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伤亡事故感想
伤亡事故感想
农历甲午年九月,对万余员工身后的两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日子,两条年轻生命瞬间地逝去,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感叹生命逝去的同时,我们禁不住产生疑问,在企业重视安全生产的大环境下,何以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竟连续出现两起死亡事故呢?
“安全第一,质量第二,进度第三”的集团理念,在所有新员工进厂培训时就作为优秀企业文化理念之一深入人心,在距离事故现场不远的墙壁上依然醒目的存在着。然而在我们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却再一次发生了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忽视安全的现象,并导致了严重后果。我想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真的将这句话落实到工作中了吗?在工作任务无法完成时,有多少人铤而走险不顾自身安全而强行作业的,又有多少人依然抱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冒险主义心理强令他人冒险作业的?
如何处理安全与进度的关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本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意义,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第一,必须时刻将安全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关键是在实际工作中,在相对长时间安全的情况下,是不是我们慢慢放松了警惕,又片面地追求进度而忽视了安全呢?追求工作进度没有错,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唯有快速建成投产,抓住机遇占领市场才是企业制胜的王道。相反如果不重视项目建设进度,势必不能跟上市场的变化,在激烈地市场竞争中企业就无法生存。但是进度是可以通过合理安排人员和制定工作计划逐步推进的,切不可为追求进度而长时间连续作业,杜邦安全告诉我们,人的疲劳作业才是最大的危险源。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真正领悟“安全第一”的内涵,做到条件不具备宁可停产决不生产。
事故已过去半月有余了,我深为失去生命的两位工友感到惋惜,你们的离去,对某些麻木的人来说只是增加了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你们的家庭却是深重的灾难,幼子失去父亲,老人失去孩子,这是怎样的一种苦难啊!你们的离去,让整个集团开始反省和学习,并加大处罚力度,警示大家时刻紧绷安全生产的弦。“逝者长已矣,生者当自省”,但愿你们血淋淋的教训能警醒那些忽视安全的人,你们的离去对于集团的意义,大概也就仅限于此吧。
第二篇: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为加强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 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第二条 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轻伤事故:构不成重伤、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第三条 事故报告
1、报告程序
发生伤亡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报告到安全环保科和分管安全的经理,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必须报告到总经理、董事长。对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第四条 事故的救援
(1)接到事故报告的科室及公司领导,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或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财产损失。
(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搬运出危险地带,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急救措施。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前,现场人员不得停止对伤害人员的抢救和护理。
(3)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第五条 事故调查处理
在事故调查处理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由相应级别政府组织调查,公司有关领导、部门以及事故发生单位要做好积极配合工作,对事故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2、发生轻伤事故,由分管安全的经理负责组织调查。调查组由公司有关领导、安全环保科、事故部门以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3、事故调查的成员要求:应当具备有事故调查所需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4、调查组职责有: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害情况、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等。
5、在追究责任时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责任分析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
(1)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2)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及生产技术因素,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的责任。(3)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
(4)根据事故后果和责任责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提出处理意见。第六条 事故损失的计算
(1)事故直接损失包括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和设备损失,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损失按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或按其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2)产量损失是从事故发生时起至恢复正常生产时止,按日计划产量计算的总损失量。设备修复后因生产能力降低而减产部分可不计算在内。产量损失费按单位成本不变价格计算。
(3)事故损失总金额为直接损失费与产量损失费之和。
(4)计算方法:停车设备台数乘停车时间(小时)乘设备小时计划产量(吨),为产量损失。
(5)产量损失金额:损失产量乘产品单位成本(不变价格)为产量损失金额。(6)伤亡事故损失统计因负伤累计休工天数折合金额,按企业职工平均日工资乘以休工天数。
第七条 处罚
(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无论何时,事故部门必须于10分钟内将事故报告给安全环保科和公司有关领导。轻伤事故要先口头报告,并且在15小时内将书面报告报安全环保科,违反此规定处相关责任人200元罚款。
(2)事故报告要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违反此规定处相关责任人5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作降职或离职处理。
(3)对不积极组织参加事故抢救、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事故调查中弄虚作假的责任人处500元罚款并作降职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作离职处理,触犯刑法的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篇: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一、总则
伤亡事故管理是对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报告、登记、调查、处理、统计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制定本制度。
二、基本概念
1、工伤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工伤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
轻伤事故: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无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0-29人的事故。
三、工伤事故的报告分析
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分管经理或安全主要负责人。
2、轻伤、重伤事故,发生事故部门要立即报告到生产部。发生重伤以上的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在安排人员进行抢救的同时,应立即将事故的情况用电话或其他快速办法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
3、事故发生后,本着“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4、死亡以上事故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员调查分析。
5、进行工伤事故的分析,要作到及时、认真、全面、属实,并要作好记录。
四、工伤事故处理
1、任何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损失多少、认错态度给予批评教育、行政或经济处罚,违犯刑律者要依法制裁。
2、对工伤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或不配合调查的部门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要追究领导责任。
五、相关记录
《工伤事故登记表》
《工伤事故报告表》
《工伤事故调查表》
《工伤事故分析会记录》
《事故、事件回顾记录》
第四篇: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总则
1.1、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职工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处理和管理。
1.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包括招用的临时农民工)等。
2、内容
2.1、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考核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2.2、工伤事故的认定
2.2.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2.2.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2.1.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
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2.2.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
2.2.1.4、患职业病的;
2.2.1.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2.2.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2.2.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2.2.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2.2.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2.2.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2.2.2.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2.2.2.4、职工符合⑴、⑵情形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符合⑶情形的,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2.2.3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2.2.3.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2.3.2醉酒导致伤亡的; 2.2.3.3自残或者自杀的。2.3、工伤事故的分类
2.3.1、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2.3.2、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作为重伤处理: 2.3.2.1、经医生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2.3.2.2、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2.3.2.3、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
2.3.2.4、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2.3.2.5、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2.3.2.6、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残废可能的;
2.3.2.7、肢部伤害: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和残废可能的;
2.3.2.8、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2.3.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
2.3.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
2.3.5、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2.3.6、未遂事故:指发生了事故但没有出现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3、职责
3.1、安技保卫部是工伤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案工作。
3.2、安技保卫部负责组织工伤评残、工伤保险和工伤能力鉴定的工作。
3.3、安技保卫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防止事故扩大。3.4、其它单位负责事故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配合事故调查等工作。、事故的紧急处理和上报 4.1、紧急处理
4.1.1、发生事故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医疗机构急救电话或者派专人护送伤员到医疗机构进行紧急处置,急救过程中应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配合组织抢救。
4.1.2、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进行拍照、做出标志和详细记录,并绘出事故现场图。同时采取措施,稳定职工的情绪。
4.2、报告
4.2.1、发生轻伤或重伤事故,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的人员要立
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单位领导及安技保卫部,并于48小时内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经审批后,两份与医生诊断证明一并存档,一份退回原单位保管。
4.2.2、发生死亡事故及三人以上(含三人)重伤事故,单位领导及安技保卫部要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立即将事故概况上报政府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工会。
4.3、单位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事故的调查处理 5.1、事故的调查程序
5.1.1、未遂事故由分厂(部室)于24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0天内报安技保卫部。
5.1.2、轻伤事故由安技保卫部于24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0天内填写事故报表。
5.1.3、重伤事故及一次三人以上轻伤事故(含三人)由企业主管领导组织安技保卫部、工会、纪委、劳动人事部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重伤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取证、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及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5天内写出《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5.1.4、死亡事故、一次三人以上重伤事故(含三人)由政府安
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安技保卫部及有关单位协助配合调查,以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5.1.5、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执行。
5.2、事故调查要点 5.2.1、物证搜集
5.2.1.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5.2.1.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5.2.1.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5.2.1.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5.2.2、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5.2.2.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5.2.2.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5.2.2.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5.2.2.4、受害人的受伤部位和程度。
5.2.2.5、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5.2.2.6、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5.2.3、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5.2.3.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5.2.3.2、使用的材料在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施与分析。
5.2.3.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5.2.3.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5.2.3.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5.2.3.6、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5.2.3.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5.2.4、证人材料搜集 5.2.5、现场摄影
5.2.5.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5.2.5.2、可能被消除或残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5.2.5.3、事故现场全貌。
5.2.5.4、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5.2.6、制作事故图报告中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
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5.3、事故分析要点
事故原因的确定是在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5.3.1、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5.3.1.1、不安全行为包括: 5.3.1.1.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5.3.1.1.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5.3.1.1.3、使用不安全设备。5.3.1.1.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5.3.1.1.5、物体存放不当。5.3.1.1.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5.3.1.1.7、攀、坐不安全位置。5.3.1.1.7、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5.3.1.1.8、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5.3.1.1.9、分散注意力。5.3.1.1.10、未用个人防护用品。5.3.1.1.11、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5.3.1.2、不安全状态包括:
5.3.1.2.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5.3.1.2.2、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5.3.1.2.3、个人防护品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5.3.1.2.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5.3.2、间接原因
5.3.2.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5.3.2.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5.3.2.3、劳动组织不合理。
5.3.2.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性错误。5.3.2.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5.3.2.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5.3.2.7、其他。
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5.4、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5.4.1、事故单位基本情况。5.4.2、事故经过。5.4.3、事故原因。
5.4.4、事故的责任分析。
5.4.5、事故性质和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5.4.6、事故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
5.4.7、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如对规程、制度等的修改意见)。
5.4.8、附件、技术鉴定、笔录、图纸、照片等。5.5、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期间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事故管理
6.1、事故经调查后,由分厂(部室)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伤亡事故预防措施反馈表》和《伤亡事故处理反馈表》,经安技保卫部审核后同意后,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与《事故报告》和《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分析报告》一同归档。
6.2、受伤者凭《伤亡事故登记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6.3、安技保卫部根据事故情况,将工伤事故情况及时通报公司各单位。
6.4、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事故,由伤者所在单位统计上报,安技保卫部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6.5、实习生、外单位职工、参加学习人员等发生事故,由事故发生地所在单位调查、统计、报告,并在《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
中作表外统计说明。
6.6、因工负伤职工调动工作,由安技保卫部出具证明或复制一份《伤亡事故登记表》给接受单位。因工负伤职工退休所需工伤证明,由所在单位复制一份《伤亡事故登记表》交劳动人事部,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6.7、各分厂、部室按规定定期填写《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职工伤亡事故年报表》。
7、考核
7.1、对于重视安全生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企业有关奖惩规定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7.2、对因忽视安全生产,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规程,违章作业、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或者发现事故隐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者,按考核规定执行。
7.3、对发生工伤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责任单位及责任者,一经查出,除按规定罚款外,还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8、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9、本管理办法委托公司安技保卫部负责解释。
第五篇:电梯伤亡事故及预防措施
电梯伤亡事故及预防措施
1、问题的提出
自从电梯发明100多年来,电梯的使用规模越来越大,技术不断被改进。安全钳一直被做为一个必需的也是最重要的设施安装在电梯系统中,防止各种原因的轿厢坠落事故发生,基本上保障乘用者的安全。现在的问题是在电梯外部打开厅门后因为各种原因而坠落于井道造成伤亡的事件却一直存在着,仅南京市而言去年1年就发生4起与电梯相关死亡事故,其原因就是1个:厅门打开后由于疏忽而跌入底坑。进一步分析实际情况要更加严重,这是因为电梯基站大都设在1楼,相关的操作也大都在这一层,如若跌入没有地下室的电梯底坑的话,大都会造成摔伤或是致残。自从电梯大规模地使用以来,这一类型的伤亡事件在世界各地一直存在,成为在用电梯相关死亡事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至今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根据以色列这一方面情况资料看,由厅门打开而坠入井道造成死亡的有12起,是主要的死亡事故原因。伤亡总数为31起,列第2位。第1位事故原因是乘员被卡在移动部件之间,这主要是因为没有轿门的简易电梯情况下造成的(我国基本不存在)。在我国,据专家粗略统计在电梯相关的事故中95%属于坠入井道这一类型,这一点与国外情况大体相似。分析以往事故,操作者大都是打开厅门后不加观察便以为电梯在本层,有的则是由于疏忽而造成跌入井道。问题是人类本身的生理特点无法完全消除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大意、疏忽和失误,此时的出错就酿成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厅门在打开的情况下走梯、溜梯而造成的事故也时有出现。在这类电梯事故中,当事人的肢体被卡于电梯轿厢与地面或是厅门上框而造成伤亡。究其原因这类事故与电梯制动机械有关,或是制动电路失控,或是维修人员忘记去除短接的门锁电路的封线等。除安装、维修人员工作中出现的公伤事故外,就在用电梯出现事故的类型来看,基本上是这3种:
(1)轿厢冲顶或坠落造成乘梯人伤亡(已经很少);(2)坠落井道事故;
(3)开门走梯、溜梯引起的事故。归结到一点,这些事故都与厅门有直接关系。2对策
这些问题很早就引起人们的重视,已尽可能地完善各种安全保护措施,但这一努力目前只能做到打开厅门后电梯立刻停止运行。从世界各大名牌电梯使用情况看也是如此,没有一个能很好地解决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能够预防操作者跌入井道的方法。例如有人提出在每层的厅、轿门之间加一横杆,当电梯在这一层时横杆自动落下,不在此层时横杆升起,挡着打开厅门的操作者,防止跌入井道事故的出现;有的提出引用汽车安全气囊的原理加在底坑;还有的在底坑铺一层安全网(确有这一授权的专利技术,并在极少数电梯底坑安装)。这些方案的提出和实施说明人们在不断地考虑怎样通过一些有效措施来预防坠入井道事故的发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都没有最终实现,人身伤亡事件始终还存在着。如果此时在厅门刚刚打开时就发出报警声响,并且井道内的灯光全部打开,强迫使操作者处于警觉状态,则可以消除操作者的疏忽大意,将事故的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于电梯控制制动电路而言,无论是短封着门锁电路或是其它情况,也不管电梯处于检修状态还是正常状态,电梯的任何一层厅门被打开,轿厢都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发出报警)。另外,当电梯平层后再启动运行,只要厅门是开着的,电梯便不能启动,消除开门走梯现象。从这两个环节消除产生事故的可能,这便是电梯层门安全报警系统对误入井道以及开门走梯产生事故的预防对策,可以认为是积极主动措施。3条件
既然是轿厢非所在层的厅门被打开时的报警系统,那么轿厢非所在层的厅门数量就有可能是1层也可能是10层、二三十层甚至近百层。因为每一层厅门都有被操作者打开的可能,必须对每层厅门都进行检测。即使这样厅门又分成多种类型,有单开门、双开门、三折门、栅栏门„„,实际上还要考虑到适合于正在设计制造中的电梯,也要适用于正在使用中的各种形式各个年代的电梯。并且还要满足下列条件:
(1)系统简单,最大程度地降低系统本身产生故障的可能性;
(2)安装方便,尽力减少安装人员的工作量,减少各种使用工具、量具及测试设备;(3)减少调试,降低安装人员的技术要求;
(4)适应性广,耐热耐寒,电压使用范围宽,抗尘埃,抗强电磁干扰;(5)可靠性强,不易误报警;
(6)检修方便,包括在检修电梯的情况下,以及系统本身出现故障时的检修;(7)造价低廉,便于推广使用;
(8)体积小,便于安装于电梯控制柜内;
(9)停电能用,虽然不能点亮井道灯,但仍有报警声;(10)使用简捷,不需用户进行其他相关的操作
;(11)长期使用,至少满足电梯近千万次的使用寿命;(12)具有独立性,与电梯原有的控制电路无关。由于上述条件的十分苛刻,这就对电梯层门安全报警系统的设计方案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实际上真正困难的是找到一种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以及停层时轿厢位置不在安全区域的检测方法。4具体方案
经多次修改和不断改进,现采用的方案是在每层厅门安装检测机构,当检测到电梯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打开时的信号后,由控制电路进行处理,点燃井道内原有的全部照明灯,同时安装在井道内的蜂鸣器发出“嘀„嘀”报警声,这样迫使打开厅门的操作者处于警觉状态,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当电梯厅门未关闭而轿厢启动时,一旦离开门区,系统检测到厅门未关这一状态后,控制电路中发出指令,断开串接与电梯控制电路电机主接触器线圈及抱闸的供电回路,使电梯不再运行。实际上是在电梯原有的厅门安全保护触点电路基础上再增加1组厅门位置安全保护电路,形成厅门门锁电触点回路-厅门安全位置回路双重保护作用,只要有一个回路被打开,电梯就不能运行。该报警系统由4部分组成:(1)检测部分是由设在每层厅门的检测机构完成;
(2)控制部分是将测检到的轿厢非所在层厅门被刚刚打开时(<5cm)的信号加以处理控制;(3)执行机构由加在每一层的蜂鸣器及井道照明控制开关以及一组继电器常闭触点组成;(4)电源部分由整流电路及蓄电池组成,用以保证系统对蓄电池的充电,使该系统在停电的情况下能够发出报警声响。5其他
对于电梯开门走梯、溜梯这一现象,一种是属于电路控制方面的问题(前面已论述过解决的方法),另一种则是抱闸制动机械出现了问题。机械故障而造成开门走梯则有3种可能:(1)机械上出现金属材料突然损坏、断裂造成的失控;
(2)长期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相关机械的磨损造成制动力矩不够;
(3)相关制动机械调整严重失当。从去年北京8月1日某住宅楼电梯溜梯造成田女士致残事故的报道中反映出该电梯事故前一星期就出现平层超差楼面±30mm,甚至达到80mm这种不正常情况,这显然属于第2种或是第3种情况。
如果在平层超差问题出现的初期有关人员意识到这一点,并进行相关的调整,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一事故。该报警系统就有这一功能,当平层误差超过30mm就会下令电梯不再运行,迫使出现平层超差时令维修人员非维修调整不可。从这一角度来防止制动机械磨损或是调整不当而造成的开门溜梯现象的发生,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实际上系统检测到平层超差时,发出报警并令电梯停止运行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当平层超差时,报警系统发出报警,提醒进出的乘员防止被高出的地坎绊倒。当乘员进出轿厢完毕后,只要电梯关好厅门,电梯依然正常运行,但在实际电梯运行中,如果三番五次地出现平层超差,引起系统经常报警的话,乘员或是管理人员也会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从这一点考虑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开门走梯、溜梯事故的发生。
根据己安装这一系统的江苏省妇幼卫生保健中心2台医梯、2台客梯的情况看,当厅门被打开不足5cm时以及平层超差3cm时系统便会发出不小于64dB的报警声响。该报警系统对电梯的运行及对电梯的维修工作都不产生影响。例如当需要检修电梯的各层厅门系统时,维修人员只要将位于电梯机房的该报警系统控制装置面板上的开关拨下或是电梯轿顶灯打开,井道灯便点亮,此时的检修过程中遇到打开非轿厢所在层厅门时,系统不再发出报警声响。当检修完毕之后,将开关拨回或是关闭轿顶灯,系统便恢复报警状态。整个系统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和各项要求。
红河州德润物业(503248529)2011-1-5 9:31:35 前期物业管理期间,物业服务企业应当购买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公众责任险是一种对投保人在公共场合发生的意外事故进行保险的险种。业主大会设立后,物业服务企业购买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由业主大会决定。
物业企业投保公众责任险后,一旦业主及非物业工作人员在小区里发生积水滑倒、摔伤、高层墙砖脱落伤人、楼顶坚冰砸人等意外事故,都可以获得保险赔偿。此外,公共水管堵塞、老化造成业主家里财产损失,停在小区里的机动车辆部件失窃、电梯坠落造成人和物的损失等情况,也都可以得到赔付。
红河州德润物业(503248529)2011-1-5 9:33:17 物业公众责任险保费=累计赔偿限额×费率×风险调整系数。以一个建筑面积为10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为例,物业公司每年通过行业统保只要投入2500元至5000元,一年之中,就可获得超过100万元以上的公众责任险的保障额度。投保“物业险种”后,业主、物业企业及行业多方受益。
平安财险的相关责任人介绍说,公众责任险并不会加重业主的负担,据测算,购买保险大约只能让业主每月每平方米多支出2分钱的物业费用,对物业费整体水平基本构不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