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之识字教学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之识字教学
二年级是识字写字教学阶段。我发现二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上册要认450个生字,会写350个生字,下册要认400个生字,会写300个字。不再安排集中识字,而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但识字教学仍然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遵循“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具体教学时我运用了“三步一等”识字法:
第一步:预习课文,探究规律,自主识字
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用浅色的彩笔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标出来。这样,生字词在文中处于比较醒目的位置,学生每次读课文时,一到这儿就会引起对生字词强化记忆。这样做,既符合教学目标中提出的在课文中识字的要求,又能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自觉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在生字的初次认读中,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准音,学会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识字,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熟字减偏旁等,也可利用猜字谜,编儿歌等多种形式识字。如:编写字谜:头发旁边三滴水(泼);危险的月亮(脆);老总的耳朵(聪);眼睛困乏(眨)„„
第二步:小组合作,展示自我,识字过关
在教学中,我一般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检查学生对生字的初次认读情况。首先小组内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认识生字的好方法,挑选优秀的识字方法在全班内交流。然后进行生字过关,检查每个同学对生字的认知情况。检查方式既可以采取组内同学互查,也可以小组之间比赛互查。教师最后对检查中的易错字重点指导朗读。养成查字典的习惯,无论读或写,凡遇到不会的字都要查字典,及时表扬鼓励,进行查字典比赛,逐步养成习惯。识字过关既有每一篇课文的生字过关,也有每一单元学完后的巩固过关。
第三步:形式多样,内外兼收,加强巩固
形式多样指的是“猜谜”、“鼓掌传字”、“形声字扩展”、“找朋友”、“听音找字”“玩扑克”(将生字卡片变为扑克)等。学生在课间做这些游戏,乐此不疲。内外兼收,指的是学生不仅要认识书中的生字,而且要学会在生活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阅读中识字,是巩固识字的最好方法。这就实现了教学目标中提出的主动识字、独立识字的要求。
一等:循序渐进,允许差异,反复识字
汉字教学时,我们每个老师,每个班级都会遇到那么几个不能完成识字任务的学生。对待这部分学生,要学会等一等,允许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不会的内容。生字学习本来就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人教版第四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材解读
榆中县王保营小学赵秀兰
第四单元 用心思考善于创造
单元主题的启示是
一、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动脑思考、敢于质疑、动手实践,这既是一种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精神。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改进的地方,记录并思考策略。
教学内容
一个导语,课文《动手做做看》、邮票齿孔的故事》、《画风》、《充气雨衣》和语文园地四。
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现在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得来,因而他们很少去制作一样东西,哪怕是一件玩具。因而他们往往思想懒惰、行为懒惰,不善动手。因此,本组教材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教育的好文章。学生有一定的朗读、默读感悟能力,要让学生自主默读感悟、朗读体验,从课文中受到启发,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目标向导
知识与技能
1.会认52个生字,会写33个字,联系语言环境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联系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4.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向别人介绍小制作的制作过程,培养动手和与人
交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朗读与默读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文中受到启发,懂得多动脑、多观察、多动手。
教法与学法
学习本组四个小故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按照“自读自悟,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做文中人做的事,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感受——留心身边呢的事物,自己动手,大胆发明创造——交流自己的小制作”顺序进行教学,把“读、悟、做、说”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利用身边的材料做起,经常自己动手或协作做做看,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把自己的小制作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建议用12课时。其中四篇课文8课时,语文园地4课时。
教学建议
充满科学味道的课文该怎么上?
(一)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本单元跟第三单元的课文风格完全不同,比较理性,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动手动脑的重要性。课文大多是以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而且伴随较多的人物动作,所以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本组课文对话较多,指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读好对话。可以采用添加提示语的方式体会角色。如《动手做做看》,朗志万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鱼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水不会溢出?”前两个小朋友虽然都有回答,但语气不同,一个是猜测,一个似乎很肯定,与伊琳娜的半信半疑和亲自动手实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让学生尝试加提示语,再朗读,在这样的朗读实践中体会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象这种类型的课文,我们老师往往觉得很难上,逐段讲解吧,机械无味。如何上得有趣味些呢?我们再来看看《画风》的几处教学设计: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因此首先激起学生兴奋点的是课文的题目。
老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之前通过录音听听风的声音,说说风。
师:对!是风声。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风很冷。
生:风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生:风能吹动很多东西。
生:风没有颜色。
要让课上得有趣,就得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又如:学生喜欢画画,也喜欢看别人画的画。所以老师事先让学生画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画的画,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个小朋友中,哪个人画的画?他的画上画了什么?从哪儿看出有风?自己练习把三个问题连起来说,想说哪幅就说哪幅。
生:我喜欢赵小艺的画。他的画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红旗和一个拿着风车的小朋友,从画中红旗飘起来了、风车转起来了可以知道有风。
生:我喜欢陈丹的画。画上画了房子、太阳、树和小鸟。从画中画了弯弯的小树可以知道有风,因为是风把小树吹弯了。
生:我喜欢宋涛的画。他的画上画了房子、树、乌云、雨丝。从雨丝斜了可以看出有风,因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胆创造。我们一般都会想到让学生自己画风,老师可以这样说: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
有的说画头发飘起来了。有的说画窗帘被风吹动了。有的说画书页在翻动。有的说画尘土在飘扬。还有的说画裙子被风吹得摆起来了„„
此时,学生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的翅膀。老师可以及时夸奖他们:“说不定下次书上就采用你画风的点子呢。”既然风可以画出来,那么气味也可以,课外让学生去画画气味,再在旁边写上几句话,也不失为好作业。
这样的语文课是鲜活的,是学生所喜爱的2.学会捕捉人物的心理活动。
有些文本,简洁的语言背后省略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善于抓住留白处,引导补白,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
如《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了两个小朋友的回答觉得说的都不对,她是怎么想的?《画风》的三个孩子用具体事物表现风,他们是怎么想的?《充气雨衣》中,小林看到舞蹈小演员的花裙子是怎么想的?围绕主人公怎么想展开,既体会人物心理,也锻炼语言思维。
3.学习复述或转述。
把课文语言作为学生复述或转述的材料,也是训练语言和思维的方法,我们低年级可随文选用一个小片段进行,不宜太长,能提供关键词更好。
4.学习用反问句来表达。
本组课文在展示心理活动和思考时,常常用反问句来表达。
例如:《邮票齿孔的故事》“要是有一台机器能给邮票打孔,不是很好吗?” 《充气雨衣》“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铁丝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 这样问中有答的句式不是第一次接触,在探究人物心理时,可以尝试让孩子用这样的句式表达,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形式。这是一种初步的学习,不做达标要求。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朗读利于传递理解,默读利于思考。学生刚学习默读,是一种默朗读状态,不在速度上做硬性要求,但一定要有思考任务,训练学生边读边思考。一些思辨性的题目更有价值。例如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邮票打孔机究竟是谁发明的?”比“阿切尔是怎样发明邮票打孔机的”更有研究价值。前者将思考引向深入,究竟什么才是发明?发明是为了造福大众,发明更是建立在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思考和联想之上。
(二)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这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主人公动手又动脑,最后有所发现和发明的事。前面已经讲到课文主要以叙事为主,多处伴有人物动作,那么就让学生多动手体验一下课文中的实验过程或成果,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深入理解课文。
比如教学《邮票齿孔的故事》时,可让学生带上邮票亲手撕一撕邮票,说说撕起来方便吗?这样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阿切尔发明邮票打孔机为人们带来的方便。趁势让学生对阿切尔进行对话:阿切尔我想对你说„„对阿切尔充满了敬佩之情。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动手做做看》时,老师在台上做伊琳娜做的那个实验,找一条金鱼,把它放进一个装满水的杯子,看看水会不会漫出来。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运用课文语言,边看边说老师做实验的步骤,结果。当学生看到结果水漫出来了,跟郎志万说的不一样时,会发出惊奇的叫声“呀,水漫出来了。”再联系前文,让学生读读郎志万说的话“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水会漫出来。如果放进一条金鱼,却不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进行对比朗读,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理解伊琳娜生气的原因是认为郎志万在哄骗小朋友,抓住了人物的心理,能更好的读出当时伊琳娜生气的样子“你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学生读的时候感同身受。等于是将实验后的这种情感迁移到了朗读中。这样做的好处还在于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浓厚的。
《充气雨衣》是略读课文,最难的是课文中提到的有些东西,学生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比如“气囊、铁丝圈、气门儿、塑料膜、自行车内胎”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搜集这些东西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对这些名字的理解就不成问题了。甚至还可以利用现成的东西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个像小林一样的充气雨衣呢。那么这堂课的难点就解决了。
教学每一课的注意点
《动手做做看》课文语言比较浅显,学生易读懂。我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训练学生读好对话,郎志万向学生提出奇怪的问题,学生猜想原因时,为让学生读出学生回答时的真实感受,可以创设情境,再现课文情景:老师当郎志万提问,指俩名学生分别回答“因为金鱼身上有鳞。”“一定是金鱼把水喝下去了。”发现学生扮演的角色很不错,将天真无邪的样子流露无疑。而且有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这篇课文除了练习朗读对话之外,课后还有一个写话练习“伊琳娜听了郎志万的话,可能会说„„”我要把想到的话写下来。郎志万是这样说的“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想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听懂了郎志万的话,高兴地笑了。为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可以这样说:“伊琳娜多聪明啊,她听懂了郎志万的话,你和她比一比,你听懂了他话的意思吗?谁能说一说呢?”有些学生可能会引用伊琳娜妈妈说的一句话:“不能光想,要自己动手做做看。”
《邮票齿孔的故事》我觉得这篇课文的重点部分是邮票打孔机是怎么发明的过程。因此,这一课的语言训练可以锁定为让学生熟读课文后复述邮票打孔机发明的过程。还可以让学生复述,边叫几个学生可以演一演发生在伦敦小酒馆的那一幕。可以在表演的同时理解强调“拿、翻、找、摸、取、刺、撕”这些动作。课文的讲读可以以“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句话为切入口,那个人是谁,阿切尔被他怎样的举动吸引住了?学习相应的段落,采用变序的教学法。
《画风》这一课朗读时应该抓住“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这些词,正是透过这些词才能看出风的存在。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圈圈点点,并迁移到学生自己介绍画风时也能用上类似的词,来表达语句。(读句子)
《充气雨衣》课文多处描写了小林日思夜想,善于思考的句子“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叠起来呢?”“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环代替救生圈,不就能叠起来了吗?”这些句子应该引导学生揣摩,体会小林的爱动脑筋,是什么引起小林一次次的思考呢?要引导学生练习课文语句,进行朗读。朗读形式可以采用男女生合作读或分组读,明白是怎样的现象引起小林的怎样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要多动脑筋,不断改进,才能出成绩。再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用品需要改进的?略读课文重在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可稍放手点,让学生体验读书的快乐。
口语交际与写话。
活动
孩子要参与制作的全过程。分组进行,保证作品的多样性。
交际
一、小组内展示作品,并介绍制作经过,比比谁介绍的最清楚明白。
二、各组推出一名在集体内介绍,要求说清步骤,语言准确流畅,态度自然大方,听得不明白可举手提问,台上台下互动起来。
三、小组内自我完善制作过程。
写话
把自己的制作写过程下来。
第三篇:教材解读识字写字教学(定稿)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解读
——识字写字教学
青西小学 成晓丽
亲爱的领导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受学校领导的安排,对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进行解读,我主要就识字写字教学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写字的编排遵循“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300 个常用字(在课后以双横线标示),会写其中的100 个字(在课后以田字格标示)。重视打好识字写字基础,结合识字,学习常用偏旁;结合写字,学习基本笔画和笔顺。
一、识字、写字的教材特点
1.识字写字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按照主题单元编排学习内容,在“我上学了”之后,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4个课文单元、4个口语交际、8个语文园地和1个快乐读书吧,全册要求认识的300个常用字和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字分散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中,识字写字贯穿语文学习全过程。
2.先认常用字,再学习拼音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材采用了先学汉字后学拼音的编排顺序。教材将识字编排在拼音学习的前面,关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符合他们的学习心理。这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汉字学习的乐趣,还可以发挥汉字对拼音学习的帮助作用,帮助学生根据汉字的读音有效突破拼读难点,使拼音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突出字理,渗透汉字文化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其中象形、会意和形声较容易为学生理解,教材对此作了相应的安排。
(课件图)《日月水火》以图文对照的方式学习8个象形字,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感受到那汉字就像一幅幅画,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汉字的趣味性。
(课件图)《日月明》是根据会意字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琅琅上口的短句,不仅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还能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汉字构字的有趣,进而激发起他们更大的识字热情。
(课件图)8个《语文园地》安排了两次“我的发现”栏目,以学习小伙伴的口吻提出:“很多木字旁的字都和树木有关”“很多女字旁的字都和女性有关”,引导学生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为他们理解形声字打下基础。教材力图通过丰富多样的编排形式,让学生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使学生体会到汉字不仅有用,还很有意思。
4.识字方法多,提高识字效率
教材在编写时有意渗透多种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除上文提到的象形、会意、形声等字理识字外,还安排了多种识字方法:《口耳目》以儿童最常用的看图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熟识的人体学习“口、耳、目、手、足”等人体器官名称,通过图文对照识记字形,在联系生活经验中理解字义;《对韵歌》将中国传统蒙学蕴含在韵语歌中,赋予识字吟诵的意境;《大小多少》利用反义词识字,《小书包》按照事物归类识字……10课集中识字课,精心编排,有机穿插多种识字方法。此外在《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和“展示台”栏目中,特别鼓励学生从生活中的不同渠道识字,提供机会让学生交流课外识字的途径与成果,努力提高识字效率。
5.写字有序列,注重习惯养成 一上教材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字形简单、构字能力或构词能力强的独体字,也适当选择特别常用的合体字,大体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独体到合体的顺序编排。笔画笔顺教学一直是一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重点,但近年来这方面常被忽视。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时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每课要写的生字旁都明确标注了新出现的笔画,在每个要写的生字上方标注了跟随式笔顺,使笔画笔顺教学有了明确、科学的依据,使学生自学与复习有了凭借,非常方便。《语文园地》还安排了新栏目“书写提示”,以“学习小伙伴”的形式,在第1、第5、第8单元的《语文园地》中分三次出现汉字书写起始阶段非常重要的六条笔顺规则,《书写提示》栏目的安排,循序渐进地渗透了汉字书写的笔顺规则。同时,在《语文园地一》的提示中,教科书还特别强调了写字时要“坐端正,握好笔”,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识字写字的教学建议
1.借助听读,纠正读音,克服惯性思维
识字单元
(一)安排在拼音学习之前,教材编排突破了传统的借助拼音识字的模式。这个单元中要认识的35个字,都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联。学生在入学前很可能从不同的渠道接触过这些字,也会认识其中的几个字,也有可能存在发音不够准确的情况。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无法借助拼音这项工具读准字音,教师要克服惯性思维,将听读作为这个阶段学生最基本的识字方式。如教学《金木水火土》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看着课文听老师朗读,再跟着老师朗读,然后集体诵读、同桌互相读,在多种形式的听读中,学生就能慢慢认识生字,读准字音了。
教师还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互教互学,相互交流,让课外习得较多的学生在互动参与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从而带动、激励更多的学生主动识字。教学时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另外,还要结合入学教育中的“讲故事”“听故事”和本单元后的“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和大人一起读故事,体验识字的价值。
2.联系生活,整体识记,激发识字兴趣
联系生活情形,加深汉字印象: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如,看懂课程表准备学习用品、认识同学名字协助老师发放作业本、去超市认商标、走在马路上看路名与商店名、乘坐公共汽车时听报站语音看站牌名、读菜谱、翻手机等。
不同的汉字有不同的记忆方法,教学时可以进行必要的字形分析,以逐步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如果新学的汉字中某一部分是已经认过的独体字,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但是,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避免对每个字都进行分析,尤其要避免对汉字中某些不认识的部件、字形复杂的部分进行分析。其实在小学生眼中,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他们更喜欢从整体上记忆一个汉字,特别是学生识字量还处于很少的阶段。如,《天地人》,要求认识“天、地、人、你、我、他”。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个字,“地”可以出示“沙地、绿地、田地”的图片和词语,换一个语境复现“地”;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3个字,把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3.突出字理,感悟方法,形成识字能力
一上教材集中编排了2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教学时应充分体现教材的编写特点,发挥教材的编写优势。有的学生记不住生字,其实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如,老师问:“谁能记住‘庞’字?”一名学生答:“广州有一条龙。”另一名学生答:“恐龙太大了,把厂房顶出了一个洞,‘庞’的上面有一点。”这样的记字方法虽然能帮助学生短时间内记住,但缺乏科学性,没有体现汉字的文化内涵。突出汉字的字理,要对一些典型汉字进行追根溯源,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如《小书包》要认识“包”,教师可以呈现“包”字不同书体的变化,让学生形象感知“包”字的字形和字义,再读一组词语“书包、钱包、包子、面包”,读准音、记住形。学了《日月水火》,学生感受了象形文字的特点,可以让学生进行“看图猜读”,进一步体会象形字的构字特点。学生了解了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可以让学生“看图猜猜连连”,在实践中巩固会意字的特点。
当然,并非每个汉字都要讲解字理。有些汉字适合渗透字理。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字的演变过程,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有效减少学生书写中的错别字。识字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识记汉字,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4.学习朗读,及时巩固,结合语境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的“朗读”都提出了明确目标:第一学段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三个学段都非常重视朗读,不只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还针对文本个性,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秋天》课后题“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雨点儿》课后题“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青蛙写诗》课后题“青蛙写的诗句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这些朗读要求非常明确,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其实在学习朗读中,学生就及时巩固了所学的生字。
除了课文,识字教材也是学生学习朗读的好素材。如识字第5课《对韵歌》,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可以让学生反复听读,看图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意思,及时巩固生字。又如,识字第8课《小书包》,由6个词语和一首轻快、活泼的儿歌组成,6个词语可以作为指导学生读出词语连接、停顿,注意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和轻声的读好词语的素材。如此,在反复诵读中,学生不仅积累了语感,也巩固了生字。
部编本的识字教材,在吸取多种识字方法的前提下,较多地采用了随课文分散识字。因此,识字教学宜采用随文识字方式,倡导在语境中识字,不过早要求单个生字认读。如课文第1课《秋天》要认识10个生字,其中“气、了、树、叶、片”5个字就集中在课文的第一段“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反复朗读第一自然段,一边理解意思,一边结合语境认识生字。
5.根据遗忘规律,及时复习巩固 需要辞旧迎新,更要温故知新; 需要向前种树,更要回头浇树; 需要“练习同步”,更要隔天巩固。
6.活用识字方法,应对课堂倦怠;留住学习兴趣,提高识记效果。学习不要太累,根据6岁儿童有效注意力时间调节课堂(听动感音乐、轻音乐;徒手操;小睡一分钟等等);写字不要超过六遍;作业避免机械重复;拒绝拖堂,拒绝大作业量!用呼喊,鼓掌;比赛、拍手读儿歌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
7.指导写字,展开过程,提高写字效率
因为孩子们的手部力量不够,精细动作没有发育完善,之前学过写字的小朋友也不多。开学几天后,一下子就要进入握笔写字状态,虽然写的是最简单的字,但对他们来说也是有难度的。横难平,竖不直,很多小朋友写字像画画,还不如后面的拼音写得好。”
针对这个新难题,教师要充分展开写字指导的全过程,“入学准备”要认识42个字,但只认不写,在此阶段,教材编写意图是扎实练好“横、竖、点、撇、捺、提”。建议教师在教学第一个集中识字单元时,随机增加笔画的练习,让学生描一描、写一写,找到写笔画的手感,为顺利写字打下基础。这个训练可以利用语文课的零散时间,每天坚持练习,可持续至第一学期学习结束。因为学生把字写好的关键是笔画写到位、结构能摆稳。
8.嘴里说过千遍,不如手写一遍!
如: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汉字的?”(——你说我说大家说)“嘴上说字” 很充足,笔下写字“没时间”,落实10分钟写字时间!
在实际教学中,经常看到教师留足七八分钟让学生写字,结果往往是教师指导写字的时间占了大比例,留给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很少。其实学生能把字写好,主要依赖多练习。因此,教师要提高指导写字的效率,指导既要针对每个字书写的难点、重点,也要基于学生的书写起点,不要每个字都要讲横平竖直、撇捺舒展、笔画的穿插与谦让。随着学生年级升高,每个年级指导的侧重点不一样,一般可以这样安排:一上册一笔一笔地教,把每个笔画写正确,写规范,写到位。一下册一部分一部分地教,关注部件、偏旁的变化。中年级一组一组地教,按结构分组指导即可。高年级有选择性地教,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要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得美观。
三、识字写字的教学方法
(一)互助互学,加快识字
学习是个互助的过程,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互助互学。首先,将同桌的孩子作为一个最小的互助学习组,在学习中,他们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检阅等。这样既教育了孩子应该互相帮助,也潜移默化地教会了他们合作学习的精神。其次,在平常的识字教学中,如孩子有不认识或遗忘的字词,既可问同桌,又可下位请教同学或老师。只要学会生字,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能得到称赞。这一做法既加快了全班的识字过程,又让孩子们学到了初识字的一种好方法:多向别人请教。
(二)用做游戏识字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可以使得学生愉快识字。
(1)开火车。按照小组或座位快速念出老师出示的生字。这个游戏很适合课堂上操作,能使全体学生兴奋起来。
(2)摘果子。所认读的字词在果子的反面。老师点名,学生上台任意摘,摘下后认读背面的内容。读对了,带着大家读两遍,并把摘下的果子作为奖品送给他。
(3)大转盘。转盘周围用生字排成一圈,转盘指针转向哪个字,就读出哪个字。
(4)大风车。教师先制作一个大风车,在纸板上写上生字。教师先转动风车,请学生读字音并请该小组的同学进行“一字开花”(扩词)。讲得又对又多的组为优胜。
游戏的种类繁多,方法各异,还有“换衣服”、“送信”、“找朋友”、“火眼金睛”等。游戏使用的时机以及时间的长短可以随便控制,在游戏中,枯燥乏味的汉字很容易记住。
(三)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它永远是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文字样式,一旦记住便终生难忘。教学形声字“睛、晴、请、情、蜻”时,可先复习基本字“青”,然后出示根据几个字的字义相关的几幅图片。每幅图片的下面编了一首儿歌:“加上什么水清清,加上什么表心情,加上什么说声请,加上什么天气晴”,让学生看图、看字、想问题。最后学生回答出:“加上‘氵’水清清,加上‘忄’表心情,加上‘讠’说声请,加上‘日’天气晴”,并编成了这样的儿歌:“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在《乌鸦喝水》一课中,有这样两个生字“渴”和“喝”。教学时,把两个生字放在一起出示,让他们进行对比。学生通过细心比较后得出结论:这两个字的部首不同,部件相同。据此编首儿歌:“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要用口,喝是口字旁。”……在琅琅的儿歌声中,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表达得到锻炼,主动识字愿望得到了提升,课堂识字效率得到了提高。
(四)读记笔画法
在学生刚掌握一些基本笔画、部首时,可采用“读笔法”,即独体字、合体字的难易部件按书写笔画顺序边“书空”边读出每个笔画名称。如:“方“字的笔画顺序为:点-横-横折钩-撇。
(五)部件分解法
以字的结构、掌握的部件和独体字读出每一部件名称的方法,称为“部件分解法”。如:听=口+斤;池=氵+也。
(六)字形分析法
教给学生分析字形的一般步骤,让学生知道如何对有关结构单位分合加减,从而逐步建立识字的思维模式。如:全包围的字:国、圆、回;半包围结构的字:远、运、逃、近;上下结构的字:草、落、泉、花。
(七)比较法
汉字中有许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义却相差很远,怎样来识记区别这些字呢?可以用比较法学习,就是把这些字写出来进行比较。如:青、蜻、清、请、晴、睛,对这些字进行字音、字形、字义上的比较,再组词,就易记住了。
(八)熟字带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学过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变成一个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虫是“科”。
(九)偏旁识字法
在学生学过形声字识字的基础上,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义。如木字旁:大多是与树木有关的字:如松、柏、桦、树等;与水有关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与动物有关联的字:如猫、狗、狐狸等;这样的形声字有许许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义,看看声旁,就大体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含义。这样学生有了认字的积极性,有些字即使没学也能大体了解字义和读音。
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脑筋想一些合理的方法识字。如“滚”,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很快想出了识记办法:“滚”的右边,是把“衣”拆开,放进去一个“公”,不过,“公”的捺要改成点。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
学生在开始识字写字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笔顺笔划。学生学习的特点往往先入为主,第一次笔顺笔划写错,以后很难纠正,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此种情况可以通过计算机制作逐笔书写效果并用反复闪烁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从而解决识字中的重点和难点。
(十)制作“识字袋”,巩固识字成果
孩子识字的字多了,如不及时巩固运用,会渐渐遗忘。因此,我在班上指导孩子制用了“识字袋”。将每天认识的字写在一张卡片上,装进袋里。每周将字卡拿出,认识上面的字。孩子在体会成功的同时又复习巩固了所学生字,长此下去,“识字袋”渐渐重了,孩子们的识字量也渐渐增多了,知识更加丰富了。
第四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
语文细化课标解读 七年级下册
一、年级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认识1166个字,要求会写1000个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3、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二、学期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
2、要求认识500个字,要求会写500个字,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
3、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400字。能较熟练的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简单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第一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成长为主题组元,有的回顾以游戏为伴读书求知的往事;有的讲述在父辈的教养下长大成人的故事;有的写命运坎坷而勇于抗争,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有的写天资聪慧却无所进取,神童沦落为俗子„„总之,这些课文都在成长道路的重大课题上,给人以莫大的鼓舞、激励、鞭策和警示,但却没有机械、空洞的说教,每一篇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些课文包括散文、小说、童话、诗歌等。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现代的,也有古代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认真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受到多方面的文学熏陶。
以成长为主题的课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自己从孩童游戏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讲述自己在父亲及周围大人的教育和影响下不断长大的生活故事;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告诉人们在成长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两则外国著名诗人的人生哲理诗;还有告诉学生后天教育比天资更重要的道理的王安石的《伤仲永》。
二、单元教学重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2.《爸爸的花儿落了》要求学生领悟标题的双关含义,掌握拟题技巧;把握行文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3.《丑小鸭》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4.《诗两首》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5.《伤仲永》要掌握几个用法特殊的词,准确把握句中的停顿,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6.综合性学习: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能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知事物,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和写作的欲望,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三、单元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必要的常识,也应作适当的介绍,全面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重点研读、揣摩、赏析含义深刻且富于情感的精彩语句,了解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深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体验性阅读和多角度理解。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他人的成长足迹,促成自己的成长意识。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苦于乐、得与失、成与败,勇于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目标
1、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爸爸的花儿落了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目标
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伏笔在文中的运用。
2、感受父亲的情,理解父亲的深情是怎样影响着“我”的成长的。
第二课时目标
1、学习插叙手法在记叙中的运用。
2、体会文中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爱;还要让学生在读中认识到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使自己真正的成熟起来。
3、丑小鸭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自主学习,排除文字障碍,掌握并运用字词;了解作者的生平。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1、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涵。
2、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形象的现实意义,激励他们坚韧不拔,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诗两首 学习目标: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1、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认识慎重的选择人生的意义。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5、伤仲永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
2、能翻译全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
第二课时
1、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体会作者写作意图: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
第二单元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为主题。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光未然的《黄河颂》歌颂祖国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表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一堂小孩眼中的法语课的情形,以小见大,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李大钊《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说理形象,鼓舞人心;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抒发了对沦亡国土强烈的思念之情;《木兰诗》巾帼英雄的形象家喻户晓。
二、单元教学重点 1.《黄河颂》:要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2.《最后一课》: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小说的要素;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3.《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联系生活,正确感悟雄健精神对我们的现实意义。
4.《土地的誓言》: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5.《木兰诗》: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其次还有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6.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地理、文化和环境等资料,经过整理、筛选、设计,展示成果,加深对黄河的了解;通过调查、广告设计、提出建议、诗歌创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引导和鼓励学生说出对课文的整体感受,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互学,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
2.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汉语言丰富、优美的表现力,饶有兴趣地锻炼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3.注重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出感情,通过反复朗读,自选领会文意,培养语感。
4.联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6、黄河颂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反复诵读,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2、体味歌词部分澎湃激昂的民族精神‘
第二课时
1、学习诗歌的反复手法,理解诗句,体会意境美,提升欣赏品味。
2、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7、最后一课 第一课时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
2、理解课文中小弗朗茨的心理描写
3、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第二课时
1、分析哈墨尔先生形象。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信息。
2、熟读课文,积累佳句,欣赏本文的语言美。第二课时
1、在诵读评味中,感受比喻的妙处,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2、体会先烈的思想精髓,激发爱国热情。
9、土地的誓言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注重朗读训练,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通过朗读领会文意。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了解呼告的写作手法。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家乡,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10、木兰诗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疏通课文,初步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
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的表现作用。
第二课时
1、深入理解木兰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三单元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杨振宁的《邓稼先》记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爱祖国、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告诉我们闻一多先生刻苦的学习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执着的爱国热情和言行一致的的高尚的人格,做一个生动的人,大写的人;何为的《音乐巨人贝多芬》带我们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孙权劝学》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让学生默读揣摩,比较人物不同的写法。
4.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及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在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5.积累文言知识。
(三)教学重点
1.《邓稼先》:通过邓稼先在研制原子弹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体会他热爱祖国、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品味文中重要语句,理解闻一多先生精神实质。学习文章选材、组材方法。
3.《音乐巨人贝多芬》: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群体人物)的方法。
5.《孙权劝学》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6.我也追星综合活动:从个人实际出发,寻找恰当合作对象,确定小组活动方案,充分展示个性特长,培养合作、创新意识。
11、邓稼先 第一课时
1. 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2. 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第二课时
1、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和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整体感悟文意。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的技法 第二课时
1、把握本文选材精当的技法;
2、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性格特点,复述课文所写的几件事。
2、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肖像描写),体会文章所展示的人物个性气质和精神面貌。
3、学习贝多芬不屈不挠的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学习本文抓住外貌、性格特征写人的描写方法。
2、揣摩比较不同人物不同的描写方法。
3、感受当时欧洲著名的大文豪身上渊博的知识、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质和出色的谈话智慧,努力塑造自己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15、孙权劝学
教学目标: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第四单元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选的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社戏》中讲的是乡村戏剧;《安塞腰鼓》融摇滚和劲舞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艺术奇葩;《竹影》写了童年时期一个有趣的游戏,有两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艺术与游戏的关系;家长对孩子游戏的引导。《观舞记》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描绘了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美妙的舞蹈,也表现了印度舞蹈的美;《口技》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的声响、听众的反应,描绘出当时表演的故事的全部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
2.学习文章由写实到写意的写作手法,理解文章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4.了解印度舞蹈的特点,了解舞蹈是以身体、服饰、神态、动作、心灵等方面来表现内容的。
5.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6.把握多方面表现表演者高超技艺的写法。
(三)教学重点
1.《社戏》:分析双喜,六一公公的人物形象;分析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2.《安塞腰鼓》: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层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发表对课文的见解。
3.《竹影》: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4.《观舞记》:赏析文章是如何表现舞蹈的“飞动的美”,感受、欣赏舞蹈、文字和文化的美。
5.《口技》: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摹状貌的说明方法。注意体会作者如何从多方面表现表演者的高超技艺。6.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兴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6、社戏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掌握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第二课时
1、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作用。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培养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品德。
17、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掌握文中的生词,反复朗读课文,读出文章的气势。
2、学习作者运用排比句描写场面的方法。第二课时
1、通过视觉材料,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深意。
2、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精神。
18、竹影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风格的基本差异。
2、学习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和铺垫手法的运用。
3、培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及感悟自己生活中的艺术和美。
19、观舞记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冰心体”,掌握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运用精炼的语言表现艺术形象的写法。
3、感悟博大精深的艺术手法,培养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情感。20、口技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作者;积累本文文言词语,理清文章结构。
2、疏通课文,做到熟读成诵。第二课时
1、学习文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写法。
2、借助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第五单元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个以探险为主题的单元。《伟大的悲剧》写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探险悲剧;《在沙漠中心》写了在沙漠中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壮举;《登上地球之巅》写中国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峰的壮举;《真正的英雄》是关于美国航天飞机失事的巨大悲剧;《短文两篇》是与太阳有关的两个哲理故事。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激起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2.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提高对这类文章的阅读能力;
3.练习快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要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4.感知人类最为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认识到----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三)教学重点
1.《伟大的悲剧》: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在沙漠中心》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3.《登上地球之巅》: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树立探索自然奥秘的豪情壮志。
4.《真正的英雄》:把握内容,体会感情,理解精彩语句的含义。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5.《短文两篇》: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6.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如何正确理解探险精神。
21、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主题。
2、抓住文章中描写探险队员的几个细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1、体悟文中关键词语,理解如何才能做到团结合作、克服困难。
2、透过这个悲剧,增强学生追逐梦想的信念,培养团结合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22、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对待挫折,克服险境、勇于拼搏的精神。
23、登上地球之巅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珠穆朗玛峰的地理知识及人类征服珠峰的探险知识。
2.简洁概括课文主要信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3.理解文章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风貌的方法,学写颁奖词。
第二课时
1、欣赏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2、学习登山队员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集体协作精神,激励探索自然奥秘的壮志豪情,培养敢于探险的勇气。
24、真正的英雄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的背景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生平及演说词的一些特点。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感悟主题。
3、学习一些航天知识,培养学生探索科学未知领域的精神。
25、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文言文的省略现象,积累文言词语。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的精神。第二课时
1、了解《淮南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
2、体味课文语言简洁的的特点,领会课文想象丰富的浪漫主义魅力。
3、学习古人的探索精神和勇敢、坚强,自我牺牲的精神,以及改造山河的大无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时思想感情。第六单元
(一)单元教学内容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这个单元都是写动物的作品。《猫》写了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表现了作者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之情;《斑羚飞渡》讲述的是一个多年以前发生在西南山区动物间的凄美故事;《华南虎》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马》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狼》讲述一个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关注详略,体会描写,多角度,深层次地探究课文主题。引发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
2.感受华南虎执着的灵魂和自由的精神,培养自己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3.抓住关键,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4.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5.分析屠户和狼展开搏斗的情节和过程,认清狼阴险狡诈的本质,体会屠户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猫》: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2.《斑羚飞渡》: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中所蕴含的强烈情感;理解并学习斑羚在危急关头表现出来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引导学生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善待动物,善待生命。3.《华南虎》:分析“华南虎”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4.《马》:反复诵读,语句赏析,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发表个人见解的习惯;揣摩体会,对比描写,了解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5.《狼》: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6.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为单位,选择课题有侧重地进行研究或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开阔文化视野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26、猫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对弱小动物的同情和关注。第二课时
1、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通过对文章的体悟,理解消除误会,平等相处的意义。
27、斑羚飞渡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本文的生字词,体会本文条理清晰,详略得当的手法。
2、理解作品主旨,探究从动物身上折射出的可贵精神。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珍视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28、华南虎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诗的内容及感情,培养学生通过鉴别关键词句。
2、诵读品味诗歌,了解诗歌形象的象征意义,欣赏诗歌的形象。
3、培养学生追求独立自主的精神,鄙弃庸俗,保持高尚的人格。
29、马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布封,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人格化的描写,在此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句。
2、揣摩文中的对比描写,了解对比描写的作用,并学会运用。
3、体会作者对野马的由衷赞美之情和对家马供人驱使的悲哀之情。
30、狼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了解有关作者及其作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第二课时
1.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2.把握文章主旨及寓意。
第五篇:一年语文下册教材解读
为了使广大一年级语文教师备好课、上好课,更加深透的把握教材的编写理念,我们特做本册教材解读如下,望大家在备课时参考运用。
一、本册教材的基本框架:
本册教材有:汉字家园
一、动物天地、劝学、乐趣、汉字家园
二、童年的问号、幽默、故事里的智慧、春夏秋冬、走进经典共9个主题单元。可分为:识字、阅读、表达、综合性学习活动,四种课型。
二、本册教材的编排特点:
长春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在编排上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教材体现了人文性的关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感。
第二,重视识字与写字、阅读与积累、表达与交流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及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培养。
第三,突出新的学习方式,实现语文的综合学习。像在课外练习、表达、综合学习活动中大量运用了可爱的人物形象和小图标等,适时给学生以情感支持和学习过程中方法策略的指导。
第四,采用主题版块式结构,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根据本册教材的编排,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认为一年级下册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403个生字,会写201个字,认识12个多音字、26个偏旁部首和5个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
2、继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和学习普通话。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3、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学会积累词语。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大意。
4、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喜欢图书,爱护图书。
5、认识句号、问号、逗号、省略号、感叹号。(课标要求:句号、问号、感叹号)在阅读中体会它们所表达的不同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顿。
6、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听懂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回答。能看图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7、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某一个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学习搜集相关资料解决问题。能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与伙伴一起参加学校、班级和社会活动,并用口头或画图等方式表达积极的所见所闻或想法。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 从教学目标上即能看出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这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根据课标规定,本册教材认真落实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原则,共安排认识403个生字,会写201个字。
五、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识字:本册教科书用“识写分流,多识少写”的方法安排了403个生字(其中只认不写的202个,要求能识会写的201个),较之过去同册的识字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这册教材的识字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相对集中的识字,主要有两个单元,汉字家园一和汉字家园二共6课,这两个单元属于“小集中”识字,另一类就是面广量大的随课文识字。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汉字家园中的集中识字,凡要求写的字都在课后的虚宫格里出现。教材只对某些生字展示了笔顺。
课文:共27课,分为7个主题版块。选文力求具有经典性、文学性和时代气息,注意儿童化,富有童趣。多为儿童喜爱的诗歌、童话或故事。选文比较贴近儿童生活,能够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如《冬冬写字》联系了儿童的经验世界,《青蛙写诗》等则联系了儿童的想象世界。
表达:教材安排8次口语交际有:说说我的家人、我会道歉了、买卖小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图片里的故事、请让我来告诉你、我们来传悄悄话、我们都来讲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富有趣味性。为学生参与表达营造了一种大环境。目的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也就是能“听清楚,说明白”。
综合性学习活动:全册有1次。43页错别字会诊,突出新的学习方式,实现语文的综合学习。教材着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讨论交流、感悟、直接体验和语文实践活动等。注意儿童智能的多元化和学习的个性化。引导学生积极实践,把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愿望、运用语文知识能力解决问题贯穿在学习的始终,实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学习。
在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识字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这两个方面的教学建议。关于“习惯培养”、“表达”、“综合学习实践活动”部分的教学,与其他版本的同册教材没有太大区别,老师们只要把握好《课标》要求,在备课与上课时认真落实课标新理念,就一定会在语文教学中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一)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一学段(1—2年级)识字写字教学的主要目标是: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1、识字教学:
这册教材的识字部分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相对集中的识字;另一类就是随课文识字。
集中识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比较识字(以旧带新)如“汉字家园二”的第1、2课,通过对形近字字形上的比较、辨析进行识字,此类识字侧重字形教学。可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当“字朋友的医生”自主识字,还可以创编儿歌:识记汉字要认真,看清笔画得细心。多笔少画字不同,音义有别要区分。在识字的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2)根据造字规律识字。汉字家园
(一)中的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等。看图会意识字。主要是用形象化的图来揭示字理,并附有所含生字的韵文。如:“汉字家园一”通过形象化的图形来显示“日月明、人木休、人从众、木林森”等,这些都是以基本字逐步叠加来体现字义的。可引导让学生通过看看图、读读韵文、听讲汉字故事感悟会意字的规律、特点,更好地为掌握本课生字的字形、字义提供形象依据。
第1课,通过有关木、刀、皿、等字的字理图显示了“实物——古文字——今文字”的演变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绝大部分的象形字、指事字是由图画演变而来。学生能够形象地记忆字形。
形声字识字。显示一组同声旁的字,再将这些字编进短文,为识字提供语言环境。“汉字家园一”第3课属于这种形式。有“青”加上不同的形旁带出了:请、清、晴、睛等一串同声旁的形声字,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这几个字都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表示字音,一部分表示字义。然后带领学生诵读一下儿歌: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使学生对形声字造字规律有初步的了解。
根据造字规律识字,在识字的过程中,渗透了造字的方法与字体的演变,从而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字的奥妙。
(3)事物联系归类识字。如《动物乐园》属于横向的联系。此类识字使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
(4)内在联系归类识字。如“汉字家园一”的第4课《“也”字歌》、《“皮”字歌》。纵向联系。事物联系归类识字、内在联系归类识字。在内容上侧重于字义。在识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
随课文识字。随课文识字一般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重点认读生字的读音,结合上下文了解字义。第二课时重点识记字形,正确书写生字。
“随课文识字”依然是本册教材中识字重点。因此,我们在继承第一册在教随文识字有效做法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建议大家关注以下三点:
第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这些知识和经验包括学生已经认识了的汉字和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努力提高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要坚持“先自学而后教”、“专教那些学生自己学不会的和相对薄弱”的地方,如:认读生字时,学生能借助拼音读会的,老师就不用教,轻声、圆口音、不容易读好的重点教。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第二,教学中,要坚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我们对字义和用法的领悟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语言环境。一定要结合上下文进行,通常情况下要只求“意会”,而不求“确解”。
第三,正确处理“识字”、“读书”、“写字”三者的关系,继续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脱离语言环境的识字;所谓“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识什么就练写什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首先,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学习活动,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识字。如在游戏中识字(摘果子、送字朋友回家);在表演中识字;在闯关比赛中识字;在故事中识字等等。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识字的乐趣,获得识字的成功感。其次,积累方法培养自主识字能力。在学生学习了基本字、基本笔画、笔顺和常用偏旁部首之后,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识记生字。除以上讲的象形识字法、看图会意识字法,形声字识字法,比喻还有顺口溜识字法:清水清水青边有水,日青日青天气放晴,目青目青眼睛亮晶晶,言青言青礼貌伴我行。猜字谜识字法:水面上鼓起一个大包(泡)。编故事识字法:休,一个人,干活累了,就靠在大树上休息等等。教师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第三,还有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扩展、巩固识字。教师要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效地巩固了新学的字。
2、写字教学:
(1)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2)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3)教学正确的笔顺。学生书写达到正确、美观、有速度。
具体指导学生书写,我们建议分以下五步: 第一步:看。
一是看字形。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字的笔画和结构,清晰地感知字形;通过分析、比较,准确地认知字形;牢固地记忆字形。
二是看范字。当学生记住字形后,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虚宫格里的范字。哪些笔画长,哪些笔画短;还要看清字的布局、间架结构。在仔细观察了范字后,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并在范字上用手指描写。
第二步:描。
描写要仔细、认真,力争做到手写心记。第三步:写。
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准虚宫格,不随便下笔。一旦下笔,力争一次就把字写正确,学端正,写整洁。在学生仿写时,教师要注意随时矫正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方法、运笔情况、字的结构搭配等。
第四步:评。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展自评、互评、点评,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师的点评往往起到关键作用。
第五步:改。
应及时地让学生在评字之后,一个字一个字、一笔一画地再发现、再改进。
二、关于阅读教学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级或启蒙阶段,一定要从培养最基本的阅读能力抓起。我们首先要明确阅读教学的阶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阅读的要求是:
1、要坚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到“阅读教学”的首位。
“喜欢阅读”被《标准》放在阅读教学起始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采取各种手段让每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逐步让他们把读书当作一种享受。因此,每次阅读之前,教师应该用生动的语言或借助挂图、实物、音像、媒体等手段,精心设计一个激趣导读的过程,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接触课题,大胆猜测,提出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悬念、遐想进入阅读实践与体验。这样阅读教学会达到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的优美”和“阅读的乐趣”的目的。
2、要坚持在阅读中切实过好“认读”关。
小学低年级是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孩子刚从口语交际进入书面交流,由现实世界进入符号世界,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不是一下子就能适应的,必须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帮助他们切实过好认读关——注意引导学生以句子为单位进行阅读,克服“破词”、“破句”不连贯现象。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达到读得正确、连贯,不错、不丢、不添、不断、不重。读后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能有大致的、轮廓的了解。
3.指导朗读课文,以坚持培养学生的语感为主。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重点体现在语感上。而决定语感的核心因素是表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建立插图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课文中的词句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激活他们脑海中生活的画面和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层推进:要过好认读关——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出现表象和画面——把自己摆进课文中的情境,进行自我体验——再抽身跳出情境,领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产生对文本语言的“反刍”。这样,学生就能读出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并达到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的目的,从而语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反,如果既不进入角色,也不进入情境体验,一味从理性上去讨论该用什么语气读,那实际上是一种傻读,是培养不出什么语感来的。
4、要坚持让学生好读乐背。
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课文,赏中乐背。诵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和品味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给课文配上适当的音乐,将课文与插图结合起来进行反复朗读欣赏,看图诵读。播放配乐范读录音,让学生耳听、眼看、口诵或跟背,从语音、语义、图象场景、事件、人物、情感多角度欣赏课文。不知不觉学生就会背课文了。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创中好背。好奇心与表现欲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我们要善于给他们创造机会,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本剧、背诵比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喜欢背诵,并通过背诵来表现和展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阅读课的基本步骤是:创设情境,激活情趣——放手试读整体把握,初步认读生字——反复朗读,确保读得正确、连贯——选择课文重点、精彩处,读中感悟——熟读成诵,形成积累——迁移运用,拓展探究。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识字要渗透汉字文化并做到真正识得,要求认识的字在本课认识,在别处出现也要认识,在儿歌中认识,组成新词还要认识。
2、要把写字训练同写字育人结合起来。
3、阅读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越主代庖。
我们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发现有不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和教师教学实际的内容,还要进一步调整,尽自己最大努力达到对教材的正确、创造性运用,真正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目的。由于个人水平有限,认识上会有一些偏颇或错误。敬请批评指正。更希望老师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标”的要求为标准,在教学中总结出更好的经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