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共5篇)

时间:2019-05-12 05:4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第一篇: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

本科专业:

一、中医学(临床医学)专业

(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依托国家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安徽省教改示范专业的优势,培养具备中医药基础理论、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并具有较高的现代医学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教学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中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模式

本专业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以中医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大平台,采取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方式。学生入学前两年学习中西医学专业基础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第三年开始,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志愿,部分学生进入国际交流、妇产科学、新安医学临床特色等方向学习,根据各方向的人才规格要求,着力强化专业方向素质培养。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急诊科学、传染病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国际交流方向

大学英语(听力)、大学英语(阅读)、大学英语(口语)、中医药英语、医学专业英语等。

(2)妇产科学方向

妇产科学(含围产医学)、妇产科护理学(含助产)、儿科学、中医妇科各家学说及古籍选读、皮肤性病学等。

(3)新安医学临床特色方向

新安医学概论、新安医学方药、新安医学学术思想、新安医学临床经验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中医院、中医教学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或从事中医涉外教育医疗服务,或从事中医妇产专科临床工作。

二、针灸推拿学专业

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依托安徽省省级重点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雄厚的师资力量与明显的专业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中医针灸推拿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熟悉现代医学知识和相关科学技术的中医针灸推拿高级人才。为适应针灸推拿学科日趋活跃的对外医疗服务、教育、科研等工作,以及针灸推拿学科建设不断深化与拓展的需要,本专业还通过强化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高级针灸推拿人才;通过强化骨伤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骨伤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针灸骨伤人才。

培养模式

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不分专业方向,统一进行专业基础教学。第三年开始,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和志愿,部分学生进入针灸推拿学(国际交流)、针灸推拿学(骨伤科学)专业方向学习,根据各方向的人才规格要求,着力强化专业方向素质培养。其中两年专业理论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践。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康复医学、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推拿治疗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国际交流方向

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读、基础英语(含听力、口语)、专业英语等。

(2)骨伤科学方向

中医正骨学、中医骨病学、中医筋伤学、骨伤手术学、实验骨伤科学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及专科医院、中医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国(境)外中医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针灸推拿骨伤医疗服务、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

三、康复治疗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立足现代医学平台,突出中医养生与康复优势,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熟悉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医疗技能,掌握现代康复医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康复专业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生理学、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学、康复医学概论、康复功能评定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康复工程学、内外科疾患康复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养生康复学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各类医院的康复科、专业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机构、康复疗养院、运动队以及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从事康复治疗、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

四、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学制五年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中西医两套理论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基本技能,能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人才。为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本专业通过强化全科医学、预防保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为一体的复合型全科医学人才;通过强化美容医学、美容保健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兼具医学临床和专业美容能力的复合型美容医学人才;通过强化保险学、经济学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兼具医学临床和保险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医疗保险人才。

培养模式

根据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原则,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2+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统一进行专业基础教学,第三年分临床医学、全科医学、美容医学和医疗保险等专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其中两年专业理论课学习,一年临床实践。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西医诊断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临床医学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中西医结合急诊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学、中医临床基础等。

(2)全科医学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预防医学、全科医学概论、社区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社区护理、计划生育与优生学等。

(3)美容医学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美容外科学、美容皮肤科学、中医美容学、美容化妆护肤学、美容保健营养学、美容心理学等。

(4)医疗保险方向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医疗保险学、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学、核保核赔原理、保险营销学、社会保险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各类医院及相关单位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或从事社区医疗、预防保健、卫生服务工作;或在各级医院、美容机构从事专业美容工作;或在医药卫生机构、保险公司从事医疗保险工作等。

五、护理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通过系统学习现代护理知识和相关医学、人文社科等理论,培养掌握现代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胜任中西医临床各科护理和整体护理,并具有医疗管理能力和一般诊疗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注重科研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突出中医护理、社区护理的特色,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就业渠道宽广。

培养模式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学习护理学和医学的相关专业平台课程基础上,前期一致,后期分化出临床护理方向和涉外护理方向,注重加强专业方向课程学习和英语能力的培养。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人际沟通、护理管理学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临床护理方向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老年病护理学、社区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等。

(2)涉外护理方向

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病护理学、老年病护理学、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护理专业英语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各类医疗单位、教学单位、科研机构,从事护理临床、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等工作。涉外护理方向的毕业生除从事以上工作外,如有去国外就业机会,可申请参加国际护士资格考试。

六、药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药学类最早开办的专业。根据21世纪人类健康与药学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医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品生产、分析鉴定、营销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药学创新人才和高级药学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在充分融入药学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树立大药学教育理念,按照前期相同、后期分化;基础主干相同、专业方向分化的原则,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三年级开始分药品生产与研发、药品检验与监督管理、药物应用与经营3个专业方向,并根据所设定的专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药用基础实验化学、生物化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药品生产与研发方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理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合成反应、新药研究与开发、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

(2)药品检验与监督管理方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中药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商品学、中药商品学、药物经济学、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等。

(3)药物应用与经营方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临床医学概论、临床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安全性评价、药物经济学、药物商品学、医药市场营销学、国际医药贸易概论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分析及检验、临床合理用药、新药研究开发及药品监督管理等工作。

七、中药学专业

(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安徽省教学改革示范专业)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药学类办学历史最长、实力最雄厚的专业。根据21世纪人类健康回归自然与中药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具备中医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中药(中药材、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生产、分析鉴定、营销管理、临床合理用药及新药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中药创新人才和高级中药学技术人才。

培养模式

充分发挥我校药学类学科专业齐全及我省中药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促进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与中药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注重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培养、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有机结合。按照前期相同、后期分化;基础主干相同、专业方向分化的原则,构建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从三年级开始分中药生产与研发、中药资源与利用、中药商品与临床3个专业方向,进行定向培养。

主要课程

1、专业平台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用基础实验化学、仪器分析、医药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2、专业方向课程

(1)中药生产与研发方向

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分子生物学、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中药工程学等。

(2)中药资源与利用方向

植物生理学、中药资源学、中药品种学、药用植物生态学、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学、中药材加工学、植物遗传与育种学基础、药用植物栽培学等。

(3)中药商品与临床方向

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养护学、国际医药贸易概论、中药商品学、药物经济学、医药市场营销学、中药安全性评价等。

就业去向

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中药制剂生产、中药质量分析与检测、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及药事管理、医药营销管理等工作。

八、制药工程专业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校在全国开办最早的培养制药工程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具备医药学、制药工程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医药、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技开发、应用研究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用基础实验化学、医药学基础、工程制图、化工原理、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工业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艺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制药工程自动控制、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中药工程学、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化学制药工程、中药制药工程、药物制剂等生产、科技开发、工艺及工程设计、工程应用研究和相应的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

九、药物制剂专业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唯一培养药物制剂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药用基础实验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制药工程原理、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制药工艺学、工业药剂学、制药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药物制剂研究、开发、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及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

十、国际经济与贸易(医药贸易)专业

学制四年授经济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唯一的以医药贸易为专业方向的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培养具备经济贸易学、医药企业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医药科学基本理论,具备医药市场策划、医药贸易与营销、药政管理、药品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医药市场和药品流通、使用、管理领域从事医药贸易及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医药贸易概论、发展经济学、会计学原理、金融概论、经济法概论、医药商品学、医药市场营销学、现代企业管理、公关与商贸谈判、药理学、药剂学、营销心理学、高等数学等。

就业去向

主要从事药品生产经营管理、国内外医药贸易、药品市场营销、医药广告策划、药事管理等工作,也可从事与医药相关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十一、应用心理学专业

学制四年授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应用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心理咨询与诊治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不仅具有一般院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特点,同时还具有医药院校的特色,毕业生将掌握一定的医学知识,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主要课程

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统计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学、认知心理学、高等数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临床心理学等。

就业去向

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大中小学校、司法、体育运动等单位以及与心理科学相关的咨询、教学与科研单位。

十二、人力资源管理(医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我省医学院校中唯一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

良好的科学素养,具备医药人力资源的测评、招聘、配置、培训与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方面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宏微观经济学、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测评、组织理论、雇佣与培训、薪酬管理、工作分析、管理心理学、现代医药企业管理、普通心理学、统计学原理、公司财务管理、劳动法规等。

就业去向

在企事业或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工作,或从事研究与教学工作等。

十三、公共事业管理(医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扎实的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公共事业管理基本技能训练,熟悉基本的医药卫生科学知识,具备比较全面的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具有利用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等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科学管理和科学研究基本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高等数学、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卫生统计学、宏微观经济学、社会心理学、卫生政策、管理信息系统、卫生事业管理、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医院管理学、管理文秘等。

就业去向

医药企业或各级各类医药卫生单位从事医政管理、行政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十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专业

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一定的医药学和生物医学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语言和程序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各级医药管理部门、医药企业、医疗保险机构及相关的科研机构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管理与维护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医药学基础、中医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微型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

就业去向

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各级医药卫生机构、医药企业、医药科研院所、软件开发公司等。

十五、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学制四年授管理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系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尤其是医药卫生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学、宏微观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学、信息组织学、信息存储与检索、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

就业去向

医药卫生管理部门、各级医药卫生机构、各医药企业、金融、保险行业、科研机构、各类信息机构。

专科专业:

一、推拿学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以学生具备从事推拿职业技能为目标,强调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中、西医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推拿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实用型推拿人才。

主要课程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西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针灸学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商业保健机构等从事推拿技术服务工作。

二、护理学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中西医护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熟练地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护理,胜任中、西医临床各科护理和社区护理,并具有医疗管理能力和一般诊疗技能的专门护理人才。

主要课程

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人际沟通等。

就业去向

在各级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商业保健机构等从事临床各科护理工作。

三、医药营销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经济学、药学与管理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医药经营、市场策划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药品流通、使用、管理领域从事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的专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宏微观经济学、药理学、高等数学、药用基础化学、医药商品学、统计学原理、经济法概论、临床医学概论、公关与商贸谈判、市场营销学、企业管理、国际医药贸易概论、等。

就业去向

各种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企业从事医药贸易及管理工作。

四、药学(药物分析与检验)专业

学制三年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药物分析和药品质量监控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中药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等。

就业去向

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监督及新药研制等领域从事药品质量分析检定与评价工作。

第二篇:安徽中医学院2012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安徽中医学院2012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我校各专业均兼招委托培养研究生。需要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单位,请考生在网上报名时注明。

二、具体招生规模及推免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指标为准。

三、我校实行师生互选制,报名时只需写明专业,不填导师姓名,入学后进行师生互选,具体研究方向以当年参加师生互选的导师情况为准;联合培养单位兼职导师是否指导研究生,以当年双选时确定的导师名单为准。

四、标注▲符号的专业为省级重点学科,另:中医学一级学科为安徽省A类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的三级学科中医肺病学科、中医痹病学科及中医内分泌病学科、针灸学、药用植物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五、601药学综合一(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602药学综合二(含中药学、药理学、药用植物学),603药学综合三(含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含中药学、药理学、药事管理学)。

六、考生网上报名时,请在备注栏注明复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还需注明加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复试专业课科目相同。

004药学院

100701药物

化学

①101政治理论

01药用材料

和药物制剂

新技术

02药物设计

及合成工艺

研究

03天然药物

活性成分现②201英语一 20 ③601药学综合一 或602药学综合二 或603药学综合三 复试专业课:药物化学或物理化学,同等学力加试:①无机化学②药事管理学 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药物研究所联合培养部分研究生。

代分离技术 04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结构修饰与改造 05制药过程传质与分离 100702药剂学 01药物制剂新技术新剂型研究 02中药新制剂新工艺研究 03生物技术药物新剂型新工艺研究 04缓释控释制剂与生物药剂学研究 05临床药剂学研究 06天然药物与制剂药代动力学研究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26

③601药学综合一 或602药学综合二

与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安徽省安泰医药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第二军医大学、皖西学院联合培养部分研究生。复试专业课:中药化学或

生药学,同等学力加试:①中药学②药事管理学

复试专业课:药剂学,同等学力加试:①分析化学②药事管理学

与安徽省立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药物研究所、安徽省药检所、上海药物所、安徽省新星药物研究所、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医工医药有限公司联合培养部分研究生。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36 ③601药学综合一

或602药学综合二 或603药学综合三

100703生药学 01中药质量分析研究 02生态中药

探索 03中药资源与质量研究 04药用植物生态、结构与质量研究 05生药微性状研究 06中药资源化学研究 07中药生物技术研究 08中药商品化研究 100800▲中药学 01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02中药及复方的药理学研究 03中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研究 04中药炮制研究 05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06中药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研究

或603药学综合三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35 ③601药学综合一

或602药学综合二 或603药学综合三

复试专业课:中药化学或中药药理学;同等学力加试:①药理学②药事管理学 与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安徽省立医院、安徽省药物研究所、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院、安徽省药检所、第二军医大学、安徽科技大学、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北大世佳研究中心联合培养部分研究生。

105600▲中药学(专业学位)01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02中药加工与提取分离 03中药制剂与生产 04中药质量评价与控制 05中药新药研究与开发 06中药药事与企业管理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复试专业课:中药药理学;同等学力加试:①分析化学②药事管理学

与中国中医研究院、深圳海王药业有限公司、安徽安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省药品检验所、安徽省药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及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

安徽中医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中医基础理论》孙广仁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伤寒学》(七版)熊曼琪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金匮要略》(七版)范永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温病学》(七版)林培政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方剂学》邓中甲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诊断学》朱文峰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周仲英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骨伤科学》本科“十五”规划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中医骨伤基础》、《中医正骨学》、《中医筋伤学》,以上为人民出版社出版。《临床骨科学》;《骨科手术学》

《中医妇科学》马宝璋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中医儿科学》:新版统编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熊大经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田勇泉主编,第7版《针灸学》梁繁荣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生理学》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系统解剖学》第六版,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六版,金惠铭、王建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六版,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第6版,贾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学》五版,吴恩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有机化学》五版,倪沛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无机化学》铁步荣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分析化学》第五版,李发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物理化学》第五版,侯新朴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剂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四版,郑汉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药用植物学》姚振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药化学》匡海学主编,本科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药药理学》刘青云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中药学》高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药理学》吕圭源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生物化学》第六版,本科药学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药物化学》尤启东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药事管理学》邹延昌主编,泰山出版社。

第三篇:安徽中医学院《温病学》教学大纲

安徽中医学院《温病学》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使用)

二00五年九月

一、前言

温病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阐述外感温病的病因病机规律及其诊断和防治方法的学科。它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重要课程,既具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讨论众多具体疾病的辨证施治,兼有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的双重性质。其理论不仅直接适用于众多的外感热病的治疗,同时也对内外妇儿科及五官等各科中的发热性病证的诊治有其指导作用,因而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临床实践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为培养中西医结合的高级人才,为了适应我院进行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该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方向)本科使用。

本学科教学内容分二大部分:一为总论,介绍温病学的定义和发展简史,有关温病的概念,病因发病,辨证纲领,诊断方法及治疗和预防方法等,是认识和处理温病的理论基础;二为各论,阐述常见四时温病的概念源流,病因发病,病理传变,诊断要点,辨治原则,病证归类,辨证治疗及临床运用,为总论内容的具体应用。两者互相交织,构成温病学的完整体系。本课程的教学,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中强调“三基”的学习,掌握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既要保持中医传统特色,又要体现当前时代特点,正确对待和处理继承与发扬、古与今,中与西之间的关系,力求做到概念明确,阐述准确,体系完备,内容稳定,简明实用。

按我院教学计划,本课程定为54学时。故本大纲内容依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为蓝本。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临床病案讨论所要讲授的内容为11个单元,即总论7章(含绪论),各论4章。附篇3章内容自学。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总论

论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学的概念和任务。

2、熟悉温病学发展简史,尤其是近现代研究与发展的概况。

3、掌握明清时代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对温病学的主要学术贡献。【教学内容】

1、阐述温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确温病学的性质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2、介绍战国至唐代、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及民国时期有关温病因证脉治的论述,代表性医家对温病的认识,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温病学科的发展和现代研究概况。

3、重点讲述明清时代温病学家,尤其是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医家的学术成就。

4、明晰温病学的发展史。【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2学时

第一章

温病的概念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的范围和分类。

2、熟悉温病的概念。

3、掌握温病的特点。【教学内容】

1、明确温病是由温邪所引起的一类急性热病。注意温病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

2、重点讲述温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四个共同特点。

3、简述温病的范围和分类方法。

4、介绍温病与伤寒、温病与温疫、温病与温毒的关系与区别。【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2学时

第二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病因的共性特点和温病的发病因素。

2、熟悉温病发病类型。

3、掌握各种温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教学内容】

1、明确外感温邪是温病致病的主因。其发病则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

2、重点讲授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热等主要病邪的病因性质及致病特点。

3、介绍温毒和疠气的概念、致病特点。

4、简介温病发病因素、感邪途径、发病类型。

5、注意新感与伏邪的比较。【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或挂图

2学时

第三章

温病的辨证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辨证的内容

2、熟悉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意义和临床运用规律。

3、掌握“卫气营血”和“三焦”各阶段的病理特点和主要证候。【教学内容】

1、阐述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理论的形成。分析它与《内经》所述的“营卫气血”和“三焦”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分别讲解卫气营血、三焦的证候表现、病机、病位、传变及治疗大法。

3、明确温病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

4、注意分析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运用。【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辅以多媒体教学

4学时

第四章

温病常用诊法 【目的要求】

1、了解白陪的临床意义。

2、熟悉发热、神志异常、痉、厥脱等的辨析。

3、掌握温病常见的舌象、斑疹的辨析。【教学内容】

1、阐述温病过程中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重点讲授发热、神志异常、痉、厥脱等症的形成机理、类型及鉴别要点。

2、明确斑疹形态、分布、成因、诊断意义。

3、阐明舌苔颜色、厚薄、润燥的变化,以及舌质色泽、润燥和舌形态的变化,对临床辨别温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津液存亡等的指导意义。

4、简介白陪、齿象诊察意义。【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6学时

第五章

温病的治疗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病兼夹证治疗和瘥后调理方法。

2、熟悉温病的治疗原则。

3、掌握温病主要治法的具体运用。【教学内容】

1、明确辨证论治是指导治疗立法的基本原则,讲述祛邪和扶正两大治则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和意义。

2、讲述各种治法的具体运用。重点介绍泄卫透表、清解气热、和解表里、祛湿清热、清营凉血、通下逐邪等治疗大法的分类、适应证候、临床运用及注意点。

3、介绍开窍熄风法、滋阴生津法、固脱法及外治法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4、简介温病常见兼夹证的治法和温病瘥后调理。【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

5学时

第六章

温病的预防 【目的要求】

了解历代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和温病有关的预防方法。【教学内容】

1、简述中医对预防温病的认识及成就。

2、介绍中医预防温病的方法。【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为主

1学时

第七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温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辨治原则。

2、熟悉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掌握本病的病因及致病特点、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教学内容】

1、明确风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以及风温的概念和初起临床特征。

2、简介前人对本病认识及与西医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关系。

3、指明本病以肺系病变为中心,有顺传入胃及逆传心包的传变趋势,常易出现痰热喘急 【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1学时

第二节

温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辨治原则。

3、掌握本病的病因及其致病特点、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教学内容】

1、明确温热病邪的致病及其致病特点,以及春温的概念和初起临床特征。

2、介绍前人对本病的认识及与西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等的关系。

3、阐述本病素有阴液亏虚、温热病邪内伏、时邪引发的病因发病特点。

4、指出本病发病急,初起即见里热证候;伤阴明显;病程中易见神昏痉厥的病机特点及传变过程。

5、介绍本病诊断依据,注意与相似病证的鉴别。

6、讲解本病的辨治原则。【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1学时

第三节

温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辨治原则。

3、掌握本病的病因及其致病特点,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教学内容】

1、明确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以及暑温的概念和初起特征,与西医流行性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等病的关系。

2、讲述本病病机特点:起病急骤,初起即见暑入阳明气分,较少卫分过程;易耗伤津气;易内陷心营引动肝风。

3、阐明本病的辨治原则。【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1学时

第四节

燥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辨治原则。

3、掌握本病的病因及其致病特点,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教学内容】

1、明确燥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以及秋燥的概念和初起特征。与西医急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病的关系。

2、指出本病病机特点:津伤失润,燥象明显;以肺系为病变重心;病情较轻。

3、讲解本病的辨证要点和“燥者润之”的基本治则。

4、介绍本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相似病证的鉴别。【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1学时

第五节

温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热类温病病证结合、以证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

2、熟悉温热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治疗方药的加减运用。

3、掌握温热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治法、方药。【教学内容】

1、分别讲解风热犯卫证(银翘散、桑菊饮),燥热犯卫证(桑杏汤),邪侵气分的肺热壅盛证(麻杏石甘汤),燥热伤肺证(清燥救肺汤),肺热腑实证(宣白承气汤),肺热发疹证(银翘散去豆豉,加细生地、丹皮、大青叶、倍玄参方),热在胸膈证(栀子豉汤、凉膈散),邪热犯胃证(白虎汤),热结肠腑证(承气汤类),肠热下利证(葛根芩连汤),热郁少阳证(黄芩汤加豆豉玄参方),热盛动风证(羚角钩藤汤),热灼营阴证(清营汤),热陷心包证(清宫汤、三宝),内闭外脱证(生脉散、参附汤),热盛动血证(犀角地黄汤),热与血结证(桃仁承气汤),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竹叶石膏汤),阴虚火炽证(黄连阿胶汤),邪留阴分证(青蒿鳖甲汤),真阴耗竭证(加减复脉汤),虚风内动证(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证的证候、病机分析和治疗方药。

2、分析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方药的加减运用,注意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3、比较宣白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导赤承气汤、桃仁承气汤、新加黄龙汤的组成、主治和适应证。

4、分析比较加减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青蒿鳖甲汤之适应证和主治。

5、分析比较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等药物组成和适应证。【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6学时

第六节

临床运用指导 【目的要求】

3、了解古代医家对温热类温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4、熟悉温热类温病治法和方药的临床运用。【教学内容】

1、简要介绍有关温热类温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2、介绍温热类温病治法和方药的临床应用。

3、古今温热类温病医案举例分析。【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师提示讲解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2学时第八章

温热类温病 第一节

湿

温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辨治原则。

3、掌握本病的病因及其致病特点,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教学内容】

1、明确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以及湿温的概念和初起特征。

2、简介前人对本病的认识及与西医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的关系。

3、阐明本病病机特点:病势缠绵,传变较慢,病程较长,常留恋气分;以脾胃为病变中心,亦可蒙上流下;后期有化燥伤阴或阳气衰微的不同转归。

4、阐明湿温的辨治原则。注意讲解湿热郁蒸气分的证治规律:湿重于热者,病位偏重于脾,治以化湿为主;热重于湿者,病位偏重于胃,治以清热为主,湿热并重者则清热化湿并重。

5、介绍本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相似病证的鉴别。【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1学时

第二节

湿 【目的要求】

1、了解本病的诊断要点。

2、熟悉本病的辨治原则。

3、掌握本病的病因及其致病特点,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过程。【教学内容】

1、明确暑湿的概念,指明暑湿除有暑热见证外,还有湿邪内阻的证候特征。

2、讲解本病病机特点:起病急,初起多见暑湿郁遏肌表卫分;传入气分迅速;易入心营,易耗气伤津。

3、阐述本病的辨治原则。

4、介绍本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相似病证的鉴别。【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1学时

第三节

暑 【目的要求】

1、了解伏暑的诊断要点。

2、熟悉伏暑的辨治原则。

3、掌握伏暑的发病特点、初起证候表现和传变规律。【教学内容】

1、明确伏暑是感受暑湿内伏,而发于秋冬季节的急性外感热病。

2、阐明本病由暑湿直接从气分外发,或暑湿伏于气分及暑湿发于营分的两种发病方式,明确初起以暑湿郁蒸气分或以暑热内炽营分为主症,而均兼卫分证候的特殊表现。

3、介绍本病病机特点:起病较急,初即见表里同病证候;病势延绵;病情较重。

4、简介本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相似病证的鉴别。

5、讲解本病的辨治原则。【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1学时

第四节

湿热类温病主要证治 【目的要求】

1、了解湿热类温病病证结合、以证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

2、熟悉湿热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治疗方药的加减运用。

3、掌握湿热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治法方药。【教学内容】

1、分别讲解湿热郁遏卫气(藿朴夏苓汤、三仁汤),湿热阻遏膜原(雷氏宣透膜原法),卫气同病(雷氏清宣化湿法,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加杏仁、滑石方,黄连香薷饮),湿热内阻中焦之湿重热轻(雷氏芳香化浊法)、湿热并重(王氏连朴饮)、湿轻热重(白虎加苍术汤),湿热蕴毒(甘露消毒丹),暑湿积滞、郁结肠道(枳实导滞汤),暑湿郁阻少阳(蒿芩清胆汤),暑湿弥漫三焦(三石汤),暑湿伤气(东垣清暑益气汤),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菖蒲郁金汤、苏合香丸),暑湿内陷心营(清营汤、六一散、至宝丹),热闭心包、瘀阻血脉(犀地清络饮),湿热化燥、伤络便血(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湿胜阳微(薛氏扶阳逐湿汤),肾虚失固(右归丸、缩泉丸),余湿留恋(薛氏五叶芦根汤),余邪留扰、气阴两伤(薛氏参脉汤),余热未清(清络饮)等证候表现、病机分析和治法方药。

2、分析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方药的加减运用,注意病证结合、以证为主。

3、比较藿朴夏苓汤、三仁汤,雷氏清宣温化法、新加香薷饮、雷氏芳香化浊法的药物组成、主治和适应证。

4、比较枳实导滞汤与承气类方剂的主治和适应证。【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7学时

第五节

临床运用指导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医家对湿热类温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2、熟悉湿热类温病治法和方药的临床运用。【教学内容】

1、介绍有关湿热类温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古代文献。

2、简要介绍湿热类温病治法和方药的临床运用。

3、古今湿热类温病医案举例分析。【教学方法和时数】

教师讲解提要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2学时

第九章

温毒类温病 第一节

大头瘟 【目的要求】

1、了解大头瘟的概念和病因。

2、熟悉大头瘟的病机特点。

3、掌握大头瘟的临床特点和辨治原则。【教学内容】

1、明确大头瘟是感受风热时毒所致,以及大头瘟的概念和初起特征。

2、阐明本病病机特点是热毒蒸迫,以肺胃为中心;上攻头面,壅结于脉络;有一定的传染 性和流行性。

3、说明本病以疏风透邪、清热解毒为主要治则。

4、简介本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相似病证的鉴别。【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

0.5学时

第二节

烂喉痧 【目的要求】

1、了解烂喉痧概念和病因。

2、熟悉烂喉痧的病机特点。

3、掌握烂喉痧的临床特点和辨证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明确烂喉痧是感受温热时毒所致,以及烂喉痧的概念和临床特征。

2、阐述温热时毒蕴伏肺胃、充斥内外是本病病机的关键。

3、简介本病的诊断要点,注意与相似病证的鉴别。

4、指出本病的治疗以清泄热毒为基本原则。【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

0.5学时

第三节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目的要求】

1、了解温毒类温病病证结合、以证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

2、熟悉温毒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治疗方药的加减运用。

3、掌握温毒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治法、方药。【教学内容】

分别讲解风热毒邪犯卫(加味葱豉桔梗汤、金黄散),温热毒邪犯卫(清咽栀豉汤、玉钥匙),毒盛肺胃(普济消毒饮、三黄二香散),毒壅肺胃、热结肠腑(通圣消毒散),毒壅上焦(余氏清心凉膈散、锡类散),毒燔气营(凉营清气汤),余毒伤阴(清咽养营汤),胃阴耗伤(七鲜育阴汤)等证候、病机分析和治法方药。【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学时

第四节

临床运用指导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医家对温毒类温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2、熟悉温毒类温病治法和方药的临床运用。【教学内容】

1、介绍有关温毒类温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古代文献。

2、简要介绍温毒类温病治法和方药的临床运用。

3、古今温毒类温病医案举例分析。【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提要与学生自学相结合 1学时

第十章

温疫类温病

第一节

湿热疫 【目的要求】

1、了解湿热疫的概念和病因。

2、熟悉湿热疫的病机特点。

3、掌握湿热疫的辨证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2、明确湿热疫是感受湿热性质戾气所致,以及湿热疫的概念和初起特征。

2、阐明本病的病机和传变。

3、介绍本病的辨治原则。

4、简介本病的诊断要点。【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

0.5学时

第二节

暑燥疫 【目的要求】

1、了解暑燥疫的概念、病因。

2、熟悉暑燥疫的病机特点。

3、掌握暑燥疫的辨证治疗原则。【教学内容】

1、明确暑燥疫是感受暑燥性质戾气所致,以及暑燥疫的概念和初起特征。

2、阐明本病的病机和传变。

3、介绍本病的辨治原则。

4、简介本病的诊断要点,指出本病与湿热疫的区别。【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教学

0..5学时

第三节

温疫类温病主要证治 【目的要求】

1、了解温疫类温病病证结合、以证为主的临床思维方法。

2、熟悉温疫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变化和治疗方药的加减运用。

3、掌握温疫类温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和治法、方药。【教学内容】

分别讲解卫气同病(增损双解散),邪遏膜原(达原饮),清浊相干(蚕矢汤、燃照汤),秽浊郁闭中焦(玉枢丹、行军散),疫困脾土(胃苓汤),疫漫三焦(甘露消毒丹、神犀丹),邪传阳明(白虎汤、大承气汤),热毒充斥(清瘟败毒饮),正气欲脱(生脉散、大定风珠、通脉四逆汤、炙甘草汤、参附汤),正衰邪恋(三甲散)等证候表现、病机分析和治法方药。【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2学时

第四节

临床运用指导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医家对温疫类温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认识。

2、熟悉温疫类温病治法和方药的临床运用。【教学内容】

1、介绍有关温疫类温病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的古代文献。

2、简要介绍温疫类温病治法和方药的临床运用。

3、古今温疫类温病医案举例分析。【教学方法和时数】

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1学时

第十一章

叶天士《温热论》 【目的要求】

1、了解叶天士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熟悉本论关于风湿、湿温传变及治疗特点的论述。

3、掌握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卫气营血治疗原则的论述。【自学内容】

2、简介叶天士的生平、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对温病学的贡献。

2、着重讲述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风温、湿温传变、治疗特点的论述。注意分析温病大纲(原文第1、8条);邪在肺卫(原文第2、3条);邪陷营血(原文第4、5条);流连气分(原文第6条);邪留三焦(原文第7条);里结阳明(原文第10条);论湿(原文第9条)。

3、简述叶氏《温热论》中察舌、验齿、辨斑疹、白的论述及诊断意义。

4、介绍叶氏《温热论》关于妇女温病论述的主要观点。

5、理解名词术语:上受、逆传心包、透热转气、凉血散血、胃热、救阴、通阳、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清窍、水主之气、两阳相劫、浊邪害清、战汗、分消上下、上者上之、内匮、甘温扶中、泻南补北、土燥水竭、肾肝色泛、阴下竭阳。【教学方法和时数】 学生自学

第十二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目的要求】

1、了解薛生白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掌握本篇关于湿热病的病因、病理、证候、辨证规律、用药特点的论述。

3、理解《湿热病篇》原文1、2、3、8、9、10、13条的内容。【自学内容】

2、简介薛生白的生平、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着重讲解湿热病的病因、发病、证候、辨证治疗的论述。分别介绍湿热病的提纲(原文第1条),邪在卫表(原文第2、3条),邪在中焦(原文第8、10、13条),邪在下焦(原文第11条),瘥后调理(原文第9条)。

3、简介湿热病的变证类证

4、理解名词术语:阴湿、阳湿、主客浑受、湿滞阳明、津枯邪滞、血液内燥、下泉不足。【教学方法和时数】 学生自学

第十三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目的要求】

1、了解吴鞠通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熟悉本篇关于温病的病因、病理、证候、辨证规律及其有关方药的论述。

3、熟悉吴氏有关三焦辨证论治的论述,理解上焦篇原文第1、2、4、43条,中焦篇原文第1、17、63条,下焦篇原文第1条及“治病法论”的内容。【自学内容】

1、简介吴鞠通的生平、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重点学习温病的病因、发病、传变过程和辨证论治。温病提纲(上焦篇原文第1、2条)、温邪在上焦肺卫的代表性论治(上焦篇原文第4、43条)、中焦脾胃的代表性辨治(中焦篇原文第1、63条)、下焦肝肾的代表性辨治(下焦篇原文第1条)以及温病三焦传变规律和治疗原则(中焦篇原文第1条和“治病法论”)。

3、理解名词术语: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肺之化源欲绝、白虎“四禁”、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证、邪正合治法、脏腑合治法、二阳合治法、两少阴合治法、气血合治法、无水舟停、阴复阳留、心中瞻瞻大动、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教学方法和时数】 学生自学

第四篇:安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规划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山东省中医院

“十二五”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院建设发展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抢抓机遇,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加快发展,结合医院实际,制订我院 “十二五” 发展规划纲要。

一、“十一五”期间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和中医药政策,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医院床位规模进一步扩大,门诊量、出院人次和业务收入明显增加;针灸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特色中医院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有所突破;对外交流和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医院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获得提升。

医院现有占地面积19273平方米,建筑面积20740平方米,编制床位300张,实际开放床位220张,设有二级临床学科13个,病区6个,医技科室3个。针灸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血管性痴呆、膝骨关节炎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病,脾胃病、康复科为备选重点科室。医院在职人员182人,聘用人员64人;拥有教授、主任医师1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6人,硕士生导师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老师3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10名;国家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2名,省卫生厅第二周期中医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8名。设有六个临床教研室,为针灸临床学科硕士点,承担学校本科、硕士研究生、国外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先后培养了硕士研究生30多名。近年来,我院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8项,其中国家中医管理局批准立项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厅(局)级课题6项,获得科研资助经费数十万元,获得科研成果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接收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德国、巴西、新加坡等国家的留学生、进修生及硕士研究生300余名;先后有10余名专家40多人次赴法国、瑞士、澳大利亚、英国、日本、波兰、新加坡、韩国、也门等国家讲学、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以及援外医疗。医院为安徽省特色中医院,于2005年获 “三级甲等”中医专科医院,2008年先后获得国家中医管理局授予的“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和世界针灸联合会授予的 “临床基地”。2008年底与200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由1175万元发展到1892万元;床位使用率由80.7%上升为111.6%;门急诊人次由7.4万上升为11万;出院人数由2500人上升为3846人;业务收入由2074万元上升为3850万元。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以及省政府、省卫生厅和学校领导莅临我院考察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在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医院主体建筑面积为26000平方米的新病房大楼已获得了国家和省发改委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立项。

医院在取得以上成绩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问题和不足。主要有办院的空间和规模较小,基础条件较为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不强;特色专科的优势不够凸显,学术影响不够大,诊疗范围较为局限,新技术、新项目开展较少,临床疗效和技术水平不突出;门急诊量不高,应急能力不强,科室之间发展不平衡,学术队伍中高层次、影响力大的学术和学科带头人较为缺乏,临床教学和科研水平有待提高;新大楼建设资金缺口和拆迁压力较大,“两个基地”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对外交流与合作范围和力度不大;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不足,制度贯彻执行力有待加强,管理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分析和研究,逐步加以解决和改进。

二、“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坚持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

(二)坚持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宗旨,坚持以针灸特色立院、以专科优势兴院、以质量效益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实施“三名”工程和“科教兴院”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专科专病建设为重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完善基础功能为支撑、以扩大对外交流为延伸、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化管理服务为保障的办院思路。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及重大工程建设

(一)发展目标

至“十二五”期末,要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针灸医学基地,使医院成为针灸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的中心,成为祖国传统医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窗口,成为安徽中医药事业的知名品牌。

(二)主要任务及重大工程建设

一项重点工程:完成国家发改委重点中医院建设项目医院综合病房大楼及其配套设施工程建设。

两个基地建设: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和世界针灸联合会临床培训基地建设任务。

三项主要指标: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使医院固定资产超过1个亿;开放住院床位达到600张;医院年业务收入突破1个亿。

四个重点专科专病和特色诊疗中心建设:完成国家局、省卫生厅重点专科专病针灸科、痴呆病、膝骨关节炎和脾胃病建设任务;重点建设中风治疗中心、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康复治疗中心、老年病治疗中心、传统疗法治疗中心和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

五项人才计划:遴选一批名老专家为医院名医;聘请一批国内知名专家为医院特聘专家;遴选一批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遴选一批医院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培养和引进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

六项教学科研项目:临床教研室和硕士点建设;针灸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针种和针法研究室建设;灸法研究室建设;针灸重点学科实验室建设;院内科研及研发基金项目。

七项综合支撑能力建设:急诊科建设;重症医学科建设;医技检测科室建设;麻醉手术科室建设;中药制剂室建设;消毒供应室建设;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八项民生相关工程:职工活动中心建设;职工和营养食堂建设;院内停车场建设;两路供电改造;市政集中供气;污水处理改造;医院环境美化;医院文化建设。

十个特色专科专病扶持建设:老年病科、推拿科、肛肠科、心血管呼吸科、内分泌风湿科、肿瘤科、妇科、男科、皮肤科、五官科。

在完成以上任务的同时,医院在“十二五”期间要积极申报并争取成为安徽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级针灸临床教学基地、中国针灸学会临床标准化研究基地、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医院,积极参与组建安徽省中医医疗集团,积极探索合作在国外建立1-2个医疗和教学网点。

三、具体办法和措施

(一)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加快新病房综合大楼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适度扩大规模

根据医院发展需要,已规划立项的新病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配套设施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2亩,总投入约需1.2亿元,是建院以来投入最大的一项重点工程。此项重点工程建成后,医院规模扩大,床位总数达到600张,配套设施包括两路供电、市政集中供气、污水处理、停车场和道路环境等得到完善。医院要成立建设领导小组,高度负责,精心组织,科学论证,周密计划,集中力量,全力以赴,保质按期完成建设任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争取政府项目财政的大力支持,适度利用中长期贷款和医院积累资金,力争在2009年尽快启动,二年内完成工期。要依靠学校和政府,依法稳妥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采购,严把工程质量关。要充分调研论证,做好单体设计,力求理念超前,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先进,条件舒适,设施完善,质量优秀,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对现有门诊和病房楼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增加现有门诊空间,改善门诊就诊环境,扩大教学、科研和药剂用房,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最为合理有效的利用。

(二)坚持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加强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发挥针灸特色,凸显专科优势

学科和专科专病建设是医院内涵建设的主体,要大力推行“三名”战略,以名科支撑名院,以名院提升名科。要抓住机遇,积极申报并争取成为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在全面完成已有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针灸科、痴呆、膝骨关节炎和省特色中医院及省重点专病脾胃病建设任务的基础上,以重点学科针灸科为龙头,以神经科、骨伤科为主体,以相关专科专病为支撑,进一步加强我院现有的中风治疗中心、颈肩腰腿痛治疗中心、特色针灸治疗中心建设,着力建设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康复治疗中心、老年病治疗中心和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以开展和应用各类特色针灸、推拿、手法、中药、康复等为主要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形成一批优势病种的优化临床诊疗方案和标志性的技术项目,籍此打造处于国内领先和先进水平的名科名院。

加大扶持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力度,拓宽针灸等中医药方法的治疗范围。以新病房综合大楼建设为契机,合理进行学科和专科分化调整,扩大现有的针灸科(神经科)、骨伤科、老年病科、消化内科、外科肛肠科病区规模,恢复推拿科病区,新建心血管、呼吸、内分泌、风湿和肿瘤等专科及病区,加强中医妇科、男科、皮肤病、五官科、儿科等专科专病建设。力争使我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专病达到5个以上。

健全中医特色考核体系,鼓励针灸等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在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建立治未病健康管理中心,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建设符合GMP标准的中药制剂室,积极组织申报和生产院内中药制剂,主动配合临床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经济适用的敷贴药、膏滋方等特色中药。

(三)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整体素质,造就名医名家

注重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遴选一批医院老中医及专家为医院名医,加强名医工作室建设,鼓励老专家从事临床指导和学术经验继承及研究工作;聘请一批院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作为医院特聘专家,帮助和指导医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遴选一批科主任作为医院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提升业务水平和学术地位,扩大学术影响和知名度;遴选一批优秀专业技术骨干作为医院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和目标,优先派出到国内外一流医院知名学科进修学习和深造,实行动态管理考核;根据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对中、高级职称人员要确定专业特长发展方向和主攻专科专病研修计划,分期分批外出进修学习深造,有计划培养和引进一批高层次中青年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加强青年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在“十二五”期间,医院要拥有在全国和全省中医界有一定学术地位和影响的知名专家10名以上,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占临床医师比例比例要达到40%以上,努力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素质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增强综合能力,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强化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完善医疗质量考核体系,健全三级质量控制网络,适时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推行病种分型和临床路径管理,逐步实现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病房工作在保持较高床位使用率的基础上,要加快床位周转次数,缩短平均住院日,缓解目前床位紧张状况,提高出院人次和病床利用率。制定“三新项目”管理办法,鼓励开展一批新技术、新项目;加强急诊和重症医学科建设,建立高标准的ICU;医技科室、手术室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充实技术力量,与临床相关科室有机整合和协作,分期更新添置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逐步完善基本功能和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强门诊管理,制定有利于提高门诊量的考核激励办法和奖惩措施,充实专家门诊力量,改善就诊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义诊、咨询、健康教育、社区和农村医疗服务,扩大门诊宣传,增加门诊工作量。改进服务流程,完善服务措施,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开展优质服务活动,提高病人满意度。力争年门诊和出院人次增加10%以上,至“十二五”期末,年门诊量超过20万人次,年出院超过1万人次。

(五)坚持以教学科研为带动,重视面向临床和学术创新,保证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

在完成学校临床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教学管理机构,充实专职管理人员,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临床教研室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教学设备和仪器投入,组织编写具有自身特色的教材和培训资料,积极开展临床教学研究;建立针灸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制订针灸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体系,规范临床实习带教;在原有硕士点的基础上,积极申报新增硕士点和硕士生导师,积极配合学校申报博士点建设单位工作和国家级针灸临床教学基地,为国内外培养和输送高层次的针灸临床人才。

建立院内科研课题和科技研发基金,在全院职工中强化科研创新意识,鼓励医务人员面向临床申报各类科研课题;规范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加强对在研课题项目的进度检查,督促及时结题和进行成果鉴定;积极组织专家论证,制订针种和针法研究室、灸法研究室和针灸学科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并步加以实施,力争在国家和省级重点研究室和实验室建设项目上有所突破;联合有关单位共同开展针灸等中医药方法对优势病种和重大疾病防治研究以及新技术、新药的研发,提高科研档次和水平。在已获得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标准化研究。至“十二五”期末,新获得国家级科研课题3项以上,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以上,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项以上。

(六)坚持以对外开放为延伸,加强“三个基地”的建设,拓宽交流合作,扩大医院影响

借助国家和省政府各部门及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积极开展针灸医疗和人才培养的对外交流合作。加强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世界针联针灸临床基地、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和的领导和组织管理,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组成基地建设专家委员会,为基地的建设、学科的发展献计献策,科学制订“三个基地”的建设方案,确定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具体措施。完善基地建设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障,保证完成建设和培训任务。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中青年医师学好外语,为国际交流做好师资培养。要扩大招收国外留学生,提高国外留学生、进修生和硕士研究生的培训和培养质量。要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专家出国进行讲学、考察、办医等交流,鼓励已在国外的专家回院工作或以各种形式为医院发展作贡献。力争合作在国外建立1-2个医疗和教学网点。要利用报纸、电台、电视、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外宣传。力争把医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针灸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祖国传统医学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窗口,中医药事业的知名品牌。

(七)坚持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凝练医院文化,构建和谐医院 坚持依法管理、民主管理和科学管理,依规管院,以德治院。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以2008年版中医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为依据,制订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分解任务,认真加以落实。健全和完善确定医院二级职能机构设置,实行中层干部及科主任、护士长的任期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建立管理岗位津贴和考核制度,调动从事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修订和完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充实调整医院各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发挥其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注重管理队伍建设,充实管理人员,有计划选拔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深造,提高管理素质和能力。完善医院财务预决算制度,强化成本核算和资产管理,深化内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人事聘用和职称评聘办法,坚持效益领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完善院务公开,发挥工会和职代会民主管理作用,加强审计、监察和监督。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对现有医院信息系统和医院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更新,建设数字化医院。主动适应新一轮医改政策,加强医保和新农合管理,积极探索和参与联合式、集团化的办院模式。

加强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行风建设,弘扬“大医精诚”的优良传统医德医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凝练医院精神、院训、愿景、核心价值,营造中医文化氛围。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权益,努力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和利益问题。建立职工活动中心,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组织对全院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新建医院职工和营养食堂,为医院职工和病人提高良好的饮食服务。抓好安全生产,安装院内监控系统,加强停放车辆管理,保证安全平稳、有序运转的良好环境,创建“平安医院”。在保证医院业务收入和效益增长的同时,职工收入和福利待遇得到稳步提高,共同构建和谐医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以人为本,深化医院改革,规范医院管理,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强化医疗服务管理,注重人才开发培养,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模式,群策群力,团结协作,力争在五年内完成医院整体搬迁工作,努力向功能完善、环境优雅、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精湛,具有专科特色的三级乙等医院迈进。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

二、目标和任务

㈠发展规模:①床位:2010年底一期住院大楼建成交付使用后,全院实际开放床位由368张增至600张。②人员编制:严格按因岗设人要求,五年内在岗职工人数达600人。③科室设置:在原有专科病房的基础上,五年内拟增开肿瘤科、眼科、产科、传染科、神经内科等5个专科病房。④基本建设:2011年初开始拟建门诊大楼8000M2,体检中心2600M2,中心供应室锅炉房1700M2,食堂及学术报告厅1800M2,洗衣房及后勤服务楼1260M2,太平间、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240M2。项目建成后场区容积率0.73,绿化率为50.11%,建筑密度15.9%。拟投资8000万,其中申请银行贷款5000万,自筹3000万。⑤设备投入:拟购买低场永磁核磁共振一台,约500—800万元;更换CT,拟新购置一台16排全身螺旋CT,约480—520万元;拟新购DR数字摄片机一台,约180—220万元;拟新购30—60人用的高压氧舱,约60—100万元。㈡医疗任务

年门诊人次达到35—40万人次,床位使用率≥90%,出院人次达到2.5—3万,手术台次达到1—1.5万。其它医疗、检查、护理任务指标按“三级”乙等医院要求完成。㈢专科建设

建设大专科、小综合格局。发展市级重点专科1—3个。㈣科研教学任务

力争开展市级科研项目1项以上;每年在统计源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以上,力争实现SCI零的突破。㈤医院效益

到2015年医院年收入达1.5亿元。职工年均收入5—8万元。

三、具体措施

㈠完善管理体系,推进创新机制。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管理,积极推选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费用,减轻病人负担。㈡实施人才开发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①增加人才储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采取有重点、有选择地到医学院校直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住院医师为辅进行人才储备,以满足医院规模扩大和新科开设所需。

适当引进高层次人才,根据医院学科发展需要,重点选择能够为医院带来先进医疗技术和先进医学理念的人才,以带动专业学科的发展。②加强培养力度,坚持多种形式并举培养人才

根据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制订阶段培训内容,通过外出进修、学术交流,安排与上级医院学术合作等方式,深入学心并掌握专科新技术项目,并学会市场开发,科学管理等知识,进行阶段性考核和终末评价。

营造学术氛围,通过教育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工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使高层次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竞争力加强。加强人才培训的同时,要给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在政治上、工作上、学习上给予足够的关心,用待遇、事业、情感留住人才。③完善管理制度,激活用人机制

尊重人才成长规律,体现公平、择优的用人原则,完善岗位责任考核,实施评聘分开和分级管理,对重点学科实行政策倾斜,形成“人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

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培育团队精神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医院前景激励人,用医院文化引导职工行为,使医院职工能够分享医院发展成果,人人享有平等机会及发展平台,工作环境舒适和谐。

第五篇:安徽中医学院07年4月份工作总结(精)

安徽中医学院07年4月份工作总结

截至07年4月30日,本中心整个4月份临床数据库加工任务完成情况如下:

已经加工并初步完成的篇数是546篇;通过初步审校的篇数是703篇。07年任务中基本集中在图片的下载和上传上,4月份已经上传的图片数是416篇。除此之外,我们还将前面工作中加工人员容易忽略和经常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了总结。考虑到各个加工人员对于加工数据熟练程度的不同,我们将一些常见的各项检查名称、中西药名等的正名和异名做了一张表,一来避免有些加工者因漏查辅助选词表中的项目而造成检查项目填写不全现象的发生,二来也是为了避免一些加工者因其他原因而导致加工质量的下降和不稳定。从实际应用来看,以前的漏填、错填的现象大大减少,审校通过率也提高了。今后将继续加强质量的管理,争取做到加工速度和质量都能符合总中心的要求。

礼!

安徽中医学院分中心

2007年5月10日

下载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中医学院专业介绍(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徽中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标准格

    安徽中医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姓名:学号: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安徽中医学院医药经济管理学院 20年月内容摘要:(黑体三号)×××××××××××××××××××××××××××......

    安徽中医学院第六届女子足球赛策划书

    安徽中医学院第六届女子足球赛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挥洒阳光,激情足球 秋高气爽的秋季,让我们随着运动的旋律,一起走进这块人类的绿色圣地,感受足球带给我们的悲哀、希冀、欢乐......

    安徽中医学院“新生杯”足球赛策划书

    安徽中医学院 “新生杯”足球赛策划书主办单位:校团委、校学生团体联合会 承办单位:大学生足球协会 策划单位:大学生足球协会2011年“新生杯”足球赛策划书一.活动名称:“新生杯......

    安徽中医学院实习生转岗实习协议书

    安徽中医学院学生转岗实习 协 议 书 甲方:(所在学院) 乙方:(学生及家长)(以下称甲方)现有实践教学基地完全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实习需要,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实际,级专业班同学提出转岗实......

    安徽中医学院创建无烟校园9.6(精选)

    安徽中医学院创建无烟校园 烟草烟雾中有4000多种化学物质,包含许多有毒有害物质,其中有40多种物质具有致癌性且烟草中的尼古丁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一旦吸烟成瘾,很难摆脱。目前,我......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三年) 临床医学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的医学人才,毕业的学生深......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

    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介绍一、电力工程系u发电厂及电力系统(学制三年)(省级示范专业)主修课程: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工......

    安徽中医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若干意见5篇

    安徽中医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若干意见》5月20日上午,校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校党委书记王大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