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精华)九论--山西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摘自《山西日报》评论员文章:九论省十次党代会精神。
昨天昭示今天----一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刚刚闭幕的省第十次党代会认真总结了过去五年的经验,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科学的谋划和部署。特别是鲜明提出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战略,强调抓好加快全面小康、走出转型新路两件大事,标志着走山西特色科学发展之路的步履更加坚实。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山西经济跃上了新的台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人们的共识并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都有长足进步。特别是去年“7〃29”领导干部大会上省委作出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后,全省人民进一步深化了对省情的认识,山西走上了符合省情特点的转型跨越发展之路,在三晋大地上形成了人心思上、干事创业、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省委在工作报告中不仅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功经验,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经济发展不足和产业结构不优问题突出,新兴产业比重小农业基础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节能减排压力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社会事业需要加快发展;一些领域改革滞后,对外开放程度和利用外资水平不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安全生产基础还不够牢固,社会管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有不少;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够,作风不实、干劲不大、能力不足,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还比较突出。敢于正视这些差距和问题,表明省委充满清醒,饱含智慧,敢于担当,有能力带领全省人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障碍。
过去五年的成就已经载入山西发展的史册,在探索山西科学发展道路上所创造和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实践证明,转型跨越发展之路完全符合山西实际,是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具体实践。昨天的成果和经验不仅为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转型跨越发展推入新境界、在建设新山西中大有作为的决心和信心。对未来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也许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但转型跨越发展却有规律可循,昨天的发展昭示我们,今天需要牢牢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强省之要、富民之本,把解决发展不足问题摆在工作首位,紧紧扭住不放。要始终唱响转型跨越发展的主旋律,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尽快摘掉“欠发达”帽子。
必须从资源型地区实际出发,走山西特色科学发展之路。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出路,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着力破解生产要素过度向资源型产业集中的难题,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必须解放思想,不停歇地推动观念创新,通过打开思想的大门,进而打开发展的大门。要登高望远,主动求变,先声夺人,勇于创新。山西是资源型地区、欠发达省份,发展不足、结构不优、开放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逼人态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须冲破一切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思想束缚和体制障碍,在解放思想中加快发展。
必须以敢为人先的精神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大开放赢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改革开放是活力之源。山西要转型跨越,就要把自身发展放在全国全球经济大循环中,通过改革开放,引进人才、资金和机制,增强转型跨越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热忱关心群众,全力造福群众,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突出位臵。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的建设是各项事业的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用党的建设新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新发展。
勇于担当,真抓实干是领导干部的必备品格,是今后五年山西能不能唱响转型跨越主旋律、打响实现全面小康攻坚战的关键。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弘扬只争朝夕、干事创业的精神,有激情、有胆气、有豪气,想发展、谋发展、干发展,把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变为信念、变为信心、变为行动,用真情、真干、做真表率焕发出全省人民的智慧和热情,汇聚起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强大合力。(办好“两件大事”谋求“七新”----二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围绕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观战略,省第十次党代会对未来五年作了科学谋划和总体部署。科学谋划重在办好 “两件大事”,总体部署重在实现“七新”——这是本次党代会精神的核心,这是未来五年我们的基本遵循。全省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务必深刻领会,牢记在心,方能在转型跨越的实践中自觉行动。
两件大事,一件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步伐要加快,力争2016年实现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一件是抓住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机遇,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
这两件大事,前者规定了总体目标,重在解决发展滞后的问题,强调加紧跨越;后者明确了切入路径,重在解决发展科学的问题,强调率先转型。
放眼全国,东部发达省份已经或即将率先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省区你追我赶。我们山西这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有些方面甚至可圈可点。但是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有些方面差距还很大,整体小康实现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即使在中部地区依然处于靠后位臵。正因为如此,党代会号召要加快全面小康进程,明确提出每年追赶一个百分点。经验表明,追赶型发展是欠发达地区的不二选择。山西更是这样。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山西积重难返,经济转型任重道远,在全国亦有范本意义。在此情势下,山西成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既关乎全国的发展大局,更直接关乎山西的未来发展;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正因为如此,党代会号召要抓住这个机遇,率先走出经济转型新路,并强调这是山西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
两件大事,关系重大,全省上下,不可不察。
那么,走出经济转型的新路子,再造一个新山西,这“新路子”又新在何处?“新山西”又新在哪里?就此,党代会也在办好“两件大事”的前提下作出明明确确的阐述,这就是“七新”,即经济总量有新提升、产业发展有新体系、区域发展有新格局、民生福祉有新水准、社会管理有新作为、生态环保有新局面、发展环境有新气象。
“七新”,针对的是山西发展的短板,拓展的是山西发展的空间。经济发展不足问题突出,当然要加快发展,提升总量;作为煤炭大省,经济结构不佳,当然要改旧图新;东南西北发展各自为战,城镇化率低,区域发展是必然选择;城乡居民收入偏低,社会事业不尽人意,民生如天必须改善;工业化加速期,各种矛盾凸显,社会管理自然要因时求新;节能减排之重,生态环境之忧,是我们绕不开的问题,必须迎难而上;经济发展呼唤市场环境、政策环境、政府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未有梧桐如何引得凤凰来。
如果说“两件大事”概括了未来五年的总目标,那么,“七新”就是对子目标的描绘。可以说,实现了上述“七新”目标,山西就不再是发展滞后的省份,就为2020年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决定性基础,将成为山西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山西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两件大事”“七新”目标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全省党员干部、人民群众都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不畏艰难,奋力赶超,想大发展、干大发展、谋大发展。只要我们实干、苦干、持续干,实实在在办好“两件大事”,持之以恒追求“七新”目标,我们就能趟出一条新路子,干出一番新事业。
转型是综改试验区之魂----三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作为能源基地,山西为新中国的建设输送了一百多亿吨煤炭,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饱尝了资源型经济发展带来的酸苦,每一个山西人都渴望摆脱对煤炭过度依赖的困局。然而,在资源型经济转型这道世界性难题面前,我们曾一度缩手缩脚。直到今天,如果面对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日本北九州的成功转型还可以有所托辞,那么看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我们就再也无法回避了。
中外实践证明,转型是资源型地区发展的必由之路。犹如起跑线上响起了发令枪,2010年“7〃29”全省领导干部大会拉开了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大幕。去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把我省的发展推上了国家战略层面,使山西这个内陆省份和能源基地站到了转型改革试验创新的最前沿。
在山西设立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赋予山西最大的综合性政策,其目标、政策、路径与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内涵完全一致。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袁纯清指出,综改试验区是富民、强省、利国之举,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由此观之,综改试验区建设无疑是我省的“一号工程”。
在我省之前,“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经设立了八个,多已功成名就。上海浦东新区已崛起为堪与纽约、伦敦对话的国际金融中心;天津滨海新区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作出重大改革;长株潭城市群在全国率先建设“两型”社会,绿色电价、环境污染责任强制性保险试点、环境资源交易试点等各项“试水”风生水起……令人汗颜的是,当前我们依然面临着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粗黑”产业占全省工业产值80%以上,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排在全国20位以后,资源富省却是一个经济穷省的尴尬局面。
我省的转型任务之重世所罕见,但随着国家综改试验区的铿然落地,我们只要抓住用好这一难得的机遇,山西就可以打破 “资源诅咒”,走出一条资源型地区科学发展的路子。
不言而喻,转型是“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里最重要的词汇,是建设综改试验区的灵魂和核心。找准转型这把钥匙,才能有效破解影响我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矿产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性决定了资源型经济由兴盛到衰竭的客观规律,“巴库悲剧”就是一个实际例证。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日本北九州等成功转型的经验,也为我们走出资源优势陷阱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对山西而言,转型要立足煤炭优势,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实现采掘文明向制造文明转变,粗放高耗增长向集约绿色转变,煤电基地向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产业基地转变,资源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转变,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
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根本在改革。以区域为单元寻求突破,是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必然选择,综改试验区在一定意义上就是 “新特区”。作为后发地区,我们只有高举改革创新的大旗,才能真正体现综改试验区的“特”。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从我省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目标和任务,所遇到的问题和瓶颈来看,要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加快推进资源税改革,创新土地管理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产权制度,加大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力度,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先行是综改试验区之要----四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在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起步的历史关头,省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再次令全省干部群众思想大解放,精神大振奋。其中,袁纯清书记报告中对关键在于实践、在于先行先试的阐述,更是将全省上下的思想认识给予了彻底的廓清。
2010年12月,迄今为止中国面积最大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花落山西。在中国改革开放走过30多个年头之后,山西终于站到了改革的最前沿。这是我们这个内陆省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得的最大的综合优惠政策,可谓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然而,在如此难得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思想还迷失在概念理解、坐而论道的层面,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状态还停留在等待政策、观望左右的阶段。这样的思想状态,与综改试验区先行先试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自2005年6月上海浦东新区获批国家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目前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已经先后批准设立了天津滨海新区、深圳市、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重庆市、成都市、沈阳市和山西省共9个综改区。这9个综改区虽然改革主题各有侧重,但改革的基点却只有一个先行先试。上海浦东新区成功崛起,靠的就是在制度创新上一马当先,先行先试。今天,大江南北已是万马争先,争的还是一个先行先试。
从国家层面看,之所以设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的在于将部分具有不同发展特色的省、市、区推向改革深水区,在先行先试的政策空间下,以局部的突破为下一步改革的全面深化探索开路。对山西而言,综改试验区的设立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一种资源型经济发展不平衡与不协调现实的倒逼。所以,综改试验区的建设是发展模式的转型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试验过程。为此,在我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省委书记袁纯清明确指出:先行先试是转型综改试验区的最大政策。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鼓起时不我待、先行先试的勇气;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负重爬坡、敢创一流的胆气;必须增强创新意识,保持奋发图强、勇攀高峰的锐气;必须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敢于担当、成事创业的志气。金玉之声,语气铿锵,这些话无疑点明了综改区的要旨所在,吹响了全省转型发展先行先试的号角。惟其如此,综改试验区在山西才不会沦为概念游戏,才会最终成为山西人民实实在在的福祉所在。
先行先试既需要敢为人先的勇气,同时也需要善破善立的智慧。综改试验区的设立带有时代性和地域性双重特色,9个综改区各有不同的改革主题。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试验区,我省综改区先行先试的突破方向应该是:在重大转型项目上先行先试,在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在板块突破上先行先试,在破解发展难题上先行先试。所以,先行先试既需要自上而下的思路设计,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一方面摒弃以单一的经济规模扩张为目的的发展模式,对未来的改革进行系统性、配套性的体制设计,尽量减少先行先试中的试错成本;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全省上下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各级党政部门,亟须在观念更新基础上,彻底破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形成一系列推动改革的“晋”字牌政策,在先行先试中寻求资源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答案,通过实践层面生动丰富的个体突破实现改革的整体创新。
改革的路上没有坐享其成,改革越深入越是考验我们的勇气与智慧。与当年的深圳经济特区相比,今天的综改区已经突破了经济改革的范畴,国家也不可能再举一国之力给予资金与项目上的扶持。也就是说,先行先试是我们手中唯一的尚方宝剑,体制机制创新是我们推进改革的主要动力。值此转型跨越关头,千帆竞发之际,学习和移植他人的经验固然可取,勇于突破与创新则更为重要,这是一场没有先例可循的试验,这是一场需要先行先试的改革。
循着“四化”路线图往前走----五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迈入“十二五”,山西转型跨越的步伐日渐迅疾有力,可谓东风劲吹,时不我待。那么,转型跨越之路怎么走?省第十次党代会再次作出坚定而清晰的回答:扎实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这就是山西转型跨越的路线图。这个路线图简言之就是 “四化”,它高度概括了未来几年我们的发展方向和转型路径,为山西各大产业协调发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找到了良方妙药。这个路线图,是转型跨越的任务所在,是新山西的希望所在,更是3500万三晋父老的福祉所在。
考察省情可以发现,这条“四化”之路,无一不是针对山西的实际而提出的,是深入调研所获,是深思熟虑所得,是对山西的精准号脉。山西,纵向比较成绩明显,横向比较差距较大。且不论沿海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单单是与周边省份相比,山西的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说,发展的落伍一次次拷问着山西,现实的矛盾不停顿地困扰着山西。
工业方面,是传统产业占主导、产业结构单一的困扰。第二产业中,山西的重工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煤炭、焦炭、冶金和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到工业增加值的85%以上,煤炭又占到工业经济的40%以上。如此,造就了山西产业结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畸重化、初级化和刚性化。
农业方面,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低的困扰。山西的特色农产品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收入在全国处于中下游水平,增速缓慢。
城镇化方面,是发展滞后、质量不高的困扰。去年,山西城镇化率达到48.0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的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城镇群发展滞后、规模偏小、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生态方面,是环境污染、生态脆弱的困扰。粗放的发展方式给山西带来了地表塌陷、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等严重的环境问题。山西的单位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走“四化”之路的现实背景,山西已退无可退,必须奋起赶超。山西走“四化”之路,既是形势所迫,又是明智抉择,就是从工业、农业、城镇、生态四大领域入手,全面发展,重点突破;其核心是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其实质是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通过优化结构和节能减排,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发展,真正实现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对山西而言,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跨越发展的根本举措,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也是山西统筹兼顾、互促互动、有机统一的发展战略。
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要求,推进工业新型化,主要是提升资源就地转化率、传统产业循环率、新兴产业占比率、节能减排率和提升科技贡献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重点是把确保农民收入翻番作为核心任务,把 “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作为主攻方向,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战略举措,把新农村重点村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把扶持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作为突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推进市域城镇化,重点是支持太原率先发展,加快区域型城市群的建设和融合,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乡生态化,重点是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和健康山西,为全省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省第十次党代会又一次吹响了山西转型跨越的号角,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山西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四化”路线图是山西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是转型发展的重点任务,是建设新山西的大战略大举措。全省上下务必保持清醒认识,明确职责任务,坚持真抓实干,奋勇拼搏,努力作为,坚定地循着“四化”路线图往前走,实现山西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六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
走在“十二五”的新征途上,山西迈向开放的跫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疾、坚定。今后五年,山西要办好“两件大事”,谋求“七新”,实现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就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以大开放推动大发展,把开放的大门打得更开。
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对外开放不足一直是制约山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短板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多数内陆省份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自我解剖、不断扫除障碍、不断取得成就的曲折而艰难的开放进程。
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去年“7〃29”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后,我省“走出去”“请进来”步伐不断加快,招商推介北上京津、南下沪深、港澳,远赴欧美,成功举办第六届中部博览会、第三届能源博览会,山西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区域合作不断深化,招商引资迈上新台阶,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正向着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拓展。仅今年第六届中博会,我省招商项目引资签约金额就达到了2.3万亿元。这些项目的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将为山西“十二五”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实践证明,没有大开放就没有大发展。正是坚持开放,山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是依靠开放,为再造新山西赢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开放,实际上就是把世界的拿到山西,把山西的拿到世界。在这一点上,纵向比,我省开放合作成绩喜人、势头良好;但横向比,我省在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甚至中部省份尚存较大差距。在中部地区,山西利用外资、对外贸易都处于靠后位臵。与周边省份比,我们也处于劣势。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以及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影响,对外开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任务艰巨,路途艰险。面临对外开放进入攻坚期这一现状,山西如何谋求开放的主动权,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提升经济外向度,将山西发展主动融入全国经济大循环中,加快山西走向世界的步伐”。
囿于本地资源,固守传统路径,关起门搞经济建设没有出路。只有大开放,才能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开拓更大空间、更远视野、更多资源。
实施大开放战略,我们必须要为山西找准定位。看到山西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山西的优势所在。山西具有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优势,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畅通便捷的公路、铁路、民航交通优势,特别是全省域国家级综改试验区的政策优势,这些都为山西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样,臵身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深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并存。“十二五”期间,山西面临着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东部产业转移逐步加快、多区域合作正在兴起、外资加速进入中西部的发展趋势,这也为山西的大开放、大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
因此,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用好用足自身优势,用世界的眼光实施开放战略,为转型跨越提供动力之源、共赢空间。要把招商引资引智作为首要任务,重视资源的交换价值,吸引更多有利于转型的生产要素进入山西;要把打造开放平台作为关键环节,加快建设内陆口岸和综合保税区,扶持发展具有复合功能的大型物流园区,发挥好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开放载体的作用,加快“请进来”“走出去”步伐;要把扩大区域合作作为重要突破口,深化山西与国内三大经济增长极间、以及其他经济区域的互利合作,并不断以区域合作拓展开放空间;要把营造良好环境作为制胜砝码,下大力气解决投资者反映强烈的软环境不“软”的问题,全力推进基础设施网络化协调化发展。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刚刚吹响。只要全省干部群众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开放促转型、促跨越、促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塑造一个更加开放的新山西,“使三晋大地成为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汇集之地、畅通之地、兴旺之地”。
让文化成为发展之极----七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省第十次党代会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出了新的部署,使山西文化强省的目标更具体,路径更清晰,措施更完善。由此,正在转型跨越发展的山西必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建设文化强省,山西有较好基础。山西是最早作出文化强省战略部署的省份之一,去年全省领导干部大会又提出早日建成中部地区文化强省,文化强省建设已经起步。建设文化强省,山西有良好的条件。像富有煤炭资源一样,山西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伟大的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敢为天下先的晋商精神,有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正如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所说 “山西文化是中华文化园中的一朵奇葩”。建设文化强省,山西有急迫的需求。对于产业结构畸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山西来说,发展文化产业就是发展非煤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同时,山西正在进行的转型跨越的伟大事业,需要先进的理论作内核支撑,需要强大的文化来凝集力量,鼓舞士气。更重要的是,文化是产业更是民生,奋发向上的山西人民期待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来滋养。
近两年,我省文化建设的力度前所未有,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虽然文化发展势头很好,但总体上与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还不相称,与文化产业自身发展的时代要求尚有差距,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束缚文化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存在市场要素不够、骨干企业不多、开发规模不大、品牌效应较弱、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等诸多问题和缺憾。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文化强省建设,要联系实际,明确重点、有的放矢。要按照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创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优势企业和品牌等方面下功夫。
要把文化资源变成财富,就必须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实现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我们要按照报告提出的要求,增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哪里有改革创新,哪里就有新局面。要建设文化强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要深入实施“大作品表现、大集团运作、大景点支撑、大服务引领、大会展集聚”战略,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文化与旅游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普遍规律,更是我省的优势和潜力所在。要按照做大在文化、拓展在旅游的思路,做好做活山西 “地上”这篇灿烂的大文章。建设文化强省需要资金的支持,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资源型企业和资本进军文化产业。
建设文化强省是个总目标,总目标由许多具体的子目标组成。要建设文化强省,各县市就要建设文化强市强县,就要做大做强省属重点文化企业,就要把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和现代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发展优势。
山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文化资源大省山西必将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打造出具有山西特色、国家水准的文化品牌,不断增强三晋文化的吸引力、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使文化成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八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什么是民生?小到柴米油盐,大到车房医教,事关人民幸福事,无不是民生。为政之要在于民,纵观上下千年,横览宇内列国,成亦民生,败亦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是我党宗旨的要中之要和始终保持先进性的一大法宝。省第十次党代会一以贯之,再次把施政重点指向民生。
省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尤其民生改善方面成效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社会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三晋大地的每一个川梁沟峁,制定的下一步蓝图更给了万千父老无限的期许和向往。在省委作出的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部署下,全省上下人心思进,民生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民生从来就是个动态的概念,有着与时俱进的内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贫困山区学生的餐桌上,民生就是一颗蛋、一份菜;在寒冬来临时,民生就是为低收入农民送去一吨煤;而人们对生存环境有了更高要求时,民生就是快马加鞭推进安居工程,全力打造山川秀美新山西……
可见,决定一个时期民生内涵的就是群众之所急、群众之所需。事关生存的种种条件有了基本保障,公平、发展、和谐等等就成为人民群众更高的诉求和新的民生。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民生工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迈进,未来一个时期的具体目标或路径就是民生福祉要有新水准,社会管理要有新作为。这是我省在较好地改善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等生存性条件之后,就民生问题提出的新方向和新要求。
再好的战略或目标,如果不能变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终是徒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系统、复杂的工程,但其终有章可循,有“牛鼻子”可抓。其诸多指标中,最直观、最能给群众切身体会的就是收入。因此,改善民生之要还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而增加收入不仅要促进就业,更要引导创业;不仅要鼓励快富先富,更要健全完善分配机制,遏制和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最大限度地彰显公平。
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就要为民解忧,保险、福利、优抚、救助等等,均在民生保障之列。当前,加快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点还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全覆盖,实现老有所养,医有所依,并与经济发展同步,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同时要做好优抚和救助工作,让特困、残疾等特殊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共享经济发展的雨露。
提供和完善教育、医疗等公共产品,则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这些具有普惠性和社会性的事业,政府主导是关键,财政投入须给力。教育上,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完善山西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医疗卫生则重在建立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全民共享,特别要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形成多层次、有侧重的卫生服务网络。
善于改善民生,还要善于管理民生。在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必然会面临诸多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新课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用发展的眼光,从人本的高度,谋民生之计、解民生之急、办民生之需。社会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实质就是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维护群众利益的问题。所谓创新,就是要从单纯的管理向寓管理于服务转变,从党政主导向多种社会力量综合运用转变,从习惯的事后管理向源头疏导转变。
“天地交,而后能成化育之功;上下交,而后能成和同之治”。成就大业离不开上下戮力,离不开党群同心。建设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就要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使百姓安居、社会安宁、民乐其业、士遂其志。惟有此,全省上下才能凝心聚力;惟有此,转型跨越的步伐才会更加坚定。
知形识势抓党建——九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加快全面小康、走出转型新路“两件大事”愿景辉煌,建设新山西“七新”目标激荡人心。把转型跨越、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战略落到实处,就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知形识势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过去五年,我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未来五年如何深入推进,省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凝聚各方力量;扩大基层民主,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建设“法治山西”;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法治廉洁效能政府;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到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将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全省人民的积极性,为转型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四个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四种危险”。经住“四个考验”,防止“四种危险”,就要知形识势着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领导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抓党建就要抓学习,加强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要从战略高度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引深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实施“党员干部读书工程”,力求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使广大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通过兴起学习的高潮带动发展的高潮,自觉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转型跨越的积极推进者。
抓党建就要抓班子,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班子。要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切实提升各级领导班子的精神力、团结力、战斗力、执行力。提升精神力,就要做到对事业有追求、有愿想,保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良好精神状态;提升团结力,就要升华理念和胸怀,达到“1+1>2”的效果;提升战斗力,就要敢于坚持原则,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提升执行力,就要善于抓落实,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工作效果。
抓党建就要抓队伍,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打造一支在转型跨越发展上有激情、有能力、有思路、有作为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要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形成人才集聚、人才辈出、人才大展身手的生动局面,以更加年轻、更具活力、更富有知识的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抓党建就要抓支部,加强党的基层组织,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打牢党的执政基础。要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建率,提高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等领域的覆盖率,引深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对基层党员的培训,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不断创新基层党的工作。抓党建就要抓作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落实“四个严禁”、狠刹“三种风气”,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涉及群众的事要事事上心、事事落实。
抓党建就要抓廉政,不断提高反腐倡廉水平,构建山西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臵,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第二篇:贯彻落实十次党代会精神
××镇积极贯彻落实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我市于9月22日至9月25日召开了第十次党代会,××书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会议结束后,我镇高度重视,镇党委书记×× 立即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组织全镇机关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市第十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并按照我镇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加快了各项工作的进度。
一、组织学习××书记在市第十届党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是突出重点、深刻领会。9月23日,市委书记××同志代表中共××市委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抢抓机遇,奋力推进“四化两型”,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的报告。为我市未来五年发展确定了新起点、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目标,描绘了新蓝图。报告分为九个部分:
一、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
二、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三、大力推进“四化两型”;
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七、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着力构建法治衡阳;
九、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报告客观总结了市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最根本的是:我市发展站到了新的起点,××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人民找到了久违的自信。
二是专题学习,层层传达。我镇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切实把握会议实质,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工作落实。9月23日上午宣传委员××组织全镇党政领导及干部职工
收看××台直播的市第十次党代会开幕式。9月28日上午党委书记××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就如何学习传达落实这次党代会精神作了专题讨论,专题研究,专题部署。要求各村把专项活动的开展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层层动员和落实,全镇上下积极响应。之后又召开全体镇干部及村干部会议,就市委书记××同志的讲话全文进行认真研读、传达学习。由宣传委员××将领导讲话报告印发至全体镇干部,作为当前政治学习重要内容抓好落实。各村、各镇属单位结合实际,相继召开党员民主生活会,学习会议精神,抓实当前工作。
二、注重结合我镇实际,狠抓会议精神贯彻落实。
按照市第十次党代会要求,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我们的工作思路。
一是与“四冬生产”工作相结合。大会报告强调,“三农”工作仍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衡南是一个农业大县,而我镇又是衡南农业生产的重点乡镇之一。我镇“四冬”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冬种。我镇计划种植油菜23200亩;冬粮5000亩;蔬菜500亩。计划在石桥片落实烟叶面积7000亩。
(二)冬修。我镇计划三坪塘清淤400口;支渠清淤10公里;主干渠清淤5公里;加固维修杉碧小二型水库。
(三)冬造。我镇计划低效林改造1000亩。
(四)冬防。我镇对禽流感、口足病等传染病在10月底前做到100%防疫到位。
二是与改善民生相结合。市委工作报告中提出了“着力富民,着力安民,着力惠民”的“新三民主义”。结合我镇实际,开展一系列民生工程建设。
(一)我镇积极帮助××等企业在我镇招工宣传发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我镇坚持以维稳为第一责任,打造“平安××”,深入开展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粘土砖厂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活动。
(三)我镇各项惠民工程积极开展:新建中心农贸市场;××水厂建设;村级公路硬化及饮水安全建设;加大镇敬老院和××水厂扩能提质改造。
三是与镇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我镇把党代会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的总体目标,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一)增强工业支撑力。工业是镇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必须牢固树立工业强镇意识,全面提高镇域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
(二)加强项目建设:××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耒河防洪堤增高加固工程项目;××一线等3000亩油茶开发项目;××水上乐园工程项目;××5000亩桂花树农业生态开发项目。四是与党的建设相结合。抓好党的建设是抓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要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必须将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理论素质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最新的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把创先争优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宣传发动,突出特色,开展载体活动,坚持统筹兼顾,强化工作措施,有力地推动会议精神的落实开展。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以公论定取舍。大力培养年轻干部,重视培养选拔妇女干部、党外干部。
(四)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坚持“既扬汤又抽薪,反腐倡廉重在执行”的方针。深入开展我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书记强调:未来五年,是××市科学发展,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充满机遇,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我镇全体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将团结一心,大胆开拓,着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着力加快工业强镇落实,着力开创社会和谐稳定局面,争当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全力建设富裕、文明、整洁、和谐的新××。
××人民征服
2011年9月29日
第三篇:落实十次党代会精神
突出民生主线强化服务意识
为实现**县顶级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 中共**县第十次代表大会闭幕后,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及时组织召开了局党组会和全局干部职工大会,认真学习、传达、贯彻党代会精神,并结合部门实际,进一步突出民生主线,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实现统筹就业上规模、社会保险抓覆盖、维权执法保稳定、技能培训提素质、人才开发上层次,力求做到“四个确保”。具体讲:
一、抓重点、破难题,确保在统筹城乡就业方面为顶级发展巩固民生之本
一是严格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采取积极鼓励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拆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扶持一批社区就业实体吸收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开发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安置就业,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服务补贴等扶持措施,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今后五年,力争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个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二是强化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坚持项目建设与扩大就业相结合的思路,对重点项目实行从项目立项到投产运营的“三同时”(在新建项目的同时把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拟定项目报告的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项目建成投产的同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全
1程跟踪服务,最大限度的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培训规模,缓解用工需求和就业压力。三是改善和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通过组织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活动,上门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重点帮扶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拆迁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四是扩大劳动力转移规模。坚持输出与输入相结合、转移与培训相结合,劳动力转移向技术型、订单式、定向式发展,从县域经济增长点入手,依托“四园区四基地”重点新型产业和渔具、肠衣、花卉等传统特色产业,做活县内劳务市场;借助区位、交通优势,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协作单位,开展订单式输出,确保每年实现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8000人,劳务输出5000人以上。
二、抓覆盖、保全面,确保在完善社保体系方面为顶级发展增强保障能力
一是强化扩面手段,努力做到应保尽保。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和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扩面重点,通过采取不断完善社保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简化办理参保手续等措施,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力争每年养老、医疗、工伤、失业各项社会保险新增参保2000人以上。同时,配合组织部门,根据相关文件精神,从我县实际出发,认真组织调查摸底和数据测算,制定出台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意见,调动农村干部工作积极性,解决他
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强化征缴力度,确保基金应收尽收。加强与地税、财政等部门的协调配合,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重点加大社会保险费的清欠、征缴力度,努力做到社保基金应收尽收、不拖不漏。三是强化监管体系,维护基金安全。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重点开展养老、医疗、工伤和失业保险费征缴、发放和基金管理的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骗取冒领保险金、挪用基金行为,确保基金安全运行。
三、严执法、促规范,确保在劳动保障维权方面为顶级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和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为工作重点,加强日常巡查、举报专查、专项监察、联合检查力度,逐步构筑“大监察”工作格局,努力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每年主动监察用工单位不少于700家,续签劳动合同6500份,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及时妥善处理各类劳动纠纷案件,确保按时结案率在98%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强与建设部门配合,及时掌握即将开工建筑企业,严格执行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有效预防、遏制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发生,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搭平台、强服务,确保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为顶级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以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为载体,紧贴全县重点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主动出击,直接
服务,通过出台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举办和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实施“周末工程师、周末医疗专家、周末讲师教授”计划等多种柔性引进方式,每年有的放矢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在人事档案托管、代办落户审批、职称评聘、工资审批、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会保险接续等方面,提供无障碍服务。二是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按照“扩大培训规模、增加培训投入、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培训质量”的工作思路,以重大项目对技能人才需求为重点,依托再就业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和公主府大王村、柳泉北义厚村等农民工技能培训点,采取创业培训、自主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定向培训和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力争每年实现技能培训1000人以上。三是全面加强股级以下干部队伍建设。一方面,认真做好公务员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训和知识更新工程,推动全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素质。
第四篇:十次党代会议精神学习心得
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
****
2007年6月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了。通过多次集中组织学习和反复自学本次会议精神后,深深体会到这是一次承前起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充满希望、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的大会。在这次会议中,陈建国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开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的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自治区九届次党代会以来五年主要工作及基本经验,客观分析了自治区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建设的主要工作任务。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宁夏两大主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实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全面振 1
兴而努力奋斗。把握全局,突出重点,围绕经济总量登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的主要奋斗目标,努力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突破,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突破,在对外开放上实现突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实现突破,在先进文化建设上实现突破,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的宁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相信新一届领导班子将会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
经济社会全局,把中央精神与宁夏实际结合起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次党代会进一步动员和凝聚了全区广大共产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万众一心、开拓前进,为实现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深入学习党代会的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贯彻执行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义不容辞,而且应起到模范作用。另外还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学习,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跟上时代的需要,才能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不辜负党的期望,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光荣使命。
第五篇: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报告
学习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报告
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结束后,迅速行动,组织深入学习会议精神,认真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并将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努力做好结合文章,真正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一、认真组织学习。组织省局党组中心组专题理论学习,认真学习姜异康书记的工作报告以及大众日报评论员文章《底气、锐气与新跨越》等有关材料,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国税工作对于实现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跨越的重大意义。组织和号召全系统广大国税干部把学习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集中时间深入进行学习。
二、广泛宣传动员。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宣传重点,充分运用系统内的杂志、网站、简报等渠道,及时宣传报道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系统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加强与社会新闻媒体的联系,突出宣传落实党代会精神的活动情况,大力宣传在组织收入、落实政策、营造环境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把学习贯彻活动引向深入。
三、搞好督促检查。进一步加强对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和督促检查,把学习会议精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工作分工,对分管部门和联系点,既督导他们抓紧抓好各项税收业务工作,又及时了解和掌握对会议精神的学习贯彻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指导,促进学习贯彻活动任务的落实。
四、加强队伍建设。领导班子建设方面,加强和改进学习、搞好团结协作、密切干群关系、做到真抓实干,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既看到当前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按照“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激发活力、防范风险”的总体思路,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廉洁勤政的干部队伍。
五、做好税收工作。继续落实“领导分片、部门包点”的收入督导机制,群策群力把组织收入工作做好。把落实各项税收政策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加强政策调研、跟踪问效和执行情况反馈,针对山东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有关政策,真正使税收政策助推山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