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次党代会心得、信息(共5篇)

时间:2019-05-12 05:0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次党代会心得、信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次党代会心得、信息》。

第一篇:十次党代会心得、信息

学习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我认真学习了袁纯清书记在2011年10月27日举行的山西省第十次党代会上代表九届省委向大会所做的题为《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的报告。

报告分九个部分总结了过去五年全省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绩,展望了未来五年山西省发展的机遇,特别强调要坚定转型跨越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是省委把山西发展置于全国大局和整个战略机遇期,并结合省情加以审视和谋划后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具有强烈时代感和巨大感召力,回答了在中华民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山西怎么办的问题,为山西发展拓宽了视野,指明了方向。办好这件大事利国、利省、利民,山西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在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就有了一席之地。

“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这是报告中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指导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为后者规定了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后者既是前者的阶段性目标,又为前者提供了达到目标的具体手段、方法、措施和途径。正如报告讲的:“我们所有的努力,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全部追求,都是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路径明晰后,这就要求山西在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中致力于 “再造”,致力于“新”。“再造”强调发展力度和速度,“新”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其本质就是转型跨越。未来五年我们要再造的这个新山西,不只是经济指标的翻番,而且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这就是报告中提出的“七个新”,即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

“七个新”正是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山西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具体化和山西化,是“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总纲领。实现了“七个新”,山西就不再是发展滞后的省份,就不再拖全国人民的后腿,就为2020年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了决定性基础,将成为山西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工作信息

会议鼓舞人心 报告催人奋进

--区档案局传达学习领会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11月4日上午,区档案局召开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学习传达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局长施保英主持会议,分别传达了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党代会上所作《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努力奋斗》的报告以及山西日报社论《唱响转型跨越主旋律》。

会议认为,这次党代会是在我省“十二五”发展取得良好开局、省第九次党代会各项任务胜利完成、转型跨越发展进入关键时刻,全省人民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际召开的,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这次会议将激励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再造一个新山西、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再一次吹响了冲锋号;袁书记的《报告》为建设新山西指明了方向,是一个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会议

会议提出,全局同志要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刻领会袁纯清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思想和和行动集中到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自觉运用党代会精神指导我区档案工作,真正把大会精神落实到我区档案工作实践中。抢抓机遇,真抓实干,转变发展思路,促进我区档案事业快速发展,为把尖草坪区建设成为一流的不锈钢产业区、一流的商贸物流区、一流的文化旅游区、一流的生态宜居区做出贡献。(郭向东)

第二篇:广东十次党代会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广东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年5月21日)

张德江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广东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我们面对在高起点上,如何保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转变增长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的重大考验;面对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内,如何应对动荡起伏的国际形势,趋利避害的重大考验;面对进入新阶段,如何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重大考验;还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等疫情和接连发生的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

五年来,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两次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团结依靠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局良好,圆满完成了省第九次党代会确

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

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25968亿元,五年翻了近1番,年均增长14%,占全国比重由2001年的1/9上升至1/8。人均生产总值28077元,五年增长80.7%。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5122亿元,五年增长101.6%。进出口总额5272亿美元,五年增198.7%。

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投资保持合理增长,消费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取得重大进展,五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3.2倍,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能源、交通、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名牌带动战略初见成效。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民营经济迅猛发展,2006年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40%,五年税收收入增长2.3倍,出口增长33.8倍。国有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五年增长1.1倍。对外经贸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出口高速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吸收外资规模继续扩大,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投资比重逐步上升,“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新突破。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不断加强,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投资和消费逐步升温。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4年起67个县(市)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

均水平。粤北山区和东西两翼发展逐年加快,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从2005年起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区域合作开创新局面。粤港澳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贸易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及民生领域合作不断加强。粤台经贸交流活跃,农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倡导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等多层次合作机制,交通、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经贸合作洽谈会成果丰硕。

体制改革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计取消和调整半数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和公共管理的比重从2001年的55.9%提高到2006年的63.1%。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地方金融改革继续推进,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一些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健全。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6016元和5080元,五年年均增长9.0%和6.1%。珠三角地区率先达到宽裕型小康水平。“十项民心工程”成效显著。统筹城乡就业迈出新步伐,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较好维护,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明显提高。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一保五难”逐步解决,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初步建成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明显扩大,危房改造和镇通村公路路面硬化取得重大进展,基本解决饮水难。扶贫开发取得新

成效。战胜非典、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疫情。成功抗击多次强台风和特大洪水等自然灾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妥善安臵。

文化大省建设成效显著。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实效。舆论宣传引导水平进一步提高。“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等主题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义务教育水平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1年的14%提高到2006年的24%。科学事业加快发展,群众科学素质不断提高。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逐步健全。中医药强省建设迈出重要步伐。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全国率先实施农村部分家庭计划生育奖励制度,出生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实施能耗目标责任制,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资源综合利用初见成效。全省和珠三角环保规划全面实施,治污保洁和珠江综合整治工程扎实推进,环境监管不断加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生态示范创建活动全面开展。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扎实推进依法治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完成“四五”普法,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初步形成,全省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大幅下降。实施信访督查专员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总量持

续减少。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活动,“两抢一盗”犯罪高发态势得到遏制。有效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工作成绩突出。

人大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立法工作向公开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推进,立法机制不断完善,社会领域立法得到加强。监督工作不断规范和改进,监督实效进一步增强。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代表履行职责能力明显提高。

人民政协和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协履行职能水平进一步提高。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制度、决策参与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宽,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责任感和能力明显增强。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省委调研活动,广泛听取和吸纳党外人士的意见。全面贯彻民族宗教侨务政策,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增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扎实开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显著,“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不断深入。加强理论武装,创办并定期举办广东学习论坛。积极推进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市、县、镇集中换届顺利完成。干部制度改革有新进展,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加强干部培训工作,党校

办学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固本强基工程深入推进,“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活动成效突出,基层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村(居)民自治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和改进。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注重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具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回顾五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在历届省委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取得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务实进取的结果,是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驻粤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大力支持的结果,是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热心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们向所有关心、支持广东发展,为广东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同胞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广东充满生机和活力,是一片干事创业的热土。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高举旗帜,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我们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为新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中央精神与广东省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开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牢记使命,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我们牢记中央对广东的厚望和重托,始终不忘广东在全

国工作大局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深感责任重大。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忧患意识,清醒认识到“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努力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力求近期枝繁叶茂,长远硕果累累。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勇于创新,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不断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转变发展观念,自觉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发展思路,坚持“五个统筹”,着力增强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着力推动粤港澳、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国际经济合作,拓展发展空间;着力加强产业规划与环保规划,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注重民生,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解决涉及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问题,注重解决少数困难地区、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难题。大力构建社会保障安全网,确保城乡居民无饥寒,确保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维护稳定,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我们充分认识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坚持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大力推进依法治省,在全社会树立法律权威,充分发挥法律在协调利益关系、预防

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注重未雨绸缪、见微知著,总结经验、举一反三,建立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长效机制。

办好广东的事情,必须加强党建,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为重点,抓理想塑灵魂,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作风反腐败,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促进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回顾五年的工作,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面临不少制约因素。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增长方式仍然比较粗放。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仍然很不平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薄弱,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群众生产生活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社会治安、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农民工权益保障以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四是基层组织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党员组织观念不强,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干部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在群众中缺乏威信。五是党内消极腐败现象时有发生。少数领导干部理想动摇、信念滑坡,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领域仍较突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形势和任务

中央对广东历来高度重视,寄予厚望。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殷切期望广东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2000年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广东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03年春,胡锦涛总书记在广东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求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广东人民牢记使命,不负重托,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小康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科学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省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有望保持平稳增长。我国社会政治大局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党的十七大召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先后举办,必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注入强劲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积累了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特别是增创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先行一步的新优势,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促和谐的良好氛围。

同时,我省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石油等重要能源资源价格高位波动,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国内区域之间产业同构竞争激烈,珠三角地区发展成本呈现全面上升态势。我省经济转轨早,社会转型快,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敌对势力加紧渗透破坏,诱发社会矛盾因素增多。

纵观形势,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科

学发展轨道,开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局面的关键时期。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突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推进民主法治,着力完善民生保障,着力加强社会管理,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切实推进固本强基,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推进发展与和谐的主要目标是:全省实现宽裕型小康,珠三角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省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分别增长9%和8%,到2011年分别超过4万亿元和4万元;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实质性转变,五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5%;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外源经济更加协调发展;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依法治省工作明显加强;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区域和阶层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公共安全防控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健全;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取得新成

效。

目标鼓舞人心,目标催人奋进。我们坚信,经过全省人民的共同奋斗,五年后的广东,经济发展一定会再上新台阶,人民生活一定会达到新水平,社会和谐一定会开创新局面,南粤大地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中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在提高质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张。

(一)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地位,推进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加强专业镇和行业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鼓励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创新成果评价制度,加快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办好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实施十大产业技术自主创新专项,集中力量开展产业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攻关。完善和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政府采购制度。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支持企业和行业协会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创新文化。

(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大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结构调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线。要坚持推进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加快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现代农业为基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优化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大力培育生物、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着力提高汽车产业自主开发和配套能力,加快建设沿海石化产业带和钢铁基地。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建材等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变。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会展、信息、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重视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综合开发。办好中国航空航天博览会,培育发展航空制造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三)加强节能减排和集约用地工作,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和治污减排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要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全面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资源节约。制定实施高耗能产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加快淘汰高消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核能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在农村大力推广沼气。严格执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以及脱硫工程建设。重视节能技术开发和应用,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实

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机制。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大力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

(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途径,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完善激励型财政政策,进一步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快县城、中心镇和专业镇建设,发展优势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重视粮食生产,发展效益农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积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合理有序流转,发展农村金融和农业保险。大力培养有自立意识、有合作精神、有法制观念、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五)构建区域经济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综合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进一步完善区域发展思路。沿海地区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区域中心城市为节点,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和沿海城市带。中心城市要逐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

业结构,强化集聚和辐射功能,广州要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要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珠三角城市群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产业合理布局,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更好地发挥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东西两翼要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发展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以汕头为中心的粤东城镇群和以湛江为中心的粤西城镇群,形成沿海经济新的增长带。山区要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强工业园区建设,促进城镇集约发展,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努力建设成为我省新兴制造业基地、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旅游休闲基地,更好地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统筹沿海经济和山区经济发展,加强规划,合理布局,重点突破,协调推进。推动珠三角产业转移,加大对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办好经济特区,增创发展新优势的有效途径。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做大做强内源型经济。内源型经济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要完善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继续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改进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和管理,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民营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办好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高度重视国有经济发展,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加快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确保国有资产

保值增值。积极扶持各类集体企业健康发展。坚持扩大内需方针,引导和扩大消费。

(七)着力优化外经贸结构,提高外源型经济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们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经验。要切实贯彻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强对招商引资的统筹和引导,着力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鼓励跨国公司到我省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引导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环保节能产业、现代农业。加快服务外包园区建设。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加工贸易层次,大力发展一般贸易,不断扩大服务贸易。积极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增加能源、重要原材料和关键设备进口。推动出口市场进一步多元化。继续做好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办展工作。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加快推动广东企业“走出去”。

(八)深化区域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区域合作是拓展我省发展空间的战略举措。要坚持前瞻、全局、务实、互利原则,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快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金融、物流和专业服务业合作,积极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强警务、口岸、食品、卫生、环保等涉及地区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全领域的合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原则,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完善合作机制,组织实施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和专项合作规划,鼓励我省企业开拓内地市场,推进泛珠三角横琴合作区建设。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加强对口支援工作。扩大粤台经贸合作。积极参

与我国与东盟的合作。

(九)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转变,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水平,着力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理顺政府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政府政策的统筹协调。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管理。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的职责权限。推进垄断行业、事业单位、公用事业等领域的改革。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依法治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努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商会。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比重,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四、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以维护公平正义为核心,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开创全省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新局面。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社会和谐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省人民奋发向上的

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弘扬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法治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的新时期广东人精神。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继续在人民群众中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立志、修身、博学、报国”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组织好重大主题宣传活动,正确引导社会热点问题,加强对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利用和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与和谐创建活动,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民主表达、协调、平衡利益的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完善议事程序和工作制度,优化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充分发挥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更好地发挥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认真贯彻党的民族

政策和侨务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更好地发挥组织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村(居)民自治,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三)树立法律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本保障。要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充分发挥法律引导、调整和规范社会生活的基础和主导作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和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完善保障公民权利、健全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规,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证行政机关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支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强化执行工作,加强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大力推动全民普法,拓展法律服务,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提高人的素质。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机会公平。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保持高

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促进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探索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有效办法。加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教育普及工作,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愚昧、迷信和各种歪理邪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建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乡镇、街道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基层文化工作。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鼓励支持优秀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突出岭南文化特色,努力打造文化品牌、锻造文化精品、培养文化名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着力提高农村卫生从业人员素质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对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广州亚运会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五)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谐之基。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促进发展、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生动局面。在全社会弘扬创业精神,大力倡导劳动光荣、创业光荣,大力营造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和谐创业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完善创业政策,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创业门槛,增加创业机会,推进多种形式的创业活动。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金融、信息、技术、市场服

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创业能力。依法保障一切创业者的合法财产和合法权益。

(六)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城乡群众基本生活。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大力实施农村青年和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等工程,着力帮助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农村贫困家庭、被征地农民和转产转业渔民就业。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健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民的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障办法,推进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加快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推进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工作。强化社会保障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发挥商业保险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把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救助。健全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建立解决贫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有效机制。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七)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创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是管理完善的社会。要高度重视和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实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高效管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健全社会管理网络,着力加强对社会人、社会组织和互联网“虚拟社会”的管理,提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

理水平。提高社区自我管理水平,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加强信访工作,认真解决群众来信来访提出的问题。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提高基层组织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妥善处臵各类群体性事件。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公共安全防控体系,推进平安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和暴力恐怖活动,有效保障食品、药品、卫生等领域的安全,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加强党管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机制。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八)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要增强全民环保意识,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全面实施全省和珠三角环境保护规划,严格生态功能分区控制和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努力从源头上控制环境污染。全面加强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流域、近岸海域的污染防治,强化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综合治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监管和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强山区和农村环境保护,严防污染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由城市向农村转移。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加强湿地、海洋、地质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好城乡防灾减灾工作,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

五、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关键在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以党内制度建设推动法治国家建设。

(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提高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培养理论思维和战略眼光。完善广东学习论坛和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在职自学、专题讲座、脱产培训等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效果。注重把理论学习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注重把理论学习与改造客观世界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重大工作部署学习—调研—决策相结合的制度,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和中坚。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意识和能力。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注重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践中考察和识别干部,及时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信任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落实干部职务任期、交流轮岗、辞职等制度,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

制度化。破除论资排辈等陈旧观念,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更好地发挥老干部在促进社会和谐、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作用。深化党校办学体制改革,提高干部培训质量。着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勤奋工作、科学决策、依法办事、作风民主、廉洁自律的领导集体。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领导干部及各类人才到山区、农村等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工作。统筹党政干部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学技术人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创造有利于各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三)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认真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完善社区党建协调机制,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高度重视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领域建立党的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扎实推进机关党的建设,推动机关服务基层、干部联系群众。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和学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成果,深入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加强共产党人的道德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网络。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关心基层干部,探索建立村(居)干部激励机制。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四)坚持不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善于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信得过的方式处理问题。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进一步完善有广东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扎实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健全监督体系,注重事前监督,探索实行“一年一巡视、一年一评议、一年一谈话”制度。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大要案,不断提高依法依纪办案工作水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的特点和规律,继续完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牢牢把握反腐倡廉工作的主动权。

(五)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党的制度建设水平。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认真学习、遵守、贯彻和维护党章,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党的代表大会、集体领导、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和党内监督等制度。建立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后党委新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运行方式,强化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常委会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常委会工作和议事规则。进一步健全常委会向全委会负责、报告工作和接受监督的制度,更好地发挥全委会的

作用。推行党务公开,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拓宽和畅通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继续开展市、县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建立代表提案制度。坚持制度面前所有党员一律平等,形成党内人人遵守制度、执行制度和维护制度的政治习惯。

同志们!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已经迈出坚实步伐,还须付出更大努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一往无前,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胜利,谱写共建美好南粤、共享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第三篇:县十次党代会贯彻落实情况

赵营乡学习贯彻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情况

我县第十次党代会召开以后,赵营乡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相继召开了党委会、领导班子会、领导班子扩大会,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特别是郜军涛同志的报告精神,并以此指导赵营乡的工作实际,紧紧围绕县委“着力打造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文化名城、商贸名城,建设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中等城市”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了赵营乡今后的整体工作思路,即:倾力打造现代农业之乡、畜牧养殖大乡和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边贸重镇。

整体工作思路形成后,我们又召开了乡机关全体、村两委成员、乡直部门参加的贯彻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的乡村干部大会。会议要求,各村各单位要认真学习领会县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我乡整体工作思路,制定出本村本部门的具体工作思路,为赵营乡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实现赵营乡以上整体工作思路,今后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做文章。

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在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做文章。未来3年内,我们将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和聚集,鼓励农业种植、养殖的集约化,并通过招商引资或返乡创业,力争成功引进和培育一个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为农业产业-1-

化积极创造条件。

二、在高效农业发展方面立标杆。

大力发展集约化的高效农业生产,在引导鼓励土地流转和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上投入更多精力。力争到2012年,全乡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00亩,在西新庄和苏寨村建成2个高效农业园区,以集中种植、统一管理的模式和显著的经济效益,树立园区化高效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标杆,影响和带动全乡高效农业发展和高效园区建设。

三、在标准化规模养殖方面下功夫。

首先力争今年年底在西新庄和东乱革村,科学规划2个养殖小区;其次组织养殖户外出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乡养殖业的标准化水平;同时乡政府还要在资金协调、政策服务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现在,我们已经争取到永达公司的孵化场项目,下一步还要积极研究解决畜产品的加工和增值。

四、在域外农业反哺本地农业方面见成效。

我乡的域外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特色产业,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制定优惠政策,从土地协调、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方面,鼓励和动员外出包地户在本乡围绕大农业投资创业,发展高效种植和规模化养殖业,力争3年内,促成域外农业反哺本地农业项目5个,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见到成效。

五、在商贸集镇建设方面树形象。

赵营乡近几年在小城镇建设方面的力度不断加大,商贸集镇的大框架已经确立。下一步,我们将立足边贸重地、繁荣集镇的高标准,致力于小城镇配套功能的改造,构建统一的生活排污、卫生清扫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包括休闲娱乐广场的建设;街道的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居住小区的开发建设以及沿河公园的打造。使我乡的小城镇品味和形象得到显著提升,建设一个具有一定周边区域影响力的商贸重镇。

总之,在县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指引下,我们赵营乡党委、政府将带领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挥区域优势,突出本地特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在“十二五”期间,努力实现赵营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中共赵营乡委员会

2011年7月4日

第四篇:落实十次党代会精神

突出民生主线强化服务意识

为实现**县顶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共**县第十次代表大会闭幕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时组织召开了局党组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党代会精神,并结合部门实际,进一步突出民生主线,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统筹就业上规模、社会保险抓覆盖、维权执法保稳定、技能培训提素质、人才开发上层次,力求做到“四个确保”。具体讲:

一、抓重点、破难题,确保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为顶级发展巩固民生之本

一是严格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采取积极鼓励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拆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扶持一批社区就业实体吸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开发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安置就业,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服务补贴等扶持措施,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今后五年,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二是强化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坚持项目建设与扩大就业相结合的思路,对重点项目实行从项目立项到投产运营的“三同时”(在新建项目的同时把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拟定项目报告的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项目建成投产的同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全

1程跟踪服务,最大限度的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培训规模,缓解用工需求和就业压力。三是改善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通过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活动,上门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重点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拆迁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四是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坚持输出与输入相结合、转移与培训相结合,劳动力转移向技术型、订单式、定向式发展,从县域经济增长点入手,依托“四园区四基地”重点新型产业和渔具、肠衣、花卉等传统特色产业,做活县内劳务市场;借助区位、交通优势,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协作单位,开展订单式输出,确保每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8000人,劳务输出5000人以上。

二、抓覆盖、保全面,确保在完善社保体系方面为顶级发展增强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扩面手段,努力做到应保尽保。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扩面重点,通过采取不断完善社保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简化办理参保手续等措施,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力争每年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各项社会保险新增参保2000人以上。同时,配合组织部门,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从我县实际出发,认真组织调查摸底和数据测算,制定出台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意见,调动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解决他

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强化征缴力度,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加强与地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重点加大社会保险费的清欠、征缴力度,努力做到社保基金应收尽收、不拖不漏。三是强化监管体系,维护基金安全。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重点开展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费征缴、发放和基金管理的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骗取冒领保险金、挪用基金行为,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严执法、促规范,确保在劳动保障维权方面为顶级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为工作重点,加强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监察、联合检查力度,逐步构筑“大监察”工作格局,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每年主动监察用工单位不少于700家,续签劳动合同6500份,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及时妥善处理各类劳动纠纷案件,确保按时结案率在98%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建设部门配合,及时掌握即将开工建筑企业,严格执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有效预防、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搭平台、强服务,确保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为顶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为载体,紧贴全县重点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主动出击,直接

服务,通过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举办和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实施“周末工程师、周末医疗专家、周末讲师教授”计划等多种柔性引进方式,每年有的放矢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在人事档案托管、代办落户审批、职称评聘、工资审批、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提供无障碍服务。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按照“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的工作思路,以重大项目对技能人才需求为重点,依托再就业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公主府大王村、柳泉北义厚村等农民工技能培训点,采取创业培训、自主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定向培训和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力争每年实现技能培训1000人以上。三是全面加强股级以下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认真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工程,推动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

第五篇:贯彻落实十次党代会精神

××镇积极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我市于9月22日至9月25日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我镇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 立即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组织全镇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并按照我镇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加快了各项工作的进度。

一、组织学习××书记在市第十届党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突出重点、深刻领会。9月23日,市委书记××同志代表中共××市委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四化两型”,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报告。为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确定了新起点、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目标,描绘了新蓝图。报告分为九个部分:

一、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二、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三、大力推进“四化两型”;

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着力构建法治衡阳;

九、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报告客观总结了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最根本的是:我市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找到了久违的自信。

二是专题学习,层层传达。我镇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切实把握会议实质,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工作落实。9月23日上午宣传委员××组织全镇党政领导及干部职工

收看××台直播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开幕式。9月28日上午党委书记××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就如何学习传达落实这次党代会精神作了专题讨论,专题研究,专题部署。要求各村把专项活动的开展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层层动员和落实,全镇上下积极响应。之后又召开全体镇干部及村干部会议,就市委书记××同志的讲话全文进行认真研读、传达学习。由宣传委员××将领导讲话报告印发至全体镇干部,作为当前政治学习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各村、各镇属单位结合实际,相继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学习会议精神,抓实当前工作。

二、注重结合我镇实际,狠抓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要求,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一是与“四冬生产”工作相结合。大会报告强调,“三农”工作仍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衡南是一个农业大县,而我镇又是衡南农业生产的重点乡镇之一。我镇“四冬”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冬种。我镇计划种植油菜23200亩;冬粮5000亩;蔬菜500亩。计划在石桥片落实烟叶面积7000亩。

(二)冬修。我镇计划三坪塘清淤400口;支渠清淤10公里;主干渠清淤5公里;加固维修杉碧小二型水库。

(三)冬造。我镇计划低效林改造1000亩。

(四)冬防。我镇对禽流感、口足病等传染病在10月底前做到100%防疫到位。

二是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市委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着力富民,着力安民,着力惠民”的“新三民主义”。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

(一)我镇积极帮助××等企业在我镇招工宣传发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我镇坚持以维稳为第一责任,打造“平安××”,深入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粘土砖厂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三)我镇各项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新建中心农贸市场;××水厂建设;村级公路硬化及饮水安全建设;加大镇敬老院和××水厂扩能提质改造。

三是与镇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我镇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一)增强工业支撑力。工业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意识,全面提高镇域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

(二)加强项目建设:××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耒河防洪堤增高加固工程项目;××一线等3000亩油茶开发项目;××水上乐园工程项目;××5000亩桂花树农业生态开发项目。四是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抓好党的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将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的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把创先争优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宣传发动,突出特色,开展载体活动,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工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会议精神的落实开展。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以公论定取舍。大力培养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党外干部。

(四)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既扬汤又抽薪,反腐倡廉重在执行”的方针。深入开展我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书记强调:未来五年,是××市科学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我镇全体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将团结一心,大胆开拓,着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加快工业强镇落实,着力开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全力建设富裕、文明、整洁、和谐的新××。

××人民征服

2011年9月29日

下载十次党代会心得、信息(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次党代会心得、信息(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次党代会李鸿忠书记讲话

    十次党代会李鸿忠书记讲话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

    湖北省十次党代会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吴巍 6月13日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湖北省第十次党员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喜迎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

    北京十次党代会报告[五篇]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刘淇 2007年05月24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次......

    学习开封市十次党代会学习心得

    着 眼 发 展 务 实 重 干 贯彻学习市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1年8月31日,中国共产党开封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市委书记祁金立在大会开幕式上做了题为《开拓奋进 务实重干......

    十次党代会议精神学习心得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 **** 2007年6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了。通过多次集中组织学习和反复自学本次会议精神后,深深体会到这是一次承前起后、继......

    学习湖北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心得体会(共5篇)

    优化职能服务 促进监管履职到位 ——学习湖北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省第十次党代会6月9日至13日在武汉隆重召开,会上,李鸿忠书记作了题为《奋力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 为......

    街道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共五篇]

    吉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 省十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既往开来的大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凝心聚力、团结鼓劲的大会。此次省党代会的主题是“科学发展、加快......

    十次党代会宣讲提纲(定稿)[5篇范例]

    河西区学习贯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宣讲提纲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河西区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区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