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千课万人”——杭州之行
赣县吉埠中心小学郭华斌
4月12日-4月15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四十节名优课,十多堂学术讲座,四十七位名师,全国四千多人的盛大观摩团,无疑是国内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学习盛宴。
四月十一日早7点半到达杭州南站。从没想过这四天四夜的杭州之行会给我带来些么?然而,第一天上午的五节课就把我原有的这个问号,一下子拉成了大大的惊叹号!现场的热情与名师的风采是我很难感受到的。很多课都是
余音绕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多堂课都在听完后令人情不自禁的说: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与会者醍醐灌顶,对各位大师仰慕无比,很多堂课都能启发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以下列举本人四天小结下来的“千课万人”活动之“七宗最”
1,“一宗最”:最激动的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华应龙
这是我从业以来所听到过的最好最完美的一堂课。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一堂操作性很强的课,目标也很明确,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只是不同的教师所采用的操作手段也各异。本堂课华老师十分机智地采用隐藏式分组操作,即都是让学生将信封中的两根纸条剪断其中一根去拼成三角形,只是一组是两根同样长,另一组是一长一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生成许多必然出现的问题,通过对
这些问题整理分析与解决,逐步地消化本堂课的重难点,最后归纳也是必然的,越是开放的课,课堂的生成就越多,对执教者的素养与要求也就越高。而我所看到的则更像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交谈,“学数学不能单靠自己的眼睛”“请大家闭上双眼,用第三只眼睛去看这个问题”类似饱富哲理的教学言语不断的出现在课堂中,让每一位与会者不得不暗自佩服华老师的文化造诣。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大气、传奇而又和谐的课,华老师身上所散发出的强大气场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个人,而他的教学风格也处处感染了我,尊重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失败与成功,尊重他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2,“二宗最”:最精彩的课——《垂直》黄爱华
对于黄爱华老师我并不陌生,曾在电脑上看过他的几堂诸如《数的比较》这样的经典名课,在本次上课前又听了
他的一个“策略性师生互动五步法”的讲座,赞服之情无以言表。而真正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的还是这一堂《垂直》。本课以理解位置关系为重点,在理解基础上找生活中的垂直现象,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垂线的一些特征。这样的一条课堂主轴配上黄老师风趣的谈吐与睿智的思辨就结合成了一堂充满智慧而又精彩绝伦的优质课。正如他在讲座中说的那样“用一个又一个话题去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深度碰撞”。是啊,同样也引起了我思维的深度碰撞。感叹,名师毕竟是名师!
3,“三宗最”:最实用的课——《手能帮我学数学》柏继明
这是我听的第三节课。说实话,起初对这位大妈级别的北京特级教师并不感冒。但从上课的那第一分钟起,全场的每个人都被她的课堂所深深的吸引。风趣幽默而又带着浓厚京腔的谈吐引发了全场一阵阵的欢笑。数学是什么?答:
数学就是生活。怎样去学数学?答:运
用上帝赋予每个人最原始的工具,手。这是本堂课柏老师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这个理念之上又设计了五个十分贴近生活的情景问题。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解决简单的间隔问题可以运用双手来操作,最后归纳总结规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最后将本堂课的理念扩展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让每一位在场听课老师无不佩服柏老师的细心设计与用心良苦。姜,还是老的辣啊!
4,“四宗最”:最快乐的课——《数学广角——重复》徐长青
“快乐教育”是我长期在探究的主题之一。如何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欢乐与激情,跟随学生的欢乐而来的还有他们对待数学的学习兴趣。正如吴正宪在讲座中说的那样“人总是有了兴趣才
能有内驱力,兴趣从哪里来?来自于受到一定的刺激”是啊,快乐的刺激对学生而言是最有效的。本堂课40分钟几乎全部都由故事与游戏串成。使得课堂生机十足,欢笑声一片。这样的课堂对普通人而言简直就是噩梦。可是听完整堂课之后我却发现徐老师深厚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是一般的高。
本课一开始出示精心设计的理发情景,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初步体验“重复”,再通过四个程度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学生对“重复”“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最后抽象归纳成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同层次的游戏中慢慢渗透概念,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掌握知识,这才是徐老师最为高明之处。哥看的不是课,是游戏!
5,“五宗最”:最开放的课——《解决问题》吴正宪
这不仅是最开放的课,也是最神奇的课。本人到目前为止只对2位老师的
课用“神奇”去评价过。前一位是石塘湾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华老师曾上过的一节六年级计算课。记得曾经有一次我与张秋生校长在探讨一堂课的上法时,我提出:可以想办法去激化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让他们分裂成两组,并互相辩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终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消化掉课堂的重难点。只是当时由于那一节课的内容在认知上也许会误导学生,且这样的课谁都没有尝试过,最终被迫流产。但这个新奇的想法却一直存于我的脑海里,直到看了吴正宪的这堂课。本节课,吴正宪老师所上的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所采用的设计理念与我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上台分组去辩论,这已经是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竟能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观点,辩论到高潮之时,全场掌声雷动,每个在坐的听课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这样的场景是我从没见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在数学课堂上去
引导学生辩论的可行性。而且吴正宪的这节课又传达给了我一个新的理念——“回头看”的重要性。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同样需要回顾反思。“回头看看今天的知识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思自己平日的课,许多都是虎头蛇尾。看来我真得“回顾回顾”“反思反思”了!
6,“六宗最”:最耐人寻味的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朱平说实话,起初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所上的课,我所给的评价是“烂课”。朱老师上课态度不温不火,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陈述理由,当未得到满意回答时,朱老师会保持沉默,让学生得继续补充理由,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得课堂出现了十分奇怪诡异的氛围,或许有些学生能安静专注地思考理由,或许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整堂课让人很压抑。
但事实上我错了。听完了朱老师对本堂的解读后,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真 的很渺小。朱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就是这般酷,本课的重心是重新让学生经历一个分数产生的过程,使其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初步接触“单位1”,让学生通过组织自己语言去表达这个“单位
1”,如果不能把它具体化,那么这个抽象的单位1,将很难理解。并初步建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强调“平均分”,因为平均分是连接分数与除法的桥梁。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我还只能将眼光放在课堂的热闹程度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来衡量一节课的好坏?而不能深层次的去挖掘一堂课的精髓所在?眼光决定成败!
7,“七宗最”:最有感触的点评
如此别开生面的互动点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过。虽然已经是深夜九点,但是40分钟的点评却没有让我有一丝倦意。与其说它是点评还不如说是一堂发人深省的讲座。从一位普通教师的角度去引领大家如何看待常规课与非常规课,如何看待家常课与公开课。让大家
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些名师的公开课。带着大家去思考从家常课的角度去看这些课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做法?新的值不值得?
但对我而言,价值最大的还是“学会自我诊断4步”:1,敢听自己的课吗?2,敢看自己的课吗?3,敢让别人来听自己的课吗?4,在进步吗?这四个问题恐怕是每一个教师的心病。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少荣誉,而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并超越自己。不断挑战自己并战胜自己?? 漫步在幽静的浙大校园,雨后的空气夹带著一丝青草香,沁人心扉。一棵棵嫩绿的小草,在春雨过后,迎着微风在摇曳、在舞蹈、在歌唱。
数学课堂该怎么走?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哪里?该在数学课上教给孩子们什么?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实施“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是否该重新调整规划下自己的职业道路?
带着一个个问题去,却带着一连串 的问题回??
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12月2—4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23个省市的15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22位知名专家共赴此次盛会。
下面,我就本次学习的主要情况以及我的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活动将5场专题报告、4次课堂评点和17堂示范课科学组合,分不同年级有机穿插,专家们从文化理论、教学技巧和课堂实践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做了精到的分析。虽然每天10节示范课,有时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腰酸背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来不及消化,新的美味又来了,有“撑”的感觉。但是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又或独到个性,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总是能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假如有人问我:
“下次有机会,你会不会再去?”我还是会说:“愿意!”因为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所以心甘情愿。
不管是做学术报告还是上示范课的老师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一、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
他们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有本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如:王之江老师教授的“文化的方式”,他强调英语讲究语调,一句英语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等很多知识让我们茅塞顿开。
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
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的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阳刚、富有激情,田湘军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
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所以专家们运用的group work、look and match、play a guessing game、say and act、brainstorm等一系列活动。大部分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许瑾老师用“say and act”活动贯穿了整节课,运用她细腻而柔和的声音和富有夸张的动作表演把三年级课文“i can get one apple”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徐美老师设计的“时装秀”,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五、拓展的方式新颖和创新。
我们平常上课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但都是些千遍一律的东西,没有专家们的新颖。鲍当洪老师用"do you want to …"句型和同学们交流时说:“do you want to say goodbye to the teachers?” 用的恰到好处。田湘军老师设计的题目“how to put the elephant into the fridge?” 这一环节教育学生不能把大象杀掉。还有“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leave class?” 用刚学的英语“first、next、then、finally”来说说怎样离开课堂,这样的设计即新颖又真实。
当然,他们的优点还有很多,我不能一一表达。一路风尘,虽然很辛苦,但是浸润在这样专业的研究氛围中,我感到精神饱满,真的不虚此行。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有了这次学习经历和收获,在大师的开启和携领下,我虽没有主维山老师魅力的嗓音也没有田湘军老师的幽默,但我将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相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演绎出属于自
己的精彩。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湛田中心小学数学学科章云升
本次我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能够和众多教育专家、全国名师零距离接触,本就是非常荣幸的事,更难得的是能亲耳聆听这些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目睹名师教学风采和魅力,感受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他们通过报告、现场教学、课堂评点及互动等多元化、多角度地诠释了“成长课堂”的要义,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四天的学习让我充分感受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我由衷地感到这一次真是不虚此行,受益颇多——
一、打造成长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成长,不断进步。这次,这些名师就是这样做的:如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师生一见面,他先和学生交谈,通过交谈促进了解。然后,黄老师就问:你们知道负数吗?接着追问:你们生活中见过哪些负数呢?不知不觉就引出了负数,引出课题。之后,黄老师的课堂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探知的过程。课堂教学朴实、自然。特别是让学生探讨五个-2的含义,是这节课的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得以最灿烂的放射,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使人记忆尤深。一堂课,教师说的话句句都入了孩子的内心。学生学习之后,尽显着数学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
黄爱华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没有更多的情景,但很吸引人,特别是他和他的团队倡导的大问题教学,他的课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教学设计新颖,让我耳目一新。让学生由模糊到清晰,到掌握,到运用,到提高,分类,归纳小结。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展现了特级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课件与教学相辅相成,体现了教师的退,让学生去操作、观察、探讨质疑,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提高。唐老师让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凸显学生成长发展,演绎了精彩的教学。
二、彰显数学本质,诠释数学内涵观摩了这么多顶级教师的教学课堂,都改变了传统只关注“双基”为注重“四基”;彰显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本质,重新诠释了数学的内涵。
如叶柱老师所授《折线统计图》一课关注学生经历转化策略形成的过程,为引导学生感悟转化思想提供有力支撑。叶老师所呈现的学习素材很多,这些都被老师整合使用,将零散的素材融为一体,紧凑而有序的展开教学。叶老
师本节
课深入浅出的诠释了“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其一,数学活动经验有别于日常生活经验。其二,数学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解题活动。
三、注重思维过程,强化实效
以学生为主体,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参与上。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一课,以探索发现的意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整数背景下的平均数练习》突破了传统教法,他基于学生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将平均数的意义置于整数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让学生对 “平均数”的认识实现了由表入深,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教师则顺势而导,教学实效强。
四、立足本职,刻苦钻研
精彩的课堂,与名师们注重数学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与名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好学上进,博览
群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我反思我们为什么成不了名师,其根本就是缺少热爱本职,刻苦钻研的精神。名师们因为有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所以他们才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次学习促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是根本,细心发现并研究课堂问题,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是关键。
五、学无定法,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这是我从这次教学观摩中又一深深的感受。不论是郑毓信、孙晓天、张梅玲等专家的讲座,还是徐长青、刘松、罗鸣亮等几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都让我明确:教学是没有定法的。优秀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希望在大师的带领下,能精心打造自己的“成长课堂”。
12月2—4日,“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英语“情感?策略?文化”课堂教学研
讨观摩活动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逸夫体育馆隆重举行,本次活动有来自23个省市的1500多位老师、教研员和22位知名专家共赴此次盛会。
下面,我就本次学习的主要情况以及我的心得体会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活动将5场专题报告、4次课堂评点和17堂示范课科学组合,分不同年级有机穿插,专家们从文化理论、教学技巧和课堂实践等方面对小学英语做了精到的分析。虽然每天10节示范课,有时还有一两个小时的学术报告让我们感到眼花缭乱,腰酸背痛。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来不及消化,新的美味又来了,有“撑”的感觉。但是名师们或幽默睿智,或专业深刻,又或独到个性,同学们精彩的回答,总是能让在座听课的老师们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假如有人问我:“下次有机会,你会不会再去?”我还是会说:“愿意!”因为物有所值,甚至是物有超值,所以心甘情愿。
不管是做学术报告还是上示范课 的老师让我开阔了视野,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
一、有扎实系统的专业学科知识
他们都能说一口标准流利的口语,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有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有本国与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领域的文化知识。如:王之江老师教授的“文化的方式”,他强调英语讲究语调,一句英语用不同的语调所表达的意思不同等很多知识让我们茅塞顿开。
二、教师个人素质较高
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强,动作优雅,富有激情,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自身人格魅力较高,使整个一节课神采飞扬。北京市魅力男教师称号的主维山老师比较有磁性的嗓音,阳刚、富有激情,田湘军老师的幽默睿智和他的歌曲,让在场的学员频频称许的眼神和不约而同拍打的节奏最好地诠释了他们的成果。
三、活动方式多样,游戏更规范
小学英语课堂注重的是活动教学,但活动要全面,有针对性,所以专家们运用的group work、look and match、play a guessing game、say and act、brainstorm等一系列活动。大部分都是全体同学能参与的,能辅助教材内容的。许瑾老师用“say and act”活动贯穿了整节课,运用她细腻而柔和的声音和富有夸张的动作表演把三年级课文“i can get one apple”表现的淋漓尽致。
四、注重创设语境,使英语学习更贴近生活。
每节课的设计都创设了各种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真实的运用语言。徐美老师设计的“时装秀”,发挥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五、拓展的方式新颖和创新。
我们平常上课也会设计一些拓展内容,但都是些千遍一律的东西,没有专家们的新颖。鲍当洪老师用"do you want to …"句型和同学们交流时说:“do
you want to say goodbye to the teachers?” 用的恰到好处。田湘军老师设计的题目“how to put the elephant into the fridge?” 这一环节教育学生不能把大象杀掉。还有“how many steps should we leave class?” 用刚学的英语“first、next、then、finally”来说说怎样离开课堂,这样的设计即新颖又真实。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体会
从去年聆听了一小老师带回的“生态课堂”展示课开始,我就对“千课万人”充满向往,今年很有幸能亲临杭州去领略大师的风采。驻足在“千课万人”的会场上,我被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和折服;徜徉在这魅力无限的课堂里,我不但欣赏着小语名师的教学风采和精彩,更是在接受者新课程,新理念的洗礼。
第二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听“千课万人”语文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心得
文化路小学:吴昌兰
此次杭州之行,总觉得脑子里装得满满当当,却总理不出个条条框框,心里恍恍惚惚的,说体会,说收获,谈不上,只留下一些只字片语。下面就谈谈此次杭州听课之行的一点琐忆。
一、返蹼归真,让学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千课万人”这个活动是国家级的教研活动,它所体现的“生本课堂”将引领了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从这次活动,让我隐隐地看到语文教学应返蹼归真,让学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古诗《枫桥夜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文言文《杨氏之子》、《已死的母熊》、《宋定伯卖鬼》以及孙双金执教的《儿童论语》、蒋军晶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周益民的《绕绕绕绕复绕绕绕》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它在指明方向,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语言的课堂,我们要回到古代,去感受古文的韵味,精炼而蕴味十足,越读越有滋味,越读越有意蕴。季羡林老先生曾说:“小学生必须会背100首古诗,50遍古文”。我认为让学生熏陶在传统文化中,去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语言魅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向。
二、领略了大师的风采
大师的课就像是海市蜃楼,它扣人心弦,让人身临其境,如心灵的一次旅行。课之大气是只可远观而不可效仿也。
(一)如王菘舟老师上的《枫桥夜泊》,他那深厚的语言功底,那深情的演绎,深深的吸引着学生,那是一节意味深长,韵味十足的课,王老师由“钟声”离析出“愁眠”,由“愁眠”逐步添加出“看到”之景,“听到”之声,“感到”之情,层层拓展,终于“剥”出了一个“对”的蕴意。又以层层淡出层层擦去(板书的字)点拔出与“钟声”一起消失的愁眠,让“钟声”化解了“愁眠”,给全诗抹上了温暖的亮色,给课堂浓浓的文化气息。
(二)如窦桂梅老师的《宋定伯卖鬼》,窦老师以自已澎湃的热情和写实的教学营造母语力场的非凡能力让我震颤,选择这么长的一篇文言文进行教学,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窦老师从几乎逐字逐句的教读、解释开始----抱而扶,扶而放,到出孩子充满语感的朗读,再到孩子准确灵动的解释,然后到孩子自由舒畅地议论,窦老师就是这样,脚踏实地,完整连续,咬定青山不放松,由学生开始的俘游散乱到后来的各抒已见,从开始的东张西望,到后来的无不动容,窦老师用她的心血、肝胆和智慧浇灌并照亮的,岂止是那些学生呢?
(三)如贾志敏老师的《卖鱼的人》。贾老师的课堂严谨,简洁,一言一句,一字一句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极度关注,是贾老师教学的一贯风格,在课堂上,贾老师时时刻刻在规范学生的语言,哪怕是一个字,一个词,他都有严格的要求。贾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读,在反复朗读的同时,归纳梳理出一条课文主线,再根据这条主线补充内容进行叙述。如:让我疑惑的是______,平常我买鱼是_______,而他却_____。又如:诚信是______,如果不讲诚信会_______,我们应该_______。
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使课文的人文因素,很自然地得以渗透,这种渗透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很好的统一。
什么是大师?一位现代作家认为,大师就是那些下最深的功夫研究,用最浅显,最简洁的语言表达研究成果的人。我觉得,大师的课是百听不厌的,即使同样的课再听一遍,也会津津乐道。
三、“生本课堂”的展示
何为生本课堂呢?王菘舟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更是以生命为本的课堂。唯有真正为了师生生命的发展,以生命促成生命,并最终成全师生生命发展的课堂,才是我心中的生本课堂。”周一贯老师说:“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具体地说就是依靠自主学习,激发主动学习,以实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课堂。”在本次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生本课堂。
如蒋军晶老师执教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蒋老师的课循序渐进,就围绕“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展开教学,整节课就样一个问题,初读你觉得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抓住“关心”一词,再读,抓“炫耀”,再读,抓“讨好”再读,最后,你觉得王熙凤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此时,学生就又有了截然不同的回答,蒋老师没有分析,没有讲读,就是让学生一遍遍读,层层深入,句句剖析,自已从字里行间读懂读明白,整节课,学生的脑子在不断地思考,不断的分析。从初读时的理解到后来截然不同的理解,这就是一个提升。蒋老师教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法,学习就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读,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学生在蒋老师40分钟的课堂中学到的是一辈子可以用的方法。“生本课堂”在这节课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千课万人”在西湖边的柔波放飞梦想,用灯光照亮前程。拖着疲倦的身躯,满载而归。隐隐约约的思绪慢慢退去,留下的只是一些触动,一些锁忆。
第三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宝 剑 锋 从 磨 砺 出
---“千课万人”教学观摩心得体会 湛田中心小学 数学学科 章云升
本次我到杭州参加“千课万人”教学观摩,能够和众多教育专家、全国名师零距离接触,本就是非常荣幸的事,更难得的是能亲耳聆听这些全国著名教育专家的讲座,目睹名师教学风采和魅力,感受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是他们通过报告、现场教学、课堂评点及互动等多元化、多角度地诠释了“成长课堂”的要义,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四天的学习让我充分感受到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课堂是学堂,学生是主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我由衷地感到这一次真是不虚此行,受益颇多——
一、打造成长课堂,促进学生发展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的成长,不断进步。这次,这些名师就是这样做的:如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师生一见面,他先和学生交谈,通过交谈促进了解。然后,黄老师就问:你们知道负数吗?接着追问:你们生活中见过哪些负数呢?不知不觉就引出了负数,引出课题。之后,黄老师的课堂层层深入,让学生经历探知的过程。课堂教学朴实、自然。特别是让学生探讨五个-2的含义,是这节课的最精彩的部分,让学生的智慧的火花得以最灿烂的放射,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使人记忆尤深。一堂课,教师说的话句句都入了孩子的内心。学生学习之后,尽显着数学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发展。
黄爱华老师的《认识三角形》一课,没有更多的情景,但很吸引人,特别是他和他的团队倡导的大问题教学,他的课简约而不简单,课堂教学设计新颖,让我耳目一新。让学生由模糊到清晰,到掌握,到运用,到提高,分类,归纳小结。教学内容一环紧扣一环,展现了特级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课件与教学相辅相成,体现了教师的退,让学生去操作、观察、探讨质疑,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提高。唐老师让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凸显学生成长发展,演绎了精彩的教学。
二、彰显数学本质,诠释数学内涵 观摩了这么多顶级教师的教学课堂,都改变了传统只关注“双基”为注重“四基”;彰显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领悟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等数学本质,重新诠释了数学的内涵。
如叶柱老师所授《折线统计图》一课关注学生经历转化策略形成的过程,为引导学生感悟转化思想提供有力支撑。叶老师所呈现的学习素材很多,这些都被老师整合使用,将零散的素材融为一体,紧凑而有序的展开教学。叶老师本节
课深入浅出的诠释了“基本活动经验的内涵”:其一,数学活动经验有别于日常生活经验。其二,数学活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解题活动。
三、注重思维过程,强化实效
以学生为主体,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参与上。喻巧月老师执教的《抢数》一课,以探索发现的意识,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创生和发展的过程,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华应龙老师执教的《整数背景下的平均数练习》突破了传统教法,他基于学生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将平均数的意义置于整数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让学生对 “平均数”的认识实现了由表入深,学生的思考步步深入,教师则顺势而导,教学实效强。
四、立足本职,刻苦钻研
精彩的课堂,与名师们注重数学教学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是分不开的,与名师严谨的教学态度和好学上进,博览群书的好习惯是分不开的。我反思我们为什么成不了名师,其根本就是缺少热爱本职,刻苦钻研的精神。名师们因为有勤奋钻研和独特见解,所以他们才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次学习促使我认识到自己应该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要做的还有很多,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是根本,细心发现并研究课堂问题,提高钻研教材的能力是关键。
五、学无定法,教无定法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这是我从这次教学观摩中又一深深的感受。不论是郑毓信、孙晓天、张梅玲等专家的讲座,还是徐长青、刘松、罗鸣亮等几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都让我明确:教学是没有定法的。优秀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才是最主要的。所以我希望在大师的带领下,能精心打造自己的“成长课堂”。
第四篇:千课万人心得体会
杭州“千课万人”学习体会(发言稿)
各位校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四天的学习让我心潮澎湃,钦佩他们为小学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从名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他们各自不同的教学风采,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种思想、精神的大餐。名师之所以为名师,有独到的见解,独特的设计,独有的风格,就好像这些知识产生一种特殊的情感一样,在课堂上是一种情感的交流。除了教学突出外,更多的是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不愧是众多教育者的楷模,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来之不易教学经验,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在“千课万人”的每一位老师身上我都能看到每一位名师的精心设计与引导。每位老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课前交流拉进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下伏笔,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从交流到课题的引入,令人叹服。32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有趣的学习情境。给我感受较深的是俞正强老师的幽默风趣课堂,在课堂上组织两组“对立派”学生你问一句我答一句,层层叠进,非常精彩,引起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也有很多老师非常重视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从数学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比如说朱乐平老师的一节《数学关系》。朱老师提炼出“数学关系”一课,其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可谓直指数学研究的核心。正由于这种概括性,课一开始,就把学生学习过的很多数学内容,都概括在“关系”之下——长方形的面积是讨论关于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其他所有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类似;分数的基本性质是讨论具有相同大小的分数之间的关系;整数、小数、分数都要讨论“单位”之间的关系等等。在评课环节,在会老师展开了讨论,这样的课是不是太难?有没有必要上这样的课?这节课是不是小学数学的教育方向?概括性越强,抽象的程度就越高,这样的课,也许并没有太多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它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思维及其方法的认识和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还有华应龙老师课堂上他教会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哲理思想,体现了华老师用思想教学的睿智,让人回味无穷。
观摩了这么多名师的课堂,除了激动,更多的是感动。这些名师里面,有的已经是校长,有的是教导主任,有的是博士生导师,从教这么些岁月,课堂上的他们仍精神焕发,为这么多名师坚持教育事业,为其做奉献而感动,为他们在课堂与学生会心一笑而感动,看到他们,我更加坚定自己走教育事业的决心。
简单的跟大家分享到这里,在此感谢杨校长及行政主任和各位老师的支持,谢谢!
第五篇:千课万人 心得体会
“千课万人”——杭州之行
赣县吉埠中心小学 郭华斌
4月12日-4月15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浙江大学举办了第二届“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四十节名优课,十多堂学术讲座,四十七位名师,全国四千多人的盛大观摩团,无疑是国内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学习盛宴。
四月十一日早7点半到达杭州南站。从没想过这四天四夜的杭州之行会给我带来些么?
然而,第一天上午的五节课就把我原有的这个问号,一下子拉成了大大的惊叹号!现场的热情与名师的风采是我很难感受到的。很多课都是余音绕梁,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多堂课都在听完后令人情不自禁的说: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与会者醍醐灌顶,对各位大师仰慕无比,很多堂课都能启发台下人的无限思索,学术的氛围弥漫在整个会场,感动着现场的每一个人。以下列举本人四天小结下来的“千课万人”活动之“七宗最”
1,“一宗最”:最激动的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华应龙
这是我从业以来所听到过的最好最完美的一堂课。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一堂操作性很强的课,目标也很明确,让学生探索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只是不同的教师所采用的操作手段也各异。本堂课华老师十分机智地采用隐藏式分组操作,即都是让学生将信封中的两根纸条剪断其中一根去拼成三角形,只是一组是两根同样长,另一组是一长一短。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生成许多必然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整理分析与解决,逐步地消化本堂课的重难点,最后归纳也是必然的,越是开放的课,课堂的生成就越多,对执教者的素养与要求也就越高。而我所看到的则更像是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亲切交谈,“学数学不能单靠自己的眼睛”“请大家闭上双眼,用第三只眼睛去看这个问题”类似饱富哲理的教学言语不断的出现在课堂中,让每一位与会者不得不暗自佩服华老师的文化造诣。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大气、传奇而又和谐的课,华老师身上所散发出的强大气场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个人,而他的教学风格也处处感染了我,尊重学生的错误,尊重学生的失败与成功,尊重他们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或许,这才是真正的生本课堂。
2,“二宗最”:最精彩的课——《垂直》黄爱华
对于黄爱华老师我并不陌生,曾在电脑上看过他的几堂诸如《数的比较》这样的经典名课,在本次上课前又听了他的一个“策略性师生互动五步法”的讲座,赞服之情无以言表。而真正让我对他肃然起敬的还是这一堂《垂直》。本课以理解位置关系为重点,在理解基础上找生活中的垂直现象,用各种方法画出互相垂直的直线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垂线的一些特征。这样的一条课堂主轴配上黄老师风趣的谈吐与睿智的思辨就结合成了一堂充满智慧而又精彩绝伦的优质课。正如他在讲座中说的那样“用一个又一个话题去引发孩子们的思考,让他们的思维深度碰撞”。是啊,同样也引起了我思维的深度碰撞。感叹,名师毕竟是名师!
3,“三宗最”:最实用的课——《手能帮我学数学》柏继明
这是我听的第三节课。说实话,起初对这位大妈级别的北京特级教师并不感冒。但从上课的那第一分钟起,全场的每个人都被她的课堂所深深的吸引。风趣幽默而又带着浓厚京腔的谈吐引发了全场一阵阵的欢笑。数学是什么?答:数学就是生活。怎样去学数学?答:运用上帝赋予每个人最原始的工具,手。这是本堂课柏老师所要传达的理念。在这个理念之上又设计了五个十分贴近生活的情景问题。五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解决简单的间隔问题可以运用双手来操作,最后归纳总结规律,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理性的规律。最后将本堂课的理念扩展到学习生活中的各个层面,让每一位在场听课老师无不佩服柏老师的细心设计与用心良苦。姜,还是老的辣啊!
4,“四宗最”:最快乐的课——《数学广角——重复》徐长青
“快乐教育”是我长期在探究的主题之一。如何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感到枯燥乏味,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的欢乐与激情,跟随学生的欢乐而来的还有他们对待数学的学习兴趣。正如吴正宪在讲座中说的那样“人总是有了兴趣才能有内驱力,兴趣从哪里来?来自于受到一定的刺激”是啊,快乐的刺激对学生而言是最有效的。本堂课40分钟几乎全部都由故事与游戏串成。使得课堂生机十足,欢笑声一片。这样的课堂对普通人而言简直就是噩梦。可是听完整堂课之后我却发现徐老师深厚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是一般的高。
本课一开始出示精心设计的理发情景,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初步体验“重复”,再通过四个程度不同的游戏体验,让学生对“重复”“集合”“交集”“并集”的概念有了十分形象的认识,最后抽象归纳成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不同层次的游戏中慢慢渗透概念,让学生在欢笑声中掌握知识,这才是徐老师最为高明之处。哥看的不是课,是游戏!
5,“五宗最”:最开放的课——《解决问题》吴正宪
这不仅是最开放的课,也是最神奇的课。本人到目前为止只对2位老师的课用“神奇”去评价过。前一位是石塘湾中心小学副校长李华老师曾上过的一节六年级计算课。记得曾经有一次我与张秋生校长在探讨一堂课的上法时,我提出:可以想办法去激化学生之间的认知矛盾,让他们分裂成两组,并互相辩论,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终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消化掉课堂的重难点。只是当时由于那一节课的内容在认知上也许会误导学生,且这样的课谁都没有尝试过,最终被迫流产。但这个新奇的想法却一直存于我的脑海里,直到看了吴正宪的这堂课。本节课,吴正宪老师所上的二年级的《解决问题》所采用的设计理念与我当初的想法不谋而合,让二年级的小朋友上台分组去辩论,这已经是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竟能畅所欲言,自由发表观点,辩论到高潮之时,全场掌声雷动,每个在坐的听课老师都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这样的场景是我从没见过的,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在数学课堂上去引导学生辩论的可行性。而且吴正宪的这节课又传达给了我一个新的理念——“回头看”的重要性。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教学同样需要回顾反思。“回头看看今天的知识与以前的有什么不同?”“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反思自己平日的课,许多都是虎头蛇尾。看来我真得“回顾回顾”“反思反思”了!
6,“六宗最”:最耐人寻味的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朱平
说实话,起初我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所上的课,我所给的评价是“烂课”。朱老师上课态度不温不火,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一定要陈述理由,当未得到满意回答时,朱老师会保持沉默,让学生得继续补充理由,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使得课堂出现了十分奇怪诡异的氛围,或许有些学生能安静专注地思考理由,或许有些学生可能会因此受到惊吓,整堂课让人很压抑。
但事实上我错了。听完了朱老师对本堂的解读后,我突然发现原来自己真的很渺小。朱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就是这般酷,本课的重心是重新让学生经历一个分数产生的过程,使其体验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初步接触“单位1”,让学生通过组织自己语言去表达这个“单位1”,如果不能把它具体化,那么这个抽象的单位1,将很难理解。并初步建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强调“平均分”,因为平均分是连接分数与除法的桥梁。为什么这么多年下来,我还只能将眼光放在课堂的热闹程度上,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来衡量一节课的好坏?而不能深层次的去挖掘一堂课的精髓所在?眼光决定成败!7,“七宗最”:最有感触的点评
如此别开生面的互动点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过。虽然已经是深夜九点,但是40分钟的点评却没有让我有一丝倦意。与其说它是点评还不如说是一堂发人深省的讲座。从一位普通教师的角度去引领大家如何看待常规课与非常规课,如何看待家常课与公开课。让大家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些名师的公开课。带着大家去思考从家常课的角度去看这些课多了什么?少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做法?新的值不值得? 但对我而言,价值最大的还是“学会自我诊断4步”:1,敢听自己的课吗?2,敢看自己的课吗?3,敢让别人来听自己的课吗?4,在进步吗?这四个问题恐怕是每一个教师的心病。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有多少荣誉,而在于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并超越自己。不断挑战自己并战胜自己 „„ 漫步在幽静的浙大校园,雨后的空气夹带著一丝青草香,沁人心扉。一棵棵嫩绿的小草,在春雨过后,迎着微风在摇曳、在舞蹈、在歌唱。
数学课堂该怎么走?学生学习数学的意义在哪里?该在数学课上教给孩子们什么?如何用有限的资源去实施“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如何去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是否该重新调整规划下自己的职业道路?
带着一个个问题去,却带着一连串的问题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