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震工作汇报
2011年防震减灾工作计划及有关
情 况 汇 报
2011年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上台阶,大发展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了统筹安排全年工作,使我县防震减灾事业有一个较大发展,我局在深入基层、分析调研、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经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年度工作计划,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主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
一、筹备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
2011年2月23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光杰、市人大副主任杨德明、市政协副主席贺国勤、军分区副司令员王华、县(市、区)政府分管副县(市、区)长、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及县(市、区)科技局长、地震办主任参会。会议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地震局长郭鹏主持,市政府副市长陈光杰讲话。陈市长在讲话中系统总结2010年工作并对2011年工作进行全面安排。会上表彰了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我县被评为先进集体一等奖(共6名)。
为了总结我县2010年工作安排2011年工作,我局拟提请县政府在2011年3月初召开我县防震减灾减工作会议,初步安排如下:
1、邀请出席领导:县四大家领导。
2、参会人员: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抗震设防联席办公会议成员单位;各乡镇、街道办分管副职领导,地震办主任;防震减灾先进单位及个人。
3、会议内容:回顾总结2010年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表彰先进,安排部署2011年度全县防震减灾工作。
4、会议议程:
①典型发言:支持、配合防震减灾工作,共同为建设项目做好把关工作的发改委、规划局;督促下属单位积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教体局、卫生局;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密切关注宏观异常的上集镇、九重镇等单位做典型发言。
②表彰先进:对防震减灾先进单位(20个)、先进工作者(50个)进行表彰,并颁发证书;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单位进行授牌。
③领导讲话:李晓兰县长讲话。
④会议主持:会议由县政府机关党委副书记石建朝主持。
二、2011年工作安排
1、防震减灾政策法规宣传工作
利用“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等特殊时段搞好防震减灾科技知识宣传活动。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和防震减灾宣传先进单位创建工作。
2、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工作
(1)地震监测:确保地震观测网点正常运行,依法做好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保护工作。以现有城区数字化地震台为基础,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争取早日达到省台标准,并入省网。(2)震害防御:积极配合市地震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批要求管理,贯彻好抗震设防联席办公会议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90%以上达到国家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率达到100%。开展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新增建至少1个地震安全农居试点。
(3)地震应急: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并指导监督防震抗震指挥部成员单位、学校和重点企事业单位制定、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并备案。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配备相应的地震应急装备;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列入城镇规划,在人口密集城镇地区设置1—2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组织指导有关部门(机关、学校、重点企业)开展具有示范意义的地震应急演练,全年度演练次数2次以上;基本普及在校教师员工和学生地震应急知识和避难常识。
3、重点项目建设
(1)以渠首地震台网“六台一中心”建设为契机,做好地震监测台站建设征地拆迁、水、电、路、通讯和施工环境秩序维护等协调服务工作。确保完成项目建设按期完成,顺利通过验收。全力建设好六个台站,和地震信息备份中心。
(2)结合城区老坟岗休闲广场建设,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场址及配套设施》要求,完善应急避难功能,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三、提请县政府解决的问题
(1)解决经费问题: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经费一直处于全市较低水平,对此我局以淅科字2010(13)号文件进行了专题汇报,建议县政府将防震减灾经费固定纳入每年县财政预算。
(2)配备得力人员:我县于2003年在科技局下设了淅川县地震办公室,但仅有机构,没有编制。数字化地震台配备事业编制6人,由于人员调动,目前只剩下2人,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正常开展。建议县政府补充地震工作人员,以保障地震工作正常开展。
(3)贯彻落实联席办公会议制度:适时召开抗震设防联席办公会议,协调规划、国土、城建等部门共同做好老坟岗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
(4)召开重点工程专题协调会议:渠首地震台网“六台一中心”将于今年开工,提请县政府在动工前召开相关职能部门专题协调会议,协调解决征地、用电、建设等问题。
淅川县科技局 2011年2月24日
第二篇:小学地震救灾工作汇报
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工作汇报
我校现有7个教学班,237名学生。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坚持“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加强校园安全的重要工作来抓,并纳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工作发展战略的核心之一。为了确保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深入持久地开展,更好的起到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做到思想到位、措施到位,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防震减灾教育领导小组,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教导主任为主管,各科科任老师紧密配合的工作责任机制,把防震减灾教育作为校园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和工作责任,确保应急联动,发挥最大的应急合力。在教学工作中,我校按照防震减灾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学校教务处每学期的教学常规中明确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向各班提供地震科普教材、光盘、录像带、科普书籍、挂图等教学资料,加强地震科普与学科知识的渗透,找准切入点,拓宽残障学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视野,保证学生对防震减
灾的认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在平常教学常规检查中加以考核,对于一些成功的的案例进行推广。另外,少先队要求各班主任作为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辅导员,每学期要求做到“四个一”即:召开一次防震减灾主题班会,出版一期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板报,举行一次自救互救演练,观看一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影片。
为营造良好的防震减灾教育氛围,本期,我校举办防震减灾讲座对全体师生进行震前、震时、震后各时间段的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培训。于此同时,我校举行防震安全知识讲座,防震安全知识竞赛,小学生安全知识演讲比赛,仿真模拟演练。演练前有安排,演练中有跟踪调查,演练后有评比,有总结,并摄影录像上传学区。由于,我校防震减灾工作着眼全局、科学筹划、精心组织,这些措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支具有较高应变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的师资队伍。
我校舍为D级危房,我校校舍的抗震性能差。为此,我校在学校空旷地都设有专门的抗震避险场所,根据规定师生每人1平方米,全校约需200平方米应急避险场所,而学校的操场可用面积就有平方米,每栋教学楼前后均有有平方米的草坪都作为应急避险的场所,并设置了明显标识,能够满足学校和基地全体师生的应急避险要求。
我校有着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教育资源。学校藏有多种防震减灾科普读物。另外,我校充分地利用防震减灾科普宣
传橱窗、学习园地、教室前的长廊等基地,宣传地震应急、地震问答、科普长廊等相关知识,信息丰富,为师生创设一个防震知识教育的平台。
为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系列活动,我校各中队科学合理地制定各项活动计划、地震演练方案和应急预案,确保在遇险应急中将损失和灾难降到最低程度。
为拓宽学生的防震减灾知识,我们通过晨会、班会、校会、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你应该了解的地震知识》等防震常识,并组织师生观看地震科普动画片,通过防震常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学生了解地震是如何产生的,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地震来临时,我们怎样做才能保护生命、尽量减少损失等知识,让学生广泛了解地震知识,增强防震自救意识。我校每学期都要根据科学制定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模拟演练方案进行实践。我们针对学生在教室等场所可能出现地震情况,组织学生如何紧急疏散。通过多次演练,使学生知道在各种情况、各种地点,应怎样疏散,应该沿着哪条线路疏散,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为强化孩子的认识,我校还要利用电视、广播、图书、宣传栏和互联网等传媒手段,开展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的培训。之后,还要对学生的进行测试,充分了解学生掌握防震减灾知识的情况。
由于学校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我防护与求生知识的普及,努力提高师生应对震灾的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保障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校将继续不断将防震减灾教育引向深入。
第三篇:地震消防安全演练工作汇报
地震消防安全演练
创建平安和谐校园
——襄阳市田家炳中学地震消防安全演练工作汇报材料
学校安全教育环境是学生成长的必要条件,而消防安全工作是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今年开学以来,我校认真落实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加强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高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工作。使全校师生的消防意识有了普遍提高,地震消防安全防范和逃生自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由于思想重视措施到位,学校多年来未发生任何消防事故,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现将我校地震消防安全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组织,明确工作职责,实现消防组织制度规范化。
学校把消防安全列入了、学期工作计划和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地震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安全管理办公室具体抓,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等职能处室辅助抓,职责明确、配合协调的联动格局。确保了消防安全创建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制定完善了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工作档案,完善消防标识化管理;出台了“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消防安全承诺书”“消防安全告知书”“地震消防安全疏散应急预案”;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落实教职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学校还规定“定期召开消防安全会议”,及时反馈学校消防安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做出及时处理。
学校对消防安全创建工作实行了分级、分部管理,分别与各处室、年级、级部、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其他岗位负责人签订了消防安全创建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意识,确保了消防安全创建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
二、加强检查加大投入,及时更换维护消防器材,为学校的消防安全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我校作为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我们严格按照消防部门的要求配齐配全必要的消防设施、消防设备。今春,我们在学校财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仍旧对消防设施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检修、更新灭火器63个;检修消防栓48个,其中室外消防栓1个,检修消防水带、水枪48套;新增应急灯16个;新增疏散标志28个„„
三、全面落实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努力提高学校的“四个能力”建设工作。
(一)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的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地震逃生自救,会引导学生疏散”
为了确保校园安全,我们每月进行疏散逃生演练和灭火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消防意识,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法制观念,使大家自觉地遵守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形成人人关心防火、人人重视防火、自觉做好消防工作的局面,并将培训和疏散演练纳入日常考核,使大家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学生安全疏散,当火灾来临时教师要迅速转变角色,人人都是消防 防员、人人都是救生员,教师要能正确引导学生安全有序的进入安全地带,在确保全体学生安全转移后老师才能离开火灾现场,最后撤离火灾现场的是灭火小分队和领导干部。
为提高广大教职员工疏散逃生的专业性,我校特邀请区消防大队汪东炜大队长和祁参谋、吕参谋、科技局王辉局长等专家领导对我们进行了必要的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
(二)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的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
我们十分注重对师生的消防宣传培训教育,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一是通过学校消防安全创建领导小组坚持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例会,强化安全意识,明确安全责任,分析问题,讨论措施,布置工作。
二是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先后聘请区消防大队、科技局、民政局等单位专业讲师进行专题讲座,树立大家的消防意识,提高疏散逃生的应急能力。定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四个能力”的相关内容,达到“四懂四会”要求,即(四懂)懂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扑救火灾的方法,懂逃生的方法;(四会)会使用消防器材,会报火警,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疏散逃生。
三是通过主题班会,使学生掌握基本消防安全知识。同时利用广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增强消防安全意识,提高逃生自救能力。
四是组织师生利用“119”全国消防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 等重要的日子搞消防演练、社会调查、走向街头或社区进行义务消防宣传等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地震防灾及消防知识。
另外,我们还在每层楼口安装了应急灯,设置了安全出口逃生标志,每层消防设施器材如消火栓、灭火器等部位都张贴了醒目的标识。我们用这种贴图、温馨提示等形式营造一种氛围,以提高全体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几年来,学校通过不断努力提高硬件建设,不断加强防灾知识的学习和宣传工作,确保了校园安全零事故。2011年10月,获“襄阳市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殊荣。
各位领导,地震、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事关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们决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全面落实各级消防工作精神,加强日常消防工作管理,以常备火灾之心,常抓工作不懈,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坚信,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兄弟单位的竭诚帮助下,我校的消防安全工作一定会做的更好,为全区、全市的平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地震安全督查工作汇报材料
陵江镇人民政府
关于灾后房屋重建和抗震加固
安全监管工作报告
5.12地震给我镇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特别是对房屋的破坏尤为严重,全镇有1400余套房屋全倒或严重受损,需拆除重建,有4万多套房屋需加固维修,如此大的灾难,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困难就是安全工作的监管。为进一步落实灾后重建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全镇震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的监督管理,着力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领导重视,注重宣传
5.12地震发生后,镇上立即启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罗镇长人组长,分管领导庞镇长任副组长,镇属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王义同志负责日常工作。地震发生后,全体镇、村、组干部,下村入户宣传有关安全知识,如何在余震还未完全解除前不发生因余震造成新的次生灾害,宣传在震后房屋拆除、重建以及维修加固方面应注意的安全知识,确保了次生灾害不再发生。
二、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我镇大量房屋倒塌和不同程度受损,灾后重建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任务十分繁重,安全监管形势十分严峻。加强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事关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镇抗震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各村(居)委会、镇属有关部门充分认识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责任感和紧迫感,把预防和减少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作为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严防安全事故发生。各村(居)委会,镇级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辖”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安全监督管理职责,主要负责人负总责、亲自抓;将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全镇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镇上与各村、各单位(包括城区活动板房安置点)签定了灾后拆除重建以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责任书,向各拆除重建以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农户、单位、活动板房安置点所有住户发放了安全告知书。并要求各村、各单位将本单位就拆除重建以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安全专题会议记录送镇安办存档,保证了灾后抓安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二)各村委会作为本村农户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监督管理的责任主体,他们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
点做好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大对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以村(社区)为单位,对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等情况逐一进行摸排登记,建立健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台账,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随时掌握工作动态。三是积极配合规划和建设等有关部门对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单位和居民进行全程跟踪,加强现场安全监管和技术指导,督促业主切实加大安全投入,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镇国土所是全镇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加强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指导,协调、督促各村抓好了房屋拆除后、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一是组织建筑施工专业技术队伍,协助各村、单位做好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工作,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二是严把资质准入关,加强对各类建筑施工队伍的管理,督促其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安全施工,科学施工,严防坍塌、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镇安全生产办公室是全镇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督管理工作部门,履行综合监管职责,适时组织专项督查,监督、督促各村落实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安全责任制,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安全隐患。
(五)涉及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是本部
门、本单位、本户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执行国家建设建筑施工规范,主动接受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安全监管,切实加大自主安全投入,全面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做好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工作。
(六)镇“5.12”地震灾后房屋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他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密切配合,全力以赴抓好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做到了责任明确,措施严密、工作到位。
三、严格操作规程,科学安全施工
(一)凡灾后房屋拆除的单位、居民、农户严格遵循《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施工技术要点》,认真落实房屋拆除各项安全措施,坚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拆除,规范拆房行为,不冒险作业、违规作业。
1、拆房户在房屋拆除前首先向所在村组或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经村组或社区同意后方可拆除房屋进行重建。鼓励有条件的拆房户聘请有专业拆除和施工资质的建筑队伍进行危房拆除;对确无能力聘请专业施工队伍自行组织拆房的,落实好防护措施,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2、房屋拆除前,各村和社区督促拆房户聘请有施工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工匠进行现场察看,根据所拆除房屋的结构类型、危险程度、周边环境等情况,制订拆除施工方案。
3、房屋拆除前,各村、社区落实专人负责,对参与拆
除施工的群众进行专题安全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拆除施工基本要领和必要的安全知识,提了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
4、采用人工拆除作业时,楼板上严禁人员聚集或堆放材料,作业人员站在稳定的结构或脚手架上操作,被拆除的构件有安全的放置场所;人工拆除施工从上至下、逐层拆除、分段进行;作业面的孔洞封闭;人工拆除建筑墙体时,用掏掘或推倒的方法;拆除管道及容器时,在查清残留物的性质,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安全后,进行拆除施工。
5、采用机械拆除作业时,从上至下、逐层分段进行;先拆除非承重结构,再拆除承重结构;拆除框架结构建筑,按楼板、次梁、柱子的顺序进行施工;只进行部分拆除的建筑,先将保留部分加固,再进行分离拆除;机械拆除施工时,按照施工设计选定的机械设备吊装方案进行施工,严禁超载作业或任意扩大使用范围;供机械设备使用的场地必须保证足够的承载力;作业中机械不得同时回转、行走。
(二)凡灾后房屋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的单位、居民、农户严格执行下列规定
1、建设施工前,必须参加村组或社区组织的专题安全知识培训,切实掌握施工基本要领和必要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事故防范能力。严禁聘请年龄偏大、行动不便、体弱多病及残疾人参与房屋建设施工。
2、村组和社区应当督促业主在建筑材料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禁止选用“三无”产品和不合格产品、禁止超限、超载运输和人货混装,储存堆码建筑材料必须规范有序。
3、建设施工过程中,杜绝了私拉乱接施工用电;开挖基坑、基槽和边坡作业时,必须进行支护支撑防护;施工操作平台必须设置牢固、科学、合理;高空作业必须配备安全绳、安全网;人员进入施工场地必须佩戴安全帽;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四、加强应急管理,严格责任追究
镇上根据各村(居)委会、各部门实际,建立健全灾后房屋拆除、重建及建筑抗震加固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着力提升应急工作水平,保障受灾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发生重大险情或生产安全事故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赶赴现场,以人的生命为根本组织抢险救援,妥善处理善后事宜,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上报。对因人为因素造成的人员伤亡,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决不姑息迁就,从重处罚,若因工作中疏忽、不作为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伤亡,严格追究领导的责任。这平安的今天凝聚了全体镇、村、组干部的不懈努力和严格的安全监管力度。
二00八年十月
第五篇: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材料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汶川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震救灾成为灾区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随着抗震救灾中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区居民安置已经成为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和任务,并且,关于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也已开始谋划。在目前灾民安置任务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关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的方向、目标、形式、以及方式方法
等问题在现在仍然还处于思索阶段,对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处在探查和预测之中,但这些问题必须在全面的灾后重建开始之前就已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预案,这是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灾区重建更加美好家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因此,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四川省成都市而言,它辖下的都江堰、彭州、崇州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特别是都江堰还是成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一些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受此次地震影响在当前被迫中止,一些已经开始的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也因为地震而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已经对农村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已经进行了确权登记,而房屋或土地又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其权利是否还继续有效?或对受损权利是否应该补偿,以及怎样补偿等?这些都是在灾后重建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受此次地震的影响,灾区是否还具备进行城乡统筹综合试点改革的条件,城乡统筹是否应该继续推行,以及怎样推行?城乡统筹能否成为解决农村灾区重建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等?都是大家非常关心和灾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灾区的灾后重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灾区的社会经济设施及功能的建设,不应该是简单的恢复,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重构,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构筑更高更好的起点。我们认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有效路径。
一、灾区灾后重建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灾区房屋修建方式问题
目前对灾民的安置仍然是采取的搭建帐篷、活动板房等临时安置措施,对灾民居住房屋的重建将在未来2—3年内成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虽然灾区农村的房屋损毁及其他个人财产、经营资产损失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一些重灾区农民房屋损毁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永久居住房必须大面积地重建。在这次地震中,成都市市区80年代以后修建的具有防震措施的房屋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损失情况非常轻微,而成都市周围郊区的农民自建房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尤其是在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农民自建房损毁情况严重。这种情况表明,农民的自建房受其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其安全质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在灾后重建中,如果仍然由农民自行修建房屋,将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由政府出面,由农民参与,综合利用各种渠道的重建资金,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的灾区房屋修建工作应该是灾后重建中农村房屋修建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仍然在过去四川农村单家独院的宅基地基础上重建农民房屋,一是会造成房屋建设速度的迟滞,影响灾民安置的整体进度,由此也会影响其他灾后重建工作;二是会造成人力、资金使用的分散,房屋修建的安全质量标准可能因这种资金、人力的分散而被迫降低,同时也会房屋修建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监控带来困难。因此,由政府对农民居住社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按片修建农民集中居住房屋,将是灾后重建中比较有效率的房屋修建方式。而在此之前,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实行的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做法也能为此次灾后重建的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
2、农村基础设施重建问题
在此次地震灾害中,除了农村房屋损毁严重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这种情况甚至对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在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不仅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有限,而且十分脆弱,无法经受住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考验。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是简单的设施修补和功能恢复,而应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施的质量等级等进行全面评估,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水平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促进灾区灾后重建的全面开展,为今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震后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问题
此次地震对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的影响在于:一是原有房屋或土地损毁,原宅基地或承包地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房屋或土地被泥石流掩埋),不能在原地恢复房屋或承包地使用权;二是由于地震而使房屋、土地移位,一些土地消失,而另一些新生地出现,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原有房屋或土地的使用权产生混乱。在成都一些已经对土地和房屋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的城乡统筹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