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亡事故控制措施[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00:5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伤亡事故控制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伤亡事故控制措施》。

第一篇:伤亡事故控制措施

预防、预控、伤亡事故控制措施

结合中建一局集团公司结构施工的特点,确保施工中的安全,按安全生产目标的管理,特制定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各项管理制度,掌握、监督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动态,有效控制安全管理的责任划分。

2.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特别注重管理层的安全意识,对每一个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做好三级教育,强化施工人员的自我防护的安全素质。

3.主体施工中严格控制安全防护的管理,特别要加强临边、洞口、电梯井的防护监督,大、中、踽型机械和临时用电的安全管理。

4.按局制定的重要劳动保护用品,要认定厂家的指定产品,把好劳动保护用品进场的质量关。

5.加强安全检查力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整改及时复查,制定人、落实人,绝不放过一点隐患。

6.狠抓分包商的管理,监督、控制分包商的一切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行为,提高安全管理的自身素质。遇隐患及时罅,整改、督促整改。

7.建立项目文明安全处罚管理办法,制定处罚额度,轻伤事故,项目经理应视情节严重性对事故发责任人每伤一人500—300元的罚款。

重伤事故工程项目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每重伤一人800—2000元的罚款,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500—3000元罚款。

死亡事故项目接受上级主管部门每死一人1000元—5000元的罚款,直接责任人和主要责任人1000—5000元的罚款。

特大伤亡事故的提工程承包款的1‰—2‰重罚并追究形事责任。

龙潭路项目经理部

2001年6月9日

第二篇: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1

1、目的

1.1及时、准确地掌握工业区员工伤亡事故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防止重复事故发生,以保证生产安全,搞好劳动保护工作。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工业企业安全事故的管理。

3、权责

3.1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实施、监督和管理。

3.2工业区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本制度的检查、考核。

4?定义

4.1伤亡事故:凡属本工业区的员工(包括临时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4.2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或一定的物质财产损失的事故。

4.3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动力、电讯、仪表(器)、容器、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4.4生产事故:由于违章指挥,或者违反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造成停(减)产,以及跑、冒、漏、串物料的事故。

4.5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6交通伤害事故: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4.7?环境污染事故,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产品、半成品、原料等各种有害物质泄漏,或“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严重超标排放,污染大气、水源、环境的事故。

管理内容

5.1事故分级

5.1.1伤亡事故等级划分: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5.1.2事故等级划分: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5.1.3火灾爆炸事故等级划分:特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一般火灾事故。

5.1.4生产设备事故等级划分: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5.2事故报告程序

5.2.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除立即处理外,应立即以最快捷的方法直接或逐级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办公室。各级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逐级如实报告,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5.2.2?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公司安全部门、公司负责人。

5.2.3?发生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各类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向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另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

5.2.4对重伤、死亡事故、重大事故,企业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在规定时间内(15天最长不超过30天)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5.2.5急性中毒、中暑事故应同时报卫生行政部门;爆炸、火灾事故应同时报公安部门。

5.2.6紧急状态下可直接拨打110、120、119等救援电话,拨打110、120、119等救援电话后,公司安全组应及时派人到路口指引有关人员进行厂区。

5.3事故调查

5.3.1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要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办理。

5.3.2轻伤事故由厂长组织生产、技术、安全、车间等有关人员等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3.3对重大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公司领导或办公室负责人协助公司上级主管部门会同所在地区的安监部门、公安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3.4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5.3.5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出事故调查报告。

5.3.6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部门和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数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5.4事故处理:

5.4.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本工业区及其下属企业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5.4.2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至造成伤亡事故的,对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和经济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3对各类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现场,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4对防止事故和抢救有功人员,工业区给以表彰、奖励。

5.5事故补偿由办公室人事主管部门按有关工伤保险政策执行。

5.6数据归档

事故处理结案后,由下属企业安全部将下列数据归入档案:(另备一份教育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

5.6.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5.6.2职工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5.6.3事故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物证、人证材料。

5.6.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6.5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5.6.6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5.6.7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病历、检验报告等)。

5.6.8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数据。

5.6.9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的检查材料。

5.6.10有关事故的通报、演示文稿和文件。

5.6.11注明参加调查组的人员姓名、职务、单位。

本规定解释权归工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2

1、工程项目发生因工伤亡事故后,受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要立即报告工程项目经理及有关领导和部门。

2、工程项目经理及有关领导和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赶往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救受伤者,对受伤者的受伤部位作出判断,有选择地送往专业医院抢救,同时要向公司安全部门报告,分包工程项目经理要同时向总包项目经理报告。

3、事故发生后,项目经理和有关领导及安全管理部门要立即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组织人力和物力保护好事故现场。

4、事故报告的内容:

⑴事故发生单位名称、时间、地点。

⑵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伤情程度、伤亡者姓名。

⑶事故现场采取的控制措施。

⑷报告人姓名、工地电话。

⑸同时准备好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所需要的各种资料。

5、事故发生以后,项目要立即成立有有关领导参加的事故调查处理小组,负责对事故发生过程的调查分析与善后处理工作,同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有关事故的'真实情况,配合其对事故的调查与处理。

6、事故发生以后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讨论,严格执行“三不放过”的原则,吸取教训,搞好整改措施,杜绝事故再次发生。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3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快速、及时、妥善处理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防止事故蔓延、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维护社会稳定。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河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北省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保定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理本市行政区域内下列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

1、造成10人以上(含10人,下同)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重伤30人以上的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2、超出县(市、区)人民政府应急处置能力,或者跨县级行政区、跨多个领域(行业和部门)的安全生产事故。

3、市政府认为性质特别严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其它安全生产事故。

(四)工作原则

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理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

4、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5、依靠科学,依法规范。

6、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二、应急处理机构和职责

(一)市应急救援指挥部

1、组成人员与单位

市人民政府设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部,主管副市长担任总指挥,负责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安全监管局长及公安局长担任副总指挥,市委宣传部、市政府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国资委、市公安局(含消防、交警等,下同)、市交通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监察局、市海事局、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集团、保定供电公司、河北电信保定分公司、河北移动保定分公司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以及事故发生地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2、指挥部主要职责:

(1)组织指挥和协调各方面力量处理安全生产事故灾难,负责应急救援重大事项的决策,统一指挥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现场的应急救援,控制事故蔓延和扩大。

(2)负责对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3)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的工作。

(4)建立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信息。

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理的需要,市指挥部有权紧急调集各单位人员、储备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必要时可对事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人员进行疏散或隔离,并依法对事故区域实行封锁。

(二)市指挥部组成机构及职责

市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组、安全保卫组、现场救援组、专家技术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新闻报道组、事故调查组、善后处理组,具体承担事故救援和处置各项工作。各专业组主要职责如下:

综合协调组:由市政府办公厅、市安全监管局为主负责,承担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报告,通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处置组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报告事故抢险救援工作进展情况,落实上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关于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的指示和批示,组织召开事故应急救援现场会议。

安全保卫组:由市公安局为主负责,组织警力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地区道路进行警戒、控制和治安管理,确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现场救援组:由市公安局和市安监局为主负责,组织协调消防等警力以及工程抢险、矿山救护等专业抢险队伍,进行抢险救援。

专家技术组:根据事故性质,由市指挥部指定有关部门牵头负责,在先前建立的专家资料库中选择并组织有关专家为抢险救援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局为主负责,组织有关医疗单位和专家对伤亡人员实施救治和处置。

后勤保障组:由市交通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为主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运输保障和物资保障等工作。

新闻报道组: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公安局、市卫生局、市安监局等部门配合,组织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信息发布工作。各新闻媒体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新闻报道工作。

事故调查组:由市安监局为主负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现场勘察、取证,配合上级调查组开展对重特大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水上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由市海事局为主负责。

善后处理组:市指挥部责成有关部门负责,及时、妥善处理伤亡人员的各项善后工作。

事故发生后,在总指挥或总指挥指定的负责人没有到达事故现场前,事故发生地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暂时履行总指挥职责。

市指挥部根据事故发展态势的需要,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特别必要时请求驻保部队和武警支队增援。

三、事故预防与应急准备

(一)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积极做好各项事故预防工作,坚决防止各类安全安全事故发生。

(二)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预案,结合各自实际,及时制订完善本地区、本行业和本单位的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职责,并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变化和演练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预案应及时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三)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完善应急信息网络,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各自职责落实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救援物品等物资储备,并建立完善以消防部队为骨干的必要的应急救援队伍。

(四)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资金首先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暂时无力承担的,由当地政府协调解决。

(五)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理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和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周密细致的演练计划。演练过程中要认真检查预案,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完善,演练结果要及时总结评估。检查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期间通讯系统是否能正常运作;

2、现场人员是否能安全撤离;

3、应急救援机构能否及时参与事故抢救;

4、有关抢险设备能否到位;

5、能否有效控制事故进一步扩大;

6、各应急救援组织执行任务的能力和相互间的协调能力,能否充分有效地调配、利用各项应急资源和应急力量。

四、事故报告与现场保护

(一)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做到:

1、电话报警和先期抢险

(1)迅速拨打“110”、“119”报警并发出警报信号,同时立即如实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

(2)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组织自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3)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4)配合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事故现场情况、对周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事故可能发生的后果等有关信息;

(5)提供相应的救援装备和救援力量。

2、书面报告

事故发生单位在事故发生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当地县(市、区)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由县(市、区)政府迅速转报市政府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并按规定逐级报告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内容包括:

(1)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发生时间、详细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

(3)事故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4)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5)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6)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报告时间及联系方式。

(二)“110”、“119”接到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市政府值班室和事故发生地县(市、区)政府值班室以及市指挥部有关行政领导。

(三)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市、区)政府值班室、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四)接到报告的县(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按照本预案规定及时向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的同时,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上报最新调查情况。

(五)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特大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六)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事故发生单位、当地公安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作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七)事故现场要求:

1、现场指挥和各专业救援队伍之间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

2、救援车辆应服从现场指挥部的调度,并按现场交通管理人员的要求行驶和停放;

3、对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大量泄漏救援,应使用防爆型器材和工具,应急救援人员应严格着装规定,不得穿着如带钉的鞋、化纤衣物等容易引起火星的服装,并及时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

4、对有毒物质泄漏的处置,必须使用正压自给式防毒面具,对皮肤有危害物质的处置,必须穿全封闭化学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等;

5、事故污染区域应有明显警戒标志。

五、应急救援处理

(一)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或现场人员应当积极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进行全方位的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理。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当事人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二)负责应急抢险救援的部门以及事故发生地的县(市、区)政府确定事故未能有效控制时,应当立即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启动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的建议。

启动市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由市指挥部总指挥或总指挥指定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三)应急救援预案启动后,市政府有关部门和事故发生地县(市、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市指挥部的统一指挥,现场指挥人员和救援人员立即到达规定岗位,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四)为了有效开展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各有关部门按职能具体分工如下:

1、公安部门负责事故现场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等工作,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及可能发生的刑事案件,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逸;控制旁观者进入事故现场和事故危险区域,做好事故可能危及地区内的人员疏散和撤离;确定死亡人员姓名、身份,通知死者和伤员家属等。

2、安监部门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综合协调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灾害救援、事故调查和抢险救援信息发布等工作。

3、交通、市政、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公用设施管理部门负责尽快恢复被损坏的道路、水、电、气、通讯等有关设施,确保抢险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4、气象部门负责提供事故发生地当时及抢险救援可能延续时间内的气象要素实况和预报,必要时还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协助查明事故原因、进行应急救援。

5、环保部门负责事故发生后各项环保指标的监测,并及时提供监测分析报告。

6、卫生部门负责组织急救队伍,利用各种医疗设施抢救伤员。

7、海事部门负责水上交通管制和救援等工作。

8、发改委、交通、商务等部门负责抢险救援物资的`调配、供应和运输工作。

9、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群众转移安置工作、善后处置和工伤保险等相关工作的指导协调。

10、国资部门参与由其监管的国有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工作,指导、检查和督促企业的应急工作。

11、其它有关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做好事故应急救援各项工作。

(五)安全生产事故的专业抢险救援工作,分别由下列部门负责:

1、火灾安全事故专业抢救,由市公安局牵头负责。

2、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专业抢救,由市公安局、市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市环保局、市气象局、市质监局等单位支持配合。

3、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专业抢救,由市公安局牵头负责。

4、民用爆炸物品安全事故专业抢救,由市公安局牵头负责,市安监局等单位支持配合。

5、水上交通安全事故、船舶溢油污染事故专业抢救,由市海事局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市水上搜救中心各成员单位应按中心指令协同配合处置。

6、矿山安全事故专业抢救,由市安监局牵头负责,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等单位支持配合。

7、各类在建和已建成建筑物坍塌安全事故专业抢救,由市建设局牵头负责,市公安局、安监局、城管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支持配合。

8、城市燃气安全事故专业抢救,由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集团牵头负责,市公安局等单位支持配合。

9、特种设备安全事故专业抢救,由市质监局牵头负责,市公安局、市建设局等单位支持配合。

10、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的应急处置由市发改委和保定供电公司负责组织协调。

13、其他事故专业抢救,分别由其行业主管部门或市政府指定部门牵头负责,市公安局、市安监局等单位支持配合。

(六)参加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人员,应当按照本预案等有关规定,及时采取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工作,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

(七)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需要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积极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六、奖励与责任追究

(一)在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表现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出色完成应急救援任务,成绩显著的。

2、防止或抢救事故灾难有功,使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免受损失或者减少损失的。

3、对应急救援工作提出重大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4、有其他特殊贡献的。

(二)在安全生产事故救援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和《河北省重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员视情节和危害后果,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其中,对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分别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不按照规定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

2、不按照规定报告、通报事故灾难真实情况的。

3、拒不执行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事故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中不服从命令和指挥,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

4、盗窃、挪用、贪污应急救援资金或者物资的。

5、阻碍应急工作人员依法执行任务或者进行破坏活动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

7、有其他危害应急工作行为的。

(三)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过程中,故意不予配合,或者采取其他方式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的当事人,由公安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依法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附则

(一)市公安、安监、建设、环保、商务、卫生、市政、海事、质监、电力等各有关部位和单位,要根据自身的行政管理职责,按照本预案要求,制定完善相关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或实施方案,并报送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二)本预案由市安全监管局负责解释,预案原则上每两年修订一次,必要时及时修订。

(三)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4

为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规程”,做好伤亡事故的调查、统计、报告工作,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1、伤亡事故统计范围凡本公司各单位正式吸收的职工,在生产区域所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予以统计上报。

2、职工在生产区域内发生的与生产有关的伤亡事故,(简称伤亡事故,以下同)凡丧失劳动能力满一个工作目的事故,在事故后48小时内,车间、区队负责人必须组织调查,并认真填好写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填好后会同主治医生签具伤害程度意见后交安全处存档并主报公司安委会。

3、工伤事故调查分析及责任

(1)一般轻伤事故,由车间、区队负责人在事故后24小时内同安全员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拟定出改进措施并报有关领导和公司安全处。

(2)重伤事故,多人事故(指一次同时伤及三人或三人以上的事故)重大未遂事故,应由本单位负责人组织生产,安全科及有关部门进行分析。事故报告于7天内报告公司。

(3)发生死亡事故后,必须立即电话报公司安委会,并告之事故概括、分析、处理措施等。

(4)公司在接到发生死亡事故单位的报告后,必须有规定的时间内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积极协助、配合主管部门调查事故原因,分析责任,并提出防范措施。

(5)伤亡事故月报,各项目部于次月一日报到公司,各项目部在报送月表时,凡本单位发生丧失劳动能力在一个工作日以上的一切轻、重、伤、死亡事故,均应在“工伤事故按月登记表”中逐栏详细填写。

(6)各项目负责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对事故的登记统计的准确性负责,不得有隐瞒,不报或迟报、虚报,发生上述情况时,项目负责人要负安全责任,情节严重的要受行政处分。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5

为了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及时、准确、严肃地处理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措施,制止“三违”行为,特制定以下制度:

一、事故报告

1、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发现者,应立即依顺序报告班长、工段长、车间专职安全员、车间主任等有关领导,知情不报者,扣除奖金500元。

2、车间领导立即向分调安全科及有关领导汇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若超过2小时,对车间领导按总厂有关条例进行处罚。

3、伤亡事故发生时,工段要积极抢救伤员,保护好现场,要尽力保留下图像资料,以便及时准确查找原因。

二、事故调查

1、不论发生轻、重、死亡以及未遂的安全事故,都应按“四不放过”原则召开事故分析会。

2、事故调查要求实事求是,要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分清事故性质,明确事故的责任者,并提出处理意见。

3、事故分析会要求岗位人员及知情者积极配合调查,认真进行事故分析,查清其原因,不得隐瞒,虚夸事实。

4、事故单位在事故原因查清后,在规定期限内提出事故调查报告,及时填报“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事故调查报告中应附会议记录、示意图及责任者的书面检查等资料。

三、事故处理

1、在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对事故的`责任者应明确处理意见。

2、轻伤事故:扣罚工段元,直接责任者警告或记过处分,并扣罚当月奖金,正付工段长、当班班长通报批评,扣罚半月奖金。

3、重伤事故:否决该工段当月奖金的50%,直接责任者记过处分,下至三岗半年,正付工段长、当班班长警告处分,扣罚当月奖金。

4、死亡事故:否决该工段当月全部奖金,直接责任者记大过处分,下至三岗一年,免去工段安全员、当班班长职务,扣罚两个月奖金。正工段长记过处分,扣罚两个月奖金。

四、防范措施

1、对事故的责任者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严格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2、组织职工进行深刻反省,认真吸取教训。

3、对事故原因,提出行之有效地治理措施,并监督其实施情况。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6

一、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济南热电有限公司明湖热电厂伤亡事故管理工作。

二、内容:

1、工伤保险:企业按国家规定为所有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按期交纳保险费。

2、工伤事故控制指标:根据公司下达的工伤事故控制指标,将工伤事故事故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3、事故报告

(1)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应当立即报告相关领导及安教处,按厂《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把事故损失、人员伤亡程度降到最低程度。同时应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护处置。

(2)安教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报告厂主管领导和部门,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视事故情况上报总公司。

(3)发生轻伤事故的部门应在调查、分析事故的基础上,将《事故及异常情况报告表》一式三份,报安教处一份,部门自留1份,主管领导一份。

(4)发生重伤及其以上事故时,应立即上报总公司。

4、事故分类及调查、分析

(1)事故按严重程度通常分为:

a特别重大事故(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b重大事故(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c较大事故(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d一般事故(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

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2)事故调查、分析和处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认真负责、公正、公开和“四不放过”的原则。

(3)轻伤事故由厂主要领导组织技术、生产、安全、工会等有关部门成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分析,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一般及其以上事故,企业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及地方有关部门等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事故处理

(1)轻伤事故主要责任者和有关责任部门、责任人的行政或经济处罚按厂有关规定执行。

(2)一般及其以上事故的'处罚,按国家或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处罚。

(3)对事故调查组提出的防范措施,厂主管领导组织审核后,由事故责任部门负责全面落实,预防同类事故的发生。

6、事故伤亡人员处理

(1)由厂相关部门对伤亡人员按国家工伤保险标准赔偿并做好善后工作。

(2)如受伤人员住院治疗需人员陪护时,由伤者所属部门安排。

(3)公出外地发生工伤事故人员的差旅费、补助费由财务处按文件规定执行。

(4)工伤人员的伤残评定,由本人提出申请,安教处按国家规定报请伤残鉴定。

7、事故资料归档、保存。

安教处负责整理工伤认定、鉴定资料的归档保存,其他资料由企管处负责归档。

三、考核:

按厂综合考核细则执行。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7

一、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应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职工伤亡事故按机电、水害、中毒等分类整理上报。

二、企业发生伤亡事故,应立即逐级上报,不得瞒报、迟报、谎报。

三、根据事故类型,现场人员应果断启动应急预案,采取不同的抢救方法,制定严密的`抢救方案,同时应有必要的防范措施,以防事故扩大。

四、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及时向企业领导汇报,并同时向所在地政府或安监部门报告,汇报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遇险人数、现场状况等。

五、事故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针对事故原因进行总结,建立事故档案,实行分类管理。

六、发生事故后,对责任者的处罚,伤亡家属的善后工作,必须坚持原则,做好伤亡事故的处理。

七、定期召开事故分析会,深刻反思,促进安全生产。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8

1.事故发生后驾驶人员应立即停车,采取可行的措施避免事故扩大,有人员伤亡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保护现场,并迅速拨打122向公安交警部门报案,向120急救中心报急救。

2.事故发生后,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公司领导和车管部管理人员报告,向保险公司报案;企业应在事故发生2小时内向行业主管安全管理监督部门报送事故快报。

3.事故快报应按照将事故发生的`详细地点、驾驶员姓名、车牌号、从业资格证号、行驶的线路或类别、造成伤亡人数以及简要的事故发生过程、大致事故责任划分等情况尽快报行业主管部门,不得延报、瞒报、漏报。

4.公司各部门接到事故紧急报案电话后需紧急救援时,应积极组织力量,赶赴事故现场,组织现场处理和救助工作。负责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损失情况等。

5.发生一般事故,驾驶人员必须立即向车管部报告,车管部接到报告后,需要急救时应立即赶到事故现场,组织现场处理。

6.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后,车管部门应立即向公司主管安全经理和公司负责人报告,当需要启动应急预案时,总经理和主管安全经理先向紧急抢险组发出指令,奔赴事故现场组织抢险施救,安置伤员。安置组和后勤保障组迅速集合,听候安排。

7.事故的分析调查:凡发生事故应立即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分析应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严肃认真,要做到“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针对本企业或外企业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及时召开分析会,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提出防范措施和工作要求。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9

第一条

为了做好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保障广大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与健康,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和上级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因公伤亡事故的划分:

1、因公伤亡事故指企业在册职工(包括计划内合同工、临时工)在本岗位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工厂的设备和措施不安全,劳动条件、作业环境不良所发生的事故。

2、因工伤亡事故根据伤害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种:

——轻伤事故,指职工受伤后歇工满一个工作日(含一个工作日)低于一百零五日失能伤害。

——多人事故:指同时伤及三人(含3人)以上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一百零五日的失能伤害。

——死亡事故:指职工当时死亡或负伤后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

第三条

事故的控制指标: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登记和报告:

1、厂里发生死亡、重伤或多人事故,所在部门领导必须立即报告厂领导、安技处,厂领导必须在四小时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伤亡者姓名、性别、工种、职称、伤害程度、事故简要经过及直接原因等用电话或其他方法迅速报告市劳动局、总工会、公安局、检察院等有关部门。

2、厂里发生轻伤事故,所在部门领导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厂内安技处。

3、事故现场必须保护。因抢救伤员或防止事故扩大需移动现场物件时,应指定专人(两名以上)画出草图或拍照。如无特殊原因,轻伤事故现场需安技处同意,重伤事故,多人事故、死亡事故需经市劳动局同意方可拆除。

4、发生死亡事故后厂主要领导必须在事故后的三天内向劳动局、总工会作详细汇报。

第四条

事故调查:

1、事故调查要弄清事故情况,查明事故原因,分清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填写调查报告书,以及拟定改进措施。

2、发生轻伤事故由厂负责人会同厂安全员、厂安技处调查事故原因,拟定改进措施。发生死亡、重伤事故由厂领导或市局组织调查组,调查事故原因,拟定改进措施,上报劳动局、总工会和有关单位。

3、在事故调查中,要分清责任事故和非责任事故。

——责任事故:指因有关人员的过失而造成的事故。

——非责任事故:指由于自然界的因素而造成不可避免的事故或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而发生的无法预料的事故。

第五条

事故调查必须查明下列事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年、月、日、时、分)具体地点和经过。

2、伤亡人数,伤害部位和程度。

3、伤亡人和事故直接有关人员的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种或职务,受过何种安全教育或培训等。

4、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原因和物质技术原因。

5、事故的后果和经济损失,其统计项目如下:

——医药费用(包括营养费)护理及陪护人员的费用。

——因负伤而造成停工天数的工资。

——伤残补助。

——死亡职工的抚恤费及家属的困难补助。

——事故善后处理中的丧葬、交通、住宿、饮食、招待人员差旅费等。

——事故引起成品、半成品、原材料、机械设备,工具和建筑设备损坏的费用。

——消除事故及清理现场支付的费用。

——从事抢救、处理善后工作的有关人员的工资费用。

——事故引起停产的损失。

——事故引起环境污染的损失。

——顶替死亡或残废人员的上岗操作所需要的培训费用。

——其他

6、事故现场的实测图纸和照片。

7、对事故责任者逐个提出处理意见。

第六条

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厂内要迅速制定防范或改进措施,逐条指定专人负责实施,限期完成并报安技处进行验收,多人、重伤、死亡事故由县级相关部门验收。

第七条

死亡、重伤、多人事故自发生后应在一个月内由厂部“职工重伤、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并附事故照片示意图及调查旁证材料分别上报县市劳动局、总工会。死亡事故调查报告书,需报劳动局三份,报总工会两份,检查院一份,参加事故调查人员均需在调查报告上签字。

第八条

工伤事故结案后由厂安技处出“工伤费用明细表”交财务科,厂方协同保险公司按工伤事故标准报销医药费,其他费用及事故处理。

第九条

事故处理:

1、伤亡事故原因查清后,必须对事故进行责任分析,分清并明确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进行必要的处理,不得用“集体承担责任”来代替个人的责任。

2、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首先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1)由于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造成伤亡事故的。

(2)对职工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技术培训或对特殊工种未经考试合格就顶替岗位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3)由于设备严重失修,严重超负荷运行,经反映后未采取措施造成伤亡事故的。

(4)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安全信号、安全标志,安全用具等不全,不符合标准造成伤亡事故的。

(5)由于不按国家规定配备专职安技人员,管理混乱,造成伤亡事故的。

(6)由于不按规定使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应占企业每年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基金的10~20%)造成伤亡事故的。

(7)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而未能及时处理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

第十条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追究肇事者或有关人员的责任。

1、由于冒险蛮干或玩忽职守造成伤亡事故的'。

2、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的。

3、发现有事故危险的紧急情况,不立即报告,不积极采取措施,因而未能避免减轻事故的。

4、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劳动纪律,擅离职守或擅自开动机械设备,造成伤亡事故的。

5、由于不按规定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造成伤亡事故的。

第十一条

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对有关人员从严处罚。

1、发生死亡、重伤或多人事故后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拖延报告的。

2、在事故调查中,隐瞒事故真相,破坏事故现场,弄虚作假,甚至嫁祸于人的。

3、事故发生后,由于不积极组织抢救或抢救不力,造成重大伤亡的。

4、事故发生后,不认真吸取教训,采取防范措施,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5、对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既未按限期整改,又未采取临时措施,发生伤亡事故的。

6、违反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滥用职权,擅自处理或袒护包庇事故责任的。

7、对维护安全生产,坚持按安全生产有关法规办事的人员,实行报复、陷害的。

第十二条

事故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触犯刑法的由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事故处理过程中,对事故责任者(包括厂领导、各部门领导、班组长)由上级按有关文件进行刑事、行政处理,经济制裁,上级没有处理的一律按厂“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执行。

第三篇: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为加强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一条 生产安全事故定义

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领域中发生的意外的突发事故,通常会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使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断的事件。

第二条 事故等级划分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

(1)特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安全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轻伤事故:构不成重伤、死亡的人身伤害事故。第三条 事故报告

1、报告程序

发生伤亡事故,最先发现者应立即报告到安全环保科和分管安全的经理,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必须报告到总经理、董事长。对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公司总经理、董事长接到报告后,在1小时内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2、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3)事故的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第四条 事故的救援

(1)接到事故报告的科室及公司领导,在进行事故逐级上报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或立即启动事故相应的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和财产损失。

(2)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继发事故,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人员用适当的方法和器具搬运出危险地带,并根据具体情况施行急救措施。在医务人员未赶到现场前,现场人员不得停止对伤害人员的抢救和护理。

(3)事故发生后,要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散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要做出标志,绘制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

第五条 事故调查处理

在事故调查处理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要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按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由相应级别政府组织调查,公司有关领导、部门以及事故发生单位要做好积极配合工作,对事故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2、发生轻伤事故,由分管安全的经理负责组织调查。调查组由公司有关领导、安全环保科、事故部门以及有关部门人员组成。

3、事故调查的成员要求:应当具备有事故调查所需的知识和专长,并与所调查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4、调查组职责有:查明事故经过、原因、人员伤害情况、直接经济损失,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总结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等。

5、在追究责任时要分清直接责任和领导责任,责任分析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

(1)按照事故调查确认的事实

(2)按照有关组织管理及生产技术因素,追究最初造成不安全状态的责任。(3)按照有关技术规定的性质、明确程度、技术难度,追究属于明显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不追究属于未知领域的责任。

(4)根据事故后果和责任责应负的责任以及认识态度提出处理意见。第六条 事故损失的计算

(1)事故直接损失包括原材料损失、成品(半成品)损失和设备损失,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损失按市场销售价格计算,或按其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2)产量损失是从事故发生时起至恢复正常生产时止,按日计划产量计算的总损失量。设备修复后因生产能力降低而减产部分可不计算在内。产量损失费按单位成本不变价格计算。

(3)事故损失总金额为直接损失费与产量损失费之和。

(4)计算方法:停车设备台数乘停车时间(小时)乘设备小时计划产量(吨),为产量损失。

(5)产量损失金额:损失产量乘产品单位成本(不变价格)为产量损失金额。(6)伤亡事故损失统计因负伤累计休工天数折合金额,按企业职工平均日工资乘以休工天数。

第七条 处罚

(1)发生一般及以上等级事故,无论何时,事故部门必须于10分钟内将事故报告给安全环保科和公司有关领导。轻伤事故要先口头报告,并且在15小时内将书面报告报安全环保科,违反此规定处相关责任人200元罚款。

(2)事故报告要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瞒报。违反此规定处相关责任人5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作降职或离职处理。

(3)对不积极组织参加事故抢救、伪造或者故意破坏事故现场、事故调查中弄虚作假的责任人处500元罚款并作降职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作离职处理,触犯刑法的移交公安司法机关处理。

第四篇: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一、总则

伤亡事故管理是对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报告、登记、调查、处理、统计和分析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制定本制度。

二、基本概念

1、工伤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2、工伤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和特大伤亡事故。

轻伤事故: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重伤事故: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指损失工作日等于或大于105日的失能伤害)无死亡的事故。

死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9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0-29人的事故。

三、工伤事故的报告分析

1、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及时采取自救、互救措施、保护事故现场,并立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分管经理或安全主要负责人。

2、轻伤、重伤事故,发生事故部门要立即报告到生产部。发生重伤以上的事故,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在安排人员进行抢救的同时,应立即将事故的情况用电话或其他快速办法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相关部门。

3、事故发生后,本着“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分析。

4、死亡以上事故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人员调查分析。

5、进行工伤事故的分析,要作到及时、认真、全面、属实,并要作好记录。

四、工伤事故处理

1、任何事故,都要查清原因和责任,对事故责任者按情节轻重、责任大小、损失多少、认错态度给予批评教育、行政或经济处罚,违犯刑律者要依法制裁。

2、对工伤事故隐瞒不报或弄虚作假或不配合调查的部门和个人,应加重处罚,并要追究领导责任。

五、相关记录

《工伤事故登记表》

《工伤事故报告表》

《工伤事故调查表》

《工伤事故分析会记录》

《事故、事件回顾记录》

第五篇: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总则

1.1、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1.2、本制度规定了职工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处理和管理。

1.3、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支付工资的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临时工(包括招用的临时农民工)等。

2、内容

2.1、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工作应当按照实事求是和“四不放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受到考核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2.2、工伤事故的认定

2.2.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2.2.1.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2.1.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

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2.2.1.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的;

2.2.1.4、患职业病的;

2.2.1.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2.2.1.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2.2.1.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2.2.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2.2.2.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2.2.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2.2.2.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2.2.2.4、职工符合⑴、⑵情形的,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符合⑶情形的,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险待遇。

2.2.3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2.2.3.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2.3.2醉酒导致伤亡的; 2.2.3.3自残或者自杀的。2.3、工伤事故的分类

2.3.1、轻伤事故:指职工负伤后休息一个工作日以上,构不成重伤的事故。

2.3.2、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作为重伤处理: 2.3.2.1、经医生诊断成为残废或可能成为残废的; 2.3.2.2、伤势严重,需要进行较大的手术才能挽救的; 2.3.2.3、人体要害部位严重灼伤、烫伤或虽非要害部位,但灼伤、烫伤占全身面积三分之一以上的;

2.3.2.4、严重骨折(胸骨、肋骨、脊椎骨、锁骨、肩胛骨、腕骨、腿骨和脚骨等因受伤引起骨折)、严重脑震荡等;

2.3.2.5、眼部受伤较剧、有失明可能的;

2.3.2.6、手部伤害:大拇指轧断一节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任何一只轧断两节或只各轧断一节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自由伸展的残废可能的;

2.3.2.7、肢部伤害: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局部肌腱受伤甚剧,引起机能障碍,有不能行走自如和残废可能的;

2.3.2.8、内部伤害:内脏损伤、内出血或伤及腹膜等; 2.3.3、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一人以上的事故。

2.3.4、重大死亡事故:指一次死亡三人以上(含三人)的事故。

2.3.5、职业病: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它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2.3.6、未遂事故:指发生了事故但没有出现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

3、职责

3.1、安技保卫部是工伤事故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事故的调查分析、统计、结案工作。

3.2、安技保卫部负责组织工伤评残、工伤保险和工伤能力鉴定的工作。

3.3、安技保卫部负责事故的应急准备工作,防止事故扩大。3.4、其它单位负责事故及时报告、救治伤员、保护事故现场、防止事故扩大、配合事故调查等工作。、事故的紧急处理和上报 4.1、紧急处理

4.1.1、发生事故的单位,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拨打医疗机构急救电话或者派专人护送伤员到医疗机构进行紧急处置,急救过程中应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配合组织抢救。

4.1.2、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需要而必须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当进行拍照、做出标志和详细记录,并绘出事故现场图。同时采取措施,稳定职工的情绪。

4.2、报告

4.2.1、发生轻伤或重伤事故,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的人员要立

即直接或逐级报告单位领导及安技保卫部,并于48小时内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经审批后,两份与医生诊断证明一并存档,一份退回原单位保管。

4.2.2、发生死亡事故及三人以上(含三人)重伤事故,单位领导及安技保卫部要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立即将事故概况上报政府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工会。

4.3、单位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5、事故的调查处理 5.1、事故的调查程序

5.1.1、未遂事故由分厂(部室)于24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0天内报安技保卫部。

5.1.2、轻伤事故由安技保卫部于24小时内,召开有关人员参加的事故调查分析会,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0天内填写事故报表。

5.1.3、重伤事故及一次三人以上轻伤事故(含三人)由企业主管领导组织安技保卫部、工会、纪委、劳动人事部等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重伤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取证、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及对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并于15天内写出《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5.1.4、死亡事故、一次三人以上重伤事故(含三人)由政府安

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分析,安技保卫部及有关单位协助配合调查,以查明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和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

5.1.5、特别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按国务院《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执行。

5.2、事故调查要点 5.2.1、物证搜集

5.2.1.1、现场物证包括: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致害物的位置等。

5.2.1.2、在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均应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管理者。

5.2.1.3、所有物件应保持原样,不准冲洗擦拭。

5.2.1.4、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5.2.2、事故事实材料的搜集

5.2.2.1、发生事故的单位、地点、时间。

5.2.2.2、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支付工资的形式。

5.2.2.3、受害人和肇事者的技术状况,接受安全教育情况。5.2.2.4、受害人的受伤部位和程度。

5.2.2.5、出事当天,受害人和肇事者什么时间开始工作、工作内容、工作量、作业程序、操作时的动作(或位置)。

5.2.2.6、受害人和肇事者过去的事故记录。5.2.3、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

5.2.3.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5.2.3.2、使用的材料在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施与分析。

5.2.3.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

5.2.3.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

5.2.3.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

5.2.3.6、出事前受害人或肇事者的健康状况。5.2.3.7、其他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5.2.4、证人材料搜集 5.2.5、现场摄影

5.2.5.1、显示残骸和受害者原始存息地的所有照片。5.2.5.2、可能被消除或残踏的痕迹:如刹车痕迹、地面和建筑物的伤痕、火灾引起损害的照片、冒顶下落物的空间等。

5.2.5.3、事故现场全貌。

5.2.5.4、利用摄影或录像,以提供较完善的信息内容。5.2.6、制作事故图报告中事故图,应包括了解事故情况所

必需的信息,如事故现场示意图、流程图、受害者位置图等。

5.3、事故分析要点

事故原因的确定是在调查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的。事故原因分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5.3.1、直接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物质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5.3.1.1、不安全行为包括: 5.3.1.1.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5.3.1.1.2、造成安全装置失效。5.3.1.1.3、使用不安全设备。5.3.1.1.4、以手代替工具操作。5.3.1.1.5、物体存放不当。5.3.1.1.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5.3.1.1.7、攀、坐不安全位置。5.3.1.1.7、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5.3.1.1.8、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5.3.1.1.9、分散注意力。5.3.1.1.10、未用个人防护用品。5.3.1.1.11、对易燃、易爆物处理不当。5.3.1.2、不安全状态包括:

5.3.1.2.1、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5.3.1.2.2、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5.3.1.2.3、个人防护品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

5.3.1.2.4、生产场地环境不良。5.3.2、间接原因

5.3.2.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如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

5.3.2.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得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5.3.2.3、劳动组织不合理。

5.3.2.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性错误。5.3.2.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操作规程不健全。

5.3.2.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5.3.2.7、其他。

分析事故的时候,应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掌握事故的全部原因,再分清主次,进行责任分析。

5.4、事故调查报告内容 5.4.1、事故单位基本情况。5.4.2、事故经过。5.4.3、事故原因。

5.4.4、事故的责任分析。

5.4.5、事故性质和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5.4.6、事故教训和今后的防范措施。

5.4.7、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如对规程、制度等的修改意见)。

5.4.8、附件、技术鉴定、笔录、图纸、照片等。5.5、事故调查组在事故调查期间有权向发生事故的单位、有关人员了解情况和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事故管理

6.1、事故经调查后,由分厂(部室)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伤亡事故预防措施反馈表》和《伤亡事故处理反馈表》,经安技保卫部审核后同意后,报企业主要负责人审批后,与《事故报告》和《伤亡事故经济损失分析报告》一同归档。

6.2、受伤者凭《伤亡事故登记表》,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6.3、安技保卫部根据事故情况,将工伤事故情况及时通报公司各单位。

6.4、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事故,由伤者所在单位统计上报,安技保卫部负责组织调查处理。

6.5、实习生、外单位职工、参加学习人员等发生事故,由事故发生地所在单位调查、统计、报告,并在《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

中作表外统计说明。

6.6、因工负伤职工调动工作,由安技保卫部出具证明或复制一份《伤亡事故登记表》给接受单位。因工负伤职工退休所需工伤证明,由所在单位复制一份《伤亡事故登记表》交劳动人事部,并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6.7、各分厂、部室按规定定期填写《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职工伤亡事故年报表》。

7、考核

7.1、对于重视安全生产,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预防事故发生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按企业有关奖惩规定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7.2、对因忽视安全生产,违反安全生产制度、规程,违章作业、不遵守劳动纪律,工作不负责任或者发现事故隐患而不采取有效措施导致事故发生的有关责任者,按考核规定执行。

7.3、对发生工伤事故后,隐瞒不报、谎报、拖延不报、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调查以及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责任单位及责任者,一经查出,除按规定罚款外,还要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8、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9、本管理办法委托公司安技保卫部负责解释。

下载伤亡事故控制措施[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伤亡事故控制措施[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DC658.382GB6441—86国家标准局1986年5 月31日发布 1987年2月1日起实施 (一)按事故类别分类 依据国家标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按事故类别即......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表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表员工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 化程度:工龄:工种:技术等级部门或岗位:进厂日期:事故发生时 间 事故发生地点事故发生经过:事故原因调查结果:整改措施:事故责任......

    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第一条:为了及时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职工伤亡事故,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伤亡事故,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

    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为了便于有关部门及时掌握事故情况并进行事故救援或事故调查处理工作的安排,企业要依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对所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及时的......

    伤亡事故处理原则

    一、 伤亡事故处理原则 伤亡事故调查处理,要坚持“三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二、责任事故 劳动安......

    2.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伤亡事故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事故的分类、报告及管理提供指导,保证事故发生后及时上报和调查,并进行事故根源的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落实,避免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2. 范围 本制......

    进度控制措施

    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参与施工的承包单位多,影响进度的因素多且易变,从而导致施工进度控制较为复杂且不易有效把握;同时对现场施工有直接影响的业主需求、设计、物资供应往往独立于......

    成本控制措施

    成本控制措施 根据我公司对本工程的报价,为确保我们的报价能够完成工程建设,我们特定以下几条措施: 第一,加强材料管理,节约材料费用,材料在工程成本中占最大的比重,节约材料费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