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学习总结
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学习总结
为了完成第四周期继续教育,我选择了学习《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这门课程,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觉得我们应该从深层次对教育进行思索与改革。《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恰好正是我所需要学习研究的内容。
第一次参加网上学习,看到新的学习内容,有很多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像是创感教育、云时代等等新名词,顿觉脑皮发麻,心底有一份深深的无力感。
然而随着我的坚持学习,我越来越发现,这些我所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我所不明白的东西,恰恰是以后教育发展的方向。随着李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新知识,还能独立参与论坛讨论课堂内容,也尝试和其他老师互动讨论,这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窗口,感谢继续教育为我提供了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庆幸我选择了李教授的这门课程。现将学习所得与大家交流分享: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地完善,其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就教育而言,全球化的影响也越来越突出。
首先,全球化使教育资源的可用范围大大增加,受教育者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来越多。通过出国留学等方式,受教育者可以直接利用他国的教育资源。通过网络资源或者引入他国先进的教育的方式,受教育者也能方便地享受到全球化带来的福利。
另外,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并使之与本国的实际情况将结合,并切实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这将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是质的突破。
与此同时,全球化带给我们的不只有机遇还有挑战,全球化带给我们的冲击不容小觑,其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方面的冲击已经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关注。人才流失等社会现象正是全球化教育问题的体现。
因此,为了更好的适应全球化、利用全球化,教育应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正确认识全球化,尤其是教育全球化,深入研究全球化对教育带来的影响。
第二,在正确认识全球化教育的基础上与国际接轨,引进先进教育方式,充分地利用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不断地完善教育方式和教育体质。并且充分的利用先进理念、先进技术丰富教育手段,改善教育的效果。
第三,弘扬人文精神,开展人本教育,着重人格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建设。只有做到这些,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才能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正确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课程学习总结
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课程学习总结
经过近期对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课程的学习,我越发感觉到全球化这种趋势的必然,同时对我们教育带来的影响。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首先,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什么是创感时代的六感:在概念时代,我们需要掌握六种右脑能力来辅助左脑思维,这就是全新思维中的“六感”。这六种高概念、高感性的能力能够帮助人们发展新时代所需要的全新思维。不仅要具有功能性,还要有设计感;不仅具有争论性,还要有故事感;不仅具有专业性,还要有交响能力;不仅具有逻辑性,还要有共情能力;不仅仅要有严肃性,还要有娱乐感;不仅仅要累积,还要有意义感。
创造一个仅仅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或者一种服务、一种体验或一种生活方式还远远不够。现在,创造一件既外形美观独特,又有内涵的东西不仅能获得经济收益,还能满足个人成就感。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信息和数据,仅仅依靠收集资料准备有效的辩论已经不够了,随时会有人挑你话语里的毛病,反驳你的观点。说服、交流和自我理解的基础是具备有促动性的叙事能力。工业信息时代关注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但由于传统白领工作外包到亚洲,促使另一种能力渐长,那就是整合事物的交响综合能力。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综合能力——能够看到大局,跨越界限,能够把不同的个体整合成新的引人注目的事物。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具有逻辑思辨能力。但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先进的分析工具十分普遍,只有逻辑能力就捉襟见肘了。那些具有共情能力的人能够出人头地,因为他们能理解身边的人们行为的动机,善于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善于照顾别人的感受。大量的证据显示,大笑、心情愉快和幽默有益于身体和心理健康。当然我们也需要认真严肃的态度,但过分的严肃和苛刻,对你的职业生涯和身体健康会有不良的影响。在概念时代,无论对待工作还是生活,我们都需要保持轻松的态度。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物质财富已经非常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摆脱了日常的琐屑事务,开始追寻更重要的东西:生活的目的、追求卓越和精神上的满足。
作为一名教师,生活在如今的创感时代,不仅要做一个具有全新思维的人,更应该将这样的全新思维传授给学生们。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以上这六感是常常会出现的,比如“娱乐感”:在我的信息技术课中讲解“信息的特性”的时候,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考考记忆力”的游戏,学生会不自觉的使用纸和笔来记录下我所说的内容,自然而然的体现出了信息的“载体依附性”。学生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下,轻松地理解并且牢记了这一知识点。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已和信息科技教育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真正尝到了这种教育技术的甜头,我不但将这种技术用在教育教学中,而且用作自己不断深造、不断提升的最得力的学习工具。我正试图做到人脑加电脑,外脑加内脑,左脑加右脑,内外兼修,既修道又学术,有境界,有技能,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游刃有余。
第三篇:《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全球化时代的信息科技教育》,使我认识到现代化教学技术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教师能省时省力,学生能根据直观演示轻松地获取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特将体会归纳如下:
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信息科技教育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信息科技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作为一名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把握现代化信息教育技术,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时代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必须转变,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现有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创造一个全新的课堂,而只有将信息科技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中,才有助于教师整合教育资源,才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才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都能在同一课堂上获得最大的收获。如:本课程中所讲的“创感教育”就是指教育者依据学习者的特征,在有效课堂教学中设计加入适当创感元素,培养出二十一世纪所需的、具有创感素养的人才。能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更专注,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可以想象学生们伴随着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有意思的娱乐环节,能不喜欢上课吗?教学效率能不高吗?
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信息科技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就不能胜任教育工作,要认清形式,勇于挑战,树立信心,不断学习,用新知识和新技术来完善自身素质,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而本门课程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只有在实践中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教育技术,才能提高应用能力,并在应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不段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中学习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并得到持续发展,才能在不同阶段都能胜任教学工作,与时俱进,培养出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在我的教学活动中,我注意学以致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谢谢!
第四篇:信息科技课程学习总结
加快物联网建设,夺取新一轮技术革命的胜利
一种技术主导一个世纪,一种技术成就一个时代。从18世纪的大机械系统和工业革命,19世纪的蒸汽机时代,20世纪的信息技术时代,我们不禁要问21世纪又将是什么样的技术进步能开启时代的新篇章?
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难以预见的,主要依靠科学家的灵机一动,技术的演进则取决于科学发明。但如果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技术变革,就会发现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战略取向。技术变革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发明电子计算机的驱动力来自二战时计算弹道的紧迫需求,发明晶体管的驱动力来自电话通信的交换机。远离真实需求的所谓新技术往往成为泡沫。2009年11月3日温家宝总理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强调: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非常重要,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要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着眼于引发技术和产业变革。
在过去几十年中,信息技术一直走在信息科学的前面,无论是图灵机理论、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还是香侬信息论,都是在20世纪30~40年代建立起来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尽管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但许多重要的信息科学基本理论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根据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提出的经济长波理论,我们预计21世纪上半叶信息科学将取得突破性发展,而下半叶将出现一次基于科学突破的新的信息技术革命。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美国智能系统的发展,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日本重点关注教育、医疗和政府服务这三个领域。韩国政府出台了韩国未来的IT战略,英国提出来数字英国计划。这些都是把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融合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在欧盟、日本出台的电子信息相关的战略中,还特别强调物联网在传统当中应用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信息领域战略研究组通过一年多的战略研究工作,做出的最基本的判断是:第一,信息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高速发展以后,不会变成以增量改进为主的传统产业技术,而是面临一次新的信息科学革命。第二,不论是集成电路、高性能计算机,还是互联网和存储器,2020年前后都会遇到只靠延续现有技术难以逾越的障碍(信息技术墙),孕育着新的重大科学问题的发现和原理性的突破。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信息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攻克“信息技术墙”的核心技术,解决信息系统的可扩展性、低能耗、安全性和易用性等难题,逐步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信息网络体系。
在本届两会上,信息产业的重要性和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渐渐清晰。首先,政府继续力推“两化融合”。其次,强调信息基础设施作用。此外,在谈到“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时,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文化体育、旅游、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地理信息等新型服务业态”。在谈到“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时,报告提出“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加强信息安全和保密工作,完善信息网络管理”等。
报告中重点提到“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十二五”规划中则进一步明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和信息服务”。
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范围很广。笔者认为我们发展重点应在于物联网及其产业的建设,尽快打破信息技术墙:传统的计算机科学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最好地设计、构造、分析和编程计算机,而现在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最好地设计、构建、分析和操作网络。继20世纪发展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之后,21世纪将提出新的网络论——物联网。
1999年 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这个概念。2008年后,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中国,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移动政务研讨会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形态的形成。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技术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高层领导的重视,温总理在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以后,物联网被正式列入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时,对于物联网应用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要求。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其受关注程度是在美国、欧盟、以及其他各国不可比拟的。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中心主任刘海涛自豪的说过“与计算机、互联网产业不同,中国在‘物联网’领域享有国际话语权!”。
物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互联网把物品与物品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网关构成,包括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的作用相当于人的眼耳鼻喉和皮肤等神经末梢,它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网络层由各种私有网络、互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包括人、组织和其他系统)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目前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各个行业均有物联网应用的尝试,某些行业已经积累一些成功的案例。
工信部14日在北京为我国首个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重庆市南岸区“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授牌,同时重庆市南岸区就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与相关企业签订协议,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在授牌仪式上表示,物联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将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是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工信部正在制定全国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指导意见,主要包括促进物联网在战略性产业和民生事业的先导示范应用,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培育物联网企业,在全国合理布局物联网产业等内容。工信部于去年12月正式批准重庆市南岸区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电子信息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这一基地将承载着促进重庆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任务,为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十二五期间,物联网产业和云计算是重庆信息产业发展重点,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和“五个重庆”的建设,为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积聚了巨大的市场潜力。近年来,重庆市打造了一大批物联网示范项目,物联网应用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落户重庆,将对重庆城市智能化、资源优化配置、社会运行系统提升等方面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十二五”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排在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第一位,表明了国家在整体战略规划上对信息技术产业的深切期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国信息科学人才和广大同胞的努力下,我们必将走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前沿,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第五篇:信息科技总结
信息科技总结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组的老师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基础上,还为信息技术竞赛、学校活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现总结如下:
一、课程开设、师资配备
我们学校是三年级至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每周2节,并且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来进行,专课专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共有3位,2名本科,1名专科,虽然都是兼职,但并不因此而放松对信息教学的要求,相反,因为我们人多,力量大,遇事有商有量,反而促进课堂教学和其它的一系列工作,我想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工作热情完全不亚于专职的信息教师。
二、课堂教学、校本教研
根据教导处的要求,我们在期初就制定了教研工作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本学期共有四次教研活动,第一次是制定工作计划,各册教材确定期末考核的目标,因为我们学校每个学期末都会由教导处组织领导对各技能类学科进行考核,信息技术的考核分为学生座谈(主要是调查老师上课的情况),还要每班抽取学生现场操作。第二次、第三次是磨课,为我参加课堂教学评比出谋划策。第四次是为了做了本次六年级信息抽测,我们几个老师在一起讨论出卷。
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都很年轻,对工作的热情都很高,平时上课前我们都能认真钻研教材并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上好每堂课。每个期末我们对学生都有考核,但我们的考核并不单一,我们注重对学生上信息课各方面的表现,所以我们的期末最终成绩=考试成绩×40%+平时作业练习成绩×20%+德育表现成绩×20%+课堂表现成绩×20%。
三、专业发展
在本学年中,我们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校级或县级的业务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同时争取每一次外出听课的机会,不放弃向优秀的同行学习的机会。在撰写方面,我们组成员通过教师blog,积极撰写“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育叙事”等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存在问题 今后思考
我们学校有一个机房,共41台电脑,但最多的班级人数有56人,无法做到一人一机。怎么办我们就分组学习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动脑,去练习。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还存在不少有待提高的方面:如创新意识还要加强;计算机的维护技术有待于提高;对病毒的预见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工作的总结还不够及时,有些工作还不够主动 ……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对于我校的性质决定,还在不断的完善中我们信息老师会更加努力,力争在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人身价值,力争使我们做得更好。
闵兆云
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