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世真-《赴北师大化学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赴北师大化学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张世真
首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宝贵的十天的培训中,受益匪浅,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和北京市名牌高中专家讲解,了解了化学理论及其实验的教学,对以后的教学也有了清晰的思路。
在此,我把这次培训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表达出来,就教学过程而言,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因材施教,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好多学生有特殊的客观家庭情况,我们更要多多理解他们,以便更好的给他们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实生活中学生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适应社会,学校教育与实际社会有很大差别。在新课改中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中学生的被动、他主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职业技术学校更应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素质中学的目标是高考,往往很难把这一点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而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目标则是就业,等我们搬到新校区后,有了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后我们就可以应运实验手段,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一传授型的教学观念,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又要成为一名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及新课程的开发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从而促进学生学。具体地说,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使学生的学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化学课程来说,以教学的主线为主导地位,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结合学生与知识接受、理解、运用的各种关系,把握好教学的地位、评价以及结果,使新课程的改革顺利进行和完成;对于每个教师来讲,新课改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是一个新的挑战,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老师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了后才能在课堂上讲出学生以前没听过的知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相信这样的课堂上再也不会有睡觉、玩手机的学生了。在培训期间有一堂课程是北京市重点中学的教师讲的师范课,当时由于我出现醉氧状况总是头脑不清楚,但是那位老师时不时讲出一个故事,或者是用特殊的声音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那堂课实在是令我难忘,我觉得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那样教学的话,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而收获更多的知识。
总之,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新课改中产生的观念和做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几天后,我们将面临的是实际的教学工作,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满无限的希望积极稳妥地投入到新课改的真枪实弹中,接受时代的检验。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会发现这次改革有了很多新的深刻变化。有了许多突出特点。其中有,课程定位的变化:不同的人学不同的化学,分两种化学,即公民的化学和精英的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1)“三阶段”义务教育段、高中必修段、高中选修段,(2)“三层次”领域、科目、模块,(3)课程目标的变化:强调基于学生学生发展的目标体系,由以往的双基目标上升为现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程内容的变化:首先从课程标准中能看得出来的它是“模块化”的。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层次性”。最后就是课程内容的“建构性”。包括教学过程情景化和教学过程活动化;全面反映和落实进一步发展科学素养的目标;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科核心概念——性质、结构和反应;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探究式教学。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突出了过程和方法。“授之以鱼,仅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受用终身”,所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就是“授之以渔”。
2.新课程突出了思维的开放性。通过观察学生实验让学生思考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等一些问题!3.新课程突出了现代性和实用性。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4.新课程突出了教师处理教材的灵活性。在学习“氯气与水反应”的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像目前市场销售的较新的消毒液“84消毒液”就是与氯水又联系。这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使学生懂得所学到的知识的重要性。
5.新课程突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方向性。新教材首次把重要的名词用英语标出,这为学生以后阅读英语文献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方向。
6.新课程突出了习题与课文内容的互补性。
7.新课程突出了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性。新教材的内容,有明确要求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明确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虽然我们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在用新课程改革后的课本,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借鉴下新课改后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更应该具有发散思维,能够创新,这样的话,以后他们才能在社会实际工作中顶起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的牌子,并且把学生自己的潜能完全的发挥出来。
第二篇:张世真-《赴北师大化学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赴北师大化学新课改培训心得体会
张世真
首先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这宝贵的十天的培训中,受益匪浅,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和北京市名牌高中专家讲解,了解了化学理论及其实验的教学,对以后的教学也有了清晰的思路。
在此,我把这次培训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表达出来,就教学过程而言,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是新课程改革提倡的因材施教,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的好多学生有特殊的客观家庭情况,我们更要多多理解他们,以便更好的给他们教学方法。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要改革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现实生活中学生学校学习的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适应社会,学校教育与实际社会有很大差别。在新课改中强调要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力求改变在教学中学生的被动、他主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我们职业技术学校更应该把自己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素质中学的目标是高考,往往很难把这一点与实际教学联系起来,而我们职业技术学校目
标则是就业,等我们搬到新校区后,有了比较先进的实验设备后我们
就可以应运实验手段,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起来,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进一步贯彻新课改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
展,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单一传授型的教学观念,既要充当知识的传
授者,又要成为一名教学环境的设计者、学习的组织者、学生自主探
索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和促进者以及新课程的开发
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指导和规范学生的学,从
而促进学生学。具体地说,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
机,提供学习资源和条件;确定方向,选择内容,教给方法,使学生的学符合社会的要求,符合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化学课程来
说,以教学的主线为主导地位,精心的设计教学过程,结合学生与知
识接受、理解、运用的各种关系,把握好教学的地位、评价以及结果,使新课程的改革顺利进行和完成;对于每个教师来讲,新课改是一种
新的教学方式的尝试,是一个新的挑战,这就需要老师不断的充电,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老师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了后才能在课堂
上讲出学生以前没听过的知识,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相信
这样的课堂上再也不会有睡觉、玩手机的学生了。在培训期间有一堂
课程是北京市重点中学的教师讲的师范课,当时由于我出现醉氧状况
总是头脑不清楚,但是那位老师时不时讲出一个故事,或者是用特殊的声音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那堂课实在是令我难忘,我觉得我们职业
技术学校的所有老师都能那样教学的话,我们的学生也会因此而收获
更多的知识。
总之,改革是教学的生命,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
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正确、深刻地
理解新课程理念,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各种在新课改中产生的观念和做
法,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开拓进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几天后,我们将面临的是实际的教学工作,我们应该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满无限的希望积极稳妥地投入到新课改的真枪实弹中,接受时代的检验。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会发现这次改革有了很多新的深刻变化。有
了许多突出特点。其中有,课程定位的变化:不同的人学不同的化学,分两种化学,即公民的化学和精英的化学;课程结构的变化:(1)“三
阶段”义务教育段、高中必修段、高中选修段,(2)“三层次”领域、科目、模块,(3)课程目标的变化:强调基于学生学生发展的目标体
系,由以往的双基目标上升为现在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方法
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课程内容的变化:首先从课程标准
中能看得出来的它是“模块化”的。其次是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和“层
次性”。最后就是课程内容的“建构性”。包括教学过程情景化和教学
过程活动化;全面反映和落实进一步发展科学素养的目标;注重科学
探究能力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化学学科核心概念——
性质、结构和反应;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探究式教学。
化学新课程与现行和原有课程相比,在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堂教学、课程和教学管理、考试评价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课程突出了过程和方法。“授之以鱼,仅解一餐之饥,授之以渔,则受用终身”,所以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就是“授之以渔”。
2.新课程突出了思维的开放性。通过观察学生实验让学生思考在观察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等一些问题!
3.新课程突出了现代性和实用性。新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了学科教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4.新课程突出了教师处理教材的灵活性。在学习“氯气与水反应”的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像目前市场销售的较新的消毒液“84消毒液”就是与氯水又联系。这不仅使学生了解到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使学生懂得所学到的知识的重要性。
5.新课程突出了与国际接轨的方向性。新教材首次把重要的名词用英语标出,这为学生以后阅读英语文献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方向。
6.新课程突出了习题与课文内容的互补性。
7.新课程突出了教法和学法的统一性。新教材的内容,有明确要求教师应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明确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虽然我们职业技术学校没有在用新课程改革后的课本,但是我们确实可以借鉴下新课改后的教学方法,尤其是我们所要培养的学生更应该具有发散思维,能够创新,这样的话,以后他们才能在社会实际工作中顶起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的牌子,并且把学生自己的潜能完全的发挥出来。
第三篇:北师大化学培训心得体会
化学培训心得体会
我在北师大历时十天的学习中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专家讲解,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及时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次学习,每个专题讲解都很精彩,体现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把握好课标,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用什么样地的教学策略,怎么样看待教学素材,怎样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真正把教学的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上好每一节课从而达到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这次学习中,感受最新的是怎样定位自己,专家把教师定位为研究性的学者,通过对课标的研究、教材的研究、学生的研究、课堂的研究,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留意社会、科技等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类生存环境等。依靠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既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够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恰当的处理教和学的具体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相长。
感受最深的是,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应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
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一堂好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课堂设计应紧紧围绕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达成情感目标。好课的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备课时,如果从知识教学来立意备课,就是在完成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仅仅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而没有学生的“感悟”,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重在思维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角。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它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问题的创设需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和穿透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高效思维。第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说探究指向问题的解决,体验则指向学生心灵的感悟,在组织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为追求学习气氛的活跃而放弃“灵魂”。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是收获很多,不仅使我更好的把握化学课程,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了一些突破和认识。我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第四篇:北师大化学培训心得体会
化学培训心得体会
我在北师大历时十天的学习中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认真听取专家讲解,细心做好学习笔记,用心记下随时获得的学习感受,及时交流、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次学习,每个专题讲解都很精彩,体现了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新的教学形势下,如何把握好课标,如何正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用什么样地的教学策略,怎么样看待教学素材,怎样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如何看待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真正把教学的各种因素统一协调起来,上好每一节课从而达到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这次学习中,感受最新的是怎样定位自己,专家把教师定位为研究性的学者,通过对课标的研究、教材的研究、学生的研究、课堂的研究,要求教师准确把握《化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研究教学规律,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观念,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留意社会、科技等的最新发展动态。在教学中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人类生存环境等。依靠学习和实践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既提高教师自身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又能够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恰当的处理教和学的具体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相长。
感受最深的是,重新认识了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如何应运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为学生的科学素养服务。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三维目标只有真正落实下来,才算真正完成课堂教学,在我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只落实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基本略掉了。一堂好课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也是贯穿在整个学段之中的。课程标准不等于课堂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是要分解到一堂一堂课中去的,即把课程目标分解为课堂教学目标。而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依据教材的内容,更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情况。课堂设计应紧紧围绕训练学生的能力与方法,达成情感目标。好课的三维目标应在同一教学过程中完成,不能互相割裂。在备课时,如果从知识教学来立意备课,就是在完成知识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达成能力与方法目标,达成情感目标。不同类型的知识,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仅仅强调学生的体验,强调“悟”,课堂上仅有教师的讲授,灌输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反之,仅有学生大量的“活动”,而没有学生的“感悟”,那也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学生的课堂参与重在思维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是主角。在设计学生活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之一。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它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能尽可能运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能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二是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问题的创设需要考虑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厚度和穿透力,这样学生才能积极高效思维。第三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果说探究指向问题的解决,体验则指向学生心灵的感悟,在组织教学中要注意不能为追求学习气氛的活跃而放弃“灵魂”。总之,通过这次培训我是收获很多,不仅使我更好的把握化学课程,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有了一些突破和认识。我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完善,争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第五篇:赴北师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赴北师大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聆听顶级盛宴 感受前沿理念
2016年7月24日至28日,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十几人赴北京师范大学进行为期5天的培训学习。在这短暂的几天时间里,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学习结束,尽是满满的收获,在收获之余,也颇有感慨!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次培训学习机会,并在这次学习中切实受到了教育,很受启发,可以说,这次培训学习将终身难忘!下面将从两个个方面对我的外出学习进行总结:
一、前沿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家引领,自我提升
这次培训的专家,谈到了一个共同话题即“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种培养,不再是刚实行课改时那种形式上的关注,而是真正重视学生心理变化,理清知识脉络,找准思维起点,让教学贴着学生的思维展开,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上得到发展。
在吴琼教授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研究》,和北京特级教师梁捷老师的《以发展学科素养为纲打造“深度学习”特征的课堂》讲座中均讲述了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方法,及如何关注学生发展空间,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分析了当前教育现状:教师迷失了,在思想中,在评价中,根深蒂固的事什么?--依旧是成绩;总结出我们的教育要找到落点,落点是什么?--人。表明教育要以人和自由为出发点,教育要把人作为最根本点出发。只有关注人的心灵和理想,才能生发出健全、灵魂丰富的人。专家们纷纷通过实例说明学科素养的培养与学生“深度学习”的相互联系,以自己生动的教学案例讲述了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方法。
李水平处长的 《基础教育形式与课程改革动态》,用数据分析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形式与课程改革新动态。专家曹培杰《未来学校,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给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手段和方法,展示了国外的未来学校,为中国未来学校的构建和课程结构的整合提供了想象空间。
王佩霞教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以生动的数学实例提出了提升教师素养的必要性,分析了目前课堂提问的现状,及有效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在此过程中并以教学案例《圆的面积》为例,同课异构,提出数学教学要求真、求实,要学会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人课合一才是最完美的课堂。要求在教学中要顺学生思维而道,读懂学生,关注学生,关注数学本质。
张彩云主任的《中小学教师如何做研究》、鲍传友教授《做研究型教师》从不同角度提出新时期的老师一要提高素质,二要提高专业,教育要分6步实施,发现小孩,了解小孩,解放小孩,信仰小孩,变成小孩,最后才可能教育小孩。他提出了课程整合,并用北京十一学校“走班制”的教学改革实例,说明了我们需要去研究和探索和实践,做时代的先锋。
二、培训学习反思:教育无止境,且思且进步
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短暂的学习,丰硕的收获,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给我带来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及许多教学上实用的东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无止境,且思且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