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心得体会
学习总书记——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心得体会
“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出水平。” 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对新时代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提出明确要求,赋予经济特区新的重任。
改革开放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5个经济特区,勇当体制改革“试验田”和对外开放“窗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探索新路,蝶变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优势和巨大魅力的精彩样本。
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深圳责无旁贷。深圳作为习仲勋老书记主政广东期间提出建议、邓小平同志亲自圈定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更要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强劲助推中华巨轮驶抵光辉彼岸。
思想领航,阔步前行。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需要自觉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发展特区的最强法宝、最强武器,牢记总书记的深切厚望和殷殷重托。从“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我们最宝贵的思想财富和最强大的精神指引。学通弄懂做实,深圳就能实现 “四个走在全国最前列”,交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精彩答卷,不断向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创新引领型全球城市迈进。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需要深刻把握经济特区新的战略定位。新定位,新标杆。40年来,深圳争当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实干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试验平台。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节点上,深圳必须牢记总书记赋予特区新的战略定位,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决心和更大的气魄推进改革开放,以走在最前列的标准开创特区工作新局面,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新格局,从而把“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擦得更亮,把“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托得更高,创造出无愧于“改革开放的开拓者”和“改革开放的实干家”的辉煌业绩。
立志不移,奋发有为。把特区办得更好、办出水平,需要特区人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我们要赓续特区开拓者筚路蓝缕、胼手胝足的创业激情,切实把奋斗精神贯彻到把特区办得更好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竞相奋斗、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率先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全面开放、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全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等等,前行路上还有不少难题待解。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锐意创新,埋头苦干,我们就能把特区办出更高水平。
“船往天涯去,风从南海来”。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对特区美好未来的擘画定将在深圳大地上率先成为生动的现实。
第二篇: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心得体会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心得体会
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
自由贸易港是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海南自贸港建设肩负着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的重大使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则进一步明确:制定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海南自贸港建设应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充分学习借鉴国际自由贸易港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和制度安排,积极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深化竞争规则领域开放合作,实质性深化海南同以东盟为主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多层次、多领域务实合作,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加快形成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的要义是内资外资、国企民企、大中小微等各类市场主体机会均等、机遇共享,同台竞技、公平竞争,期望的效果是百舸争流、争相斗艳,根本评判标准是市场主体满意不满意、企业是否蜂拥而至。
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紧紧围绕汇聚人才、集聚人气,把握全球人才流动新趋势,构建开放的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并积极探索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广纳贤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海南打造成为五湖四海有志之士逐梦人生之港。
抓住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这个关键
高标准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是打造公平开放统一高效市场环境的根本基石。《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指出,要下大力气破除阻碍生产要素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海南要加快落地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员进出自由便利、运输来往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等自贸港特殊制度安排,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持续释放制度和政策红利。
要大幅放宽市场准入,严格落实非禁即入,建立完善标准制+承诺制投资制度,强化产权保护,打造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建好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在知识产权转让、运用和税收政策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要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确保各类所有制市场主体在要素获取、标准制定、准入许可、经营运营、优惠政策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
要着力构建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为基础,以地方性法规和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为重要组成的自贸港法治体系,营造国际一流的自贸港法治环境。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大力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培育知识、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瞄准各类要素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提高要素质量和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立足当下,完善现代化市场监管机制,促进监管权力规范透明运行,提高市场监管科学性有效性,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
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市场经济观念
要防止对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人为干扰,深刻认识企业是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价格形成机制以市场竞争为主,要让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要强化zf投资项目成本控制意识,善于发挥zf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创造平等投资机会、创新投资运营机制等方面入手,通过市场的办法,多渠道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境外资金,以最小zf投入实现最大产出、最大效益。
要强化法治意识,重信守诺,带头保护产权、维护契约,认旧账,理旧事,推动各类市场主体依法经营、诚信经营。要带头弘扬公平竞争文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近但不勾肩搭背,热情但不称兄道弟,清清爽爽守住底线,真心实意靠前服务。
正确处理zf与市场的关系
理顺zf和市场关系,是深化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牛鼻子,重点在于推动zf职能转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zf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强化经济监测预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zf要有为,尚需少为。
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将该放的放足放到位、该管的管好管到位,最大限度减少zf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减少zf对价格形成的不当干预,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和新型监管机制,有效弥补市场失灵,把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和加快形成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
第三篇: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思考体会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思考体会
四通八达的路网、密集交错的航线、便捷高效的环岛高铁、星罗棋布的水电光气千年来中华民族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海岛之上变为现实。一路走来,海南基础建设捷报频传,这些成果将搭建起承接自贸港政策的四梁八柱,为自贸港建设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犹如经济社会发展的筋骨,节点布局合理、网络密度适宜、通道运行高效、传输能力满足社会需要,筋骨就强健有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才能顺畅流动,城乡和区域间才能协调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就稳固有效。一个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驶上快车道的有力后盾,更是不断提升民生福祉的有力推手,人们的出行更便捷、更多元,方方面面的体验也会更美好,幸福生活就如搭上了快车。由此可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自贸港,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
人们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更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保障。基础设施又如流淌在大地上的动脉,唯有联动才有活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注重统筹协调。在这方面,海南已有经验可循。近年来,海南按照全省一盘棋的发展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持续高标准规划、系统科学推进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如今,从天上到地下,一个外联内通、覆盖城乡、功能较完善的综合五网基础设施体系已初具规模。这是海南运筹帷幄的结果,也是海南行稳致远的坚强基石。
基础设施不仅要有,还要持续向好转变,不断完善以适应时代要求。其建设须既适应当下又面向未来,既科学安排又要适度超前。当前,要加紧谋划实施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控制性、基础性、先导性基础设施项目,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还应紧密衔接十四五发展,统筹沿海与山区、城市与农村、增量与存量、传统基建与新基建,重点有序地完善、升级基础设施建设。
第四篇:《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宣传解读材料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宣传解读材料
三个相当抢眼的重点
第一、零关税
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于目录外、允许海南贸易港自由进口的商品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零关税,意味着什么?
相当于海南接下来就成为了另一个香港,而海南的陆地面积是香港的32倍!因此以后,海南可能成为像香港一样的购物天堂,再加上面积大得多,所以将要迎来前所未有的强劲发展。
那么,海南是否即将“碾压香港”了呢?
免了进口关税后,可以倒逼出口关税谈判,久而久之海南就会有独立关税地位,再加上自由贸易,自然就会实现资金进出自由,相当于事实上替代了香港……当然,这只是设想,走起来还需要很多很多年。
第二、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
只有零关税怎么会够呢?还要放宽购物额度,才能尽情“买买买”!
中国海关规定,旅客入境时,携带在境外获取的价值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物品时,海关将对超出部分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比如名贵手表、名牌手提包等,则要全额征税。
而现在,海南限额提高到10万了,这可以说又是对香港有碾压力度的政策。
第三、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质经营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
海南自贸港将优化税收政策安排:
1,从《方案》发布之日起至2025年前,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简单来说就是,公司少缴税!
如果你的企业是盈利的,那么在海南设立一个分公司,或者直接将公司总部搬过去,你就直截了当地可以少缴税了!这就意味着公司的运营成本缩减了,接下来你在同行中将更具竞争力,你可以高薪吸引人才,企业将越做越大……
2,2025年前,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营业额有700亿的话,在原税收的标准下每年需要缴税90亿元,但如果公司设在海南,就直接省了90亿!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每年有多少公司财务,为了少缴几万元的税,加班熬秃头?这直接省下的钱,香不香?
3,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
如果你的年薪为100万,在海南工作的话到手收入可以直接多上10几万!
十大关键点
自由
“自由”一词在整个文件当中出现了155次。其核心是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以各类生产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动和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以特殊的税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会治理体系和完备的法治体系为保障,在明确分工和机制措施、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前提下,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
开放
“开放”一词在文件中出现了44次。文件指出,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推进高水平开放,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根本要求。要深入推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加快推动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零关税
在实现有效监管的前提下,建设全岛封关运作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对货物贸易,实行以“零关税”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制度安排。对服务贸易,实行以“既准入又准营”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举措。
所得税
对注册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设立的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符合条件的资本性支出,允许在支出发生当期一次性税前扣除或加速折旧和摊销。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对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清单管理,由海南省商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此外,消费税和增值税也有提及。
离岛免税额度
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开放增值电信业务
逐步取消外资股比等限制。允许实体注册、服务设施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的企业,面向自由贸易港全域及国际开展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等业务,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面向全国开展业务。安全有序开放基础电信业务。开展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建设国际海底光缆及登陆点,设立国际通信出入口局。
国际航运枢纽
实施高度自由便利开放的运输政策,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户籍与自主权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户口迁移政策,实行以公民身份号码为唯一标识、全岛统一的居住证制度。赋予行业组织更大自主权,发挥其在市场秩序维护、标准制定实施、行业纠纷调处中的重要作用。赋予社区更大的基层治理权限,加快社区服务与治理创新。
土地和房地产
文件指出,推进农垦土地资产化。总结推广文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经验,支持海南在全省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依法保障国家重大项目用海需求。但文件并未就房地产进行着墨,仅一处提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
功能规划
大力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增强产业竞争力。聚焦平台载体,提升产业能级,以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贸易等为重点发展信息产业。依托文昌国际航天城、三亚深海科技城,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平台,培育深海深空产业。围绕生态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等壮大先进制造业。发挥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优势,建设全球热带农业中心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智慧海南。
税务相关政策汇总:
01、个人所得税
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超过15%的部分,予以免征。对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行清单管理,由海南省商财政部、税务总局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02、企业所得税
2.1 对实质性运营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2.2 对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其2025年前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2.3 对企业符合条件的资本性支出,允许在支出发生当期一次性税前扣除或加速折旧和摊销。
03、进口税
3.1 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征税商品目录,目录外货物进入自由贸易港免征进口关税。
3.2 全岛封关运作前,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
3.3 实行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外,对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实行“零关税”负面清单管理。
3.4 对岛内进口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
3.5 对岛内进口用于生产自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服务贸易过程中)所消耗的原辅料,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
3.6 对实行“零关税”清单管理的货物及物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清单内容由有关部门根据海南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04、税收制度
4.1 零关税。全岛封关运作前,对部分进口商品,免征进口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全岛封关运作、简并税制后,对进口征税商品目录以外、允许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口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
4.2 低税率。对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实质经营的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对符合条件的个人,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
4.3 简税制。结合我国税制改革方向,探索推进简化税制。改革税种制度,降低间接税比例,实现税种结构简单科学、税制要素充分优化、税负水平明显降低、收入归属清晰、财政收支大体均衡。
4.4 强法治。税收管理部门按实质经济活动所在地和价值创造地原则对纳税行为进行评估和预警,制定简明易行的实质经营地、所在地居住判定标准,强化对偷漏税风险的识别,防范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避免成为“避税天堂”。积极参与国际税收征管合作,加强涉税情报信息共享。加强税务领域信用分类服务和管理,依法依规对违法失信企业和个人采取相应措施。
4.5 分阶段。按照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同阶段,分步骤实施零关税、低税率、简税制的安排,最终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制度。
第五篇:学习贯彻《对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实施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 《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心得 体会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政策制度集成创新,支持海南先行先试,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若干政策措施。这个实施意见为海南建设成高水平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造了强大“引擎”,同时也为各地打造人才集聚高地指明了方向,引领各地不断创新完善引才、用才、育才政策,以创新“引”“用”“育”人才制度“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引才制度,种好聚才“梧桐树”。人才是第一资源,引才是第一要务。要想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就要下足待遇报酬、社会保障、职级晋升等养料,种好鸾翔凤集“梧桐树”,引凤来栖。要加强重点人才招引,打好引才“组合拳”,因需特制“人才码”。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对于高端产业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和停居留政策,壮大数字经济、科技创造等重点行业的人才体量;对于急需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要开设“绿色通道”,发挥平台作用,提供“一对一”服务。此外,要创新社会保障政策,探索建立灵活职业伤害保障、失业保障、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等制度,破除论资排辈思想,完善以薪酬水平为主要指标评人才评价机制,建立与工作差异化相适应、充分体现工作绩效工资分配政策,畅通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晋升机制,设立突出贡献奖、特殊人才基金
等奖励,构建起胸襟开放、精神激励、物质保障一应俱全的“集成式”引才平台,形成聚才“强磁场”。
创新用才制度,打造平台“助推器”。人才“杠杆”能否“撬动”经济发展,需要支点的有力支撑,方能让人才在开创事业的舞台上施展拳脚,迸发创造活力、涌流才智谋略,这也就要求各地要在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上下足“绣花功夫”。一方面,要创新用才机制,确保人适其岗、人尽其能。通过高校对接服务、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人才“智囊”作用,促进本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创新平台服务机制,大力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人才创业园、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着力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特色劳务品牌等服务平台,全力构建领域性人才市场、特殊人才库等智创平台,倾力构建“科技贷”“人才贷”等融资平台,及时解决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为挖掘人才潜能、激发人才活力提供“平台保障”。
创新育才制度,蓄积发展“优势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用人才要避免“拿来主义”,不能“涸泽而渔”。对此,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培育制度,推进人才培训体系化、科学化,用“疏浚引渠”激活人才发展“源头活水”。要强化人才培训长远规划,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人才,“量体裁衣”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培训计划,持
续构建人才梯度、积淀人才厚度。通过设立人才工作站、开展人才培训、人才挂职锻炼、举办跨区域跨行业人才发展论坛等形式,推动人才“熔炉淬炼”,始终保持能力和技术优势。对于创新型人才、新兴领域人才,要积极提供研究支持和经费保障,推动其在边闯边试中攻克技术壁垒、掌握核心技术。
千秋大业,人才为本。用好人才“第一资源”,要着力推动人才政策制度创新,以务实举措构建引才、用才、育才的绝对优势,加快形成人才领航的创新优势,以“智能”激荡“动能”,以“创新源流”解“人才之渴”,释放人才集聚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