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花的世界》教学设计
游戏、生活和文化中的美术
——《花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设计背景
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划分,本课当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里的一课内容。通过“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应分别在三个方面达到一定的目标,分别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目标就是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立体创作,即知识与技能;能力目标则要求培养学生认识、发表、探究、发现、创造、展示、介绍“花”的美及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材料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即过程与方法;情感目标突出让学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培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兴趣,激发大胆发表、展示、表演的勇气,这就突出了艺术教育的特征,强调了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形成一定的价值态度,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际美术教学中,以上的三个目标决不能孤立对待,他们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其中,过程与方法是关键,只有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才能带动知识与技能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的增长和情感态度的培养都是在学习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实现的。
二、设计理念
“感知能力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每个人情感的生成,智慧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基本的感知能力的基础上的。”在课程改革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学生学习。俗话说:“我听了,我就忘记了;我看了,我就记住了;我做了,我就会了。”因此,在有条件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去直接感受;毫不吝惜的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引导他们有目的的去体验;让孩子们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在交流中丰富间接体验,在创作中发挥出创造热情。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发散的内容文字、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生活动图及作业要求,提示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如以美术学习内容为主线,提供了体现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材料美的图片,显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思考、发表、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过程的文字内容及联结自然、文学、历史等学科的信息和线索,为师生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宽泛的选择和拓展空间,通过隐性的学习方式内容的展现,引导师生共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三、设计过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立体创作。
2、情感目标: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培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兴趣,激发大胆发表、展示、表演的勇气。
3、能力目标: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发现、创造、展示、介绍“花”的美及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材料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
2、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师生角色活动的共同参与、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美的情境的创设、丰富教学资料的展示、游戏形式的思维训练、教师亲切耐心细致的引导鼓励、及时的教学反馈评价调控、活泼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分层突破的策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感受美,引导分析认识美
1、师生交谈,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 生:喜欢。
师:你知道那些四季不同的花名呢,比一比看谁最厉害。(待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出了一连串的花名后教师点评。)
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太阳花,因为它有很多中颜色,很漂亮!生2:我最喜欢茉莉花,因为兰花很香。生3:我最喜欢的花是梅花,因为它不怕冷。……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花的世界》进一步认识、感受花的美。(出示课题)
2、直观欣赏、丰富学生感知
教师出示幻灯片,师生共同欣赏不同的美丽的花朵图。师:你们欣赏的这些花的美吗?美在哪里?
生1:这些花有红色的、有白色的、有黄色的。这些颜色很漂亮。生2:我记得有一种花很大,有很多花瓣,很美。生3:我觉得喇叭花像一个个小喇叭,样子很好看。
师:我们小朋友觉得花的颜色很好看,就是花的色彩美,样子很漂亮,就是花的形状美,花的气味香,这是花的气息。(边说边板书)师生共同小结出花的自然美——形状美、色彩美、气息美。
3、欣赏鲜花实物,师生共同分析认识花的生长结构:花一般可由枝、叶、花朵构成
(二)、合作探索理解美,发现运用创作美
[一] 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四季里的花所表现的品格、象征意义及品格之美。
1、欣赏书中四季花开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汇报:这种花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季节里?有什么样的品格呢?
2、小组汇报,教师点评,并对各组进行鼓励
[二] 赏析探讨以“花”为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分层进行学生的感知、想象、审美、探索、创作、评价能力训练
1、赏析书中宋代画家李嵩的《花篮图》教师逐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发表。
(1)这些画中的花盛开在什么季节?给了你们什么感觉?花儿象什么?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画家们用了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把花表现的那么美呢?你们想用什么来创作美丽的花呢?
[三] 联想、创作、合作、评价能力初步训练
学生分组竞赛,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选择材料、工具、方法进行“花”的平面创作,作品完成后分组展示。(小组内每人自由创作一朵花,完成后剪下贴在小组的“花圃”里,教师与小组长指挥调控)
(三)、展示评价内化美,总结思考拓展美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蜜蜂、蜻蜓、小天使等观众角色飞入各组“花展厅”中赏析、介绍、评价自己组和其他各小组作品(评价引导:形、色是否美、是否有创意?)
2、各小组对本课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自评互评。
3、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四)、课后延伸:
1、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关于花的更多知识吗? 在生活中那些地方会用到花?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2、学生课后活动:①与家人、同学一起收集关于“花”的资料。②造一个句子来形容花的自然美或品格美。③做一个爱护环境的好孩子,并带动身边的人一起保护环境。
五、板书 设计
游戏、生活和文化中的美术
——《花的世界》教学设计
设计人:
大兴小学 赵越
第二篇:一年级美术下册《花的世界》教学设计
人美版小学
一年级美术下册《花的世界》教学设计
商州阳光学校 杨珍
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种媒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十大名花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
(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
(2)它的名字是什么?
(3)它长得什么样子?
(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
五、思考、探索
1、实例欣赏
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课件,和同学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2、小组讨论
(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 做什么?
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
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
(折)(扎)(剪)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
(3)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六、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七、小结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七日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花的世界》教学反思
商州阳光学校 杨珍
美术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教学中应时常把它放在第一位,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用不同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学习,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得以实现。在这一课中,我收集了许多有关四季花卉的知识图片和应用实例图片做成课件,在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后,让学生在视听环境中真实感受花的美。在播放时能不时地听到学生惊讶的赞叹声,对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喜爱。就这样,他们带着这一份喜爱不由自主地进入学习的每一环节,并快乐学习。表现力的培养“怎样做更好看?”等问题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努力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究中找到答案,并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对这一系列挑战性的问题都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积极思索,寻找方法。
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花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花的世界》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美版新课标实验教材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教材分析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围绕
花这一主题,以丰富、多样、开放、综合、发散的内容文字、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生活动图及作业要求,提示了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主要教学要求和线索。如以美术学习内容为主线,提供了体现艺术美、自然美、生活美、材料美的图片,显现了引导学生感受、思考、发表、讨论、探究、合作、创作、展示、表演过程的文字内容及联结自然、文学、历史等
学科的信息和线索,为师生的综合学习提供了宽泛的选择和拓展空间,通过隐性的学习方式内容的展现,引导师生共同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教育教学内容
通过对花的形、色、味的感知和对以花为主题的艺术品的欣赏、分析、联想、探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发现花的知识、花的品格、花的艺术表现及应用;整体感知、理解、发现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通过探索应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花的创作及装饰环境、装饰自我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 的生活、艺术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想象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审美、创新、合作、探索、交流意识,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个性发展。
★教学目标
1、认知: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立体创作。
2、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培养表现生活、装饰美化生活的兴趣,激发大胆发表、展示、表演的勇气。
3、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发现、创造、展示、介绍
花的美及综合利用各种方法材料创作、装饰、美化生活,美化自身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和综合学习能力。.2、教学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手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3、解决重难点的方法:
通过师生角色活动的共同参与、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美的情境的创设、丰富教学资料的展示、游戏形式的思维训练、教师亲切耐心细致的引导鼓励、及时的教学反馈评价调控、活泼生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分层突破的策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师生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①各种花的摄影图片、录像资料,②各类教具(蝴蝶、蜜蜂等小动物头饰)③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2、学生课前准备:
①收集花的图片,各种媒材。
②收集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学生课后活动:
①与家人、同学一起收集关于花的资料
②采集花的标本并做成收藏资料卡。
③寻找一些新的材料制作花的作品。
④造一个句子来形容花的自然美或品格美。
★学习材料:
除课本所列的材料外、还可应用皱纸、卡纸、布、毛线铁线石头等材料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创作,并以花展、童话剧表演等形式进行展示。
★
教学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中可能会出现学生不敢大胆发言、展示、表演,不懂如何选材进行立体的花的制作,不懂如何与同学合作创作等情况,对此,教师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应给予及时鼓励、启发、引导。★
教学评价:
是否对媒材的形、色感兴趣,发现、收集身边可以用于造型活动的废旧材料。
是否对材料进行了联想与创造。
是否积极参与了本课的游戏、学习活动。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他人、自己作品的意见。
能否在活动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能否与同学合作、交流。
★相关资料
艺术家介绍:
李嵩(公元1166年公元1243年),浙江杭州人,南宁画家。木工出身,后从李从训来学画。历任光宗赵淳、宁宗赵扩、理宗赵昀三朝画院待诏。他擅画人物、佛道像,尤擅界画多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作风写实,笔法精细。曾作《服田图》12段和《观潮图》。传世作品有:《货郎图》卷,绢本,辑于《故宫名画三百种》;《西湖图》卷,藏上海博物馆;《花篮图》册页,现藏故宫博物院。
★
教学设计参考
●课例(简案)
一、引导阶段:
1、欣赏儿歌《我们的祖国似花园》导入新课
2、引导
学生欣赏、观察四季里各种各样的花,认识花的的名称、结构,分析、感受、理解花的色彩、形状、香气之美,(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探讨四季里花所表现的品格、象征意义及品格之美。
2、引导
学生赏析探讨以花为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探索艺术家是怎样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进行花的创作的。
(三)综合阶段:
1、引导
学生合作探索交流应用不同的材料、方法进行花的创作及美化环境、美化自身的方法。
2、小组合作自由运用不同的材料、方法进行花的创作。
(四)拓展阶段
1、各组展示、介绍作品,进行以花为主题的童话剧表演。
2、引导
学生探讨关于花的故事、知识、花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的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3、各组对本课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
●课例二(细案)
一、情境创设感受美,引导分析认识美
(一),角色扮演,导入新课:
1、创设鲜花盛开的情境,教师扮演蝴蝶角色引导学生欣赏各类鲜花的录象、摄影图片及鲜花实物)。
2、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花?为什么?
3、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你们欣赏的这些花美吗?美在哪里?(教师从花朵的形状、色彩、气息方面引导讨论)
4、师生共同小结出花的自然美形状美、色彩美、气息美。
5、欣赏鲜花实物,师生共同分析认识花的生长结构:花一般可由枝、叶、花朵构成。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花的各种形、色特点,认识花总的自然美感特征,☆本教学环节评价:能否简单说出花的基本特征并大胆发表。
二、合作探索理解美,发现运用创作美
(一)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四季里的花所表现的品格、象征意义及品格之美。
1、欣赏四季花开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花是什么季节里开的呢?叫什么名字?
2、教师讲述《牡丹花》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理解牡丹花的品格。
3、师生共同浏览欣赏水仙、莲花、菊花、梅花图,教师引导每组选择
一种鲜花为题分组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层进行讨论汇报:①这种花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季节里?有什么样的品格呢?②谁知道这种花或其他花的故事呢?
4、角色游戏形式进行训练,加深对花的品格内在美的理解:
5、师生共同以图文连线找朋友的游戏形式进行对花的品格判断。
6、教师小结各组的汇报及表现,对各组进行鼓励。
(二)赏析探讨以花为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的艺术作品,分层进行学生的感知、想象、审美、探索、创作、评价能力训练
1、赏析探讨艺术家李嵩(宋)的《花篮图》、凡高(荷兰)的《向日葵、关山月(现代)的《雪梅》平面作品,教师逐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发表:。
(1)这些画中的花盛开在什么季节?给了你们什么感觉
?花儿象什么?你们喜欢吗?为什么?
(2)画家们用了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把花表现的那么美呢?你们可以用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来创作美丽的花呢?
2、联想、创作、合作、评价能力初步训练
(1)教师扮演魔术师角色示范花的形状、组合的多种变化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后说一说:自己想变出几朵怎样的花?(2)学生分组竞赛,要求:各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自由选择材料、工具、方法
进行花的平面创作,作品完成后分组展示。(小组内每人自由创作一朵花,完成后剪下贴在小组的花圃里,教师与小组长指挥调控)
(3)师生共同扮演蝴蝶等角色飞入各组花圃中赏析评价各小组作品。
3、赏析探讨
花的立体、半立体作品、花的应用作品,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应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花的创作及装饰环境、装饰自我的方法:
(1)教师逐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分组讨论发表:
①你们知道这些花是用什么材料来做的吗?小朋友用了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把花表现的那么美呢?②花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什么作用呢?③
(2)教师简要介绍用皱纸、卡纸、橡皮泥、毛线制作花的方法,重点示范启发立体花卉的制作及变化方法。
4、联想、创作、合作能力巩固训练
(1)引导小组讨论汇报:你们想用什么材料、工具、方法来创作美丽的花呢?
(2)小组合作选择不同的材料方法制做成各种各样盛开的花,完成后共同用作品布置一个花展(小组内每人自由创作一朵花,完成后放在小组的展位里,由小组长指挥调控)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探讨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通过综合探索、分工合作进行平面、立体花的创意表现。
☆本教学过程评价:能否通过赏析、小组讨论等活动探讨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与花有关的故事或传说;能否接纳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否对媒材的形、色感兴趣,是否对材料进行了联想与创造,能否
通过分工合作综合运用材料工具,进行花的制作;
三、展示评价内化美,总结思考拓展美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蜜蜂、蜻蜓、小天使等观众角色飞入各组花展厅中赏析、介绍、评价自己组和其他各小组作品(评价引导:形、色是否美、是否有创意?)
2、各小组对本课的学习、创作、表演情况进行自评互评。
3、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什么问题?
4、课后延伸: 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后说一说:.你们还知道关于花的更多知识吗?我国各省市及本地区有哪些出名的花?,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本教学环节重难点:抓住形、色、媒材、技法表现、创新构思等对花的作品进行评价,对自己
和他人的作品和本课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本教学过程评价: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对自己、他人作品的意见,能否懂得评价花的美;
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并肯定自我的表现;能否小结并汇报能否在活动
结束时自己收拾整理工具材料;各小组能否大胆把制作好的各种花展示出来并进行介绍。
第四篇:美术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一、教 材 分 析
《海底世界》是湘版二年级美术下册第六课。我们生活的蓝色星球上,70%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将被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本课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以对称剪刻、动手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创作表现的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上好课。平时我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创作冲动。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上课时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听、看、说、动的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找感觉、画感受,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通过多途径和多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对称形的特征、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强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难点: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好工具及材料,教师备好一个鱼缸、若
干金鱼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活动一、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走进海底世界》。走进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接诱发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很快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观察鱼,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教师将放有鱼的鱼缸放在“视平展示台”上,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鱼,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提问:
(1)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2)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身体、尾、鳍。)
(3)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出示单独的各种鱼图片欣赏。仔细对比地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对称?哪些
不对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性、渐进性,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都随着学生体验的获得而发生变化。]
三、吟儿歌,学画金鱼,形成技能。
1、教师边吟唱技法儿歌,边演示作画步骤,让学生在儿歌声中欣赏画金鱼的过程。(儿歌:画金鱼重情趣,首先一笔定身体。侧峰三笔画大尾,一对眼泡长脑际。勾上弯弯小嘴巴,淡墨画弧鼓肚皮。最后添上两小腿,画出金鱼做游戏。)
2、学生齐读技法儿歌多遍,在老师的指导下边吟唱儿歌边学画鱼。
3、师小结。
[设计意图:儿歌简短押韵,节奏鲜明,易记易唱,有游戏性和趣味性,适合低年级学生集体诵读、吟唱。在儿歌中同时渗透教学内容,与整体教学过程有机地结合。]
四、学对称,剪的方法,加深认识。
1、剪纸鱼。师演示步骤(折、画、剪)提问:为什么要先折再剪?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先折再剪就可以剪出对称的鱼形。
4、学生尝试练习: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作合一。]
五、玩“鱼”戏水游戏,培养集体、环保意识。
1、播放课件,制作手摆鱼步骤:对折、画鱼形、剪鱼形、粘合装饰。(注意:剪
出的鱼形比手要大一些;粘合时鱼尾不能粘合。)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通过学生制作的手摆鱼作品,播放优美乐曲,让学生以“摇头、摆手、划水、弯腰”为基本动作,再联想鱼的游动,创作出“鱼”戏水的新姿。师生同乐,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创意表达提供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第二课时(活动三)
一、回顾导入
1、播放前课所学内容,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从视、听等多种感官去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思考。]
二、激发想象——你说我说1、2、3、欣赏图片后提问:大胆想象一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举手发言。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大胆、很具体,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浮现
在我们的眼前。海底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
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主要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技法传授——走进海底世界1、2、3、播放课件: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学生欣赏,谈感受。师小结。(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我们在作画时要大胆地加入自
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
[设计意图:创设有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四、欣赏评析——学生作品(课本里面)
1、2、多媒体播放学生作品。教师讲析学生作品:三幅作品中小作者均注意了构图中的主次关系,尤其是第一幅作品。第一幅作品,小作者在画面的中心画了一个大大的鱼的外形,在这个外形中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乐园;第二个小作者把
自己画成了一个美人鱼小姐正飞过海洋宫殿;第三幅作品,小作者画的是制服了吃小鱼的鲨鱼。可见,画好鱼是此次想像画的关键。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师的讲析,为全班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
五、自由创作——学生发挥想象
1、学生创作表现。出示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六、评价拓展——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1、展评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评出“海洋之星”)
2、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和开发大海洋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
教学反思:
《海底世界》这课以鱼为题材,让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美丽的鱼类,通过创设情境——观察记忆——动物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教学活动来引发思维,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并且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个发言,捕捉教育契机,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好引导和疏通,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因而使得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不断跳跃,火花不断闪现,整个课堂洋溢出鲜活的生命力。
在教学中,首先我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了解海底世界神秘色彩的面貌和各种各样的鱼类,又结合观察鱼缸里的鱼,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以及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及特征。接着借助图片,我又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让他们欣赏范作并探讨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快乐地游戏,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同时也给孩子们以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动态的课堂常常生成出学生的奇思妙想,大多数学生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积极主动参与、各抒己见,通过自评、互评及师评,评选出“海洋之星”。在这过程中,他们充分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愉快。最后,我及时捕捉教育机会,相机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整节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生命过程”,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情趣。
点评: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因地制宜,适宜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结合本地实际,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美术学科特点,确定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我校地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艺术教育也相对滞后,人们对于课程观念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再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等特点。因此,在确立教学目标、把握学科知识点时,要注意把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人格个性等隐性的目标,作为重要内容显现出来。也就是要适当降低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提升兴趣,个性品质、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诸多因素。从而,通过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塑造学生丰富和完善的个性,培养创造精神,体验活动的乐趣,以积极、健康的态度面对生活。
2、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没有个性化的教学就不可能有独特的教学风格。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站在儿童的世界看问题、思考问题,因此我选择了“游戏”型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需要,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观察记忆——动物制作——游戏活动——创造表现——评价交流的思维轨迹开展教学活动,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感受知识技能,大胆动手尝试,讨论点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取知识,积极参与创造。
3、注重课堂教学中知识延伸的必要性。
《美术课程标准》突出了美术课在“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方面的作用,强调美术课应“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使美术课堂教学泛化到学生当前和未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海底世界》一课中,我通过知识延伸让学生了解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对我们非常重要,应该保护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自己想象中的鱼以及心目中的海底世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篇:美术教学设计《海底世界》
活动方案:
《海底世界》——手工制作
执行人:沈家禄、张丽
一、教 材 分 析
《海底世界》的表面是海洋,海洋孕育着生命起源,海洋是人类的母亲。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深蓝色的海水里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海底,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将被人们进一步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本活动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以对称剪折、动手制作和绘画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鱼的形状特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并在创作表现的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上好课。平时我多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针对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资料画成挂图、幻灯片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视野,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创作冲动。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上课时我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听、看、说、动的愉快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中,找感觉、画感受,开拓他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通过多途径和多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对称形的特征、鱼的各种 1
形状和色彩的变化、海底世界多姿多彩的面貌,增强感性认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理和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体验到美术课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样的鱼。
2、过程与方法: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课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难点:让学生通过剪折、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引导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富的想像。
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备好工具及材料等。
七、教学过程 活动方案一、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走进海底世界》。走进美丽而神奇的海底世界,引起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直接诱发他们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很快融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观察鱼,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1、让学生观察大屏幕上的鱼,引导学生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 2
状和特征。
提问:
(1)你观察到的鱼儿是什么样子的呢?
(2)鱼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头、身体、尾、鳍。)(3)鱼的形状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出示单独的各种鱼图片欣赏。仔细对比地观察图片,说说哪些对称?哪些不对称?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实际出发,使活动的目的明确,有层次性、渐进性,活动的难易程度等都随着学生体验的获得而发生变化。]
三、学折金鱼,折的方法,加深认识。
1、折纸金鱼。师演示步骤(折、画)
2、学生自由回答。
3、师小结:先折再画就可以剪出对称的鱼形。
4、学生尝试练习:运用对称和不对称的方法各剪刻一个鱼形纹样。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在发现中感悟,化静为动,学作合一。]
五、学折燕鱼。
1、播放课件,制作燕鱼步骤:对折、画鱼形、剪鱼形、粘合装饰。
2、学生小组合作制作。
3、通过学生制作燕鱼的作品,播放优美乐曲,让学生以“摇头、摆手、划水、弯腰”为基本动作,再联想鱼的游动,创作出“鱼”戏水的新姿。师生同乐,营造一个海底大家庭的氛围,增强学生的爱心。
[设计意图:情境再现,加深了学生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为学生的自由创意表达提供契机,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
活动方案三:
一、回顾导入 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从视、听等多种感官去刺激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思考。]
二、激发想象——你说我说
1、欣赏图片后提问:大胆想象一下海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学生互相讨论,举手发言。
3、师小结:同学们的想象很大胆、很具体,就像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海底是一个没有被开发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设计意图:课堂活动主要是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合作活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
三、技法传授——走进海底世界
1、播放课件:神秘而美丽的海底世界。
2、学生欣赏,谈感受。
3、师小结。(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我们在作画时要大胆地加入自己的想象,把你心目中的和你希望看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设计意图:创设有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赋予学生创新的责任,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4、欣赏评析——学生作品
5、多媒体播放学生作品。
教师讲析学生作品:几幅作品中小作者均注意了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设计意图:演示文稿的播放,教师的讲析,为全班学生提供了 4
一个信息交流、分享体验的平台。]
四、自由创作——学生发挥想象
1、学生创作表现。出示要求:发挥自己的想象,画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想象画。
2、教师巡回辅导。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作、发展,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
五、评价拓展——展评优秀学生作品
1、展评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评出“海洋之星”)
2、师小结:同学们,海底世界是神秘而美丽的,但人类对它们的了解是知之甚少的,所以我们要有建设和开发大海洋的雄心壮志。
[设计意图:采用相互交流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