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5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06:3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谈综合性学习的体会,感到十分荣幸。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从内容到编排可以说是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具有以下特色

1、人文内涵丰富

2、拓宽题材体裁

3、灵活设置专题

4、系统设计导练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2、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 “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一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3、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176个,读读记记154个。“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有分有合。

4、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教学建议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册语文学习目标(一)对教学目标的再反思

1.对于教学目标所形成的共识

(1)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3)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二)本册教材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表现

识字写字

1.继续识字200个,会写15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教学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4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

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的。

五下8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组别 读写重点

一 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 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四

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 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习作教学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习作题

1给远方同学的信

2看图作文/童年趣事

3发言稿

4一件感动的事

5缩写

6简单的研究报告

7写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

8自由作文

口语交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

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

1话题足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愿望

2一次口语交际有几个话题可供选择

3讲述、对话、表演等形式多样

4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 综合性学习

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二、把握教材内涵,着眼学生的学习发展

(一)改进阅读教学,着力有效学习。

1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1)落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白杨》、《童年的发现》、《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桥》、《景阳冈》、《草船借箭》、《金钱的魔力》等有具体情节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是像《草原》、《祖父的园子》、《再见了,亲人》一类课文也要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序列。

《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童年的发现》: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关注细节,设计好关键性问题

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不宜太琐碎。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提供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

(1)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教材中对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特点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从词语的训练来说,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这样的练习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从句子的训练来说,有涉及句子表达的形象生动的,如,《草原》课后练习二;有感受句子表达情感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也有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如,《白杨》课后第三题。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如,《将相和》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有抓段落表达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表达方式相同,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落实到课后练习,要求是“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从篇的训练来说,本册教材对篇的训练要求明显加强,有体会选材和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的,如,《武松打虎》一课安排的思考题是:“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有揣摩文章是怎样条理清楚地表达的,如,《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有揣摩语言表达艺术的,如《晏子使楚》,引导学生体会晏子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

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冬阳·童年·骆驼队》

体会用词的准确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把“横”换成另外的词,你感觉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是确数吗?)

──《牧童》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白杨》

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桥》

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威尼斯的小艇》

寄情于物的方法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祖父的花园》

课文中这样鲜活的语言是很多的,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体会。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对一组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如果把一组课文的教学看作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交流平台就起着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的作用。如,在“他们让我感动”这一组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学习,了解了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本组的交流平台中得到了总结和提升。与此同时,还把以前学到的其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这里进行归纳、小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熏陶感染主要凭借的就是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本册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体验文本与个性化感悟的关系。

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既是对话,就是双方互动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又不能走极端,还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2)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

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老师们会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甚至只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或直奔文章的主题,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说教,使原本应该充满情趣的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要警惕仅关注人文精神的开掘,而忽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能力培养的苗头出现,防止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分离或偏向一端。要在正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下功夫,否则两败俱伤,导致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文体的丰富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如课文中的“曰”是“说”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并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这两类文体课文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

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人物服饰的大段描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不必去深究,大概知道王熙凤穿的是什么就可以了,重点要把握的是,在这个片段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

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

今天,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各位,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五年级下册习作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一、习作目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这个总体目标下,《课标》在前两个学段习作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小学5-6年级(第三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提出了如下新的要求:

1、懂的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的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二、习作教材内容

1、请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

2、请你把《拔河》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加以修改,然后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

3、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或学习竞赛(写字、朗读、习作、辩论)。

4、你参观、游览过哪些地方?请学习例文的写法,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

5、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写出一两个事例,要写真事,讲真话,题目自定。

6、写一个自己喜欢或者崇拜的人,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7、写一篇和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有关的想象作文。题目自定。

三、习作教材解读

仔细研读本册教材安排的七次习作内容,它具体体现了如下特点:

1、体裁多样化。

随着学段的提高,学生的阅读面越来越宽,阅读量也越来越大,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进入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这为学生学习不同体裁的写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教材编者因势利导安排多种体裁的习作,可谓恰到好处。本册教材安排的习作内容,不但有记实性的作文,如:“写自己身边的小能人”、“写一个自己喜欢或崇拜的人”,“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还有想象作文,如:“写一篇和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有关的想象作文”。另外,还有“请你把《拔河》这篇作文认真读几遍,参照老师的意见加以修改,然后誊在自己的作文本上”、“把自己(小发明、小创造、小改进)的想法写下来”、“按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等等,让学生有耳目一新之感。体裁的多样化,既增添了学生的习作训练的丰富性、新鲜感,又能使学生品尝到多种习作成功的幸福感,激励学生尝试新的习作形式的欲望。

2、内容生活化。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让生活走进语文、走进习作,让语文、习作走进生活。语文的源头、习作的源头在生活中。让学生用身心经历、感受、体验生活,使学生感到习作是生活所需,生活为习作提供了可能。教材内容努力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鼓励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习作素材”。例如:“写自己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还有什么比这些小能人让学生熟悉呢!他(她)就在自己的身边,他(她)和自己朝夕相处,自己对他(她)了如指掌,写他(她)那是太容易了。再如习作:“请你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如朝霞晚霞,月圆月缺,春风春雨,雾起雾散,等等,把它的变化特点写出来,题目自己定”。这种根植于学生生活基础上的习作训练,就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习作和生活就融为了一体,习作就成为了生活的一种自然的自我表露,写真事,讲真话,表真情就不在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成为习作内在的必然。

3、表达自主化。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课标》提出的重要的写作理念。为落实这一理念,本册习作教材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首先,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自由,尽量做到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例如《习作5》:“请你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可以是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是电脑、制作、发明等方面的能手)”。一个“等学科”,一个“等方面”几乎包括了学生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小能人,自由选择的空间何等广阔。再如习作7:“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限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将它们写下来,一定能打动人。”一个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任意驰骋的空间。这样有利的条件,这样广阔的空间,任学生选,任学生挑,任学生利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学生还会愁没啥写吗?其次,对于“怎么写”的问题,教材没作什么限制,学生可以想怎样写就怎样写,不存在任何条条框框,真正达到“我手写我看,我手写我想,我手写我说,我手写我做”。第三,题目多由自己定,本册习作教材严格遵循《课标》“提倡学生自己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的原则,习作题目多由学生自己定:例如《习作1》,写一种自然现象,“题目自己定”;《习作4》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记或游记,“题目自定”;习作5,请写一位身边的小能人,“题目自己定”;《习作7》写一篇想象作文,“自己给习作定个题目”。有些习作干脆不提题目的事,让学生自己做主,例如《习作3》、《习作6》,怎样命题,命什么题均由学生自己当家做主,这种习作方式也为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供了方便,降低了坡度,为学生写作文增加了有利条件。

4、培养观察能力

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写好纪实作文的基础和前提,不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都离不开细致的观察。本册习作教材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例如,《习作1》指出:“有些文章是经过对某一事物的多次观察才写成的,《二八月,看巧云》的作者经过多次观察,发现二八月的云巧在形状和色彩这两个方面。就形状而言,集中在一起的云,分散的云和鱼鳞云的形状又是多种多样,且变化多端,而这些变化绝不是一天中所能观察到的。”这就是要告诉学生要经常观察,长期观察,养成观察习惯,才能有较大的收获。还告诉学生“观察时注意自然现象的变化,善于比较”。也就是说,观察要注意方法,还要学会边观察边思考,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才能发现新的东西,才能写出好的文章。另外,观察还要有重点。观察要在仔细认真的基础上,抓住重要部位进行重点观察,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突出重点。例如习作4的例文《龟山汉墓参观记》,作者就没有对整个参观过程中看到的景物一一介绍,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告诉学生:观察也要突出重点。

5、激发想象能力

《课标》指出:“在习作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写想象作文是习作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即便是记实性作文,也同样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幻想和想象,是作文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如果把作文比作一只雄鹰的话,那么记实和想象就是这只雄鹰的两个有力的翅膀。少年儿童正处在幻想的年龄,在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幻想和想象,如果给他们适当的话题加以引导和激发,那么他们心中的奇思妙想就会变成一个个新奇的故事。例如习作7:“月缺月圆”是怎么回事呢?课文《望月》中的小外甥说,月亮是天的眼睛,它每个月都要睁大了看人间一次,困了,就要闭上。这是多么富有创造力的有意思的想象呀!

面对浩瀚的星空和皎洁的月色,你肯定也有过无限的遐思和美妙的想象:或是神秘的仙境,或是动人的故事„„

短短的富有感召力的两段话,再加上充满奇特想象的例文,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一会儿上天和星星捉迷藏,到月宫看玉兔玩耍,观嫦娥跳舞;一会儿成神仙,驾祥云穿梭于太空„„学生凭借丰富的想象,无所不往,无所不能。

四、习作教学建议

1、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

认真钻研习作教材,正确领会习作教材的编写意图,这看起来似乎是老掉牙的观点,但它确是搞好习作教学的前提和关键。我们知道,苏教版国标本3-6年级各册课本的基本框架是“两根柱子,一条龙”。习作便是跟阅读并峙的另一根柱子,它独立成章,自成体系。认真钻研习作教材,弄懂本册习作的目标要求,弄清它在整个小学阶段习作训练中所处的位置,惟其如此,才能胸怀写作教学的大局,才能做到习作教学的有的放矢,才能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

2、充分利用好习作教材资源。

尽管我们经常听到“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这样的说法,但毫无疑问,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凭借,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参加过语文教材编写的同志都知道,古今中外的文章浩如烟海,精彩绝伦的文章也不乏其篇,但能作为教材的文章可不是那么好选的。其原因是:作为教材的文章既要规范,又要精彩,更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好不容易找到一篇比较合适的文章,但深入研读以后,仍会发现许多地方不妥,于是编者需要字斟句酌,反复加工,花费多少心血,最后才能与教师、学生见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教材资源是学生需要的最纯洁、最高质、最安全的精神营养品,是教学的首选。充分利用好教材这种优质资源,是极为必要的。翻开苏教版国标本的习作教材,无处不体现编者的良苦用心和巧妙设计。每次习作的话题都充满了情趣、充满了智慧,都是为激发学生习作积极性而精心编写的。例如《习作4》,读了这篇例文,大家一定会感到龟山汉墓的确是“中华一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这篇例文正是抓住了一个“绝”字来写的。

写参观记固然要按顺序,但也不是事无巨细地记“流水账”。例文就没有一处一处地写,而是重点写了甬道、歌舞厅、排水沟。这样写就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每次习作的例文都印在仿制的作文格上,看上去就是一篇字迹工整、行款规范的小学生作文,用的是孩子的口气,写的是孩子们的生活,说的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抒发的是孩子们自己的感情。如《习作7》的例文,就是段立男同学看着迷人的星月,产生了更奇特的想象。另外还有精美的插图,也为开启学生的思维起了很好的辅助作用。编者提出的习作要求,都是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去写作而提出的,教者一定要领会好,把握准,用得巧。如《习作6》,“用你的笔介绍一下这个人吧。要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

当然,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尽管教材是精品,就像人生活一样,不但要吃精品,还要吃一些粗粮、蔬菜等。习作教学也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展学生的写作空间。

3、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

苏教版习作教材的编写特别关注儿童的情感世界,目的是开启学生情感的大门,让学生喜欢表达,乐于表达。在习作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乐于习作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习作。例如《习作1》的教学中,教师可先播放具有动感的“蓝天云彩图”,让学生一遍看一边想象,这些云彩分别象什么?把学生的视觉和思维结合起来。千姿百态的云朵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五彩缤纷的世界更让学生眼花缭乱,此时教师顺势激发学生,刚才,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一幅幅美妙画面,朵朵白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朵朵彩云,形象万千,色彩斑斓,如果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真是有说不完的内容。”然后请学生自己试着说,同位补充着说,指名说,评说等等。一旦表达的氛围、情境创设出来,学生的知识储备被打开,学生的思维火花被点燃,学生的表达将如泉诵。

4、精心指导,巧妙点拨。

虽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理念,但并不排除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学生受年龄、视野、认识水平的限制,尚有许多未知和未完善的地方。因此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点拨和指导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习作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选材、构思上受到阻碍。学生往往只关心到老师、同学、家长等,老师可适时让学生看看图示,想一想社会上还有那些人值得自己喜欢或崇拜,或者从各种媒体上介绍的典型人物中去选择。同时,要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去表现人物的特点,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从写作方法上予以指导和点拨。学生的习作练习不必传授过多的写作知识,但如何开头、结局、布局谋篇等适当地予以指导和点拨,还要有好处的。三是在语言表达上。儿童的生活语言是鲜活的、有趣的,但往往又是不那么规范,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表达。

5、习作训练要前伸后延。所谓前伸,就是习作训练要提前布置,让学生知道习作的要求,为习作训练提前搜集有关资料,做好习作准备。所谓后延,指习作练习成篇后,隔上一段时间再让学生读读习作,又会发现许多不足,或删减、或增添、或修改,使习作更加完美。

6、重视习作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要让学生学会修改文章。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文,不但要告诉学生的习作优点,还要指出其不足和缺点,并且要告诉学生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必要时要面批面改。同时要经常进行习作修改的训练,比如选择一篇毛病较多的例文,师生共同讨论修改,使学生不但知道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而且知道怎样修改。另外还可以组织同学之间互修互改,以提高修改的水平。总之,让学生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养成认真修改文章的好习惯,对提高习作水平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会终身受益。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共谈综合性学习的体会,感到十分荣幸。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教材解读

本册教材从内容到编排可以说是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具有以下特色

1、人文内涵丰富

2、拓宽题材体裁

3、灵活设置专题

4、系统设计导练

1、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2、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一次是在 “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一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3、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 “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176个,读读记记154个。“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各7次有分有合。

4、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教学建议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本册语文学习目标(一)对教学目标的再反思 1.对于教学目标所形成的共识(1)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2)以单元为基本结构来设计和组织教学,达到目标。(3)以教学目标为标准进行自我矫正和教学评价。(二)本册教材阶段性目标的具体表现

识字写字

1.继续识字200个,会写15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教学建议

1高年级识字教学要以字义为重点,以字义带动字音和字形,注意读音和书写的难点,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抄写以词语为单位,减少机械的单字抄写。

3通过句子的抄写和默写在语言环境中识记生字,同时练习书写的行款整齐。

4用好配套的《钢笔字教材》和《毛笔字仿影教材》。

阅读教学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5.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6.扩展阅读面,拓展课外阅读的。

五下8个专题的读写重点

组别读写重点

一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留心观察生活,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

达.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六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七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八抓住主要内容,揣摩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习作教学

1.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2.学写简单的书信、发言稿、研究报告等应用文。

3.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书写规范、整洁。

习作题

1给远方同学的信

2看图作文/童年趣事

3发言稿

4一件感动的事

5缩写

6简单的研究报告

7写一个自己印象深刻的人

8自由作文

口语交际

1.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稍作准备后能当众作简单的发言。

2.学会通过讨论策划活动、学习介绍自己、交流趣事和学习劝说、讲故事、表演课本剧、聊热门话题等。

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

1话题足以引起学生表达的愿望

2一次口语交际有几个话题可供选择

3讲述、对话、表演等形式多样

4有些口语交际与习作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

1.搜集积累精妙的语言,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2.初步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写简单的调查报告。

二、把握教材内涵,着眼学生的学习发展

(一)改进阅读教学,着力有效学习。

1加强对课文的整体把握

(1)落实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

(2)经常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采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高年级阅读教学基本的任务之一,概括能力的养成足以使学生受益终身。要根据不同文体,让学生逐步掌握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记叙的要素、把课文分成几个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大意等做法都有助于学生抓课文主要内容。

《丝绸之路》、《白杨》、《童年的发现》、《晏子使楚》、《金色的鱼钩》、《桥》、《景阳冈》、《草船借箭》、《金钱的魔力》等有具体情节的课文,都要求学生在朗读或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地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就是像《草原》、《祖父的园子》、《再见了,亲人》一类课文也要让学生简要地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什么。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又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日后写作条理清楚。一般来说,文章的脉络主要是“纵向”﹙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和“横向”﹙按人或事物的几个方面﹚两大序列。

《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故事。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童年的发现》: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关注细节,设计好关键性问题

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问题不宜太琐碎。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能启发学生思考,又提供学生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学习语言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

(1)通过课后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教材中对理解内容和领悟表达特点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从词语的训练来说,有抓住关键词语,带动全文理解的,如,《草船借箭》一课,有这样的练

习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诸葛亮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从句子的训练来说,有涉及句子表达的形象生动的,如,《草原》课后练习二;有感受句子表达情感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也有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的,如,《白杨》课后第三题。从段的训练来说,有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注意段与篇的联系,并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如,《将相和》课后练习:“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分别说说主要内容,再说说这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有抓段落表达的效果的,如,《再见了,亲人》,前三个自然段表达方式相同,都采用第二人称的叙述语气,而且都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抒发感情的写作方法,落实到课后练习,要求是“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再和同学交流。”从篇的训练来说,本册教材对篇的训练要求明显加强,有体会选材和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的,如,《武松打虎》一课安排的思考题是:“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有揣摩文章是怎样条理清楚地表达的,如,《草船借箭》:“默读课文,想一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有揣摩语言表达艺术的,如《晏子使楚》,引导学生体会晏子每次说的话妙在哪里。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体会观察细致和表达生动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冬阳·童年·骆驼队》

体会用词的准确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把“横”换成另外的词,你感觉有什么不同?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是确数吗?)

──《牧童》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白杨》

体会表达的丰富内涵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桥》

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具体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威尼斯的小艇》

寄情于物的方法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

也不开,也没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祖父的花园》

课文中这样鲜活的语言是很多的,关键是我们的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对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把发现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体会。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交流平台”是引导学生对一组或一个阶段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如果把一组课文的教学看作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的认识发展过程,交流平台就起着帮助学生把认识由感性上升为理性再用来指导实践的作用。如,在“他们让我感动”这一组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再见了,亲人》一课的学习,了解了在叙事的基础上抒发情感的方法;通过《桥》这一课的学习,揣摩把强烈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对事情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之中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本组的交流平台中得到了总结和提升。与此同时,还把以前学到的其他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在这里进行归纳、小结,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实用的读写方法。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熏陶感染主要凭借的就是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本册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体验文本与个性化感悟的关系。

阅读就是与文本对话。既是对话,就是双方互动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但又不能走极端,还必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2)把握内涵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

课文思想性强、人文内涵丰富,老师们会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甚至只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或直奔文章的主题,离开语言文字进行空洞的说教,使原本应该充满情趣的课堂死气沉沉、了无生趣。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文课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必须通过语言的学习来实现。要警惕仅关注人文精神的开掘,而忽视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语言能力培养的苗头出现,防止工具性与人文性二者分离或偏向一端。要在正确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上下功夫,否则两败俱伤,导致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本册教材体裁广泛,文体的丰富给阅读教学提出了更多的研究课题,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根据不同文体课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如课文中的“曰”是“说”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并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这两类文体课文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

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如,《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人物服饰的大段描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不必去深究,大概知道王熙凤穿的是什么就可以了,重点要把握的是,在这个片段中,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什么?课文的哪些语句突出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等等。

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

今天,我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各位,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四篇: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银坑小学

王琼英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作为新教材,是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遵循课程目标的要求,并根据高年段学生的特点,在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方面的要求下编订的。该教材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提升。在优化教材内容,整合教材结构,活跃教材呈现方式上又有创新。进一步彰显了该套教材新、宽、活、实的特色”

一、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其中第一单元“我爱阅读”和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还安排有不同呈现形式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每个专题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四大部分。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分为“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二、专题内部结构的变化之处

1、单元导语增加了新的内容

导语:提示、布置单元学习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兴趣, 提示语文学习重点、明确读写训练点,方便教师和学生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关注课文。

2、口语交际与习作单列,并提供多个话题供师生选择。

加强对“口语交际习作”的指导,增加了内容和形式的选择性,编写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灵活,指导更加得力,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联系更加紧密。有先说后写的,有先写后说的,有两者可以灵活处理的。

3、将“语文园地”改为“回顾·拓展”,并增加了新的栏目。

(1)由“语文园地”发展而来,为了适应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而设置,希望学生在学习完一个单元后,能在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讨论中,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梳理,并适当拓展,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增加了新内容,〈交流平台〉由低中年级“我的发现”发展而来。引导学生回顾本组学习内容,交流关于课文内容、读写方法等方面的收获,提炼学习方法,形成规律性认识,重视方法的总结和迁移。

下面我针对各组来具体讲讲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建议,不对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第一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围绕着阅读。教材的安排上,目的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住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感情,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从而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终生受益。

本组教材由2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口语交际读•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精读课文后面又安排了综合学习和小练笔,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整体。在“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等训练内容中要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名人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的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台湾作家林海音小时候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作者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自己的感情,如,“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来表达终于发现书并没有卖出去,又可以接着读的惊喜。此外,作者还善于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了。”这其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写出了书店的顾客之多,更表现了“我”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将“窃读”滋味具体化的写法;三是受到热爱读书的感染,激发阅读的兴趣,并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使之强化。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以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季羡林对话的形式,提出读书的有益见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季老在谈话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二是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口语交际、习作打好基础,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走遍天下书为侣》:告诉我们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要善于读书,常读常新。见多了博览群书的高论,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提出了将一本书读精“一遍又一遍地读”。作者以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只有选择带一样东西娱乐的假设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以新鲜的比喻,即反复地读一本书,如老友重逢,每日回家,故地重游,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来说明选择的理由。然后继续假设,列举了“一遍又一遍地读”的方式和方法,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精致,语言浅显易懂,角度新颖,表达独特。作者通过层层递进的假设和设问、反问,灵动鲜活的比喻,以推理的方式层层剥笋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走遍天下书为侣的原因和方法,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并受到启发;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明观点的,他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方式,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增加语言积累;三是进一步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本文教学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我的“长生果”》:这是作家叶文玲童年读书的经历,点明了读与写的关系。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能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情真意切,真实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在对具体读书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对自己的阅读及其感受描写得极为生动传神,使人仿佛看到一个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孩子,沉迷于书中的世界,汲取着营养,在一天天地成长。尤其是两次作文的实例,有力地印证了阅读的功效。“我的长生果”的寓意不言自明。在行文中,作者还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作者对书的情感,体会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结合实际明白读写间的关系,学习一些读写方法,并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实际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

第二组教材解读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月是故乡明”。《古诗词三首》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唐代张籍《秋思》、清朝纳兰性德《长相思》,这是一组游子思乡的绝唱;《梅花魂》,“魂”字画龙点睛,一幅梅花图,一生恋国情;《桂花雨》的课题就极富诗意,有其形,有其香,有其情,忘不了家乡的桂花雨,美丽的童年回忆;《小桥流水人家》从平凡的景致品味到了

浓浓的乡情。

一、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的角度有很多,要根据教材特点加以把握。

1.从语言的角度细读文本。

细读文本,要品味文本的语言,熟悉作者的语言风格,揣摩写法,找准让学生了解、借鉴的重点。如《梅花魂》的语言就极有特色,语言含蓄,感情深沉。如第二自然段,至少我们可以读出三层意思:一是外祖父教“我”读诗词,用心良苦,唐宋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外祖父这样做是让我不要忘记民族文化。二是外祖父一遍一遍地读着这些诗词,其实是在借诗消愁,慰藉自己的相思之苦。三是读者读着,外祖父哭了,而“我”拍着手笑,这一“笑”一“哭”之间,是以“我”的少不知事衬托外祖父的深沉情愫。细读文本,就是要把感情、语言、写法结合起来认真体会。

2.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古诗词三首》中的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在接受他们作品时,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诗中的月亮、秋风、故园,已不再是简单的景物,而是承载着无穷的韵味,成为离愁的意象。诗歌借写景叙事来抒情,辞短情长。正如阿米尔所言: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二、教法建议

奥斯贝尔曾经说过:如果把全部的教育学、心理学都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了解学生的起点,是有效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预设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1)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技能 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背景?(2)哪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和掌握,不需要教师系统的讲解?(3)哪些内容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4)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

如《梅花魂》勾勒的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距离学生的生活与情感比较遥远。学生缺乏这方面的体验,很难理解文中一些含蓄的语句,深沉的话语。所以,要让学生先对梅花的品格和时代背景有所了解,然后才能理解这份深沉的爱。正如陶行知在《中国教育改造》说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方才可以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方才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体部分。”

三、关注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二学段阅读的主要任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主要解决“写什么”。第三学段阅读的新要求: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主要解决“怎样写”。这是第三学段的新要求,要在教学中引起重视。

如《梅花魂》一文的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通过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想一想每件事情中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外祖父的思念之情?(3)几件事情有什么联系?在这种联系中进一步体会情感。学生不但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了解了作者的情感是如何通过景物或事情表达出来的。

第三组教材解读

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重点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导语部分即提出要求,在课文学习中主要通过课后思考题让学生了解本课的说明方法,在口语交际.习作中则尝试让学生应用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在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里让学生归纳本单元所用的说明方法。通过这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起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全面推进学生的各项语文能力。

课文解读: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讲一个意思,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地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本课地教学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松鼠》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它以准确的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可爱之处及生活习性特点,并通过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教学本课时,应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松鼠的相关知识。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进行自主阅读。探究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

说明角度:《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

《松鼠》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表达方法:《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松鼠》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事物。

语言风格:《鲸》语言精炼平实;

《松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训练重点:

本组教材编排了4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的说明文。本组教材的几篇课文是以以前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延伸与发展。目的是一方面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而后者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教学建议:

教学时应注意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的整合意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

生的科学素养。内容上要统筹安排,把课文的学习与口语交际、习作等有机整合起来。

寻找切入口,突破教学重点。

在课文的阅读中,要指导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总结从课文中获取的知识和信息,列出课文中运用的表达方法及例子,为交流平台中的单元小结做好准备

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常识课,对于课文中涉及的一些科学知识,在语文课上不宜深究,应该把着眼点放在理解语言文字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说明文的学习方法上。

第四组教材解读

它正像单元提示中写到的一样“有这样一本书——书中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叫‘生活’。善于读这本书的人,不仅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启示,还会为这本书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它要告诉我们的正是从生活的小事中去悟得至简、至真、至纯的人生哲理。既然是丰富的人生哲理,单单从文章的语言来感悟显然是比较单薄的,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同时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

1、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

本单元教学其中的一个重点是让学生从课文内容中去悟得道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文本学习和生活实践体验中走几个来回,以达到对所悟得的人生哲理立体化的体验。因此教学时不应局限于文本的内容,应把课堂与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导学生贴近生活,参与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激活思考,悟得哲理。只有让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才能有生气、有灵气、有活力,教学过程中才能教得新、教得实、教得活。

可以把这些学生生活中的“大鲈鱼”被搬到课堂上,让他们自己说一说、论一论,暴露其最原始且最纯真的想法,教师、学生以一平颗和的心去看待当时真实的想法,不管当初做的、想的是对是错,最主要是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之后以后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在这个环节中,避免出现学生们都是说大话、套话的现象,这样就失去了意义。那么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显得特别重要,引导学生充分体验这些诱惑人的大鲈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其他三篇课文中,也可以追求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结合点。如教学《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时让学生讨论自己生活当中通过多种途径解决办法的事例;教学《落花生》时,让学生找找身边“落花生”式的人物,(清洁工、送报人、修理工等)并谈谈此时对他们的看法;教学《珍珠鸟》时让学生谈谈生活实践中由于诸多的不信赖而造成的诸多尴尬„„

2、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本单元的这几篇课文虽然都篇幅较短,但却字字珠玑、极富深意,因此应尽量让学生走过简单的文字背后来到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找词、找句、讨论、分析的过程中拓展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像这样的环节在其他几篇课文中同样也可以用到很多。如:在《珍珠鸟》一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站在珍珠鸟的角度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如第10自然段是让学生想象这时小鸟会说些什么?(补充)第13自然段时可以让学生想象珍珠鸟在梦中梦见了什么?(补充)通过这样的想象说话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

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在本单元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感悟、讨论、辩论、朗读、即时写话、做书签等多种方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加深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体验。

4、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的小事中悟得深刻的人生哲理,得到利于一生成长的人生启示。这其实只是三维目标里的其中一个要求。只要我们细心发现,就会看到这几篇课文在表达方式上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课文都由情节性强的故事和从故事中提炼的道理这两部分组成。像这样的写作特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学习,去运用。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生活上的启示,更应让学生收获写作方法上的启示。

如在《落花生》中安排的“小练笔”: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第四单元的教学,我想是尽量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通过延伸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活化语文教学的形式,注重悟写结合的方法,以促使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来悟“道”,培养学生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五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由三部分构成:主体部分包括两个综合性学习主题活动── “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每个主题活动都是先提出活动建议,然后给出一组阅读材料;主体部分前面有一个导语,主要是提出学习任务;主体部分后面有一个结语,提出办展览、办手抄报等成果展示和继续探究的建议。

1.“阅读材料”激趣型

完成每一个活动都要以学习“阅读资料”为先导,但“阅读材料”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教学中不能以学习“阅读材料”为主,而要把阅读资料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材料的例子,利用“阅读材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这些阅读材料不讲究系统完整,不拘一格,既有字谜、歇后语、错字笑话、神话传说,也有知识短文、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四字韵语、书法作品。学生们阅读这些资料后,便可以轻松地迈入了汉字王国的大门。

2.引导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这是综合性学习与普通单元教学上另一个重要的区别。在《遨游汉字王国》中,教材的提示是:“我们可以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可以从

哪些方面了解汉字„„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成果。”

我们可以看出,教材十分强调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必须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我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真理的代言人,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参谋、顾问和咨询人员。教师可以提出建议,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做什么和怎样做,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中的自主性。本次综合性学习历时较长,活动内容较多,又是第一次遇见独立的整体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的制定相对重要。

3.引导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只有将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素材充实到活动中来,才能使活动更有趣味,更有实效。同时,把活动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对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才有好处。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的情况,指导他们分门别类的进行汇总,指导他们围绕主题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指导他们进行编辑、加工。如,可以用笔抄写,做成手抄报,可以粘贴在积累本上,可以制成电子版报,也可以自己设计封面、插图、版式,装订成册等。

4.注重交流展示。

小组活动以后,要进行汇报和交流,这是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交流的关键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要让每个同学反映自己学习的成果,分享其他同学的收获。

5.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根据材料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小组同学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小结,总结自己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得到的收获。小组和教师评价可以适当采用等级或星级。小组评价要强调多看别人的优点和进步,让学生学会赞赏他人。教师的评价要多用激励性评语。这种过程型成长记录,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以及形式都决定了它涉及了其他学科和领域的内容,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它姓“语”,其着眼点仍然应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个学习过程应是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相互融合。因此,我们认为教师组织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努力体现“语文味”。

第六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单元导语中就点出了本单元的主题: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教材中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一个“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1.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那么,是不是一上课就得抓住重点段来感悟呢?我想不然,教师上课是得抓住一些重点段落和句子,我们要把握的是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抓住这样的段落或句子,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全文的一个切入点和感悟点,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的感悟过程。而要寻找到这一合适的感悟点,首先应该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整体,找准了文本的基调,对局部的理解才会到位。

2.整体规划

抓住文眼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特别强的文章,文中人物心理变化也很复杂,值得推敲的句段也很多,课堂教学时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教师对文本得先有个整体规划。课文结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课文主要写了“了不起的父亲”和“了不起的儿子”两大板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都是因为他们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课文的主线,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课文写父亲的了不起,共写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父亲悲痛欲绝,但一想起自己对儿子的诺言,又重新挺立;第二个画面是父亲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挖废墟中的儿子;第三个画面是父亲长时间孤军奋战,面目全非。在这三个画面中,第三个画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最有感染力、震撼力,最能说明父亲的了不起,最能体现父亲那饱含血泪的沉甸甸的爱,最能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避轻就重,抓住这一片段重点感悟。

3.细读文本

充分感悟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学生体验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他们的理解和我们教师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来感悟。通过反复朗读这个句子来感悟父亲不怕艰难,不放弃的精神固然是最重要的,许多名家大师都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可以从网络上,参考用书上去看看他们的一些设计,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但我觉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光光通过读来感悟是不够的,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感悟。如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来填补文本的空白:“当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时候,他的手指已经

,他的肚子已经

,衣服

,他的脸上,但是,他想到

,于是他又

。”也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父亲在挖掘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事?”值得一提的是,课文中写到父亲最后终于救出了儿子,这是最圆满的结局,可在当时地震现场,这种可能几乎是微乎其微。父亲可能在挖掘的过程中因引燃煤气罐而爆炸身亡,也很可能挖到自己儿子的尸体。可以说父亲在挖的过程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不管是生还是死,父子都要在一起。通过想象对父亲那坚忍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的形象就更加鲜明了。

感悟儿子的了不起也同样可以通过想象。课后有个“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当时的阿曼达只有七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不可能不感到恐惧,在废墟下的漫长时间里,不可能不哭

泣,不可能不感到绝望。他是怎样战胜恐惧,战胜饥饿,重新鼓起勇气的,又是怎样把这种力量带给其他同学的?把自己当成废墟底下的阿曼达,把埋在废墟下的这一过程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通过想象,更能感受到伟大的父爱对孩子的重要。

第七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诗歌,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认真研读整组教材后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语文学习的重点是“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应把整组教材作为一个整体,注意单元中各学习内容之间的铺垫和照应。

教学的总体思路:课前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背景资料,积淀情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当时历史的回顾,把握文本内涵;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抒发爱国之情。《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这些课文内涵深厚、历久弥新,教师们在教学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保留的课文在本册教材中因为被编入了新的单元,体现了新的教学功能,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设计。

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一、借助资料,丰富文本体验

那段屈辱的历史,与学生的生活有距离,文章字里行间饱含的浓厚情感,学生较难体会。为克服这一阅读障碍,相关资料的拓展在教学中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是本单元的语文学习的重点,这一要求也贯穿了整个单元的始终。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课中教师紧扣语言文字补充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资料并进行初步的分类整理或进行拓展阅读

二、揣摩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光是走“从内容上寻求”这一步,不是完整的语文课,必须“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语文学科在文本方面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效果。1.着眼于遣词造句

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提出问题,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并结合资料体会。再在全面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读,就会收到理解内容和学习语言相得益彰的效果。教师不仅要能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感悟语言,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指导学生学习提“语言问题”,不仅会提思想内容方面的问题,而且会提词、句、段、篇表达上的问题,通过围绕这一类问题进行读、议、练,使学生既知道在表达上哪些地方好,又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好。以达到迁移和运用的目的。

抓住重点词句出示,并适当展开引导。2.着眼于篇章结构

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的运用。关于这一点,教材在课后思考题中也提示了重点。

第八组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先是两篇精读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然后用一段连接语引出后两篇课文,“我们再去了解作为普通人的毛泽东的情感世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人文内涵丰富、感人至深。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一、教学建议

1.突出单元主题,丰满领袖形象

今天的孩子,对毛泽东这样一位伟人,只是在有限的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略知一二。从一个口耳相传中万民敬仰的一代伟人,到大气磅礴的诗人;从高不可攀的革命领袖,到一位经受丧子之痛的慈爱的父亲,一位老百姓眼中亲切、似曾相识的首长。随着课文的学习,我们要让学生走近毛泽东,了解毛泽东,把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形象立体的伟人呈现给学生。

《开国大典》在这一主题中也应体现新的教学功能。感受毛泽东的的伟人风采,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一是从人民群众的表现中来感受。可

以在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感情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从中还可以感受到什么”。二是抓住文中那些直接描写毛泽东言行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如:“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2.品味语言精妙,领悟描写方法

小学阅读教学重点是培养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各年段都应有所侧重。高年级,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旨,品味语言的精妙,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在揣摩作者运用语言现象让我们感受到人文情韵的同时,更深入地关注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怎样的方法、怎样的形式来表达情感的,认识并逐步掌握运用语言规律,使阅读为表达服务。本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教学时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青山处处埋忠骨》:通过细节描写来突出毛泽东鲜明的性格特点,展示他凡人的情怀和不同凡人的胸怀,这是本文在表现手法上的基本特点。一是通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刻画来反映毛泽东的内心世界;二是通过心理描写来突出性格特点。本文对毛泽东的心理活动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细腻,正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把一个具有旷达的心胸和无私襟怀的毛泽东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眼前。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好这些语句和语段,更应该主学生了解和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同时,要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实施建议

根据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要倡导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课。要认真钻研文本,吃透文本精神,精心进行教学预设。本组课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能看懂。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绘声绘色的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钻研文本,强化初读,学生课文不读熟不开讲;以读为主,以讲助读,以多媒体助读,以表演助读。不能以学生的集体讨论来代替学生个人的阅读。要进行整体感悟,扣读导悟。不要将课文掰得过碎,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课要力求上得真实、朴实、扎实。要精讲、多读、多练,既要让学生“动口”,又要让学生“动手”,不可“君子动口不动手”。课后练习中小练笔,是重要的基础训练内容,最好能让学生当堂完成。

根据本阶段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特点,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1.牢固树立生活语文的理念,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2.充分利用专题单元中各文章间的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专题单元,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来设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应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进行本组教学要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做到“我读书我快乐”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分析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很高兴能参加这次小学语文教材梳理的培训,下面我对使用二年级语文教材教学的几点反思和困惑,和同行们一起交流一下。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材上册和下册一脉相承,教材内容丰富而蕴含教育、文化价值,具有时代特点。教材体系开放而富有活力,它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上更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教学目标明确而富有整体性。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学习目标

1、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

2.、会认400个字,会写300个字。

3、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生活中自主识字,培养独立的识字能力

4、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5、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

6、学习默读,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7、讲普通话,愿意与人交流,会倾听,有表达的自信心,能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8、对写话有兴趣,学习使用逗号、句号、感叹号,学习写日记

9、对周围的事物有好奇心,乐于观察大自然,热心参与学校、社区活动,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下面我对二年级语文教材教学中的识字和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写话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识字和写字教学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上册要认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下册要认400个生字,会写300个字。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但识字教学仍然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识字教学:

“三步一等”识字法

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浅色的彩笔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这样,生字词在文中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学生每次读课文时,一到这儿就会引起对生字词强化记忆。这样做,既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在课文中识字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自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在生字的初次认读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要读准音,学会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等,也可利用猜字谜,编儿歌等多种形式识字。如:编写字谜:头发旁边三滴水(泼);危险的月亮(脆);老总的耳朵(聪);眼睛困乏(眨)„„

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初次认读情况。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生字的好方法,挑选优秀的识字方法在全班内交流。然后进行生字过关,检查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认知情况。检查方式既可以采取组内同学互查,也可以小组之间比赛互查。教师最后对检查中的易错字重点指导朗读。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无论读或写,凡遇到不会的字都要查字典,及时表扬鼓励,进行查字典比赛,逐步养成习惯。识字过关既有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过关,也有每一单元学完后的巩固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内外兼收,加强巩固 猜谜”、“鼓掌传字”、“形声字扩展”、“找朋友”、“听音找字”“玩扑克”(将生字卡片变为扑克)等。学生在课间做这些游戏,乐此不疲。

内外兼收,指的是学生不仅要认识书中的生字,而且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阅读中识字,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中提出的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要求。

一等:循序渐进,允许差异,反复识字

汉字教学时,我们每个老师,每个班级都会遇到那么几个不能完成识字任务的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要学会等一等,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不会的内容。生字学习本来就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写字教学:(一)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姿势端正,书写规范,整洁认真

(二)加强对课文中易错字的书写指导

本册教材中易错字有“溪”“烧、浇、绕”“展”“泼”“慌”“商”“染”等,首先,在教学这些生字时,对特殊的笔画要重点强调,使之形象化,生动化,可以追本溯源辨字形。如一尘不染的“染”字,学生经常会把右上角的“九”多加一点写成丸。那 “染”字为什么上面是个“九”而不是“丸”呢?教学时不妨跟学生讲讲“染”的故事,和学生一起分析三个偏旁各自代表的意思。染,三点水,表示和水有关;木,这里指草木染料;九:表示次数多。然后再把三个偏旁的意思贯穿起来,就是“染”字的本意:将草木染料连同布帛放在水里浸煮多次。学生探讨了染字的构字来历,就不会把右上角表示次数多的“九”写成“丸”了。

其次,不要负性强化易错字。

如“溪、浇、泼、慌”等不要反复强调易错的地方,结果学生对的字型没有记住,恰恰记住了错误的地方 阅读教学

(一)以读为本———“读”是语文学习和教学的基本方法。教材中编选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它们文质兼美,语言典范,既能让学生学习语言,又能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受到熏陶。

1、教学中我提倡学生要多读课文(1)、预习的时候要“五读”,这“五读”不是“五毒俱全”的“五毒”,而是要将课文读五遍:第一遍可以“囫囵吞枣”的读,不求甚解,不求读准;第二遍是一边读,一边将自己不认识,不理解的词画出来;第三遍要求将课文中的字音读准确,句子能读下来;第四遍要求学生能将课文初步读通顺,句子读准确,不掉字、不错字,不读破句子;第五遍要求学生能够整体感知课文,读完后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2)、学习课文要多读。

学习中碰到难点要读一读;碰到重点句子、段落要读一读;碰到优美的地方要读一读;碰到难理解的地方也要联系上下文读一读。如下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诗文都很美,像《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了四个排比句,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在春天里的发现。“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解冻的小溪丁丁冬冬,那是春天的琴声吧?”《笋芽儿》一文中也有许多描写春雨、春雷、春光的优美句子,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读出感情。

2、读书中学会积累

教材中的课文,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我觉得象课文《找春天》《笋芽儿》《泉水》《日月潭》《葡萄沟》《北京亮起来了》《雷雨》等课文都应该全文背诵,诗歌部分更不用说。学生在多读书多背诵中才能积累字、词、句、段,篇等,才能不断的丰富语文知识。

(二)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的指导

阅读教学要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引导学生将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体验、思考,去领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阅读表达出来。在学习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重视老师的范读

在教学新课文时,我一般采用范读的形式。尽管自己的普通话不那么好,声音也不够优美,比录音磁带和多媒体的录音差远了,但同学们还是很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因为在读书中,我可以借助自己略微夸张的声音,不同的表情来向学生传递信息,感悟内容。

第二、选择恰当的读书类型

(1)以读促思型:指侧重知识技能的读,学习下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单元时多采用这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体验。如: 《葡萄沟》——葡萄沟为什么是个好地方?

《恐龙的灭绝》——庞大的恐龙为什么会消失了呢? 《画风》——课文是怎样写风的 《最大的“书”》—— “最大的书”的书是指什么?为什么?

《我为你骄傲》—— “我为你骄傲”指的是谁为谁骄傲?为什么?

《玲玲的画》——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声情并茂型:指侧重人文情感的读(学习下册第一、第二、第三单元时多采用此种方式)如:

《找春天》——找出描绘春天美丽可爱的句子,读出美感。

《笋芽儿》——找出笋芽儿生长的句子,要响亮的、清脆的读一读。《玩具柜台前的孩子》——研究令人感动的句子,充满感情的读一读 《三个儿子》——你最喜欢的那个孩子

《丑小鸭》——丑小鸭很可怜的句子,要轻声读,慢慢读

(3)熟读成诵型:指向巩固积累的读(诗词佳句、优秀段篇等方面的学习)这三种类型及相互融合,又各有侧重。

第三、选择恰当的读的时机:

(1)整体感知时读(2)学习重点时读(3)遇到难点时读(4)引导感悟时读(5)升华情感时读

第四、在体验感悟中学会朗读

采用直观的、具体的方式去体验,从而感悟人物的人文情感——演一演,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如教学《小鹿的玫瑰花》《小柳树和小枣树》、《酸的和甜的》、《纸船和风筝》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来体会。

(三)、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文质兼美的优秀读物

口语交际

每册教材中有八个口语交际的设计,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学生有话可说,易于相互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教学中应注意:

(一)有些口语交际教学之前,话题要提前做好准备。

(二)注意创设交际情境,形成多角度的交流互动。

(三)关注口语交际中的“弱势群体”,避免“一言堂”。

(四)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交流过程中富有创意,充满童趣的精彩语言,给予肯定,使之感受交际的乐趣。

(五)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口语交际的内容

如学习《我们的小制作》,我觉得可以这样设计:

1、布置

首先课前就先要布置学生动手去做小制作。

2、交流

上课时学生带着自己的小制作来,彼此交流,互相观看,可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推荐说得好的学生或做得好的学生在班上展示,学生先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在说的过程中学生互相提问,说说制作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3、评比

再评一评,谁的手巧,做的小制作最好?谁说的清楚、明白?写作本册教材安排了适量的写话练习,是为了向中年级平稳过渡。教师自己完全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一)主要方法:

1、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写话安排在课文或口语交际后,目的是加强读写、说写的结合,降低写话难度。

2、加强写段,平稳过渡:加强写段的练习,为中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3、宽容欣赏,珍视童真:用宽容和欣赏的心态评价学生写话内容,珍视童真童趣。

4、语言规范,表达新意:注重语言的正确、规范和表达上的新意。

(二)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练笔

比如:

看图写话、绘画日记、观察记录; 给自己的照片、图画写文字说明; 读后感、仿写;

(1)从造句入手。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这个书包怎么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2)坚持写日记。我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哪怕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只要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

(3)做好学生写话的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力鼓励,把写得好的大力表扬。

四、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1、我们的朗读训练、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最后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是最合适的2、学生一本课本学完,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的积累怎样才能体现出来?

3、教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何来评价自己

以上是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浅显看法,不当之处,请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

    语文细化课标解读 七年级下册 一、年级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认识1166个字,要求会写1000个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3、养成默......

    一年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为了使广大一年级语文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更加深透的把握教材的编写理念,我们特做本册教材解读如下,望大家在备课时参考运用。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框架: 本册教材有:汉字家园一、......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备课及教学建议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备课及教学建议原创 2018-03-22 陈恒舒 人教教材培训 导 读 2018年春季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 一、教材编写思路 本册......

    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长治里小学温国意 一、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 本组教材极富感染力,感情真挚......

    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单元解读及教学建议 二年级下册与前几册有所不同,承担了向中年级过渡的任务。我们既要落实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又要在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为第二学段的学习奠定基......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备课及教学建议(大全)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备课及教学建议 ——2018年春季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网络培训讲义精要。 一、教材编写思路 本册的编写思路与本套教材前三册一脉相承:首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一、教科书的编写思路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2、枪换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4、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培训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总体概况: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单元。依次是:我爱阅读,思念家乡,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