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水面升高
一、活动题目: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水面升高
二、活动目标: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故事《乌鸦喝水》: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
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说一说我的发现。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说一说我的发现。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说一说我的发现。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六、注意事项 每个小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幼儿检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这样便于比较实验结果。
第二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动物气象员
一、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特殊表现,丰富气象知识。
2、通过模仿、表演,掌握动物在预报天气时的动作。
3、引起幼儿探索关于动物的各种小秘密及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欲望
二、活动准备
1、故事《动物气象员》
2、在班内让幼儿每天轮流当“气象记录员”。
3、动物的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乌云、太阳的头饰个一个;沙包若干。
4、提前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关注天气变化,使幼儿对天气有初步的了解。
三、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并讨论:今天是什么天气?前几天是什么天气?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听广播、看报纸、看电视等。)
2、天气预报员是怎么知道天气的变化的?(引导幼儿讨论,充分发挥想象,主动表达自己想到的各种预知天气的方法)
教师总结:“气象专家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观测云象,利用专业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来预知天气。(可出示卫星定位系统。气象仪器等图片)
3、听故事,知道一些动物和天气的关系
(1)、听故事,了解初步了解动物的在下雨时的情形。
(2)、师:小乌龟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蜻蜓是怎么知道的?蜘蛛又是怎么知道的?认识各种动物在下雨前的习性。
教师小结:”小动物们真神奇,他们在下雨之前做出各种动作来提醒人们要下雨了。它们是神奇的气象员!
4、根据幼儿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那我们小朋友也知道在下雨之前空气怎么样啊?
(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如:空气闷热、空气潮湿等)
师:一些动物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所以就表现出一些反常的现象,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预知天气的变化了。小动物们帮助了我们知道天气的变化,他们很厉害。“
5、游戏《我是小小气象预报员》
师:小动物们是神奇的气象员,那我们小朋友也来当回神奇的气象员吧!游戏玩法:幼儿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教师戴上太阳的头饰,那小朋友们就随乐玩耍,教师戴上了乌云的头饰,小朋友们就根据自己扮演的动物,用肢体
语言预报天气。(游戏可进行数次,每次可让幼儿交换头饰,感受不同动物的表现,也可让幼儿来当太阳和乌云。)
游戏注意点:表演时不可碰到旁边的小朋友,及时根据教师的头饰做相应的反应。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仔细观察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做气象员的,并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与天气"这方面的资料。
附故事:动物气象员
小山羊要出门去旅行了。它刚跨了门槛,主人家玻璃缸里的一只小乌龟高声喊住它:“山羊弟弟,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你最好不要出门。小山羊奇怪地问:“你怎么知道天会下雨? 小乌龟说:“你看见我身上的小水珠了吗?快要下雨之前,空气中的水汽比较多,这些水汽碰到我凉凉的背,就慢慢结成了无数的小水珠。”小山羊半信半疑,没有吭声。小乌龟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问门外的蜻蜓。”小山羊走出门,正好碰上一只蜻蜓。那只蜻蜓飞得低低的。小山羊上前问道:“蜻蜓弟弟,今天天气好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蜻蜓说:“今天天气不好,要下雨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的?”小山羊不明白地问。蜻蜓说:“你看我不是飞得很低吗?下雨之前,空气里的水汽特别多,我的翅膀上沾满了水汽,就只能低低地飞。”小山羊还是将信将疑。蜻蜓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去问问前面树上的蜘蛛。”小山羊向前走去,问树上的蜘蛛:“蜘蛛哥哥,今天会下雨吗?我想去旅行,能去吗?”在树上收网的蜘蛛说:“今天天气不好,快下雨了,请你不要出去啦。”“你怎么知道会下雨呢?”小山羊问,蜘蛛一边收网一边回答:“天快下雨了,昆虫都飞得低低的,我织在高处的网捉不到昆虫,只好把他收下。等天晴了,我再重新在高处织网。小山羊这才相信了,它不出去旅游了,赶忙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真的下起雨来了。
第三篇:大班科学活动设计
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赵贞兰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认识符号是科学活动中的一个难点:枯燥、幼儿难以理解。在集体活动时,老师很容易牵着孩子鼻子走——填鸭式教学,直接灌输给幼儿,让幼儿反复记忆,使得幼儿不理解符号的实际意义,用起来容易混淆。本次活动采用游戏导入,引导幼儿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通过游戏和操作,层层揭开符号之谜。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学习科学的过程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活动领域:科学 活动名称:数学
活动内容:《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
2.尝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逆性。活动重点: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活动难点:
尝试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活动准备:
幻灯片; 答题卡 ; 1——10的数字卡一套;纸盒一个。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河马嘴巴的形象。
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河马吗?它是什么样的? 教师:瞧,有一只小河马,它的嘴巴也是大大的,它呀还是一只贪吃的小河马,吃东西时,大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
(二)结合课件讲述,知道河马大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1.河马爸爸妈妈送食物,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妈妈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前边有 *个?后边有*个?小河马说:我要吃多的,是哪边?
教师:小河马,胃口大,河马爸爸来喂它,食物来啦,看是什么?(出示课件)„„小结:(小河马的嘴巴总是朝着数量多的方向张开)教师:小河马,胃口大,爷爷奶奶来喂它,食物来啦,橘子一样多,这下小河马不知道要朝哪边张嘴巴了?小河马闭起嘴巴。(出示已经学过的=号)
2.小动物送果实,幼儿练习掌握小河马张嘴方向。
教师:“咚咚咚”谁来啦?(小猫)小猫给小河马送来了吃的?猜猜小河马的嘴巴会朝那边张开呢?(出示课件)同样的方法引出小狗、小鸡。
教师:贪吃的小河马大大的嘴巴总是朝着多的方向张开。其实在这个大嘴巴里还藏着一些有趣的符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三)根据河马嘴巴,认识理解“>”“<”符号。
1.观察河马不同张嘴的方向,认识理解“>”“<”符号。
教师:小河马的这张大嘴巴是朝哪边张开的?
(大嘴朝前大于号,尖尖朝前小于号。)教师: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1)师:“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小朋友可以看一下,无论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它们开口的方向都对着哪个数(大数),尖尖的小屁股对着哪一个数(小数)。
2.学习儿歌:开口在前的是大于号,尖尖在前的是小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屁股撅给小数瞧。”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示符号,理解符号的正确运用。教师:小河马家的食物真多呀,我们来看一看,比一比,应该用哪个符号。(请个别幼儿回答,)用身体动作来表示符合,理解符号的应用。
(四)集体练习符号的运用。
师:大四班的小朋友真棒,老师心里很高兴,下面我带你们玩一个游戏,它的名字叫击鼓传盒。
1.游戏《击鼓传盒》
玩法:教师击铃鼓,幼儿传纸盒,铃鼓声停,纸盒传到谁的手里,就由他和前面的幼儿每人从盒里抽出一张数字卡片,分别比较它们的大小,如6大于4,4小于6.2.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指导幼儿完成练习。
1.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会用大于号和小于号啦,下面老师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们的样子画下了。
2.指导幼儿先比较物体的多少,再在数字之间画上“>”和“<”。
3.检查幼儿做练习情况,给予指正。
(五)结束。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现在我们把刚才玩的游戏教小班的弟弟妹妹玩,好么?
第四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变变俱乐部
目标
1、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变化的。
2、大胆尝试用各种方法变化事物,体验变化的乐趣。
准备
各种纸、回形针、粗麦管、夹子、绳子、剪刀等。
过程
一、分组活动。
――这里是变变变俱乐部。有许多小东西,只要我们灵巧的手动一动,这些东西都是可以变化的。你们相信吗? ――教师示范用报纸揉成纸球和用回形针弯成小钩子的过程,激发幼儿产生“变”的兴趣。
――幼儿自主选择物品,并尝试使物体发生变化。如果幼儿束手无策,教师就多示范几个变纸的例子。如:把小纸条撕一下,变成旋转降落伞;用夹子夹住长长的纸条,变成飞镖;将粗麦管一段段剪下,连接成项链,等等。
二、自由参观。
――互相观看其他组的小朋友用什么办法使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他的办法你想到了吗? ――教师应及时请幼儿欣赏有创意的想法,以拓展幼儿的思路。
三、交流与分享。――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好办法介绍给大家。重点介绍变化过程,展示变化结果。
――在参观其他组时,你发现谁的办法特别好,为什么? ――教师现场演示将一张纸折叠,剪几刀后变成长长一条纸拉花的过程。
建议
1、生活中稍作加工即可变化的事物比比皆是,平时应引导幼儿多发现并表达这种变化。许多创造发明的大道理正是蕴含在这些小变化中的。
2、活动后可在区角游戏中提供更多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尝试用最简单的办法来表现更多新奇的变化。
第五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害虫和益虫[定稿]
活动名称:害虫和益虫活动目标 1.从不同角度对虫子进行分类,了解虫子与人们及植物的关系,知道要保护益虫,消灭害虫。2.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活动准备 1.带幼儿捕捉虫子并制成标本。2.有关虫子的多媒体课件、动物音乐会伴奏带、自制的各种虫子头饰(每人一个),益虫和害虫字卡、磁性操作图片。3.草丛、树林、花园、陆地(含有泥土、水)的背景图各一幅。活动过程 1.出示虫子标本,引起幼儿观察的兴趣。师:这是什么?是谁捉来的?同伴之间互相介绍,哪些虫子是自己捉(找)到的?在哪儿捉(找)到的?看看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2.幼儿观看大屏幕上的虫子,同伴间互相交流并分类。(1)播放课件:以不同的动画方式一一出示常见的虫子。(2)同伴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认识的虫子,它们长的样子,生活的地方,喜欢吃的食物,是益虫还是害虫,等等。提问举手的幼儿。(3)尝试分类:将幼儿分成三组,教师事先有目的地为每组分好虫子图片,请各组幼儿共同想办法将虫子分到两个房间(可用鞋盒盖等代替),相互交流分类依据,并阐述各类虫子的共同特征。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合作,适时回答幼儿的问题并鼓励表扬爱动脑的幼儿。提问后总结分类方法,比如:有的小组按益虫和害虫分的;有的小组按是不是长翅膀分的,然后教师收回图片。3.帮助幼儿形成昆虫的概念。演示昆虫的课件,让幼儿细致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主要特征。4.帮助幼儿形成益虫的概念。(1)利用课件出示螳螂的谜语,幼儿猜出后再以动画方式出示螳螂。师:对人类有好处,吃害虫保护庄稼、树木、花草的虫子,我们称它们为益虫。(课件画面上出现文字“益虫”)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益虫?为什么?(2)课件演示:许多益虫。提问:这些都是益虫吗?为什么? 5.帮助幼儿形成害虫的概念。(1)课件出示苍蝇的谜语,幼儿猜出后以动画方式出示苍蝇。师:对人类有害处,损害庄稼、树木、花草的虫子,我们称它们为害虫。(课件画面上出现文字“害虫”)提问:小朋友还知道哪些是害虫?为什么?(2)课件演示:许多害虫。提问:这些都是害虫吗?为什么? 6.巩固练习,加深对益虫和害虫的认识。教师将“益虫”和“害虫”字卡贴在磁性板上,请幼儿上来摸一张虫子图片,按益虫和害虫分类放到相应的字卡下面,然后请几名幼儿检查分类结果是否需要更改,并说出原因。7.角色游戏“虫子联欢会”。引导幼儿根据虫子的生活习性及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创编各种动作。玩法:幼儿自选头饰扮演虫子,音乐起,各种虫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动作;音乐停,扮害虫的幼儿立即蹲下不动,扮益虫的幼儿就喊“苍蝇(蚊子、蟑螂),消灭它”。幼儿互换头饰,游戏继续进行。此游戏可做1~2遍,教师也可参与,游戏结束,放回头饰。8.虫子找家:引导幼儿了解不同的虫子有不同的家。(1)幼儿自选昆虫图片,相互介绍:它住在哪儿?(2)教师介绍一些新经验(可生成新的活动:会游的虫子)。(3)给虫子找家,请幼儿按不同的住所,将卡片上的虫子一一送回家(泥土、草丛、树林、花园、水中„„)。9.总结评议:小朋友真聪明,认识了这么多虫子,还能分出益虫和害虫,并给虫子找到了家。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多搜集一些有关虫子的标本和图片;绘画自己喜爱的虫子并制作虫子画册。
活动自评 整个活动从观看虫子标本到利用课件观看各种各样的虫子,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们看到了许多无法捉到的虫子。再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动手、动脑、观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突出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从活动导入到师生互动的开放性提问,再到幼儿讨论交流、个别回答,幼儿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乐于观察、思考和探索,初步养成了爱护益虫、保护环境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