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
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义,然后借助想象,把各方面再结合为统一的一个整体,重新在头脑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舍弃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们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的形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让我们在想象中,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三、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并接受美的陶冶。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只有当孩子们养成健康的、正确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观和精明的识别能力;面对—幅幅美术作品时,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从而可以达到我们真正的育人目的。
四、苦中求乐,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这是一种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人们呕心沥血,勤学苦练,并学习一些技法理论才能提高。1469年,还是儿童的达·芬奇开始学画,老师对他要求很严格,要他照着鸡蛋写生,他一开始还挺认真,后来画得不耐烦了,便马马虎虎画些圈。老师批评他说:“在1000只蛋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一只鸡蛋,只要变换角度去看它,形状就不同了。我叫你画蛋,就是训练观察、把握形象、表现事物的能力,这是基本功,不能轻视!”达·芬奇于是专心画蛋,终于成为大画家。
其实,寓学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画一幅画时,我们可以唱—支歌、跳一个舞,或读一首诗,在磨炼中自寻快乐。如在画鹅时,可以读《鹅》这首古诗,在画《春天来了》
时可唱上一首儿歌《春天在哪里》,在制作完成—件头饰后,可让学生带上头饰跳个舞或扮角色表演,这些都是小学生们喜欢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第二篇: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地美的享受。但是,人们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小学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可见,在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根据这个特点,在美术课的审美能力培养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欣赏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大自然把一切美好都展示给了人们:冬天白雪下的树、秋天飘飘的红叶、夏天碧海黄沙、春天草绿花红、青山绿水、旭日斜阳、蓝天白云、奇花异草……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都是我们获取表象的丰富源泉,我们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观赏大自然和接触生活,让他们从中体会到自然界万事万物的美,让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美、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让我们领着学生放飞思想,把美术课堂搬到室外去,然后再把课外直接获取的表象知识带回课堂内,让斑斓的景色在课堂中释放光彩。
正如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欣赏自然界中,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对学生的审美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借助生活表象,打开想象空间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和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填满无限遐想的想象。比如把人物的生活、思想、性格的某一部分抽象出来,加以分析,了解它的意义,然后借助想象,把各方面再结合为统一的一个整体,重新在头脑里形成新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形象思维舍弃了人物或事物次要的、非本质的部分,突出和保留了它们的感性部分和本质部分的特征,从而使对象的形象更加生动、清晰、具体。让我们在想象中,领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三、辨明是非,提高审美理解能力
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小学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只有当孩子们养成健康的、正确的、高尚的、积极的审美观和精明的识别能力;面对—幅幅美术作品时,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作品内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分清它们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的鉴别水平,增强他们热爱真、善、美和憎恨假、丑、恶的感情判断能力,从而可以达到我们真正的育人目的。
四、苦中求乐,提升审美创造能力
这是一种创造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人们呕心沥血,勤学苦练,并学习一些技法理论才能提高。1469年,还是儿童的达·芬奇开始学画,老师对他要求很严格,要他照着鸡蛋写生,他一开始还挺认真,后来画得不耐烦了,便马马虎虎画些圈。老师批评他说:“在1000只蛋中,从来没有两只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一只鸡蛋,只要变换角度去看它,形状就不同了。我叫你画蛋,就是训练观察、把握形象、表现事物的能力,这是基本功,不能轻视!”达·芬奇于是专心画蛋,终于成为大画家。
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其实,寓学于乐是审美教育的一大特点。画一幅画时,我们可以唱—支歌、跳一个舞,或读一首诗,在磨炼中自寻快乐。如在画鹅时,可以读《鹅》这首古诗,在画《春天来了》时可唱上一首儿歌《春天在哪里》,在制作完成—件头饰后,可让学生带上头饰跳个舞或扮角色表演,这些都是小学生们喜欢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学生又学到了知识,他们在玩中学,也在玩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与乐趣,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教育的范畴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绝不能把审美教育简单地理解为是加强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欣赏课,更不能把审美教育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对立起来,而应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促使其知、情、意、行方面得到全面地发展。
更多内蒙古教师考试相关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教师考试网
相关推荐:2015年内蒙古教师招考信息汇总
第三篇:幼儿期美术教育的意义
幼儿期美术教育的意义
根据现代化心理学的研究,3-6岁的幼儿常常凭借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和动作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的感觉器官能接触到的物质材料充满了好奇心,这就为向他们进行美术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来充分表现他们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理想活动。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从小培养起来的。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加美术实践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因为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艺术的美。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具体表现出来的,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对美的表现力。幼儿在不断变化的美术实践活动中,不断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现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二.美术教育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1.美术教育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美术活动是一种视觉艺术活动。幼儿画画或做手工之前,首先要通过视觉观察所要表现的对象,如,形态、结构、色彩、比例、空间位置等,使之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然后再凭着记忆、想象去动手进行表现的。这种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美术,乃至一个人的一生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人的大脑信息80%来源于视觉。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幼儿的观察能力决定着他们的知识水平。苏联教育家列.符.赞科夫认为:差生的普遍特点就是观察能力薄弱,因而也就缺乏因有的求知欲。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观察是极其重要的。幼儿画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靠表象作画。而表象取决于感知,感知又离不开观察、记忆和想象。通过教师的引导促使幼儿去观察,经过观察又将物体(如:汽车)的形象牢牢记在脑子里。在画画之前再经过回忆,然后将物体(汽车)画出来。这样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物体(汽车)的周围画上其他物体(树木、楼房、行人)或涂抹上不同颜色等,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发展。儿童表现美的过程就是创造美的过程。因此,幼儿经常坚持画画,将有助于他们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2.美术教育有利于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
幼儿在画画或做手工的过程中,总是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的,为了使幼儿掌握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就要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得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逐步稳健和协调。如:执笔、画线、涂色、捏泥、折纸、剪贴等。这些动作对于幼儿手部的小肌肉群的发育、手指和手腕配合一致、各种动作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
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人体内的各个器官乃至每一块肌肉,在大脑皮层中都有它的代表区域,即管辖它的神经中枢,而其中手指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所占的区域最广泛。如:大脑皮层中光大拇指的运动区就相当于整个大腿运动区的十倍。手的动作又是和思维活动直接联系的,信息从手传导到大脑,又由大脑传导到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相应的运动区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愈来愈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
三.美术教育能形成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气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教育活动,就具有形成和发展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特殊作用。
美术教育对幼儿来说,主要是强调感受美和审美情绪的体验。无论教幼儿绘画还是教幼儿手工,都离不开激发幼儿审美的情绪需要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因此,正确地实施幼儿美术教育,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有益于他们接受良好的情感教育,有益于改善他们整个学习的性质,使其积累到一些愉快学习的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的形成,良好的美术教育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
通过美术活动可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使之富于同情心,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摆脱困境,并为同伴的进步和成就而感到愉快。
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取决强烈的好奇心,浓厚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能力和顽强的毅力等多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同时获得良好发展的结果。美术教育活动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在愉快的情绪中发现和创造的最好机会,提供培养毅力等有利条件。幼儿美术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幼儿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美术教育能提高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
从脑生理功能来讲,左右脑之间功能差异较大,这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
式上。大脑左半球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的控制中枢;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觉、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那种只让幼儿注重语言、计算、背诵些外语单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围绕着发挥大脑左半球的功能而进行的。如果同时注意幼儿画画、唱歌、舞蹈来加强动作、空间知觉的训练,那么,将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样对两半球给予同样磨练,便会有助于儿童大脑的发育。
幼儿美术教育和幼儿园其他学科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例如,常识、语言等教学为美术提供了认识、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出的内容反过来又对其他学科起着重复、巩固和提高的作用。这样就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总之,从小培养幼儿对画画的兴趣,让他们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对将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益处。
第四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
我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新教师。刚开始带美术课程,学校没有给予太多的关注,自己也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一年时间慢慢地摸索,使我深刻地明白美术教学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我国小学阶段的美术课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我们这种相对比较落后的乡镇农村美术教育并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一些教师和社会公众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丰富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感情,促进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甚至有助于学生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现代社会需要“手脑并用”的人,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美术教学活动恰恰为学生提供了动脑又动手的条件,当他们动手画画或者做手工的时候,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一、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
1、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道德修养
近代鲁迅先生说:“美术可以辅翼道德”,通过美术教育,使人们自觉地服从本阶级的道德规范,并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美国教育家艾斯纳认为,美术教育家们不仅日益有志于让孩子们提高鉴赏能力,以培养对美的感受,而且他们也火心通过伟大美术作品讲述的故事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赫伯里德认为,教育唯有应用艺术,才能解脱人类心灵所承受的压制,才能真正达到完整人格。事实上,艺术的教育在完善人的思想品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作用并不弱于说教,而在某种程度上,它又起到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2、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
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美感能力,而美感教育的最先途径是从通过训练人的感觉器官而开始的,或者是首先应该培养人的审美的“眼光”,以审判的眼光去改变实用目的视觉态度。而要把普通人的眼睛训练成艺术家的眼睛,其重要途径就是美术教育,人们在接受美术教育时,通过对客观形式的比较协调、对称、均衡、各样统一、节奏和韵律等规律的感悟和研究,从而获得对形式美的把握,完善审美心理结构,丰富审美感受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在理智上受到启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愉悦,达到身心健康、协调
和美化社会的效果。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人的创新精神
许多著名的美术教育家都指出:艺术教育并非造就专业艺术家或进行一种职业训练,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发展他认识与智力,特别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独创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二、小学美术如何教学
1、得当的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小学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其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或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握少年儿童心理特点与身心发展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象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这样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同时,还要把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结合进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和辨别、调色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只传授知识,而要把开发智力放在重要位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每一方面都不可偏废,那么怎样才能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呢?这确实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我在一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 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2、改革课堂旧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教师讲,学生听,墨守常规老一套不变样,满堂灌,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如老师就是这样讲课,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方法必须改革。在当今大力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要探索出一条新的教改方法,根据不同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高年级的数学美术字和美术字,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美术字的书写形式,了解方体,找出规律之后,我又在黑板上书写几个不正确的美术字让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美与丑,就数字美术字来说,是大小相等、粗细一致和有粗有细富有变化的协调统一的美;黑体美术字,宋体美术字都有着各自的美。黑体字粗壮,钢劲的美;宋体美术字粗细变化,俊秀力量的美,若不这样写,就会影响字的美感,也会使字写的细小无力,大小不匀,影响了字的结构。美术字不但不美还会影响整个布局的整体的美。我们也学不到美术字的正确书写方法和书写规律。总之,在每一节新授课前,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是必要的,使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美及运用美的表现形式去绘制美的图画作业,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3、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
(1)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2)美术教学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倾向性,尊重学生的选择。
个性化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特征,它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制定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学习内容和要求不能规定的过死。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以门类、画种作为教学脉络,比较注重以教师为中心,是老师教学生怎么画,而现代美术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想要展现的事物画得更好,是老师帮学生怎么画。美术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力作为教学的中心目标,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审美感受和各自的审美表现,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成长。美术学科还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创造性很强的学科,要创造,有成功就有失败,美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让学生在多次尝试与失败中自我进步。
总之,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去教学,让课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讲解、示范、提示,并且要加强课堂的趣味性,这样才能使学
生从多方位、多侧面接受艺术熏陶,得到艺术享受,提高艺术水平。
第五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
沙集仝圩小学余琛
美术课是学校进行美育,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对儿童进行美术教育,应当在尊重孩子、顺应孩子自然发展的前提下加以启发,引导孩子通过绘画来观察、了解这个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参考有关文献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一下粗浅认识。
一、创造儿童绘画空间
现在的儿童绘画空间小,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小鸟的世界时大自然,而孩子如果整天被关在学校里去模仿成人画,就如同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没有自由空间,那是不行的,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我们应当多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减少束缚,营造自由氛围,为他们进一步创造绘画打下良好的基础,睢宁儿童画之所以享誉世界,就在于老师们能把孩子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让孩子们在自然中感受,获得创作的灵感。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针对儿童的心理特征,引导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我认为应当为校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诱发他们绘画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良好的环境能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给学生提供一个号的艺术环境,以境育趣,美好的环境可以使学生产生奋发进取的学习风气,养成良好的求知欲,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绘画活动,给学生举办美术画展,把学生的优秀绘画作品展出,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有机会展出,就会信心大增,进而增强学习信心,学生通过观看画展,从中汲取知识而受到熏陶,如果老师能画一幅好画,出一期好板报,写一版好字,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而且你就是学生心目中的画家,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更高了。
三、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
传统的美术教育以“看画、临画”作为主要内容,以最终画的都一样为结果,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仅有的一点灵感也在临摹中泯灭了,虽然临摹是小学美术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临也要临出自己的特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可见创造力的培养是多么重要,可从“放、改”入手:
“放”就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之大胆地想象,解放学生的手,使他们放手作画,解放他们的嘴,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这样才能消除他们对学习的畏难情绪,让他们知道画画的目的不仅在于掌握画画的技能,还在于如何发挥自己的丰富想象和创造能力。
“改”就是以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为前提,使教材教法改革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看的单纯传授知识,注重技能的“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创造力的目标。
总之每个儿童都有创造力,都有自觉探索的愿望,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造力,点燃他们的创造力,营造创造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调动他们的欲望,使其创造力得以发挥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