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保定革命老区报告总结 杨柳
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2011年7月5日,全体成员观看了有关狼牙山、地道战、白求恩等有关电影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保定革命老区的革命文化。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天安门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二站烈士陵园。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
狼牙山属太行山脉,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南45公里处,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狼牙而得名。狼牙山风光绮丽,漫山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乌鸡、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二三百种之多,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远看山峰如林,穿云参天,登峰极目远望,易水如银带,龙湖似玉镜,路径曲曲,梯田层层,犹如天宫美景落人间。不同季节,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草木葱郁;夏季山泉淙淙,气候凉爽;秋季天高气爽,漫山红叶;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更有“红玛瑙溶洞”、“仙人桥”、“饮虎池”、“棋盘坨”、“南天门”等多个天然景观。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回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不朽传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表现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时刻要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就要贯穿自己的全部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始终如
一、言行一致。就像狼牙山五壮士所表现的崇高精神一样,在逆境中,不气馁,不退缩,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止;同时在顺境中,也能够用原则严格约束自己,不骄不躁,淡泊名利,毫不懈怠,艰苦创业,真正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狼牙山五勇士热爱祖国、坚强不屈、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认真学习英雄精神,学好本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
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从狼牙山下山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大家吃过简单的午饭,稍作休息,继续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旅下一站目的地——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通过资料了解到,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约有20万平方米,房屋500余处;现存地道3000米,对游客开放地道1200米;原有高房、暗室、地堡等各类作战工事140个,开放19处;地下作战设施掩体、隐蔽室、地下食堂、抢救室、兵工厂、储藏室、指挥部、翻板陷阱等23类256处,现开放15处。遗址基本保持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环境风貌。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59年8月,聂荣臻元帅题写了馆名,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了“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牌匾。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使敌人很难发现。地道一般距地面两米,洞内高约一米至一点五米,宽约零点八米至一米,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内设有照明灯和路标,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另外,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高房工事,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烧饼炉、柜台、墙角、墙根等处,修筑了工事和枪眼。所有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冉庄地道战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火烧的特点。冉庄地道战工事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
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中共领导的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一百五十七次,歼敌两千一百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五次。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董必武同志旧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者。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央首长一样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的旧毛毯
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老的邻居。刘少奇同志和朱德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楸树下磨盘旁既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他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主席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毛泽东同志旧居的东边是任弼时和周恩来同志的旧居。
周恩来同志的旧居在最东头,他当时兼任总参谋长,工作十分繁忙,经常通宵达旦,或批阅文件,或起草文章。他办公室里挂的一张照片,是他当年为粉碎敌人偷袭党中央驻地的阴谋而正在凝神奋笔疾书,给毛主席起草请示信时拍摄的。
穿过防空洞,看到一座三间窑洞式的房屋,它是陕北来的同志盖的。起初准备让毛泽东同志住,毛泽东同志考虑到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给了总司令。这样朱总司令才从刘少奇同志的前院搬到这里。屋内的用品和其他首长一样,大多是战利品。
朱德同志旧居西侧不远处是当年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接见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旧址。从这里向前走不远就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它是中央院里最大的房子,原来是中央机关的大伙房,稍加布置即成会场。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同志和朱总司令的照片,两面墙上悬挂着党旗。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在宾馆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副队长:杨
柳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二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保定革命老区报告总结杨柳
重温红色经典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2011年7月5日,全体成员观看了有关狼牙山、地道战、白求恩等有关电影资料,进一步的了解保定革命老区的革命文化。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天安门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
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
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
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参观结束后,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二站烈士陵园。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
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
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
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
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
狼牙山属太行山脉,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南45公里处,因其奇峰林立,峥嵘险峻,状若
狼牙而得名。狼牙山风光绮丽,漫山遍布苍松翠柏,飞瀑流泉,拥有丰富的动物和植物资源,动物有黄羊、乌鸡、锦鸡等,植物有松、柏、桦、枫等北方树种二三百种之多,涉足游览,可尽享森林浴之妙。远看山峰如林,穿云参天,登峰极目远望,易水如银带,龙湖似玉镜,路径曲曲,梯田层层,犹如天宫美景落人间。不同季节,景色各异:春季山花烂漫,草木葱
郁;夏季山泉淙淙,气候凉爽;秋季天高气爽,漫山红叶;冬季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更有
“红玛瑙溶洞”、“仙人桥”、“饮虎池”、“棋盘坨”、“南天门”等多个天然景观。
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
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
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
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
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
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
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
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
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
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
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
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
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
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
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
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此情此景,让我们不禁回想起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
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
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
地方党政机关。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某部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
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他们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
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
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
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
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
免于难。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
不朽传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
表现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
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
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我深刻的体会到:我们时刻要保持先进性的自觉性,就要贯穿自己的全部学习、工作和
生活之中,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始终如
一、言行一致。就像狼牙山五壮士所表现的崇高
精神一样,在逆境中,不气馁,不退缩,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勇往直前,为党和人民
事业奋斗不止;同时在顺境中,也能够用原则严格约束自己,不骄不躁,淡泊名利,毫不懈
怠,艰苦创业,真正体现当代大学生的价值。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
壮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
指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
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
概,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
大学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狼牙山五勇士热爱祖国、坚强不屈、舍生忘死的英雄事迹,影响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
一定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认真学习英雄精神,学好本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
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从狼牙山下山时已经是下午2点了,大家吃过简单的午饭,稍作休息,继续我们的社会实践之旅下一站目的地——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
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
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
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
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通过资料了解到,目前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面积约有20万平方米,房屋500余处;
现存地道3000米,对游客开放地道1200米;原有高房、暗室、地堡等各类作战工事140
个,开放19处;地下作战设施掩体、隐蔽室、地下食堂、抢救室、兵工厂、储藏室、指挥
部、翻板陷阱等23类256处,现开放15处。遗址基本保持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
落的环境风貌。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建于1959年8月,聂荣臻元帅题写了馆名,杨成武将军为展厅题写了“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牌匾。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
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
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
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
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
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
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
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
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
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地道的出入口
有的修在屋内墙根壁上,有的修在靠墙根的地面,还有的建在牲口槽、炕面、锅台、井口、面柜、织布机底下等处,使敌人很难发现。地道一般距地面两米,洞内高约一米至一点五米,宽约零点八米至一米,分为作战用的军用地道和供群众隐蔽用的民用地道两种。地道内设有
照明灯和路标,建有储粮室、厨房、厕所和休息室。另外,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顶上修建了
高房工事,把地道与地面工事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根据不同的地形地物,分别在小庙、碾子、烧饼炉、柜台、墙角、墙根等处,修筑了工事和枪眼。所有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观
望,又能射击和拉雷。冉庄地道战工事具有五防,即防破坏、防封锁、防水灌、防毒气、防
火烧的特点。冉庄地道战工事还有“三通”和“三交叉”的特点,“三通”就是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垒相通;“三交叉”就是明枪眼与暗枪眼交叉,高房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墙
壁火力与地堡火力交叉。形成了“天地人”三通,构成了房顶和地面、野外和村沿、街道和
院内纵横交叉的火力网,组成了一个连环的立体作战阵地。
冉庄人民利用地道优势配合中共领导的武工队、野战军对敌作战一百五十七次,歼敌两
千一百余名,其中较大的战役五次。聂荣臻元帅曾为此亲笔题词: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
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
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
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
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
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
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
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
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
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
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
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
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
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
蓝图。
董必武同志旧居每天都第一个接待来者。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和其他中
央首长一样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睡的是农家土炕,铺的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早已多处破损的旧毛毯
刘少奇同志当时是董老的邻居。刘少奇同志和朱德总司令合住在一个拥有前后院的农舍
里。刘少奇同志住前院,总司令住后院,院里种有桃树、梨树和枣树。
毛泽东同志旧居是前后两个小院。前院有一个磨盘和猪圈,当年毛泽东同志不让拆掉这
些东西,他说我们走后老百姓还要用。楸树下磨盘旁既是毛泽东同志夏天纳凉的地方,也是
他和战友们工作的场所。后院四间北房是毛主席的寝室和办公室,里面的沙发、茶几、办公
桌、台历、书架、火盆等实物再现着他俭朴的生活。毛泽东同志旧居的东边是任弼时和周恩
来同志的旧居。
周恩来同志的旧居在最东头,他当时兼任总参谋长,工作十分繁忙,经常通宵达旦,或
批阅文件,或起草文章。他办公室里挂的一张照片,是他当年为粉碎敌人偷袭党中央驻地的阴谋而正在凝神奋笔疾书,给毛主席起草请示信时拍摄的。
穿过防空洞,看到一座三间窑洞式的房屋,它是陕北来的同志盖的。起初准备让毛泽东
同志住,毛泽东同志考虑到朱总司令上了年纪,就让给了总司令。这样朱总司令才从刘少奇
同志的前院搬到这里。屋内的用品和其他首长一样,大多是战利品。
朱德同志旧居西侧不远处是当年中共中央、毛泽东同志接见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团的旧
址。从这里向前走不远就是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它是中央院里最大的房子,原来是中央机关的大伙房,稍加布置即成会场。主席台上悬挂着毛泽东同志和朱总司令的照片,两面墙上悬
挂着党旗。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在宾馆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副队长:杨柳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三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保定革命老区报告总结
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
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天安门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保定市革命烈士陵园
参观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后,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了保定市烈士陵园。
走进烈士陵园,就可以看到纪念广场,广场的中央是花岗石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不朽传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我们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表现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壮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走进保定革命老区报告总结
重温红色经典印证革命足迹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我们的党走过了90年艰苦奋斗的道路。在党的90岁生日之际,我们每一个人都怀着感慨和感激之情。在感慨之际,不由得想起了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方式。组织大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理解在中国革命伟大征途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引导广大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信念。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组织了“重温红色经典印证革命足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保定革命老区的红色教育之行。
7月7日17:05时,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由于没有直达保定的火车,我们把北京作为中转站。在火车上,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都在猜测天安门在眼前会是什么样,猜测我们登上狼牙山的情景是多么的兴奋,猜测我们钻进地道战是怎么样的姿态..……
7月8日5:10时,火车慢慢驶入了北京站,标志着经过一夜的火车行程我们来到了北京。下车后,我们吃过简单的早餐,稍作休息,向着北京西站前进。途中我们路过了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雄伟而又庄严的建筑,这些以前在电视中看见的如今就在我们的眼前,大家的兴奋就不用说了,纷纷拍照留念。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7月8日10:23分我们坐上了开往保定的火车,经过90分钟的路程,我们顺利到达目的地——保定。
吃过午餐,我们来到了我们红色之旅的第一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是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保定市育德中学旧址上修建的。1992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1994年9月,纪念馆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中法文化教育史上影响深远。自1919年初到1920年底,共有近2000名勤工俭学生远涉重洋,到达法国。他们一边做工,一边读书,努力追求真理,寻求改造中国的途径和方法。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就是为中国历练了一批经邦治国的人才,正是因为这些革命家的出现,使中国人认识到法国对中国的影响:不仅是在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文学、音乐和科学方面,而且包括了对中国革命家和领导人青年时代成长的贡献。留法勤工俭学史自然成为了中法关系史上一段重要的篇章。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运动的由来、运动的兴起、运动的热潮。历时10年之久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他的最大功绩是为中国革命与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回顾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至今几十年的历史,人们都可以看到它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从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之奋斗终生,至今风范犹存,功绩不灭。他们的名字几乎与中国革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时间相连。他们是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的先进分子,代表了这一运动的主流,而
他们也是在运动中成长成熟起来,经受了锻炼和考验,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革
命活动家,他们为党和国家的事业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结束。
保定市革命烈士陵园
参观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后,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了保定市烈士陵园。
走进烈士陵园,就可以看到纪念广场,广场的中央是花岗石纪念碑,纪念碑上刻着“革命烈
士纪念碑”。
我们要记住我们的历史,不能忘记我们民族的耻辱,一个不知道自己历史的民族后代是
一个无比羞耻的后代,一个不能担负起自己历史责任的民族后代是愚昧的后代。光辉的思想
是不朽的,英雄的鲜血是不能白流的,历史的长河里,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继承、发扬、广大,是我们中华民族永不丢弃的遗产。
狼牙山五壮士
7月9日7时,我们大家背上自己的装备坐车向狼牙山出发。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我们
来到了狼牙山脚下。
狼牙山五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
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
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
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定格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悲壮的一幕。他们不畏强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被千万人竞相传诵,成为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光辉典范。
我们首先参观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狼牙山五勇士陈列馆于2001年落成,由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写馆名。陈列馆占地面积816平米,建筑面积300平米,馆内有图片,历史资
料,抗战文物,战斗场景等四个展厅,生动再现了我抗日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抗击日寇,保
家卫国的英雄业绩和悲壮历史。陈列馆虽然不大,却详细介绍了五勇士当时战斗的大环境和
事情发生的经过。
出了陈列馆,大家便踏上了通往山顶的石阶。踏着英雄走过的路程,沿着蜿蜒曲折的山
路,一直向顶峰前进。一路上,我们被秀丽的山色所吸引,但由于平常缺乏锻炼,在攀登的过程中,只能走走停停,在停下来休息的时侯,想想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附近战斗了很多
年,对这里的沟沟坎坎、峰峰坨坨了如指掌。就凭这一点,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们完全可
以甩掉敌人,胜利归队。但是,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当地群众安全撤离,他们故意将自己暴
露在敌人面前,牵着敌人的鼻子来到人迹罕见的小莲花峰。为了围攻五壮士,日伪军出动
1500余人,用上了大炮、飞机,但五壮士跳崖之前仅仅受了一点轻伤。随着不断地向峰顶
接近,一边走着崎岖的山路,一边想着当年五壮士为掩护部队和群众机智的诱导日寇走向绝
路的情景,心头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经过接近2个小时的山路,大家登上了主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正面有聂荣臻
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十分醒目。我们通过了解得知:原来棋盘坨
主峰上的五壮士跳崖处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地方,真正的跳崖处小莲花峰距棋盘坨10多公
里,荆棘丛生,山路险要,游人很难到达。站在位于棋盘坨主峰上的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顶
端,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小莲花峰上耸立的不锈钢钢塔,但即使是站在这个象征性的地方,向
下眺望深不见底的悬崖,也足以令人胆战心惊。
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
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一曲不朽传
唱的赞歌,一段不容遗忘的历史,一群激励着几代后人的英雄形象。看着险峻的峭壁,我们
深刻感受到当时英雄们作战时的高度英勇、顽强果敢,在危急时刻宁死不屈、至死不辱的民
族气节。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在前无退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年轻的八路军战士表现
得如此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踏着狼牙山五壮士英勇的足迹,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心情无比激动;无不被“五壮士”
爱党爱国的真挚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及无限忠诚所敬佩和折服;无不被“五壮士”
战斗到最后一刻而跳崖牺牲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和激奋。
发扬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奋战作风,争当新一代大学生的尖刀班、排头兵。狼牙山五壮
士所在的班是抗日作战部队中的尖刀班和主力军,他们顾大局,识大体,服从命令,听从指
挥,团结协作,机智灵活,骁勇作战,多次完成领导交给的急、难、险、重任务,最后为掩
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在狼牙山阻击战中英勇壮烈牺牲。他们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值得我们每一位大学生认真学习,需要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弘扬光大。作为一名大学
生,要学好专业本领,努力成为国家建设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冉庄地道战遗址
《地道战》电影我小时候就看过,而且非常喜欢,影片中的英雄深深地打动着我,鼓舞
着我,为他们勇敢机智的杀敌精神所感动,所钦佩。今天做为一名大学生,很荣幸的参观了
当年只在电影里看过的地道战,这次的参观让我学习了党的历史,重温了党的光荣传统,过
了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
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日斗争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抗
战时期,冉庄地道长达16公里,对敌作战157次,曾荣获“地道战模范村”称号。
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于17:00时到达了冉庄地道战遗址。
我们首先来到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纪念馆供游客参观的主要内容有:冀中冉庄地道战
展厅、地道遗址及地下作战设施和地上遗址保护区。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厅占地面积980
平方米,厅内珍藏着大批宝贵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过的镐、铁锨、辘轳和照明灯;民兵
集合、作战使用过的铜锣、军号、牛角号;士兵工厂制作的土枪、土炮、翻火子弹及使用过的工具;烈士遗物、遗诗、资料、照片、奖旗及抗日支前用具等。
走进冉庄地道,犹如走进了历史,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进行惨绝人寰的“大扫荡”。仅在六万平方公里的冀中平原上,就修筑据点、炮
楼一千七百八十三处,挖封锁沟八千八百七十八公里,把冀中平原分割成两千六百七十块,妄图扑灭抗日烽火。仅保定清苑冉庄周围,就有炮楼十五座,形成“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
路,无村不戴孝,处处起狼烟”的悲惨景象。在无坚可守、无险可据的大平原上,冉庄人民
开展了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
冉庄地道以十字街为中心,有东西南北主要干线四条,南北支线十三条,东西支线十一
条,还有西通东孙庄、东北通姜庄的连村地道,有向东南通隋家坟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地道
全长十六公里,形成了村村相连,家家相通,能进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网。
冉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烽火中的人民以无穷的智慧和胆略,同仇敌
忾,奋勇御敌,用血肉之躯,筑起抗日的地下长城,变无险可守的冀中平原为坚不可摧的要塞堡垒,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地道战,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乐章,用鲜血和生
命铸就了地道战精神。今后我们也要学习和发扬这种干群一致、协同奋战、合力攻坚的团结精神,以及大公无私、甘心奉献、不怕牺牲的忘我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尽责
尽力,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西柏坡遗址
7月10日一早天就下起了大雨,待雨小点后我们继续我们的行程,今天的行程是我们
这次行程最远的。
9:00时,我们坐上了去往石家庄的大巴车,经过2个小时我们顺利达到石家庄。中午
大家也没有来得及吃午饭,马上就坐上赶往西柏坡的车。经过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
于抵达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标志性建筑西柏坡纪念碑赫然印入眼帘。
西柏坡,这个光耀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原本是河北平山县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
村。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选定这个地方,1948年5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使这个普通的山村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
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大决战,创建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从此,西柏坡以其独特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竖起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我们首先来到了西柏坡的旧址。在中央旧址门口首先看到的是“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碑。一道白色围墙使中共中央旧址貌如当年。
西柏坡遗址是50年代修建水库而搬迁上来的原貌拷贝了,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等人的旧居以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会场仍然照维持原有风采:泥砖垒砌的平房、精简的家什、节俭的生活。就是在这样极其简陋的环境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一页。
毛泽东同志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主持召开了历时两个月的全国土
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宣告了彻底废除封建的土地剥削制度;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设计了新中国的宏伟
蓝图。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的领袖风范雕塑园,以反映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董必武等革命风范的六组雕塑和近30幅毛泽东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的诗词石刻,集花草、树木和雕刻于一体,使游客们既领略了领袖风范,又得到了美的享受。
参观完旧址后我们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馆内陈列了许多珍贵的文字,图片和历史遗留
物,内容丰富而详实,通过对这些资料、实物的参观,使我感同身受的了解了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在极其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老一辈革命家,硬是凭借着不屈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下午16:40时,我们带着西柏坡精神离开了西柏坡。我们乘车返回来了石家庄,大家没
有停歇,接着就买上了直达保定的火车。经过2个多小时的路途,我们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
处。大家简单的吃了点饭,洗洗澡就休息了。
11日大家都休息调整了一天。
12日8:00时,大家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背上自己的行囊返校,标志着2011年日照职
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圆满成功。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深体会到:虽然这次时间很短,但是这次红色教育之旅不是一
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要紧密团结,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老革命传统精神,保持革命英雄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强我们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动力。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
二零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第五篇:暑期社会实践:闽西革命老区游记
闽西革命实践游记
卷首词:
漫卷红旗气贯虹
独傲闽西群峰
烽火乱世逞英雄
革命真理在何惧外敌凶
深山广播红军种
誓还天下太平景
建国千秋业
万世永流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六十余载,回首往昔,红色政权,尚在襁褓,所拥之兵,不过数万,所占之地,非山林之土即无主之荒,内有美蒋相逼,外有日寇侵扰,且无强援可依,苏俄共党,勉为自保,观乎总览,如此残破之师,何言抵御外寇,而建太平之世,其何如古之袁绍问乎孟德:吾北阻燕、代,坐拥冀、幽、代、青之地,率众南下莫能阻也。然操言:吾以天下之道御之。
以古鉴今,绍虽拥兵地之利,然不能克敌制胜,诸葛论之曰:绍兵多地广,然操遂能克绍,虽曰天命亦抑人谋。
人谋无疑是决定成败的关键,面临共产党存亡的生死关头,毛泽东提出农村包围城市,之后井冈山的创立,让共产党得以在夹缝之中求生存,趁蒋桂战争之机,再以星火燎原之势,挥师闽西,我们小组这次选择闽西作为实践的目的地,也是被其红色摇篮的美誉所吸引。
一、走进闽西,红色的摇篮
闽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从上个世纪20年代初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雄的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坚持革命斗争20多年,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闽西成为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是中央闽西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2010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第三次来到闽西视察,他对闽西老区的历史作了充分的肯定,他指出:“在革命战争年代,闽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中国革命史上,闽西人民谱写了威武雄壮的英雄史诗,铸就了永远的丰碑。
1926年夏,闽西第一个党组织在永定建立,至1928年初,闽西各县均建立了党的支部或县委。1928年6月,邓子恢、张鼎丞等闽西共产党员先后领导了龙岩后田、平和长乐、上杭蛟洋和永定等闽西四大暴动,掀起了土地革命斗争的第一次高潮。闽西独特的革命基础为红四军入闽开辟新的根据地创造了良好条件,闽西成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转战闽西,首战占领长汀,并在长汀首先绘制了创建中央闽西的蓝图;随后又于5月第二次入闽,至1929年9月,红四军打下上杭城后,闽西红色区域连成一片,成为继井冈山之后全国最大的红色根据地之一。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标志着闽西闽西正式形成。
闽西闽西的形成为中央闽西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1年4月,中央决定将闽西闽西划入中央闽西。闽西成为中央闽西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范围、人口都占据了中央闽西的半壁江山。后来,闽西闽西逐渐成为中央闽西的经济中心、后方基地和东南屏障。
闽西闽西当年有许多独特的创造,在各项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首先,在制定和完善党的土地政策的过程中,闽西闽西创造的以人口为标准、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等一系列正确的土地政策,堪称当时中国土地革命的典范,对其他革命根据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次,在发展闽西经济过程中,闽西闽西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1931年夏收期间,上杭县才溪乡创办的劳动互助社,是中央闽西第一个劳动互助组织,成为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最早发源地。1930年7月,闽西闽西创办了笫一个粮食调剂局,是中央闽西范围内的笫一个公营商业企业,随后这一做法推广到整个中央闽西。同年11月,闽西闽西创办了闽西工农银行,成为中央闽西第一所正式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后来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基础。当时,汀州的手工业、公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闽西的一半,这里交通方便,商店林立,市场繁荣,被誉为“红色小上海”。周恩来曾经称赞道:“汀州的繁盛,简直为全国闽西之冠”。闽西闽西经济建设成绩显著,成为中央闽西的经济中心。再次,在政权建设中,闽西闽西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其中,1929年3月在红四军帮助下成立的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 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6部大法10项条例,这是中共创建闽西过程中最早制定的较完备的法律,为后来全国闽西政权建设提供了范本。闽西闽西还创造出上杭才溪这个“中央闽西的模范区、模范乡”的先进典型。最后,在苏维埃社会各项建设事业方面,闽西闽西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交通事业方面,从上海中共中央机关通往红都瑞金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是在闽西工农通讯社基础上建立的。这条红色交通线对于沟通党中央与中央闽西的联系、护送重要干部、运送闽西紧缺物资以及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中央闽西正规的红军学校来源于闽西红军学校。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张军报《浪花》是在闽西创办的;这里还创办了中央闽西最早一家出版发行机构——闽西列宁书局。卫生事业方面,当时中央闽西的卫生人员主要是闽西闽西创办的中央看护学校和红色医务学校培养的,等等。
在缔造红军和创建、巩固、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闽西提出了一系列带有普遍意义的理论观点,初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1929年12月28-29日,在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著名的古田会议,成功地找到了党和人民军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古田会议决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古田会议开创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成功之路。
道路问题,事关中国革命的兴衰成败。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在古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进一步批评了党内普遍存在的主张流动游击,忽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城市中心思想,阐明了建立巩固的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强调了它对夺取全国政权的意义,这表明在毛泽东的认识中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已经形成。这个核心问题的解决,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辟出来了。
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在他写的古田会议决议及《反对本本主义》中,对思想路线问题作了阐述,从而在古田会议前后初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此外,在闽西活动时期,毛泽东还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后,写成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
总之,通过在闽西的具体革命实践,毛泽东站在夺取革命胜利的历史高度,对毛泽东思想的许多重要内容作了理论上的概括,而闽西为这些思想理论的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二:重游旧地,老区新貌
汽车六百多里的奔波,几经山路曲折,我们终于到达了有红色小上海称的龙岩长汀县,一下车我们就感受到了浓郁汀州客家风气,沿街而行,一切都是那么的新鲜,不同的建筑风格,还有不同的美食,安宁祥和的气氛宛若世外桃源,似乎看不到了之前的红色印记,几十年的发展,高楼林立伴随着乡土气息,但依旧散发着客家人的勤劳和勇敢。我们没有迷恋街边的小吃,没有忘记这次的红色之旅的任务,我们小组随即结队奔赴瞿秋白纪念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央红军医院(福音医院,当年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论著)、红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辛耕别墅)、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及周恩来旧居(中华基督教堂)、福建省职工联合会旧址及刘少奇旧居等等。
顺着这些红色记忆,虽已远去了那些刀光剑影,也模糊了血雨腥风,依稀感受到革命初期的艰辛和可贵的坚定信念,是这些不怕牺牲的前辈用白骨累累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幸福安宁,站在这些渐渐老去的风景,我们不能挽留,我们能铭记的是它所能带来的红色精神,不仅仅是责任如山,排难创业,铁心拼搏,和谐包容,创优争先,水滴石穿的长汀精神。长汀不是中国革命的终点站,也不是中国广大人民的终点站,它是一个停靠点,革命旅途的短暂停靠,是了走得更远,而当初执着的闽西人民用生命之水来浇灌党的生命之花,这是这个红色的摇篮哺育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饮水思源,红色长存,闽西革命精神的当代意义
第一,继承和弘扬闽西精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靠求真务实,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形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具体国情的道路,是被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的正确道路。学习闽西精神,就要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二 ,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深刻地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推动科学发展。闽西革命时期,党领导闽西军民开展武装斗争,实行土地革命,使广大贫苦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闽西的工农业和对外贸易等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土地革命过程中,我们党依照马列主义执政理论,针对广大贫困农民迫切改变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强烈愿望,通过调查总结,结合闽西人民的实践,不断完善土地改革政策,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新时代,我们践行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继续发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闽西革命精神,在新的时代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利益,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新局面,开拓进取,倡导包容发展,努力实现跨越发展。
第三,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践行执政为民的理念,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闽西革命时期,我们党就牢固树立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谋利益,使得官兵关系和谐,干群关系和谐,闽西社会和谐,筑起了真正的铜墙铁壁,开创了闽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今天,我们弘扬闽西精神,就要像当
年闽西干部那样深入群众之中,与群众打成一片,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我们的党员干部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优势,充分发挥民主,关注民生,这样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就会融洽,就能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第四,继承和弘扬闽西革命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闽西时期干部自觉奉行艰苦奋斗、廉洁自律、执政为民的作风,苏维埃政府是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闽西革命精神是我们新时期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最生动的教材,是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最锐利的精神武器,是新时期防止和抵制党内的腐败现象滋生的有效方法,也是新时期我们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终曲:
卧龙腾雾英烈在,汀江碧水诉忠情。云骧楼阁抵外虏,十二胜景育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