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则小总结

时间:2019-05-12 04:4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刑法分则小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刑法分则小总结》。

第一篇:刑法分则小总结

第十七讲

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故意杀人罪

1、人的认定:出生采独立呼吸说。杀害胎儿不属于故意杀人。

2、自杀问题:(双双殉情??)

①教唆、帮助他人自杀的,成立犯罪。【共犯从属性的例外】

②欺骗、强迫他人自杀的,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

注意:教唆、帮助他人自伤的,不成立犯罪。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1、将过失致人死亡作为结果加重犯:

故意伤害致死、强奸罪致死、绑架罪致死、非法拘禁罪致死(拘禁本身的暴力)、抢劫罪致死、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致死、虐待罪致死。

【侮辱罪、诽谤罪、遗弃罪,没有把过失致人死亡作为法定的加重结果】

2、将过失致人死亡拟制为故意杀人罪:

非法拘禁使用暴力致人死亡、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致人死亡、虐待被监管人致人死亡、聚众“打砸抢”致人死亡、聚众斗殴致人死亡的。

3、将过失致人死亡拟制为故意伤害罪:

非法组织卖血、强迫卖血,造成伤害的(重伤及以上),定故意伤害罪。

4、将过失致人死亡与基本犯罪择一重:

抢夺中,过失致人死亡,择一重。

5、将过失致人死亡作为防卫过当的结果

三、故意伤害罪

1、竞合问题

暴力危及飞行安全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非法拘禁罪、侮辱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妨害公务罪、抗税罪、强迫卖血罪,在实施这些犯罪时,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则以故意伤害罪论处。

四、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

1、限于活体器官,尸体器官,可能构成盗窃、侮辱尸体罪。

2、非经本人同意摘取,或者摘取未满18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构成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

五、强奸罪

1、强奸致人重伤、死亡

①结果加重犯:过失;间接故意(出于奸淫目的而使用暴力,放任态度)

②数罪并罚:直接故意(非出于奸淫目的,而是报复、泄愤等目的)

2、罪数:

①拐卖过程中,奸淫,加重处罚。

②强奸以迫使卖淫的,加重处罚。

③组织偷越国边境,强奸,数罪并罚。

六、非法拘禁罪

1、对象限于有活动自由的人【植物人、不会走路的婴儿、被捆绑的人】

2、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法律拟制为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过失】

故意重伤或者杀害的,定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与非法拘禁罪,并罚。

七、绑架罪

行为结构:非法拘禁人质→向第三人敲诈勒索

1、要求有利用第三人担忧的意思,有向第三人提出不法要求的目的。

2、绑架罪是继续犯,既遂后加入,帮助勒索财物,属于绑架罪承继的共犯。

3、为索取债务(包括合法、非法)而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以非法拘禁罪论处。

4、“致使被绑架人死亡的”属于结果加重犯

①主观上是过失

②绑架行为与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

Eg:甲绑架乙,看守时不慎跌落烟头致烧死乙,定绑架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或失火罪),并罚。

5、“杀害被绑架人”属于结合犯

①不要求杀死,未死的,先适用本条加重,再适用从宽处罚。

②绑架后,故意实施伤害、强奸等行为,数罪并罚。

八、拐卖妇女、儿童罪

1、行为方式: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

①与绑架罪的区分:出卖目的VS勒索财物目的 ②接送、中转是实行犯,不是帮助犯。

2、加重处罚情节

①奸淫的,不再定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的,要数罪并罚】

②诱骗、迫使卖淫的,不再定非法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

③使用暴力、胁迫、麻醉等手段的,不再定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

④造成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仅指过失或者为了实现拐卖目的的故意。

⑤拐至境外的,不再定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

九、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

1、收买后有拘禁、伤害、杀害、强奸、猥亵、虐待、侮辱等行为的,数罪并罚。

2、收买后,又出卖的,只定拐卖妇女、儿童罪。

①收买前就有出卖意图,注意规定。

②收买后才产生出卖意图,法律拟制。

十、拐骗儿童罪

1、行为方式:蒙骗、利诱、偷走、抢走

2、罪数问题

P175 【非常复杂混乱~O(∩_∩)O~】

第十八讲

财产犯罪

一、抢劫罪

行为结构:实施暴力、胁迫等强制手段→压制对方反抗→对方无法反抗→取得财物

(一)成立要件

1、昏醉抢劫

若利用被害人自己陷入昏醉状态,仅成立盗窃罪。、2、拘禁抢劫

Eg:将老板锁于厨房,当面拿走钱财;将收费站人员关于面包车,假冒其收取过路费,构成拘禁抢劫。

3、债权问题

①强行夺回欠款凭证,强迫债权人签收条,构成抢劫罪。

②为了免除债务,杀害债权人,仅定故意杀人罪。

4、因果关系

暴力行为与取财结果,必须有因果关系。

(二)事后转化抢劫

1、三罪要求着手,不要求既遂,预备阶段不发生转化(即使未遂或者取得数额不大,也可以转化)----限于三个目的(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毁灭罪证)-----要求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时间和空间的当场)-----暴力要达到压制反抗的程度。

2、直接升级的抢劫VS事后转化抢劫

目的不同:前者为了继续取得财物

3、共犯问题

①一人单独盗窃,另一人承继加入。

A.乙使用暴力,甲不知情。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窝藏罪。

B.甲使用暴力,乙加入后也使用暴力,甲知情,被害人死亡,无法查清谁的行为致死。甲乙转化为抢劫罪共犯,甲承担死亡结果,乙不承担。

②两人共同盗窃,一人实行,一人望风。

③两人共同盗窃,两人实行

结论:②③中,甲不知情或者知情但明确反对,则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甲定盗窃罪,乙定抢劫罪。甲知情但没有阻止,共同转化为抢劫罪。

(三)罪数

1、先强奸、伤害,被害人未失去知觉,取走财物,与抢劫罪,数罪并罚。

先强奸、伤害,被害人失去知觉,取走财物,与盗窃罪,数罪并罚。

2、抢劫罪VS绑架罪

主观目的不同

①貌似三角,实为两角

②绑架意图实施绑架后,又以暴力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的,又触犯抢劫罪,择一重论处。

(四)八大法定刑升格条件

1、入户抢劫,必须带着财产犯罪目的入户;必须在户内实施暴力;必须认识到是“户”。

2、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只包括经营资金。

3、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

①抢劫前,为了取财先杀人,杀人取财时间间隔短,只定抢劫罪。时间间隔长,定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②抢劫中,压制反抗而杀人,只定抢劫罪。

③抢劫既遂后,杀人的,数罪并罚。

二、抢夺罪

行为结构:对物暴力→对人有危险

1、携带凶器抢夺

不要求显示或者暗示,要求有使用的意图和随时使用的可能性。

2、抢夺致人重伤、死亡

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想象竞合,择一重。

三、盗窃罪

行为结构:他人占有→平和手段→自己占有

(一)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分

1、占有不要求随身携带,实力控制即可,短暂遗忘,主人仍占有。

2、占有转化

3、上下占有

4、无论是事实上的占有,观念上的占有,均要求有占有意思。

5、死者占有

①当场杀,当场拿,定盗窃;当场杀,事后拿,定侵占。

②家里杀,家里拿,定盗窃。

③第三人拿,定侵占。

6、认识错误VS虚假的认识错误

①主观上以为是遗忘物

侵占罪(既遂)与过失盗窃,定侵占罪(既遂)。

②主观上以为是他人占有的财物

盗窃罪(未遂)与侵占(既遂),择一重。

(二)盗窃罪与其他罪的区分

1、将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定盗窃罪。

2、盗用他人公共信息网络上网账号、密码上网,造成他人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定盗窃罪。

3、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定诈骗罪。

(三)盗窃罪的认定

1、盗窃违禁品,对违禁品不计数额,作为量刑情节。

2、盗窃行为给失主造成的损失大于盗窃数额的,损失数额可作为量刑情节。

3、销赃数额高于盗窃数额的,以销赃数额计算。

(四)犯罪成立和既遂的区分

取得值得刑法保护的财物,才是既遂。若只取得价值微薄的财物,不构成既遂。

四、诈骗罪

行为结构:欺骗行为→对方产生或维持认识错误→对方基于认识错误交付财物→取得财物,对方遭受财产损失

(一)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区分

1、关键:被害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交付财物

2、类型:调虎离山型,趁不注意型,欺骗借用型【区分于“名为借,实为骗”】

欺骗借用VS名为借,实为骗

→没有移转占有,定盗窃VS已经移转占有,定诈骗。

3、主观交付意识

①小孩,精神病人无意思能力,欺骗这类人,定盗窃。

②被害人对于交付的财物要有具体的、特定的、明确的认识。【不要求是正确的认识】

Eg: 剃须刀调包诈骗案,定盗窃;3000小火车诈贴300标签案,定诈骗。

(二)三角诈骗

1、三角诈骗:行为人→受骗人(有处分权)→受害人(没有受骗)Eg:保姆案

2、盗窃罪的间接正犯:行为人→受骗人(无处分权)→受害人(没有被骗)

3、诈骗罪的间接正犯:行为人→受骗人(被利用)→受害人(受骗)

Eg:头痛粉谎称毒品案

(三)诈骗罪和盗窃罪的联系

1、两个行为,先盗窃,后诈骗

①数罪并罚

Eg:盗窃汽车后,谎称二手车出卖

②犯意转化

Eg:盗窃未遂,转而诈骗既遂,定诈骗既遂

③诈骗作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Eg:盗窃既遂后,为维持不法占有,欺骗他人

④重罪吸收轻罪,定盗窃罪

Eg:从商场偷出商品,以退货为名换回现金

【两个行为,触犯两罪,但只侵犯一份法益,获得一份非法所得,造成一份损失,不数罪并罚,重罪吸收轻罪,定盗窃罪】

2、一个行为,想象竞合,择一重,定盗窃

(四)两个注意情形

1、找钱诈骗

已经移转占有,定侵占;尚未移转占有,定诈骗。

2、盗窃电力与骗免电费

关键:是否针对电力本身

Eg:用了5000度电,抄表时拨到1000度,骗免电费(财产性利益),定诈骗罪。

Eg:拨慢电表,用了5000度电,却只显示1000度,盗窃电力。事后抄表时,欺骗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定盗窃罪。

五、敲诈勒索罪

行为结构:实施恐吓行为→对方产生恐惧心理→对方基于恐惧心理交付财物→取得财物

1、敲诈勒索与抢劫罪的区分

①关键:被害人意志自由被剥夺的程度不同

②注意:是否当场取得财物不是区分标准

2、敲诈勒索罪与行使权利

权利存在或具有可诉性,手段具有相当性

Eg:吃到变质食物要求精神损害赔偿10万,否则媒体曝光,属于行使权利。

Eg:买到坏的CPU,要求赔偿500万美元,否则揭露商业秘密或者泼汽油,权利可诉,但是手段不具有相当性,构成敲诈勒索。

3、敲诈勒索与诈骗罪

①前者基于恐惧心理,后者基于认识错误

②想象竞合,择一重,若能判断主要出于何种心理,则定该罪。

4、敲诈勒索与转告虚假恐吓信息式的诈骗

关键:恐惧心理是否源于行为人

Eg:甲对岳父说,“你孙子被绑架了,不拿10万赎人就撕票!快给我钱”,构成诈骗罪。

六、侵占罪

行为结构:他人所有、自己占有→变成自己所有

1、侵占后,为了维持不法事实而欺骗,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2、名为借,实为骗,定诈骗罪。【侵占罪和诈骗罪的区分】

①占有前就有非法占有目的,定诈骗罪。

②占有后才产生非法侵占目的,定侵占罪。

七、职务侵占罪

1、行为方式:“侵吞”广义理解,包括侵占、窃取、骗取。

2、注意:必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主管、管理、经营、经手。

①实质利用,而非形式利用

Eg:利用熟悉环境,便于接近作案目标,进入作案场所,不属于。

②有一定管理性的职务

Eg:装卸工不算。

八、普通罪名

(一)挪用资金罪

1、行为主体: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区分于挪用公款罪】

2、主观目的: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事后打算归还

【若之后故意不归还,则转化为职务侵占罪。】

(二)挪用特定款物罪

1、主体:限于单位犯罪,只处罚直接责任人员。

2、行为方式:改变专用用途,但仍是公用。【若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构成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1、前置条件: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

2、从宽条件: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十九讲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1、与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的区分:境外

2、与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区分:境外

若获取时没有为境外提供的意图,之后提供境外的,侵犯的法益具有同一性,只定本罪。

二、间谍罪

1、叛逃后加入间谍组织,数罪并罚。

2、为间谍组织刺探情报、或者明知对方是间谍组织而提供情报的,只定间谍罪。

三、叛逃罪

1、从实害犯变成危险犯

2、时间限制:履行公务期间,出国度假探亲的拒不归国的,不属于叛逃罪。

第二十讲

危害公共安全罪

@危险方法型犯罪

一、放火罪与故意杀人罪

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杀害特定人

1、不危害公共安全,定故意杀人罪。

2、危害公共安全,想象竞合,仍定故意杀人罪。

@交通型犯罪

一、交通肇事罪

1、构成要件:过失行为、实害结果、因果关系

2、因逃逸致人死亡:

①包括过失和间接故意,若是直接故意,则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②因果关系:存在救活可能性。

3、将被害人带离现场隐匿或者遗弃,定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

4、醉酒驾车,肇事后继续驾车横冲直撞,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造成重大伤亡,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5、乘车人与司机的关系

①指使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共犯。

②指使、强令违章驾驶,导致交通事故,分别以交通肇事罪论处,不构成共同犯罪。

第二十一讲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一、犯罪成立问题

1、行为犯(抽象危险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

2、实害犯: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生产、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

其他都是具体危险犯,要足以造成危险,才构成犯罪

二、罪数

1、本节八种犯罪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法条竞合,择一重【特别法优先的例外】

2、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与诈骗罪

用赝品或毫无价值的假冒产品欺骗他人财物,定诈骗罪。

无商品交易、虚拟商品交易骗取他人财物,定诈骗罪。

@走私罪

一、走私罪的认定

1、变相走私

①将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谋利

②将减免税货物在境内销售谋利

2、间接走私

①直接向走私人收购走私物品

②在境内运输、收购、贩卖走私物品

二、走私罪的罪数问题

1、走私假币入境后,又出售的,构成走私假币罪和出售假币罪,数罪并罚。

2、走私淫秽物品进境后,又贩卖、传播的,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和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3、走私武器、弹药进境后,又买卖的,构成走私武器、弹药罪和非法买卖枪支、弹药罪的,数罪并罚。

三、走私罪的死刑问题

保留死刑的有:走私武器、弹药罪,走私假币罪,走私核材料罪。

@货币犯罪

一、货币犯罪的认定

1、伪造停止流通的货币并使用的,构成诈骗罪。

2、伪造央行发行的纪念币,构成伪造货币罪。

3、同时采取伪造和变造手段,制造真伪拼凑货币的,定伪造货币罪。Eg: 将一半真币和一半假币拼接,制造大量半假半真的100元纸币。

二、货币犯罪的罪数问题

1、伪造货币后,持有、使用、出售、运输的,以伪造货币罪从重处罚。【吸收犯原理,仅针对自己伪造的货币而言。】

2、自己伪造货币后,又购买、运输他人假币的,数罪并罚。

3、购买假币后又使用的,只定购买假币罪,从重处罚。

4、出售、运输假币的同时又使用的,数罪并罚。

5、伪造、出售、购买、运输又持有假币的,不再定持有假币罪。

6、盗窃普通财物,实际窃得假币,又持有、使用的,定盗窃罪和持有、使用假币罪,数罪并罚。

7、以盗窃假币意图窃得假币后,又持有的,只定盗窃罪;又使用的,数罪并罚。

8、通过ATM机存入假币后取出真币的,构成使用假币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9、使用假币的行为,同时触犯诈骗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一般定使用假币罪。

@破坏金融秩序犯罪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分: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在亲友或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不构成本罪。

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

1、金融票证:包括票据、金融凭证、信用证、信用卡【不包括国家有价证券、股票和企业债券】

2、伪造空白信用卡10张以上的,或者伪造有信息在内的信用卡1张以上的,构成本罪。

3、对信用卡进行非本质变造,无法使用的,无罪;本质变造,则属于伪造,构成本罪。

4、伪造以上金融票证进行诈骗的,牵连犯,择一重。

三、洗钱罪

1、前提:七种上游犯罪

毒品、黑社会性质组织、恐怖组织、走私、贪污贿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金融诈骗犯罪。

2、认识要求:明知是这七种犯罪所得。

3、与上游犯罪的帮助犯的区别:事先有无通谋。

四、高利转贷罪

1、两个必要行为:套取金融机构资金;高利转贷他人。

2、贷款时没有转贷牟利的目的,之后产生转贷目的,不构成本罪。

3、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分:有无非法占有目的。

4、变相高利转贷: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将贷款用于正常经营,而将自有资金用于高利转贷,属于变相高利转贷。

五、违法发放贷款罪

1、行为主体特殊:只能是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金融诈骗罪

本节罪中,只能由自然人构成的犯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

一、贷款诈骗罪

1、行为主体:只能自然人。单位骗取贷款,只能定合同诈骗罪。

2、与高利转贷罪的区分:非法占有目的

3、与骗取贷款罪的区分:非法占有目的

二、票据诈骗罪

1、盗窃不记名、不挂失的支票,本身就构成盗窃罪。

2、盗窃几名、挂失的支票,本身不构成盗窃罪,如果对人使用骗钱,构成票据诈骗罪。

三、信用卡诈骗罪

1、行为方式:①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

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

③冒用他人信用卡

④恶意透支【经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还】

2、盗窃信用卡

①认识错误问题

A.盗窃到信用卡后,以为是真实有效的而使用,其实是伪造的或者作废的B.盗窃到信用卡后,以为是伪造作废的而使用,其实是真实有效的

结论:如果对机器使用,定盗窃罪;如果对人使用,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和“使用伪造的信用卡”的同一犯罪构成内的错误,定信用卡诈骗罪。

②共犯问题

A.甲盗窃信用卡后,告知乙是盗窃来的,让乙去使用。

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犯

B.甲盗窃信用卡后,告知乙去销毁,乙私下去使用。

甲不构成犯罪;乙对机器使用,盗窃罪;对人使用,信用卡诈骗罪。

C.甲盗窃信用卡后,谎称是自己的卡,让乙去使用。

甲盗窃罪;乙无罪。

D.甲盗窃信用卡后,谎称是捡来的(或者抢夺来的、诈骗来的),让乙去使用。

甲盗窃罪;乙对机器使用,盗窃罪;对人使用,信用卡诈骗罪。

3、捡拾信用卡

①对机器使用:信用卡诈骗罪【法律拟制】

②对人使用:信用卡诈骗罪【注意规定】

4、抢劫信用卡

①未使用的,仍构成抢劫罪。【盗窃、捡拾、诈骗、抢夺信用卡,未使用的,不构成犯罪】

②当场抢、当场用的,只定抢劫罪。

③抢劫后,事后再使用的,数罪并罚。对人用,则抢劫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并罚;对机器用,则抢劫罪与盗窃罪并罚。

④共犯问题

甲抢劫到信用卡后,告诉乙是抢劫来的,或者谎称是捡来的,让乙去使用。

结论:甲首先构成抢劫,然后甲和乙构成盗窃罪或者信用卡诈骗罪的共犯。

5、盗窃、诈骗、收买及其他非法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资料

①对机器使用:信用卡诈骗罪【法律拟制】

②对人使用:信用卡诈骗罪【注意规定】

四、保险诈骗罪

1、特殊主体: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真正身份犯】

若其他人骗保,则构成普通的诈骗罪。

2、认定:

①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骗取本单位保险金的,构成职务侵占罪或贪污罪。

②投保人与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非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共同骗保。投保人,保险诈骗罪(实行犯)和职务侵占罪(帮助犯),想象竞合,择一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同理。

3、着手的认定

预备:制造保险事故、虚构保险标的等

着手:找保险公司理赔

@危害税收征管罪

一、逃税罪

1、特殊主体: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真正不作为犯】

2、纳税人,补缴应缴数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税受过刑罚或者被给予两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3、缴纳一般税款后,采取假报出口等手段骗取所缴税款的,貌似骗取出口退税罪,实为逃税,定逃税罪。若超出已缴税款部分,定骗取出口退税罪,数罪并罚。【想象竞合的例外】

二、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

1、罪数问题

非法购买后,虚开或者出售,只评价后行为。

虚开后骗取税款或者出口退税,牵连犯,只定虚开增值税发票罪。

三、抗税罪

1、特殊主体: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

若是其他人帮助,则是抗税罪共犯;若其他人单独阻碍,只能定妨碍公务罪。

2、罪数问题

抗税,故意致人重伤死亡的,只定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伤人罪。

抗税,过失致人重伤死亡的,以抗税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侵犯知识产权罪

一、假冒注册商标罪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1、自己生产,又销售的,只定假冒注册商标罪

2、自己生产,又销售别人的侵权品的,数罪并罚。

二、侵犯著作权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1、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分:对象是否有著作权

2、与诈骗罪的区分:Eg: 制作销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想象竞合,以特殊类型的诈骗罪定,定侵犯著作权罪。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

1、行为方式:限于盗窃、利诱、胁迫等非正当手段获取【捡拾的不构成本罪】

2、不成文的要素:披露使用【仅仅获取不会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

3、主观上:限于故意

4、罪数:

盗窃、诈骗、敲诈到商业秘密,并且披露使用的,不定前行为的罪,只定侵犯商业秘密罪。

@扰乱市场秩序罪【单位都可以构成】

一、合同诈骗罪

1、行为主体:限于从事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

2、行为对象:限于比较正式的经济合同

Eg: 欺骗普通自然人投资,其实是想骗其钱财,两人签订了投资协议,定普通的诈骗罪。

二、非法经营罪

1、法定的重点行为方式【P279】

总结:涉足限制经营或者禁止经营的领域

三、虚假广告罪

1、行为主体:限于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2、罪数:

以虚假广告为手段,损害他人商誉、销售伪劣产品、骗取他人钱财的,触犯两罪,牵连犯,择一重。

四、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1、特殊主体:中介组织或者中介组织人员

2、罪数:

行为人实施本罪,又索取或者收受贿赂的,只定本罪,不再定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联系记忆】

受贿问题的并罚:P115

1、司法工作人员受贿,有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执行判决、裁定失职罪,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定较重的罪。

2、中介组织人员受贿后,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的,只定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加重处罚,不再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数罪并罚。

注意:其他渎职犯罪同时受贿的,一般应该数罪并罚。

【真题总结】

1、盗窃罪、侵占罪的成立,一般需要数额较大。

2、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的行为主体是特殊主体。依法配备公务用枪或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单位。

3、非法经营同业营业罪的主体:限于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

4、单位受贿罪的主体:限于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公有单位。

5、使用假币罪与出售假币罪的区分:对方是否明知是假币

6、造币厂的职工故意制造不符合规定的货币,数量较大的,构成伪造货币罪。

伪造货币罪中的“货币”包括央行的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

7、恶意透支信用卡,银行未催收,虽然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但可能构成盗窃罪或诈骗罪。

8、没有侵犯新的法益,造成新的损失,则不构成新的犯罪。

Eg: 甲公司向乙谎称购买一批电脑,签订买卖合同,约定货到付款。货到后,甲公司给乙空头支票。构成合同诈骗罪,不再定票据诈骗罪。

第二十二讲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

一、妨害公务罪

1、暴力程度

P274

P301 只包括轻伤。若故意致人重伤,死亡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故意杀人罪。

2、认识错误

误以为执行公务是不法侵害行为,假想防卫。

二、招摇撞骗罪

1、冒充对象:限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罪数

①与诈骗罪

冒充且骗财时,想象竞合。

②冒充警察招摇撞骗的,加重处罚。

③冒充军人(包括武警)招摇撞骗的,定冒充军人招摇撞骗罪。

④冒充国家执法人员执法,既欺骗钱财又恐吓的,触犯招摇撞骗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想象竞合,择一重。

三、关于公文、证件、印章犯罪

1、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①买卖伪造的,定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②盗窃伪造的,不成立盗窃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2、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3、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公文、证件、印章罪【变造和买卖行为不处罚】

①若事前通谋,一人伪造,一人贩卖,则成立伪造的共犯。

②否则,伪造者伪造后,贩卖者独立贩卖,不构成本罪。

4、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罪【买卖行为不处罚】

四、聚众斗殴罪

1、只处罚首要犯罪和积极参加者

2、过失或者故意致人重伤、死亡的,法律拟制,转化。

注意: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和聚众冲击国家机关罪,又实施其他犯罪的,如故意重伤、杀人的,应数罪并罚。

五、赌博罪和开设赌场罪

1、罪数

①诱骗参赌,通过欺骗引诱他人参与赌博,定赌博罪。

②赌博诈骗,出老千,定诈骗罪。

2、开设赌场罪的形式

六、聚众淫乱罪和引诱未成年人聚众淫乱罪

前者要求公开进行,后者不要求。

@妨害司法罪

一、类似罪名比较

P302

二、窝藏、包庇罪

1、亲亲相隐,缺乏期待可能性,不成立犯罪。

2、窝藏罪与承继的共犯的区分。

关键:犯罪是否既遂

3、知情不报不构成窝藏、包庇罪。

三、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1、主体:限于本犯以外的人,实行犯、帮助犯、教唆犯都不能构成本罪。

2、“犯罪”限于既遂犯罪,否则构成承继的共犯。

3、本罪与侵占罪

①甲告知乙是贼赃,委托乙保管,乙后来据为己有,只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②甲隐瞒是贼赃,委托乙保管,乙后来据为己有,定侵占罪。

四、脱逃罪

1、主体:依法被关押的罪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2、注意区分:组织越狱罪、暴动越狱罪。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一、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运送

1、只加重处罚,不数罪并罚:

①过失致人重伤、死亡

②剥夺、限制人身自由

③以暴力、威胁抗拒检查

2、数罪并罚:

又实施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的@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非法行医罪

1、要求有反复、持续实施的意思,偶尔行医致人死亡,定过失致人死亡罪。

2、致人死亡,结果加重犯。

二、非法组织卖血罪

1、限于轻伤,若重伤,定故意伤害罪

2、“造成伤害的”,包括过失和故意行为;过失致人死亡的,定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法律拟制】

@毒品犯罪

一、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1、行为方式之贩卖毒品

①有偿转让,但不要求营利目的。无偿转让,不构成。

②为了自己吸食而买,不构成贩卖毒品。

③代购代卖,构成共犯;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构成非法持有。

2、不论数量大小,计算方式

①针对同一宗毒品,既走私,又贩卖,只定走私、贩卖毒品罪,数量不重复计算。

②针对不同宗,既走私,又贩卖,数罪并罚,数量累计计算。

3、变相走私、贩卖毒品

依法管理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的人,明知对方走私、贩卖毒品而提供,不论有偿无偿,都成立走私、贩卖毒品罪;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者有偿提供,构成贩卖毒品罪。

二、非法持有毒品罪

1、要求达到一定数量

2、盗窃普通财物,实际盗窃了毒品,之后又持有的,数罪并罚。

盗窃毒品,之后持有的,只定盗窃罪,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卖淫犯罪

一、组织卖淫罪、强迫卖淫罪

1、罪数

既组织,又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的,只定组织卖淫罪。

2、强迫卖淫罪的法定刑升格

①强奸迫使卖淫

②强迫幼女卖淫

③造成被强迫者重伤或者死亡

二、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1、介绍卖淫是双向介绍,单向的介绍嫖娼不属于。

2、引诱、容留、介绍幼女卖淫,以引诱幼女卖淫罪和容留、介绍卖淫罪,数罪并罚。

第二十三讲

贪污贿赂罪

一、贪污罪

1、主体:国家工作人员【法律拟制:本罪还包括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挪用公款罪的主体就不包含】

2、方法:侵吞、窃取、骗取、其他

其他方法:①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应当交公而不交公

②将公款支付给对方又以回扣名义索回

③公物私用

④公物登记为私人所有

二、挪用公款罪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情形:

总结:只要是单位行为,或者为单位谋取利益,就不属于。

2、行为方式:

非法活动:不要求数额和时间

营利活动:要求数额较大

单纯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

3、与贪污罪的区分:有无非法占有目的

4、罪数:P326

三、受贿罪

行为结构:利用职务便利,将自己的职务行为与他人财物结成不正当的对价关系

1、贿赂: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不包括性服务。

2、为他人谋取利益,包括正当利益和不正当利益。

3、受贿罪的既遂问题:

①收受毫无价值的物品,属于未遂。Eg:收到装自来水的“白酒”,假币、假名牌在客观上有价值,构成既遂。

4、特别的受贿罪

①斡旋受贿

A.不能利用下属或者有制约关系的人的职权,否则直接定受贿罪。

B.与介绍贿赂罪的区分:

前者:侧重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后者:侧重于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

四、行贿罪

1、主体是自然人。主观上限于谋取不正当利益【包括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2、因被勒索给予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

3、行贿人在被追诉以前主动夹带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与诈骗罪的区分:

行为人用无价值物冒充有价值物行贿的,受贿方属于受贿未遂,行贿人构成行贿罪,不构成诈骗罪。【因为诈骗的是财物,而不能是骗取职务行为】

第二篇:刑法分论期末考试重点精华总结

刑法分论

第一章 刑法分则概论

一、罪状和法定刑

(一)罪状

1、含义: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2、类型:

(1)简单罪状:即仅仅写出犯罪名称,没有具体描述犯罪特征。

(2)叙明罪状:叙明罪状的特点是在罪刑规范中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3)引证罪状:引证罪状表现为引用刑法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

(4)空白罪状:空白罪状没有具体说明某一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其指出了必须要参照的法律、法规。

(二)罪名

1、含义:罪名就是犯罪名称,是对具体犯罪本质或主要特征的高度概括。

2、类型:

(1)类罪名和具体罪名

1、类罪名:是指某一类犯罪的总名称。

2、具体罪名:是指各种具体犯罪的名称。只能根据具体罪名定罪。(2)单一罪名、选择罪名、概括罪名

1、单一罪名,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单一,只能反映一个犯罪行为,不能分解拆开使用的罪名。

2、选择罪名,指所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复杂,反映出多种行为类型,既可概括使用,也可分解使用的罪名。

3、概括罪名,指其包含的犯罪构成的具体内容复杂,反映多种具体行为类型,但只能概括使用,不能分解使用的罪名。(3)罪名的功能:1.概括功能;.2.区分功能.;3评价功能;4威慑功能;

(三)法定刑

1、含义:指包含罪刑关系的条文所规定的适用于具体犯罪的刑罚种类和刑罚幅度

2、种类:

(1)绝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仅规定单一的刑种与固定的刑度。

(2)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只规定对某种犯罪予以刑罚处罚,却没有规定对该种犯罪应当适用的刑种和刑度。(3)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是指在条文中规定一定的刑种与刑度,并明确规定最高刑与最低刑。(4)浮动法定刑,是指法定刑的具体期限或者具体数量并非确定,而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升降。

浮动法定刑只适用于罚金。

二、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

1、注意规定:指在刑法已作基本规定的前提下,提示司法人员注意、以免司法人员忽略的规定。

(1)注意规定的设置,并不改变相关规定的内容,只是对相关规定内容的重申;即使不设置注意规定,也存在相应的法律适用根据。

(2)注意规定只具有提示性,其表述的内容与相关规定的内容完全相同,因而不会导致将原本不符合相关规定的行为也按相关规定论处。

2、法律拟制:法律拟制的特点是将原本不符合某种规定的行为按照该规定处理。

三、法条竞合

1含义:是指由于法律对犯罪的错综规定,一个犯罪行为同时符合了数个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但数个条文之间存在着整体或者部分的包容关系,只能适用其中一个条文而排斥其他条文适用的情形

2、适用原则(1)特殊优于一般原则(2)重法优于轻法原则。

第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一、背叛国家罪

1、含义:指勾结外国或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二、分裂国家罪

1、含义: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国家的统一;2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只能是直接故意。

三、武装叛乱、**罪

1、含义: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2客观反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是武装叛乱,**而故意实施。

四、叛逃罪

1、含义:是指国家机关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人员以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国家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是故意且只能是直接故意。

五、间谍罪

1、含义:是指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参加间谍组织、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或者为敌人只是轰击目标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

六、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1、含义: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行为。

七、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1、含义:是指境内外的机构、组织、个人资助境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行为。

第三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一、放火罪

1、含义: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共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14周岁);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可是直接故意、也可是间接故意。

3、对放火罪的认定:(独立燃烧说)只要目的物处在相对稳定的独立燃烧状态并足以危害公共安全便构成既遂。

二、投放危险物质罪

1、含义: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共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可是直接故意、也可是间接故意。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1、含义:是指使用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2、构成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四、破坏交通工具罪

1、含义:是指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颠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破坏交通工具足以使其发生颠覆、毁坏危险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即可是直接故意、也可是间接故意。

五、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

1、含义:是指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或者其单位,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或者单位,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社会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行为;3主体是特殊主体;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六、交通肇事罪

1、含义: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产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也可以是过于自信。

3、刑事责任:情节一般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七、危险驾驶罪

1、含义: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为故意。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

一、故意杀人罪

1、含义: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他人的生命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3主体: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间接故意须有放任死亡结果的发生。

3、故意杀人罪的认定:

(1)致人自杀行为的定性:1 行为人的合法正当行为,不追究刑事责任。是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引起的,不构成本罪,但是构成相应的罪。3 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故意,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2)帮助自杀行为的定性: 1精神上的鼓励,不追究;

2给予物质帮助,原则上构成,从轻或减轻处罚; 3若直接动手,应认定为故意杀人,但从轻。

(3)教唆自杀行为的定性:1 以故意杀人罪论处,但是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2但是教唆无责任能力人的,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4)相约自杀行为的定性:1 双方相约共同自杀,一方没有实施教唆、帮助、诱使,不追究; 双方相约共同自杀,一方要求对方杀死自己,未死亡一方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从轻。3 双方相约共同自杀,一方提供条件,对方利用条件自杀的,比照帮助自杀。4一方诱骗对方相约共同自杀的,诱骗者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5)受嘱托杀人行为及“安乐死”问题。受嘱托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罪。

“安乐死”合法条件:1 病人身患绝症,死亡不可避免;2 病人无法忍受精神、肉体的痛苦; 有患者的真实嘱托和承诺;4 医生安法定程序,以解除其痛苦为目的,采取适当方法。

二、过失致人死亡罪

1、含义:是指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必须发生死亡结果,行为与结果具有因果关系;3主观方面是出于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4主体是一般主体。

三、故意伤害罪

1、含义: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2 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重伤、死亡14周岁以上,轻伤16周岁以上)主观方面是非法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故意。

3、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过失致人死亡的界限:相同之处在于客观上行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没有造成他人死亡的故意。区别在于: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主观上具有伤害的故意,但对结果死亡是过失;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主观上只对死亡结果有过失,主观上并无伤害的故意。

(一)故意伤害与故意杀人未遂的界限

1、相同之处在于客观上造成伤害的结果;

2、区别在于行为人故意内容不同:故意伤害的故意内容是非法损害他人健康,并无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内容;故意伤害未遂的故意内容是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客观上造成损伤结果,但这是由于意志意外的原因。

四、强奸罪

1、含义:是指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妇女性交,或者故意与不满14周岁的 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女性的性自由权和幼女的身心健康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或者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行为;3主体为年满14周岁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男性;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违背妇女意志强行与之性交的故意内容。

五、非法拘禁罪

1、含义:是指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以拘禁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

(一)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的区别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采取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儿的行为。这两种犯罪在形式上都是剥夺了被害人的人身自由。区别在于:

(1)侵犯的客体不同。前者是单一客体,即侵犯客体为他人的人身自由;后者的犯罪客体一般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人身权利,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也同时侵犯了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2)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既可以以作为方式,也可以以不作为方式实施;而后者只能以作为方式实施。(3)行为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使被害人遭受拘禁之苦,并不提出财物或者其他不法利益的要求,后者是为了威胁被绑架人以达到自己获取财物或者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

六、拐卖妇女、儿童罪

1、含义: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人身权利中的人身不受买卖的权利;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拐卖、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具有出卖的目的。

3、本罪的数罪问题: 1 过程中因殴打、捆绑行为过失致人伤害、死亡结果发生的,以本罪论处。因被害人反抗等原因故意将被害人杀死或实施伤害的,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实行数罪并罚。3 奸淫被拐卖妇女或诱骗、强迫其卖淫的,以本罪论处。

七、绑架罪

1、含义: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2、构成要件:1绑架罪的客体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2绑架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劫持他人的行为;3绑架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绑架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

八、诬告陷害罪

1、含义:是指捏造犯罪事实诬陷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他人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犯罪事实,进行告发,情节严重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目的。

九、侮辱罪

1、含义: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或者其他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

十、诽谤罪

1、含义:是指故意捏造并散播某种事实,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捏造并散播某种事实,损坏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低、损坏他人人格、名誉的目的。

十一、虐待罪

1、含义: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冻饿、禁闭、强迫过度劳动、有病不给治疗或者其法方法进行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行为。

2、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合法权益,主要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权利,本罪侵犯的对象只能是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经常虐待家庭成员的行为。3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共同生活的同一家庭的成员,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或者扶养关系。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十二、破坏选举罪

1、含义:是指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行为。

十三、重婚罪

1、含义:是指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

2、构成要件: 1侵害的客体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

2、客观上必须具有重婚行为。表现形式:其一是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其二是没有配偶的人,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3主体是已婚男女的任何一方,或虽未结婚但明知对方有配偶的人; 4主观上只能是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第五章 侵犯财产罪

一、抢劫罪:

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令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为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人身权;以公私财物为对象;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令被害人不能抗拒的方法,当场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一)抢劫罪与绑架罪的区别

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或者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偷盗婴儿的行为。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

(1)犯罪客体不同。抢劫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绑架罪的犯罪客体一般是单一客体,即公民的人身权利,但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的绑架罪也同时侵犯了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

(2)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抢劫罪是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劫取财物,绑架罪是将被害人掳走限制其自由后,以杀害,重伤或长期禁闭被害人,威胁被害人家属或有关人员,迫使其在一定期限内交出所勒索的财物。

(3)犯罪主体年龄要求不同。抢劫罪的主体是满14周岁的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而绑架罪的主体是满16周岁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二、盗窃罪

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司财务所有权;2客观方面表现为已秘密窃取的方法,将公私财物转移到自己的控制之下,并非法占有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他人或者单位所有或者持有的财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实施窃取财物的行为。

三、诈骗罪

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本罪的对象可以是各种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2客观方面表现为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四、抢夺罪

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使用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公然夺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犯罪对象只能是动产。2客观方面表现为公然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限于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五、侵占罪

1、含义: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的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2、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遗忘物、埋藏物;2客观方面表现为将代为保管的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非法占有,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据为己有,拒不退还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六、职务侵占罪

1、含义: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务所有权;犯罪对象是单位所有的各种财物;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自己职务上主管、经手或者管理的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限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本单位所有的财物,而希望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为己有的心理态度。

(一)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1二者都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内部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侵犯本单位财产的行为。2.二者的区别主要在:

(1)犯罪客体不同:挪用资金罪的客体只是侵犯了本单位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而没有侵犯本单位财产的处分权,而职务侵占罪是侵犯单位财产的整体所有权;

(2)犯罪对象不同:挪用资金罪的犯罪对象是资金,而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除了资金之外,还包括其他具有经济价值的有形和无形的财产。

(3)客观方面不同:挪用资金罪的构成,法律条文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不同的挪用有不同的定罪标准;而职务侵占罪只是对侵占行为作出了概括性的规定,定罪是以数额较大为标准。

(4)主观方面不同:挪用资金罪的目的是暂时使用本单位的财物,不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而职务侵占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二)职务侵占罪和侵占罪的界限

1.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都侵犯公私财产权利。2.二者的区别在于:

(1)犯罪对象不同: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而侵占罪侵犯的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以及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

(2)客观方面不同:职务侵占罪只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行为方式包括窃取、骗取、侵吞等多种方式;而侵占罪的事实与职务无关,行为方式只能是将自己合法占有的财产,据为己有、拒不交出。(3)犯罪主体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侵占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七、敲诈勒索罪

1、含义: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2、构成要件:1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又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利;2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对其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3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一)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行为的内容不同:抢劫罪以当场实施暴力、暴力相威胁为其行为内容;敲诈勒索罪仅限于威胁,不当场实施暴力,而且威胁的内容不只是暴力,还包括非暴力威胁

(2)犯罪行为方式不同:抢劫罪当着被害人的面实施,一般用语言或动作来表示;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是当着被害人的面,也可以是通过第三者来实现,可以用口头的方式来表示,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来表示。

(3)非法劫取财物的时间不同:抢劫罪是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可以是当场,也可以是在实施威胁、要挟之后取得他人财物。行为人以暴力相威胁使被害人限期交出财物的行为,不应定为抢劫罪,而应以敲诈罪论处。(4)构成犯罪的数额标准不同。抢劫行为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法律不要求其劫取财物的数额必须达到数额较大才构成犯罪;敲诈勒索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刑法规定以数额较大作为敲诈勒索罪的必要要件。

八、故意毁坏财物罪

1、含义:是指故意非法的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犯罪对象可以是任何有形的公私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

2客观方面表现为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九、挪用资金罪

1、含义: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2、构成要件:1挪用资金罪侵犯的直接客体为公私财产所有权。本罪侵犯的对象是行为人所在单位的资金2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4本罪行为人主观方面是故意。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妨害公务罪

1、含义:是指以暴力、威胁的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履行职责的行为,以及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二、招摇撞骗罪

1、含义:指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

2、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及其威信,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4主观方面是故意。

3、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三种情况:一是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是职务低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职务高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三是此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彼一部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三、伪证罪

1、含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隐匿罪证的行为。

(一)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别

(1).犯罪方式不同:本罪之在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个别情节上作伪证;后者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

(2)犯罪主体不同:本罪是特殊主体,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后者的主体为一般主体。(3)犯罪发生的时间不同:本罪只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后者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开始之前。

(4)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不同:本罪是进入诉讼程序的犯罪嫌疑人;而后者则是未必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人(5)犯罪意图不同:本罪既可能是陷害无罪之人也可能是包庇有罪之人;后者只是陷害他人。

四、窝藏包庇罪

1、含义:是指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一)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的区别

(1)主体不同: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包庇罪主体为一般主体。(2)实施犯罪的时间不同:伪证罪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包庇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开始之前。(3)行为人故意内容不同:伪证罪既可以是隐匿罪证从而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的意图,也可是为了陷害他人使无罪者受到刑事追究的意图;包庇罪的故意内容只是意图使犯罪分子逃避法律制裁。

第七章 贪污贿赂罪

一、贪污贿赂罪:

1、含义:国家工作人员或国有单位实施的贪污、受贿等侵犯国家廉政制度建设制度,以及其他人员或单位实施的与受贿具有对向性或撮合性的情节严重的行为。

2、构成要件:1.贪污贿赂罪的侵犯客体是国家廉政建设制度2.贪污贿赂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侵害国家廉政建设制度情节严重的行为3.贪污贿赂罪的主体,绝大多数是特殊主体4.贪污贿赂罪的主观方面均为故意,过失不能构成本类犯罪。

3、分类:从犯罪主体角度贪污贿赂罪分为以下三类:1.作为自然人的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犯罪2.作为自然人的一般主体实施的犯罪3.单位主体实施的犯罪。

二、贪污罪:

1、含义: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2、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并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3、犯罪主体:一类是国家工作人员:1.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另一类是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一)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在主观上都是故意,并且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客观上都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必备内容。

二者的区别:

1.犯罪客体不同:本罪是复杂客体,即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而职务侵占罪的客体是简单客体,只侵犯单位财物所有权

2.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管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经营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是公司、企业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工作人员。

二、挪用公款罪

1、含义: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2、构成要件1.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既侵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权。本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款即公共财产中呈货币或者有价证券形态的部分。2.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3.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

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如果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本单位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的,可以构成挪用资金罪而不构成本罪。

(一)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两罪的客体都是复杂客体,既侵犯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的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客观方面的要件都包含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内容。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二者的区别:

1、次要客体存在一定区别:挪用公款罪次要客体仅限于公共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权;贪污罪的次要客体是公共财产所有权。

2、客观方面的行为方式不同:挪用公款罪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以上未还的行为;贪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实施本罪的行为人不存在作假帐、虚报账目等行为,而实施贪污罪的行为人往往有作假帐虚报账目等行为。

3、主体范围不同:挪用公款罪主体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的主体除了国家工作人员外,还包括受国有单位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4、主观目的不同:本罪以非法取得公款使用权为目的。而贪污罪的则以占有公共财物为目的。

三、受贿罪:

1、含义: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3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只能由国家工作人员构成。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仍希望并追求该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3.受贿罪客观方面的一种特殊形式:斡旋受贿(1)含义: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

(2)具备条件:1利用其他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2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3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

(一)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特殊主体,主观方面都是故意。二者的区别在于:

1犯罪客体和对象不同:受贿罪是单一客体,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贪污罪的客体则是复杂客体,即即侵犯国家公职人员的职务廉洁性,也侵犯公共财产所有权。

2客观行为表现不同:受贿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后者则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使用侵吞、窃取或者替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3主体的范围不同:受贿罪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总做人员,而贪污罪的主体除了国家工作人员之外,还可以由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构成。

4犯罪目的不同:受贿罪的目的是非法获取他人财物,贪污罪的目的则是非法占有自己合法主管、经营的公共财物。

第八章 渎职罪

一、渎职罪

1、含义: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妨害国家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与人民的利益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并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代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4客观方面有的是故意、有的是过失。

二、玩忽职守罪

1、含义: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认真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构成要件:1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国家机关对社会的管理职能)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损失。3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代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4客观方面只能是过失,即行为人作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理应恪尽职守,尽心尽力,在履行工职中时刻保持必要注意,但行为人却持一种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心态,对自己玩忽职守的行为可能导致的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重大损失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

三、徇私枉法罪

1、含义: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

2、构成要件:

1客体为国家私法机关的正常活动和国家的司法公正。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实施了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的行为3主体为司法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枉法的动机在于徇私、徇情。

(一)徇私枉法罪与诬告陷害罪的界限

由于诬告陷害罪的主要特征是使无罪之人受到刑事处罚,这就与徇私枉法罪中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相似。二者的区别在于

1、客体不同:前者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司法公正,后者的客体为公民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不同:前者是行为人在职务活动中利用职权犯罪,枉法裁判。后者则与行为人的职务或身份没有任何关系。

3、主体不同:前者主体为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后者主体可以是任何具有责任能力之人。

四、滥用职权罪

1、含义: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逾越职权或者不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构成要件:1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2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权,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3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第三篇:刑法分论的期末总结

刑法分论的期末总结

1.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区别

答:根据刑法第266条之规定,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而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那么这两种犯罪的区别在哪里呢?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不同:

在侵犯客体上,诈骗罪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是简单客体;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因此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这也是为什么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原因所在。

合同诈骗罪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诈骗罪主要表现在行为人采取欺骗的行为,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产。诈骗罪的手段多种多样,不限于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而合同诈骗罪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因此合同诈骗罪的手段仅限于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手段骗取公私财物。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关键:

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分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或者说,是否是以合同这种交易的形式为名进行的,只要正确地把握什么是“合同”,那么二者的界限就很明显了。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限定为符合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而不能仅以有合同出现就定合同诈骗罪,该“合同”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同。所谓真正的合同必须要符合合同法第9条规定的合同基本条款,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2.交通肇事罪的概念,构成

答: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一)主体:一般主体,(二)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三)主观要件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四)在交通运输活动中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1.必须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在交通运输中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也是承担处罚的法律基础。2.必须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3.严重后果必须由违章行为引起,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违反规章制度,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必须发生在从始发车站、码头、机场准备载人装货至终点车站、码头、机场旅客离去、货物卸完的整个交通运输活动过程中。)3.受贿罪与贪污罪的区别

答: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犯罪主体都是国家工作人员,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一、受贿罪。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变流,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采取,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二、贪污罪。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但是,两者又有如下区别:

1、侵犯客体不同。受贿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贪污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

2、侵犯对象不同,受贿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物,贪污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共财物。

3、客观方面的犯罪手段不同。受贿罪是采取为他人谋利益的手段,非法索取、收受他人财物;贪污罪是采取侵吞、窃取、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自已主管、经营、经手的公共财物。

4、主观方面的犯罪目的不同。受贿罪是为了取得他人或单位的公共财物,贪污罪是为了非法占有公共财物。4.信用卡诈骗罪 答: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客观表现: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文件的;2使用作废的信用卡;3冒用他人信用卡的;4恶意透支的。5.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答:

1、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2、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注意,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第一、抢劫罪是“当场”,而敲诈勒索没有这个要素,抢劫罪强调暴力胁迫与财物转移占有之间的时间联系紧密,敲诈勒索则不强调这一点;

第二、抢劫罪其中涉及“暴力”手段,而敲诈勒索则一定不能有直接暴力手段,否则就是抢劫了;

6.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

答: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的前提条件是: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7.非法拘禁与绑架罪的区别 答:

一、什么是非法拘禁罪

非法拘禁罪,是指以拘押、禁闭或者其他强制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

二、什么是绑架罪

绑架罪,是指勒索财物或者其他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绑架他人的行为。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

三、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有什么区别

谢通祥: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在客观方面均表现为行为人以暴力、胁迫和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但在客观上的相似性并不能混淆两者之间的质的区别,二者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在主观上,表现为行为人主观犯意的目的和故意的内容不同。绑架罪的主观动机是勒索钱财或其他非法利益,绑架扣押人质只是实现主观目的手段,而非法拘禁罪主观意图就是为了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被害人人身自由限制性程度不同,使用方式方法(手段)也有差异。在绑架案中,行为人一般都采取超强度的暴力等手段,致使被害人不能反抗,无法反抗和不敢反抗,一般在被害人掳离住所置于偏僻荒野之处,给被害人的心理造成极大恐慌。而非法拘禁罪一般表现为行为人低强度限制人身自由。

3、在案件发生的因果关系上,绑架罪表现为行为人和被害人之间一般没有恩怨和其他往来,行为人的目的就是通过绑架的实施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或通过扣押人质获取其他非法利益,而非法拘禁罪较多的表现为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因纠纷和其他利害关系而产生,在案发的起因上,被害人往往有过错。8.伪证罪和妨害伪证罪的区别

答:

1、主体不同。妨碍作证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的主体是证人、鉴定人、记录人和翻译人,属特殊主体。

2、主观方面不同。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虽同是直接故意犯罪,但具体罪过内容和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一般是出于为自己或他人谋利的目的;而后者则出于出人入罪的目的。

3、客观方面不同。

妨害作证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采用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止证人依法作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妨害作证行为。

伪证罪的客观方面表现现为在刑事侦查、起诉、审判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的行为,或者隐匿罪证的行为。客观方面不同。妨害作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妨害证人依法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而伪证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陈述。

4、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之前,也可以发生在诉讼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往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广;而伪证罪则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窄。

5、妨害作证罪实质上是有教唆证人做为证的行为,但是刑法将之专门规定为一个罪,所以不是伪证罪的帮助犯或教唆犯。

6、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诉讼、经济诉讼或行政诉讼中,范围较广。但是如果行为人在刑事侦查或审判过程中,采用强迫、威胁、唆使或贿买等方法使证人作伪证,而且证人构成伪证罪的,行为人构成伪证罪的共同犯罪;证人没有构成伪证罪,行为人如果是辩沪人、诉讼代理人则构成妨害刑事证据罪。如果证人是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则行为人单独构成伪证罪或妨害刑事证据罪。9.侮辱罪的概念和构成

答:侮辱罪,是指使用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是公民的基本人身权利。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本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自然人,而非单位。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10.假冒注册商标罪概念与构成

答: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违反国家商标管理法规,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行为。

1)该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人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情节达到犯罪标准的即构成本罪。

2)该罪侵犯的客体为他人合法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以及国家商标管理秩序; 3)该罪主观方面为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过失不构成本罪。

4)该罪的客观方面为行为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假冒商标行为,且情节严重。11.诈骗罪的构成和概念

答: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12.挪用公款罪与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区别

答: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吧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两罪的共同特点都是客观行为上表现为“挪用”,但在其他方面仍有很多不同。

1.犯罪主体不同,挪用公款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国家工作人员和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体是经手、管理特定款物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对特定款物有调拨、保管、分配、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员。

2.犯罪目的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目的是为了个人使用或者为;

他人进行非法活动、营利活动;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目的是为了单位另行使用。将特定款物用于改建楼堂馆所等。如将特定款物归个人使用,按第三百八十四条二款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

3.犯罪客体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室复杂客;

体,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其次是侵犯了国家对公共财产的使用、处分权;挪用特定款物罪侵犯的客体室国家财经管理制度及国家对特定款物的管理权。

4.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挪用公款罪表现为行为人利;

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了挪用公款数额较大的行为;挪用特定款物罪表现为行为人将自己保管或经手的特定款物,未经批准,擅自调拨,用于其他方面。实施挪用特定款物,情节严重,挪用数额巨大,影响恶劣,这种挪用行为无论是用于非法用途还是合法用途,都构成挪用。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5.犯罪对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对象是公款;

仅限于货币资金,既国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货款资金,也包括由国家和集体管理使用,储存等私人所有的货币。不包括物资。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对象是特定的,是用于救灾、抢险、防汛、扶贫、优抚、移民、救济的款物,这些特定款物必须专用,既可以是钱,也可以是物。

6.犯罪的刑罚不同;

挪用公款罪处罚分为三个档次,犯本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情节严重”是指挪用公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造成政治上的影响和经济上重大的损失,“不退还”是指主观上不想还,也包括客观上不能还。挪用特定款物罪,必须是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才够成犯罪,情节严重主要是数额较大,挪用特别重要紧急的上述款物,造成极坏的影响。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篇:总结的刑法分论重点

一、刑法分论概述:

1、刑法各论的划分标准

2、罪刑条文的结构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

1、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行为)

2、间谍罪(行为)

3、叛逃罪(概念)

三、危害公共安全罪

1、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认定)

2、交通肇事罪(概念及构成特征);破坏交通工具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认定)

3、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概念);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认定)

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

1、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概念及认定)

2、走私罪(不同对象,所具体成立的罪名)

3、保险诈骗罪(认定)、洗钱罪(对象)、信用卡诈骗罪(概念、行为、认定)

4、虚假广告罪(概念及构成特征)、非法经营同类营业罪(犯罪主体)、侵犯著作权罪(认定)

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

1、故意杀人罪(认定)

2、非法拘禁罪(概念、认定);绑架罪(概念、特征、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罪(概念、特征以及认定);虐待罪(认定)

3、重婚罪(概念);诬告陷害罪(概念);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认定)

五、侵犯财产的犯罪

1、抢劫罪(与强迫交易罪);抢夺罪;敲诈勒索罪(概念、认定)

2、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概念、认定)

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

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伪证罪(概念)、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概念和构成特征)

七、贪污贿赂的犯罪

1、贪污罪(概念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认定);挪用公款罪(概念、行为)

2、受贿罪(概念、认定)

八、渎职类的犯罪

徇私枉法罪(概念)

第五篇:刑法分论学习心得

刑法分论学习心得

我一直喜欢看悬疑刑侦剧,在学习刑法之前我就是单纯地看剧求刺激,但在学习了刑法之后我开始在看剧的同时思考剧中罪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会对他的定罪量刑产生哪些影响,公安机关所进行的侦查工作,所取得的证据的合法性,甚至会思考如果自己为其辩护,可以从哪方面着手来保护他的合法权益。是罪还是非罪?此罪还是彼罪?是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还是犯罪既遂?有没有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这时对犯罪构成和具体罪名罪状中的情节严重等名词的理解和掌握就显得极其重要了,同时可见刑法总论和刑法分论是一体的,不可分离的。

尽管剧狗血,但其中的所表现的法律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像家族企业老板认为公司财产属于个人财产,随意挪用、占有,就很有可能构成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所谓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其中的数额较大根据1995年的司法解释,为五千元至两万元。放在现在,五千元并不是什么大数目,所以,家人是大老板以及以后想当大老板的同学,一定要学好刑法,规避法律风险。

知识不只是用来考试的,更是拿来运用于实际生活的。从台湾明星柯某吸毒案后就不断有公众人物被曝光吸毒,这个时候,有一些更悲伤的人,那就是容留他们吸毒的朋友,特别是其中不知情不吸毒的可怜朋友,他们已经犯罪了,容留他人吸毒罪。谨言慎交,当有朋友要求你容留他吸毒时,(温馨提示:这里吸毒的场所包括宿舍)千万不要为了所谓义气同意呀,他吸毒不过是违法,你可就是犯罪了,要知道容留他人吸毒、注射毒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每次理工科的同学说我们法学生只需要背书的时候,我都只能对他冷漠的微笑,法学中有许多易混淆的知识,特别是刑法中各类相近的罪名、罪状,这不只是需要记忆更是需要理解才能做到初步的运用。举两个例子吧,第一个,现在假设甲用酒把乙灌醉后带走了乙的财物,那么问题就来了,甲可能构成什么罪呢?有两种情况,第一,就是甲顺手牵羊带走了财物,我认为这时甲构成的应该是盗窃罪。第二,甲想要占有乙的财物,因而故意灌醉乙,我认为这时甲构成的应该是抢劫罪。所谓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当场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抢劫罪中的其他方法是指导致被害人不敢抵抗或不能抵抗的方法,这就包括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使用催眠术或用毒药毒昏。这里我们要注意盗窃罪和抢劫罪的区别以及两者的转化,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秘密窃取,这是盗窃罪区别于抢劫罪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且秘密窃取必须要有一贯性,即秘密窃取要贯穿整个犯罪行为,一旦在窃取时遇上了被害人的抵抗而改用暴力,犯罪的性质就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

第二个,甲抓走了乙的儿子丙,要求乙付给他十万元,这时,如果甲要求的是乙归还十万元欠款,那么可以认为甲犯的是非法拘禁罪,若这十万元是作为丙的赎金,那么可以认为甲犯的是绑架罪。所谓非法拘禁罪,是指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为目的劫持他人,或者使用暴力、胁迫、其他方法劫持他人作为人质的行为。那么如何区分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呢?这里有两个主要区别,第一,犯罪目的不同,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而非法拘禁罪非也。第二,犯罪对象不同,被绑架的人自身完全无过错,而被非法拘禁的人大多自身有过错。因此,为索要债务而绑架他人的,应当视为非法拘禁罪。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要学习的不仅是各种名词、概念、法条,更是法律精神。我们所学习的知识不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在将来伸张公平与正义。我们所需要的不仅是满腔热血,更要有一颗严谨负责的心。希望大家在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中,都谨记我们是一个法律人,怀抱赤子之心,牢记法律精神,因为它在任何黑暗的时候都会是一盏照亮前路的明灯。

下载刑法分则小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刑法分则小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刑法总结

    2015刑法总结 犯罪的未完成状态  不可能根据预备行为来区分此罪与彼罪〃因此判断对象还是打击错误〃应根据有紧迫危险性的实行行为判断〃而不是预备行为  按照加重犯法定刑......

    刑法总结

    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此罪的构成要件: (1)本罪的客体是交通运输安全。本罪发生的范围主要......

    大学考试刑法分论名词解释

    刑法分论名词解释 1.罪状:指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 2.罪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罪名包括类罪名,狭义的罪名仅指具体罪名。狭义的罪名,是犯罪的名称......

    刑法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刑法、狭义刑法、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2、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文理解释、论理解释 3、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

    刑法经典案例总结

    刑法经典案例总结 1、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盗窃质权人所留置的质物的,侵害了质权人的对质物的占有与收益,符合盗窃罪的特征。2、甲将自己的摩托车借给乙后,又从乙处偷回来,并接受乙......

    刑法自我总结

    第一编 总则 司考命题中,经常出现选择性罪名使用不规范,罪名超出行为范围的选项仍应当选。第一章 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 解释,要看看解释的东西是不是已经有罪名......

    刑法概论_总结

    负刑事责任。 刑法概论 1. 1.1. 第一章犯罪概念及犯罪构成第一节 犯罪概念:犯罪认定的基础 1.2.2. 犯罪构成的含义 (一)从结构上看: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二)......

    刑法总结终极版大全

    司法考试刑法考点总结终极版 一、要求一定条件才构成的: (一) 危害公共安全罪 1、 破坏交通工具罪(具体危险犯)——足以发生倾覆的危险 2、 交通肇事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