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邓小平文选》心得
学习《邓小平文选》的心得体会
尊敬的党组织:
“两会”过后,校园里又一次悄然兴起了学习《邓小平文选》的热潮,我作为一名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预备党员,更加应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邓小平文选》的精神实质,坚定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促进我的学习和工作。现将我的一点学习体会向党组织做一简要汇报:
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我认识到《邓小平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邓小平同志领导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经验的理论总结,她记述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实践活动,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的理论基础,是我党的理论宝库。
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深深感到邓小平同志不仅是一位行动家、哲学家,更是一位具有超凡系统思维的深刻的思想家。他重视行动,重视实践,更重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立足当代现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即借鉴世界经验又不照搬别国模式,形成了一整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进行了全面、客观、科学的阐释,其包含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一系列新突破,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等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邓小平理论可谓博大精深,邓小平同志敢为人先的精神、统领全局的气概和渊博的理论知识更令人折服。在这一伟大理论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邓小平同志驾驭系统辩证的超凡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达尔文曾对科学理论作过如下定义:“科学在于综合事实,从而从中得出一般的法则和结论”,邓小平理论正是这样的科学理论,从否定“两个凡是”、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到坚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姓“资”姓“社”的责难到“经济特区”的建立,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
立……风风雨雨20余个春秋,每一次都是质的飞跃,每一次都使理论得到凝炼,得到升华。理论来源于实践更要指导实践。在新世纪的中国,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意识相互撞击,各种深层次的矛盾日益显露,在这重要关头,更需要理论指导,来澄清人们的疑惑,统一人们的思想,解决人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邓小平理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解放我们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了解新情况,研究新现象,解决新问题,并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的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实践来检验理论,丰富和发展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正确与否同样需要实践来验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实践充分证明了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性,中国大地上发生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率稳定保持,综合国力日益强大……这一切无不归功于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贡献。我深深地认识到,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中国人民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光明前景。但任何一种正确的理论都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同样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况且,我们国家正从事着前无古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面对着过去从未面对过的新世界、新发展、新的实践和新的问题,不能盲目照搬照套条条框框、教条主义,更需要正确理论为指导,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扬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断开拓,总结新经验,形成新认识,不断丰富发展邓小平理论,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
学习邓小平理论,就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做到以我国改革开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不断章取义,不形而上学,才能保证我们的学习有目的,有收获;学习邓小平理论,就要继承和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党的优良传统,这是学好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方法,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学风的体现。切实把邓小平理论运用于实际中,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把学习与了解国情、省情和各部门和单位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让理论更好地为实践服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和希望同在。只有从现在做起,把邓小平理论转化成强大的精神动力,认认真真学习,以坚韧不拔的、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准备,毕业后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才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正确选择。
《邓小平文选》是邓小平理论的源泉,他从各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背景和实践,是邓小平同志政治生涯的总结。学习《邓小平文选》之后,使我清楚地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也看到共产党员是怎样让中国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我更加社深入地了解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坚定了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更加热爱。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
改革开放,邓小平同志说它是一个很大的试验。“搞成功是我们的愿望,不成功是一个经验嘛!”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个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做下去。小平同志认为,改革开放应当从农村开始,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农村改革初见成效,为今后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同时还要搞特区经济,开放沿海十四个城市。深圳特区的成功就是一个例子。总之,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正确的,虽然每个领域都还有不少问题,但都不难逐步解决。
在谈到台湾问题时,小平同志是这样说的,“台湾可以作为特别行政区而存在,可以有自己的独立性,可以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但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出,共产党是愿意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并以谈判的方式来进行磋商。完成统一大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与外国的关系一直是小平同志关心的问题。在中日关系上,小平同志认为应当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虽然过去日本对华发动过侵略战争,但这些都已成为历史,现在我们应当加强合作,将过去先放在一边,但绝不能忘记历史。当时小平同志会见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他表示欢迎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帮助中国更好更多的发展。小平同志认为中美关系应当好起来。尽管中美之间有一些纠葛,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分歧,但归根到底中美关系是要好起来才行。两国相处,要彼此尊重对方,尽可能地照顾对方,这样来解决纠葛。中美关系得到新的发展,取得新的前进,这是我们的愿望。
通过学习《邓小平文选》之后,让我清楚地看到共产党人的领导是英明的,历史的选择是正确的。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才有如今的大好局面。这又让我再一次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为自己在将来能加入这样的党而感到自豪!邓小平曾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在邓小平理论的研究和学习过程中,我时刻能感受到那股朴实而执着的爱。或许我们从小就被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封闭在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小圈子里,以至于在今天和平、安定,物质文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淡薄了爱国主义的主题。我觉得爱国并不是要空讲大道理就可以了,而是要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譬如说,珍惜淡水,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也许有人觉得太离谱了,但我认为,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祖国的一草一木都不想爱护,他怎能会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如今,许多人的热点依然是出国发展,依然有很多的人向往那看起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可是当我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了解了共和国艰辛的成长史之后,我越发热爱我的祖国,我越发可以理解她与别人相比不足的地方,而正是这些不足之处应当成为我们年青人奋发的动力。立志建设她、美化她应当成为我们最崇高的理想。
总之通过这一次学习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多么古老而又深刻的一句话。“青年一代的成长,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邓小平也将历史的重任放在了我们的肩上,因此,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我们义不容辞!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大学生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先辈的鞭策下不断前进。
汇报人:王思远
2012年4月5日
第二篇:读书心得:学习《邓小平文选·严厉
学习《邓小平文选·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感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十年代初期,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国民经济的发展,违法犯罪分子为了谋求不劳而获的巨额利润,不惜铤而走险,杀人越货、教唆抢劫等刑事案件的出现,给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并且严重威胁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一九八三年七月,邓小平同志同公安部负责同志谈话,声明必须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怎样才能有效治理这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安康程度的标尺,考验着中共领导人的政治智慧。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概括起来有三点。
第一,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人民的力量,让刑事犯罪分子无处容身。我党有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战争年代,依靠群众,党中央和毛主席顺利撤离红都延安,赢得了对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全面胜利。新中国建立初期,各种反动势力风起云涌,试图颠覆刚诞生的新政权,中共及时决策,依靠群众,赢得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改革开放进入到八十年代初期,新的重大的社会问题集中在刑事犯罪这一块,怎样看待、如何解决,成为民众关心的重大课题。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群众去揭发、检举刑事犯罪分子,就成为当务之急。这样做,一方面会为公安机关提供大量的机要线索,为着更好更快地攻破难题,勇闯难关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种正义的强大声势,为构建和谐安康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
第二,国家机关应该紧密配合,具体来说,立法机关必须完善法律条文,执法机关应做到违法必究。首先,从立法角度来看,新时期以来,虽然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但是立法进程仍然比较滞后,不仅有许多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法律条文大量存在,而且还有很多需要增加弥补的法律条文仍然大量缺乏,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尤其是刑事犯罪分子可趁之机。所以,我们应该完善自己的法律条文,真正让“法”起到排除不公的作用。其次,从执法的角度来看,公安机关和审判机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自己工作效率的必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使命感觉悟感,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遇到新难题新状况,还要保持清醒冷静、沉着镇定、果敢智慧的头脑,这样才能不辜众望,圆满完成祖国与人民交给自己的神圣使命。我们要培养和训练基本功过硬的公安干警,在执法的过程中,让他们真正起到“威慑敌胆”的作用。同时,政府着力加大财政投入,增加研制科技产品的支出,这些“投入”与“支出”主要应用于刑侦破案领域,公安干警应该充分利用科技含量高的破案工具,迅速及早地将案情侦破,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我们不仅要培养博览国际法学的专家,也要拥有一大批真正了解中国实际的法学名家,让他们齐心协力地为祖国为人民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让那些猖狂的刑事犯罪分子心服口服地在铁一般的事实与法律面前无话可说、低头伏法。逮捕刑事犯罪分子后,审判机关应该当机立断,判案从严从紧,真正做到“除恶务尽”,“敲山震虎”。
第三,对所有刑事犯罪分子都要实行专政。不要一谈“专政”就变色。我们讲的“专政”不是“暴政”,而是人民民主专政,这就要求我们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专政”好了,就会有更大更多的“民主”,“民主”好了,便会减少“专政”的出现。我们国家从来都不缺少民主,不过我们的民主带一个“民”字,就必然朝着为民的方向服务,人民永远享有民主,对着敌人,在现阶段指一切触犯人民利益的那些人,特别是刑事犯罪分子,发起最公正的审判与制裁,这也就是我们的“专政”。归结到底,人民民主专政就是为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
着想,就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百姓安居乐业。任何肆意扰乱社会秩序、混淆视听的捣乱分子,必将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等待接受正义的裁判。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举得了预期的效果,社会秩序渐入佳境。时至今日,邓小平同志的精辟论述,也在熠熠发光,可见其真。大家所熟悉的重庆市专项打击黑恶势力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相当大的成功,我想也是成功借鉴了邓小平同志的方法。重庆“打黑”的过程中,首先倡导的就是要民众大胆检举。黑恶势力胡作非为,离不开对百姓的千般折磨,可以说,群众是黑恶势力的亲密接触者和见证人。政府出面鼓舞大家,为百姓撑腰,做百姓后台,必然会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和热情帮助,实践证明,这条路子走对了,群众没有乱,而是在政府的有力主导下有步骤有层次地投诉那一幕幕耸人听闻的惨剧,揭发那一场场罄竹难书的罪恶,最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接着按照逐渐完善的法律程序,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不仅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还创造性地根据新环境下产生的新问题,促进法律质的提升。对于那些罪大恶极的坏蛋,依照法律当判死刑的人,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这样做就使得“法”为民所助,为民解忧,从而将“打黑”活动进行得有条不紊、法理分明,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同时,廉洁和谐的大都市形象也已深入人心。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有着丰富的从政治国的经验,我们从他对刑事犯罪的判断与分析中得以深切感受到,同时其后的历史也必将证明真理必将长存,成为指导人们弘扬正气,消灭丑恶的良药,这也就是我们学习《邓小平文选》的意义。
第三篇:邓小平文选读书心得
依据篇目: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伟大的一门学科,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至今,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三十一年的时间,它所带来的改变是广大人民群众有目共睹的。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茅草屋被整齐的红砖洋楼别墅替代,一条条顺畅的公路连通着四面八方,带来滚滚财源。城市面貌也焕然一新,生活环境、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特别是沿海的经济开发区,高楼耸立,厂房整齐,一派盎然的蓬勃景象。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了几番,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种种的变化,都得益于我们国家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以及以后坚定不移的实施,为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报告中指出发展当中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就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实际上也就是关于解放思想的争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同时也是我们当代热血青年的行为指南。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发展。我们青年一代是祖国的希望,是明天的接班人,我们更应实事求事,踏踏实实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邓小平理论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和澳门先后顺利的回到了祖**亲的怀抱。“一国两制”的政策不但使香港和澳门及时的回归,香港和澳门这几年经济、政治的蓬勃发展也充分证明了,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一国两制”的政策并没有使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受到损害。有了祖国大陆的大力支持,香港和澳门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祖国统一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希望,在对台湾问题上,邓小平理论中指出,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就像香港和澳门一样,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构想的“一国两制”的体制下更加富饶美丽。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一项长期不变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是一种新思维,是把港澳台的回归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解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就是说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港澳台根据实际情况,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个构想,是把国际上通用的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于国内,是一个伟大的创造,即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重大贡献,又对人类社会科学理论增添新的内容。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一项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不是一个暂时的政策,而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方针。我们当代青年更应该坚定不移的支持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为两岸和平统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我们当代大学生更加清楚明白的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面对着市场主义体制下的激烈竟争,我们应该始终铭记“三个有利于”。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培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为我们是否对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的根本标准,努力拼搏,学习好科学知识,为祖国更灿烂的明天贡献出自已的一份力量。
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坚定走下去的信念,同时不忘加快自己的步伐,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上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继续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使我们更加正确的认识社会主义,更加坚定了发展社会主义的信念。用邓小平理论武装我们的大脑,把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同我们建设国家的行动结合起来,为建设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读《邓小平文选》心得
读《邓小平文选》第3卷的心得体会
通过读《邓小平文选》第3卷,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邓小平对中国未来经济改革发展的想法、意见以及对实现共同富裕的看法。如果说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给我们找的一条发展的路,先富后富,则是为我们找的一条实现人民生活富裕的路。正是由于这条非均衡发展之路,才调动了人民的积极性,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中国的经济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中国的一部分人民逐步富裕起来,但由此导致贫富差距拉开了,当然,这本属“先富后富论”的题中之义。然而,这种贫富差距却拉开的过大,一部分人开始怀疑起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能否实现,“先富”能否带动“后富”?如何带动后富?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与反思。
客观上讲,这条路确实是行之有效,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确实富裕了起来,但随之而来另我担心的却是先富起来的不能忘记没有富裕起来的,而且也不应忘记那些落后的地区和待富的人。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既然是一部分人先富,那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存在贫富的差距是正常情况。但是我们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个“度”,超过了这个“度”,就有可能物极必反。同样,在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也要有个“度”,否则就会导致两级分化,这是与共同富裕背道而驰的。因此在“先富”带动“后富”的过程中就要掌握好、把握住这个“度”。而这个“度”则直接体现在贫富差距的逐步拉大这个问题上。
对于贫富差距存在,邓小平实际上已经预料到,在《文选》中我们可以零星的找到一些避免差距扩大以及先富带动后富的一些设想。如“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 鼓励和提倡一些人富裕起来之后,自愿地拿出一些钱来办教育、修路等。当然,这要坚持自愿原则,绝不搞摊派;教育人民群众更多地考虑国家利益。“我们从来主张,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如果有矛盾,个人的利益要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对一部分收入过高的人要采取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等办法进行调节。对于那些以非法手段发财致富的违法乱纪者,则要按照法律予以制裁。当然,对于当时提出的一些设想,现在我们也正在实施。但是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种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缩小这种差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的居民基尼系数从改革开放之初的0.20扩大到2008年的0.49。由此可知中国的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经济学家们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可
见中国的贫富差距已扩大到十分严重的程度。诚然,经济的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障,但是无视贫富差距拉大的现实也是不可取的。只有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到贫富之间的“度”,并且把这个“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样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进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而现实的情况是近年来一些公民却出现了“仇富”的心态,更有甚者竟产生了一种畸形的思维,即:实现共同富裕其实很简单,只要把穷人都消灭了,这样不就实现共同富裕了吗?其实,对于那些有“仇富”心理的人是可以理解的,同样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样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贫富的差距竟然这么大。当然,其实对于贫富差距的存在,无论地区之间、行业之间、还是城乡之间,人们是可以理解的。之所以产生“仇富”,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相关政策或制度存在不合理之处,另外就是很大一部分人通过非正常收入而富裕起来。而富裕起来的人对弱势群体、贫困人口的漠视与不顾,则直接导致一些人“仇富”心态的产生。
如果说贫富差距扩大问题的产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造成的,未免有些牵强。固然,市场经济的规律本身就有着分化和扩大收入差距的内在动力,但具体到我国来说,分配制度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对贫富差距的扩大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战略,其本身并没什么,但具体到实际操作上就产生问题,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官员由于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只强调经济的作用,而忽视了公共服务的职能,结果导致广大人民依然得不到实际好处。
贫富差距扩大的现实使得人们开始思索邓小平当初提出的“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正确性。因为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从基尼系数可以看得出,而且从其趋势来看,贫富差距仍会进一步扩大,虽然目前国家采取措施使得地区间、城乡间、行业间的人们的相对差距有所减少,但绝对差距却在逐渐增大。如果贫富差距继续增大,那么到了一定程度,国家和政府恐怕也难以维持社会的稳定,更别提政权的巩固、共同富裕的实现了。因此关于“先富”能否带动“后富”的问题产生了,“先富”如何带动“后富”的问题更是重新摆在了眼前。当然,时代不同,处理问题的情况也会不同,怎样重新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前必须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也无怪乎一部分人对于共同富裕的实现存在顾虑与猜疑。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邓小平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其本身就包含着“先富”的是要带动“后富”的,而且“先富”是能够带动“后富”的,而不能搞两级分化。邓小平也曾说过:“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级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可见,对于贫富差距过大产生的后果,邓小平是有预见的。而这种后果产生的前提是“先富”没有带动“后富”,最终导致两级分化。因此,在新时期的现代化建设时期,必须重新认识和把握“先富”如何带动“后富”,并且切实实施“先富带后富”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可以肯定的说: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能否实现,关键在国家和政府。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国家政策往哪儿倾斜,哪个地区就能富起来。当初为了实现“两个大局”中的“第一个大局”,国家是举全国之力,帮助东部地区富起来的。邓小平也曾说过:“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所以说“先富”是能够带动“后富”的,国家此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这种贫富差距状况,并且积极采取各种积极措施来控制这种差距的扩大,然后逐步缩小差距,只有这样才能走向共同富裕。如果仅是考虑发展问题,而不注重社会的公平,那发展的成果又怎么能为人民所享有,更别提实现共同富裕了。因此,我们对“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不能太盲目乐观了,要充分认识到在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之。在如何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邓小平说过:稳定是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如何才能稳定?只有实现社会的公平。而如今收入差距的扩大,明显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体现,实现不了公平,则发展最终还是会受阻,结果还是会出问题,还是会两极分化。因此国家必须继续深入的进行研究与考量,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必须增强政治责任感,想方设法控制住这种扩大的趋势,并逐步缩小之。只有这样,共同富裕的实现才有希望可言。总之,关于“先富”带动“后富”,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先富”如何带动“后富”,“先富”在带动“后富”过程中出现的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只要我们认真把“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提高到国家战略问题,那共同富裕肯定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能充分发挥起来。只有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共同提高了,国家才能稳定,经济才能发展,最终国家就能走向一个良性的经济循环之中,社会主义的和谐就能实现。
第五篇:学习邓小平文选心得体会
学习邓小平文选心得体会
——章台镇人民政府林晨 1004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他对新中国的创立与社会主义建设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邓小本平文选》收入了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文章。而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邓选第三卷》。里面收录了邓小平一九八二年至一九九二年的许多讲话内容,均体现了邓小平本人的思想政治价值观。而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人物,他的思想影响着中国前进的进程,而他的这些理论直到现在也在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
邓小平同志准确的把握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是理智而务实的。他是务实的,他以殷实、富裕的生活代替任何空谈回报他深爱的人民。不拘一格搞好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想散见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不管白猫还是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管姓“社”还是姓“资”,只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都可以大胆借鉴。可他也是理智的,共同富裕是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的,在不可能同步富裕的基础上,必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通过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种“允许一部分人先好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好起来”的暂时
“不公平”的社会表象深处是邓小平同志深邃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把握能力,因为与其用同步富裕的谎言欺骗人民不如把历史进化过程中的必要代价和过程如实告诉人民。因此,面对贫富差距暂时拉大的社会现实和风言风语,他一笑置之。是啊,担当人民事,何计身后评,何况历史自会有它公道的评判。
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主题,世界大战在一个长时间里打不起来,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于我有利的环境存在着;但是世界并不平静,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仍然存在,国际经济竞争激烈,国际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垄断。我们既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又面临着很难得的机遇。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比较中,坚决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把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就显现出来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的观点就行成了,分三步走用70年时间长期奋斗以实现现代化和“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发展战略就提出来了,适应向小康和向现代化发展的不平衡性,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先富起来以带动共同富裕的新路子也就开拓出来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在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和比较中大胆实行对内对外两个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就显现出来了,“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的观点就形成了,同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于
抓”,稳定压倒一切,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的方针也就是必然的了。中国正处在特别需要集中注意力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书中提到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为了发展生产力,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必须对我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于是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并且已经有了显著的成效,于是又转到城市经济改革。在摸索与总结中从现在经济增长的速度中,完全可以看出当时的决议是正确的。完全可以体会到政策性的正确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选中还提到,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有计划地利用外资,发展一部分个体经济,都是服从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个总要求的。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也正是为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富裕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经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历史使命。珍惜优越的条件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全面发展,面对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新一代的青年干部更要以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