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书汇书法学苑学习心得之我见
中书汇书法学苑学习心得之我见
今年5月份我有幸加入中书汇书法学苑,成为学苑里的一个学员、书法爱好者,特别是《九成宫》痴迷的追捧者。时光如梭,半年多的 时间匆匆而过,《九成宫》的学习课程不知不觉间都已结束。面临毕业,我的心中不仅是开心、激动,更是学书心切然路漫漫,我心坚持不懈的誓言。
按课程编排,我坚持临写欧阳询的《九成宫》,从笔画的起收运笔到部首的书写、从结构的观察、分析、临摩到部首间的相让、从笔画间的穿插到结体的训练、从运笔的方圆到运笔的变化、从点画到笔势、从单字到章法等等都做了系统、规范的训练。反复阅读课程内容、一遍遍的观看示范视频、仔细读帖、认真临帖、及时提交课后作业并听从老师们精心的批阅指点,使自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
无规矩不成方圆。小时候接触过书法,确切地说,是拿起笔乱画过字,都是侧锋行笔。当时小孩子心性,自然不会在写字之前观察字的结构、笔法,反而信心满满地认为写得还算工整。后来也很酷爱书法,但都是随心所欲。而到写起欧楷才发觉我彻底错了!真正动起毛笔来,写起来,简直不成样子。几个月来,在老师的点拨下,群友们的交流指导下,我窥得了隐藏在书法背后真正的东西:笔法、章法、内涵。
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的规律。历代大家都很重视写楷书,所以我的入门也就选楷书——《九成宫》。首先是打好基础,打好基础就是学好各种笔画,点横竖撇捺等。不管写哪种字体,行笔必须自然,动作必须连贯,笔势要畅,势圆笔方,势方笔圆,整个动作就像打太极一样,动作要有节奏,要合于自然。行笔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笔要留得住,杀进纸去,用笔尤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地方。其次是懂得大局,运筹帷幄之间。单字的书写笔画十分到位、结体合宜,未必能保证一幅作品整体的感染力。多学习与借鉴,提高布局能力。另外,学习书法就是学习做人,练习书法就是磨练自我性格,提升人格。虽然现在只是短短的一个开始,但足以让我受益匪浅!最后就是书法的内涵所在,我们不能为书写而书写,做一个写字匠,而要传承和发扬祖国上下五千年积淀的优秀文化。书法更承载着文化艺术最深层次的内涵。因此我们不仅要读帖、临帖,更要阅读一些国学经典,增加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艺术欣赏力。
从书苑学习书法以来,我觉得书法有以下好处:
1、最基本的就是可以让自己的字变漂亮起来;
2、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书法需要的是耐心和持久的坚持,因此在练习书法的同时,可以修心养性,这对于提高自己的素养,很有帮助。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我想可能指的就是这个的意思吧。
3、学习书法要勤奋,贵在坚持练习,书法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字都是一笔一划写出来的,只有坚持练习下去,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有所成绩,不要想着立竿见影和一步登天。
4、学习书法要勤于思考。可以经常看看字帖和历代名家大家的作品,在看作品的时候思考这字的结构、形体、笔画、用力、布局等等方面,思考如何才能让一个字能够具有艺术感,既漂亮美观,又具有神韵。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日积月累的观察和体会的,我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而言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够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最后我衷心的感谢中书汇的各位老师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祝贺中书汇的明天越来越好!
第二篇:东南亚书法之我见
东南亚书法之我见
东南亚书法之我见 刘斌
“书法”是中国(或东亚汉文化圈)文化土壤里所特有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是东方文化特有的一项艺术瑰宝。几千年来东南亚各国都先后接受了中国书法的洗礼并各自发展其书法艺术。
在东南亚国家中,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是中国书法的繁盛区。东南亚各国的书法艺术发展不平衡,其中马来西亚书法艺术的发展最好。中国书法博大精深。世贸组织新的标识,由六道向上弯曲的弧线组成,久看有动感,象征世贸组织充满活力。标识的设计者是新加坡的杨淑女士,她的设计采用了中国传统书法的笔势,六道弧线带有毛笔书法起笔和收笔的韵味。学习中国书法,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东南亚书法事业兴起的原因,除大陆书法热的影响、良好的群众基础、大陆书法家的流入外。东南亚各国讲究和热衷于汉字书法,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书法自身的功用,中国书法是一种对人身、心两方面均极有益处的艺术。书法可以训练人的耐心与恒心,又可以改变人的气质、陶冶道德情操。东南亚各国讲究和热衷于汉字书法是为了用书法的演练端正思想行为,甚至于改变暴躁脾气,修身养性并能提高审美情趣。
书法在东南亚国家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书法被认为是一种高雅艺术,书法家也受到人们的尊重。东南亚华侨众多,不少人热爱书法。此外华侨以外的其他公民喜爱书法者也大有人在,上自社会名流下至一般平民,社会各界对书法都十分爱好和重视。泰国公主诗琳通就是一位书法爱好者。在北大留学期间她经常练习书写手腕肿痛仍在坚持。东南亚各国书法赛事十分常见。新加坡较常见的书法赛事,有现场书法比赛、全新挥春比赛、全新学生书法比赛、全新硬笔书法公开大赛。多年来,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举办了多项文化推广活动,全国迎春比赛其中重要一项就是书法。新加坡有众多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群众,越来越多学生学习书法。名家辈出,东南亚有众多颇负盛名的书法家犹如璀璨的群星。如新加坡的邱少华、丘程光、王瑞璧,马来西亚的陆磊,菲律宾的陈敦三等。他们大多学识渊博,不但作品众多,著述甚丰,而且桃李满天下,为享誉国际的“书法三家”即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值得一提的是东南亚书法家不但以艺名而且以德名为世所重。很多人热心慈善和公益事业乐善好施。新加坡书法家邱少华在担任新加坡红十字会代秘书长时主持菲律宾、盂加拉、非洲等灾荒以及印尼、越南难民营及中国大水灾等救济工作,为寺庙、学校、医院、老人院等机构举办慈善义展活动。东南亚地区有影响的书法团体有新加坡书法家协会、马来西亚书艺协会、暹罗华侨艺术协会、马六甲书艺联委会、菲律宾中华书法学会等。它们发起、协助及筹办书法展览会、讲座会、比赛会、欣赏会、雅集会或开设课程、出版刊物。东南亚书法艺术发展红红火火。
创新,东南亚书法的发展与中国大陆有一定的区别。汉文化不是他们的主体文化,他们的书法逐渐在摆脱汉字这个载体。新加坡很多人虽然也是说着汉话、使用着汉字。但他们的书法艺术又呈现出另外一种发展方向。在新加坡创意书法被重视,书法已经从形式、内容的改变,进而颜色的改变,最后发展为三维的立体艺术。个人认为;这不是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这种融入了西洋抽象派的审美意识和西方现代主义的理念,中国古典书法的影子越来越少的“现代书法”。有时欣赏着几乎完全看不懂作品的内容和字面表达的意思,只看作品好不好看。相比之下中国书法首先就能让人看懂,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艺术和文化双重享受。历代华侨对书法都十分重视,力图使它代代相传。近几年东南亚各国书法教育发展迅猛。在新加坡自小学、初中、高中以至大专院校每个学生都必须接受书法的训练。教材和教师的配置几乎与中国大陆无二。越来越多的学生迷上了书法,包括很多非华族学生。书法是东南亚华侨华人坚持民族文化、推动华文教育的重要形式,书法在华侨华人心目中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其中有着割舍不开的故乡情结。书法是东南亚各种同乡会、同族会等会开展的传统项目之一,联络和增进同族同乡感情。书法能在东南亚发扬光大是与当地华侨华人长期付出的艰辛努力分不开的,是他们长期坚持民族文化的结果。
东南亚是书法艺术品的重要展览及收藏场所,东南亚地区是世界各国开展书法交流的极其重要的场所。世界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大都在此展览过。长期以来东南亚一直是书法艺术品的重要收藏、拍卖市场。抗战时期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开展过书法义卖。现当代众多非常有价值的书法作品通过索求、赠送、购买等方式流人到东南亚。这里有非常活跃的书法作品交易市场。我国曾通过这里的市场购回了大量散佚海外的书法艺术品。
东南亚和世界很多国家保持着书法文化交流,最密切的是中日韩三国,有经常性的跨国交流。多年以来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先后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的书法家协会、研究会、学会建立了联系组团访问学习,举办书法作品联展和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增进中国书法和东南亚书法的交流和合作,是当代书法家的责任。
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教授博学多才,这位北大学者兼书法家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他发现东方,输出书法文化精神,倡导“文化书法”,强调书法是文化大道,不是技法的雕虫小技,非常重视书法文化。强调“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经典是一个民族永远生机勃勃、美好升华的标志,代表了文化新生的源泉与方向,所以要不断回归经典;魏晋既有北方雄奇又有春雨江南的优美,“走进魏晋”表明我们既喜欢雄奇粗犷的北碑书风,也喜欢优美飘逸二王南帖的意境;“守正创新”的“正”是防止守邪守怪守乱,这是对文化书法的方法论要求;“正大气象”是美学要求,强调正路、正派、正脉、正宗,还要有大胸襟、大眼光,大气象。这十六个字不仅提出了书法的美学要求和原则,也提出了内容要求,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这都是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中国古代的书法是“作案上观”,现在是现代艺术壁上观,视觉感受不同。为了符合国际审美共识,王岳川教授认为要创作出大作品,符合国际性的现代展厅视觉效应。同时学习审美多样性和多元化,修正中国书法形式的单一性。书法雷同感很强,这是必须面对的课题。进一步共同建立国际性审美共识,让西方人学会并体会书法哲学精神,天地万物色彩缤纷,但“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万物归一到“黑白”二色。欣赏书法的“计白当黑”是中国道家万物归一的最高境界。
王岳川教授带领下的北大文化书法,认为中国书法要有大师气象和国际眼光,积极探寻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其研究和理念,对当代国内学术界和中国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不管如何艰难,一定要把书法变成中国文化的指纹,推进国际性的“大书法”理念。弘扬书法艺术和中华文化。中国书法是东南亚书法的根,中国书法的发展,影响、引导着东南亚书法的发展,东南亚国家普遍倡导对汉字书法艺术独特的艺术性质、审美规律、历史传统以及现代价值等等的研究。有人说这是中国的软影响力、软实力的表现,由此世界可以感受中国的魅力。做好中国书法,首先要坚持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把中国书法做强、做大、做好,从而引导东南亚书法的发展,扩大国际影响,使书法走向世界。北大文化书法是中国书法发展的正确方向。北大书法研究所所长王岳川教授带领下的北大文化书法,将是中国书法发展的中流砥柱。刘斌 2014/4/18
第三篇:书法学习心得
6月18日至20日,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由栖霞市教体局在庄园中学举办的首届栖霞市教育系统“书法名家进校园”首届骨干书法教师培训班。此次培训班旨在促进“书法进课堂”,来自全市中小学的老师,聆听了来自于烟台书法家协会、硬笔书法家协会、栖霞市书法家协会的诸位名师的讲座,他们就书法的历史、与写字、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了精辟的讲解与指导。
三天的培训时光,对于书法学习者来说犹如白驹过隙般短暂,但我却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在培训中,通过书法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了对书法艺术的认识。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此次培训不仅使我对书法专业知识有了较系统了解和新的认识,而且也认识到教育工作者对书法传承的重要性所在。
在培训中,指导老师的耐心讲解,让我对书法艺术有了崭新的认识。过去一直认为,书法就是写字,字写得好,就是书法学得好。我对于书法的爱好,平时也就是凭兴趣写写画画,照猫画虎。而现在才知道那是狭隘的认识,是单
一、片面的认识,是非常好错误的认识。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书法是门艺术,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是通过有规律的组合线条作用于纸上而形成的。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要想在书法上有些成绩,首先得会观察,观察将直接影响到写字的准确度,只有全身心的“进入”字帖才能进行细致的观察。观察做到了,要会读贴,读贴要读到字的笔法、字法、墨法、章法,要读出每一笔画的特点,读出笔画的律动和节奏。读贴读准了,就可以临帖了,当然,这里的临帖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尽量准确地还原古人的用笔,临帖的时候要入贴、入骨,这样写出来的字才“筋”“骨”“肉”俱在,才不会和古人的字看似两张皮。观察、读贴、临帖之后进行仿作,仿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可进行加进自己的风格进行创作。
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是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普遍所达成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种责任,那就是传承祖国书法传统文化的责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而书法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又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我觉得学习书法有很多益处,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习惯,同时还有益于意志的锻炼;可以学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可以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继承书法这一传统,我们有责任将它向全世界传播,让大家都了解这门优秀的艺术。
通过学习我觉得学习书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临为先;会写字不等于掌握了书法艺术,只有熟练地掌握了书法的技法和知识,才能从一般实用写字提高到以观赏为主的书法艺术创作高度。在实践中体会到,学习书法首先是从临帖开始。既要临古人帖,拜古人为师,也要临现代人的帖。但是,为主的应临古帖、名帖。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纵向取古,横向取今”。在这方面先贤和当代大师们都论述得很清楚,我们只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照着做就行了。例如,明代倪苏门在《书法论》中说:“必须取古之大家一人为宗主,门庭一定,脚跟牢把,朝夕沈酣其中,务使笔笔俏似,使人望之即知是此种嫡派。”启功大师在给书法爱好者的信中说:“„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也不知道是谁的话,因为他有理,就得听他的。因为咱们如果共同学习一些古代高手,岂不更好。学现在人最容易象,但一象了,一辈子脱不掉,以后悔之晚矣。“写帖主要抓结构,结构对了,点划的姿态即使全都删除,人家也会说象某家、似某帖。”启功先生对临古、临今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临帖还有个“入帖”和“出帖”的问题。《小仓山房诗文集》中说:“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竞似古人,何处着我。”应该说,临帖只是学习书法的前提和方法,是过河的“桥”和“船”,一旦过了河,就得走自己的路,不能老停留在“桥”和“船”上。帖临的象了,即“入帖”了,怎样才能“出帖”呢?个人体会到,在“入帖”的基础上,多选几家名帖进行临习研究,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特点和风格,这就是“出帖”了。
二、以勤为径;学习书法有“苦”、有“乐”,是苦中求乐。清人“书山
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诗句,比较形象深刻地说出了勤学苦练的道理。传统宝库里的外财最丰富,这个宝库对谁都是敞开大门的,就看你去不去拿,是拿一件还是许多件,是拿一次还是经常拿。人,不从别人那里拿来宝物是富不了的!由此看来,只有把人的天赋和好学、善学的刻苦钻研精神结合起来,做到有才华而不浅尝辄止以全身心的投入,废寝忘食的苦练,“退笔成山”的毅力,博学深思的悟性,才能在书法艺术方面才思敏捷,得心应手,刚柔相济,创作出气势恢弘,潇洒神飞,具有自己特点和风格的好作品来。
三、以情为基;对书法艺术的喜欢和爱好,是学好书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一种好的书法碑帖、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常常是百看不厌,百练不厌,爱不释手,看一次有一次的收获,练一次有一次的提高。这就是感情所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没有这种爱好和感情,是无法学好书法艺术的。我从开始练字一直看的是褚遂良贴觉得喜欢他的字所以百写不厌,只有自己喜欢才有耐心,心静坐下来仔细写,由于我学的时间短字体不太好,以后我多加练习希望更进一步。
而目前随着电脑、手机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书写方式面临着电子商品的空前挑战,汉字书写水平的群体化下降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新技术的冲击并非导致人们书写水平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崇尚快节奏和新鲜感的现代文化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忽略古老汉字所蕴藏的丰富艺术价值,也逐渐钝化了对汉字独特美感的审视能力,对传统汉字文化缺少一种心底的珍视和敬畏。针对“汉字危机”,教育部发布通知,要求小学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三至六年级的语文课程中,每周安排一课时的书法课,普通高中设置书法选修课程。根据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识字写字”部分做了一些调整,明确要求加强写字教学,第一学段规定“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第二学段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的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贴”;第三学段“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对中小学生而言,书法课可以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于国家而言,书法课不仅提升国民素质的要求,更有着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滋养子孙的现实意义。所以,大家一致认为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学生的书法教育是和
老师分不开的,要想“书法进课堂”顺利开展,在学校里开设书法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不足,市教育局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联合青海省书法协会开办了西宁市首届书法教师培训班。我想这也许就是开办此次教师书法培训班的根源所在。
总之,此次书法培训学习不仅提高了我们年轻教师的书法水平,也对传承民族的文化艺术,修练人的涵养素质,对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书法教育活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在今后一段时间中,要尽量挤出时间,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积极行动,尽快地消化和吸收培训的知识,尽快达到培训的目标和要求。努力为书法的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书法学习心得
环境学院 安全工程1001 3100904007 陆佳园
书法学习心得
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经典民间艺术被历代传递至今。通过书法选修课的这个平台,我也稍稍了解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在富有感情的艺术汉字中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感受书法艺术美带给我们视觉和心灵的享受。
有关书法的概念,众说纷纭。一般情况下,书法可以定义为:以汉字为载体,运用书写工具去表达内心思想情感的艺术。由定义可见,中国书法与汉文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书法文字是伴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只不过,这时候的书法正处于萌芽阶段。事实上,中国书法史是伴随着汉字演变而来的发展史,中国有了汉字,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法艺术逐渐兴盛起来。
其实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书法的影子,无论是大街小巷的海报宣传,还是每天运用书法的技巧去写汉字,书法无处不在,只是参加了书法这门选修课后,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以学术的眼光去看待这个美丽的经典艺术。
必须承认与书法密切相关的是一群优秀的书法家,看字如看人,各个书法家的迥异个性造就了各类不同的优秀书法作品。书法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还可细分。每一种字体都有着不同的韵味,可以说是无声之间,无形之相,拥有着独有的美妙的规律。
古代书法家写字时大多写自己的诗作或文章,创作起来得心应手,甚至有种荣耀感。当代人大多已没有创作文言文的功底,创作时只能是抄录古人的作品。有时候古人不经意间的创作即使是草稿也更是真性情的流露,而被后人称颂描摹至今。东汉时期的偶创飞白,蔡邕看到有几个工匠扫帚蘸这石灰水在刷墙,灵感来了回家准备好笔墨纸砚想象着工匠刷墙掌握好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这就是蔡邕独创的“飞白书”。王羲之,又是一位绝对的书法爱好者,一次在稽郡山阴的兰亭宴会上,只见他当场挥笔写文来纪念这次宴会,于是就成就了有名的《兰亭集序》,堪称经典中的经典,被认为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一副好的书法作品,犹如一副好的山水画,它必然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气势连贯,笔虽短而意却连。我们对美的欣赏和领略,并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必须从多方面去领悟,并把其与自己的认识联系起来,甚至可以同作品显现出的人格化的物质内容进行交流,这样才更体现出书法带给人们的价值。
第五篇:书法学习心得
书法学习心得
13小教文2阚云13159070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琴棋书画”一说,其中“书”自然指的就是书法。书法在现代分为三种:毛笔、钢笔、粉笔。当然,自古流传下来的毛笔是书法的基础。我最早接触到书法是在刚上小学时,那时候还不懂何为书法,只知道按照老师的要求,美其名曰:练字。虽然坚持下来把字写得还算可以,但那只是硬生生的模仿,毫无生趣可言,更谈不上艺术了。自己渐渐的长大了,读的书多了,才对书法有了些许了解,也开始自己学习,慢慢摸索。第一次自己琢磨书法艺术是通过欣赏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很喜欢这样的楷书,很正,每个字都端庄雄伟,遒劲郁勃。我被他的书法深深吸引,所以我最早练习的书法就是颜体。后来,颜体练得自我感觉差不多了,就练了王羲之的行书。
上了大学,我又接触到一种新的字体:褚体。第一次看到褚体时,觉得褚体与我之前学习的颜体、王体有些相似,但又很有特色。褚体不像颜体那样用笔匀而藏锋,内刚劲而外温润,字的曲折出圆而有力;也不像王羲之的行书那样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用曹植的话来讲就是“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学习了近一学期了,对褚体感觉最深的就是他的字没有一笔是直的,而是曲的,字体清丽刚劲,从笔法与体势上来说,笔法娴熟老成。我觉得褚遂良的笔法跟晋人的风度很相似,褚遂良书法的线条让人感觉充满了生命。他的整幅作品以弧形线条居多,就比如说一个“言”字,即使是短线条,也有一咏三叹的情调。
虽然以前也练过书法,但是我在刚学习褚体时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中小学水平的延续、字写得太大或太小或大大小小、风格自创,章法混乱等。正式的上了书法这门课程后我知道了学习书法需要有心、有法、有恒。在慢慢的接触并学习了褚体以后我学会了褚体中的运笔,也就是如何起笔、如何行笔、如何收笔。这是三笔字书写应具备的三个步骤。起笔分为尖入、逆入和切入三种,切入时要注意由左上向右下迅速切入,点到为止;收笔时有藏锋和逆收。行笔时要注意每个笔画的写法。例如写“丿”,用切入时不能有明显的弧度,由重转轻,而有的字中的“丿”(像’广’)就要用尖入,《雁塔圣教序》中的撇画一般都带掠势,上部稍直,行笔至中间以下轻快左扬,掠处部分,饱满而又自然飘逸。短撇则运笔爽利挺劲,收笔回锋,映带下一笔画(像“合”“天”);“捺”画分为斜捺和平捺,总体写捺画时要由轻到重再到轻,写斜捺时要用尖入(像“大”“父”等),而写平捺时要用回锋,一波三折才好看(像“通”“过”等),并带有明显的隶书意味,厚重而含蓄,从中能体会到其古雅的韵味,也能探寻到褚遂良书法的渊源所在;写“横“时分为短横和长横,短横要用尖入法,中长横才能用切入(如“言”“月”等),而且横画方向要基本一致,间距大致相等;“竖”落笔较轻,缓缓铺毫行笔,收笔处厚重饱满,形态由细到粗。“S”形只是调锋手段,不可盲目追求,只能顺势而为(像“抑”“邪”等);写框型时要注意上宽下窄,书法里的框型没有梯形(像“固”“国”等);还要注意的是笔画较少的独体字要写扁(如“二”“三”这些字),左右结构字的基本规律是以左让右(像“松”“栖”)。王僧虔曾提出:书道之妙,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写字与书法虽然不是不是同一概念,但他们之间却没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书法必须具有写字的基本要求,而写字向美的追求就是向艺术升华。正因为如此,在现实中便必然对写字提出了艺术的要求。书法写的是字,至于字与字连成什么样的文义,那是一个问题。不管文义只考虑字,等于一个人没有灵魂,没有生命。所以学问之道,犹如垒金字塔。下底不宽想向升高是不可能的。用这个道理来说明书法应有丰富充实,渊博精深的教养的道理,是深刻的,也是形象。所以我们所学习的书法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表现自然,回归自然。在学习了一学期的褚体后,我深深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想我在以后的书法学习中会更加努力地练习,理解书法的真正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