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井冈山感悟
井冈山感悟
2016年12月3号至9号,我有幸参加庆阳市直机关工委在井冈山举行的学习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培训班,感到非常荣幸,井冈山是我敬仰已久的地方,号称“天下第一山”,“历史红,山林好”。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红军的发祥地,这次能够亲临其境,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脚踏着这块红土地,瞻仰风采依旧的革命旧址,注视着一件件朴实无华又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我被井冈山精神深深触动和震撼,接受了一次彻底的红色心灵洗礼。我所在的地区也是革命老区,习仲勋是我们环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创建了南梁革命根据地,同样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但我还是被这次所到的革命圣地------井冈山所感动,真切地感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在革命初期的艰辛以及井冈山精神的崇高,我有两点感悟:
一要学习井冈山精神。巍巍井冈山,辉煌奋斗史。置身于这“红色摇篮”,我仿佛回到了八十九年前的1927年,那是个白色恐怖的年代,血雨腥风,五百里井冈,哪一个山头没有打过仗,哪一块土地不是烈士的鲜血染红的。走进八角楼毛泽东的旧居,我思绪万千,我们的领袖是何等的英明伟
二岁,王尔琢,牺牲时二十五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他们都是优秀的红军高级将领。袁文才,王佑被错杀。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伤病员,几乎全部牺牲,留下姓名的只有10名。敌人是何等的惨无人道,正是这无数先烈的生命,才换来了今天的繁荣昌盛,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但我们并不富裕,还有7000万的贫困人口,脱贫攻坚的任务还很艰巨,因此,我们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新中国的幸福生活,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祖国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正确看待生与死,正确看待苦与乐,正确看待得与失,正确看待荣与辱,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为打赢老区人民脱贫攻坚战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感悟井冈山精神
再悟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时期,除了严酷的军事斗争外,还有艰苦卓绝的经济斗争。当时苏区地处僻野,自然条件落后,受资本主义经济的侵蚀缓慢,基本上是一种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再加上敌人对根据地严密的封锁,军用日用品和现金缺乏,生活条件极为艰苦。为了解决根据地的经济问题,苏维埃政府领导井冈山军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因陋就简,白手起家,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才摆脱困境,渡过难关.解决了红军的给养,使红色政权得以巩固。就在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我们的党与人民群众结成了血肉相依、鱼水情深的亲密关系,不仅军民一家,而且官兵平等、经济民主。这种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这种团结一致、军民一家的血肉情义,正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重要特征。
然而,在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上升的今天,是否仍然要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有些人却产生了怀疑。单纯地把勤俭节约与刺激消费对立起来,在一些人眼里,艰苦奋斗被看成是一个阶段性的词汇,认为艰苦奋斗只有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需要,而在物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的今天,艰苦奋斗的精神已经过时,可以不要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与人们如何理解认识艰苦奋斗的内涵密切相关。如果仅仅把艰苦奋斗看作是一种节俭的传统;把艰苦奋斗教育仅仅作为一种吃苦的教育,而不能从更深的涵义上去理解和认识它,那么就容易把艰苦奋斗看轻了、看淡了、看浅了。其实,艰苦奋斗是
一种不朽的精神,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作为中国革命的传家宝,它决不会因为物质条件改善而发生变化。在任何时候,艰苦奋斗的本色都不能丢,我们强调艰苦奋斗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了求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效。如果我们把“艰苦”理解为是一种对“困难”、或不良环境的挑战,那么无论是什么样的历史时期、无论物质条件怎样改变,“艰苦”都是存在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今天,我们面临着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压力,我们自身还有许多团难的客观环境的挑战。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要求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这既是我党我党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当前赢得国际国内环境的挑战,抓住机遇,兴国强国的正确选择。
时下,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人提出了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叫“新节俭主义”。其核心观点是理性消费,简约生活。
这种“新节俭主义”并不反对享受,但它倡导的是理性消费。这与时下的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并不矛盾。“新节俭主义”支持消费,奉行节约的原则。比如,在餐厅吃饭,以吃好为主,不铺张、不浪费,剩余食品打包回去;穿着不攀比,不去追求高档名牌,整洁为好;用品不讲究高价格,实用就行等等。它是一种自我约束,而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难做到。
李大钊曾经在《简易生活之必要》一文中提出,衣食享用过度、亲友应酬过度、物质消耗过度、精神劳投过度,既成社会之弊,又会
滋生罪恶。尤其是在当下,这种“新节俭主义”应该成为一种时尚。因为到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都没有理由浪费社会财富。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更应树立节俭意识。坐30万元一辆的车和坐10万元一辆的车,同样能办事;住五星级的宾馆和住二星级的宾馆,照样能开会,节俭不仅影响不了改革和发展。而且还能提高党政机关的办事效率和群众威望。
面对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强调艰苦奋斗,并不是主张沿袭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某些具体做法,更不是提倡“苦行”和“寡欲”。可以这样认为:艰苦就是敢于直面困难;对个人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不作过高的追求;以少的投入通过努力获得最大的效益。奋斗就是拼搏的精神;远大目标和近期目标的结合;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不停进取。从某种意义上说,面对一种环境、究竟是苦还是不苦,就像对待幸福一样,既表现为一种物质条件,又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它取决于人的品位和追求。我们要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正确认识艰苦与奋斗的关系.深刻领会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正确把握艰苦奋斗的时代特征,从而在时代飞速变化的今天,与时俱进,使井冈山精神不断光大,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发扬井冈山时期的那样一种劲头,那样一种革命的精神和进取的锐气。
第三篇:井冈山精神感悟
那山,那水,那人
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着中国工农红军,到了“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的一个小山村,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今天,我也踏上了这块红色土地,心潮起伏,感慨万千,如朦朦雨雾般的井冈山精神,悄悄地打湿了我翻飞的思绪。
巍巍井冈,我们无不为如此壮丽的景色所惊叹,大巴车行驶在蜿蜒的道路上,把我们送到了第一个目的地,黄洋界哨口。刚刚还在被美景所吸引的我们,参观了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胜利而修建的纪念碑,继而马上就被一种“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战士豪情所淹没。革命战争的艰辛,有多少无名英雄的付出,才保住井冈山这闪烁着的革命火种。信念,坚定的信念,才是我们走向胜利的坚实基础。
小井红军医院、百竹园、造币厂、大井主席旧居······导游讲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革命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也在不停的诉说着他们自己的传奇。简陋的房屋、锈蚀的器具、简易的木桌,如果不是门口标识牌的几个字,谁又能联想到这里是医院、是工厂、是一代伟人工作的地方。井冈山精神才不是什么花哨的东西,他是最平凡无华的,平凡如那两棵缠绕着的槲树,曲折却不放弃,纤细却很坚实。坚定的信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付诸于艰苦奋斗的行为作风中。
最后,我们参观了革命历史博物馆,瞻仰了北山革命烈士陵园。看到展柜里生锈的大刀、长矛,再看看那些草鞋、土雷。他们如此真实的摆在我的面前,让我无法去辩驳那段刻骨铭心的艰苦岁月。八万余名烈士的青春热血都抛洒在了这块土地上,井冈山的“红”,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红的这么亮,红得这么与众不同。
本次红色之旅来到井冈山,令人震撼的决不仅仅是那山那水的壮丽风景,更重要的是在那里曾经奋斗过的那些勇敢的人们。与他们相比,我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渺小。但这次旅行让我收获了勇气,“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是求是”将成为我今后的行为准则。感谢井冈山、感谢井冈山精神、感谢井冈山的“那人”,因为你们,我成长了。
第四篇:感悟井冈山
感悟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怀着对红色摇篮、革命圣地井冈山的向往之情,我们一行数人来到了井冈山。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踏上这片热土,身临其境感悟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山势高大,地形复杂,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堡,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这里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赢得了“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
感悟井冈山,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它承载着中国革命丰富的历史传奇,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精神核心。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中国,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走进井冈山,我触摸到了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和中国革命的灵魂。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从小就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感染和熏陶,我深深感悟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神圣和先烈们的伟大,一次次在心里经历了前所未有震撼,井冈山现在一片祥和宁静,枪声和炮声早以不复存在,只有青山依旧,诉说着人间的悲喜。如果没有先烈们的浴血奋战,那里有我们现在优越的生活环境。回顾战火硝烟的年代我们更应珍惜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们生活在现代化城市,忙碌于经济工作之中,特别是领导干部,地位高了,待遇好了,工作条件优越了,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能丢,心中的信仰不能丢。“红米饭、南瓜汤”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思想武器和精神食粮。我们就是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井冈山精神。
第五篇:井冈山红色之旅感悟
革命摇篮井冈山是我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今年7月终于成行。我满怀激动的心情,与川煤集团第一期中青干部培训班的全体学员沿着历史的足迹,踏上红军走过的征程,听着红军的故事,感受井冈山上那一草一木散发出的种种神奇力量,传颂着革命斗争的残酷与顽强,使我的内心深受洗礼,党性在灵魂深处受到了重塑和锤炼。
井冈山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革命旧址鳞次栉比。我们先后参观了毛泽东旧址、黄洋界、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展览馆,瞻仰了烈士陵园,观看了井冈山实景剧。在革命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中弥漫,对先烈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塑像的生平简介使我感受到了先烈们的年轻和伟大,一幅幅题字更突显后人对先烈们的感激与缅怀,雕塑刻画出每名革命志士的性格与神采。陵园庄重宏伟,傲立苍穹,像与世人诉说:“为了革命的伟大胜利,他们死得无怨无悔”。据介绍,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经两年四个月,共牺牲了48000多名烈士,有32000多名烈士至今未找到名字,他们为了共产主义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红军剧场,江西人民用实景片的方式,记录和演绎着革命斗争的历程与艰苦,场景硝烟弥漫,炮声隆隆,重现了战争的惨烈,把观众很快地带入了当年残酷的战争场情,无不为当年的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顾大家的革命情怀感动得热泪盈眶。面对 “款子万难、粮食万难、伤兵医药万难”三大万难的境地,他们依然坚定革命斗争一定能取得最后胜利的信念,与敌人顽强地斗智斗勇,提出了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坚持武装斗争、深入土地革命、反对经济封锁,开展挑粮运动、建医院、修哨口。
在山高路险的黄洋界,哨口、炮台、战壕及两座高耸云端的纪念碑,一个营的兵力阵守着这片热土,与敌军两个团的兵力的较量,最终取得了保卫战的胜利,彰显了革命先烈们的勇敢与多谋的作战才能,无不让我在内心无比敬佩先烈们的智慧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在茨竹毛泽东旧居----大井,是伟人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当年居住的地方。从简陋粗劣的设施,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生活的艰难,吃用白水煮的笋子,没油没盐,喝南瓜汤、吃红米饭。在小井的红军医院,几张桌子几个柜子,几根木架上铺上稻草就是病床,几张凳子上铺上几块木板,就是手术台,几颗还保留下来的石头听说是伤员做手术时替代麻醉药忍痛的器材……
井冈山精神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法宝,是人们永远的精神食粮,是革命和祖国建设的传家宝。作为生活在今天和平幸福时代的我们,作为一名站在煤矿战线上的共产党员,要继承光荣传统,发扬先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用井冈山精神激励我们,热爱矿山,发扬煤矿艰苦奋斗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川煤集团达竹公司的繁荣昌盛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