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e之路

时间:2019-05-12 05:2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的教学e之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的教学e之路》。

第一篇:我的教学e之路

我的教学e之路

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 陈玉梅

摘 要:论文探讨了一名初中政治教师三年的教学e之路尝试,最终落脚点在博客。博客操作简单,适合教学任务繁重的广大一线教师;博客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博客可以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发展;博客使教师在与别人分享心得与感悟过程中促进其专业发展。博客应用于教育教学,但不能指望博客能解决教育教学的所有问题,还有很多值得思考和探索的地方。

关键词:教师 学生 博客

一、痛并快乐着

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一直痛并快乐着。

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不仅是他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品德。当然,思想品德应该是以一定的知识(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为基础和载体。没有知识支撑的思想品德是空洞的,没有思想品德统帅的知识则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因此,在现代社会,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成为选人、用人的首要标准。联想集团的要求第一是做人正直,第二是胸怀大志,第三是善于学习;柯达看重应聘者的工作方法,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NEC希望员工为人正直高尚,业务精益求精;微软青睐有激情的人、聪明的人和努力工作的人;三井注重稳重、自信等内在品质。[1]

初中政治课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出发,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等关系,设置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四个学习领域。

我认为中学政治课在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别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正因为如此,我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更多的责任感。我希望用自己的感悟让学生产生共鸣,用自己的经验使学生增长智慧,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收获着成就感。然而,在教学实际操作中,学生评价仍然走不出传统的套路:智育一枝独秀,分数的功能被强化,所以不少学生为取得高分不惜代价,忽视了全面素质的培养。初中政治课也遭遇了与课程设置初衷相背离的尴尬局面。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我一直在探索如何在有效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

二、我的教学e之路

在我第一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我有机会把一届学生完整地从初一带到初三,在这三年里,我们有过很多新的尝试,例如:教学e之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教学e之路也越走越远,越来越精彩。

(一)手工制作知识卡片

新课改之后,初中政治课的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很多问题如果能够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效果会很好,而且对学生成长帮助很大。但因为课时有限,同时要为学生减负,课后任务尽可能少,而一节课要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练习、复习等,允许拓展的空间也不会太多,向40分钟要效率,成为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有时候我觉得蛮苦恼的,稍微拓展一下,就不够时间了,怎么办呢?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制作一些知识卡片,奖励本节课表现最好的同学(条件有限,不可能每个同学人手一份)。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六课第二框《学会调节情绪》我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

调节情绪有很多具体的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个人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

1、注意转移法:当人的情绪激动时,为了使它不至于爆发和难以控制,可以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他事物或活动上去。例如:

改变注意焦点,分散注意力; 做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事;

改变环境,如到风景秀丽的野外去散步等。

2、合理发泄法:遇到不良情绪时,通过简单的“宣泄”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或将不良情绪通过别的途径与方式宣泄出来。例如:

在适当的场合哭一场;

向他人倾诉; 进行剧烈的运动; 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

3、理智控制法:在陷入不良情绪时,主动调动理智这道“闸门”的力量,控制不良情绪,并尽力使自己愉悦起来。例如:

自我解嘲,自我安慰;

自我暗示,自己提醒自己,遏制不良情绪的产生;

在困难和逆境面前,有效地进行自我激励,以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 心理换位:与对方交换一个位置,站到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学会升华,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

这个单纯的想法和做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很多学生上课表现积极,就为了获得知识卡片作为奖励。鉴于此,我在寻找一种可以共享的途径,纸介质的不可行,电子版的可以吗?于是,我想到了电子邮箱。

(二)设立公共邮箱。

我在www.xiexiebang.com/开通了一个博客,然后告知学生,学生说:老师,你又upgrade自己啦,我们支持你。学生是最可爱的,无论什么时候,我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支持,感觉真的好棒。也正因为如此,我才有信心和动力坚持我的教学e之路。

Blog的优势就是可以分门别类,例如我会设置这样一些分类:教学信息、教学随想、心灵地图等。教学信息包括我的教案、公告、作业布置、教学资源等,方便学生积累资料,查漏补缺;教学随想就像叙事式的流水记录,帮助我对教学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反思;心灵地图记录一些日常生活琐事,有感而发。有时候学生在跟贴中还会谈起例如男女同学之间关系的问题,一些师生之间不便于当面讨论的问题,可以通过博客更好的沟通。

这届学生很快就到初三了,每个周末学生都会到blog里面宣泄一下自己的累,就像他们说的:我觉得政治老师好像我的一个好朋友,什么事情都可以跟她说。有些学生拿到某间重点学校的训练题、其他区的模拟题都会让我在blog上面跟大家资源共享。对于我而言,这也是我带的第一届初三毕业班,也是我的第 4 一次中考,在中考备考那段紧张、痛苦的时间里,我们互相鼓励、共同努力。

这届学生顺利地毕业了,偶尔还会来踩一下我的blog,从而得知老师的一些近况。更多的时候,我们会用更直接的方式,例如QQ群聊之类的。

三、总结

回顾这三年的教学e之路,我个人认为更多的是属于一种尝试,在这种尝试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一种生命历程共享的愉悦。因为我们的教学e之路最后定位在博客上,而且blog也是我们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方式。因此我就blog谈谈这次尝试背后的意义。

1、博客操作简单。只要会打字,能够上网,就可以随时编辑和更新自己的博客内容。也正因为如此,在教学e之路的尝试过程中,我最青睐的就是博客,在教学任务如此繁重的情况下,太过复杂难操作的界面可能不太适合广大一线中学教师。

2、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思维过程,教学资源的搜集和整理过程与学生共享,体现博客“过程共享”的特点;[2]也可把对教材及相关资料的处理、向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及解答等放入自己的博客之中;也可以通过博客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博客成为一个动态信息资源库,具有查询和归类的功能,与学生共享。

3、博客可以建立起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桥梁,促进师生关系健康和谐发展。博客“要具有个人化情感色彩,人们可以从博客的观点揣摩出博客主人的生活态度、性格魅力和价值取向的点点滴滴”。[3]教师建立起自己的博客,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心路历程,学生在博客中留言,发表评论。这一过程使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再流于表面,方便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理解。在传统的日常学校生活中,教师形象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与学生是两个疏离群体,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和老师根本就没有交集,对教师也不了解。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和教师都会有一些关于某些问题的想法,但是由于时间和心理因素的关系,教师没有机会把自己内心真实的感情告诉学生;而学生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也不会对教师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处于人际交往中的“表层”,[4]其结果就是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不利于建设一种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博客打破了这一隔阂,不管是关于日常生活还是关于教育教学,教师 5 和学生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心灵的对话”,有效地提高了师生关系的质量,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

4、教师写博客可以达到练笔,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与别人分享心得与感悟从而从多方面提高自己,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当教师将教育日常生活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就恢复了对教育日常生活的理性思考,去除了在教育日常生活中的激情与冲动,让我们对教育日常生活有了更为真实与理性的认识,为教育教学的未来发展赢来更为确定的未来。同样的道理,利用博客来叙述与重构教学故事,可以让我们在叙述教学故事过程中超越自我的视野,去认识教学故事中他人的体会与感受;可以让我们在重构教学故事的过程中,去反思与批判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思想与行动;在理解更多他人、理性分析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时,教学思想就在这个过程中孕育出来了。[5]

四、反思

教学工具的使用要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表达,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技术,不能指望博客解决教育教学的所有问题。博客跟其它网络教学工具一样也存在一些相类似的问题: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的海洋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在网上的学习活动与学习行为?如何达到高绩效学习?如何进行管理?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1、博客的撰写贵在坚持,开“博”易,能坚持做博就不“易”了。

2、如果我们真没有时间天天更新自己的博客,可以几天更新一次。把自己几天来的感悟与思考记录下来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与享受。如果没有一定的想法和思考而强求自己天天书写,这样会降低自身教育博客的质量和效力,所以要避免书写无意义的文章和内容。

3、教学e之路中使用的博客更多的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功能。由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学生更多时间用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学习计算机应用,如果教师盲目地让学生利用博客进行交流,相当于间接地增加了学生的负担,所以要适度。

博客应用于教育教学,教师在不断地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也在不断地整理自己获得的知识。博客在教育中的应用将会延伸到许多领域。

参考文献

[1] 韩震主编.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4.[2] 刘亚军,李进.初探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9):144—145.[3] 刘晓芳.博客的前世今生[J].互联网天地,2007(07):14 [4] 童莺.论教师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D].思想理论教育,2008(06):12—15.[5] 王晔.教师博客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第二篇:我的语文教学之路

何妨吟啸且徐行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如今,我们面临着这样的生活氛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虚荣,在奔波;我们神归何处?何况为了生机,不得不去做我们不愿意去做一些事情。如今我们的教育也不是世外桃源,为了一点少得可怜的所谓绩效考核而排名次,搞得我们焦头烂额。

然而,假如我们不能找到让我们为之心动的感觉,我们又怎能达到安身立命呢?人只有为了自己事业找到一条为之激动的途径,才能焕发出一种激情,而真正的去投入。

“何妨吟啸且徐行”,实际上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激情,因为语文课堂实际上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课堂。

一、对语文的追求,其实就是对人生的追求。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是不敢将自己归之为大事业大学问的,但是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也实实在在经历了这样的成长。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1996年8月我忐忑不安走上了讲台,教小学三年级语文。两个星期后,当时的教导主任要听我的课。讲了什么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当时教导主任没说别的,只是把我板书上写错的几个字重新写了一遍。我当时就像被人扇了一巴掌,火辣辣的。我把自己重新当成了学生,抱出一大摞语文教学的杂志,埋头学习。也许那当头棒喝真的起到了作用,我竟从那些看上去颇为凌乱的文字之中窥探到了那么一点门路。我开始练字,练毛笔字、钢笔字。高深的理论我不懂,但我知道语文课堂上要以读为本。为了练好普通话,我抱着字典,把常用汉字的平翘舌音做好记录,跟着录音带一遍一遍读课文。为了达到以情动人,我把每篇课文都反复读上好几遍,读给父亲听,让他给我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功夫不负有心人,每次我在课堂上范读,有时让学生热血沸腾,有时让他们沉醉其中,学生情不自禁跟着我学起来,他们的朗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一次全镇语文教师课文朗读比赛,我获得了一等奖,从此信心大增。课堂教学也变得活跃起来,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力求创新。2000年,我执教《颐和园》一课,将读贯穿全文,尤其在学习“昆明湖”一段时,范读、个别读、配乐读多种形式并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创造性地将做“小导游”引入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获得了市教研室郭坤主任的好评,并在全市青年教师教学研讨会上这节示范课,后来又被息陬乡中心小学请去给他们乡的语文教师上了这节课。在参加工作的第四年,我终于看到了语文教学的曙光。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时光很快地驶向了2004年的秋天。我遭遇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那年,我考入了实验小学。一切从头开始,我忽然发现,那些我曾经引以为傲的所谓新奇的教法,充其量不过是一些花样,课堂始终是浮在表面的,不扎实,不厚重,流于浮华。我感到了茫然。然而我很幸运,遇到了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导师,我的老师陈校长。他勇于改革,把我们从繁琐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走向教研之路。那时候,我们除了每周二的语文大组活动,每个周四青年教师还要教研,我们看课、议课、评课,还要不停地上公开课。我记得我去的第一学期,光公开课就上了不少于六节,虽然忙碌,但那是我们最充实的时光,也为我们的人生做了最坚实的奠基。更重要的,陈校长提倡我们写教育叙事,写反思,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正是这一系列的举措,促使我开始真正静下心来,去思考,如何才能把语文课堂上的厚重扎实?

我想,也许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正确、深入地解读文本。解读文本的过程,是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与编者对话的过程,也是与自己的思想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最开始是痛苦的,因为我不得不面对自己底蕴浅薄、思想不够深入的现实,但是,一旦沉浸于这种痛苦,它就会在荆棘中开出花来。2008年秋天,我们学校教学节如期开幕,我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大家都很熟悉,我最开始是从第11段,“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开始进入的,直奔重点,然后发散:“你还能从哪里感受到父亲的爱?”学习全文。上课中我发现,这样的解读不是不对,而是不够。我开始大量搜集相关资料,深入去读课文。原来作者马克·汉林是一个专业性演讲者,他给不同的人带来积极和深远的影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始终鼓舞成千上万的人创造一个更加强大、更有自己的未来。那么这篇文章如果作为一个演讲稿的话,他又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读着读着,我的目光定格在了这句话上。“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子平时的对话,也许称不上是诺言,但却是父亲发自内心的承诺,而父亲也用他的行动兑现了他的承诺。在所有人都放弃了希望的情况下,阿曼达的父亲凭借一人之力,不屈不挠的挖掘了38个小时,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身体和心理负荷,最终成功的将阿曼达救出,这是爱的承诺,是父亲对儿子永不放弃的承诺。而阿曼达则是对父亲完全的信任,他相信父亲一定会来救他,这种信任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并最终成为儿子的信念。永不言弃的承诺是父爱的体现,而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何尝不是儿子爱父亲的一种体现。

继续向下读,我又看到这样一段对话: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父亲的回答为何只有这样一句?真的只是在巨大的打击下的一句机械地回答吗?他没有说出口的潜台词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如果你不是来帮助我的,那么就不要来浪费时间劝说。从父亲的语言里,我们能感受到父爱如山的坚定。至此,我的解读全部完成。以“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为核心,将整篇课文化为一个又一个场景,在对父亲语言动作的反复研读中完成课文情感的升华。那节课据说反响不错,我们学校的一位音乐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讲的太好了,我都哭了。” 对文本的解读还在继续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我把自己的解读写成了文字。“淡淡的感伤,深深的怀念”是我在对全文感悟后得出的感受。课堂如茶,舒缓平淡,但也算得上回味深长。虽然有些波澜不惊,缺少太大的起伏,但本文不就是这样从容恬淡、含蓄幽雅吗?

但是,内心深处,却总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似乎还有些什么没被挖掘出来。周末再读、再想。忽然发现好像一直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城南旧事》里,那么多的回忆中的人和事,为什么留在林海音脑中的偏偏是冬日里的骆驼队呢?所有的往事褪去之后,留下来的是什么?是一队骆驼队,让远在台湾的长大了林海音依然念念不忘。这骆驼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骆驼是怎么样的?是沉默的,丑的脸,长的牙,又很安静。但是林海音慢慢地走近了它,理解了它,在安静和丑陋的背后是坚持。

四个片断,就是林海音与骆驼慢慢走近,从初遇相识到关爱思念的过程。剪毛是关爱,希望它们长得好看些。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这是想念它。冬天里它们来了,春天里它们走了。但是夏天它们在哪里呢?秋天它们在哪里呢?所以说“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这是一段漫长的等候。

好了,现在骆驼队越走越远了,也许走到沙漠里去了。林海音也越走越远了,飞越海峡,到台湾去了。两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都离得很远很远了。

但是,骆驼队并没有走远,它们的形象总是在林海音的眼前跳跃。

它们那么丑但是那么坚强,它们那么慢但从不放弃,它们来自底层但送来冬日里的温暖(它们总是在最寒冷的冬天里来,送来煤送来温暖)。它们的形象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小英子的心上,化作了小英子性格的一部分。

于是,再读,又发现了一句被忽略的话:“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

三十多年来,遇到了多少人多少事,遇到了多少的困难和痛苦,但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就没有跨不过去的道,没有走不过去的坎了。

于是,林海音像骆驼一样沉默地面对困难,像骆驼一样地坚持活下去,写下去,于是有了《城南旧事》,有了一本本沉甸甸的书

至此,我顿悟:小时候,小英子学着骆驼的咀嚼,长大了,骆驼成了林海音的自我镜像。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1年考评课,我们教研组执教的是《葡萄沟》。我把重点放在了第二自然段,盯住关键词“茂盛、五光十色”下大气力引导,课堂效果自然也是不错,同事们盛赞“有语文味儿”。然而赞誉之余,我内心却波澜起伏。二年级的语文课,我居然拖堂了近7分钟,这不是浪费么?怎么会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回过头去,再看自己的课堂,那些自以为厚重的、扎实的、出彩儿的,无一例外,全部拖堂。到了今天,我还能用深入解读来作为自己课堂臃肿拖沓的托词么?

痛定思痛,我发现,其实我的课堂只是披上了语文的外衣,却没有扎入语文的根。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学生,而我,急于把自己读懂的、自己了解的,全部灌输给孩子们,还自以为老师的高度决定着学生的高度。其实错了,我的课堂上,一直是我在唱主旋律,孩子们几乎沦为了我的道具。只有真正把课堂还给孩子们,我才能走出这困境。于是我又一次求变。今年春天,一年一度考评课开始了。三年级老师统一执教《燕子专列》。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也响起了。很多老师惊呼,你的课堂变了!更有的同事直言,不如以前听着带劲儿。我并不辩解,当我真正把自己强烈的个人色彩融入到朴实的教学过程之中时,我才真正实现了自我的蜕变。一位同事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她说,我听了你这么多年的课,今天才真的感觉,你成熟了,你在真正的和孩子们学语文,不是讲语文。我想这也许是最高的评价吧。

我的老师陈校长为我的转变大声叫好,并特意写了一封信,以示鼓励。他的信中,对我这节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也无需我赘言。

三年级语文教师王老师执教了《燕子专列》一课,听后,让我惊叹,这么短的时间,她的课堂就发生了“颠覆”。她以前上的公开课很多,在全市小语界较有影响,但每次听完给人的感觉,王老师是一位教语文的好苗子,素质高,业务精,特别是把握教材和教学设计的能力是老师们无法比拟的。挖掘教材深,分析教材细,教学设计课课有亮点,连市教研员也不得不佩服,再加上她饱满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巧妙精致的层次导读,课堂高潮不断,让听课教师感到是“美的享受”。但是我每次听完反思,王老师的课是生动、富有情趣,学生上课发言踊跃,是否学到知识,是否这样的课就是好课?

对她的课我跟踪分析,现代化的手段她运用的非常巧妙。课前十节课有8节课展示精美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重点段教师一般设计3次以上的导读(学生齐读)烘托气氛,有时把重点段改成小诗让学生齐读,看是学生和老师融为了一体,其实是学生配合了老师,完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展示课节节有精美、动听音乐的渲染,课后5分钟是对课文的拓展,增加课堂的厚重度,给听课者留下课堂不肤浅,落实了课标精神的观点,齐读占据了课堂的半壁江山。此时的课堂教学是在“技”的层面上行走,没有走向语文教学的“道”,老子曰:“道法自然”,语文的道就是朴实、真实、扎实,遵循学生学习之道,点破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种现象不止我校教师存在,全省小语课堂基本是这样,声光电、音美、小组讨论掌控课堂,不论什么样题材,不论什么样场合,离开了现代媒体和小组讨论,课堂就不算完美。理念决定行为,上级主管教研部门组织的公开课、示范课的倡导、引领,造成了“有进取心”青年教师的模仿,再加工再创造,形成了当前语文课堂的浮躁、不扎实、不真实,看是热闹,而是没有多少收获的局面。我谈这些不是否定教师们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要适当、适时,要适可而止。

王老师这节课运用现代媒体较少,她把时间留给学生自读自悟,特别是本文两个重点段:居民和贝蒂救助燕子,他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最为充分,让学生静心涵咏、写体会,教师巡视,不时停在某些学生跟前指导(她指导的一定不是优等生),我听课一般坐在前面,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到学生静静的读书、潜心会文,没有做其他动作的,俺心里特别高兴,俺要的就是这样的课堂,要的就是“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我统计了一下,本节课王老师让学生自学时间 在25分钟以上,只提出了两个问题:燕子为什么乘坐专列?它们遇到了那些困难?其余的问题都是来自学生,问题的解决也是学生,王老师在学生汇报交流适时点拨,对学生的感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节课我认为是王老师上得最为成功的一节课,祝王老师平时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习惯,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今年我们学校新招聘了三位语文教师,全部分到了我们级部。他们很好学,几乎天天跟着听老教师的课。有一位老师对我说,王老师你的课没法学,你大开大合,不是按部就班的一步跟着一步。我说,那你看是学生跟着我走,还是我跟着学生走?她说,是你跟着学生走,但是你还能把他们引回来。

我笑了,告诉他们,那叫点拨。点拨是一种智慧,也是人生感悟的临场再现。也许更多来自于心中反复锤炼语言的精华,更是妙手偶得。

点拨的结果是默契,是师生对文本、对人生的共同的感悟,是生命力量的展现。默契的结果是幸福。而幸福是语文老师的境界,或者说是一种收获。

为这一点,我们的追求,值得!

二、语文,有更高远的天空

1、周作业

语文的学习绝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更广阔的课堂在课外。为了让他们有更多的语文实践活动,我在2010年尝试了周作业的布置。所谓周作业,其实就是选定一个主题,用一至三周的时间收集资料、筛选、组织活动,然后利用周末由小组共同完成。小组自由组合,形式不限,可以用手抄报,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制作成课件形式。

(1)与教材紧密结合。

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我决定先结合课本内容进行。

第一组课文是围绕着“走进西部”编排的,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西部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我趁热打铁,第一次周作业便定为“走进西部”。分为四个板块:西部风光、民俗风情、西部赞歌、西部大开发。目的是希望学生们能通过资料的搜集、整理,能更多的了解西部的今天,能更多的关注今天的西部。

没敢对这第一次的尝试抱太高的期待,万事开头难。不过,当孩子们教上各具特色的作品后,我觉得还是非常惊喜的,尽管内容大多是从网上搜集的,但这搜集的本身不就是一种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吗?何况,他们还做成了手抄报,版面有的还非常美观,更让人惊喜的,还有的小组制作成了水平不低的精良的课件。

(展示作业)

通过这第一次的周作业,有些平时爱玩电脑的孩子觉得他们似乎又发现了另外一种乐趣,当亲手制作的课件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并获得阵阵惊叹是,内心洋溢着无限的满足与自豪。做手抄报的同学觉得自己似乎找到了一点做小编辑的感觉,当整个作品完成之后,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2)结合特定节日

在繁多的节日之中,经过仔细考虑,我们重点选取了这样几个节日:特定节日植树节、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源自于西方在中国也深入人心的母亲节。

如果要以一种独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种单纯的生命象征,那就是树,地球上庞大的森林像一张活生生的毯子般覆盖着地球,这是一张生存不可或缺的毯子。——因此,我们需要植树,也因此,我们需要植树节——只有在这一天,所有曾经因为生活忙碌的人们还会记起,我们还有这样一份责任。因此在植树节期间,我们便以“期待绿水青山”为主题。确定如下板块:植树节的由来、我国植被情况、曲阜的植树情况、参与植树活动、号召参与植树等等。。。(作业展示)

最终我们希望人们都能够感受到:树,不分年龄大小,皆为元气神与力量的象征,树是少数生存比人类还久远的生物之一,所以能够承认树的人值得我们敬畏。能够身体力行植树的人更值得敬畏。让我们期待青山绿水,不仅仅是在植树节这一天。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以前我印象中的的清明节就是祭奠逝去的亲人,缅怀革命先烈的。其实不止如此。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真正走进了清明节,也就了解了我国这些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为此,我们确定了四个主题:

主题一:在清明节中开展悼亡和纪念活动,过感恩清明节。

主题二:在清明节前搜索清明诗、词、画等,过诗文清明节。

主题三:在清明节中探究清明节的娱乐功能,过休闲清明节。

主题四:在清明节中探究清明的特色菜和小吃,过美食清明节。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1至2个主题,便去搜集各种资料,做准备去了。两周后,作业完成了。(作业展示)

看着各具特色的清明节,我想,他们已经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有了较深的理解和感受,希望藉由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让他们对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更深的兴趣。

“女子虽弱,为母则强。”这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但是今天的孩子感受爱的能力似乎越来越弱,感恩之心就更加显得单薄。所以,在母亲节来临时,周作业的主题定为“感恩母亲”。希望能通过这次的活动,感受母亲的辛劳,体会母亲的付出,回报母亲。

提供的活动内容有:采访母亲,感知养育自己的不易;为母亲分担家务;为母亲写一篇赞美的文章;与母亲合影;为母亲唱首歌;请母亲给自己评价等。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他们还可以自由选择。

(展示作业)

了解到了母亲的辛劳、分担了家务、尽了一份心意。母亲给予了评价。——我想,孩子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完成作业的喜悦,还有回报的甘甜。他们将会懂得,感恩不需要华丽的形式,也不计较财富的多寡与名望的高低,只要有一份真心和热情,父母便会知足无憾了。

(3)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五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对三国中的故事非常感兴趣,发现这一点之后,我提议他们本学期课外阅读以读《三国演义》为主。经过近一个学期的阅读,他们对于这部名著会有怎样的感悟,对书中的人物有怎样的看法,又从中积累到了哪些知识呢?但对于他们来说,如果确定的内容过于深刻就背离了最初阅读的初衷,还是比较轻松的方式出现为好。所以我们确定的主题是“笑谈三国。”提供的内容有:三国相关的故事,与三国相关的成语、歇后语,相关的漫画、人物形象,对三国人物的看法,想要对自己喜爱的人物说的心里话等等。

(作业展示)

从结果上来看,孩子们对于三国的各种相关的知识了解的不算少,而且也很有兴趣。当然他们对于故事的看法,对于人物的欣赏还停留在表面,但是本身的这种轻松的心态就是他们去阅读的动力。如果能藉此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主动阅读的习惯,那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作为周作业来说,只是作业布置中的一个很小很小的方面,作为一个尝试,一种补充而言,在孩子们的兴趣上还是有一定的存在价值的。有时候,我常常会想,这就足够了。这样的作业,其意不在于让孩子们去完成得多么精准,而在于希望他们享受这个过程,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享受在寻找、思考中的乐趣,锻炼自己的能力。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样的尝试中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2、大量阅读

我们刚才看到的《笑看三国》,正是我们读书活动的一部分:师生共读。我们整个学期都在读三国,谈三国,师生都获得了极大的精神享受。所以我的大量阅读一直持续着。接手二年级后,该怎么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那天,我带着一本《夏洛的网》走进了教室。在他们惊讶的目光中,我开始读起来,一直读到第三章,威尔伯逃走时鸡飞狗跳的情景乐坏了孩子们,他们笑得前仰后合,此时,我的朗读戛然而止。孩子们想听,我告诉他们,自己去读吧,你会发现更多的乐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整个二年级,他们读了很多我推荐过的书,什么《小鹿斑比》、《青鸟》、《骑鹅旅行记?、《水孩子》、《窗边的小豆豆》。。。除了童话,我还推荐他们看《笑猫日记》,贴近他们生活,激发兴趣。

兴趣培养起来了,那就需要进一步引导从书中获得一点什么。三年级开始,我班每周一节读书交流课。最开始只是交流书中大概意思,你最喜欢的是那一部分,印象最深的是哪些情节,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大家听。到了下学期,我开始有意识引导他们欣赏。最喜欢哪个人物?有没有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这本书哪些地方最感动你?哪些地方写的最好,为什么?后来,我又让他们推荐阅读书目,并为自己推荐的书说上一句宣传语。

现在,我们班的读书依然正常进行着。我们开始计划师生共读,并举行真正的一本书的读书交流。因为我们学校的微机教室还没弄完,第一周的微机课是在教室上的。微机老师看到我,很激动地抓住我说,你们班的孩子真爱读书,我从来没见过这么主动读书的学生。讲完注意事项,没什么事可干,我正发愁,你们班孩子一个个从书包中摸出课外书看了起来,一点声音都没有,不可思议!

那天,我心情真好。夸奖我的孩子们,不就是夸奖我么?

3、笔耕不辍

从上一级毕业的孩子开始,他们进入三年级之后,我们的作业里,练笔、随笔就从来没少过。最开始是100字,然后慢慢150、200、300,到了他们毕业时,他们写过的练笔和随笔高高一摞。上了中学之后,我班的孩子来看我时说,现在最不愁的就是写作文,因为以前写的太多了,现在就感觉,没有什么是不能写的。我很欣慰,最起码我的坚持,被事实证明,也被实践证明是对的。

昨天布置的小练笔,是要求学生观察角落或夹缝,看看能发现什么,并由此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也并非只是心血来潮。前几天,做完课间操之后,几个孩子趴在操场上正看着什么。我走过一看,原来他们正观察夹缝里被丢弃的东西呢。我随他们的指点,看到一道道夹缝中,铅笔、小刀、彩纸。。。正静静地躺在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我心中蓦然一动。那念头在我脑中不断缠绕,于是就布置了这样一个练笔,我想看一看,正在成长的他们,会有怎样的感悟?

当看到孩子们所写的东西之后,我承认我是很惊讶的,没有想到他们居然可以写出这样有深度、有内涵而又个性十足的文章来。当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观察这被容易人忽视的地方时,角落或者可以相似,夹缝或者可以相同,但他们的感受却是大不相同。让我们来一起走进他们吧!

其一:在我们小区楼房和围墙接触的地方有一个小角落。角落里阴暗、潮湿,有一张蜘蛛网,生活着一只大蜘蛛。里面还长满了杂草,旁边不知是谁吐得一口痰。总之,这个角落很乱也很脏。我觉得这个角落和小区的对比太大了,如果小区的管理者只知道打扫整理小区引人注意的地方的,而不去注意这些“小细节”的话,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这个角落也是小区的一部分,只有把每一个细节注意到了,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小区才真正算得上是文明小区。请管理者尽早处理吧!(王好男)

“细节决定成败”,看来王好男同学已经明白了这个道理,孩子尚且懂得,那些管理者为何不懂呢?由角落想到细节,由细节激发了责任意识,我想,好男将来也许会成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吧!

其二:今天,我在楼下的石缝里发现了一株不起眼的小草。我挪开石头,发现小草下面竟是一些干燥的沙子,沙子下面是一个细小的裂痕。小草长约5厘米。我非常惊讶,在这样干旱的环境下,这株小草竟能长到5厘米,它是多么顽强呀!它没有因为恶劣的生长环境而停止生长,反而越长越茂盛,越长越有生机,那不起眼的小生命真让人敬佩。人生也像小草的生长,只有经历磨难并勇敢地克服,就会越来越成功。(孙远琪)

那些在逆境中顽强的生命总是能带给我们感动。孙远琪看到了角落中的小草,从不起眼的生命里获得了勇气,我想,这会是她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愿她拥有杂草般顽强的生命力。

其三:我家地下室的左墙角,有一个蜘蛛网。那是一只毒蜘蛛,名叫“狼牙蛛”。它非常狡猾,在那里装死,等待食物们中招。食物一靠近,它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口将食物咬住,在慢慢从牙中放出毒液,等待猎物慢慢死去,再独自享用美食。看着这只毒蜘蛛,我不由想到了那些社会败类,如:小偷、罪犯等。他们就像毒蜘蛛,既腐败又贪婪,只想着去吃掉别人的钱财,只会享受抢夺来的战利品,不知自己努力养活自己,我看他们还不如毒蜘蛛呢!我希望我们社会少一些败类,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人。(杨天骄)

角落——毒蜘蛛——社会败类。当这样三个词语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分明看到了一颗嫉恶如仇的心。杨天骄的正直与善良使得他充满正义感,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社会忧患意识,一个孩子,能如此来关怀我们的社会,其公民意识让我们肃然起敬。

其四:我家前面是一所空院子,从来没有人刻意地去管它,那儿充满着一股自由的气息。院子的每个角落,不是长着野花野草就是居住着一些小昆虫。让我带你去瞧一瞧!这儿有一个蚂蚁洞,偶尔可以看到几只蚂蚁进进出出。瞧,有只蚂蚁正背着一块面包向洞口走来,你可别笑它们力气小,它们也算是昆虫中的大力士呢!咦?不经意间这个角落里竟长出了一颗极小的绿苗,给这空旷的院子增添了一丝春意。第三个角落有一个蜘蛛网,却被风吹得有些七零八落,不成样子了。怎么只见到网,却看不到主人——蜘蛛呢?是不是怕风儿再给它捣乱,逃了?(王笑)

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想到了一个人,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女作家——萧红。当然,我不敢把我的王笑与萧红相比,只是,我从文章中嗅到了一点共同的味道:对自由的向往。我欣慰于王笑的童真,她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愿意感受快乐的心。这让她的笔下充满着灵动的喜悦,真诚的向往。但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如她一样用心地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其五:角落无处不在,在脚下,在身旁,在一切事物中。角落里有许多沙子、灰尘、蜘蛛网、绒毛。。。还有许多令我想不到的东西:一元的硬币、钢笔、名片、用了一半的笔记本、散架了的赛车、还有玻璃珠、铁片。。。一片漆黑,我不得不用手电筒才看清一切。这些东西,一旦躺在了角落中,便有可能永不见天日,只有一直耐心等待的,才会走出去。这就像生活,角落、夹缝便是人生低谷,走了进去,只有耐心、坚强的人才能走出来。(田原)读完田原的这篇文章,我好半晌不知说些什么。我的的确确被震撼了,一个孩子居然能写出这样深刻的文章!又不由产生了知音之感,当初我不就是为此而心中一动么?借着此文,我也聊起了自己的想法。人生中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遭遇低谷,或许就会被丢弃在角落,甚至被遗忘。那么请不要自暴自弃,也请不要怨天尤人,就当作一次修炼,修炼自己的心性,修炼自己的能力,怀抱着希望等待。总有一天,你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是金子总要闪光的。”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担任班主任工作16年来,最深的感受就是这样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因爱,我们相携前行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那么,我们也可以说,教育意味着一颗心撼动另一颗心,一份爱生成另一份爱,一盏灯照亮另一盏灯。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与我的学生,在爱的交流与碰撞中得到信心和勇气。

三年级开始,一个非常“知名”的孩子分到了我的班。这是个高高壮壮的男孩,胖胖的,看上去憨直可爱。可是,你或许意料不到,这个已经10岁的孩子心性却犹如三岁孩童,遇到问题:“哭就一个字”,而且是嚎啕大哭。刚开始的几个星期,课堂不时被他的哭声淹没,弄得老师同学心烦意乱,又无可奈何。

我审视这个孩子时,也在审视自己。我意识到这个孩子决不能用对待普通人的态度去对待他。他的爱哭,源于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孤单。调查中发现,这孩子父母工作忙,管教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犯了错一顿打了事。此子幼时无人照料,母亲带着他上班,忙起来,扔在办公室不管不顾。无人陪伴的童年,没有色彩的童年,常被暴力光顾的童年„„也许,哭是为了宣泄,哭是为了吸引注意,哭是提醒“自我”的存在。

爱,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对他,我有些“偏爱”,破例做了好多的事。班里几个欺负他的同学,被我严厉批评,并要求公开道歉、检讨。别班有几个同学欺负他,我找上门去“押”过来,勒令他们道歉,写保证书。一切只是为了让这个孩子明白:别怕,有老师保护你;别哭,有老师爱护你。

然而,保护制能暂时缓解这种恐惧。更重要的,还需自强。这孩子虽然心思单纯,头脑却并不简单,有些见解还颇具新意。他的一篇关于上网的日记很有生活气息,我让他在全班朗读,并提议评他为“日记标兵”,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平时在课堂上,我有意给他更多的发言机会,让他从容成熟自己的简介,总是让他得到赞扬和掌声。他的父母也很配合,不再简单打骂,能多给他一些鼓励。渐渐的,课堂上没了她的哭声,他自信地与伙伴们融为 一体。

光有自信不够,还要自立。他不能永远做长不大的孩子。于是,当他在一次希望我出头教训欺负他的同学时,我“狠心”地一口回绝,并严肃地要求他自己去找那几个人评理,自己解决纠纷。他哭了,耍赖不去。我呵斥:“你有嘴,为什么不去评理?你身材高大,打架也不吃亏,为什么老让别人为你出头!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在我的“逼迫”下,他去了。我悄悄跟在后面,担心他真跟人打起来。只见他虽然结结巴巴,却并没有畏惧。那几个孩子 也许是惊异,也许是惭愧,不声不响地走了。我知道:这孩子是长大了。

也许真的太偏爱他了,他有些“恃宠而骄”,有些坏毛病又犯了。我严令他改正,时时督促他。他重入正轨。期末,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孩子们抱着奖状奖品,带着一脸灿烂的笑回家了。望着空荡荡的教室,我有些失落。身后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转身一看,是他。他喘着气,望着有些惊讶的我:“王老师,我想告诉你,我上了大学也不会忘记你的,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前几天,我曾经跟孩子们笑言:有些孩子上了大学就想不起他的小学老师了,当小学老师真“委屈”。

凝视着那双无比清澈、无比认真的眼,听着这充满稚气的话语,我想笑,嘴角一咧,却尝到了一丝咸咸的味道„„

爱,不仅仅是一个字眼,也不只是一个口号。它也不能仅仅是呵护,心疼,鼓励,它应该为一个人的生命负责。在他艰难时,在他苦痛时,伸出双手搀扶着孩子一起度过,但风雨之后,必须放手,即使担心,即使忧虑,也要坚决放手,让他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以后漫长的生命里,形形色色的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不被淹没。他走歪了,走偏了,请记住,当头棒喝也是爱。

爱只是用心而已。我们用爱相携前行,慢慢长大。

祝你生日快乐

五年级时的一天。和天乐晚上QQ聊天时,他告诉我那天是他的生日。不算热闹,知道的人不多,也没有生日蛋糕,他说自己大了,不需要那个了。我问他有什么需要我做的吗,他淡淡地说没有。

那天晚上,我的心头总是好像被什么压住了似的,总觉得好像欠了天乐什么。他与我相处了近五年,我看着他一点一滴长大,我们曾共同经历过那么多的喜悦和悲伤,但直到现在我才知道他的生日,甚至什么都没有为他做。生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意义远重要过成人,意味着成长、意味着希望,在这样非同寻常的日子里,应该希望得到更多的祝福吧?而他却独自一人度过这人生的又一个里程碑,为此我遗憾、自责。

无独有偶,我在孔瑞的留言中发现了3月3日是她的生日,想为她做点什么来弥补遗憾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于是在和班委会商议之后,我们为她开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

1、齐唱《祝你生日快乐》

2、我眼中的孔瑞

前一天的作业,我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眼中的孔瑞 :作为朝夕相处了至少三年的同学,你是怎样看待这个女孩的?她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之所以布置这样一个作业,是因为我很想知道,这些孩子有没有真正把这个班级当成一个团队,他们有没有真正注意到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有没有意识到每一个同学都是他的同伴? 还好,我没有失望。孩子们很用心很真诚地写下了自己眼中的同伴,并读给孔瑞听。

让我们攫取其中几朵花絮吧!

“有这样一个人,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听讲;有这样一个人,对朋友坦诚相待;有这样一个人,无论走在哪里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爱笑,从不见她哭诉;她——总能与人友好相处,所以身边聚集那么多的知心好友;她——外表不是最漂亮的,可心灵却是最纯洁的!她的名字叫孔瑞。”

“我眼中的孔瑞是乐于助人的、任劳任怨的。有同学遇到难题了,孔瑞会耐心讲解;讲台上的课本、粉笔乱糟糟的,孔瑞会把它们排放整齐;垃圾桶满了,孔瑞会主动帮值日生倒掉。。。她从来没有一句怨言,不夸张地说,她就是我们班的小雷锋。”

3、我的祝福

同学过生日,祝福是必不可少的,谁的祝福更别致呢?请看

“希望你长了一岁呢,快乐要增长,智慧要增长,成绩要增长。下一个增长是必然的,那就是个子要增长!哈哈,虽然无法事事如意,但一定要更加开朗哟!”

“传说在午夜十二点时,对着月亮削苹果,心里默许一个愿望,如果苹果皮不断,愿望就会实现!这个周末,我会等到午夜十二点,对着月亮削苹果,祈望你永远幸福、快乐、平安!”

4、赠送礼物

礼物?当然更是不可或缺!送什么?自然是亲手做的!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份真诚的心意!

作为老师,我也送上了礼物。一本笔记簿。在扉页上写到:澄澈如泉、宁静如月。这既是我对孔瑞的赞美,也是对她的希望。

最后,生日联欢在全场的歌声中结束。孔瑞激动地对我说:“王老师,谢谢你!”其实,我想,我也应该谢谢孩子们,让我看到他们是多么真诚地在学习,在生活,他们是多么真诚地在爱着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这样的生日庆祝共举行了68次。全班所有的孩子在这一年中都得到了这样的祝福。而我送出了68本笔记和68个祝福。每次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我就会无比感动。

有一个老师这样问我,你自己掏钱给每个学生买本子,你得到啥了么?我笑了。我当然得到了,而且是无价之宝。当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小秘密,说我是他的铁哥们时,当我嗓子沙哑,办公桌上出现一堆润喉片和菊花茶时,当生日那天收到365颗学生亲手制作的幸运星时„„我所收获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

在结束这样一个琐碎的报告时,我想起了我的老师陈校长曾经讲过的19层地狱的故事。我想其实我最朴素的愿望,无非就是不能堕入19层地狱,不做一个庸师。而这样一个愿望,不是只靠热忱和敬业就能完成的,还需要我们不停地思考,不断地学习。读书,是我们成长的唯一选择。陈校长在世界读书日时写了一封信,殷殷叮嘱青年教师们要多读书。我深为感动,给老师写了一封回信。就用那其中的一部分作为今天和大家的共勉吧。

“只身一人,孤灯一盏,寒窗苦读,是要有一点精神和追求的。这是一种寂寞的力量,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力量,这更是教师和教育应有的力量。我想终有这么一天,就像老师您期盼的那样,我们读着书,平心静气。贪婪地汲取地泉、吸收阳光、沐浴雨露、享受清风拂面的喜悦。那个时候,我们会高兴,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活着,不断认识着这个世界,我们还象刚刚走上讲坛一样,单纯,平静,自由。”

第三篇: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田林二中

童丽

再听曾老师的讲座,温故而知新。

对讲座内容我已非常熟悉,因为曾经和曾老师一起做过许多研究,收获不少;但对讲座的精髓我再次思考、领悟,以及觉醒。结合当前自身的发展情况,不妨对自己从教十年来的作文教学之路做个小结,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希望从中启发,并再次出发。

一、快乐作文

做了老师之后,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不少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老师也在作文教学上一筹莫展,常常敷衍了事。二期课程改革标准里,又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这明显又提高了作文的要求,身为语文老师,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认为作文,它本身就应该是件快乐的事。“言为心声”,每个人都有个丰富的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拿笔写自己想说的话,是释放情感,抒发胸臆,是身心的自然放松。所以在陈友勤老师和李颖老师的帮助下,我开始做快乐作文的实践研究,用了一个选修课“写吧”,通过命题的开放性、形式的多样性和评价的柔和性三个方面探索,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了解学生的写作心理和现有水平,消解学生对作文的偏见;用命题的开放、形式的多样、评价的柔和,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地创作,获取写作的快乐体验。第二阶段,在兴趣的基础上,从内容和形式方面逐渐提高写作要求,培养学生多角度进行写作。第三阶段,进一步用各种作文训练方式,激发学生从思维到文字的创作;加强学生在语言的生动、结构的建架、文风文采等方面的诱导和练习。

这种快乐作文教学法的尝试,使学生抛开了旧作文模式的阴影和压力,能够轻松自然地作文,并且促使学生的知识、智慧、才能、兴趣、情感、追求不断发展,从而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进而不断地练习,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对老师而言,重拾了作文教学的兴趣和信心。每次新的命题给学生后,我总渴望着看同学们的文字,我相信认真真挚的作文就是一个人的内心。“文如其人”“诗言志”,作文本身就是表达内心的一种文字方式。但是进入语文课堂,着手大作文时,或是面对考试命题时,似乎效果不佳。研究虽是获得一定的区级奖项,但并没有发挥它的实效性。

二、有效作文

后来,遇到了曾宪一老师做教研员,他是个实干的专家,有幸和他一起研究 了中考考点,出版了专训。更是在中考作文全攻略上受益匪浅,也让我的作文教学之路进入了有效作文阶段。

首先是“主题”作文教学,“感动”是曾老师最推崇的一个主题,这也的确是学生有必要写好的一个主题。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感动的事情也是美好的事情。作文里能看到感动和美好,这样的作文不就能打动人心,不就是佳作吗?2008年,我们一起编写了一本感动素材,几乎都是来自学生的习作,给当时的考生很大的启发,同时也在告诉他们,作文就是把生活中这样一些细微的美妙的感动表达出来。

除了感动,还有成长、美丽、生命、读书、努力等专题,曾老师教我们怎样做素材积累,那年夏天我们在新读写上出版了作文的十二个主题。还记得当时我接到的任务是做“人生 生命”这个主题。刚开始我不知如何,因为觉得这个主题对初中生来说似乎太大,后来在渐渐摸索中,发现生活中很多的细节都是对生命的热爱,也有一部分学生已经朦朦胧胧地在作文中涉及到该主题。通过从主题诠释到例文欣赏的8个部分的整理之后,我开始在自己班级尝试主题作文教学,有些学生果然悟性很高,作文明显有起色。

其次是“选材”作文教学。在我们作文教学中,取材是很关键的一步。可是有些学生苦于自己不知选取哪些有价值的材料,有些学生很难提炼材料背后的精髓,曾老师对作文材料价值判断的见解给我很大启发。他认为材料应从事件到事理再到事情;人物应从行动到互动到情动,事件应是物质到心理再到精神层面。这些层次分明的价值判断对学生取材的把握有很好的指向作用。

最后是“技巧”作文教学。曾老师还给我们在作文技巧上传授了许多好方法。如何写好开头结尾,如何运用小标题和题记,如何写好点睛之笔,记叙和描写的区别,如何用相近题目来练习审题,如何佳作转换等等。这些都是作文教学的专题,都需要语文老师一个个去研究探讨,给学生以正确有效的指导。

但是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我又始终觉得是在追求高分教学,似乎离作文的本质偏离,中学生学习写作究竟是为什么,在进行一个个主题写作,素材积累过程中,他们对作文这一语文能力的理解和掌握究竟如何呢?我心生疑惑,而且迷雾重重。

三、生命作文

曾老师去做了校长,我的疑惑不好意思再和他沟通,在这样彷徨的时候,很有幸的是我进入了余党绪老师的工作室,他的工作室主题正是作文教学。他的宣传口号是:写作即表达,表达既生命。我感觉我的作文教学即将进入一个生命教学阶段。

在听了余老师的几次讲座和谈话后,我对余老师提出来的“公民写作素养” 2 这个名词非常感兴趣,对研究的前景和结果很是期待。而我本人对学生写作的原动力这点有些个人的想法,而且特别想从这方面做点研究。我认为,“诗言志”,“文载道”,而学生的作文就是表达自己的心声,只要他们受到一定的启发,得到一定的感染,就能凭着多年学习语文的积累,开始自己的写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目前许多同学不喜欢作文,也写不出像样的作文,都是因为他们没有表达的欲望,也没有表达的需要。这似乎和我第一个阶段研究的初衷是一致的。

事隔多年,我仍想通过实践与探索,端正学生的写作心态,进入良好的写作状态,从写作的原动力入手,激发学生思维,激荡学生情感,进行愉快地心甘情愿地表达。所以我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自己的教学中。

目前我们的教材对作文这一块可以说是缺失的,它没有一个序列,没有具体的指导,没有明确的各年段的要求。老师的教学随意性很大,学生的写作多是“被动式”写作,更多的是出于无奈,根本上失去了写作活动原本具有的创造乐趣。写作,其实是按照自己的设想与设计来创造一件作品,可是我们的学生普遍没有“作品”的意识。他们宁愿将时间与精力用在寻找毫无道理的写作秘诀上,或者生搬硬套一些所谓的范文上,也不愿老老实实的独立实践,“制作”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实则很是不堪。一个人可以不喜欢写作,但当他写作的时候,他应该明白:写作的真谛在于真实而得体的表达自我的情感和思想。

所以目前我们工作室想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是以写作教学为核心,以“公民写作素养”为基础课题;第二是整理研究学生写作教学问题,并结合病症下药;第三十建立学生写作成长档案。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教学“玄妙笼统”,严重妨碍了师生的教学。我想只有基于教学实践的写作研究,着眼于构建符合实际、具有实效的写作案例,从不同角度来丰富课程的各个要素,如课程的内容、教学的策略、评价的方式等等,最可贵的就是要拿出既实际又有实效的教学案例来。

最后套用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你我还须努力。

第四篇:我的作文教学之路

(2005——2006学年上学期)

不知不觉,时光之窗迎来了2006年的第一缕阳光。

回顾一学期走过的路,仿佛就在昨天。忙忙碌碌中,辛勤耕耘劳作,一直无暇整理行囊里的收获。如果说几个月来最值得欣慰,最能见证自己没有虚度时光的,恐怕只有我的作文教学。深一脚,浅一脚的足迹中,如果硬要挑出富有诗意且值得留作纪念的漂亮的足印,那就莫过于此了:

一、观察训练

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善写必善发现。因此,观察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也是重要前提。

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方法,感受观察的快乐,并将观察与感受,以及写作技巧做到有机融合。我以一堂“胡海”——胡说八道,海阔天空的作文思维训练课入手,对观察能力训练方法作了一些初步尝试,引导孩子们通过看、闻、触、尝、听等感观观察事物,感受世界。在观察中,孩子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表达角度不断丰富。更为重要的是,从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美,发现了创作的快乐。

二、入题训练

“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写作也是如此。针对孩子们写作中存在的难路虎,我对作文开头进行了专项训练。

记得开学初的第一篇习作——《我喜欢的一个人》。为了激发孩子写作的欲望,就开头这一环节,我就进行了很耐心的引导。我将文章的开头比做一个人的脸面。漂亮的人首先有一张俊俏的脸蛋。一篇文章的开头,好比是一个人的脸面。开头之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引人入胜,开门见山,四面埋伏,声东击西。具体可以表现为:谜语引入法,引用法,对比法,欲扬先抑法,直截了当法,言他法……我以《我的爸爸》为题作了以下几个角度的引导:

①我的爸爸是一位商人。他个子不高,但却精明能干。他眼睛不大,却敏锐聪慧。(开门见山法)

②瞧,照片上那个帅气的高大的男人,这就是我的爸爸。

③不知道的人,一定会想,就你这模样,你爸也强不到哪。可你们错了,我爸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在我心目中,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对比法)

④你们猜一猜,我最怕的人是谁?我最敬的人是谁?最信赖的人是谁?对了,他就是我的爸爸。(引人入胜法)

⑤同学们,你一定为自己有一个富有的爸爸而骄傲,也一定为自己有一个精明的父亲而自豪,或许你正为自己有一个能呼风唤雨的爸爸而得意,或许你还为自己有一个顺从的爸爸而感到幸福。我也常常羡慕别人,甚至常常埋怨自已,为什么我的爸爸是那么平凡而普通。(四面埋伏法)……

在《秋天》及《美丽的广州》等几篇文章的写作中,我也应用了不同方法引导孩子写作。

三、描绘训练

人物心情,神态,动作的描写在本册课文中有所体现。结合教材的典型课文——《陶罐和铁罐》《风筝》《狮子和鹿》等课文,有针对性进行训练。

1、让人物动起来。在教学中,我通过比较,朗读,换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动作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让人物活起来。人物的鲜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描写的成功。我引导孩子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主人公的悲喜哀愁。让读者产生共鸣。

3、让人物笑起来。神态的描写可以让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训练时,我让孩子们通过()地说,()地跑等形式,尽量使用成语、歇后语等,让文章增色生辉。

在理解人物描写一词时,我从“描”字入手,从美术的角度鲜明形象地了解“绘”的含义。(上色、彩描、细描)

4、让景物美起来。写景的文章,我通过修辞手法的应用让孩子们感受作文的技巧。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联想,想象,衬托等方法。从多个角度去描摹事物,也可以让景物变得立体起来。如描写瀑布,可以从听的角度写声音,可以从看的角度写形象,可以从触的角度写感受,可以从想的角度写境界。在写声音,形状,感受时,又可以采用不同的修辞方法。

四、写法训练

1、主次分明法:本学期所教童话故事及景物描写、人物介绍等文章时,我教给学生确定中心的同时,一定要选择好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有侧重点进行介绍描写。我将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比作是一场戏剧的主角,没有主角不成戏。尤其是童话创作中,我强调孩子们注意寓意与角色的对应。在写景时,注重景物的代表性。在写人时,强调人物的特征性。这些都应该成为文章的主要内容。

2、一波三折法:写文章讲求生动有趣,曲伏跌宕。尤其是童话及叙事性文章。在教学童话故事时,我以《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为例,让孩子们通过情节的变化,体会什么是波?什么是折?什么是平铺直叙,什么是曲径通幽。

3、一线贯穿法

三年级的孩子在写作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思维的不连贯,表现在写作中就是:所选题材与中心不吻合;开头与正文内容不衔接;转移话题;离题万里等。

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出现,在写作开始,就选材与立意,我也进行了专项训练。在训练中,我强调题材的典型性,题材的新颖性,题材的切入手法。例如介绍一个我喜欢的人。我引导孩子先确定所选人物的特征,再根据特征选取典型事例。否则,容易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笑话,影响作文质量。

4、移步换景法:对于写景的文章,我除了让孩子明白景点的选取要有代表性之外,还强调按照游览线路写。

五、模仿与创作

对于语文教学,我向来很重视功用性。好文章不仅要积累,更重要的是要模仿创作。《东方之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佳词美句不计其数。对于刚学写作的孩子来说,是一篇很规范的范文。在教学中,我没有用剖析讲解的方法去感受课文,而是从写作欣赏的角度引导孩子去品悟。由此,孩子们不仅得到了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介绍一个城市。就在四十分钟的欣赏课后,孩子们的创作欲望得到大大的激发。在习作〈美丽的广州〉中,孩子们的模仿创作得到了极致的发挥。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及〈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我也采用了欣赏的方法。一方面积累词语,一方面赏析写法。

六、积累与应用

之有序体现了技法的重要;言之有物体现了选材的重要;

言之有味体现了文彩的重要;这三者对于写作者都非常重要。

了提高孩子的表现能力,我一方面重点培养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另一方面我从课文出发,工具书出发,注重词语积累。通过 各种形式的比赛,让孩子从阅读中去收获。

积累的另一方面还体现在生活的点滴感受中。我鼓励孩子自我创作格言,用一两句简短的话语凝练性地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与见解。以此,训练孩子对生活的积累。有了积累,写作才会有灵感。

第五篇:浅谈教学之路

浅谈教学之路

摘要:数年的教学经历和不断的理论学习,二者的结合不仅仅是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也是教育理论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过程,教育就是在学习研究中提升,在实践中前进的一个渐进过程。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经验

曾记得有位教育家这样说过,教育是人的教育。一个不明白世界是人的世界的人,不配当教师;一个不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的人,更不配当教师。而教师有两种:一种是用自己的教法去筛选适合教法的学生,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学生的教法,于是筛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学生成才。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意思就是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去,实行情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也就是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呈现积极化状态,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具有“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的理念。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走进学生,了解到学生愿意参与教学的需要。注意更新课堂教学方法,经常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寻找答案,采用“请你帮老师说明白”,“请你帮老师告诉他”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见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面对新教材,首先思想观念要转变,有了新的观念才能接受新事物。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新课程的实施不能简单地被视为换一个大纲、换一套教材、调整一些课程内容。在语言环境的欠缺中不仅要崇尚“苦读”、“勤教”,更要以人为本;对学生“乐学”的潜能大力的开发,英语教学过程既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更要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教学观念与新课程标准要求相适应。因此,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做到:

1.培养学生自我激励学习动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对学习兴趣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的基本条件。?W习英语的兴趣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课堂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行为的重要场所之一,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英语学习的兴趣产生之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会逐步改善,继而产生强烈的参与愿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出的主体作用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与学真正进入良性循环。一个有强烈学习动机的人,才可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也才能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要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总结学习方法,建立认知结构。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并以兴奋活跃的思维状态去面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同时,使基础知识转移为语言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3.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教学活动以学生在课堂上做事为主,教师的作用是负责组织、引导、帮助和监控,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关注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环境。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真正把学生当成获取知识发展自我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切实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观。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English can not be taught.It must be learned.学生们必须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方可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传统教学是由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这种“守成性”教育严重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要求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应该成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火种”。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不断创新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过程,让学生由“学会”转变到“会学”。

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升自己,首先努力完成日常教学工作,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爱岗敬业,按要求完成反思,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善于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认真研究学科特点,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知识视野,增加自己知识储备。此外,认真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自身能力。勤于学习,更新观念,认真研究学科特点,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与时俱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反思,加强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平时抓紧时间加强自身学习,阅读教育专著和教育教学文章,做好读书笔记。加强自身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灵活运用,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注重倾听学生的心声,尝试走进学生的心灵。每个学期末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成绩作出分析,及时反思自己的不足,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谭卫东.浅谈“教学工厂”理念下的教改之路.科技传播,2010.作者简介:

邢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省松原市油田高级中学。

下载我的教学e之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的教学e之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随笔:我的教师之路

    教学随笔:我的教师之路里田镇芰田小学 刘琳众所周知,中国人从小教育孩子尊师重道。学校是一个人的第一扇大门,孩子们在学校能学习到很多东西。人们把教师比作父母,比作蜡烛,比作......

    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

    我的语文教学求索之路 郓城一中鲁凌波 我的语文教学之路,教训多于经验,失败多于成功,在此写出,希望能唤醒起青年教师以此为鉴,少走一些弯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大学......

    我的教学成长之路作者

    一、苦练基本功冰心说“成功之花,人们只惊羡它现实的明艳。然而,谁又知道,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为了练好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每天都要定时听少儿广播......

    我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

    且行且珍惜 ——我的语文教学成长之路 南康市第一小学刘海燕 各种巧合,我成为了一名教师,一名平凡的语文教师。刚开始来到自己的第一所学校——唐西片中心小学时,带着刚出大学......

    我的生本教学之路[推荐]

    我的生本教学之路 各位老师大家好,学习了林华民老师的教育教学知识和马景英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让我受益颇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们班现在也是4......

    我的小班化教学之路纪实

    我的小班化教学之路纪实 自从开始探索小班化教学至现在,细数下来,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在这个过程中,有过对“杜郎口传奇”憧憬,有过杜郎口观摩学习时的震撼,有过自己实践时困惑,有......

    《ɑ o e》教学反思

    《ɑ o e》教学反思 《ɑ o e》教学反思1 汉语拼音第一课,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a、o、e,配有一幅图画。图中,一个小女孩在唱歌,她张大嘴巴发的声音“啊”提示a的......

    a o e教学设计

    1 a o e 教学目标: 1、学会a o e 三个韵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o e 的音。 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正确掌握a o e 的笔顺,正确使用四线格。 教学重点: 1、读准a o e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