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年急诊科感染工作总结
2016年急诊科感染工作总结
2016年是我院管理年,急诊科严格落实院感控科的指导思想,规范行为,立足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各级人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保证安全,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规划,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2016年感控工作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
1、急诊科感染管理小组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较齐全,待进一步完善。
2、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能够严格执行院感染科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报感染相关数据。
3、科室每周感染自查一次,并有记录。
二、环境管理
1、我科抢救室、内科诊室、布局不合理没有窗户,但我科在限有条件下做有效消毒,达到消毒效果。
2、留观病室只有一间,放6张床,达不到有效床间距。
3、内科病房共有病室6个,病床24张,床间距较小,每室每床设手消液,避免交差感染。
三、人员管理
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欠佳,有待进一步加强。
2、新入职医护人员感染知识欠缺,应加强学习,避免培训流于形式。
四、消毒隔离
1、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次,紫外线循环风灯管每达1000小时更换一次,每周清洗灯管一次,墙体定期擦拭,柜、床物体表面定时用消毒液擦拭,若有污染随时擦拭,床单位终末消毒。
2、住院患者使用一次性吸氧装置,因抢救室无氧气袋,仍使用氧气桶,湿化瓶使用后及时消毒,未造成交差感染。
3、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未使用的湿化罐每周消毒,能做到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倒流。
4、留置导尿患者每日清洁尿道口,清洁会阴部。
5、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对特殊感染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并有警示标识,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及物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6、细节处理更应加强,比如开启的安尔碘及液体不注明开启日期,止血带超时浸泡等。
7、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分类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并进行了专项考核,院感小组兼职质控护士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使院感监控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2016年急诊科无感染暴发等不良事件发生,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仍有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等问题,将在2017年感染工作中加强管理,加强自查质控力度,逐步改进存在的不足,加强对新入职人员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争取将明年感控工作做的更好。
急诊科 2016年12月
第二篇:2012年急诊科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5年急诊科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本,在医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有效的控制了科室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质量控制:每月进行2次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整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科室感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并向全院通报。
2、强化卫生洗手: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为医务人员提供洗手设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科室感染。
3、紫外线强度监测:对新领进紫外线灯管每次进行检查,对科室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监测,每半年换一次灯管,消毒效果均达标。
4、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进行了监测:严格要求医务人员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尽量避免职业暴露,并对职业暴露进行监测登记。
5、开展了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周不定时了解致病菌检测结果, 发现多重耐药要求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工作人员自我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二、沉着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及时发现消毒、灭菌、隔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整改,同时加强医疗废物分类和收集处理,严防因管理不善引起的感染暴发,确保了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实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
制定科室感染控制各种流程,如洗手流程、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科室感染暴发处理流程、科室突发公共卫生时间处理流程,以及各种诊疗操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使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化,便于操作,便于记忆。
四、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
五、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1、对保洁人员进行了“医疗废物管理,病房消毒隔离”培训
2、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预防”的培训,并组织考试,均合格。
3、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医院感染与感染管理”,考试均合格。
通过培训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感控意识和感染知识,把一些新观念、新思想吸引了进来,使医院感染工作规范化。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提高了科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急 诊 科
2016-1-11
第三篇:2016年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2016年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总结 过去一年,在医院领导和院感科主任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环节质量管理及全院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有效的控制了科室感染,确保了医疗安全。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
1.质量控制:定时或不定时,对无菌技术操作、无菌物品的使用、消毒隔离技术、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等进行检查、同时结合医院院感科每月检查存在的问题及时整理,反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科室感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提出改进措施。
2、强化卫生洗手的操作规范:手部清洁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手上携带的致病菌不仅潜在威胁着医务人员及家人的健康,而且通过各种操作极易传染给病人,为此,在院感科杨洁主任的正确管理和高度的重视下,为医务人员提供科学洗手设施及洗手液、快速手消毒液 等,大大提高了洗手质量,减少了科室感染。
3、科室三氧消毒机的处理:科室三氧消毒的管理符合要求,认真登记并统计时间,到达5000小时及时更换,保证消毒效果均达标。
二、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对医疗废物暂存处进行了整修,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人回收,登记。对医务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医疗废物管理知识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了认识,落实了各类人员职责,使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储存、交接等做到规范化管理,规法了医疗废物的处理,严防因管理不善引起的感染暴发,确保了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1月止共收集医疗废物4560.15公斤,均按照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进行销毁。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的使用制度,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实行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及传染病的上报制度,院感科编制科室感染控制各种流程均已上墙,如洗手流程、医疗废物处理流程、职业暴露处理流程、科室感染暴发处理流程、科室突发公共卫生处理流程,以及各种诊疗操作流程等,并组织学习,使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化,便于操作,便于记忆,12月11日止上报传染病42例
四、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意识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及培训计划,对科室的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标准预防的原则》、《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及处理》、《医疗机构的消毒的技术规范》、《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控制》等知识的培训,通过了培训,让大家对医院感染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增强了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的自我保护意识,确保在工作期间的医疗安全。
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使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降低了感染发病率,提高了工作人员素质,为医务人员及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及就医环境,提高了科室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然,我们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如院内感染发病病例的诊断、报告、统计等方面做得不足,有待今后不断完善和提高。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虚心学习,我们将把医院院感工作做得更好。
第四篇: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试行)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相应的职能
二、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在医务科、护理部及院感办的指导下工作。
2、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衣帽整洁、治疗操作时戴口罩、接触每个患者前后应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擦拭。
3、各种诊疗用具、抢救包、检查包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由消毒供应室统一消毒灭菌。
4、无菌敷料缸开启应在24小时内使用,应用独立包装的乙醇及碘伏剂、按说明使用。
5、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分类收集、密闭式转运及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处理记录。
6、体温表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7、急诊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空气每班消毒,限制入室人员,严格分区管理。地面保持清洁,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8、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换药室,每日开门窗通风2—3次,每日用250—50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车、柜、轮椅等物面,每月彻底清洗1次: 墙壁、地面、急救推车(平车)等如有血液、体液污染立即1000mg/L---2000 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消毒并清洗。
9、抢救室、留观室病人出院后,立即用含有效氯消毒剂进行终末处置。
10、医务人员如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局部处理并上报院感办,组织评估、预防和随访。
第五篇: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通风设施良好,环境保持整洁。医护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二、科室布局合理,便于诊治和疏散。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治疗、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时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四、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先用可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后,再清洁和消毒。治疗室、病房、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
五、安置住院病人时应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尽量单独安置。
六、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及卫生材料等的消毒管理。各种器械定期灭菌。止血带用垫巾,固定病人使用,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使用中必须每天消毒,湿化瓶每天更换灭菌蒸馏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七、病床应一床一套(巾)湿式清扫,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棉被、床垫用床单元消毒机消毒,每半年至少1次。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
九、对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教育。
十、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登记制度,发生医院感染及时登记并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及时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医院感染控制科报告。
十一、垃圾实施分类入袋制度,医用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及时封闭运送。
十二、对特殊感染病人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有蓝色隔离标识。对其产生的感染性引流液、体液等应严格消毒后排入下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