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书笔记(定稿)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书笔记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地区乃至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和强烈共鸣。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效果,就在于这一宏伟构想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蕴藏了无限的机遇。
本书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教授对“一带一路”的权威解读,这也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本书指出,“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地缘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本书对此做了辩证解读。从宏观视角、理论层面对人们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疑问和误解做了解释和纠正,具有权威性。全书系统分析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的“一带一路”路径,凸显“世界养育中国,中国回馈世界”的主题。中国尽量避免在亚洲舞台上与美国进行对决。如果美国集中于亚洲,那么中国就会悄悄从亚洲抽手,走向世界。西方的国际象棋意在抓住对方的王,即瞄准完全胜利。相反,围棋则是确保比对方更多的位置,追求比较优势。西方的军事理论强调对人口密集区或首都、核心经济设施的攻击和防御,但围棋则重视从周边包围中央的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根据的是“三边通中央必胜”,即用三边各自通过中央,就一定会取胜的围棋打法。因为如果将亚洲、欧洲和非洲三个大陆通过“一带一路”相连接,就会取胜。
“一带一路”既超越古代,又超越近代,体现在:一是理念革新:共商、共建、共享,二是理论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三是方式崭新: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实现 “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实现真正的包容性全球化。
一、建设“一带一路”,融通中国梦与世界梦
(一)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传统中华文明的转型
“一带一路”明确中国同时从陆上和海上走出去,既发挥传统陆上文明优势,又推动海洋文明发展,使中国陆海文明协调发展,真正成为陆海兼备的文明型国家。
两条丝绸之路首先是一个欧亚地区交通网络:由铁路、公路、航空、航海、油气管道、输电线路和通信网络组成的综合性立体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将来还可在政策、交通、贸易、货币、民心等“五通”基础上增加第六通——网通,建设网上丝绸之路,沿这些交通线路将会逐渐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由此通过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形成建筑业、冶金、能源、金融、通讯、信息、物流、旅游等综合发展的经济走廊。因此,“一带一路”是高技术之路,是以中国资本、技术换取欧亚大市场,推动中国制造成为国际标准,见证着中国从农耕文明到工业-信息文明的转型。
“一带一路”将中国十几个省份与亚非拉广大地区对接,并延伸到南太平洋地区,将世界与中国互联互通起来。随着北极航线的开通,“一带一路”重构了世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版图,并推动中国企业包括军工走出去,是中国在全球化时代提供给世界的公共产品,标志着中国从地域性文明向全球性文明迈进。
(二)五百年未有之变局:推动近代人类文明的创新
首先是推动全球化向更加具有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线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其次是推动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
东西方两大文明经过历史上的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直至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切断丝绸之路(史称“奥斯曼之墙”),欧洲才被迫走向海洋,而欧洲走向海洋也得益于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四大发明,经过阿拉伯传到欧洲。欧洲走向海洋,以殖民化方式开启全球化,这继阿拉伯人开辟海运之后,进一步加速了丝绸之路的衰落,东方文明走向封闭保守,进入所谓的近代西方中心世界。直至美国崛起,西方中心从欧洲转到美国,欧洲衰落,历经欧洲一体化而无法根本上挽回颓势。如今,欧洲迎来了重返世界中心地位的历史性机遇,这就是欧亚大陆的复兴。欧亚大陆被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誉为“世界岛”,其一体化建设将产生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一书所说的让美国回归“孤岛”的战略效应,和让亚欧大陆重回人类文明中心的地缘效应,重塑全球地缘政治及全球化版图。欧盟的互联互通计划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对接,以政策、贸易、交通、货币、民心这“五通”对接和平、增长、改革、文明这中欧“四大伙伴”关系,让欧亚大陆回归人类文明中心,并辐射至非洲大陆。
(三)五十年未有之变局: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中国梦,尤其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中国从融入到塑造全球化,从向世界开放到世界向中国开放的态势转变。两条“丝绸之路”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从开放的内涵上来讲:“引进来”转向“走出去”,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从开放的广度上来讲:为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实施向西、向南开放的战略,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从开放的深度上来讲,顺应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现商品、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中国最大的安全战略回旋空间在西部,西部也是中国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带一路”超越了西部大开发,将中国内部市场一体化提升为欧亚大市场建设。
二是中国塑造欧亚一体化,巩固大周边依托。“一带一路”构成的互联互通将把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亚太地区与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欧盟联系起来,给欧亚大陆带来新的空间和机会,并形成东亚、西亚和南亚经济辐射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最终形成欧亚大市场。对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近年来,欧盟提出从里斯本到海参崴的欧亚一体化战略构想。俄罗斯也提出欧亚经济联盟战略。“一带一路”比这些更大、更切实、更包容,有效破解美国试图通过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等更高标准全球化排斥中国的企图。
中国在设置议程、机制和理念,不再是搭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如WTO)“便车”,而是让亚非欧搭中国“便车”、“快车”。“一带一路”还是中国经营大周边的战略举措。历史上,大国崛起无不是先立足周边,后辐射世界的。周边是我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一带一路”以历史上的文明共同体理念为基础,按照经营全球化、欧亚一体化的战略布局,打造中国大周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安全共同体,最终建设命运共同体,必将极大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
三是重塑中国全球化战略的比较优势,全面提升中国竞争力。“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通过全方位开放塑造新的比较优势。在新一轮全球化竞争中,从全球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比较优势也从劳动-资源密集向技术-资本密集升级。“一带一路”就是中国从全球产业链高端向低端转移优质产能的过程,将中国以互联互通为基础的相关行业人力、物力、财力、经验、标准的全方位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全面提升中国在技术、资本、标准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古代海陆丝绸之路曾是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交汇的桥梁;今天,丝绸之路重焕活力,成为新形势下中国对外开放重要战略布局。
二、“一带一路”的机遇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除了本书提到的以为,还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三、“一带一路”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一是沿线国家的制度体制差异大,政局动荡不稳。“一带一路”所涉国家大多是处于政治转型中的发展中国家,在制度体制上存在巨大差异,既有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实行西方式政党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有实行君主政体的阿拉伯国家等,特别是在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中东地区,许多国家国内政治形势复杂,政局变化频繁,政策变动性大,甚至内战冲突不断。而“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有关合作国家的政策政治稳定和对华关系状况。两者的矛盾增加了“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政治风险。一些国家的政治势力还可能出于自身政治目的误解或歪曲“一带一路”战略,借机煽动新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蓄意阻挠“一带一路”建设。近年来,中国在利比亚、伊拉克、乌克兰、叙利亚等国家遭遇的投资困境和风险损失值得高度重视。
二是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市场开放难度大。“一带一路”联通亚欧非三大陆,连结太平洋和印度洋,包含了老牌欧洲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经济体,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极为不同。有些国家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市场发育程度较高,经济环境相对稳定,为企业投资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有一些国家市场封闭,进入难度大,增加了企业投资评估的复杂性,制约了建设成果的合作共享。“一带一路”从满足沿线国家的发展需求出发,降低了经济合作的门槛,一方面有利于沿线国家和企业的广泛参与,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参与国和企业主体在合作规则认知与收益分配方面的矛盾。此外,尽管中国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并利用自身在资金、技术、人员等方面的优势,以优惠政策大力支持沿线有关项目建设,但中国单方面毕竟实力资源有限,也面临着摊子大、后劲不足等风险。
最后,“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总而言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是古丝绸之路的时代化、大众化。这其中蕴藏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加强风险意识,迎接机遇,面临挑战。“一带一路”阐述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不是说只有一条带、一条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是中国改革开放形成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等经验的外延,通过各种经济走廊形成经济带,与海上经济走廊形成陆海联动的系统化效应。至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提法,就是为了强调在21世纪如何实现港口改造、航线升级换代,这不仅要提升航运能力,更要做到“人海合一”,与陆上丝绸之路强调的“天人合一”相呼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表明中国既不走西方列强走向海洋的扩张、冲突、殖民的路子,也不走与美国海洋霸权对抗的路子,而是寻求有效规避传统全球化风险,开创人海合一、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海洋文明。
第二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读后感
《中国梦世界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本书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教授对“一带一路”的权威解读,这也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通过本书的解读,我们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总书记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
一、“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1.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2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3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西 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作用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也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第三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丝路精神 薪火相传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无数铃声摇过啧,应驮白练到安西”,在唐代诗人张籍的笔下,千年之前古丝绸之路的盛况可见一斑。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一、“一带一路”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对“一带一路”的内涵有个深刻的把握。“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们加在一起,就是“一带一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二、“一带一路”的现实必然性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一带一路”呢?它又有怎样的现实必然性呢?“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具有很强的现 实必然性。郎咸平教授把“一带一路”战略比作全新的经济助推器。它是在我国面临诸如经济结构转型受阻、严重的产能过剩、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外储过多等困境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当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不单单是中国,很多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正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的产物。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我们知道,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 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凭借“马歇尔计划”,解决了美国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使美国成为欧洲的债权国,主导欧洲整治,从而顺利推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现在看来,今天的中国和“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外汇储备量庞大、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马歇尔计划”的思路,透过“一带一路”以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来消除产能过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必将使中国崛起成为现实。
三、“一带一路”的挑战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精辟地分析过大国与小国的不同。他极具洞见地指出:“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伟大的事业总是面临风险。“一带一路”战略要客服的风险并非前无古人,也未必后无来者,但在当代首屈一指。“一带一路”为什么会面临风险?面临的是哪些风险?
“一带一路”多是基础设施大项目,投资周期长,资金大,运行维护不易。从国外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本身有限,但其影响无限,既容易被参与者和支持者无意误解,也容易被反对者和破坏者有意歪曲。从国内来说,“一带一路”昌邑虽然不是国内深化改革的外延,但却需要它来支撑。我国国内还存在许多破坏“一带一路”建设的势力和危害“一 带一路”建设的问题。我们也缺乏经验。“一带一路”事业是全新的事业,需要新政策、新策略、新人才。这些有的现在就可以找到,有的只能在“一带一路”实践中摸索和培养。
大自然也向我们挑战。“一带一路”以交通网络为先导实现五通。我们过去在国内建设、对外援建、海外工程中虽然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一带一路”沿线一定会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未雨绸缪。
我们可以将“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概括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和道德风险。这四种风险可以对应“一带一路”的“五通”。政治风险威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需要应对安全风险。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受经济风险的影响。民心不能通,将陷“一带一路”于道德风险。
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面临着五十年,五百年,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意义决定了它不会一帆风顺。阻挠、抵制、破坏、诽谤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只能通过“一带一路”本身的成功来消除。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筹划应对风险的措施,使“一带一路”这把双刃剑最大限度获得成功。
古人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积极践行“亲、诚、惠、容” 理念,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第四篇: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分析题一:
1、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第二,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
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
首先,自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注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2、兰州如何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
在2014年年底以前,中央已经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规划。作为丝绸之路的黄金段,这个规划对甘肃省也做了具体的战略定位。”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时,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表示。
“规划中既包括甘肃一些节点城市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包括发挥甘肃的比较优势,如对西亚、中亚、南亚形成战略通道的地位和作用;在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作用和地位;业已形成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基地;还包括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等等;此外,甘肃作为国家的、民族的文化宝库发挥的作用,以及甘肃的生态功能。”连辑表示,目前甘肃省已经根据国家的战略安排了本省的具体战略任务,2014年甘肃省委、省政府已经制定下发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总体方案》,其中提出了着力构建兰州新区、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国丝绸之路博览会”三大战略平台,并重点推进道路互联互通、经贸技术交流、产业对接合作、经济新增长极、人文交流合作、战略平台建设等六大工程。
面对“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国人大代表,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冯杰告诉记者,“一带一路”对于像酒钢这样的资源加工型企业来讲是“非常好的利好消息”。
“‘一带一路’建成带来的对外开放的机遇,使我们由‘开放的后补’变成了‘开放的前沿’,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冯杰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过程中,企业的商业运作既要符合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国情、法律和文化,更要符合国际规则,否则不可能长久。
第五篇:“一带一路”心得体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机遇与挑战并
存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并与15日正式闭幕。这次会议,再一次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浪潮”,成就了一种“核心认同”,那就是开放、包容与普惠。这次论坛的成功召开让国人为之自豪,不少国人对“一带一路”寄予厚望,认为凭借“一带一路”的展开,中国的发展必将一帆风顺,中国的复兴也就指日可待了。但我认为,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我们要客观理性的分析,既要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机遇,更要正视背后的风险与挑战。
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发起者,在“一带一路”相互依存中的权力极为复杂,面对外部环境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的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的深刻调整,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那么,机遇与风险又是从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呢?“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借助外部力量解决内部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在新形势下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寻求的一道突破口,其合理有序的发展和建设牵动者中国政府的神经,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其对于我国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不言而喻。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框架下,既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机遇,也隐藏着由于利益博弈而导致的挑战与风险。
相互依存,全球化时代下的共赢选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一带一路”的提出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第一,产业创新的机遇。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第二,金融创新的机遇。“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通过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第三,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利益博弈,相互依存下的风险与挑战。相互依存并不意味着互利,也不意味着完全平等,任何的合作都会在妥协下隐藏着风险与挑战,尤其是在中国跃居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威胁论”又重新兴起的语境下,“一带一路”的建设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第一,周边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疑虑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一些周边国家怀疑中国借“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扩张,对于合作共建基础设施网络存有疑虑,不太愿意让中国参与大通道的建设。对于中国发展与一些国家(如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的海上与港口合作,也被赋予政治甚至军事含义。第二,大国博弈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首先是美国的战略围堵。美国一旦认定“一带一路”计划可能成功,并且对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产生重大挑战,一定会怂恿盟国和沿途国家进行反对或破坏,从陆地和海上进行搅局。其次是日本的战略搅局。日本作为美国的盟国和中国的战略竞争者,一定不会坐视“一带一路”的成功,必定会实施战略搅局。最后是印度的战略不合作。印度对“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战略不合作的理由有三:一是“一带一路”投入成本巨大,印度不愿投入,担心无法获得收益;二是“一带一路”所经过地区动荡不稳定;三是担心被中国包围,从海上、陆上恶化印度安全环境。第三,海权争端加剧所带来的风险与挑战。海权争端加剧一直是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主要,一方面是当事国之间围绕岛礁主权与海洋权益不断发生冲突;另一方面是以海上问题为“抓手”,美国借用军事同盟力量对亚太地区安全事务的深度介入,使争议更加复杂化。海权争端加剧所带来的中国在海洋安全上面临的严峻威胁,构成“一带一路”建设的风险与挑战。第四,“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地区和国家再度抬头的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对“一带一路”建设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例如,南亚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连通“一带一路”中部的纽带,是实施“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区。而南亚却是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三股势力”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其中,巴基斯坦是地区内“三股势力”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中东—南亚—中亚—中国xq的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弧形带已连通形成,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构成严重的威胁与挑战。一些国家政治过渡和社会转型的较大不确定性,也使“一带一路”建设存在更大的潜在风险。
总之,“一带一路”既是相互依存下的合作共享,也是利益博弈下的暗潮汹涌,中国更是居于风口浪尖,在这种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笼罩下,更是机遇与风险并存。从长远来看,“一带一路”无疑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收益,但是在短时期之内,我国任然要承担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在开展峰会之后,我们既要为祖国的发展感到欣喜和自豪,更要看到其中蕴含的风险,不能被一时的成就所迷惑,“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