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史与家训
家史与家训
家史部分
一、曾祖篇
曾祖父王渊民出生于1914民国3年,自幼家贫,他的父亲上过学堂,文化知识丰富,一生以卖文为生。曾祖父在他父亲的指教下,颇晓礼仪和为人处世之道,小小年纪为改变家境贫穷落后状况,为了生存决定走出去闯荡自己的一条路,1878年也就是他刚满17岁时,不听父辈劝阻只身去兴化城,来到兴化城举目无亲、人生面不熟,自己找了一家酱菜馆当学徒,跟着师傅学习酱菜制造,干了一段时间市场信息掌握了不少,同时曾祖父人又懂事机灵,学什么都很快,甚得师傅欢心。又过了几年,曾祖父向师傅诉说了自己的家境和志向,取得了师傅的信任,由于师傅年事已高,曾祖父不久就被“三元”酱菜馆任命为新掌柜,经过一年总柜的业务实践,曾祖父的工作能力得到了老掌柜的认可,酱菜馆也越做越大,名气越做越响。再到后来,老掌柜去世,膝下无子,便把这酱菜馆全盘托付给了曾祖父。曾祖父凭借多年的经验,融入自己的心得体会,创造出一套独有的酱菜制作配方来,他制出的酱菜颜色纯净,香飘十里,口感醇厚,让人欲罢不能,”三元”酱菜也成为当时兴化无人不知的著名酱菜馆。
在曾祖父25岁时,由媒人牵线,认识了曾祖母,两人携手经营酱菜馆,曾祖父负责进货、出售、账目统计,曾祖母则主要负责酱菜制作与店铺打理。制作酱菜是一件不易的事,听曾祖母讲,当时条件差,都是靠一双手,高脚菜很重,一捆,好几十斤呢。曾祖母一般一天要处理几百斤的菜。菜买回来,晒两个好太阳,曾祖母便开始工作了。首先是洗干净。大冷的天,要把二三百 斤菜洗干净还真是不容易的事,菜桠间脏得很,有烂泥甚至有粪便,曾祖母总是亲自上阵,两手冻得通红——曾祖母的手,一到冬天就皲裂,口子还不小,总是抹歪歪油(蛤蜊油,对治疗手脚皲裂有特效)。终于,洗完了,放到大桌上晾几个时辰。干了,就开始抹盐,是那种粗盐,一棵一棵的,内内外外。然后,一层层码到 大缸里,根朝外。码好,曾祖母就穿起长筒雨靴,站上去,使劲踩,严实后,搬起家里一块不小的青石,枕在上面。二十多天的样子,卤水便出来了,咸菜全部漾在卤 中,缸里泛起泡沫。这个时候,就准备晾晒了。找一个通风朝阳的地方,扣好绳子,把咸菜一棵棵“骑”到绳上。这是个漫长的日子,必须不厌其烦。要知道,把丰满水灵的水咸菜变成干瘪的老咸菜,没有一点耐 心自然是不行的。慢慢地,在不知不觉间,水咸菜颜色变深了,变“老”了,干瘦的老人一般。等彻底风干,收下来,切成两厘米长,塞进坛里,越紧越好,曾祖母常常借助于槌棒,让曾祖父帮忙。到了后来,有了一定的资本,酱菜馆的员工也逐渐多了起来,曾祖母亲身上阵的时候就少了,大部分是教授员工制作技巧,酱菜馆就这样蒸蒸日上。
曾祖父经商是很有一套的,他深谙经商之道,了解商业信誉是第一位的。他经常施舍饭菜给门口的一些乞丐,或是给他们一些工作让他们混口饭吃。有经济上遇到困难的朋友,他总是慷慨解囊。有一些穷苦的家庭,常年赊账来买酱菜,曾祖父也没有过一句恼人的话,总是对乡亲们满脸和气,在县城里人缘很好。有的时候有那种“地头蛇”来找麻烦,曾祖父也总是笑脸相迎,秉承着“和气生财,不招惹是非”的家庭精神,一次次化解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祖父也曾为国民党军队提供过酱菜,为国家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解放后,随着国家一五计划的开展,曾祖父的酱菜馆也已经变成了“顺民”酱菜厂,后来,由于国家大力开展“公有化”、“国营化”,曾祖父的私营酱菜厂理所当然的被国有酱菜厂合并,曾祖父也终于离开了他所热爱的酱菜行业,和曾祖母一起安享晚年。
曾祖父与2003年去世,享年89岁。曾祖父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不屈不饶的创业史给我很大的启示,他为人心地善良、开朗豁达、乐于助人、帮助穷人、不畏艰险、敢于吃苦,也奠定了我们家“乐而不淫,怨而不怒“的家庭精神。
二、祖父篇: 在解放战争时期,祖父(1946-)降生在我的家乡——兴化,从此开始了我祖父坎坷的上辈子,其实祖父还算幸运,至少不必承受战争带来的死亡的恐惧。
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这段期间,我国对农业的改造影响着祖父一家人的生活。一开始土地改革,祖父家已经不是地主好多年了,自然也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1953开始对农业进行改造,从农业互助组-初级生产合作社-高级生产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这些时候日子还算好过,至少能吃饱。曾祖的家底也算殷实,祖父有着幸福的童年,衣食无忧,一直念书到中专毕业(在当时绝对是高学历)。
从1958年开始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祖父一家劳力少,只有曾祖父一个人顶着只求三餐有吃就行了,那时候祖父没有成家,自然日子也好过些,但接下来的几年中,祖父经历了许多苦难。
祖父娶了祖母后生活刚开始时还好,但随着我父亲的出生,我三个姑姑我叔叔也相继出生,日子越过越难,家中都快开不了锅了。那时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已经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伤害,祖父也早和曾祖父分家(当地的习俗,儿子结婚后自成一户,与父母分屋分粮食)了,当时没有谁有能力照顾谁太多。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家里实在是开不了锅了,祖父想去找人借点粮食,这事让村里管粮仓那个姓刘的人知道了,他来家里找到祖父给了我祖父仓库的钥匙说让我祖父去先去拿点粮食渡过难关,就当是借的,但必须在晚上去不能让人看见,那不然人人都要粮食了,粮食可以以后再还,祖父信以为真,晚上拿着钥匙去仓库,没想到刚打开门,就有人拿着火跑过来说抓小偷,祖父当时十分害怕,就跑进了山里不敢出来。那个疯狂的年代人命不值钱,全国都在**中,都在搞革命,谁还管一个小乡村如何,这要是被抓到还不被打死啊。就这样祖父在山里一躲就是一年多,除了祖母外没有谁知道他躲在哪,而祖母就定时给祖父送吃的过去,家里的重担全落在祖母肩上,祖母是一个坚韧伟大的女人,没有她这个家早就散了。再后来,因为曾祖母的弟弟在解放战争时期去了台湾,祖父不知怎么的,又被扣上了“海外关系“的帽子,遭到了反对派的批斗,挨了打被下放到牛棚,祖父也没有怎么反抗,当时的社会就是这样,一切都是颠倒的。我记得爷爷在生产队一直是饲养员。除了喂牲口,就是三个饲养员有分工,我爷爷是负责四五十头牲口的草料,就是每天从生产队的打谷场把预先铡好的草料,用大单子背到马棚的草池子里。爷爷七十多岁还在生产队做饲养员,到雨雪天,妈妈就叫我去马棚帮爷爷背草料。有时爷爷生病,我就去马棚帮爷爷喂牲口,晚上几个饲养员轮班,我有时很瞌睡,爷爷就拖着病弱的身体去给牲口上料。那时爷爷是我们家唯一的一个男劳力,因为父亲在为工作,工资又底,所以爷爷是家里天。
多年后与母亲聊天问起,母亲说:“你爷爷厉害的很,抽烟、喝酒、泡茶、打牌,花销大,有一次未遂他意,马上写信过来大骂,扬言要从老家过来教训你父亲。”母亲还说:“你爷爷坐了牢,对你父亲的影响很大。”
已是成年人的我,第一次听说爷爷坐过牢。“是你大姑父抓起来的,”母亲轻声的说。
“你大姑父是陕西西安郊区人,四九年跟随部队南下,解放了兴化县城就留下了,转到县公安局工作。那时你大姑妈是兴化县医院的护士,追求进步的她自作主张解除了和一个地主儿子的婚约,嫁给了大姑父。”
印象中的大姑妈身材中等,胖胖的,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特别漂亮。至于她和大姑父是如何认识的,母亲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大姑妈待人热情,爱聊天。有次住她家时,清晨她去买菜,我们左等右等不见人回,结果母亲被大姑父拉到窗口看,大姑妈还挽着个空菜篮在楼下和人聊天呢。
“你大姑父文革的时候当了红卫兵,因为根正苗红,还成了卫兵队队长,为了体现‘公平’,你大姑父六亲不认,把你爷爷抓进牢里关了半个月。“
文革结束后,祖父得到了平反,被安排进全县最大的百货中心工作,因为工作勤奋又有文化,被领导看中,升了职。后来,领导被调任进粮食局,祖父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了科员。祖父小的时候练就一手好书法,又会写文章,在做科员时经常帮领导写稿子,拉近了关系,领导也很欣赏有才干的祖父,于是祖父一路升迁,最终成为了粮食局办公室主任。要知道,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背景下,粮食就是百姓的命根子,祖父俨然成了全县的父母官,尽管身居高位,但是祖父两袖清风,不拿公家一粒米,平时用的穿的都很朴素,从未听说有什么污点。那些思想不正的人也常常吃闭门羹。但是天妒英才,由于工作繁忙,应酬也多,祖父在四十多岁时就中了风,幸好得到及时的救治,没有什么大碍,但此后,组织上为了防止祖父过于操劳,便把祖父安排到二线工作,不再亲自处理公务,于是祖父也服从了组织的安排,从忙碌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又回到了舞文弄墨、花鸟鱼虫做伴的悠闲生活,他笔耕不辍,一直坚持向报社、杂志投稿,到退休时,已经有百余篇作品变成了铅字,退休后,他还是热爱文学,写家乡,写亲人,一篇篇质朴而感人的文字连缀成一部个人文集,日前已经自费出版。
祖父是幸运的,因为曾祖父,祖父不是文盲;因为祖母不离不弃,祖父才能渡过那段艰难的岁月;虽然只是平凡简单的一生,但祖父是满足的,平凡简单才是真实。
祖父有两个弟弟,二弟小时候没有去学校,十几岁就进了工厂,后来一个人出去打拼,又赶上文革,与家里断了联系
文革后,二爷有了音讯,在南方参加了军队,后来二爷还穿着军装回了老家,老爷爷老奶奶很高兴。因为,在家里很艰难的时候,老爷爷,让二爷断断续续的上了两年多成人学校,能识文断字,后来二爷很用功,在那时他能写一手很漂亮的文章。给报社写稿件,开会做报告,都是亲自操刀。所以,老爷爷见自己的孩子当“官”了很高兴。我稍微纪事的时候,那天下着小雨,爷爷抱着我,滑到了,爸爸又把我抱回了家,后来才知道,一般来说每隔两年,爷爷总要在秋后生产队种上麦子后,农活不忙了,到南方去看看二爷,在那里住上一段日子,那次就是想叫我跟他一起去,由于我还不到三岁,又下着雨,爸爸才从火车站把我抱了回去。
1969年快过元旦了,我上小学,爷爷说去看二爷,我就请了假,随爷爷一起到南方去了,那是个很美丽的小城,依山而建,山青青,水悠悠,古老的城墙,高大的城门,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记得开始在市委住着,市委在山坡上建着。那里的山不是很高,要说就好像我们这里的岭,不过,山上都是树,各种叫不上名来的树,青枝绿叶,郁郁葱葱,那时的古城墙还很完好,古城墙边就是河,那水清的跟镜子一样。我两个堂叔比我大不了多少,二叔比我才大一岁,我们玩的很开心。后来,二爷说,我们看看你玉莲姑姑,我们在中午,从水路去,坐在船上时,很高兴,到晚上7点多才到,在姑姑家的县城里住了一个晚上,然后到她乡下的 婆婆家去。二爷说,他在南方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当地的土话一句听不懂,还要姑姑做翻译,那天晚上爷爷与二爷两个住在一起,我与二叔住一起。那天晚上下起了大雪,听二爷讲这里难得见这么大的雪。我与叔叔一起出来看雪,那小山包上的竹子被雪压得枝条都是弯弯的。那里的农民,尽管冬天很冷,还下了雪,可是依旧穿着草鞋。从乡下,回到崇阳城,由于水路不能走,公路也不通车,就只好滞留在那里了,晚上二爷讲起了家史。说起了早年的苦难,说那段历史是血泪斑斑,斑斑血泪。当时我与叔叔都是泣不成声。
二爷关心时事,常叹世风日下。他最怀念传统社会和计划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列思想在他脑子里协调成一个极美好的中国模式,他时时以这二者来对照现实社会。变完了,变完了,是他评价现代社会的固定模式。他常说过去是怎样怎样,有一种牧歌式的惋叹。
三爷年纪小,在成了人之后,被分配到建筑公司工作,由于他工作积极认真,被单位选送到学校学习建筑专业。后来,在经济改革大潮的推动下,他离开了单位,下了海。在外打拼了几年,离开单位后的三爷打过工、卖过手表。在生活拮据时,他吃了上顿愁下顿,甚至居无定所,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县里经济开发区的开始建立,三爷也回到家乡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他凭借着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承包了一批建筑工程,由于他讲诚信、重质量,很快就得到了众多客户的认可。
望着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其间流下了自己的多少汗水啊?选三爷对高邮这块充满着希望的红土地产生了难舍的亲情,高邮成了三爷的第二故乡。
当高邮县政府开始向各界发出招商引资的信息时,三爷就决定将他在建筑生涯中积累的资金投入到这一片热土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表达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三爷决定从事建筑业和旅游商务服务业,以形成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经营实体。2001年他投资兴建的三星级酒店——高邮大酒店落成开业了,三爷迈出了新型私企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他的企业渐渐成长起来。
高邮大酒店虽然是一个私营企业,但三爷为了实现从建筑业到酒店管理的角色转换,他还亲自到广州中山大学学习酒店管理知识,并取得国家旅游局岗位职务培训指导委员会颁发的酒店总经理合格证书。
酒店试营业期间,他高薪委托有着丰富酒店管理经验的昆明“红河宾馆”对酒店进行管理,并请来当地驻军对新招员工进行军事化训练,使酒店一开始就规范化和标准化,走上了良性发展之路。
同时,三爷非常注重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三年间使员工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经营业绩不断增长。
三爷立足于培养自己的员工走向管理岗位,为让他们从理论到操作都能适应服务要求,酒店出资让选中的思想品质好、业务能力强、有上进心的员工到云南师 大旅游管理大专班进行系统学习,还从昆明请来酒店管理专家到酒店进行知识讲座,每年还请公安干警到酒店给员工进行安全业务知识培训,还请县消防大队专业人 员给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三爷成功了,但他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富而思进。
酒店开业三年多来,为促进高邮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解决了20多名下岗工人、2名残疾人、70多名待业人员的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700多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20多万元。
再后来,三爷不再管理酒店,把酒店交给了后辈,但高邮大酒店已经成为高邮的地标性建筑,是两代人共同的记忆。
三、父辈篇:
我爸爸出生在六十年代,小时候体弱多病,两三岁的时候的一次大病几乎夺走了他的生命,那时候我奶奶还狠下心把他丢了,还好我曾祖母把他捡回来了,不然就没有今天的我了。那时候全国上下穷得厉害,吃不饱穿不暖,奶奶这一决定也是情有可原的。爸爸读书不认真,他说六七岁的时候上小学每天在课室上课的时间很少,基本上的都是劳动课。一放学就去捡牛粪云云之类的。然后送到生产队去记工分。那时候还没到改革开放时期,加上又是文化大革命前后的日子,当然是过得艰难了。还好我爸爸不是一个读书人,否则说不定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会被牵涉其中呢。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父亲从我懂事起就一直教导我要好好念书,不要学他当年。我的父亲没有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故事,就是老实本分的平头百姓,他爱好二胡,爱好养鸽子,最近还在市里举行的信鸽大赛里拿了奖。我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样有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父亲,但是这影响不了我们对父亲的浓浓爱意。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大叔,198x年的夏天,我大叔考上了高中,录取名单里也有他的名字,但他却总也找不到自己的录取通知书,熟悉其中规则的老师告诉他,他被别人冒名顶替了。
当时还没有我,我不知道大叔有没有痛哭流涕,有没有怨天尤人,等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大叔已经是小学里最优秀的代课老师了。
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大叔自己大中午的经常出去,那么毒的太阳,叔叔去干吗了哪?我想不清楚,跟奶奶要了一毛钱,然后去买冰棍吃了。
两个月后,叔叔买了一个冰柜,然后在冰柜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雪糕,有一毛的,有两毛的,甚至有五毛、一块的“奢侈品”在冰柜里。他教书的时候婶婶就看着冰柜摊子,他下班了草草吃过饭就马上接替婶婶的工作,到了周末更是一盯就是一天。
守旧的老人们想不懂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花几千块钱买个冰柜去卖几毛钱的冰棍?花20块钱用木板加保温泡沫做一个不就行了? 可是,冰柜的成本半年就收回来了。
卖冰棍是个厚利行业,批发五分的冰棍就能卖一毛,批发两毛的冰淇淋就能卖五毛,孩子的钱,很好赚哪!但是我也只找奶奶要一毛钱卖冰棍,并不是奶奶不疼我,而是五毛钱一个的冰淇淋很难买到。
别人用木柜子卖冰棍,因为怕化了,只敢买卖最廉价的冰棍,雪糕、冰淇淋这类高档货色,每次都只敢在进货的时候捎带着卖几个。因为中间环节堵住了,孩子们没养成吃好雪糕的习惯,生产厂商也不会生产太多好东西。
大叔正是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农田里捡别人丢弃的农药瓶,捡完了周围几个村子的药瓶,最终用卖废品的钱买到了全村第一个冰柜。孩子们吃上了更好的冷饮,叔叔也成了冰棍加工厂里最大的客户。这只是第一步,大叔发现村里的商店只卖最畅销的商品,对比较偏门的商品敬而远之,村民们买个塑料薄膜,买个漆胶涂料都要跑到十几里路以外的村镇。他就用卖 冰棍赚的钱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凭借良好的态度和认真的经营,很快也获得了成功。顾客来他的店里如果发现没有某种货品,他两三天就会去进货,然后亲自通知顾客。久而久之,顾客相信他的商店是一个应有尽有,充满奇迹的地方,遇到什么生僻商品,很自然的就来找叔叔了。如果说前面的事例只是一个艰苦奋斗的青年农民如何聚焦客户需求,从客户的手里接过钱;接下来大叔做的事情就是主动进行业务创新,劝客户主动从腰包里掏钱了。这些东西到现在我觉得城里人也未必会想到,会做到。
每个村子都有公立的广播站,用于宣传计划生育一类事情,偶尔也会有游商用一包烟打动广播员大爷帮他们广播一下“村头广场上有个卖韭菜的!”这类商机。大叔 并没有租用公立广播站,而是直接自建了一个。从那以后,他再进货就不仅仅是考虑村里人有没有买过这个东西,而是村里人有没有可能买下来。各种或新奇或实用 的玩意从村民的耳边一过,可能半个月、一年以后的闲聊中他们就会想起大叔的商店里有哪样商品可以做更好的解决方案。大叔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个时候打击私盐私烟的风潮蔓延到了我们的村子,两毛钱一斤的私盐买不到了,五毛钱一包的廉价烟也买不到了。像大叔一样开大商店的 几个商人都弄到一张官方的供应执照,继续买卖官烟官盐,而那些小商店却发愁了货源。很快他们发现从大叔那里可用以成本价拿到烟草和食盐,而其他的大商人则 会在成本上加上一点点利润,于是不仅我们村,临近村里的小商贩都去我叔叔那里转买烟草和食盐。可能其他大商人会笑我叔叔傻,一年以后,我叔叔一家的出货量 就超过了他们几家,年审的时候,他们也都失去了烟草和食盐的供应执照。叔叔虽然还用成本价卖盐给商人们,但这个时候他已经有了隐隐的控制力。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事情,这两年的几件事情让我更感到震撼。
几年前,我们当地的农村信用社因为金融诈骗被连根拔起,普通村民只能跑到几十里外的镇子上去存款、取款。当大部分人把这个当作牢骚和谈资的时候,大叔却看 到了商机。他自费购买了几大银行的转账机,然后往自己的帐户里存了几万块钱,然后在商店的收银台上储备了一万现金。然后他就向全村广播了一条消息“老乡们 注意了!我的商店可用代为存款,你将存款交给我,我就会从自己卡里将钱转到你的帐户上;你将自己帐户里的钱转给我,我就会会给你现金,每一千元收一块钱手 续费!”。我在此并不是想说他赚到了这一块钱手续费,而是他引来了客流,而这些客流都是怀揣现金,极易勾起购买欲望的!
去年我回家的时候随口和大叔说了一声现在买火车票真难,咱家也弄个代售点吧。说完我就后悔了,怎么能跟长辈提这种不可能的建议哪?然后又改口说火车票代售点很难批下来,算了再说吧云云……
今年叔叔的QQ签名改成“三乐百货商店代售火车票”,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细细打听,原来是他和一个交通便利的代售点合作,村民们在我叔叔家交钱,去代售点取票。这次叔叔不仅仅赚到了手续费,旅行用品也是大卖特卖了。
很多商家跟叔叔学着去买冰柜存冰棍,也有一些商家学着叔叔做自己的广播站,也有商家狠狠心大范围的进货,像转账机存款、代售火车票的点子早晚也会被他们学 去。但他们的生意不温不火,而我大叔却真的知道,买冰柜是因为顾客要买优质雪糕,做广播站是为了提醒顾客自己有一套更好的解决方案,大范围进货是为了让顾 客认为这里应有尽有,所以他的生意才会特别红火。
任何事情都不难,再难的事情也怕用心的人。
家训部分
我们家的家训大概可以总结为“乐而不淫,怨而不怒“,无论遇到喜事或是祸事,尽量不声张,不招摇,遇到麻烦,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或许有人说这是一种消极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平庸主义“。但平平安安才是福,经历了沧桑与变迁,希望有稳定,安宁的生活,体现的是儒家中庸之美,凡事都不可过度,表现感情点到为止,要内敛而不可外露。一言蔽之:不嗔不喜、以和为贵。这恐怕也是大部分中国平凡百姓的共同心理吧。
第二篇:家史家训
家史家训
关注家史家训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延承不断的国度,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上,一直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尤其在古今千年的大标尺下,在没有出现思想传承被中断、被毁灭的情况下,在千年厚重的文化积累中,中国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独有特色的家国伦理观念。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通过家长的思想情趣、行为举止与道德观念等等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与人格塑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面对我们如今十分复杂的国家经济关系、繁重的责任的国内企业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稳定工作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问题影响下,以国家为中心不忘本、牢记历史任务,团结一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进行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对于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任务。
家风也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与作风,是一个世族的风气。而家规呢,则是为了很好配合家风这个“德品”的熏陶,在有可能悖离这个主题的情况下,而作出的相应性的警告、惩罚与处理的机制。所以从这里来看,家风与家训二者一张一弛,一松一紧,既有利用道德规范,又有依规而行。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带着一种紧然的制度约束。从这里来看,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国家治理将道德引导与法制建设共同发展的影子。
在今天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遵循党的指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核心贯彻家风家训实现党的建设。
关键词:小康 家史 建党100周年
正文:
家史家风贯穿一个家族一代又一代,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时期家庭经济发展也不同,100年来生活学习方式,家族氛围,生活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着。在不同的时间也有很多困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开调查。以下问题是邻居和朋友提出的。一、你家族从以前发展到现在有什么时间变化。第二,家庭的重要成员受到影响。三、与家人相处的宝贵经验。
我们采访自己小区的一些人做了一些反馈,通过查询一些资料国古代社会,最根本的结构以“亲缘伦理”为基础。一些名门望族非常注重庭训家教,他们致力于锤炼家庭成员的精神与品德,以求后代不辱祖先、光耀门楣,很多家风与教子故事广为流传,被民众津津乐道,这也成为培养个人道德的原发性起点。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化为三口之家,甚至夫妻“小两口”,早已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空洞的说教很难让人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提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伟人、多少名人,大家感觉离自己还是有点远,但是普通百姓对于本家族的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一般都有高度认可。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展开,那就是:以善念为中心,心要静、体要勤。生活中要以善的念头为核心,延伸出一内一外两个家训家教基本要点:静心与勤体。先说善念,“念”字拆开就是“今天的心”,今天的个念头都是善良的,其行必善、行善三方面时刻警成自我对话的习惯,音,追求慎独的心就是当下的心。我们当下每正。善念需要从视善、语醒自己。“静心”是养倾听内心深处的声境界。这其中要学会正视几个“心”:贪心是破坏幸福的最毒之药;瞋心会摧毁所有过往建立的美好;痴心会带我们走入狭隘封闭自私;慢心让我们傲慢自大而失去务实的根基;怀疑之心会让我们众叛亲离。“勤体”不仅指勤劳,还包括勤奋读书、勤快做事、勤俭持家、勤于助人、勤恳谋划。现在的家风,应该是上一代人或者一个家族成员互动所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传统所谓的老祖宗给了几条要我们集体遵守的训示。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必须看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变化。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人的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这种家庭的传统决定了一个人走向社会立身处世的状态。
通过这次访谈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时代是不断在发展进步的,我们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变,这一切都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进步,终于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从贫穷到富强到飞跃,实现了伟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站在了世界强国的行列之中。
我们又采访了母亲工作单位的同事,他谈了谈他家族的变化,30年前,他的家乡还是一片荒芜,那里什么都没有,交通不发达,人烟也很少,就像是现在的一些偏远的山区一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他们的家乡得到了改善,他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一点一点的他们的村子变成了小镇,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也更加的轻松了,人们有了钱,生活又不错,可以自给自足村子里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改善,小镇出现了许多的大学生,也有许多人回到村子里继续支教,帮助村子继续走出贫困,走向更远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之下,社会越来越好,全国人民思想开放了,工作更加的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与时俱进,经受了各种考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爷爷这一代老人见证了中国命运的转折。他们见证了黑暗的文化大革命,也见证着使中国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改革开放,他们是时代转折点,他们影响了后代人的生活,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就像上一个采访的人一样,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爷爷在谈及她自己的家乡变化时,她明显的说到了自己家乡有了极大的改善,从原来一片荒芜,到现在青山绿水周围绿化特别的好,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现在过上了自己认为非常幸福的生活他也说了,他非常感谢党,正是因为国家不断地帮助这些偏远地区,不断的不断地用资金资助这些偏远山区的人,他们才能够走到今天,不仅仅是他,包括他周围的人都得得到了极大的幸福和满足。她也在教育着自己的子女,将来一定要报效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将来有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回来,将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好,他的儿子是一名老师,现在正在自己家乡所属的小镇支教,她说她告诉儿子,无论将来能够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家很重要,我们要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的美丽,我们听到这里很感动也有很多的想法和感慨,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特别特别的幸福,相比于老一辈,我们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黑暗,有的是和平和享受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想做自己做享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父母和孩子是最直系的亲属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当中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困难。
我们还采访了他们身边和身边的很多人,问了他们很多家庭问题,比如与家庭的宝贵关系,以及如何度过家庭的困难时期。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核心,其他家庭关系也源于此。从特点上看,夫妻双方关系“最陌生”却又“最亲密”:彼此发展之间存在没有一个血缘社会关系,大多是由陌生相遇而逐渐走到学生一起,并陪伴我们一生;世界那么大,能够走到一起真的很不容易,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更加的不容易。既然成为了夫妻,那么我们就要珍惜这段关系,在很多国家如果草率的离婚都要付出一定的责任,虽然中国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我觉得夫妻是最亲密的关系,更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因为人的一生很长,而陪伴你最长的人就是你的配偶。只有善待你的配偶,珍惜你们之间的夫妻关系,才能够让你生活真正的幸福快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配偶都不懂得珍惜,那么她也不会处理好其他的关系。夫妻财产关系“最圣洁”却又“最平淡”:两个人都是因为他们爱情升华而迈进神圣的婚姻殿堂,但同时企业又不得不走进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的琐碎工作生活中。婚姻是由感情组成的,而不是由真理组成的。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往往为了家里的一些琐事,必须明辨是非高低,你短我长。这本质上反映了如何把握婚姻法的运作。这无伤大雅;另一重要方面,大事要避风头,遇到一个原则性问题时,要有创新意识地避免出现尖锐对抗,原则就是要讲,但不在自己一时。一般来说,小事要防止大事变成大事,大事要努力变成小事。在夫妻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要相敬如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要注意在伴侣上下班,回来之后我们要体谅他们的心情,不要是因为自己不开心,或者工作上的压力而把脾气带到家里来发泄出去,无论是发泄给伴侣,还是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家庭的问题就要在家里用,在家里的态度解决,而不要带入外界其他因素,家应该是一个温暖和谐,互帮互助是家人的避风港,是大家休息的地方,而不是自己不开心,有压力之后缓解自己压力,放纵自己的场所。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最核心,最核心的问题,而其他家庭关系的好坏,也大多来源于此,从特点上分析看,这种关系是最亲近的关系,所以在平淡的夫妻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也要体谅着对方的不容易,和他对这个家庭的付出,不要时不时的去发泄自己的脾气。只有处理好了,夫妻关系才能够使其他关系更加的融洽。
爱是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教是方向的指引。有爱无教,犹如航行于大海中的船只,开足马力奔驰于茫茫大海中不知航向何处,随时有安全的顾虑。有教无爱,空有明确目标、方向,却无前进动力,亦无收效之期。所以,在“爱他”这部曲中就有正误之分,其分别在爱中有无教的成分。然而,教也有正教与误教。何谓“正教”“误教”?除了一些社会公认的是非正误外,家长能不能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也是教育的正误分水岭。不知他便盲目地教他,其正确性与有效性势必不如知他然后教他。因此,在“教他”之前先要“知他”这点极为重要,然而用心陪伴与观察便已知过半。
如果家长想教但不会教,甚至教错,亦属枉然。现在许多家长既爱子不得法,又教子不以道,如何能冀其有好子孙?纵然某代家长未必贤良,但若他有优秀家风传承,定可发挥正向功能,纠正错誤,免于沉沦。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呢?首先,尽职调查以能力为前提。为人父母不仅是一种天然的责任,更是一种多重责任。其一,作为一个监护人,要担当起社会抚养、监管的责任,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管理工作经验,还需要我们付出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起说教解惑的责任,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三,作为朋友,要承担起孩子同伴、伴侣的责任,需要“在孩子的个性上作为一种提升,在自己作为孩子的行为上”。第一种的结果是,过度的保护,带来一个孩子的无能。我们周围的例子有聪明的母亲,笨拙的女儿,精明的父亲和愚蠢的儿子。第二个结果是过度溺爱,导致孩子麻木不仁。正所谓,惯子即杀子。从古至今,从中了解到外,这样的事例可以不计其数。我认为这是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父母对子女,爱则爱矣,教则教矣,但没有坚持“让他做”。结果爱等于白爱,教等于白教。比如教他要孝敬父母,却不曾要求他做一次端茶倒水的行为;告诉他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处理,却天天帮他整理书包。现如今八成以上的家长不知如何爱孩子,不知如何教孩子,以致忧虑、彷徨、痛苦、失望,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小事。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请趁早在他小时让他“做做看”,而且要很有耐心的反复检讨改正。当然每一要求都要考虑是否为其能力所及,不要相信他将来自然就会。现在为孩子包办一切,有可能要服侍他一辈子,届时请不要抱怨,是你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严格说来,是你让他成为这样。因此,对于孩子犯了大错误的时候,当时不应该进行调查,以后要处理好感冒问题,帮助分了。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生命。因此,小错不放过,其重要研究意义是帮助自己孩子进行矫正工作行为、塑造性格、成就人生。否则,将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的心理培养更重要一些嗯,作为家长,要时刻的与孩子沟通,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在家庭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要时刻与孩子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根据外表看到的现象,一味地去对孩子做出命令去,要求他们做到什么?这样只会更加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孩子处于恐慌焦虑的状态,而父母更不要去动手,去打人去骂人这样做只会反其道行之去,吓到孩子给孩子很多的压力,甚至让孩子做一些傻事嗯,第二,我们也要与老师进行沟通,因为在学校老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要时刻地狱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小小滴滴的事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到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小错,不要放过,就是一个大错,不追究小硕不放过所谓没有大错,就是已经跌了大跤,闯了大祸,但是我们要理性的心平气和的去跟孩子沟通,这样做孩子才会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亲和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至关重要,在我们采访的这些人当中,我们也问了许多,他们在家庭当中如何处理父亲和作为孩子的关系?作为父母的我们一般会对自己的孩子比较宽容,会对他们有耐心,帮助他们不断地培养他们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性格而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顺老人,听从老人的话观察老观察父母内心的想法,如果他们感到孤独,我们应该尽量多花些时间去陪伴他们,尽自己的一些孝心。而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更能体会到这种感受,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更要理解父母,也要明白自,自己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有把我们可以带大的实战工作经验。这并不是不合理,只是时代变了,毕竟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更适合今天的孩子,家长不一定要把握。俗话说,“下一代亲”,老年孩子轻易不讲溺爱、溺爱的原则。在教育发展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要有着自己的一些原则,不要一味的宠着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没有原因去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去带,那么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因为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具体情况自己并不清楚,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更要去关心孩子额,不定期的就要回来看一下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去处理解决,不要留下任何的隐患。
通过我们这次社会调查我的感受也非常具有深刻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自己国家,感谢党恩,感谢这片生我养我的皇天后土。家族史将是影响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附录:
通过对周边群众或亲属的调查了解家族史,通过家庭不同时期的关键转折事件和影响家庭的家庭成员,写出度过家庭困难时期的宝贵经验和家庭和谐生活的宝贵经验。
第三篇:写家史立家训
写家史
立家训
题目;我家的家训
学校;育源中学
班级;七年二十
姓名;程洋
指导教师;于丹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美国贝纳德写的《哈德家训》 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有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下面我说一下我家的家训。
我的父母以前总是教育做人要诚实,不能失信,否则将不会有人欣赏你,喜欢你。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我真正地理解了这个家训。
小学的时候,又一次考试,我回家的时候没有背。在考试的时候,我把要背的东西藏在了笔袋里,在拿笔的时候瞅几眼,才顺顺利利地考完。但是考试时,有人看见了我抄,告诉了老师,老师在同学面前揭发了我。我当时就觉得没面子。
事后,大家也不愿与我说话。我觉得我不应该这么做。后来,我在大家面前做了保证以后不会怎么做了,大家就像以前一样对待我。
经过了这件事,我知道了这条家训的重要性,深刻地理解到了诚实是都么可贵的。
爸爸还教我,学习要勤奋,不能把学习当玩,因为爸爸的这句话,我的成绩才会那么好。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家的家训
第四篇:谈家风,写家史,立家训
谈家风,写家史,立家训
“你家的家风是什么?”被问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觉得迷茫,因为大部分人很少接触到“家风”这一词汇。但是听了爸爸的讲解和平时的日常生活我懂得了我的家风家训是:“孝顺”和“勤劳”。
我回想长大的这些年,家里有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很辛苦每天都要很晚才回来,家里的家务都是妈妈打扫,放学回来总能看到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上学了,妈妈接送我的,平日里经常聊天的对象是爸爸妈妈,妈妈常常告诉我要听话,不要老是说一句话半天都不听。我已经长大了,应该懂得照顾爸爸妈妈了,平日里,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用爸爸妈妈操心,在学习方面要懂得学习是自己的事,尽量为爸爸妈妈减轻负担。
我想孝顺就是爱护自己的爸妈,这样做我想就是一个“孝顺”字吧,这应该就是我们家的家风之一。我也将像大人们学习,以“孝顺”为本,让这家风继续传承下去。
“勤又勤,不受贫”这句话也是我们家的家训,也是爷爷的父亲——我的太爷爷说过的话.爷爷经常的提起这句话,要求我们在学习上,也谨记这句话.坚持勤学勤练,勤写勤算,勤读勤看,勤思勤鉴.这样才能学精学好,学业才会有成就.在生活方面也要求我们自己多动手,多做事,培养多种兴趣,学习多种知识,掌握多种本领.爷爷已经是个老人了,是公务员退休了.他喜欢讲一些过去家里的事儿,告戒我们,要不忘本,不忘过去,不忘勤劳、不忘俭朴,时刻保持勤劳敬业,艰苦朴素的好家风.原来,我们的祖上是世代为农的,先祖们是安徽,那个时候,沈阳的浑河南岸还是很荒凉的地方,经过几代人的勤奋劳动,变成了鱼米之乡.爷爷说,祖上都是种地的农民,但是,他们的手可巧了,不光会种地,还会多种手艺,爷爷说,他的父亲,还是糊风筝的高手呢!风筝能放得比燕子飞得还高呢!我们的家人总是喜欢劳动,有空余的地方,爷爷总会种上各种常吃蔬菜和娇艳的鲜花,家里人都说吃自己种的果实,总是格外的香甜.清晨,每当我走进园子,总能嗅到清甜的果香,和淡淡的花香,从我懂事起便也爱上了这些花花草草,喜欢上了大自然的气息.奶奶则喜欢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每天早晨擦地、扫尘、做饭、洗碗,便成了她的习惯,每当我起床的时候她早已经把地板擦得通亮,早饭也早已摆上了桌.奶奶说以前住平房的时候,我们家就一直为村里评为“五好家庭”!原因之一就是村主任每天到我家,我们家都是最干净的,而且不论什么时间,总是保持的整洁干净!我要谨记“勤又勤,不受贫!”的家训,向我和祖辈那样永远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因为,劳动是光荣的!
沈阳市育鹏 三年一班 陆丹阳
第五篇:谈家风论家史议家训
谈家风议家史论家训
最近学校要要组织老师和学生家长写一篇有关家风家史家训的文章。
我认为这个很有必要。
原来还想着这都是一些冠冕堂皇的话,没必要,让老师去写,我作为一名教师呢也没有具体的去给学生讲一些有关家风家史和家训的方面的话题。
自从最近两天有一位同事给我说她的孩子在市区里面上学,她说她孩子也上的一年级,同样是一年级的学生。她孩子班的学生,每个班也有八九十名同学,他班的学生,老师一声令下,全体学生都坐得非常整齐,端正,排队也非常整齐。我就想了,那难道说市里面的老师比我们这些乡村乡镇里面的老师教起学生来更有方法?还是他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窍门儿什么的?
我就问这个老师,我说你不会问问你孩子,你老师用什么方法让孩子管的这么听话?然后这个老师就说了,没什么好的方法,他们老师很严厉。
但是有一点,就是他们老师布置的任何作业,任何任务,当天布置当天完成,如果有哪哪几位家长没有完成,就会立马有家长给老师打电话。市里面学生家长的素质都非常高。
听完这话我想也是的,哦,我在乡镇里面教书教学,我们一年级三班有67位同学。从开学到现在,我们老师布置的任何一项任务或者是作业。总有那么四五位同学的家长,老是拖拖拉拉,隔几天,才
/ 4
能完成。总是让老师催上好几遍才能完成。我原来也想着这些跟学生有什么关系呢?这都是家长自身的原因,学生好像没有那么大影响吧,今天今天看来我错了。
家长的办事作风,家风,直接影响到这个孩子在学校,在社会上的表现。所以说家风非常重要,在这里有必要向各位家长说一下。就从这个事说起吧。
首先,这个拖拖拉拉的毛病,并不完全怪孩子。
那些孩子平时作业老是不按时完成,往后拖拖啦啦,老师催得紧的才完成的同学家长朋友们,请你想一想,你有没有拖拖拉拉的毛病呢?孩子是我们的影子,是我们为人处事方式的一个反射。
第二,我认为,吃早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家长朋友们请问,按时给孩子做早餐,吃早饭这个是不是一个良好的家风?
家长朋友们都知道,早餐对孩子们非常重要。先不说,孩子们正在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身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需要早餐来补充,但是我发现现在家长很多朋友,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早上起不来,就匆匆忙忙带孩子去街上买点胡辣汤,买点豆浆,买点包子,水煎包之类的什么的,这些东西,请家长朋友们认真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有营养有营养吗?孩子早上吃不饱。一个上午四节课,他能够集中精力听课吗?
还有同学因为肚子饿,嗯早上7:50之前没有把早餐吃完,上第一节课或者是第二节上课的时候,还在喝豆浆,还得吃,吃油馍,还在吃包子,你说这孩子学习能学好吗?
/ 4
第三就是,晚上按时睡觉的问题。
我发现很多家长,嗯特别是年轻的家长,晚上看电视看电影,玩手机,玩到很晚,玩到十一点十二点才睡,孩子们呢?孩子们天性呢就是跟着父母,孩子们看见父母不睡,他们也不会睡。孩子跟着父母熬到十一二点,早上六七点都得起床,你说他的身体能受了吗?你说他来上课,上午四节,下午三节,一天七节课,他能上课不瞌睡吗? 这个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也是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家风吧?!
第四,尊师重道的问题。
我发现有的家长虽然嘴上非常尊重老师,但是言谈举止却和说的不一样。
就比如说我们现在一三班建立了一个家长微信群,家长和老师联系起来方便,老师发作业也方便。但是总有那么几个家长在群里说一些对老师不尊重的话。老师听了非常生气。你说作为家长都不尊重老师,怎么让孩子尊重老师?孩子连老师都不尊重,会尊重知识吗?会学习好吗?你的家风里面有没有要尊重老师这一项?如果你家从上到下,从老到幼都非常尊敬师长,那么我相信你家里的孩子也是尊师重道的孩子,尊重知识,尊重文化,这样你家里的家风应该也是非常好的。
所以说,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家长同志们也得跟着学习,跟着进步,有一个广播节目是: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天天向上!把自己家的良好的家风树立起来,家训立起来,良好的家史讲起来!
/ 4
说白了,良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个家族的习惯,你没听说过,习惯决定命运吗?
有句诗是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孩子潜移默化,慢慢地长成一个高素质,高品位的好孩子,好学生!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