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美术图案花的设计
七年级美术图案花的设计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色彩及色调给人的感受。
让学生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分析美术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实行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教法选择: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不同风格的音乐片段、描绘不同季节的文学作品片段凡•高的代表作、课本等。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第一课时:启发、引导与体验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欣赏,侧重对色彩的心理效应的介绍。使学生认识色彩、了解色彩与表现自我的关系。第二课时:活动课,运用不同的色彩、富有个性的笔触来表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感受。
教学设计
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一、组织教学
投影仪分别打出冷暖色调布置的房间图片,同时播放冬天刮风、下雨的声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天气里,外面刮着风,下着雨。你出外归来,先后走进这两间房,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让学生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
提问:两间房间为什么给人的感觉会不同?学生回答,老师暂不总结。
老师:这个问题,正是我们这节课要重点学习的课题。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导入新课
展示课题:《向日葵—色彩的心理效应》
.展示两组色彩卡片,与学生共同分析。
a红、橙、黄
b蓝、绿、紫
提问:这些颜色分别会让我们联想起什么?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
2.展示课本11页风景图片。
提问:同一风景,画面色调不同,给人感觉相同吗?0分钟)师生共同小结:“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不同。”色彩的这一特性常被运用到艺术作品中,用它来营造气氛和传达情感。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回答、分析使学生了解色彩富有表情,具有强烈的感情性。六个基本色相的心理效应是色彩感情性表现的重要基础。
举例:欣赏课本12页农民画《猴子吹号》。
提问:这幅画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在我国传统观念中,红色往往与吉祥、好运、喜庆相连。红色便成为一种节日、庆祝活动中的常用色。这幅画以红、黄色为主配以红、黄色的对比色蓝、绿色,画面色彩饱和强烈,营造出了一种“普天同庆”的喜庆气氛。
通过欣赏富有民族特色的农民画《猴子吹号》,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民间艺术的根基深厚,源远流长。并了解我国民间绘画的用色特点。
3.运用电脑,改变《猴子吹号》这幅画的色调以蓝、绿色为主。
提问:色调改变了,画面的气氛有没有变化?
利用电脑的优势,加强直观感受。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色彩在绘画中表现情感的重要性。
4。展示课本11页色彩搭配的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在不同色彩的衬托下,给人感觉相同吗?通过回答,提出色彩搭配知识。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家居的色彩搭配等。让色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切认识到掌握色彩知识的重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5.展示课本11页不同形状、笔触的色块图片。
提问:同一种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形状、笔触时给人感觉相同吗?
通过回答,让学生了解色彩能够表达情感,而且当它依附的线条、形状不同时,能够加强或减弱色彩给人的感受。
6.欣赏
欣赏凡•高的《向日葵》
提问:凡•高的画,用笔、用色都很有特点。他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讲解:色彩作为绘画表现的手段对人的视觉情感会产生刺激作用。这是由于人在大自然的生活体验中形成的色彩心理反应。《向日葵》用响亮的黄色和奔放有力的笔触,把向日葵绚丽的色泽、饱满的轮廓描绘得淋漓尽致。从画中,我们会强烈感受到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欣赏康定斯基的《即兴二十六号》
提问:你看得懂这幅画吗?
讲解:康定斯基的画彻底抛弃了描写性的和让人产生联想的绘画语言,而借用类似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自己某时某刻对周围世界的感受。用线条、色彩以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巧妙地安排符合自己心境的画面,开创了没有具体物象的抽象画。
总结:通过比较、欣赏,我们知道了色彩和笔触是绘画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简介荷兰画家凡•高的生平及后印象派的特点。简介俄国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风格。
通过欣赏他们的画,使学生了解西方美术史中的重要画派及其代表人物以及不同流派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多角度的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从中了解和感受经典作品的内涵,从而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
7.课堂活动
播放两首不同风格乐曲的片段。
第一首:《丰收锣鼓》
第二首:《二泉映月》
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乐曲的主题、意境和节奏。
提问:如用色彩、笔触在纸上来表现这两首乐曲的意境、情绪、节奏,你会如何表现?
布置下节课的活动内容:春、夏、秋、冬四季的色彩表现,让学生准备。
最后,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下课。
美术与音乐、美术与文学的整合。《新课标》指出:“自然和社会有着一些共通的规律和法则,通过跨学科的联想教学,可以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并有助于形成对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视觉艺术、听觉艺术在课堂中的巧妙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引导学生多方面去体验并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课后总结及改进计划:
通过两课时的学习、欣赏、练习,学生大都能体会到不同的色彩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但不足之处是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脑海中形成的概念化的东西太多,如:春就是一片绿,夏就是一片红,秋就是一片黄等。缺乏创造性。练习过程中发现学生驾驭色彩的能力不强,因此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画面色彩、笔触都比较单调,缺少变化。针对以上情况,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将进一步鼓励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多欣赏一些中外绘画名作,从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美术三年级上册学习图案设计
《学习图案设计》
课时设计:一课时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图案的设计方法,并根据我国民间图案的表现形式,完成一幅能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美术作品。
2、以发现式教学模式为主,运用创设情境、资料分析、学生探究、艺术实践等教学方法开展学习。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学重点:
了解、体验传统与现代图案的设计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用图案的设计方法进行构思、构图。学具准备:
课前搜集图片资料等,沥粉画材料等。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展示:
二、检测并导入新课:(一)猜谜导人。
今天,先请同学们猜两个谜语:
1.头上两根须,身穿彩花袍,飞舞花丛中,快乐又逍遥。(蝴蝶)2.绿衣衫,套绿褂,住在房里爱上架,嘴尖舌快会说话,人家说啥它说啥。(鹦鹉)学生猜出正确答案的同时,出示蝴蝶、鹦鹉挂图。
三、讲解新课: 1.色彩分析。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挂图,(和课本照片相同,也可用投影仪放出)想一想,蝴蝶和鹦鹉主要有什么色彩?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学生答。教师以蝴蝶为例进一步诱导:这些色彩所占面积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学生回答,教师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色彩。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什么样的感觉? 3.作业步骤。(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
四、检测 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3)涂色尽量匀整。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五、拓展提升 作业展评,小结。
我国的图案因物寓意,物吉图祥,将情与景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浓郁的民族特色。
请把你们的作品介绍给自己的老师、家长、邻居,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板书设计:
学习图案设计
(1)设计图案。(2)选择一组颜色涂绘。
课后反思:
第三篇:苏少版七年级美术图案之美
图 案 之 美
郧西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王友红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第六课《花的变化》一课的延续和发展。教材首先对“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进行了简略的回顾和介绍,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源远流长的历史。其次,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使学生了解“装饰图案”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具有很强的形式审美特性,这些特性诸如:对称、均衡、对比、律动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图案的审美创造,就是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法则,通过一定的创意、设计、制作形成的创造性活动。最后,通过欣赏、讨论、体验、创作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图案的创意与设计美,并以此在图案的表现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装饰图案的历史和分类,学习装饰图案的形式美法则。
2、技能目标: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创意设计装饰图案。
3、情感目标: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感受其人文精神和情感表达。教学重难点
重点:装饰图案的分类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
难点:如何有效的运用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进行创意设计。教学准备
笔、纸张、画笔颜料,多媒体课件等。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说一说在你的身边有哪些你认为很漂亮的装饰图案。
生互相交流讨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装饰图案的世界,了解图案之美。课件出示课题——《图案之美》。
2、学生自学课本30——31页。
3、教师提问:什么是图案?(课件出示答案)
二、探究阶段
1、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美丽的图案。在欣赏时我们要认真观察 ①,图案的内容有哪些?
②、这么多的图案,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类?(欣赏课件各种图案)
2、小组讨论:(课件出示问题)
①、图案的内容有哪些?(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课件)②、图案可以分为几类?(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多媒体课件)
3、提出问题:一幅好的图案能让被装饰品变得更美,让人赏心悦目,反之则会适得其反。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设计一幅好的图案呢?设计图案必须依照某种基本的形式,并按照美的法则来构成形式的美感,如:对称、平衡、对比与律动。对称、平衡、对比、律动等都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它们是构成图案审美的重要基础,也是构成图案形式的基本方法。
(1)对称(课件展示)
对称是图案的基本形式之一。对称,是图案形态左右或上下完全相同的平衡关系,这种关系如同照镜子或水面的倒影。它的特点是具有统一感,适合于产生静止的传统效果,有很好的安定感。不足之处,容易产生拘谨,呆板的感觉。
(2)均衡(课件展示)
平衡,不是从物理学的角度说,而是从视觉的角度说,是图案形态左右或上下之间一种视觉上的平衡关系,它既可以使画面丰富,又可以破除对称的单调,而较为活泼。平衡的形式以不失重心为原则,他的特点是稳定中求变化。由平衡形式构成的图案容易产生活泼,生动的感觉。
(3)对比(课件展示)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的区别或有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在图案设计中,如构图的虚与实,聚与散,形体的大与小,方与圆,高与低,宽与窄;色彩的明与暗,冷与暖,鲜与灰等对比因素在图案中的应用,都可以产生生动,活泼,丰富的效果,给人以强烈,鲜艳,多样的感觉。
(4)节奏与律动
节奏是指有规律的重复,包括完全重复和渐变重复,它使图案产生秩序美感。律动是指有规律的运动,如有规律的重复、渐变重复能使图案呈现出律动的感觉。在图案中表达节奏与韵律的方法,可以通过图形的大与小,强与弱,虚与实,疏与密,明与暗,或方向,位置等方面的有规律的组合,以构成富于节奏与韵律的图案。
三、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作品的形式美,在图案的表现中展现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四、实践操作
1、欣赏了这么多漂亮的图案,也知道了设计图案需要遵循的形式美法则,同学们现在是不是跃跃欲试,迫不及待的想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呢?你们看,老师有一块手帕,可惜手帕上什么也没有,你们能不能为老师设计一款好看的手帕送给老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当一名设计师,为老师设计一款精致的手帕吧。
2、学生构思设计。四,作品展示
将学生设计作品送给老师,老师将作品张贴在黑板上,同学们互相欣赏。
课后拓展:
图案在不同领域中应用,小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大到我们生存的空间,图案已经无处不在,图案用它独特的美装点着我们的生活,有了图案的陪伴,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更加丰富。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设计更多的装饰图案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课,教学目标是以我国装饰图案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和分类,并学习它的形式美是多种多样的。通过这节课学生懂得了对生活环境的观察、感悟和反思,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领略了生活中的艺术美;这样学生能从多元文化和生活美术的视角感悟艺术与生活的息息相通。探究阶段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有的学生对一些民风民俗了解的比较多,谈论起来非常新颖吸引人,创作过程中,不少学生都照葫芦画瓢,能够创新的较少,反思原因,主要是现在学生很少见到这些乡土气息的图案,再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不够细致,通过这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应多关注一下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因为她会带给我们很深厚的文化熏陶。本课虽然结束了,但留给自己的思考还很多,本课在这些方面还显得略有不足。新课程的理念非常注重教学活动中的“学”的过程,在本教案例中,学生既要了解装饰图案的相关知识,又要体验装饰图案独特的艺术美感,进而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品质,还要运用图案设计的方法去创意设计装饰图案。这么多的内容显然不是靠一节课就能全部达到的,应该是美术教学活动长期的、共同的目标。
第四篇:儿童剪纸图案花方法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非常好看的红色的花朵,大家可以照着步骤来剪哦,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下剪纸图案大全及方法吧。
工具/原料
纸
笔
剪刀
方法/步骤
准备一张纸
向中间对折
在画上半个小花
沿着虚线剪掉
剪后在小花图片
完成后的小花图片,是不是很简单呢
第五篇:六折团花剪纸图案
各位只知道六折团花的剪纸怎么做吗?其实很简单哦,以下是它的教程,有兴趣的朋友看看吧。
六折团花剪纸图案
准备好一张正方形纸片,将其角对角对折两次。
将三角形平分为三份,将两边的三分之一向中间的三分之一对折。
如图,将上述折好的纸再次对折。
用剪刀把如图部分的角剪掉。
将中心点朝向自己,如图用黑色笔勾画,画好后下图左边的阴影部分剪掉后展开就可以得到右边的六折团花剪纸图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