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2 04:47: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一篇: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与前几册有所不同,承担了向中年级过渡的任务。我们既要落实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为第二学段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我们要带着孩子去哪,这个教学目标一定要系统、明晰。即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究竟要让孩子掌握哪些知识,积累量达到多少,形成哪些能力?我们将继续以单元为单位,将年段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单元目标,提出具体建议。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有效的教学路径。

第一单元 春天里的发现

一年级下册,学生也学过一组以春天为主题的课文。纵观两组教材,随着孩子心智的成熟,要求明显不同。一年级下册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春天,而本组教材是建立在一年级下册“感受春天”的基础上,激励学生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征,去探索春天的奥秘。所以确定目标如下:

1.学习多角度观察。

学生不是缺少观察,而是缺少细致全面的观察体验。

《找春天》是一篇语言生动、富有情趣的散文诗,文本不仅写了春天里的发现,还暗示了观察的角度和方法。打书 P3“我们看到了她、听到了她,闻到了也触到了她,”不仅观察,还会联想,“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调动“眼耳鼻手脑”春天可看可听可闻可触,还可想象。

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孩子反复诵读课文感受美好春光,还要提示孩子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调动多种感官去寻觅春天。比如,一场春雨过后,除了能看到,还能听到什么、深呼吸──还能闻到什么、摸一摸你的发现有什么感觉、它让你想到些什么?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具体可感的观察指导,也只有经历这样独特的观察体验,才能学会观察,也使认知更加丰富。

2.整体观照,开展语文活动。

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主题开展寻春活动。一进入单元就开始布置任务,学了《找春天》的观察方法之后,寻春之旅就开始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寻找春天、记录春天。

观察内容:春天的人、春天的郊外、春天的小动物(麻雀、对比)春天的水果(品种、色泽)春天里的花等等都可以作为观察对象。选读课文的第1课《春的消息》和第3课《特别的作业》,都可以给孩子的观察提供帮助,在活动期间可以穿插阅读。

观察记录的方式可丰富多样:

如:用手机拍照记录眼中的春天,然后为照片配文字。

用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发现。

还可以阅读背诵写春天的诗文,与观察印证

──摘抄描写春天的短语和句子,来记录春天。

通过活动,丰富认知,培养孩子细致易感的心,同时也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趣。

3.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拟人化的表达。

本组教材把春天里的景物当做人来写,“小草探出头来,树木吐出嫩芽”,像邻家孩子顽皮地露出一点迹象,遮遮掩掩又吸引我们来看。“探出”“吐出”用的多传神!要引导孩子说说这句话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写出了草木的什么?抓住“探出、吐出”品味,要使学生感悟到:作者观察很细致,用词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生机与活力。这,算是一种初步的品词赏句。

还要关注句式的表达。例如散文诗整齐的排比句,所表现出的音乐美和节奏美。不必明确讲解,在朗读中感受即可。之后,能模仿着写一写更好。“小草探出头来,是春天的眉毛吧?树木吐出嫩芽,是春天的音符吧?”那“桃花绽开笑脸、小鸟枝头欢唱、又是春天的什么”“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启发孩子仿着句子说一说、写一写,留这样的作业更有意义。

4.根据古诗编故事。

学习古诗不仅要背诵积累,还要借助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情。本单元选编的两篇首古诗孩子可能以前就会背,再学时兴趣点在哪?

《草》恐怕在于它“野火烧不尽”、年年岁岁“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的生命力,要引导孩子感悟。还要鼓励学有余力的孩子把后四句背诵下来。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一幅早春时节,孩童追蝶嬉戏的图画。课后要求,借助插图丰富想象编一个故事,这正是语言实践的好机会。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画面,还原古诗场景,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一讲。

5.积累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

6.依据文本特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如: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鹿弟弟前后说的不同的两句话,“你的玫瑰花白栽了”“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提取出来让孩子来质疑,培养孩子抓住矛盾处质疑的能力。

7.要用好“宽带网”。

这是本册新开辟的栏目,不仅仅引导学生关注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多种搜集资料的途径,包括亲自观察、利用图书与网络等,借以拓宽学生学语文的时空。所以要用好!打书P18,介绍的是春天里的花和不同城市的市花,可以将此内容作为话题,丰富到寻春的语文活动中去,作为一个主题谈谈春天里的花,去搜集更多花的小知识,体验搜集、交流这个过程中的乐趣。

8.因地制宜,单元后置。北方的春天姗姗来迟,记得一年级下册就有这样的建议,先学二单元与雷锋主题月活动结合,3月中旬后,春意渐浓,沐浴春风,放眼春色,感受春的旋律,再来学习第一组课文“春天的发现”,学生的体会更多,感受更深。不知有多少老师还记得?希望可以调整教学。

第二单元 奉献与关爱

1.学习圈点细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由于低年级孩子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受到阅读经验的限制,他们的阅读常常流于表面,缺少深入。为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应该在孩子一读而过的地方引导其停下脚步,细细评赏,将阅读逐步引向深入。

例:学习《泉水》第二自然段,初读后,孩子的感受可能只是停留在“泉水欢迎姐姐来打水”这一层面上。如果细细品读,泉水的自豪溢于言表(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泉水的无私也表现得很突出(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怎么引导孩子深入...体悟?

可以先划出泉水说的话,自己读一读,圈出不理解的词,再联系上文理解“天然水塔”的意思,这其实是在引导孩子联系地读书,从而感受“泉水很多”的特点;然后再读整句,说说从泉水姐姐的话里听出了什么?把感受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这样的读书实际就是圈定目标、重点研读的阅读雏形,随着阅读实践的深入,要逐步丰富研读的内容。

2.探索构段相同的课文教学。

低年级构段相同的课文很多,这样的课文,应采用重点研读一到两段,其它放手研读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泉水》,四个语段,表达相似。在重点研读第二段的基础上,其他段落可以读代讲。通过对比朗读泉水的四句话,来感受泉水的特点,以及在泉水的滋润下,万物及时回馈的美好景象。

一课一法,因课而异。教学儿童诗《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又可以采用“导、扶、仿”的步骤进行。因为二四小节结构相同,都是借小路小溪的话回忆雷锋的事迹。

首先,充分阅读全诗,聚焦第二小节。再读小溪的话,圈出最感动的地方,读出感动。

第二步,插入雷锋事迹,将诗句内容具化为生动感人的故事。然后,通过朗读再现画面、表达情感。

第三步,学习第四小节,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推想故事情景,把朗读与体悟结合起来。

第四步,将二四小节整合朗读,结合学生搜集的资料,教师相机再补充雷锋事迹一二,引导孩子再仿写一段,因为有相关资料的补充,也有整齐的语言模式,这样仿写,既感悟雷锋精神,也进行语言实践。

3.积累语言。

积累的语言包括典型语段、课后短语、园地中‘读读背背’的内容

强调两点:

一是“读读背背”中的谚语、句子,教师要简要讲解意思让孩子大致明白,理解有助于记忆,也有助于运用。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孩子结合实例理解,《小鹿的玫瑰花》就是很好的例证,不要机械识记,不知其然。

二是课后背诵要求,有的比较明确,有的比较笼统。例《泉水》课后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开放的要求常常带来弹性的结果,许多学生不背或投机取巧选择一句话来背,不能达到积累的目的。我翻阅了本册教材,开放要求背诵的篇目共3篇,《泉水》《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语言都很美,短小隽永值得积累,所以要求全文背诵,尤其《日月潭》《北京亮起来了》两篇课文,在背诵积累中可以更有效的体会一部分四字词语、成语在语境中的应用,从而实现学以致用。3篇背诵要在教学中一一落实。

4.读好对话,读好问号、叹号表现的不同语气。

这里要注意避免朗读的单一方式。“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是根深蒂固的教学方式,但这绝不是唯一方式。朗读与理解是互为基础、相互促进的,理解有助于朗读,朗读可以深化理解,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的多悟得深。因而要发挥读的作用,借助“读”这一手段促进理解、深化理解。

例第7课,苏霍姆林斯基的作品《我不是最弱小的》,故事情节在人物对话中推进,读好对话有利于体会人物心理。我以为单独的问句、感叹句读起来并不难,放在语境中读出不同的语气是朗读的难点。

所以,创设情境,把孩子置于文本角色中去体会,很重要!

把理解稍稍置后一些!

在几个回合的角色朗读基础上,再进行问题讨论,文本主旨会自然凸显。

问题可以设计为“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什么是最弱小的?”

“请为萨沙的举动找找理由”,这样教学,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同时,主题自然开解,可以说,“读”有效促进了理解。

5.略读课文要培养阅读能力。

出现了小学阶段第一篇略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略读课文的编排目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独立阅读,提升阅读能力。课文很长,建议用好课前预习。

课前:

(1)培养预习能力。有声朗读10分钟,比比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学习默读,尝试说说自己的收获,鼓励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猜猜老师可能提什么问题。(要培养预习能力,学习整体把握、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教学。

目的:把课文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凭借。

(1)检查预习、阅读情况。

(2)梳理线索:围绕“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写了什么事?

(3)默读思考:“课文哪些地方写得有趣?”这是概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孩子把阅读的感受和获取的信息提炼出来。

(4)聚焦一段,例如重点研读小猫淘气一段:借助课文概括的描述,想象补白,培养依文想象的能力

(5)这是一个温馨的故事,更要挖掘情感因素,涵养孩子的情感。

不再只围绕课文内容打转,把课文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载体。

6.巩固两种查字典方法。查字典应成为习惯,自觉运用。教师的意识很重要,不要总追求结果──词语的意思是什么,要关注探寻词义的方法和过程。课堂上要随时鼓励学生动手查,关注汉字的读音、字形、字义,既教方法,又形成习惯。

7.口语交际,伸出我们的双手。(分4步)

(1)唤醒。回忆得到别人帮助时的感受。

(2)讨论。周围有哪些人需要帮助?怎样帮助他们?(因学校、班级情况而定,防止口号,列出具体可行的策略)

(3)行动实施。

(4)与写话结合。将自己的爱心行动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是精神的成长。

第三单元 爱祖国、爱家乡

1.重视段的训练,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

如果把段的训练完全放在中段,就加重了中段的阅读负担,也错过了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时机。我以为,二年级段的训练不必太难,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连起来主要讲了什么?准确了解每段话的内容,这就是初步的概括能力的培养。本单元课文的一些典型段落都可以进行这样的练习。

2.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本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除了背诵语段之外,要鼓励学生建立写景的词语库,并尝试运用。

考虑到学生生活和视野的局限,教师可以提供四季风景图片,布置孩子写景物小语段,比观察、比用词准确丰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景物,表达时自觉用词。

3.用好插图资源。

插图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的关键处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组课文的插图突出了不同地域的景物美和人情美,以《葡萄沟》为例,前一幅是喜悦的丰收图,后一幅是维族老乡热情的迎客图,对于感受课文内涵有很大帮助。

插图的编排既辅助阅读,又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提示──边读边想象画面,还原文本情境,长期训练,有助于语言形象感的形成。

4.阅读要注意捕捉信息。

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丰富自己的信息库。

学习本单元应该了解以下信息: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一个大湖,因两潭形似太阳、月亮而得名。

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有28个省、自治区,4个直辖市。

一个单元结束,教师应给孩子以梳理,让他的信息库丰满起来,不要狗熊掰棒子,边学边丢。

5.口语交际与写话。

话题:夸家乡

内容(角度):风光、物产、今昔变化、家乡的未来。

建议:以小见大,突出变化。教师能发动学生找来过去家乡的照片,做今昔对比,孩子更有话说。

第四单元 用心思考善于创造

单元主题的启示是

一、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动脑思考、敢于质疑、动手实践,这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精神。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并思考策略。

1.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本组课文对话较多,指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读好对话。

可以采用添加提示语的方式体会角色。如《动手做做看》,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溢出?”前两个小朋友虽然都有回答,但语气不同,一个是猜测,一个似乎很肯定,与伊琳娜的半信半疑和亲自动手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尝试加提示语,再朗读,在这样的朗读实践中体会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学会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些文本,简洁的语言背后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善于抓住留白处,引导补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

如《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了两个小朋友的回答觉得说的都不对,她是怎么想的?《画风》的三个孩子用具体事物表现风,他们是怎么想的?《充气雨衣》中,小林看到舞蹈小演员的花裙子是怎么想的?围绕主人公怎么想展开,既体会人物心理,也锻炼语言思维。

3.学习复述或转述。

把课文语言作为学生复述或转述的材料,也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方法,我们低年级可随文选用一个小片段进行,不宜太长,能提供关键词更好。

4.学习用反问句来表达。

本组课文在展示心理活动和思考时,常常用反问句来表达。

例如:《邮票齿孔的故事》“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充气雨衣》“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这样问中有答的句式不是第一次接触,在探究人物心理时,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是一种初步的学习,不做达标要求。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朗读利于传递理解,默读利于思考。学生刚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不在速度上做硬性要求,但一定要有思考任务,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一些思辨性的题目更有价值。例如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邮票打孔机究竟是谁发明的?”比“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更有研究价值。前者将思考引向深入,究竟什么才是发明?发明是为了造福大众,发明更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思考和联想之上。

6.口语交际与写话。

活动:孩子要参与制作的全过程。分组进行,保证作品的多样性。

交际:

一、小组内展示作品,并介绍制作经过,比比谁介绍的最清楚明白。

二、各组推出一名在集体内介绍,要求说清步骤,语言准确流畅,态度自然大方,听得不明白可举手提问,台上台下互动起来。

三、小组内自我完善制作过程。

写话:把自己的制作写过程下来。

第五单元 感受自然美

1.按主题梳理古诗,感受诗情。

本组又学习两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杜甫的《绝句》,除了要在诵读中想象画面体会意境之外,在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中,二年级下已背诵60首,我们需要在此做一梳理,如描写自然风景,送别、描写古代人民生活等等,做一简要归类。以后常按主题背诵,强化主题印象。这样的童年打底将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甚而涵养自觉吟诵和信手拈来的习惯。(防止诵读与运用阻隔千里的现象发生。)

2.以读代讲,读中感受自然的神奇。

读中想象18课《雷雨》通过抓变化,突出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景象。课文多呈现短句,易于表达情感。适宜通过朗读来表现。同时,继续训练读语段,想画面的能力。

读中采访19课《最大的“书”》,以对话为主,更不宜多讲。重点要读好人物对话,可以采用比较活泼的采访形式,如,采访川川“你听明白叔叔的话了吗,叔叔说这本书上有什么字?”或者采访叔叔“这岩石上的图画告诉我们什么呢?”这种方式利于孩子思考,利于把文本语言转化为孩子自己的理解来表达,是一种积极的、复述性阅读。

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小诗,更要在诵读中体会。但要防止解读的浅化。文本绝不仅仅告诉我们“太阳、北极星、大树、雪”是指南针,它的意义在于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晴朗还是阴雨,都有天然的指南针为我们指点方向。要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悟。

3.需要补充更多的自然知识,丰富认知。

教材有这方面的引导。泡泡里的提示

“我要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把它写在日记里”

“我还知道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呢!”

“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这是为什么呢?”

“你能说出秋处露秋是哪四个节气吗?”

“我在一本书里看到海底也有高山„„”

“宽带网”介绍了猪笼草和热水鱼的资料。等等。

许多问题仅靠课本内容是无法满足学生愿望的,教师备课的功课要做足,需要补充更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课堂才会游刃有余。

4.体会语言的准确、生动、避免重复。

从一些课后练习可以捕捉到编者意图。例如P82“带点的词用的多好啊”,“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蜘蛛从网上垂下来”“蜘蛛又坐在网上”体会作者使用动词的准确和生动。仔...细品味,真是填一字嫌多,换一字不妥。究竟好在哪里,可以让学生采用换词的方式来体会。还可以找一组句子让孩子来练习推敲遣词造句。如:

一轮明月()在天空一座小桥()两岸蜜蜂()在花蕊上休息

除此而外,作者为避免重复,有多处用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体现了用词的丰富,要提示学生积累,并模仿学习。例如第19课《最大的“书”》6自然段,“脚印”和“足迹”;再如21课《画家与牧童》,大家对画家的画都是溢美之词,作者用“称赞”“夸赞”“赞扬”来表达,避免雷同。教学时要明确提示,丰富词语积累;也学习避免重复的表达。

5.口语交际与写话。

主题都是“身边的小动物”,可将交际和写话活动整合,安排成一次有趣的写话活动。对于小动物的了解,孩子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细致的观察和体验。我们曾经做过尝试,把小动物带到学校,安排了观察、体验、交际、写话的系列活动,效果特别好。开始的尝试,我们也有些担心,小动物一来是否会搅乱课堂?结果发现,孩子在分组观察亲近小动物时,是那样美妙的一幅幅画面,有的用菜叶试探着喂小兔子,顺势悄悄地抚摸它光滑的毛,胆大的还摸摸小狗的鼻子,说湿漉漉的,像个小扣子。

教师指导孩子调动眼耳鼻手观察,还把观察体验填写在“眼耳鼻手脑”的观察记录表中,这样把多感官观察和联想结合起来,孩子有了非常鲜活的体验,有话可说有话可写,而且内容打上了个性的印记。建议尝试。

这样的活动是在切实教孩子学习观察,不是最终追求一个写话结果,所以教师要把重点放在过程指导上,怎样观察,如何示范,在分组体验前要及时布置观察任务,指导和跟进小组活动,活动过程教师要做周密安排,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类似这样的体验一学期要搞一到两次,教会学生细致观察。

第六单元 培养优秀品质

1.在对比中体悟,感受人物优秀品质。

因为对比中更显人物品质──

21课《画家和牧童》呈现了几处对比,是否能捕捉到:

大家一致的称赞和小牧童不同的声音;

小牧童源于生活的观察和大画家凭借想象的画作;

戴嵩的名望和他谦虚的态度;

23课《三个儿子》中,有两处:一处是三位妈妈对儿子的不同评价,另一处是三个儿子看到妈妈提水的不同表现,这也正是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缘由所在。

24课《玩具柜台前的孩子》中,也有几处,柜台前的孩子对玩具表现的的喜爱之情“目不转睛、兴奋、专心地盯着小汽车”,可是当售货员阿姨建议买给他时,他却抢着说“我只看看,不要妈妈买”,然后“拉着”妈妈离开。这些对比可感受什么?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细致的对比体会,感受人物品质。

2.适时补白,体会心理。

继续在学文时通过补白,体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如22课《我为你骄傲》,小男孩打破玻璃后的复杂心情──忐忑、内疚、不自在,或者抓住小男孩卖报纸攒钱的过程,捕捉其中一处,引导补白。感受这是一个真诚善良,敢于担当的孩子。

我的建议是,抓

一、两处,驻足想象,细细体会,切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要深挖洞,促理解,训练思维,发展语言。

3.练说复句,丰富语言表达形式。

本组教材在语言表达方面,较多的运用了关联复句,例如“一就”“像又像”“既又”逻辑关系清晰,表达准确,是学习语言的极好范例。教师要善于指导孩子不仅读好,而且学习仿说,甚至仿写相关句式。

另外,还有一些描写细致的语句和段落值得学习仿写,例如P98《画家和牧童》“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P107“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一会儿一会儿”“一个一个另一个”这样分别进行细致刻画的表达应引导学生仿说仿写。可以与课堂片段素描结合起来,例如观察“一位同学读书的样子”──“一会儿紧蹙眉头凝神思考、一会儿圈圈点点写下感受”;可以与情境活动结合起来,如“课间活动”“小组值日”“木头人、掰手腕游戏”等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学习表达。

4.学文后谈收获。

也就是课后小结,这样的梳理非常重要。刚开始可以教师梳理。小结要尽量从识字学词的基本任务中解脱出来,可以是人文角度、也可以是语言的收获(典型词句),一点一滴均可。培养孩子回顾课堂、及时梳理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形成自觉,每天扣问自己在主题和语言表达上究竟有哪些收获,达到一课一得或几得。

5.口语交际──大家都来帮帮他。用好文本情境,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情况把情境更真实的展现出来,(你是本周检查班长,面对没有戴红领巾、或没完成作业的好朋友怎样对待?)讨论做诚实、守信、尽责的人。

第七单元 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

学习本组课文,要引导孩子把目光和思考落在怎样看问题、想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上。这应是孩子成长中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思考之旅。

25课《玲玲的画》,借玲玲修改画作的事阐释了一个“动脑筋将坏事变好事的道理”;文中发生了糟糕的事,爸爸启发玲玲怎样想?

26课《蜜蜂引路》,列宁依据对蜜蜂的观察准确地找到养蜂人的家,列宁怎样观察、怎样思考?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7课《寓言两则》两位种田人的想法错在哪里,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28课《丑小鸭》,经历苦难的丑小鸭最终成长为一只漂亮的天鹅,有人说如果他不离家出走,一直在鸭窝里也会长成一只天鹅。从外形上我们并不否认,但是如果一直在鸭窝里,他能长成一只真正的天鹅吗?──这也是在引导怎样深入看问题、想问题。

不要认为孩子小,还讨论不出什么结果,要给思考的机会,期待他们成长。

1.增加听写练习。

听写训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组一些意味深长的语句,学文后应该安排听写,便于集中精力,提升书写速度,感受句子结构、关注语言表达。

2.加强语言训练。

词语方面:

(1)感受句中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例P125,读读想想。随文进行,一石二鸟。

(2)体会汉字的“一字多义”。例P130,我的发现。教师可补充几组,辅助孩子体会。

(3)积累成语。P131,读读背背,不是一读而过,要大致理解意思。以组呈现,有助于形成画面,理解含义。如“同心协力、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无不胜”,给孩子以“团结就是力量”的整体感受。

阅读和表达:

(1)学讲故事。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寓意深刻,要组织孩子练习讲,既明道理又练表达。讲故事时要帮助孩子梳理线索,可提供关键词语辅助讲好。

(2)捕捉信息、梳理要点。如阅读后,画出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训练学生提取要点信息的能力。

(3)把语段读厚。

像放慢镜头一样,把语段呈现的画面定格、放大,加深体验。

例如“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怎样的经历是孤单?我们帮助孩子把“孤单”具化,哥哥姐姐不喜欢丑小鸭,当他们在水塘嬉戏时,丑小鸭躲在哪;养鸭的小姑娘讨厌丑小鸭,当她来放鸭食时,丑小鸭又躲在哪;当远远地看到公鸡走来时,丑小鸭又怎样?把语段读厚,把镜头放慢,也就读懂了主人公的境遇,体验自然就深刻了。

3.口语交际──陌生人来访,我该怎么办?

分四部分内容:

一、先将图意转换为流畅的表达,讲清故事的发生;

二、讨论“我的做法”。教师的引导应不脱离“怎样自我保护又不冷待客人”,引导孩子讨论出合适的做法。

三、合作表演整个故事,模拟真实的交际情境。

四、连起来讲故事。讲清故事的发生、经过、推想故事结果。

4.写话。

P132,内容是画图写话。要求比较高,可能一部分孩子难以实现。可以对画图降低要求,防止画图畏难而影响了写话表达。

建议选取一些有生活气息的图画勾起孩子的回忆,如《父与子》的生活漫画,让孩子通过图画与自己的生活链接,打开写的思路。

也可以写童话,写想象。重点是清楚、完整的表达。

第八单元 走进科技世界

通过阅读,了解一些科普知识,如“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动”“镜面可以聚光”“人们推测恐龙灭绝的几种原因”等等,同时进行以下能力训练:

1.继续关注段的教学,培养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中练习。要注意方法的引导,如,问题回答式概括(起因、经过、结果)抓关键词概括、分句提炼等,授之以渔,孩子才能自己捕鱼。

例如《恐龙的灭绝》,文章介绍了几种恐龙灭绝的说法,特别适合采用问题回答式概括。即起因、经过、结果?“因为地球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而灭绝、“因为太阳被遮挡,食物减少,恐龙逐渐灭绝”引导学生把一段话读成一句话,这是很重要的的阅读能力。

有些段落的叙述很有层次,如《数星星的孩子》中爷爷说的话,可以让孩子分层说说爷爷的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要点就很清晰了。要用好文本进行训练。

2.跳出课文,启迪思考。

学文后,跳出课文,让孩子来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能这样想?

如,爱迪生是怎样想到办法的?

人类对于“恐龙灭绝的说法”是从哪些角度着手思考的?(生物繁衍的需要──温度、食物、生存环境)

阿德的梦想世界源于什么?(源于生活的理想和创造)

让孩子也来说说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

这样的跳出课文再思考,利于孩子学习怎样思考。

3.实践已掌握的阅读方法。

两年来的学习,孩子已经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边读边想象、圈点批划、连前想后、默读思考、阅读捕捉信息等等,要在阅读时引导自觉使用,逐渐形成习惯。每节课始终要想着为孩子的语文素养奠基,可以练什么,怎么练,目标是否达成,一节课究竟给孩子留下什么?想着这些的时候,就会自觉的引导孩子历练。

4.口语交际──身边的科学(分4步)

搜集:每人搜集3条科学小知识(生活中发现、提问、查阅);

记录:用简洁的语言记录下来;

交流:同自己的话大方自然的介绍科学知识,不要照本宣科;

谈谈启示和收获。

5.写话──写收获、写打算。

成长中的收获可以很多方面:学习、生活、交往友爱等。

要帮助孩子梳理,盘点成长也在收获感动,同时也在发现不足,引导孩子积极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留下成长的足迹,最好选定一个方面重点梳理回顾,不要面面俱到,写成流水账。

教学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在引导孩子认识自然、认识社会,更重要的是学习语言,提升语文能力。曾经说过,当文本被选入教材之后,它的原生价值就变更为教学价值。

所以要做敏感的语文教师,特殊的语言现象绝不放过。低年级教材的特殊性表现在──课后练习除了“朗读课文”“抄抄写写”几乎没有其他,这更考验了教师用教材教的能力。在解读课文时,要练就语文教师的慧眼。例如,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在表达上有何特点?如何体会?如何学用?

层次分明的语段如何训练概括能力?

怎样依据文本特点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能否捕捉到一些宝贵的练笔机会?

用教材教,就不仅仅围绕课文内容打转,更把目光关注到语言、关注到语文的工具性上,真正回归到语文教育的本真上来。

2.低段并不“小”,大语文观更要树立。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底。语文学习习惯、生活中学语文、坚持日有所诵等意识都需要一步一步培养,丝毫不可懈怠。

3.开启课外阅读的重任责无旁贷。

阅读滞后,很有可能会错过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期,尤其会错过培养孩子母语情怀的黄金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应在一二年级,中年级之后就会相对困难。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使孩子在8岁左右进入自由阅读状态。我们一定要为孩子开启阅读之旅,让孩子感到“书是甜的”。不要等待学校、等待社会创造条件,从现在开始,要善于运用零星的时间,主动读起来。设法解决读物(班级交换)保证时间(每天半小时)定期召开读书会。

本学期要求必读两本书。书目推荐《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神奇校车》《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等,保底要求自选两本。要重视读的质量,后续的读书兴趣,读书的收获。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的感触是,多写能促进表达,但多读一定能提升表达。所以,读书活动一定要有声有色的开展起来。

4.一定要实现积累与运用并行。

大家比较重视积累,但忽视运用。积累转化为运用的途径就是语文实践。

提示注意三点:

第一,每篇课文学完后,要采用恰当方式,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

第二,阅读中反复诵读和品读的点,要让学生通过情境性填词、造句等模仿性练习强化积累下来。

第三,精心设计运用语言的书面练习,尽量多样和开放。如:22课《我为你骄傲》P102,有一段写道:“我把钱和一张便条装进信封,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并真诚的向她道歉”。敏感的老师立刻会捕捉到训练点,进行写便条的课堂练笔,训练学生写清事情经过、表达真诚的歉意。既深入理解课文,又独立运用语言,还学习了留言条的写法,可谓一石三鸟。

5.识字教学要突出重点。二年级孩子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自主识字,突出识字重点,不要面面俱到。识字方法也要视教学情况或集中识字,或分散在课文中进行。强调语境,重视复现巩固。

写字教学要重视发现规律,抓住重点,示范写典型字,教给规律,追求举一反三的效果。如第一课9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前面6个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后面三个是左右同宽的字,其他课后要书写的生字都是按一定规律编排的,指导书写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书写规律,教师辅助提炼,触类旁通。

6.写话教学应给以足够重视。

不能只依赖于单元写话,日常练笔要加强,听写、仿写、抄写、课堂素描、校园记事、单元卷中的看图写话,要持之以恒,注意养成写后修改的习惯。

二年级下册的表达应与中年级相衔接,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流畅,有运用词语的意识,开始学习分段表述,每次写话不应少于220字,这是保底要求。

最后送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教育的困境总是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面目出现,而在我们的教育智慧面前,又总是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圆满结局。希望我们多想办法,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或说语文成长奠基。

2010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版第四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榆中县王保营小学赵秀兰

第四单元 用心思考善于创造

单元主题的启示是

一、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动脑思考、敢于质疑、动手实践,这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精神。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并思考策略。

教学内容

一个导语,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和语文园地四。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来,因而他们很少去制作一样东西,哪怕是一件玩具。因而他们往往思想懒惰、行为懒惰,不善动手。因此,本组教材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的好文章。学生有一定的朗读、默读感悟能力,要让学生自主默读感悟、朗读体验,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标向导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2个生字,会写33个字,联系语言环境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联系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和与人

交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多动脑、多观察、多动手。

教法与学法

学习本组四个小故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按照“自读自悟,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做文中人做的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感受——留心身边呢的事物,自己动手,大胆发明创造——交流自己的小制作”顺序进行教学,把“读、悟、做、说”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手或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把自己的小制作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2课时。其中四篇课文8课时,语文园地4课时。

教学建议

充满科学味道的课文该怎么上?

(一)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本单元跟第三单元的课文风格完全不同,比较理性,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动手动脑的重要性。课文大多是以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而且伴随较多的人物动作,所以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本组课文对话较多,指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读好对话。可以采用添加提示语的方式体会角色。如《动手做做看》,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溢出?”前两个小朋友虽然都有回答,但语气不同,一个是猜测,一个似乎很肯定,与伊琳娜的半信半疑和亲自动手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尝试加提示语,再朗读,在这样的朗读实践中体会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象这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老师往往觉得很难上,逐段讲解吧,机械无味。如何上得有趣味些呢?我们再来看看《画风》的几处教学设计: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因此首先激起学生兴奋点的是课文的题目。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录音听听风的声音,说说风。

师:对!是风声。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

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

生:风没有颜色。

要让课上得有趣,就得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又如:学生喜欢画画,也喜欢看别人画的画。所以老师事先让学生画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的画,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中,哪个人画的画?他的画上画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有风?自己练习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想说哪幅就说哪幅。

生:我喜欢赵小艺的画。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生:我喜欢陈丹的画。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生:我喜欢宋涛的画。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丝。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让学生自己画风,老师可以这样说: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

有的说画头发飘起来了。有的说画窗帘被风吹动了。有的说画书页在翻动。有的说画尘土在飘扬。还有的说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此时,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可以及时夸奖他们:“说不定下次书上就采用你画风的点子呢。”既然风可以画出来,那么气味也可以,课外让学生去画画气味,再在旁边写上几句话,也不失为好作业。

这样的语文课是鲜活的,是学生所喜爱的2.学会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些文本,简洁的语言背后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善于抓住留白处,引导补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

如《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了两个小朋友的回答觉得说的都不对,她是怎么想的?《画风》的三个孩子用具体事物表现风,他们是怎么想的?《充气雨衣》中,小林看到舞蹈小演员的花裙子是怎么想的?围绕主人公怎么想展开,既体会人物心理,也锻炼语言思维。

3.学习复述或转述。

把课文语言作为学生复述或转述的材料,也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方法,我们低年级可随文选用一个小片段进行,不宜太长,能提供关键词更好。

4.学习用反问句来表达。

本组课文在展示心理活动和思考时,常常用反问句来表达。

例如:《邮票齿孔的故事》“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充气雨衣》“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这样问中有答的句式不是第一次接触,在探究人物心理时,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是一种初步的学习,不做达标要求。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朗读利于传递理解,默读利于思考。学生刚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不在速度上做硬性要求,但一定要有思考任务,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一些思辨性的题目更有价值。例如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邮票打孔机究竟是谁发明的?”比“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更有研究价值。前者将思考引向深入,究竟什么才是发明?发明是为了造福大众,发明更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思考和联想之上。

(二)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这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前面已经讲到课文主要以叙事为主,多处伴有人物动作,那么就让学生多动手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实验过程或成果,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

比如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时,可让学生带上邮票亲手撕一撕邮票,说说撕起来方便吗?这样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趁势让学生对阿切尔进行对话:阿切尔我想对你说„„对阿切尔充满了敬佩之情。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动手做做看》时,老师在台上做伊琳娜做的那个实验,找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看看水会不会漫出来。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边看边说老师做实验的步骤,结果。当学生看到结果水漫出来了,跟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时,会发出惊奇的叫声“呀,水漫出来了。”再联系前文,让学生读读郎志万说的话“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进行对比朗读,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是认为郎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能更好的读出当时伊琳娜生气的样子“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学生读的时候感同身受。等于是将实验后的这种情感迁移到了朗读中。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充气雨衣》是略读课文,最难的是课文中提到的有些东西,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比如“气囊、铁丝圈、气门儿、塑料膜、自行车内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搜集这些东西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对这些名字的理解就不成问题了。甚至还可以利用现成的东西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个像小林一样的充气雨衣呢。那么这堂课的难点就解决了。

教学每一课的注意点

《动手做做看》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学生易读懂。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读好对话,郎志万向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学生猜想原因时,为让学生读出学生回答时的真实感受,可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情景:老师当郎志万提问,指俩名学生分别回答“因为金鱼身上有鳞。”“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发现学生扮演的角色很不错,将天真无邪的样子流露无疑。而且有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这篇课文除了练习朗读对话之外,课后还有一个写话练习“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我要把想到的话写下来。郎志万是这样说的“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郎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为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说:“伊琳娜多聪明啊,她听懂了郎志万的话,你和她比一比,你听懂了他话的意思吗?谁能说一说呢?”有些学生可能会引用伊琳娜妈妈说的一句话:“不能光想,要自己动手做做看。”

《邮票齿孔的故事》我觉得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过程。因此,这一课的语言训练可以锁定为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复述邮票打孔机发明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边叫几个学生可以演一演发生在伦敦小酒馆的那一幕。可以在表演的同时理解强调“拿、翻、找、摸、取、刺、撕”这些动作。课文的讲读可以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句话为切入口,那个人是谁,阿切尔被他怎样的举动吸引住了?学习相应的段落,采用变序的教学法。

《画风》这一课朗读时应该抓住“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这些词,正是透过这些词才能看出风的存在。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圈圈点点,并迁移到学生自己介绍画风时也能用上类似的词,来表达语句。(读句子)

《充气雨衣》课文多处描写了小林日思夜想,善于思考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救生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这些句子应该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小林的爱动脑筋,是什么引起小林一次次的思考呢?要引导学生练习课文语句,进行朗读。朗读形式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或分组读,明白是怎样的现象引起小林的怎样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要多动脑筋,不断改进,才能出成绩。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品需要改进的?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稍放手点,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口语交际与写话。

活动

孩子要参与制作的全过程。分组进行,保证作品的多样性。

交际

一、小组内展示作品,并介绍制作经过,比比谁介绍的最清楚明白。

二、各组推出一名在集体内介绍,要求说清步骤,语言准确流畅,态度自然大方,听得不明白可举手提问,台上台下互动起来。

三、小组内自我完善制作过程。

写话

把自己的制作写过程下来。

第三篇: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5—8单元教学建议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5—8单元教学建议

(此讲稿根据杭州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费蔚老师的讲稿为主体,经过笔者整合加工而成,希望对下学期任教二下的老师有所借鉴)

湖州市东风小学

肖绍国

各位同行:

大家下午好,04年12月底,我们跟随着盛新凤老师一起赴舟山参加了浙江省小学语文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的培训。按照责任和义务,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谈谈五—八单元的教学建议。我将结合专家的报告、实验区教师的课例和自己的理解,向大家汇报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概况、学习小伙伴的作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话教学。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五—八单元的教材概况。

——“第五组”教材单元主题是“热爱自然、了解自然”。分别由17课《古诗两首》、18课《雷雨》、19课《最大的“书”》、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语文园地五》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描写的是人间仙境庐山胜景;《绝句》是黄鹂、白鹭、千秋雪和万里船构成的一副泼墨山水画。《雷雨》按事情发展顺序描写了一场雷雨从酝酿、洒落到停歇的自然丽景。《最大的“书”》是一次野外勘探考察。《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篇传统保留课文,以诗歌的语言向孩子们描绘了大自然中的天然指南针。《语文园地五》中有《节气歌》、《奇妙的动物世界》、“宽带网”中更有有趣的食虫植物等。整一组教材“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无奇不有。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要过度张扬。因为本组教材比较适合这种学习方式的演绎,但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教材施教的对象毕竟是二下年级的孩子。

——“第六组”教材单元主题是“培养优秀的品质”。分别由21课《画家和牧童》、22课《我为你骄傲》、23课《三个儿子》、24课《玩具台前的孩子》(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六》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画家和牧童》描写的是大画家戴嵩对一个小牧童的“指教”自叹不如,其虚心求教精神让人感动。《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是异域情调的人文小文。围绕7美元,老奶奶和文中的“我”两颗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我”的知错就改、诚实诚恳与列宁小时候打碎花瓶后的表现如出一辙。三个儿子,一个儿子的筋斗、一个儿子的歌喉未能吸引老爷爷的目光,只有默默地帮妈妈提水的儿子被老爷爷夸赞,其人文精神可见一斑。儿童文学作家李大同的《玩具台前的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对妈妈的理解。《语文园地六》中《一个石头小姑娘》最让我们动容,“展示台”中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更以直白的语言告诉学生做人的准则。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注意人文素养的培育不要过度诠释。

——“第七组”教材单元主题是“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分别由25课《玲玲的画》、26课《蜜蜂引路》、27课《寓言两则》、28课《丑小鸭》和《语文园地七》组成。单

元导语是这样写的: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玲玲的画》玲玲这孩子不小心把画弄脏了,经过爸爸的修改,弄脏的地方变成了一只小花狗。《蜜蜂引路》列宁“山重水复疑无路,唯有蜜蜂把路引”。《寓言两则》“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两篇经典寓言。种田人的急于求成、守株人的侥幸心理如此可笑。童话大师安徒生的《丑小鸭》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孩童纯真的心田。整组教材,除《寓言两则》外,其余文本都印证了“塞翁失马,焉之祸福”的古训。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同样要请大家注意不要拔高人文要求。

“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人文”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历经变迁,有着鲜明的时代气息。那么,语文课中的人文因素,怎样才能形成于学生的素养结构中去呢?最经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读——读着读着体会到了;读着读着感悟到了;读着读着共鸣到了„„读能激起学生热爱世界先进文化,理解世界人民共同的美好情感;读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提升文化品位。“读中自有真情感,读中自有真性情,读中自有真人文。”

——“第八组”教材单元主题是“走进科技世界”。分别由29课《数星星的孩子》、30课《爱迪生救妈妈》、31课《恐龙的灭绝》、32课《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和《语文园地八》组成。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在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夏天下雨,冬天下雪,这是为什么呢?在炎热的天气中,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雪糕,会冒出白气,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吧!张衡在远古的汉朝“数星星”之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预测地震的“地震仪”。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幼小的时候就表演出超凡的智慧,用镜子聚光救了妈妈。让孩子们津津乐道的恐龙竟然会跑到书本上来。阿德乘坐飞船到火星上去旅游,那可是小家伙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了。我们感叹编写教材者的韬光眼界、匠心别具。但实验教师在整体把握这组教材的前提下,在具体教学时,请大家不要忽视语文的本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语文课要姓“语”,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常识课。

接下来,我们来进一步明确一下“学习小伙伴”的作用。

在五—八单元中,学习小伙伴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根据先行实验区教师的经验,请我们的实验教师在具体组织教学时,千万别忽视了她的作用。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她的作用加以明确。一般说来,学习小伙伴有如下几方面的作用:

——构架起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比如,小伙伴亲切地对孩子们说:“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在《数星星的孩子》中,小伙伴打趣地对同学说:“今天晚上,我就去观察北斗七星和北极星。”都让语文学习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引导学生推敲语言文字。如“两个带点的词意思一样吗?”、“去掉带点的词,句子的意思和原来一样吗?”、“三个句子中的‘回’字意思一样吗?”、“我发现这三个句子„„”、“我知道‘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等等,都引导学生去推敲语言文字,扎扎实实地打好语文基础。

——启发学生进行多元思考。比如“我想对种田的人说„„”、“丑小鸭这时候会想些什么呢?”都是想象的发散型的设疑,答案的宽度和广度都很大。

——展示学生学习成果。这类学习伙伴的提示多集中在《语文园地》中,比如:“这是我设计的填字游戏!让我们一起来填,好吗?”、“我这儿有好多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吧!”、“这是我们小组办的‘身边的科学’手抄报。”„„都诱发学生课外去收集、整理,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三块来谈一谈识字教学。

教材从二下开始,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但识字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任务。在具体教学时,根据先行实验区教师的经验,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32字口诀:自主合作,探究规律;回归生活,真切感受;词语互换,丰富积累;形式多样,加强巩固。现结合每条口诀举例说明。

——自主合作,探究规律。第21课《画家和牧童》“嵩、价、购、幅、抹、描”;第25课《玲玲的画》“玲、详、叭、脏、幅”„„这些字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构字规律,采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回归生活,真切感受。动作模拟(实物展示),第20课《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稠”字,可以在课上出示稠的树叶枝和稀的树叶枝,让学生明白“稠”的意思;第21课《画家和牧童》“沉思”可以让孩子做“沉思”的动作,“浓墨涂抹”、“轻描细写”可以让班中学习国画的孩子谈谈做画时的感觉;第23课《三个儿子》“拎着”,第25课《玲玲的画》“端详”,第27课《寓言两则》“喘气”等词语都可以做动作表示意思。联系生活,第21课《画家和牧童》“和蔼”:说说家里的亲人谁最和蔼;说说哪位老师很和蔼。第26课《蜜蜂引路》“附近”:谈谈自己座位附近是谁;说说自己家附近有什么„„

——词语互换,丰富积累。第18课《雷雨》“垂下来”;第21课《画家和牧童》“夸赞”;第22课《我为你骄傲》“攒”;第26课《蜜蜂引路》“常常”„„可以引导学生在语境中通过换词比较来感悟体会。

——形式多样,加强巩固。形式多样,主要指各种识字游戏。实验区教师在游戏识字方面有很多好的方法。可以采用“猜谜”、“鼓掌传字”、“形声字扩展”、“找朋友”、“送信”、“抓阄”、“小兔开门”等游戏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比如“听音找字”(“比耳朵”或“魔力耳”);“加一加,变新字”(氵+留=溜、尸+出=屈、火+火=炎、忄+生=性„„);还有“字苑铃儿响叮当”等。建议老师们留意人教社每一期的《试教通讯》。

下面,重点来谈一谈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永远是语文教学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新教材的阅读教学因为其所选文章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汉语表达纯正、文体多样,而使她分外美丽。根据先行实验区教师的经验,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同样是32字口诀:切入重点,贯通全文;精当提问,开放大气;引导质疑,深入探究;感悟体验,注重朗读。现结合每条口诀举例说明。

——切入重点,贯通全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理解课文,重要的是掌握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应当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重构能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会使得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畏手畏脚、患得患失。因此,钻研教材要学会抓住重点,抓住主要问题,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贯通全文的效果。”(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 围绕重点句展开教学。比如第19课《最大的“书”》中有一个重点句:“‘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作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教学时,围绕这句话中的“刨根问底”,可以来两个回合:“刨根问底”地问是怎样地问?川川问了勘探员哪些问题?地质勘探员叔叔是怎样回答川川的?然后再从提示语中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不同口吻,教学思路比较清晰。再如第25课《玲玲的画》爸爸说的一句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围绕“坏事”和“好事”也可以走一个来回:玲玲遇到了一

件什么不开心的事?玲玲

地说:“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坏事怎么会变成好事?

◇ 围绕重点词展开教学。如第27课《寓言两则》的第一则《揠苗助长》。可以抓住课文中表现种田人“急”的词语展开教学。“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他在田边焦急地转来转去。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

第二则《守株待兔》,可以抓住课文中表现种田人“守”和“待”的词语展开教学。“他丢下锄头,整天坐在树桩旁边等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再也没有野兔来过。让学生想象他可能会丢下锄头,早上、中午、傍晚,甚至连晚上都坐在树桩旁边等着。”

——精当提问,开放大气。“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 第17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可以围绕一个提问展开教学:

师:请你们谈谈诗,想想如果根据诗意作画,该画些什么? 生:要画黄鹂、白鹭。

师:画几只黄鹂?几只白鹭?要说出理由。生:还要画柳树、雪、船。师:船是行驶的,还是停靠的呢? 生:停靠的,因为是:门泊。

◇ 再如《丑小鸭》可以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学: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遇到了哪些困难?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会想些什么呢?

◇ 31《恐龙的灭绝》可以这样问:关于恐龙的灭绝,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说法?你对哪种说法最感兴趣?先自己读读课文,然后介绍给大家。提示:要凸现语文特性,比如在以下语言点处:

它们耐不住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亡了。它们经常偷吃恐龙蛋,使恐龙渐渐灭绝了。全球气温下降,使恐龙蛋只能孵出雄性的小恐龙„„

——引导质疑,深入探究。“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朱熹)“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语文课程标准》)

◇ 就课文题目质疑。第26课《蜜蜂引路》,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质疑:蜜蜂会真的会引路吗?蜜蜂是怎么引路的?教学分三步走,初步探究: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蜜蜂是怎么引路的。再次探究:查阅资料,阅读课文,了解蜜蜂真的会引路吗。深入探究:为什么说是蜜蜂引路呢?读一读列宁仔细观察的句子。想一想列宁一边观察一边会想些什么。画一画列宁找养蜂人的路线图。

◇ 就关键词句质疑。第26课《爱迪生救妈妈》中有这样一句“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引导学生质疑:“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爸爸为什么会恍然大悟?

接下来分两步探究:探究一,学习爱迪生救妈妈的文句,通过实验演示了解方法的科学性。探究二,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爱迪生十分聪明?(间接描写)

——感悟体验,注重朗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单纯的示范模仿和朗读技巧的训练,在领会和传达这种感情的过程中固然必不可少,但更深层次的领悟则需要学生在入境入情的充分的阅读实践中,自悟自得。”(摘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说明》)

◇ 第29课《数星星的孩子》可以借助课件,组织如下教学:

看一看,悟一悟,读一读。“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那七颗星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

演一演,悟一悟,读一读。“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比一比,悟一悟,读一读。“傻孩子,又在数星星了。那么多星星,一闪一闪地乱动,眼都看花了,你能数得清吗?”、“奶奶,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在动,可不是乱动。您看,这颗星和那颗星,中间送是隔那么远。”、“孩子,你看得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

总之,新教材的阅读教学要重视“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但要讲求层次和时效,并注意引导。新课程,怎一个“读”字了得?

所谓朗读的“时效性”,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要有效果,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讲求读的时效性,简而言之,就是应该看到课堂上读的“增量”。有兴趣的老师可以去看2005年第1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本人撰写的一篇拙文,题目叫《透过开满鲜花的读》。

最后,来跟大家谈谈写话的教学。

在二年级下册,教材安排了适量的写话练习,是为了向中年级平稳过渡。教师自己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根据先行实验区教师的经验,以下方法供大家参考:

还是32字口诀: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加强写段,平稳过渡;宽容欣赏,珍视童真;语言规范,表达新意。具体来说,请大家注意以下4条友情提示: 写话安排在课文或口语交际后,目的是加强读写、说写的结合,降低写话难度。2 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4 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给大家读一则詹冰写的儿童诗《游戏》,看看孩子是多么天真: “小弟弟,我们来游戏。姐姐当老师,你当学生。” “姐姐,那么,小妹妹呢?”

“小妹妹太小了,她什么也不会做。我看——让她当校长算了。”

给大家读一则孩子自己写的日记片段《和妈妈一起买菜》,看看生活中的写作空间是多么宽广:

“妈妈上菜场,基本上每到一处摊位都要“大问特问,大挑特挑,大砍特砍”。这可是

她的“三大纪律”。挑挑拣拣可谓是妈妈最拿手的一招,鸡蛋里能挑出骨头,柠檬里能榨出油花。瞧,妈妈正在买黄瓜。一会儿嫌太老,一会儿嫌太嫩,一会儿嫌籽多,一会儿嫌皮厚,总算看上了那么几条,妈妈又嫌贵。哎,跟妈妈上街买菜真麻烦!”

有人说:第一个把少女比作花朵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把少女比作花朵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把少女比作花朵的人是蠢才。再来看孩子的一篇日记《我们的家》:

“我家有五个人,每人在家里都有一个职务。我爷爷是‘总催’,奶奶是‘总管’,妈妈是‘总督’,爸爸是‘总理’,而我则是‘总经理’(总要经受大家的管理)。”

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比如: 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 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 为自己的科技小作品写解说词;

为某工厂的产品(如粉笔、钢笔)写广告词; 为学校设计一句形象语; 给班级创作歌词、班训„„

好了,各位同行,汇报到这儿,我已经基本完成了我预定的任务。由于我本人也未教学过二年级的语文新教材,所以以上讲的内容肯定有值得商榷的地方。讲得对的地方,那是我的师傅盛新凤老师以及市小语会专家长期指导教育的成果;讲错的地方都是由于我本人才疏学浅,理解不到位,恳请原谅。

最后,为大家提供几个网站,获取少儿图书信息的渠道——

报刊:《中华读书报》(成长版)、《中国教育报》(读书版)、《中国图书商报》(童书版)、《中国图书评论》。

网络:www.xiexiebang.com/ 即将开通:“东风语文网” 谢谢大家!

第四篇: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1

语文园地二的内容丰富而又新颖,它与过去的单元训练和基础训练有着天壤之别,它是单元识字、阅读、积累、交际的延伸,是沟通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桥梁,既是学生合作竞争的平台,又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那么,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我认为活动型教学更为适合语文园地的教学。活动型教学以游戏活动代替单一的讲解和枯燥的练习,它是开放的,是快乐的,整个活动过程集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于一体,学生犹如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此不疲。

本节课,由于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手段新颖、独特,教学环节自然、流畅,活动过程丰富、多彩,学生的身心始终处于愉悦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主动学习的.愿望,欢笑声、加油声此起彼伏,他们在语文园地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处于合作者、引导者的地位,与学生的关系是伙伴式的合作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2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优缺点如下:

一、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针对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文字较差的现状,从开学初我就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在教学活动中尽量突出这方面的训练,训练时做到词不离句,名不离篇。教学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尤其是对一些易混淆的字,我主要采用比较法、归类法、重点突破法,使学生牢记在心。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因为从以往的作文中我发现许多学生的作文,思路狭窄、语言干瘪,这与他们的联想能力薄弱有一定关系。许多事实证明,从不同角度、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主题,即变换角度指导作文,能使学生有更多发现和创新。多角度作文可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全面观察事物,想象丰富。

二、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语文课堂新的学习方式,它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有得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我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尽量体现这种学习方式。如上课时的小组质疑解疑,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体解决。小组合作,让学生不但理解了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而且进一步体会了文章的中心,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朗读指导不到位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感受和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的体现出来。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朗读指导有些少,在上课时的备课设计中朗读指导的设计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逐渐加强朗读训练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缺乏朗读技巧的指点。语文课的朗读目的之一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通过朗读来体会,除了理解课文内容外,应该要有朗读技巧的运用问题。要重视朗读训练,同时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1、整各单元教师注重朗读的指导,强化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通过齐读、比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不同方式进行朗读,在加上教师有感情的范读,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教学形式较为多样,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鲜明的体现。通过共同完成板书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体现自我,有被重视感和成就感。

3、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出错”引起学生判断、纠正,这样的反思策略,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4、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词语手册等活动理解词语意思,从而,正确完成了教学任务。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这一过程。

5、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3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扑面而来的是求新的气息,是创造的渴望,是发现的生机。《玩出来的发明》告诉我们,发明的火花常常蕴藏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只要我们善观察、勤思考,就能捕捉到它。《地动仪》这一史无前例的伟大发明,闪耀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之光。《充气房子》让我们了解了现代建筑技术的新发展。《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向我们介绍了几种利用自然景物辨别方向的方法。《骑“白马”的苍耳》告诉了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有趣途径。课文感情浓厚、想象丰富、语言优美,显得亲切而生动。学习这一组课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自然科技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注现代科技发展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勤于观察、乐于创新的好品质;在阅读中识字、学词、学句,增强语文能力。

在教学《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我拓展延伸到:“除了课文中所说的忠实的向导以外还可以说忠实的什么?”“北极星是盏指路灯”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等。在学完四种辨别方向的方法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仿照书上的形式,说说还有哪些可以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辨别方向:“年轮宽的一面是南面,年轮窄的一面是北面”;有的学生说可以根据果子的颜色来辨别方向:“果子颜色深的一面是南面,果子颜色浅的一面是北面。”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像课文中所写的那样再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丰富知识。给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时间,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我还利用简笔画突破了课文的重、难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第5小节“沟渠里的积雪哪边化的快哪边化得慢,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时,应该是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一面是朝着南面,化得慢的一面朝着北方。对此,学生不容易理解,因为按照常识,应该是南面照到的阳光多,积雪化得快。我就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简单地画出沟渠,阳光从南面照过来,由于被沟渠的壁挡住了,所以阳光先照到沟渠中北面的积雪,所以沟渠中朝着南面的积雪先化,朝着北面的积雪反而化得慢。看了直观的简笔画,学生就一下子就理解了。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4

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那是个盛产水果的好地方。读完课文,学生有一种去葡萄沟看看的愿望。于是,我指导同学们练习做导游给大家介绍葡萄沟。然后各小组比赛,看哪个小组介绍的最好。比赛过程很精彩,大家把葡萄沟的美景展现出来了。有的说“新疆的葡萄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有的说“新疆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有的说“新疆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你们到了那里,他们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有的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不仅有最好的葡萄,还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人们。”从同学们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读中已经产生了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了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5

1、能通过具体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联想,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有趣的活动中,在联系已知经验和生活经验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2、让学生在自学生字中发现规律,在空中运用语言,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性。

3、能充分参与交际的情境,激发兴趣,创设全体同学参与的.条件,激励学生在多向互动的动态式活动进行对话,发表独特感受,培训口语交际能力。

4、自选展示内容,展示方式,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春光美丽,语言的勉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6

本单元的主题是以传统文化为依托集中识字。主要安排了《俗语》、《有趣的成语》、《对联》和《诗词曲名家》四篇课文。让学生在识字、识词的同时积累丰富的语言和实践资料,初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生动、有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高尚情感。教学时我注重朗读,对课文内容如词语、典故等的理解不求全求深,先背诵下来,留待日后再去慢慢回味、消化。本单元仍以识字教学为主,我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过的识字方法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热情。

本单元综合性学习“字典老师”是要教会学生部首查字法,这是二年级训练的`一个重点,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查字典的方法,并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字典识字的热情。培养动手能力,掌握基本技能。在教学中,我们把查字典的步骤给学生讲清楚,让每个孩子都掌握。但是查字典有个熟练的过程,这就需要练习。在这一点上,二(1)班卢老师的做法非常好,我们组里的老师都采用了这个方法。在每一课的预习时,我们都要求学生对生字的预习动手查字典,需要写清楚生字的部首、除部首外几画、在字典中的页码、字的读音、组两个词。一开始,学生十个生字查下来用时一个小时,孩子觉得作业时间长了,家长也不理解。我们及时给家长讲明这样做的目的,得到了家长的配合,每次作业给孩子看着时间,并签上时间。经过两周的训练,孩子查字典的步骤熟练了,用时由原来的一小时减少到30分钟,而且准确率大幅提高。现在孩子们写作业,写周记的时候,遇到不会的字,都习惯拿起字典了,我感觉这是我们这单元做的最有成效的事情。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7

学生把自己转变为文中的贝多芬,更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刻苦。单从文字上,学生很难感受到贝多芬的刻苦,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弹琴,怎样才能弹到手指发烫?”“手指发烫后,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再与文中的贝多芬比较,看看贝多芬是怎样做的。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贝多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本单元共有5篇课文,有《会跑的“黑板”》、《程门立雪》、《发烫的手指》、《山里的桃花开得迟》和《不懂就问》,这几篇课文是写古今中外的几位名人刻苦勤奋、尊敬师长、谦虚谨慎、勤于思考等事迹,通过这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孩子这些优秀品质。

本单元教学重点为培养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改变小学生读书“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不良倾向,可采用多种方法,设计精要的思考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集中精力、专心致至、饶有兴趣地进行阅读,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认知能力,从而增强阅读的效果。操作的途径有两条:

(1)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想,然后交流。

(2)尝试着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知道读书时要思考。

例如:教学《会跑的“黑板”》一课时,初读课文前,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提出一些问题,“课题中的‘黑板’是什么?课文是写谁的?为什么‘黑板’会跑……”再让学生边读边想这些问题。学习《程门立雪》时,出示课题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程’指谁?‘立雪’是什么意思?”读完课文后,结合文中的故事,让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学习课文后,让学生想像:程老师听了杨时的话,他望着门外漫天飞舞的大雪,会怎么想?《发烫的手指》一课,先让学生把自己转变为文中的贝多芬,想一想“如果是自己在弹琴,怎样才能弹到手指发烫?”“手指发烫后,自己会怎么想怎么做?”思考后说一说,再让学生与文中的贝多芬比较,看看贝多芬是怎样做的。通过比较,学生更能体会到贝多芬的刻苦。《山里的桃花开得迟》的朗读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沈括读了两句诗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先让学生找到沈括的疑问是什么,再让学生看看他是怎样去寻找答案的:请教母亲——上山寻找。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沈括善于动脑和细心观察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中,我还有一些方面需要改进:

教学中的过渡语言还需要“雕琢”。教学语言不够亲切自然,有时候上下环节的衔接太突然,没有达到一环扣一环、循序渐进的效果。有时语言不够精要,比较罗嗦。

没有铺设好平台。教学中,有时提的'问题难度较高,应该在此之前铺设一些平台,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上来,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2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基本以读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那句就读那句。教师在教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在《清澈的湖水》教学中,我引导“面对这清澈的湖水”,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说:“湖水很美丽。”我反问:“假如你去游览时,你会往里乱扔垃圾吗?”等等,这些指向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深层含义的钥匙。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粗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教师要抓住时机,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已经划出了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能美美的读吗?”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引导、指正、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的读吗?”我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出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领略略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的不足,比如说,自己虽然渗透了一些新的课程理念,但还不够放手,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比较突出,没有良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8

“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就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思想。”这是英国大文豪萧伯纳说过的一段话,它与新课程理念中“反对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倡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走向知识,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得知识”是有共同之处的`。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9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比大小、建立计数单位“千、万”的概念,近似数概念,会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

在教学教程中我注意让学生掌握方法,达到温故知新、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都能牢固建立万以内数的概念,从千以内数过渡到万以内的数,掌握一般规则。通过精讲精练,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大小掌握非常好。近似数比准确数易记,学生能写出离准确数很近的数,但找到的数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整百整十数或整百数或整千数,学生头脑中没有四舍五入的概念。因此仅管无带着学生反复比较可能写出的'几个数,但仍有部分学生写出的近似数不够合适,对于整千、整百数的加、减法,学生初学时总是多一个0或少写一个0,因些我下大力气让学生学会把它们化成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学生最终基本能够利用几、几十几个千或百准确计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口算。

整个单元教学我通过作业反馈、测验反馈,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基本突破各个教学重难点,只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要加强提升的方面,要让学生重视计算的准确率,认识到细心、认真这些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养成这些品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10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一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中的“数的运算”,本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体验到“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算法多样化,并从中选择最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是掌握整百、整千的进(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是掌握口算方法并口述其算理.注意算法的多样与优化。

每个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活动经验、所处的文化环境、自身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把握这一理念的指导,向学生提供的是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而不再是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对于“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课堂教学我设计如下:

1、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如用学生熟悉的买电器作为整堂课的导线,以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注重呈现形式的丰富多彩 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征,采取适合于他们的表现形式,培养他们一种愿意甚至喜爱的积极情感。例如,巩固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由易到难,针对性强。

3、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的过程形成自已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已的想法。

4.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11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及练习十四的第1、2、4、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人进行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沟通乘、除法的联系,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每人一张空白纸,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教学第63页主题图(课件出示)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互相说一说题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根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4)归纳整理:一是把除数相同的算式归类。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归类(对于其他的方式也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要求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游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完成后找学生起来回答他是怎样做的。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熟练。)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给下面这些算式排排队吗?

7÷721÷345÷972÷936÷4

>()>()>()>()

3、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一)

除数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复习中,在引导学生复习用乘法口诀求商时,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一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数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规律进行整理等。通过这样的整理培养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同时,通过运算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对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12

在教学本单元中,由于本人年龄原因,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习,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

一、学生在“玩” 中学语文,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习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 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 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生字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自学,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指名拿自己喜欢的生字读一读并领读。接着让小老师以考大家的方式来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最后从生字中挑出“四会字”让学生一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一记(组词、造句、换偏旁等)如此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了起来,参与面就广了。但是不足的是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得不够理想,还需要老师的指导。

本单元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能给人一启迪的故事,学生对故事兴趣浓厚,但认识事物还比较片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需要表达的意思,但在教学明理中,应该选择学生更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来引入,而不是纯粹的说教。这样就更能从学生的角度悟出课文中的道理了,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过程与方法的训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作为引导者的我也存在许多的不足,如评价性的语言较少,给学生读的时间有时不够多,字词的复习巩固有些孩子没有过关等,这些都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13

现在很多家长都注重学前教育,很早就给孩子买书,有的孩子没上学就能背好几首古诗,会讲好多故事。新教材中安排了一定量的成语积累。于是课前我让学生买《成语故事》搜集有关故事,让学生自行阅读,课堂就成了展示他们讲故事的`舞台,学生不仅理解了这两个成语,还学到了其他的成语故事,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14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于乐不可分。”图画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符合学生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知特点。我发现孩子都喜欢画画,因为画能表现学生生活,反应孩子的思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一幅形象直观的画能胜过千言万语,学生不仅喜闻乐见,更热衷于自己动手作画。通过读读课文,作画和添画,学生的`印象深刻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单元教学反思15

《日月潭》是一篇描写细致,语句优美的课文,易调动人的情感。在这节课中,我努力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努力让学生自己感受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日月潭之美的赞赏之情。要体会这种赞赏之情,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之美。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他们从文中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地方。只要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美,那么这种“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但由于让学生的品读的句子较多,显得有点蜻蜓点水,不够深入,有些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句子的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是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在内心深处留下这美的烙印。我想课文美的地方较多,如果重点抓住一两处美景深入体会,更能让学生形象的感悟美景,体会语言文字的精美,从而得到一定的语言积累。新世纪,人们疾呼,要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呢?我想,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一种生活的乐趣,能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能够让学生的潜能得以发展,能够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也算是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吧。这也正是我所努力追求的。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材梳理的培训,下面我对使用二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困惑,和同行们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和下册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学习默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7、讲普通话,愿意与人交流,会倾听,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8、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下面我对二年级语文教材教学中的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写话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识字和写字教学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上册要认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下册要认400个生字,会写300个字。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但识字教学仍然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识字教学:

“三步一等”识字法

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浅色的彩笔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这样,生字词在文中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学生每次读课文时,一到这儿就会引起对生字词强化记忆。这样做,既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在课文中识字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自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在生字的初次认读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要读准音,学会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等,也可利用猜字谜,编儿歌等多种形式识字。如:编写字谜:头发旁边三滴水(泼);危险的月亮(脆);老总的耳朵(聪);眼睛困乏(眨)„„

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初次认读情况。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生字的好方法,挑选优秀的识字方法在全班内交流。然后进行生字过关,检查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认知情况。检查方式既可以采取组内同学互查,也可以小组之间比赛互查。教师最后对检查中的易错字重点指导朗读。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无论读或写,凡遇到不会的字都要查字典,及时表扬鼓励,进行查字典比赛,逐步养成习惯。识字过关既有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过关,也有每一单元学完后的巩固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内外兼收,加强巩固 猜谜”、“鼓掌传字”、“形声字扩展”、“找朋友”、“听音找字”“玩扑克”(将生字卡片变为扑克)等。学生在课间做这些游戏,乐此不疲。

内外兼收,指的是学生不仅要认识书中的生字,而且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阅读中识字,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中提出的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要求。

一等:循序渐进,允许差异,反复识字

汉字教学时,我们每个老师,每个班级都会遇到那么几个不能完成识字任务的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要学会等一等,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不会的内容。生字学习本来就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写字教学:(一)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书写规范,整洁认真

(二)加强对课文中易错字的书写指导

本册教材中易错字有“溪”“烧、浇、绕”“展”“泼”“慌”“商”“染”等,首先,在教学这些生字时,对特殊的笔画要重点强调,使之形象化,生动化,可以追本溯源辨字形。如一尘不染的“染”字,学生经常会把右上角的“九”多加一点写成丸。那 “染”字为什么上面是个“九”而不是“丸”呢?教学时不妨跟学生讲讲“染”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分析三个偏旁各自代表的意思。染,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木,这里指草木染料;九:表示次数多。然后再把三个偏旁的意思贯穿起来,就是“染”字的本意:将草木染料连同布帛放在水里浸煮多次。学生探讨了染字的构字来历,就不会把右上角表示次数多的“九”写成“丸”了。

其次,不要负性强化易错字。

如“溪、浇、泼、慌”等不要反复强调易错的地方,结果学生对的字型没有记住,恰恰记住了错误的地方 阅读教学

(一)以读为本———“读”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材中编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它们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让学生学习语言,又能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熏陶。

1、教学中我提倡学生要多读课文(1)、预习的时候要“五读”,这“五读”不是“五毒俱全”的“五毒”,而是要将课文读五遍:第一遍可以“囫囵吞枣”的读,不求甚解,不求读准;第二遍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画出来;第三遍要求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能读下来;第四遍要求学生能将课文初步读通顺,句子读准确,不掉字、不错字,不读破句子;第五遍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读完后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学习课文要多读。

学习中碰到难点要读一读;碰到重点句子、段落要读一读;碰到优美的地方要读一读;碰到难理解的地方也要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如下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像《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了四个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在春天里的发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笋芽儿》一文中也有许多描写春雨、春雷、春光的优美句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

2、读书中学会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我觉得象课文《找春天》《笋芽儿》《泉水》《日月潭》《葡萄沟》《北京亮起来了》《雷雨》等课文都应该全文背诵,诗歌部分更不用说。学生在多读书多背诵中才能积累字、词、句、段,篇等,才能不断的丰富语文知识。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阅读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老师的范读

在教学新课文时,我一般采用范读的形式。尽管自己的普通话不那么好,声音也不够优美,比录音磁带和多媒体的录音差远了,但同学们还是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在读书中,我可以借助自己略微夸张的声音,不同的表情来向学生传递信息,感悟内容。

第二、选择恰当的读书类型

(1)以读促思型:指侧重知识技能的读,学习下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单元时多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体验。如: 《葡萄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恐龙的灭绝》——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画风》——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的书是指什么?为什么?

《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骄傲”指的是谁为谁骄傲?为什么?

《玲玲的画》——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声情并茂型:指侧重人文情感的读(学习下册第一、第二、第三单元时多采用此种方式)如:

《找春天》——找出描绘春天美丽可爱的句子,读出美感。

《笋芽儿》——找出笋芽儿生长的句子,要响亮的、清脆的读一读。《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研究令人感动的句子,充满感情的读一读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的那个孩子

《丑小鸭》——丑小鸭很可怜的句子,要轻声读,慢慢读

(3)熟读成诵型:指向巩固积累的读(诗词佳句、优秀段篇等方面的学习)这三种类型及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

第三、选择恰当的读的时机:

(1)整体感知时读(2)学习重点时读(3)遇到难点时读(4)引导感悟时读(5)升华情感时读

第四、在体验感悟中学会朗读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人文情感——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小柳树和小枣树》、《酸的和甜的》、《纸船和风筝》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来体会。

(三)、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

口语交际

每册教材中有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中应注意:

(一)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话题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三)关注口语交际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一言堂”。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给予肯定,使之感受交际的乐趣。

(五)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

如学习《我们的小制作》,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1、布置

首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动手去做小制作。

2、交流

上课时学生带着自己的小制作来,彼此交流,互相观看,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提问,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3、评比

再评一评,谁的手巧,做的小制作最好?谁说的清楚、明白?写作本册教材安排了适量的写话练习,是为了向中年级平稳过渡。教师自己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一)主要方法:

1、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写话安排在课文或口语交际后,目的是加强读写、说写的结合,降低写话难度。

2、加强写段,平稳过渡: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3、宽容欣赏,珍视童真: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

4、语言规范,表达新意: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二)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比如:

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 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 读后感、仿写;

(1)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这个书包怎么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2)坚持写日记。我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只要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

(3)做好学生写话的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

四、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1、我们的朗读训练、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是最合适的2、学生一本课本学完,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的积累怎样才能体现出来?

3、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来评价自己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不当之处,请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下载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习作目标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针对班级中一部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文字较差的现状,从开学初我就注重了这方面的训练,在教学活......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反思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优缺点如下:一、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叙事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叙事 学校:高铁新区学校 年级:二年级 姓名:韩小娟 二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教学叙事 第一单元教学叙事 本单元共有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5篇材料]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谈综合性学习的体会,感到十分荣幸。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从内容到编排可以说是面......

    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反思(5篇)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这一内容,课本设置了三个例题。学生对这三个例题所呈现的各个量的关系并不陌生。因为在上学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出现需要......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第 1课时 认识角教学反思 1、在教学中我创设形象生动、愉悦和教学情境(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2、从直观入手,通过多媒体演示......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用爱心串起来的一组课文,不要说雷锋叔叔那样平凡而伟大的光辉典范,就是那一路奉献甘甜和快乐的泉水,甚至用雨衣给蔷薇花挡雨的五岁的萨沙,也同样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