决策是新中国成立的绝对保障和基石。从理论角度来讲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熟,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成果。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正式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一时期还形成了作为时代象征和精神文明最高体现的“延安精神”并使其升华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值得骄傲的时期,这个时期留给后代的历史遗产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这本《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每一章节我都细细品读和回味,我把所有的思绪都溶入书里,带着我的思想和灵魂,自己仿佛也驻进了书中,成为了一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女党员,和那些我崇拜的陕西革命先辈一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我对这本书的感触极深,如今我们陕西的日益富强和快速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陕西历史上写下了浓烈的一笔,与曾经在陕工作和战斗过的老党员艰苦奋斗我优良作风是分不开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极大,我怀着对党的崇敬和向往,已在我工作的单位申请入党,成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无论我是否能够被批准入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都会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上更加努力,尽职尽责,紧紧跟随党的脚步,以国家、以人民利益为重,为我们陕西交通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篇二: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

感悟光辉岁月

工作之余,我怀着无比激动和敬仰的心情读完了“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这本相当有份量的历史研究专著。几次欲提笔作感,却又作罢,始终觉得有些惶恐,时至今日,重新整理好思绪抒发拜读之感。

著作共分为四篇二十四章,比较详尽的记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陕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史进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和走过的艰难曲折道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总结。我认为,著作中有两个要点值得我们关注与讨论。

第一,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上世纪三十年代,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了红色根据地。其中主要以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和南梁革命根据地为主。1935年10月以后,这块根据地成为党中央及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政治角度来讲,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西北地区有了革命政权。在习仲勋等人的领导下,根据地的地域不断扩大和人口增加,政治影响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中国革命力量得到发展和壮大。从军事角度来讲,红二十六军的组建使得西北地区有了红军主力部队。红二十六军在党的领导下,经过曲折的武装斗争不断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各种战斗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时至今日该军已成为全军的重点建设部队。从理论角度来讲,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习仲勋、刘志丹、谢子长等共产党人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在西北地区的成功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斗争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长征途中的党中央和各路红军提供了落脚点,党中央立足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此基础上巩固发展为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就连毛泽东也曾感慨的说:“没有陕甘边区和陕北根据地,党中央和长征的红军就下不了地”。陕北是两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事实证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

第二,延安时期。所谓延安时期,是指中共中央于1935年10月长征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形势下,东渡黄河前往华东地区,在延安和陕甘宁地区长达13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成熟时期,并培育和形成了象征时代精神风貌的“延安精神”,这一时期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延安,这座距六朝古都西安仅300余公里的陕北要塞,是我党第一座没有付出任何牺牲代价进入的城市。在这一时期,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我党极力促成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得以形成;同时,延安也是党领导的中国中农红军改编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历史见证。从政治角度讲,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战略,并及时调停斡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由此促成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二次合作。“洛川会议”制订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推动和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改编后的八路军,新四军,迅速渗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中共七大的召开,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七大的胜利召开,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从现在的结果来看这一系列政治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党在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处于一个成熟期。从军事角度讲,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革命力量由几万人发展到数百万人,革命根据地也遍布全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几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都在中国共产党的引导下集中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在这一个“点”上实现了民族总动员。又经过三年的努力,在正确的领导和指挥下,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挑起的内战。可以说,这一时期,军事力量的发展和正确的军事决策是新中国成立的绝对保障和基石。从理论角度来讲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熟,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践相结合的成果。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正式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旗帜,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一时期还形成了作为时代象征和精神文明最高体现的“延安精神”并使其升华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值得骄傲的时期,这个时期留给后代的历史遗产至今仍闪烁着理性的光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仍具有巨大的推动力。

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读完这本《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每一章节我都细细品读和回味,我把所有的思绪都溶入书里,带着我的思想和灵魂,自己仿佛也驻进了书中,成为了一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女党员,和那些我崇拜的陕西革命先辈一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我对这本书的感触极深,如今我们陕西的日益富强和快速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陕西历史上写下了浓烈的一笔,与曾经在陕工作和战斗过的老党员艰苦奋斗我优良作风是分不开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极大,我怀着对党的崇敬和向往,已在我工作的单位申请入党,成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

篇三: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

读《中国共产党史有感》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读了一本党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网上的各种资料,仔细阅读并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了一番党的历史。通过这次党史的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入党对每个党员来说都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凝聚着我们对党的伟大事业的追求,对共产主义信念的信仰,思想上的积极要求让我始终抱着一颗严肃的心进行学习,而《中国共产党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自己已有的努力,以及与组织上要求的差距。

本部党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全书对党所走过的道路、经历的复杂斗争、遇到的艰难曲折、经历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都作了梳理和反映。尤其是集中叙述了党领导人民所干的三件大事:一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是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书紧紧抓住党史的主题和主线,用雄辩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创建了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是决定战后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希望和平的意愿、悍然发动全面内战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扭转乾坤的恢弘气魄,领导人民进行了3年多的解放战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迅速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全面推进了新民主主义的各项建设。在此基础上,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经过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这期间虽然出现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但党依靠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

我党始终保持着思想的先进性,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和改进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 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很大,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引下,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阅读收获很大,希望能学习到更多更深的党史新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第二篇: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精选)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

作为一名平凡的大学生,我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理想。在我心中,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和光荣的政治组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坚信,中国共产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最根本的人生目标。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完善自我是我内心深处的愿望。所以,进入大学我就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提交入党申请书,而且很荣幸的被评为入党积极分子!这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有必要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人是,以便更好地为她服务!

虽然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但对党的认识很模糊很朦胧,只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然而随着年龄增长对她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进入大学,一个月的党课学习、小组讨论使我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魄力,也是我认识到,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了解她的智慧与魅力是多么重要!于是在图书馆借了几本关于党的著作:《党魂》、《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价值到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党的知识。感觉自己对党的认识了解的很少,确实需要好好学习,但是通过这些途径,真正的给自己上了一次业余党课,学习了党章,党的纲领,党的历史,理论与实例的完美结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一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一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权威性党史基本著作,外界对于这本书的关注度和评价也很高,这本书最主要有4个优点:第一,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第二,做到材料和观点的统一;第三,达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第四,文风比较好。

研读此书,又联系了一下中国的近代史,感触颇多!

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100多年的屈辱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然后是一个个的不平等的条约,最后的《辛丑条约》彻底把中国打入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制度,之后又是军阀混战,最后到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我们才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在这片饱受苦难的土地上,农民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八年抗日,三年内战,各方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其次,我深刻的体会到我党的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得来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发动,各领导人运筹帷幄,在无数个不眠夜统领大军为百姓作战;工农红军在全国范围内扩大,结合了不怕死的爱国战士,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不顾一切只为革命的胜利;最难忘的是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横渡金沙;铁索桥在险,同样可以征服;饥寒交迫再苦,同样可以忍受。是的,我们牺牲了很多的战士,可是我们最终以一支部队的名义克服天险,走完长征。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路程上,点燃一种精神,照亮一个民族,成就一首精神之歌,不断唱响耳畔。我们的历史是惨烈的,我们的当时睿智的,她充分集中才智,密切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艰苦的环境下,在被动的局面下,历经8年终于捍卫了祖国的尊严。这当中多少优秀的爱国爱党人士牺牲,多少无辜的善良百姓受害,可是,中国共产党挑起了这历史性的责任。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更深的认识了党,了解了党,我会进一步努力做好自己,牢记历史任务,是可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时代为己任,把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争做21实际的有为青年!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积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胸怀祖国,扎实工作,与时俱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

读《中国共产党史有感》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读了一本党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网上的各种资料,仔细阅读并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了一番党的历史。通过这次党史的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入党对每个党员来说都是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凝聚着我们对党的伟大事业的追求,对共产主义信念的信仰,思想上的积极要求让我始终抱着一颗严肃的心进行学习,而《中国共产党历史》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清了自己,也看清了自己已有的努力,以及与组织上要求的差距。

本部党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全书对党所走过的道路、经历的复杂斗争、遇到的艰难曲折、经历的一系列重要事件,都作了梳理和反映。尤其是集中叙述了党领导人民所干的三件大事:一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曲折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三是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全书紧紧抓住党史的主题和主线,用雄辩的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在大革命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政治舞台上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的形势下,创建了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掀起了土地革命战争的风暴。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流砥柱,是决定战后中国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违背全国人民希望和平的意愿、悍然发动全面内战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扭转乾坤的恢弘气魄,领导人民进行了3年多的解放战争,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最重要的历史前提。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业绩。在旧中国的废墟上,党领导人民迅速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全面推进了新民主主义的各项建设。在此基础上,党不失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经过2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初步的物质基础。这期间虽然出现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但党依靠自身的力量纠正了错误。

我党始终保持着思想的先进性,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和改进思想。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

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在新世纪新阶段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这次学习让我收获很大,日常工作中,我们应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指引下,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阅读收获很大,希望能学习到更多更深的党史新知,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努力、向党组织靠拢。

第四篇: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

读《中国共产党历史》有感

2011年是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时刻,作为一个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当代大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时刻,也是一个具有历史重大意义的时刻。在这个时刻总想做点什么来表达自己对党和国家的敬意,于是在四月份,我借来了一本党的专著《中国共产党历史》以及网上的各种资料,仔细阅读并积极思考,认真学习了一番党的历史。

通过这次党史的学习,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中国共产党历史》由中国共产党史出版社出版,本书第一卷编撰了从1921年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第二卷编撰了从1949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在这57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的独立统一付出了无数的鲜血与汗水,无数的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的未来置生死于不顾,为了祖国的明天而付出宝贵的生命与辛勤的汗水。自从共产党成立以来,党在这风雨飘摇的时代走过了一段艰辛而漫长的路,牺牲了一批批优秀的革命党人,自身也变得成熟与强大。合上书,仔细的回想党的艰辛路程,从1927年8月的八七会议到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这中间有着多少艰苦抗战的战争年代 ;从1945年4月的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到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中间无数的党员为国家的发展出谋献策。

在这57年的历史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国共两次合作,在这两次合作中,我深深感到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的未来所付出的努力。1922年,中共召开西湖会议,正式以各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实现两党合作。这是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在共产国际的指示下,中共全面的分析中国的局势,以国家利益为首位,积极配合国民党北伐革命的指示。虽然中共当时没有军队,也没有领导权,但是无数党人仍然为革命而努力。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学习我们党员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在我们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的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心国家未来,为国家兴亡付出自己的一份力。虽然我们只是社会中渺小的一份子,但我们绝不小看自己,我们的党和国家都需要想我们大学生一样无数默默奉献的有志青年。

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是1935年日本侵略军侵占我国,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号召国内一切党派停止内战,共同筹备抗日救国的斗争。第二次国共合作并不是非常顺利的,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利益,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尽量不破坏合作统一战线。从中我可以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兴亡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在国家危难时刻,我们党员能够以国家大局为重,一致对外。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髓,我们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就是这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的精神。

通过这次学习党史的经历,我懂得了很多。我们应该学习那些优秀的共产党人为国家而付出一切的精神,我们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为国家未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班级:电子1031 姓名:陆昱江

第五篇: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

读《资本论》第一卷有感

大致读完《资本论》,留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资本论》所承载的内容,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透悟的,特别是凭自己现有的阅历,是无法完全理解马克思所想表达的观点的。而在所有章节中,惟有现代殖民理论这一章能有形象而又不令人迷惑地讲述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及其在时代前进中所启到的推动作用。因此,我选择现代殖民理论这一章作为自己的议题,籍此来论述一些我对于《资本论》的理解。

《资本论》的价值是什么,只是为了阐明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吗?这是我在迷惑中读完前24章的疑问。直到最后,我找到了自己所想知晓的答案:《资本论》的第一卷的核心思想,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与它的发展趋势。

在地理大发现的背景下,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不断深入,扩张与殖民渐渐成为各国争相付诸行动的焦点。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中,在欧洲大陆另一端的美洲大陆,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大批大批的移民远渡重洋来到这片热土,为实现一个个发财梦而辛勤劳作。一个又一个资本家踏上这块大陆,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由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主导的世界。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这里存在着资本主义无法生存的关键。所有的移民都不是一无所有的,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土地,他们来自欧洲,深知资本家剥削他们的丑陋本性。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尽管新大陆的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机会,但没有哪一个个体能主宰一方的就业率的高低与工业体系的发展。《资本论》里有段很有说服力的引用,威克菲尔德说:“如果把资本以相等的份额分给社会的所有成员,那就没有人想要积累对于他能亲手使用的资本了。美洲新殖民地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样。在那里,对土地所有权的热望妨碍了雇佣工人阶级的存在。”因此,只要新大陆的劳动者们是自己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他们就能为自己积累。只要他们能为自己积累,只要农业还没有和工业分离,农村家庭工业还没有被消灭。资本主义积累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为了改变这种令人难堪的局面,英、法、荷、葡、西这些欧洲最原始的美洲殖民地宗主国采取了一种无耻的行径——他们贩卖黑奴。仅以英国为例,一艘英国船从利物浦或是布里斯托尔出发,一直南下驶向中非海岸线上的某个交

易站,用现代化的工业品和武器弹药换取那些在非洲部落战争中被俘获的奴隶。然后转道北上,越过大西洋,在加勒比海的某块英国殖民地的港口停靠,用一船奄奄一息的黑奴换取金银和殖民地特产。然后迫不及待、小心翼翼地返回英国。这种被历史学家们称为“三角贸易”的举动,在为英国本土提供了大量的收益的同时,也渐渐使殖民地的资本主义体系趋于成熟。

资本主义体系的建立,需要漫长的原始积累的过程,当然这种资本的积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我们思维模式的资本主义,和现实存在的资本主义,有着很大的差异。并不是西方国家的生产制度便是资本主义,究其本质上讲,只有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形成了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私人所有,并藉著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利润。这样的生产制度才能称之为资本主义。但我很不幸地发觉,如果生产资料是决定资本能否产生的关键的话,那么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就已经是中国最大的资本家了。那么,在新中国时期的30年间,我们所创造的一些所谓的政治敏感话题岂非都是些无聊的瞎子所臆想出来,用来耸人听闻的笑话而已吗?如果可以这样理解的话,那么我也可以不负责任地猜想:当今的中国,是否也是殖民地的一员?

不得不说,读《资本论》最大的收获,并不是知晓了什么叫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制度与生产关系是什么,那些不重要,不会决定我们的生活。但从中我却意识到我们思维模式里对一些事物认识上的歧异。的确,不同的环境造就截然相反的意识形态,可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对于世界的感知能力以及用一种平和、理性的态度去感受社会中的一些潜移默化。

下载[资料]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资料]读中国共产党陕西历史第一卷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资本论第一卷节选有感

    读资本论第一卷节选有感作为一名理科生,我平时没有太过于关注文科的哲学思想。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地拜读此类书籍,本书分为七个篇章,24个章节,刚开始阅读时我觉得枯燥乏味,理解上也......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物信学院 13物本非学号1305110135 姓名 李银城 摘要:1、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

    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有感陈建辉 电子1411“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这是《毛选》第一篇《中国社会阶级的分析》上首先上提出的问题。......

    读《资本论》第一卷序有感

    读马克思《资本论》1867年第一版序言有感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 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资本论》无疑是......

    读《战争论》有感——第一卷[5篇]

    读《战争论》有感——第一卷 初读《战争论》,我只认为这是一部关于论述战术、战略的书集,与我国的《孙子兵法》一样,强调的是为战争服务的各种战争技能;再读《战争论》,我发现这......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有感

    读《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有感 摘要:作为工科生,在高中的时候也没有过多接触到马克思,进入大学虽然上过关于马克思课程,但是没有考研的打算所以当时也没有认真的去学。懵懂的......

    读《资本论》第一卷序有感

    读马克思《资本论》1867年第一版序言有感 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资本论》无疑是......

    党办:《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读后感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读后感《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1921—1949)(以下简称《党史》一卷),是在1991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