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Drug Abuse课文翻译大学体验英语三

时间:2019-05-12 04:2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Unit 7 Drug Abuse课文翻译大学体验英语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Unit 7 Drug Abuse课文翻译大学体验英语三》。

第一篇:Unit 7 Drug Abuse课文翻译大学体验英语三

Unit 7 Drug Abuse

Passage A Agony from Ecstasy I hear a lot of people talking about Ecstasy, calling it a fun, harmless drug.All I can think is, “if they only knew.”

I grew up in a small, rural town in Pennsylvania.It's one of those places where everyone knows your name, what you did, what you ate and so on.I was a straight-A student and one of the popular kids, liked by all the different crowds.Drugs never played a part in my life.They were never a questiona way of life that exposed me to drugs.Most of the people that I met in the acting school had already been doing drugs for years.I felt that by using drugs, I would become a part of their world and it would deepen my friendships with them to new levels.I tried pot, even a little cocaine, but it was Ecstasy that changed my life forever.I remember the feeling I had the first time I did Ecstasy: complete and utter bliss.I could feel the pulse of the universe.It was as if I had unlocked some sort of secret world;it was as if I'd found heaven.And I wondered how anything that made you feel so good could possibly be bad.As time went by, things changed.I graduated, and began to use drugs, especially Ecstasy, more frequently.As I did, I actually started to look down on those who did not.I surrounded myself only with those who did.I had gone from a girl who never used drugs to a woman who couldn't imagine life without them.In five months, I went from a person living somewhat responsibly while pursuing my dream to a person who didn't care about a thingbut it didn't stop there.My doctors performed a scan of my brain.I couldn't believe my eyes when I saw the results.The scan showed several dark marks on the image of my brain, and my doctors told me those were areaswhere the activity of my brain had been changed in some way.Since I saw that scan, my life has been an uphill crawl.I hear people say Ecstasy is a harmless, happy drug.There's nothing happy about the way that “harmless” drug chipped away at my life.Ecstasy took my strength, my motivation, my dreams, my friends, my apartment, my money and most of all, my sanity.I worry about my future and my health every day.I have many mountains ahead of me, but I plan to keep climbing because I'm one of the lucky ones.I've been given a second chance, and that's not something that everyone gets.摇头丸苦海无崖

我听到许多人谈论摇头丸,说它是一种奇妙无害的麻醉品。对此,我只能暗自感叹,“要是他们知道就好了。”

我是在宾夕法尼亚的一个乡间小镇长大的。在那个地方,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干什么的,你吃的是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事儿别人都了如指掌。那时,我是一个门门皆优的好学生,是大家公认的一个乖孩子,人人都喜欢我。毒品与我的生活中根本不沾边,从来也没去想过--我别的事情还忙不过来咧。

我一直梦想到纽约市去学表演,然后从事舞台表演生涯。后来,我妈带我到那座城市去上表演艺术学校,实现了我的梦想。你能想象得到,这与家里相比可是大不一样。

我接触到了许多新朋友,新观念,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使我开始接触到了毒品。我在艺术学校遇到的那些人多数都已经有多年的吸毒经历。当时我觉得通过吸毒我可以真正融入他们那个世界,可以加深我与他们的友情。我试过大麻,甚至还试过一点可卡因,不过,永远改变了我的生活的是摇头丸。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用摇头丸时的感觉:浑身上下飘然若仙。我甚至感受到了宇宙的脉搏,宛如某种神奇世界的铁锁被我豁然开启,让我顿入天界一般。我当时心想,能够让人感到如此美妙的东西怎么可能不好呢?

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我毕业后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吸用毒品,尤其是摇头丸。我自己吸毒并开始看不起那些不吸毒的人。我成天与吸毒者为伍。我已经从一个不沾毒品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没有毒品就难以度日的女人。

仅五个月的时间,我就从一个追求梦想,对生活还有些责任感的人,变成了一个对一切都无所谓的庸人。而且,我走得越远,我越发陷于黑暗孤寂的深渊。我一旦入睡,便会噩梦连连,颤抖不已。我肤色如灰,头痛欲炸,精神也开始错乱起来。对此我全然没有理会,以为这一切都是正常的,直到有一天夜晚我觉得我就要死了。

那天夜晚,我正和几个朋友坐在长沙发上看电影,起初还感觉正常,可是突然我觉得仿佛想要从自己的躯壳里蹦出来似的,各种各样的念头、恐怖无比的景象和扑朔离迷的幻影在脑海里闪烁。当时我觉得我撞见了魔鬼。我不停地问朋友们我是不是已经死了。在发作的高峰,我感觉我仿佛象心脏病发作了一般。半夜时候,我总算拿起了电话,拨通了我妈妈的号码,叫她赶紧来接我。第二天一早她来了,把我从公寓里拽了出来。

在我妈开车带我回宾夕法尼亚州我们的家庭医院的时候,我迷迷糊糊,忘了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路上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卷曲着身子,倒在汽车的后座上,而我妹妹一直在尽力使我安静下来。

在一种极度的迷茫状态之中,我在病房里度过了14天。这就是摇头丸给我带来的结果——还不止如此。医生们给我的大脑作了一次扫描检查。当我看到检查结果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扫描显示我的脑电图上呈现好几处黑斑。医生们告诉我说,这些黑斑出现的区域正是大脑执行记忆功能的区域,表明我的大脑活动已经产生了某种病变。

自打我看到那张脑电图之后,我的生活就如爬坡上坎似的变得艰难起来。

我总是听到人们说,摇头丸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无害麻醉品。然而当这种”无害”之药一点一点地侵蚀了我的生命的时候,哪里还有愉悦。摇头丸夺走了我的体力,我的追求,我的梦想,我的朋友,我的公寓,我的钱财,而最为重要的是,它夺走了我的心灵。我每天都在担心自己的未来和健康。我的前面有许多高山险阻。但是,我要不断地翻越攀登,因为我是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

我得到了第二次机会,而这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

Passage B Drug Warriors Billy White was wearing a jacket with the word “POLICE” printed on the back, and jeans.His piece was a Glock, a nine-millimeter pistol-New Haven Police Department standard issue.Around him, White recognized state cops, special agents from the DEA, officers from the U.S.Marshal's office, FBI special agents, and other police detectives like himself.There were anti-drug case agents from the ATF, and intelligence officers from the police departments of nearby cities.White looked around.These were his people, his soldiers, the ones who would be by his side on the front lines.This was the New Haven Drug Gang Task Force, and Lieutenant Billy White was in charge of it.It was 3 a.m., and most of the men had been up since the morning before.But none of them would sleep that night either.They had a big day ahead of them.Hours earlier, White had been in his office, preparing warrants.Meanwhile, the New Haven Airport had quietly filled with federal agents, flying in from New York and Washington, DC.They had then gathered at the western corner of the city.The team's field headquarters that night would be an empty building on the very edge of town.The 300-man team of federal agents, state police, and local police had gathered to discuss the next step in the war on drugs.White listened as his friend Kevin Kline, an FBI special agent and one of 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task force, was speaking to the law enforcement army.Kline laid out the battle plan for the morning's drug bust: the agents were to organize themselves into squads, forming arrest teams and back-up crews.The teams assigned to carry out raids received arrest packets containing the names, addresses, and photographs of each suspect, as well as search warrants issued by the federal court.At 5:30 a.m., the teams were to split up, each reporting to their designated sites to prepare for the final stage of the operation: making the arrests.As he listened, White asked himself the same question that everyone else in the room must have been thinking.Could the team pull off a successful bust? Born and raised in New Haven, White still remembered a time when New Haven was considered a peaceful town.In 1960, only six murders, four rapes, and 16 robberies were reported.But soon, the drug gangs set up shop, and the turf wars began.With the gangs came gang violence: drive-by shootings, innocent victims killed, murders in broad daylight.In 1990, there were 31 murders, 168 rapes, and 1 784 robberies.“Back then it was hell,” White recalls.“I thought, 'What are we doing?'”

At exactly 6 a.m., the task force executed a coordinated sweep, arresting 29 out of the 32 people on the list.The arrests in the New Haven area all proceeded without incident.Afterwards, FBI special agent Robert Grispino was struck by the cops' intense emotion.“It was quite a sight,” he told reporters.“With some of the New Haven cops, there were tears in their eyes.” Billy White, of course, was among them.“We got some big fish, too, guys that handled multi, multi, multi kilos,” says White.Of the 29 arrested, about 13 were Colombian citizens.The task force had successfully arrested many of the importers and distributors that had connections with source companies.“The core organization that they arrested here in New Haven had direct connections with Miami, San Juan, and Cali,” says Grispino.Meanwhile, the entire Cali cartel leadership has been arrested by a Colombian police squad.Eight of the top nine Cali drug lords have given themselves up to Colombian authorities or been killed in gunfights with police.Today, New Haven residents are once again venturing out into the streets.The neighborhoods feel safer.In fact, the task force's operations have proven to be so successful that they have attracted national attention.As for Billy White and his team, they continue to do what they have always done.“I think we can win the war on drugs,” says White.“I'll probably be gone by then.But I think someday, we'll work our way out of a job, and there won't be any more gangs left in this city.”

缉毒斗士

比利·怀特上身穿着一件背后印有”警察”字样的夹克外衣,下身穿着一条牛仔裤。他携带的手枪是一支9毫米口径的格劳克手枪——这是纽黑文警察局的标准配置。在怀特周围,他看出有州警察,麻醉品管制局的特工,美国地区警察局的警官,联邦调查局特工以及其他一些跟他一样的警探。在场的还有烟酒及火器管理局的反毒品调查人员以及附近几座城市警局的情报官员。怀特四下环视了一番:这就是他的人,他的战士们,那些将与他并肩战斗在前线的人。这就是纽黑文打击贩毒集团别动队,而带队的便是比利·怀特警官。

此刻是凌晨3点时分,大多数警员从头一天早上起床后一直干到现在。然而,他们今晚仍然谁也别想合眼。今天他们将有重大的行动。数小时以前,怀特就在办公室里备好了逮捕证。与此同时,纽黑文机场也悄悄地集结了大批从纽约和华盛顿特区飞来的联邦特工。他们然后赶到纽黑文城西角集中。别动队当晚的战地指挥部就设在城边的一座空楼里。这支由300名联邦特工、州警察和当地警察组成的联合部队已经集合完毕,现在他们正准备研究下

一步扫毒战役的行动计划。

怀特聆听着他的朋友凯文·克莱恩对这支整装待发的执法部队所做的战前动员。克莱恩是一位联邦调查局特工,也是该别动队的最早的成员之一。克莱恩交代了今晨缉毒战斗的作战计划:警员们将组成若干作战分队,包括若干个搜捕队和后援队。执行搜捕任务的各小队领到一整套搜捕资料,包含每一位嫌疑犯的姓名、住址、照片以及联邦法院签发的搜查证。凌晨5时30分,各小队到达各自的指定位置,分头执行任务,准备展开最后一步行动:逮捕疑犯。

怀特一边听着,一边心中自问:别动队能成功地完成作战任务吗?大厅里所有其他的人也一定在想同样的问题。怀特是土生土长的纽黑文人,他依然记得以前的纽黑文,那时在人们的眼里还是一座宁静的小城。1960年只有6起谋杀、4起强奸和16起抢劫报案。但不久以后,贩毒集团在城里开了张,黑帮的地盘争夺战也开始了。随着黑帮的到来,黑帮暴力接踵而至:驾车枪击,杀害无辜百姓,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肆杀戮。到了1990年,发生了31起谋杀案,168起强奸案、1784起抢劫案。”那时这里简直就象地狱,”怀特回忆说,”我当时心想,’咱们警察都干什么去了?’”

凌晨6点正,别动队准时协调出动搜捕,捕获了名单上32名疑犯中的29名。纽黑文地区的所有逮捕行动都进展顺利,均未出现变故。此后,联邦调查局特工罗伯特·格雷斯比诺对警察表现出的激情深有感触。”场面真是感人,”他告诉记者们说,”有的纽黑文警察的眼里都噙着热泪。”当然,比利·怀特就是其中的一个。”我们还捕到了几条大鱼,几个交易量达到好多好多好多公斤的家伙,”怀特说道。在被捕的29人当中,大约有13人是哥伦比亚公民。别动队还成功地抓获了许多与货源公司有联系的毒品进口商和经销商。”在纽黑文破获的核心组织与迈阿密、圣胡安以及卡利等地都有直接的联系,”格里斯皮诺说。

与此同时,卡利毒品联盟的全部首领集团也基本上被哥伦比亚的一支警队连锅端掉。9名卡利大毒枭中有8人已经向哥伦比亚当局投降,或在与警方的枪战中被击毙。今天,纽黑文的居民们又可以大胆地走上街头。居民们感到比以前安全了许多。事实上,别动队的成功行动已经引起了全国的关注。而对比利·怀特和他的警队来说,他们将一如既往地从事他们一直所从事的事业。”我认为最终我们将打赢这场禁毒战,”怀特说,”到那时或许我已经不在了。但是我认为,总有一天我们这些人会无事可干,因为这座城市将不会再有黑帮存在了。”

第二篇:大学体验英语2课文翻译(推荐)

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始建于12世纪。它位于英格兰的牛津,在伦敦西北约80公里处。

牛津大学有16,300多名学生(1999-2000),其中留学生占将近四分之一。他们来自130多个国家。牛津大学有35个学院,还有5个由不同宗教团体建立的私人学院。5个私人学院中,有3个只招男生。学院中,圣希尔达和萨默维尔学院只收女生,其他均为男女兼收。

牛津的每个学院都是独立于大学的实体,由该学院的院长和管委会成员负责管理。部分管委会成员都称为导师的学院教师,其余的是大学教授和讲师。每个学院管理自己的房产和资产,遴选自己的管委会,选择和招收自己的本科生。大学提供某些图书馆、实验室和其他设施,但教学和学生生活主要由各学院负责。

牛津大学给每个学生指定一个导师,他主要通过辅导课监督学生的学习。导师每周和1到2名学生见面一次,学生如需专业指导,还可以去约见其他的导师,也可选听大学老师讲授的课程。学生选听什么课程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导师的建议而定的。

学位由大学授予,而不是各个学院。最低文科或理科学位是优等文学学士。牛津还在其他众多学科领域授予最高的学位,颁发文凭和证书。

罗兹德奖学金面向美国、加拿大和很多其他国家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至少两年的牛津学习费用。英国政府为在牛津和其他英国境内的大学里求学的美国公民提供“马歇尔奖学金”。然而,奖学金和助学金的竞争极其激烈,而且通常要求很严。学生们在申请某一项奖学金之前应仔细核查是否有资格,因为多数奖学金对学生国籍和(或)课程都有限制。

牛津师生员工积极参与主动招生的活动,2001年这种活动有55项以上,包括走访3,700所中学,以鼓励优秀学生报考牛津大学,而不管其背景如何。

在2001的“创新”竞赛中,牛津大学被授予英国最具创新精神的大学称号。该竞赛旨在发现哪一所英国大学在最广的领域内取得了创新和进取的最大成就。在2000年全英教学质量评估中,牛津在所评估的10个科目中有6科得分高居榜首。

牛津、斯坦福和耶鲁三所大学最近合作开发了 “远程学习”项目“终生学习联盟”,该项目将提供文科和理科的在线课程。

牛津的使命是在教学和研究的各个领域达到并保持领先地位,保持和加强其世界名校的历史地位,通过其研究成果和毕业生的技能促进地区、全国和全球的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学校将针对知识环境和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员工提供进行创新研究所需的设施和支持;提倡既富革新精神又严格认真的教学,使教学与研究环境卓有成效地互动从而推动教学;通过导师指导和小组学习加速思想的交流,通过开发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以及科学收藏方面的资源,使毕业生能在国内和国际上一展身手打下基础。

第三篇:大学体验英语1passageB课文翻译

故事发生在一所东部大学里。那是终考的最后一天。一幢教学楼的台阶上围着一群大四的工科生,都在谈论即刻就要开始的考试。他们脸上都带着自信。这是毕业前的最后一场考试了,考完后,即是毕业典礼。然后他们将各奔前程。

话题转到了工作上,有的谈起了找好的工作,有的则谈论着要找的工作。4年的大学学习给了他们自信,使他们觉得自己足以征服世界。

眼前这场考试,不过是一碟小菜罢了。老师已经说过可以携带所需的任何书本或笔记,只要不在考试时交头接耳就行了。

学生们兴高采烈地步入教室。试卷发下来了。看到只有5道论述题,他们一个个脸笑上开了花。

3小时过去后,老师开始收卷。学生们先前的那份自信再也看不到了,而是满脸惊慌。老师握着试卷,面对全班,大家都沉默不语。

她扫了一眼眼前这一张张不安的脸,问道:“5道题全答完的有多少?” 没人举手。“做完4道的有多少?” 还是没人举手。“3道呢?两道呢?” 学生们再也坐不住了。“那么一道呢?总有做完一道的吧。” 教室里依然鸦雀无声。老师搁下试卷,说道:“这我早料到了。”

“我只是想让你们牢牢记住,即使你们已经完成了4年工科学习,这个领域你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其实,你们答不出的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她笑了笑,接着说,“这门课你们都能通过,但要记住,你们虽然已经大学毕业,但学习才刚刚开始。

多年后,我已忘了这位老师的姓名,但牢牢记住了她的教诲。教育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上学是因为想了解周围的世界,同时也拓宽自己的视野。过去,传统的教室常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和探索美妙的知识世界的场所,但现在,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先进的技术正逐步取代这些交互式的活动并给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国际因特网便是其中的方式之一。通过因特网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许多人认为它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有效。有了因特网,学校能够开发出大量的学习材料以供学生随时从网上获取。在网上,学生对各种课程和时间段有多种选择。因此,完成一项教育计划对学生而言就不再成为问题了。我们发现,在线教育为我们提供了绝好的信息资源,节约了时间和金钱,而且十分方便。以前,每当需要查找资料的时候,我们总是去图书馆并在那儿花上几个小时找寻所需的资料。今天,我们自己家里也拥有了一座图书馆,而且一天24小时开放。以我初为人母的个人经验来看,我发现使用网上信息对我非常有帮助。当我在家照看孩子的时候,我仍然可以和外界保持联系并搜寻任何我所需要的教育资料。我还可以在家中和我的同学们交流思想、观点和信息。

因特网不仅仅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源,而且还能够为我们节约时间和金钱。有人预言,由于可以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未来的教育将会比现在便宜得多。购置土地和建筑房屋的费用,以及教师的工资都在持续增长,这就使传统教育比在线教育花费更多。此外,常规的(离线)课程,严重地依赖于书本和其它传统的印刷资料。然而,在线教育则通过电子手段来显示教师授课内容、学生笔记和布置作业,这样每年可以节约数千美元。同时,在线教育还不需要教室,因为大部分网络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发送电子邮件来参与讨论和进行小组项目。

在因特网上开班授课也非常方便,因为它不像传统教育那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客观限制。首先,以教室进行教学对于每个班上课的学生有数量限制,然而,教室对网络教育来说根本不是问题,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接受教育。学生们不必拼尽全力地去注册他们喜欢的课程。此外,因为没有时间限制,所以只要学生需要,他们可以反复做练习。

教育会越来越多地在网上推广开来。在以什么方式和什么时间上课的问题上,学生们会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将很容易就找到自己喜欢的班,而且可以多次复习教学内容,使用教材,直到满意为止。因特网不仅为我们寻找乐趣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机会,而且可以让我们以更方便和更经济的方式学到知识。在我看来,未来的在线生活是不可避免的。聚会、喝酒、吃饭--哦,还有工作--都让时光流逝,但你内心深处确有一些很想追寻的东西,却无法实现。你一直在寻找的,我的朋友,就是将你自己投身到大学社团中的机会,去发现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团体在像牛津这样的城市里散发着勃勃生机。

不论你是想保持已有的兴趣,还是培养新的爱好,你首先应该到牛津大学学生会的新生集会上去看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俱乐部。手持一张新生集会的入场券,你就可以得到一份崭新的关于牛津大学方方面面的综合指南。如果你错过了这场集会,别泄气,在新生周里发给你的牛津目录上,你将看到各种社团的介绍。你不妨稍作浏览--这可是你见识大学生活的重要机会。

人们投身社团生活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完全沉醉于一个俱乐部,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几乎不跟非本俱乐部成员说话,直至成为该组织的领导者。其余的人更愿意选择灵活的方式,参加几个社团,参加凡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还有许多人,也许有点笨,完全无视大学社团的存在,只是与大学里的伙伴们在一起打发时间。

社团使人们有大量的机会结识校园以外的人,特别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别忘了,许多学院有自己兴盛的社团,你也能在新生周里加入这些社团。音乐和戏剧总是很受欢迎,有兴趣的人聚在一起做点什么,也并非难事。如果你有心为学校新搞一个莎士比亚说唱社团,你可以向大学校监申请注册,还可获得启动资助、贷款及其他好处。

尤其是对大社团而言,其中的一个负面就是学生的钻营。”钻营“指的是有些学生在俱乐部或社团里追求职位的提高(通常是要做主席),有些社团,比如牛津大学学生俱乐部或同业协会总能吸引那些比别人更有野心的人。当学生们突然想到他们空白的履历,想到履历将与他们将来能否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密切相关,想方设法往上爬就几乎是在所难免的了。尽管如此,也不用担心:绝大多数学生不赞成这种自我钻营的行为。他们能够从容的面对生活。

三百多个社团,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除了一些倾向明显的政治聚会和体育俱乐部外,所有的主要宗教都有自己的组织;有热衷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与文化的社团,从中国到保加利亚,以及从苏格兰到埃塞克斯的英国各地区;有热衷于义工、文学、音乐、戏剧和科幻小说的协会;还有五花八门的奇特组织,比如玛格丽特女子学院布丁协会,牛津特技协会,以及普胡牌友协会。你会喜欢它们的。进大学不久我就下定决心,在进入”现实世界“前先到国外呆一段。四年级的时候,我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忙着为”现实世界“的工作面试,我却在研究怎么才能去另外一个国家工作。刚开始打听的时候,我对去哪儿,干什么都很随便。我就是很想出国,让我干什么都行。

不久我就听说了一个叫”北美学生英国大学俱乐部“的计划,像是专为想出国工作的学生制定的。它给在读或是刚毕业的学生提供工作签证,让他们能到海外工作。因为语言相通和找工作容易的关系,在六个可供选择的国家中我选择了英国。

毕业两个月后我横渡大西洋,到伦敦之前花六个礼拜把整个欧洲跑了一遍。1997年8月24日,我带着一张工作签证来到伦敦,但却没有工作,也没地方可住。我得承认那确实挺让人害怕的!到的第二天,我度过了我的第一个英国假日--银行休假日。这是个全国性的假日,到处关门歇业。直到第三天,我才去了”北美学生英国大学俱乐部“的办事处,熟悉了一下情况。在此过程中,我了解到一切有关在英国生活工作的细节。我知道了该怎么逛街,怎么写英国式的履历,交税,买健康保险,旅游,找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怎么找份工作。我最关心怎么找工作,因为我所带的钱已所剩无几,得尽快弄一份薪水。

事实证明找工作就像写履历一样简单!”北美学生英国大学俱乐部"计划在伦敦很有知名度,许多雇主都加入了这项计划。因此很多领域都有许多工作机会可供选择。我找工作的时候,我选择了三个不同的雇主,将自己的简历和附函传真给了他们。第一个星期我进行了三场面试,接受了我的第一个工作机会,为美林银行工作。我在美林的办公室是在一幢漂亮古老的楼房里,离白金汉宫只有两个街区。那儿的人都很友好,工作也很有意思。

适应伦敦的生活并非难事。不光如此,这儿值得一看的东西太多了。我在这儿呆了六个月,可能只走了一半我打算要去的地方。

在伦敦工作有许多好处。其中一个就是能融入到上班族中,真正领略一番英国的文化。我的大多数同事都是英国人,因此,通过大量接触英国人的日常生活,我确实觉得自己了解学习了英国的文化。其次,像这样在另一个国家生活、旅游也是很经济的,因为大部分工作都足以让你支付房租,生活费和旅游费。第三,你有机会得到宝贵的工作经历,让你的履历看起来也更加国际化。

迄今为止,到伦敦工作是我做过的最好的决定。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推荐给大家!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在电话里什么地方住着一个神奇的人——“信息台”,她无所不知。

初次与这个人邂逅是妈妈不在家的一天。我在工具凳旁玩耍,锤子砸伤了我的手指。痛得不得了,但没有人来安慰我。我在屋里走来走去,不住地吮着阵阵作痛的手指,最后走到了电话机旁!

我飞快摘下了听筒,贴在耳朵上。“信息台吗?”我冲着话筒说道。咔嗒两声后,耳边响起了一个细

小清晰的声音。“信息台。”

“我弄伤了手指„„”我哭喊着。因为有个人听我倾诉,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妈妈不在家吗?”

“家里除了我没有外人,”我抽泣着说。

“流血了吗?”

“没有,我用锤子砸伤了手指,好痛。”

“你会开冰箱吗?”她问。我说,会。

“那你铲一小块冰下来,敷在手指上。”

从此以后,凡事我都打电话找“信息台”。我向她请教地理作业或数学题。

我的小鸟金丝雀死时,我告诉了“信息台”这个痛苦的消息。她试图安慰我,但我还是很伤心。我问她,“为什么鸟儿歌唱得那么好听,让所有家庭都开心,到头来还是变成了笼底的一堆羽毛呢?”她一定体会到了我深深的痛楚,因为她平静地说,“保罗,永远记住另外的世界也可以唱歌。”不知怎的,我感

到好受些了。

又一天,我拿起电话问,“你怎么拼写 ‘感激’呢?”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太平洋西北岸的一个小镇子里。我九岁时,全家搬到了波士顿。

十来岁时,那些童年的谈话从未真正从记忆中消退。这时,我体会到了她肯把时间花在小孩子身上是多

么的有耐心,多么体贴,多么善良。

几年后,我去念大学途中,飞机中途在西雅图降落。我有半小时左右的转机时间。想都没想我就拨通

了家乡的接线员,说“我要信息台”。

奇迹发生了,我听到了那个熟悉的细小而清晰的声音,“这里是信息台。”事先我并没想好,却分明听到自己在说,“你能告诉我怎么拼写‘感激’吗?”

好一阵子没人说话。而后有人轻轻地答道,“我想你的手指现在一定不疼了。”

我笑了。“真的还是你,”我说,“你知道那时候你对我有多重要吗?”

我告诉她这些年我常常念起她。我问她可不可以再给她打电话。

“当然可以,”她说,“说找莎丽就行了。”

三个月后我回到西雅图。一个不同的声音答道,“这里是信息台。”我说要莎丽接电话。“你是她的朋友吗?”她说。“是的,是她的老朋友,”我答道。

“很抱歉告诉你,”她说,“五个星期前莎丽去世了。”

正准备挂电话,她说,“等一等。你说你叫保罗是吗?”

“是的。” “哦,莎丽留了口信给你。”她说,“告诉他我还是认为另外的世界也可以唱歌。他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我说了声谢谢,挂断了电话。我明白莎丽的意思。悉尼奥运会使我有机会对承办大型体育盛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觉得这一知识对我十分有益,因为我所提供的媒体服务也将是我们承办的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所需要的。

同时,我认为,志愿者的工作能加深我对各种事务的全面理解,这就是我为什么参加第一线工作的原因。

但是我却毫不怀疑,这种经历是如此的让我刻骨铭心,如此的令我自豪。当我离开悉尼时,我所带走的许多记忆都深深地打上了这种情感的烙印。

作为女性自愿者,通常我对穿制服并不感兴趣,但是自从我穿上悉尼奥运会志愿者服以后,我就感到自己是一项非常重要,非常宏大赛事中的一员,这种经历我一生中难得再有第二次。我很快就融入到了穿同样制服的人员行列中,我们穿着色彩靓丽的外衣走在大街上迎面相遇时,我们微笑点头,互致问后。这一声声祝愿在两周的奥运期间时时都在耳边萦绕。

我是新闻中心总部的主管,要经管800名记者的办公桌、电话、电视机以及别的志愿者,他们中有许多是学大众传媒的学生。中心是一天24小时连续运转,我们每班要干8个钟头,而且常常是通宵达旦,因工作既重要又令人振奋,我们一般不得不延长工作时间。没有我们的工作,记者们就不可能把他们的文章发回到国内的新闻部的办公桌上,有关体育健儿成功亦或失败的消息将不会为世人所知。(A_6)作为志愿者,我们都感到我们的工作对奥运会的成功作出了贡献,因而我们都为我们获得的称赞而欣喜不已。我们努力工作同时也有乐趣;我们结交了世界各地的朋友,学到了终生受益的新技能。

奥运会结束时,所有的志愿者,总计47 000人,应邀参加悉尼城区的大游行。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参加了游行,千千万万的人倾城而出,夹道相庆。亲历其中,许多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奥运会很成功,我志愿从事的工作与我现在所做的工作既有关又有益。这次大型赛事的亲身经历以及公众对我们辛勤工作的肯定我将永世难忘。

第四篇: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课文翻译

我在哈佛的第一周

新生迈进哈佛校园的第一天,据说总是令人兴高采烈,激动不已。这的确也是我来到哈佛第一天的真实写照。父母陪着我开车驶过主校门进入校园时,那柔和的阳光透过绿树间隙照射在具有历史意义的砖墙建筑物上。沾满晨露的绿草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我凝视着车窗外面的迷人景色,自忖“最幸运的新生不过如此了!”

我们来到了卡纳迪公寓——我的宿舍楼。我和四个女孩同住在四室一厅的套房里。这个套房在顶楼,天花板很高,上面有天窗。从卡纳迪公寓到餐厅和上课的教室,都只需要两分钟的路程。我很喜欢自己的室友。我们各自的背景、种族、宗教信仰和兴趣爱好都完全不同。这也映衬出哈佛引以自豪的“多样性”。第一周,幸亏有这样四个可称为朋友的女孩相伴,帮助我顺利度过了到哈佛后的这段适应期。这一周有许多重要的抉择需要我来做,而没有父母和好友的帮助,有时我会感到十分艰难。

选课是第一步。在哈佛,新生唯一的必修课是说明文写作。这一年,我实际上可以选修我想学的任何课程,而且课程的门类出奇地多!我该如何选择呢?庆幸的是哈佛允许新生在“选课周”里到课堂试听。上课时间和平时一样,我们可以试听任何想选修的课程,多少不限。如果我最后决定选修某一门课程,我就要完成“选课周”里布置的所有功课。另外,如果我试听了一门选课表上看似很好的课程,却发现这门课并不适合我,或教授讲课枯燥乏味,我可以决定不选修这门课!同样艰难的是在众多的运动队、出版社团、乐队、戏剧社或俱乐部中做出选择。到底该参加哪一个呢?

在哈佛,就餐肯定也是新生最关注的事情之一。不仅是一日三餐吃什么——吃的都是美味,更值得一提的是就餐的环境真的很好。我们的餐厅更像是一个教堂或博物馆。桌子、椅子、地板、墙壁,还有高高的天花板都是用华丽的深色木料制作的,油漆得精光锃亮。而且,大厅里悬挂着枝形吊灯,墙上镶嵌着明亮的彩色玻璃窗,厅里到处可见哈佛历史名人的雕塑和画像。

哈佛第一周的所有这些经历将成为我毕生的珍贵记忆。然而,哈佛这一周给予我的最宝贵 的资产,却是我遇到的其他同学。我在这儿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朴实。每当我看到有人在 嘉佩乐音乐会上演唱动人的歌曲,有人在才艺秀上表演精彩的小提琴独奏,有人在我去听的一 堂课上阐述深刻的见解,我都敬佩万分!能够欣赏身边这么多有天赋的同学并能与他们相伴,这正是我在哈佛第一周体验到的最宝贵的经历。一周已经过去,四年大学生活就在前头——真 是令人急不可耐!

俱乐部和社团 聚会、喝酒、吃饭——哦,还有工作——都让时光流逝,但你内心深处却有一些很想追寻的东西,但无法实现。你一直在寻找的,我的朋友,就是将你自己投身到大学社团中的机会,去发现各种各样的活动。这些团体在像牛津这样的城市里散发着勃勃生机。

不论你是想保持已有的兴趣,还是培养新的爱好,你首先应该到牛津大学学生会的新生集会上去看看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俱乐部。手持一张新生集会的入场券,你就可以得到一份崭新的关于牛津大学方方面面的综合指南。如果你错过了这场集会,别泄气,在新生周里发给你的手册《牛津目录》上,你将看到各种社团的介绍。你不妨稍作浏览——这可是你见识大学生活的重要机会。

人们投身社团生活的程度各不相同。有的完全沉醉于一个俱乐部,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几乎不跟非本俱乐部成员的人说话,直至成为该组织的领导者。其余的人更愿意选择灵活的方式,参加几个社团,参加凡是他们感兴趣的活动。还有许多人,也许有点笨,完全无视大学社团的 存在,只是与大学里的伙伴们在一起打发时间。

社团使人们有大量的机会结识校园以外的人,特别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别忘了,许多学院有自己兴盛的社团,你也能在新生周里加入这些社团。音乐和戏剧总是 很受欢迎,有兴趣的人聚在一起做点什么,也并非难事。如果你有心为学校新搞一个莎士比亚 说唱社团,你可以向大学校监申请注册,还可获得启动资助、贷款及其他好处。

尤其是对大社团而言,其中的一个负面就是学生的钻营。“钻营”指的是有些学生在俱乐部或社团里追求职位的提高(通常是要做主席),有些社团,比如牛津学生会或同业协会总能吸引那些比别人更有野心的人。当学生们突然想到他们空白的履历,想到履历会与他们将来能否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工作密切相关,想方设法往上爬就几乎是在所难免的了。尽管如此,也不用担心:绝大多数学生不赞成这种自我钻营的行为。他们能够从容地面对生活。

三百多个社团,对每个人来说,都应该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除了一些倾向明显的政治聚会和体育俱乐部外,所有的主要宗教都有自己的组织;有热衷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与文化的社团,包括从中国到保加利亚,以及从苏格兰到埃塞克斯的英国各地区;有热衷于义工、文学、音乐、戏剧和科幻小说的协会;还有五花八门的奇特组织,比如玛格丽特女子学院布丁协会、牛津特技协会以及普胡牌友协会。你会喜欢它们的。

玛塞娜的工作经历

进大学不久我就下定决心,在进入“现实世界”前先到国外待一段。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大多数同学都在忙着为“现实世界”的工作面试,我却在研究怎么才能去另外一个国家工 作。刚开始打听的时候,我对去哪儿,干什么都很随便。我就是很想出国,让我干什么都行。

不久我就听说了一个叫“北美学生英国大学俱乐部”的计划,像是专为想出国工作的学生 订制的。它给在读或者刚毕业的学生提供工作签证,让他们能到海外工作。因为语言相通和找 工作容易的关系,在六个可供选择的国家中我选择了英国。

毕业两个月后我横渡大西洋,到伦敦之前花六个礼拜把整个欧洲跑了一遍。去年8月24 日,我带着一张工作签证来到伦敦,但却没有工作,也没地方可住。我得承认那确实挺让人害 怕的!到达的第二天,我度过了我的第一个英国假日——银行休假日。这是个全国性的假日,到处关门歇业。直到第三天,我才去了“北美学生英国大学俱乐部”的办事处,熟悉了一下情 况。在此过程中,我了解到一切有关在英国生活工作的细节。我知道了该怎么逛街、怎么写英 国式的履历、交税、买健康保险、旅游、找住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怎么找份工作。我最关心 怎么找工作,因为我所带的钱已所剩无几,得尽快弄一份薪水。

事实证明找工作就像写履历一样简单!“北美学生英国大学俱乐部”计划在伦敦很有知 名度,许多雇主都加入了这项计划。因此很多领域都有许多工作机会可供选择。在找工作的时 候,我选择了三个不同的雇主,将自己的简历和附函传真给了他们。第一个星期我进行了三场 面试,接受了我的第一个工作机会,为美林证券国际银行工作。我在美林证券的办公室是在一 幢漂亮古老的楼房里,离白金汉宫只有两个街区。那儿的人都很友好,工作也很有意思。

适应伦敦的生活并非难事。不光如此,这儿值得一看的东西太多了。我在这儿待了六个 月,可能只走了一半我打算要去的地方。

在伦敦工作有许多好处。其中一个就是能融入到上班族中,真正领略一番英国的文化。我 的大多数同事都是英国人,因此,通过大量接触英国人的日常生活,我确实觉得自己了解、学 到了英国的文化。其次,像这样在另一个国家生活、旅游也是很经济的,因为大部分工作都足 以让你支付房租、生活费和旅游费。第三,你有机会得到宝贵的工作经历,让你的履历看起来 也更加国际化。

迄今为止,到伦敦工作是我做过的最好的决定。我毫不犹豫地把它推荐给大家!

信息台

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在电话里什么地方住着一个神奇的人—“信息台”,她无所不知。

初次与这个人邂逅是妈妈不在家的一天。我在工具凳旁玩耍,锤子砸伤了我的手指。痛得不得了,但没有人来安慰我。我在屋里走来走去,不住地吮着阵阵作痛的手指,最后走到了电话机旁!

我飞快摘下了听筒,贴在耳朵上。“信息台吗?”我冲着话筒说道。咔嗒两声后,耳边响起了一个细小而清晰的声音。

“信息台。”

“我弄伤了手指„„”我哭喊着。因为有个人听我倾诉,泪水一下子就涌了出来。

“妈妈不在家吗?”

“家里就我一个人,”我哭着说。

“流血了吗?”

“没有,我用锤子砸伤了手指,好痛。”

“你会开冰箱吗?”她问。我说,“会。”

“那你铲一小块冰下来,敷在手指上。”

从此以后,凡事我都打电话找“信息台”。我向她请教做地理作业或是数学题。

我的宠物金丝雀死时,我告诉了“信息台”这个令人痛心的消息。她试着安慰我,但我还是很伤心。我问她,“为什么鸟儿歌唱得那么好听,让所有家庭都开心,到头来还是变成了笼底的一堆羽毛呢?”她一定体会到了我深深的痛楚,因为她平静地说,“保罗,永远记住另外的世界也可以唱歌。”不知怎的,我感到好受些了。

又有一天,我拿起电话问,“你怎么拼写‘感激’呢?”

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太平洋西北岸的一个小镇子里。我九岁时,全家搬到了波士顿。

十来岁时,那些童年的谈话从未真正从记忆中消退。这时,我体会到了她肯把时间花在小孩子身上是多么有耐心,多么体贴,多么善良。

几年后,在我去大学的途中,飞机中途在西雅图降落。我有半小时左右的转机时间。想都没想我就拨通了家乡的接线员,说“我要信息台”。

奇迹发生了,我听到了那个熟悉、细小但清晰的声音,“这里是信息台”。事先我并没想好,却分明听到自己在说,“你能告诉我怎么拼写‘感激’吗?”

好一阵子没人说话。而后有人轻轻地答道,“我想你的手指现在一定不疼了。”

我笑了。“真的还是你,”我说,“你知道那时候你对我有多重要吗?”

我告诉她这些年我常常想起她。我问她可不可以再给她打电话。

“当然可以,”她说,“说找莎丽就行了。”

三个月后我回到西雅图。一个不同的声音答道,“这里是信息台。”我说要莎丽接电话。“你是她的朋友吗?”她问。“是的,是她的老朋友。”我答道。

“很抱歉告诉你,”她说,“五个星期前莎丽去世了。”

正准备挂电话,她说,“等一等。你说你叫保罗是吗?”

“是的。”

“哦,莎丽留了口信给你。”她说,“告诉他我还是认为另外的世界也可以唱歌。他会明白我的意思的。”

我说了声谢谢,挂断了电话。我明白莎丽的意思。

永远不要低估你留给别人的印象。今天你又走入谁的生活了呢?

大学生在校做研究

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二年级学生索菲亚•斯黛拉,是众多以各种方式在校参与研究工作的学生之一。这些学生有的是为了拿学分,有的是为了挣钱,还有的就是为了多一份经历。老师和学生都认为,大学生从事研究工作对师生双方都有特别的好处。的确,大学生从事研究是一种深入学习的机会,能拓展思维,而这是传统教育无法做到的。经济学教授拉尔夫•爱迪生说:“要真正学好一门课程,你得认识到:知识不是现成的,等着你去被动吸收,而是在不断地创新,所以我们得不断地进行再思考„„一般来说,当学生认识到一门学科是发展的而非静止的,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因为他们看到这是个发展的过程。”他指出,做研究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因为“一项研究确实能给学生提供机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做研究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树立自信心。艾米莉亚是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她说:“你得走出课堂自己学习,没有人会用勺子喂你知识。”大学时期从事研究工作的美好回忆促使她下决心放弃在华尔街的编程工作,重返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

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系的毕业生亚瑟•汉纳说,大学生从事研究“就像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他说做研究不是让学生寻找已有的知识,而是促使他们探索尚未掌握的知识。这是一个发现空白然后再竭力填补空白的过程,与在教室里学习人们业已掌握的知识完全不同。他还认为,一项独特有创意的研究会让你的工作充满“独家创造的自豪”,这可是他在常规课程里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多数大学生做研究是为了拿学分。他们注册一门学期课程,为老师做一个项目,老师也就会给他们的工作打分。有些系的学生通过做研究项目,可能据此写出一篇(教学计划规定之外的)论文,从而在毕业时获得(这个学科的单科优秀)荣誉。

有些学生做研究是为了挣钱。如果只是将做科研看成一种就业,这可是大学生能得到的最理想的工作之一。斯黛拉说:“我需要一份收入,与其在餐厅端盘子,不如在这里工作。”有偿研究工作使她的勤工俭学变成了充满魅力的学习机会。她的工资也有保障,因为今年启动了一项计划,给大学生研究工作提供100 000美元的基金。这笔资金将给50名大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研究岗位。

还有些学生做研究既不是为学分,也不是为钱,完全是出于自愿。通常,这些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需要他们关心他人,比如当医生。

正如经济学教授拉尔夫•爱迪生所说:“大学生做研究可以成为教育中宝贵的一部分,这是一项真实而有益的特权。它是特别环境下为特别的人准备的特别任务。”

第五篇: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我原谅你

并非只有婚姻关系才需要宽恕。我们与子女、朋友、同事、邻居,甚至陌生人相处时同样需要宽恕。事实上,没有宽恕的氧气,任何人际关系都无从维系。宽恕并不是脾气好的人们才拥有的特质;它是所有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可缺少的。

有些人可能认为,自己受伤太深,次数太多,无法宽恕。可耐人寻味的是,恰恰是被伤得最深的人,才真正需要宽恕别人,原因很简单:仇恨就像癌症,会毁掉宿主。如果不尽快铲除,它就会生根发芽,使那些执意仇恨无法释怀的人受伤甚至死亡。

因为事实是,除非我们能宽恕他人,否则就永远无法恢复。伤口会继续溃烂,永不愈合。中国有句古谚,“复仇者必自绝”。

对有些人来说,宽恕他人似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从何做起。首先你要接受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宽恕他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事实上,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这也许是最难做到的。

背伤害的是我们,却还要宽恕他人,这似乎毫无公平可言,然后这真是宽恕的关键所在。

“宽恕并忘记”,这句俗话谁都会脱口而出,但实际上既简单又肤浅。一则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二则它完全偏离了宽恕的真正含义。生活中最需要宽恕的事真是那些无法忘记的事。我们不应该把这些事掩饰起来,而需记住它们,并有意不因此对做过这些事的人怀有成见,然后继续生活。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会感到:宽恕别人,一开始会相对容易些,难的是每次你看到那个人,与他谈话,甚至只是想起他之后如何控制自己的感情。真正的宽恕不是一劳永逸之举,而是持久的情感面对。

等待越久,宽恕就越难。实际上,时间不会愈合伤口,只会让愤懑和仇恨更长时间地吞噬你的内心。如果要等待“适当的时候”,你也许永远都找不到机会。

开始运用宽恕的艺术之前,你先要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中有多少人在特定的场合下是完全无辜的呢?

几年前,我和妻子买了一件便宜家具。最初几个月,它蒙蔽了所有人——美观、实用、人见人爱。我们认为它太适合我们家了。可时间一长,表面薄层的边角部分开始慢慢脱落。再也没有当初的效果了,不过至少它现在是以真实面目示人!事实是,不管喜欢不喜欢,在漂亮的表层下,我们都只是刨花板。因此,在我们评价别人之前,明智的做法是先在镜子里认真审视自己。我们越是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缺点,便越愿意也越能够宽恕他人的缺点,宽恕的越多,也就越能体会到真正的满足。

宽恕他人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反应。我发现向自己的孩子道歉不仅能修复了我们破裂的关系,也有助于缓和紧张的局面,使孩子们更容易自己开口请求我们的宽恕。如果你认为自己是对的,没有办法宽恕,那么问自己这个问题:要正确,还是要快乐?

要宽恕别人,最难的一点是迈出第一步——如果你已经好长时间不和伤害你的人讲话,就更是如此。但请记住,他们很可能会很高兴得到你的消息。他们也许甚至会因为你做了他们多年来想着要做的事而深受感动。但谨记你这样做是为他们,同样也是为自己,所以即便他们的反应有违你的期望也不要难过。

当然,有些人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或者根本不在乎,因此如果你说要宽恕他们,那只会让两个人都懊恼。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自己的心里没有宽恕。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宽恕,不再生气,不再感觉受伤,心平气和对待发生的事,继续自己的生活。

怨恨越深,越不开心。如果不能学会宽恕这门“失传的艺术”,你就将永远是受害者,不仅是伤害你的人的受害者,也是自己情感的受害者。

宽恕别人能让你处于主动地位。尽管宽恕很难,但不宽恕的话情况会更糟。“宽恕我们的罪过吧,虽然我们拒绝宽恕对不起我们的人”,《圣经》里没有这样的话,这可是有道理的。

假如拥有三天光明

我们都读过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主人公将不久于人世,长则一年,短则24小时。而我们总是很感兴趣,这个即将辞世的人会如何度过他最后的时日。当然,我指的是拥有选择权利的自由人,不是那些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的死囚。

这一类故事会促使我们思考,在类似的处境下,我们自己会做些什么?身为生命有限的人类,我们会把什么样的事件、经历、联想,塞进这最后的时光里?回首往事,我们又会有哪些快乐和遗憾呢?

有时我想,把每天都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来度过,会是一个很好的原则。这样的态度将更能凸显人生的价值。每一天我们都会怀着柔情、充满活力、心存感激,而这些,在来日方长时却常被我们所忽视。当然,也有一些人会奉行享乐主义——吃喝玩乐,但是绝大多数人在得知死期将至时都会更加珍惜生命。

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珍惜生命。我们知道有一天自己定会死去,但是总觉得这一天很遥远。我们身体健康时,死亡是完全无法想象的,我们很少会加以考虑。日复一日,没有尽头。所以我们忙于琐事,几乎不曾意识到自己对生活的态度有多么冷漠。

在运用所有的感官时我们的态度恐怕同样冷漠。只有聋人才珍惜听力,只有盲者才知道能见光的幸运。对于那些成年后才失明失聪的人来说尤其如此。但是那些听力或视力从未遭受损失的人却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幸运的能力。他们眼睛看见的、耳朵听到的,都是模糊的,不专心,也不带感激。这个道理,就是常说的失去才懂得珍惜,生病才知健康可贵。

我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刚成年时,有几天突然既盲又聋,也不失为一件幸事。黑暗会令他更感激光明;寂静会教会他领会声音的乐趣。

有时我会试探视力正常的朋友,问他们看见了什么。最近,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刚在树林里走了很长时间,我问她看见了什么。“没什么,”她回答说。我本应觉得难以置信,不过我早已习惯类似的回答,因为很久以前我就知道视力正常的人看到的东西很少。

我问自己,在树林里散步一个小时,看不到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这怎么可能呢?我看不见东西,只凭触摸,却也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感觉到树叶的精巧对称。我的手爱抚着白烨树光滑的树皮,或是松树粗糙的树干。春天里,我怀着希望触摸着树枝寻找新芽,那是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后的第一个征象。我感受花朵的悦人纹理,发现它的可爱褶皱,大自然的神奇一角展现在我的面前。偶尔,如果幸运的话,当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会感到放声歌唱的小鸟欢快的颤动。张开手指,让清凉的溪水从指间冲过,我会很开心。对我来说,厚厚的松针或松软的草坪比奢华的波斯地毯更惹人喜爱。对我来说,多彩的季节如同一场动人心魄的不会完结的戏剧,剧中情节从我的指间流过。

我的心不时地在呐喊,渴望能亲眼看到这一切。仅仅通过触摸,我就能获得如此多的喜悦,那光明又将展示多少美啊。然而,有眼睛的人看到的却分明不多。整个世界色彩缤纷、生机勃勃,人们却都漫不经心。也许,已经拥有的不加珍惜,还没得到的却想拥有,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在光明的世界里只把视物的天赋作为使生活方便的工具,而不是丰富生活的工具,这实在是太令人遗憾了。

啊,假如拥有三天光明,我将能看见多少事物啊!

追梦

很多年轻人告诉我,他们想当作家。我总是鼓励这些人,但我也会解释,“当作家”和写作是有区别的。在多数情况下,这些人是在梦想名利,而不是在打字机前独自度过漫长的时间。我对他们说,“你得渴望写作,而不是渴望当作家。”

孤独、冷清、低薪,这就是写作的现实写照。幸运之神会眷顾一些作家,但数以千计的人心中的渴望永远无法满足。就算是成功者,大多也曾长期无人问津、穷困潦倒,包括我。

我离开工作了20年的美国海岸警备队成为一名自由作家时,前途一片渺茫。唯一拥有的是一个儿时的朋友乔治,他跟我在田纳西州的亨宁一起长大。乔治在格林尼治村公寓看门,他在那里帮我找了间腾出来的储藏室。那儿很冷,又没有卫生间,可是我不在乎。我马上买了一部二手的打字机,感觉就像一个真正的作家了。

然而,过了一年左右还没有时来运转,我开始怀疑自己。作品很难卖出去,我只能勉强维持生计,但我知道,我渴望写作,多少年来我一直梦想着写作。我不要像有些人一样,临死时还想,“假如......”我要坚持不懈地实验着我的梦,哪怕衣食无着,害怕失败,也决不放弃。这是希望的阴影地带,每个有梦的人都必须学会在那里安居。

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我的医生从此改变。不是经纪人或编辑打来要和我签一份大额合同。刚好相反,这个电话像海妖的歌声,诱使我放弃梦想。打电话的是海岸警备队的一个老熟人,警备队现在设在旧金山。他借过一些钱给我,不时提起这件事。“我什么时候才能拿回那15快钱啊,亚历克斯?”他揶揄道。

“等我下次卖了稿子吧。”

他说,“我有个更好的主意。我们这里要新招一个公共信息助理,年薪六千。想要的话,这位子就是你的了。”

一年六千!在1960年,那可是一大笔钱了。我可以买套不错的房子,一辆二手车,还清所有的债,甚至还可以有点积蓄,而且我还可以在业余世间写作。钞票在我脑海中舞动,但我的头脑蓦地清醒了。从内心深处,一个固执的决定涌上心头。我的梦想是要当作家,全职作家。我一定要实现梦想。“谢谢,我不去,”我听到自在这样说,“我要坚持写作。”

放下电话,我在小小的房间里踱着步,开始觉得自己像个傻瓜。我把手伸进壁橱(一个钉在墙上的装桔子的板条箱),拿出里面所有的东西:两个沙丁罐头。我把手伸进口袋,找到了18分钱。我把罐头和硬逼塞进一个皱巴巴的纸袋。我对自己说,看吧,亚历克斯,这就是你的全部家当了。我觉得前所未有的沮丧。

我希望我可以说,情况马上有了好转,可是没有。幸亏还有乔治帮我渡过难关。

通过他,我认识了一些正在苦苦奋斗的艺术家,比如乔德莱尼,绘画很多年,;来自田纳西的诺克斯维尔。乔经常穷得连食物都买不起,所以他会去附近的一家肉店,那屠夫会给些粘着肉末的大骨头;他还会去杂货店,店主会给他一些焉了的蔬菜。用这些,乔就可以做他喜爱的汤了。

村里还有一位邻居,是个英俊的年轻歌手,开一家生意清淡的餐馆。据说,要是顾客点了牛扒,这歌手就会冲到街对面的超市里买一份回来。他的名字叫哈利·贝拉方特。

德莱尼和贝拉方特等人成了我的楷模。我懂得了,要追求梦想,就得做出牺牲,有创意地生活。在梦想的阴影里生活就是这样的。

我品味这这个教训,这时我文章的销路也慢慢好起来。我写的是当时街头巷尾大众谈论的话题:公民权利、美国黑人、非洲。很快,就像南归的鸟儿一样,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在寂静的房间里,我仿佛可以听见亲人的声音,祖母、乔治亚表姐、普卢思阿姨、利兹阿姨、蒂尔阿姨,在向我讲述我们的家族历史和奴隶制度。

以前,美国黑人对这些故事避而不谈,所以我也很少向别人说起。但有一天,我与《读者文摘》的编辑们共进午餐时,我讲了祖母、阿姨和表姐她们的故事。我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要追溯我的家族史,找到那戴着枷锁来到美国海岸的第一个非洲人。午餐结束时,我已经得到一份合同,资助我的调查与写作,为期九年。

爬出阴影所在,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过到了1970年,我离开海岸警备队十七年之后,《根》发表了。一夜之间,我拥有了大多数作家都不曾拥有的名望和成功。阴影已经变成了令人目眩的聚光灯。

生平第一次,我有钱了,机会之门处处为我敞开。电话响个不停,总是有新的朋友,还有新的合约。我收拾好,搬到洛杉矶,协助拍摄《根》的电视系列短篇。这段时间,我应接不暇,令我精神振奋。在某种意义上,我被成功的光环蒙蔽了双眼。有一天,整理行装时,我看到一个箱子,装的是多年前我在格林尼治村的家当。里面有一只棕色的纸袋。

我打开来,看到两个锈迹斑斑的沙丁鱼罐头,一枚五分硬币,一枚十分硬币,三枚一分硬币。突然,往事潮涌而来。我仿佛看到自己又蜷缩在打字机前,在那个凄冷的单间里。我对自己说,这袋子里的东西也是我的一部分根。我可不能忘了。

我请人把这些东西镶起来。我把这个透明的塑料盒放在每天都能看到的地方。我现在就可以看到它,就放在诺克斯维尔的办公桌上方,放在一起的还有普利策奖杯,一张有电市版《根》所获九个艾美奖的照片,还有斯宾干奖牌——“全国有色人种协进会”(NAACP)的最高荣誉。要是问我,哪一个对我意义最大我会感到很难回答。但这中间,只有一样东西会提醒我,在梦想的阴影里坚持自己的方向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毅力。

这个教训,每一个有梦的人都应该汲取。

选择乐观

假如你预料某事结局不妙,结果可能真会如此。悲观的想法很少落空。不过这个法则反过来也成立。假如你觉得会有好事发生,通常就会交上好运!乐观与成功之间似乎有一种天然的因果关系。

乐观和悲观都具有强大的力量,我们每个人必须选择其一,来塑造自己的前途和理想。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足够的幸运与不幸——丰富的爱上和喜悦、充足的欢欣与痛苦——令我们找到或乐观或悲观的理由。我们可以选择哭或是笑、祝福或是诅咒。这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是积极向上,还是垂头丧气?

我信守积极向上的态度。对积极的东西我浓墨重彩,对消极的东西则一笔带过。我是乐天派,既是天生如此,也因后天选择所致。诚然,我知道生命中会有伤痛。我已经七十岁了,经历过不止一次的危机。但是,当一切尘埃落定,我发现生命中的美好远比丑恶多。

乐观的态度不是奢侈品,它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你看待生活的方式将决定你的感受、你的表现,以及你与他人相处得怎样。反过来,悲观的想法、态度和期待也会自成因果:它们是能自我实现的预言。悲观会制造出无人愿往的黑暗之地。

多年前,我驱车去一个加油站加油。那天天气很好,我的心情也不错。当我走进加油站付油钱时,服务员问我:“你感觉怎样?”这问题有点古怪,不过,我感觉很好,于是便照实回答了他。“你脸色不好,”他回答。这话让我大吃一惊。我告诉他我的感觉从未像现在这么好,但已不像开始那么底气十足了,而他则毫无顾忌地继续大讲我的气色如何差,还说我肤色发黄。在离开加油站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心神不宁。驶出一个街区之后,我把车停在路旁,对着镜子看着自己的脸。我感觉如何》我的脸色那么差吗?一切都正常吗?等我回到家里,我已经开始觉得有点想吐。我的肝脏出了毛病?是不是染上了什么怪病?

再次关顾那个加油站时,我还是感觉很好,我弄明白了个中蹊跷。这个地方不久前把墙漆上了一种抢眼但又难看的黄色,墙面反射的光线使里面的每一个人看起来都像得了肝炎。不知道有多少人有过与我类似的反应。和一个根本不认识的人的一次短短的对话竟然改变了我整整一天的心情。他说我面带病容,没过多久,我就真的觉得不舒服。那一句消极的话就大大影响了我的感觉和行为。

唯一比否定态度更有力量的是积极的肯定,充满乐观与希望的话语。最让我心存感激的一件事情,就是我生长的这个过度有着伟大的乐观主义传统。如果一种文化从整体上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不可思议的事情也能变成现实。人们若把世界看作光明与希望之地,他们将背赋予努力进取和成就工业的力量。

乐观不意味着幼稚。在保持乐观的同时,你仍然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意识到有些问题非常棘手。乐观带来的该改变在于面对问题的态度。比方说,这些年我总是听到有人抱怨用于太空计划的钱是被拜拜浪费了。他们会说:“与其花4亿5千5百万美元把一个人送上月球,为什么不把这些钱用来解决地球上贫穷问题呢?”但当你追问他们打算如何用这些钱来消除贫困时,大多数人又会无言以对。我对他们说:“告诉我一个解决办法,我会为你们筹到钱。”以积极的方式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对花在别的项目上的金钱王嘉挑剔。实际上,美国太空计划带来了许多有价值的发现,全人类都从中受益。

乐观精神使我们的注意力从消极的否定态度转向积极的、建设性的思考。乐观主义者更关心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怨天尤人。事实上,如果没有乐观精神,像贫穷这样严重而且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无望解决的。解决这样的 问题需要一个梦想家——一个拥有九死不悔的乐观、矢志不移的坚韧和无线信心的人。何去何从,由你决定。

下载Unit 7 Drug Abuse课文翻译大学体验英语三word格式文档
下载Unit 7 Drug Abuse课文翻译大学体验英语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梦今年夏天,超过 65 万的大学生毕业离校,其中有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找工作。在当今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做父母的该如何激励他们?七月,你看着 21 岁英俊的儿子穿上学士袍,戴上四方帽......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Unit 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经济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以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互联网经......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

    一、友谊的真谛米歇尔.E.多伊尔马克.K.史密斯 1、我们探讨友谊这个概念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社会公认的择友标准.在某一情境下,我们会把某个人称为朋友;然而,情境一旦变迁,......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课文翻译 2009-12-16 21:14 UNIT 1 PASSAGE A 牛津大学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最著名的高等学府。牛津大学始建于12世纪。它位于英......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课文翻译

    My dream is to become a painter,to study hard is the key to success,I like to see good art documentary, accept the edification of the art, to improve the professi......

    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课文翻译

    Unit1 蛙的故事 最近发生了几桩怪事儿。 我在北威斯康星州的树林中有一座小木屋。是我亲手搭建的,前面还有一间花房。住在里面相当惬意。实际上我是在户外做音频制作和环境......

    Unit 6 Travel Around the World课文翻译大学体验英语三

    Unit 6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Passage A The Woman Taxi Driver In Cairo Her name is Nagat. I first saw her outside Cairo's airport terminal. A woman taxi driv......

    综合英语三课文翻译(范文)

    Unit 1 Changes in the Way We Live 在美国,不少人对乡村生活怀有浪漫的情感。许多居住在城镇的人梦想着自己办个农场,梦想着靠土地为生。很少有人真去把梦想变为现实。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