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惟实践培训心得体会
有教无类 以学为先 成就学生 成功自己
——参加2014年“双惟实践培训班”心得体会
2014年5月5日至9日,江西省教育厅在全省举办第二批江西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推广专题研修班,我有幸参加了这个具体为“基于愿景激励的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双惟”实践班”教学成果推广与应用培训班。此次办班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在全省范围内的高校,推广应用由江西中医药大学创新性提出并成功实践了的“双惟实践班”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这次历五天封闭式的培训,自己感触很深,收获很大。使自己对于大学教育怎样培养人才的理论与实践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显著的提升,对于“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这些概念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因为江西中医药大学已经为我作出了表率,因为他们就是这样践行的。我是非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毕业后又直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深刻的思考,也没有什么很高的教育理论水平,也很少有机会获得这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此次参加了这个“双惟”培训班后,感觉有了前进的方向,有了名师名家的指引,有了学习的榜样。对人才培养也有了自己的思考,这为自已今后进一步提高自己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必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参加这样的培训班对于我们这样的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也许改变就从这一刻开始„„
就象培训班里的大多数人一样,开始对于“双惟”是什么?“双惟”实践班是个什么样的班?概念一点不清楚,但通过几天来江西中医药大学各位培训老师的讲授,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培训第一天,双惟实践班班主任刘红宁教授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双惟实践班”的发展历程,让我很清楚地了解了这个“双惟实践班”的溯源和发展,以及它到目前为止所取得的骄人成就。说实话感到非常震惊和欢喜,觉得这个太好了,太成功了,同时也觉得教育厅把它作为典型作为模式来推广,是很正确的很有意义的,这必将会带来全省高等院校教育模式的一次大思考大跃进,这么好的培养模式这么成功的经验必须在更大范围推广,使全省更多的大学生受益,为我省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人才,更多的“双惟学子”。
当然我们也许不能完全照搬江西中医药大学的这种双惟实践班的模式,但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依然很多,令我们反思和思考的地方依然很多,为什么江中能,为什么我们不能?我们有没有像江中一样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我们的校训是不是只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而没有去努力践行?我们老师有没有把培养学生,培养其成才作为最大的奋斗目标,作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还是仅仅把上课作为任务而把搞科研业绩作为自己的唯一的人生价值呢?有没有去思考怎么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呢?正如我们都知道现在高等教育出现很多问题,而我们总是埋怨,不去思索改变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但江西中医药大学的刘红宁教授和他的团队就做到了。他作为一个老师,作为一个校长,作为一个校党委书记,他做到了。八年来,他心系学子,心忧学子。他思索了,他做出了改变,他推出了“双惟实践班”成就了学生也成就了自己。那一天听了他的报告,我非常振奋,感觉被他带领着一起思考、引领着我一起前进。他首先与我们分享了当初提出构建双惟实践班的十个思索,第一,如何使产学研结合为培养人才服务?第二,如何建设知名大学?第三,大学教育要培养学生什么?第四,什么学生是好学生?第五,如何防止泼熊、投毒事件?第六,什么是大学素质教育?第七扩招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第八,学生为什么上大学?第九,学校是工厂,学生是产品吗?第十,中医高等教育特殊性是什么?这十个思索,每个思索都发人深醒。十个思索问题的提出,一下子让我感觉刘书记不是一般一书记,他不仅是一个位科学家,更是一个教育家,他不是一位高官,而是亲民的学者。他理论深厚,博学多问,富有远见卓实。他对以上十个问题摒弃了世俗的观念与理解,都提出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和答案,让我倍受教育,感受到一个心系学子的教学家的火热的内心世界。以上十个问题都是以学生为中心提出的。足以体现他以生为本的理念。针对以上十个问题他做出了行动,提出了五个探索,2003年探索了“科研实践班”解决了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的问题,2006年探索双惟实践班,解决了大学教育注重专业素质培养,基础素质培养缺乏的问题。2007年探索了在教师队伍中树立教学标兵,保证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问题,2009年第四探索了主动式课堂教学,解决培养学生什么的问题,2013年探索了岐黄国医书院,回答了中医高等教育特殊性的问题。整个上午培训报告,刘教授充满激情,尽管中间没有休息,但没有一人离场,相信大学都被他的热情和他高屋建瓴的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所深深吸引。
其他几场培训报告也都非常精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江西中药大学成功的人才培养模式。廖东华教授所作的“多元化梯度激励在双惟素质教育模式中的探索与实践”,从大学生需求的角度入手,提出实施多元多梯度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成长成材。也让我颇受启发。明白了培养学生要以激励为主,而激励是可分为很多层次和很多梯度的。钟绫云教授介绍的产学研结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明白了这种“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可以事半功倍,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种产学研结合,知行合一的培养举措,也值得我去借鉴和应用。总之通过这次培训班,让我了解了“双惟实践班”的内函和精神,也记住了双惟精神。铭记了“有教无类”“重激励”,“育特长”“促实践”的先进的教育理念。铭记了“赢在终点”的评价理念。这些独树一帜的理念,让自己感觉焕然一新,有了去实践去体验去践行这些理念的愿望和冲动。也点燃我努力工作,认真履行老师职责,肩负起培养人才的的信念。
对于这次培训班我个人感到非常满意。感到承办单位领导非常重视,从头到尾,从开班到结业典礼各方面的组织协调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得非常好。从这个侧面也让我体会到江西中医药大学团队的优秀。整个培训内容安排充实,培训形式多样,有高水平的培训报告,有体验式教学,有实地的考察与训练,有互动交流与讨论。特别是让我体验了“双惟实践班”的晨练晨播报、晨读,感到坚持下来不容易。也体验观摩了他们的周末实践活动。在互动交流环节,听了很多的其它兄弟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得好的经验,收获很大。
最后非常感谢江西省教育厅主办了这个培训班,也非常感谢承办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食宿条件,感谢培训班负责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照料,没有你们细心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你们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这次圆满的培训。
江西农业大学 肖青亮
二0一四年 五 月 九 日
第二篇:双惟实践培训班学习心得[定稿]
双惟实践培训班学习心得
(江西警察学院曾峰)
在“双惟”学习到的:
① 独特的教育理念:教无类、学为先、重激励、育特长、重实践、有思想;② 独特的教育途径: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主体,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③ 独特的教育评价:基于时间与过程的评价,学生不是赢在起点,也不是赢在中间,而是赢在终点;教育的本质不是让学生在教育的起点上多优秀,而是在人生上多么优秀。一味、过度地追求高起点,正是应试教育的核心障碍。“赢在终点”,是教育思想的重大突破,是评价素质教育成败的新论断,也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它可以让学生正视起点,摆脱低起点所造成的心理阴影,建立强大的必胜的信心;它可以帮助学生战胜人生征程上任何挫折,而紧盯着人生终点,激发出无尽的内驱力。④.独特的教育内容:为明确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科学、有效地开展素质教育,对优秀校友的成功素质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系统总结。优秀校友的成功素质主要归结为四个方面,即心理素质(意志力)、思想素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四个方面被认定为大学生成才的核心素质,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目前,这四个核心素质已经在双惟实践班进行了初步训练,取得了预期效果。⑤ 独特的激励方法:点燃学生内心的成才火种,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育理念: 教无类
“双惟”实践班的“教无类”体现在准入、过程和目的三个方面。在准入条件上,不设门槛;在培养过程中,不分优劣;在办班目的上,非限于本班,而在于影响全校,进而形成燎原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全面学生的素质。
1、在准入条件上,”双惟”实践班不设门槛,不分男女,不限专业,所有有志于成功者均可以报名参加,2、在培养过程中,”双惟”实践班注重机会均等,在活动开展时,发挥优者言传身教的作用,调动平者参与的积极性,对弱者实行班委和指导老师二级“一帮一”式对接,努力使每一位同学实现学有所长,强项更强,弱项不弱;
3、在办班目的上,我们旨在以“双惟”实践班为点,带动全校的育人氛围,形成一种具有“双惟”特色的学风、校风,提高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为人品质,进而沉淀、凝聚成具有持续发展力、独具一格的的校园文化。学为先
教为辅,学为先。“双惟”实践班在强调教学导向的基础上,更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努力培养学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具备突出的自学能力、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实现自我提高,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1、培养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一种能从学习中体会到乐趣的“乐学”的习惯;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由“应试学习”向“终身学习”的转变。在晨练意志力锻炼的基础上,实现向学习方面的迁移,使双惟班的同学能够形成“勤学”的习惯;
3、培养优秀的自学能力,实现由“有教”到“无教”的转变。通过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再加上“自我学习——写心得体会——上台讲课——同学比较——发现不足——改进学习方法”的训练等方式,使学生具备优秀的自学能力,达到“善学”要求。
4、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实现由“单一型”到“复合型”的转变。在知识的构建上,“双惟”实践班做法是在博收广取的基础上,实现专精合一,我们通过推荐必读书目等方式,要求学生对文、理、工、医等方面的知识均需涉猎,以此实现融会贯通。重激励
双惟实践班在培训和活动的过程中,非采用由外到内的简单式的注入式教育,而是通过体验、启发等方式,在使学生在切身体会的基础上,在解决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前提下,实现由内而发式的激励教育,实行自己、老师、同学、家长四个层次的立体交叉式激励机制。
1、自我激励。“胜人者力,胜己者强。”双惟理念要求学生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在晨练中,风雨无阻,不令而行;在学习上,克服惰性,勤学不辍;在品德上,时时反省,达到“慎独”。
2、老师激励。指导老师通过组织讲座、开展周末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意识,营造良好的晨练、学习、为人修养的氛围,构建自我发展的平台。
3、同学激励。同学间通过榜样示范、有无互通、优势互补等方式,形成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的良好环境,进而强化愿望、坚定信心。
4、家长激励。我们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使“双惟”实践班同学的家长了解双惟班,支持和鼓励同学践行双惟理念。育特长
在进行共性引导的基础上,“双惟”实践班强调个性化的人才培养,通过自己、指导老师、同学三个层次的分析,力求使每位同学找准自己的坐标点,发现自己的突出点,扬长补短,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自己感兴趣和擅长之处独树一帜。
1、探索特长。通过学生的自我分析,老师的发现、同学的评价初步探索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
2、发现特长。在探索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在“双惟”实践班中组织兴趣小组的方式,让同学切实体会和感受到自己的特长所在;
3、培育特长。通过参加名医摇篮班、科研实践班,使同学的特长得以进一步发展。促实践
对教学目标的升华。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是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促实践,指学生能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将所学的理论和知识用于指导实践,或直接运用。学生不仅能实践在课堂上所学的或自学的理论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实践跨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有思想
对培养特点的概括。有思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成功成才的重要前提。在实践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其善于思考和分析,形成独有而新颖的思想认识,思维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不断产生新思想,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途径:
“双惟实践班”是一个打破学科和教室概念,精心设置的一个“课外班”,类似于社团组织。“双惟实践班”不设门槛,不分男女、不限学科,所有对“双惟”育人理念认同者都可报名参加。“双惟班课程”的实施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跑”。自愿参加双惟实践班的学生将经过一年的晨练、晨读淘汰考验,坚持不下来的,则自我淘汰;能坚持晨练、晨读的,一年后进入第二阶段“专项训练“,通过对学习方法、思维能力、思维方法和人际关系的培养,鼓励学生乐学、善思、勤学、长学,从而养成诚信、宽容、敬业、奉献、自律、服务、乐观的品质,不能坚持下来的学生同样会被自我淘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能力将逐步增强。第三个阶段是“能力生成”。通过开设“中医科研实践课程”,形成环境强化愿望、学术坚定信念的良性循环,切实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创新实践的能力。在培养方法上,双惟实践班注重并推行“四自一养”,即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辅之以教师指导、专题讲座、榜样示范、社会实践、自我反思等方法,促进学生一步一步成长成才、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在双惟实践班的学习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志力)、思想素质、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四种能力和素质明显得到提升。激励方法:
学生的激励上,彻底摆脱了“萝卜+大棒”的模式,主张赢在终点,通过点燃学生内心渴望成才的火种,真正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极大地激发出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并以榜样的力量及社会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吸引学生。回去打算尝试的:
① 改变思想理念,改进管理方法,用心、用手、用口积极带教;群体激励和权威激励相结合。
② 在已有特色“成长周记“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增加一周记录内容,全过程记录学生的基本情况。
③ 警务化早操、队列行进管理增设值月队干带领值周学员进行管理的方法,有效促进每个同学的组织管理能力。
④ 以指导员名义给每位同学家长写信,讲述学生在校的进步表现,获奖情况,以及成长经过,让每位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成才中来。
⑤ 学习主张赢在终点的理念,积极强化学生的基础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意志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⑥让每个同学都上台演讲或讲故事,锻炼心理素质,培养组织语言能力。
第三篇:惟有泪双垂名人故事
惟有泪双垂名人故事
近读读李叔同传记,以柯文辉的《旷世凡夫:弘一大师传》为主,辅以的《芳草碧连天:弘一法师传》,读到中途辍止,即读到他出家时,就读不下去了,因不能“理解”。但私心却没有愠恼,可能还暗作了几丝油滑的笑意。因为想到了李叔同先生的一则秘辛,以前鲜为人知,或许只在少数人中口口相传,如今因某君将其写进文章,以致流传开来了。那就是,弘一出家后,曾后悔过,发现佛门也非净土,于是想还俗。马一浮等数友就劝他说,原先就不赞成他出家,但今既已跨出了这步,就还是不要再回头了。弘一听劝,也就打消了还俗的念头。
此时,我读过俄罗斯文豪蒲宁的一首小诗《我已经把一切都忘掉》,也该有些年头了,诗仅两段八行:麦穗,芳草,蜂蜜,花木,蔚蓝的天空,中午的酷暑……大限一到,上帝便问游子:“你在尘世生活得可幸福?”可我已经把一切都忘掉,只记得芳草和麦穗间的那条小道,甜蜜的泪水使我来不及回答,就伏倒在仁慈的膝下颂祷。
记得初读时,也没有什么感觉。但却一直不曾忘怀,好像有魔,刻意要与“诗题”作对。
蒲宁诗作于1918年,那年他年方48岁。那时他说:“可我已经把一切都忘掉”,与其说是表述事实,倒也不如说是在“说反话”,那年他从祖国逃亡,他大概已经预料到,今生已不可能再重归故乡了。故土难忘,却不得不割舍……李声波/文
此后,蒲宁创作了许多佳作,其中写得最情深意切的,要数他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它是自传体小说,作者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只写到主人公20岁止,故显得名不符实,但它却可以说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主因。
整部小说可以说是故土与人情难忘的写照。别的不说,仅看书中这段文字就可见一斑:“我一生中最揪心裂肺的爱是对母亲的。凡我们爱上了一个人,那人就是我们的痛苦,无一例外。即以惟恐失去所爱的人那种永恒的担忧就足以使我们心如刀绞!而我从婴儿时代起就负载了对母亲忠贞不渝的.爱的重荷。
母亲赋予了我生命,她用痛苦、正是用痛苦,震撼了我的心灵,这种震撼之所以强烈,是因为她是出于爱、出于构成她整个心灵的爱,才成为忧伤的化身,我幼时在她眼睛里看到过多少泪水,从她嘴里听到过多少忧伤的歌曲呀!如今在遥远的故乡只留下她孤零零一个人,整个世界永远也不会顾及她了。愿她安息泉下,愿她亲爱的名字永受赞美。难道长眠在故乡某地,长眠在破败了的俄罗斯县城公墓的树丛下边,长眠在荒坟里那个没有眼珠的骷髅、那堆枯骨果真是她吗?果真是当年曾把我抱在手里颠晃的她吗?”
自问若教我从人类的所有诗作中,只能选一首来,那么这就是我的选择。因为它道尽了我们对人生“怕与爱”的交感,如果要让我定夺是否还要有来生,一时我必不能从容作答,只是泪水已不能自已地轻轻流下……李声波/文
我猛感想到弘一大师临终前的绝笔“悲欣交集”,这四字可以说是这种心境的最简要概述。我们现在知道弘一大师真迹旁还有三个稍小的字是“见观经”。“观经”是《观无量寿佛经》的简称,经文主要内容是讲述,释尊依韦提希夫人之愿,向她展示十方净土以及到达净土的方法。有解释说弘一大师临终前,正是照见了极乐世界。
我是凡夫俗子,我的理解是,若是如此,则应是只有欣喜,而何来“悲”情呢?我以为,说“观经”,无非是指明是在说彼岸。说彼岸,总是与此生此世对立相言,对立,是否定?是超越?总不能无情地轻易决断,将此生一笔勾消,所以是满怀的“悲欣交集”。李声波/文
直面李叔同的一生,我会莫名地想起明代随笔大家张大复的一段表述理想人生的话语:“一卷书,一尘尾,一壶茶,一盆果,一重裘,一单绮,一奚奴,一骏马,一溪云,一潭水,一庭花,一林雪,一曲房,一竹榻,一枕梦,一爱妾,一片石,一轮月,逍遥三十年,然后一芒鞋,一斗笠,一竹杖,一破衲,到处名山,随缘福地,也不枉了眼耳鼻舌身意随我一场也。”(《泗上戏书》)这里融汇了肉身、精神与理智的满足。当然只是太专注于个人,变成了孤家寡人,以致人本应有的亲情、友情,就都看不见了,这是其致命的不足。而李叔同出家后,还不忘友情,正是感人处。
第四篇:双师培训心得体会
“双师培训”心得体会 护理系基础护理教研室 郭邑霞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师德师风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高于其他行业,师德师风成为衡量教师思想行为的标杆,是引导教师对自身职业价值认知的航标灯,是帮助教师发展开拓教育事业的基石。
古来就重视师德,不同时代对之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并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践,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两个主体地位:一是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二是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教育事业发展,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
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中华民族素有崇尚师德,弘扬师德的优良传统。师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人们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时,经常不约而同地想到的就是教师的启蒙和榜样作用。当前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师德,并在与时俱进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我认为现代师德的内涵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
第二,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 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 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第三,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树起前进的旗帜,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第四,教师还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勤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后,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师必须要做到博学多才。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之过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第五,教师要乐于与他人合作。现代教育是一种集体协调性很强的职业劳动,教师的工作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竞争促进了教育发展的繁荣,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师又要乐于合作,善于合作。学生的成长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决不是一个教师的劳动成果。教师只有善于处理好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社会积极力量的关系,才能减少教育过程中的内耗,从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师的劳动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当代师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内涵之一。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学校的教师都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第五篇:双师培训心得体会
2013年5月30日至2013年7月5日我荣幸的参加了 “加强‘双师’队伍内涵建设 提升高职教师综合素质”专题远程培训,此次培训的目标是深入学习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明确职业教育的任务与职责,树立与时代同步的职业教育理念;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组织、指导与协调能力,促进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学习优秀“双师”名师的成长经验和工作方法,激发教育教学工作的创造性。
这次培训使我在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有了质飞跃。专家们高深独到的理论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各具特色的授课风格,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敬佩!这种大空间的网络培训,从传统的培训模式中走向网络平台时,产生了极大新鲜感和神奇感,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给我们老师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交流空间,我们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有许多问题,困惑、思考、收获,不知道向谁倾诉表达,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研修平台共同与所有在线的同仁们,一起进行交流、研讨老师们一同随着专家讲座在不断探讨、学习和交流。通过观看视频讲座,阅读专家和指导教师 推荐的相关文章,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提交作业的过程。获得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一些教学理论上和教学方法上的突破。这次远程研修的内容,直击在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困惑,比较贴近教学实际,大量鲜活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受益匪浅。课例背后的思考与解读,更是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了眼界,引起我更深层次的反思。指导教师时刻关注学员的学习动态,进行适时引导,不断地给予精神鼓励,对每位老师的文章和作业进行及时点评,与老师们面对面的交流。正是这些的关注、鼓励着老师们自始至终保着旺盛的学习精力和饱满的参加远程研修热情。并把远程研修培训作为一种需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思考得以提升,对问题的看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这种培训形式能超越时空,让老师们享受到了教学的乐趣!
通过培训,本人在思想上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了更新的认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很大的拓展,现将本人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加深了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主要是针对我国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树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理念而提出来的。2004年教育部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文件)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定义。“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书);(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的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且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应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对于这种界定,“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本学科本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还应具备熟练的本专业实践技能。同样,临床医学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可以概括为:既能从事理论课的讲授和科技开发,又能胜任临床诊疗工作,指导学生临床实习。
二、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了自身的素质
本次学习中,我总共认真学习了《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产教结合》、《学生工作是最神圣快乐的工作》、《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乐享幸福执教人生》等20余门课程,超额完成了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学习,使我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更深的了解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高职教师的师德,是指以高职教师为主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
活动实践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师资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支撑部分,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主体,是强校之本。高职院校要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合格人才,就要建设一支既是“学者”又是“工程师”的教师队伍,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在教师素质之中,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好坏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师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双师专题培训又是一个教师间加深彼此了解和交流的平台
培训教师在短短的30天左右的培训时间里,通过主题研讨、在线交流和跟帖讨论等形式互相学习,各位老师的经验和见解深深感染着我,激励着我。参训学员在培训中可参与中国教育干部网络学院论坛主题研讨,与全国范围内的职教同行进行广泛地交流和互动,分享学习成果、共同提高。
短暂的培训即将结束,大家都很重视这次共同学习的经历,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专业研修,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相信我们每一位在职培训的老师都收获颇多,就让我们把这次培训新学到的,有用的知识以及这样一份激情、感激与责任带到未来的工作中,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下一步!祝愿双师专题远程培训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