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性学习过程
关于《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过程
一,研究目的
1、让中学生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
2、给感染者以良好的照顾减少发病率和病死率。
3、预防艾滋病毒感染的发生。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找资料
2、去县疾病控制中心听艾滋病工作人员的讲座,观看艾滋病检查室,实验室
3、进行艾滋病知识竞赛
4、学生写心得体会
三、研究主体
高三(6)班和高三(8)的学生
四、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1~2天
确定主
每个班学生分成6~7个学习小组,教师提出个7个小题目,给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课题 高三(6)班每个小组的题目: 第一组:艾滋病是什么 第二组:艾滋病的潜伏期 第三组:艾滋病的症状 第四组:艾滋病的预防
第五组:近年来世界及我区艾滋病患者的数量统计 第六组:怎样对待艾滋病患者 高三(8)班每个小组的题目: 第一组:艾滋病是什么 第二组:艾滋病的潜伏期 第三组:艾滋病的症状 第四组:艾滋病的预防
第五组:近年来世界及我区艾滋病患者的数量统计 第六组:怎眼对待艾滋病患者 第3~4~5天
设计预习报告
让每个组准备有关内容的预习报告;
第6~7天
查阅资料
教师把学生带到学校微机室,学生网上查阅有关自己的小组的小课题的内容及观看有关照片,视频等,从而提高学生对此题目的兴趣,增多有关知识
第8~9天
实践活动
去县疾病控制中心听艾滋病工作人员的讲座,观看艾滋病检查室,实验室
第10~11天
进行竞赛
在班里组织艾滋病知识竞赛,各组进行排名
第12~13天
总结结题报告(写心得体会)组织每个小组写一篇心得体会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
研究性学习的展开一般分四个阶段: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进入问也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表达交流阶段。在学习进行的过程中这叫个阶段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1.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1)选择和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
学生选择和提出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研究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准备,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地肯定,并引导学生讨论并完善研究性学习的项目或主题。
(2)制定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案。
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性学习的活动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活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2.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建立研究性学习小组,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并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
3.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等。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中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4.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发表。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第三篇:英语研究性学习过程综述
英语研究性学习:圣诞节在中国
之西方人怎么庆祝圣诞研究活动过程综述
时间:2014年4月17日至19日;
地点:仙源学校;
参与人员:王媛;
研究内容:西方人怎么庆祝圣诞;
研究计划:此次研究活动由我独立完成,我计划采取两方面的过程来完成,一是通过网络查找文献资料等的形式探寻西方人是怎么庆祝圣诞节的,此过程我将在17号查找完毕并完成资料的初步整理。二是通过采访居住仙桃的外国人,询问他(她)们是怎么庆祝圣诞节的,此过程我将在18、19两天内拜访仙桃职业学院的外籍教师并采访完成。最后我会在19号晚上对访问资料和之前整理得网络资料进行汇总,写出研究报告及自己的体会与感想。最后再交由老师点评。
研究方法:文献法、访谈法
准备情况:已拜托熟人联系外籍老师,并约好采访时间。此次活动按计划完成的很顺利,对于西方人怎么庆祝圣诞节,以美国为例:过去在美国过圣诞节非常简单,可是如今,圣诞节却成为混合各种宗教仪式和节日聚会的日子。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送礼品、聚会庆贺、布置圣诞装饰,并从事慈善活动,当然也少不了请圣诞老人来给孩子们祝福。圣诞节期间,全美各地的消费者因疯狂购物而累得筋疲力尽,但也因此提高了商店的利润,每年圣诞节,人们似乎都是这么度过的。但是,圣诞节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对美国人来说,圣诞节还是一个表达情感的日子,人们最希望的就是和亲朋好友在一起。对泰勒老师来说,他现在最盼望的是今年也能回国和母亲一起过圣诞节。对许多美国人来说,圣诞节的一个永久性象征是华盛顿国家大草坪上的国家圣诞树。在一个晚间庆祝仪式上,通常由总统或第一夫人点燃这棵树上的圣诞灯。对许多基督徒来说,圣诞蜡烛可能是最好的礼物。
第四篇:洛阳饮食文化研究性学习过程性材料
洛阳饮食文化研究性学习过程性材料
一、确定研究主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向导,更进一步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回味上一辈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同时更进一步了解、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特别进行洛阳饮食文化综合实践活动。
中原大地,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凭借他们的智慧和勤劳,创造了极其丰厚又极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其中饮食习惯、特色饮食、地方风味构成了灿烂的中原饮食文化。而洛阳正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洛阳的饮食与它的文化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一提到洛阳的饮食,学生们便滔滔不绝,的确,家乡小吃品种丰富,风味各异,学生们对家乡小吃虽然都有所了解,但是缺乏系统而深入的认识。他们只是能说出一些名称,当问及这些饮食的制作方法以及来历时,却是一问三不知。于是我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何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机会,走近家乡小吃,了解一下家乡的饮食文化,这样既开阔他们的视野,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对家乡饮食文化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呢?在我有意识的引导下,通过和学生的讨论商量,我们确立了“洛阳饮食文化探究”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初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从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领域十分广阔。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因此,这种形式的学习方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此次活动通过对洛阳饮食习惯及特色饮食的调查研究,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给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和环境;通过学生对周边感兴趣的人和事进行调查、了解和访谈、咨询活动的开展,学会求知、做人、合作的本领;同时还借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科学家探究问题的方法及创新精神,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制定研究方案
皮亚杰指出:“只有学生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地理解。”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大同和谐,我们民族的优秀饮食文化需要很好地加以保护和传承,像洛阳水席这种极富历史文化内涵又深入普通百姓生活的活的饮食,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让学生结合生活寻找生活中的美食,探寻美食背后的文化,着实重要。
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意了以下几点:
首先,讲究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兴趣来安排相关的内容,使学生产生好奇感和求知欲,在不知不觉中既掌握了新知,又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其次,重视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主要特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在活动中,我力求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让学生通过上网、查书、观察、采访、社会调查、动手制作等多种方式,从不同的视角对饮食文化做全方位的了解,并增进一些富有时代气息以及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信息,以促进学生综合性地运用知识,创造性地实践知识。
第三,发挥创造性。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开放式的活动中,往往能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在设计中,我争取创设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还有创造性思维火花的迸射和灵感的涌动。
三、研究过程 研究分四个阶段:
1、确定主题阶段
观看有关洛阳饮食文化的幻灯片、视频,产生了解洛阳饮食文化的兴趣。然后班级交流,说说对饮食文化的认识。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寻找和确定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在确定主题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已的方法展开调查。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本课题在开展时的具体步骤,确定每一步的具体工作;设计采访调查表,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分组利用课余及双休日采访家里或社会上的老人、成年人及身边的同龄人,了解家乡小吃的品种、来历、特点、制作过程等。
洛阳传统饮食问卷调查 你的年龄在?
A、15岁以下 B、15岁到30岁 C、30岁到50岁 D、50岁以上 2 你对洛阳传统饮食了解多少?
A、不了解 B、一般 C、非常了解 3 你比较喜欢哪类食物?
A、偏辣 B、偏甜 C、偏酸 D、其他 4 你觉得洛阳小吃好吃吗?
A、好吃 B、难吃 C、一般,还可以 5 在洛阳特色饮食中,你比较喜欢哪个?
A、洛阳水席 B、铁谢羊肉汤 C、其他.6 你喜欢的饮食地点?
A、中式餐厅 B、西式餐厅 C、家里 D、其他 7 您对进餐的基本仪式有讲究吗?
A、十分讲究 B、在重要场合时十分讲究 C、不讲究,很随便、8 你偏爱的饮食种类?
A、风味小吃 B、传统正餐 C、快餐 D、其他 9 你对洛阳饮食文化有何建议?
2、研究实施阶段
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特长分组。并制订活动计划,各组交流活动计划。最终,确定研究计划。教师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办代替,学生可以自主地去征求教师的意见,必须自主地确定课题。
采访调查表汇总,交流采访后的心得体会,指导学生完成《洛阳饮食文化探究》小组活动方案,并交流 ;分组活动,了解一种家乡小吃的制作过程,并搜集、整理饮食背后的文化知识。
3、成果汇报交流阶段
各小组按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小组之间互动,资源共享,使资料查找途径及储备更完整。然后,小组交流并整理资料。举办《洛阳饮食文化探究》交流活动,分组讲述饮食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体会。
本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帮助学生确定不同的活动方式强调学生亲自经历,着眼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通过观察、查阅、走访、调查、体验这一系列实践活动,锻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提炼观点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课题总结阶段
学生分小组汇报本组人员分工、活动目标、活动经过、调研途径等情况。通过口头展示,投影片展示等形式进行汇报。引导学生讨论有关洛阳饮食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学生结合实践过程谈认识、谈收获、谈感想、谈建议。
四、活动总结
《洛阳饮食文化探究》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活动研究范围广,资料容易搜集。活动的顺利进行使师生都受益匪浅。
洛阳饮食是最具文化味儿的豫菜,是中原菜系中的精品,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华章。东鲜西辣,南甜北咸,洛阳饮食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包容性、传承性和主体性。它调和南北口味,兼收并蓄,显示了河洛大地的开放、包容和自信,展现了洛阳这座“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无穷魅力。要做好文化传承,就要有包容性,既要把原有的精华保留下来,然后还要有所改进。《文心雕龙》上讲“变则其久,通则不乏”。通就是继承传统,只有继承传统才能丰富;变就是发展变化,只有发展变化才能长久。
1、通过对活动的开展,学生对洛阳的一些饮食进行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饮食背后的文化认识更加透彻。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却有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洛阳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影响深远,风靡世界。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博采众长,并结合自已的饮食习惯,形成精巧专维、自成体系的饮食文明。
2、养成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收集、分析信息的能力,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的体验,也让学生从中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了合作与分享。
3、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图书馆、阅览室,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
五、研究成效
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基本目标,以我们自创的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某些课题或专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以我们的自主学习为基本方式,从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到实施,以及结论的得出,完全由我们自己来做,是重过程不重结论的开放性课程。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和创新,对发挥、发展学生的兴趣、想象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我们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转变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总目标。它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它要求指导老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2.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现实中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这里的问题并不是传统课堂上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记忆性问题,而是实际问题。研究性学习从一开始就把目标指向我们问题意识的培养上。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小组合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效组织方式,这不仅有益于课题研究的开展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使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与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共同的成果等等。
4.培养了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加以研究,可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增强责任感。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规律去确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重点。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之由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
本学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积极地参与,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了学生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得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让学生由了解研究性学习到初步学会研究性学习,到学会研究性学习,再到具备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第五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职责
1.研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参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学习,在高中三年内取得规定的课时学分。
2.根据教育部课程计划的规定,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要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遵守学校的考勤制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承担学习责任,发展个性特长,完成各个阶段规定的学习任务。
4.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外出采访、咨询、调查、采集样本及做有危险的实验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
5.服从课题组组长的领导和管理,与本组成员分工合作,互通信息,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创意,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学会理解、宽容和欣赏别人,及时记录课题研究中的心得和体会。
6.处理好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不能厚此薄彼,努力做到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7.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听取各种讲座,记好笔记;虚心向老师、专家、家长和同学请教;努力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计算机信息技术。
8.认真做好个人总结,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其他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