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9-05-15 07:41: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此,“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为四川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剖析了“一带一路”对四川省的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市场;国际化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一路”(简称“一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核心战略,是支撑我国经济中长期持久发展的推动力量。作为重要战略,“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起始于汉朝,是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是东方与西方进行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路线。今天提出的“一带一路”除了是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以外,还具有更丰富的战略内涵。无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是新形势下的区域合作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区域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互利互赢,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一带一路”可以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引进沿线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科研人才,实现产业创新与优化产业布局。与此同时,加强对外合作,可以扩大市场布局,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同时,“一带一路”涉及区域广泛,覆盖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这些地区良好的发展契机,使这些地区从原先的不发达“内陆腹地”变成了“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注入了对外开放的力量,使之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爆发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中四川省的发展机遇

四川省是全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和西部经济大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发挥着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重要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作为内陆开放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一带一路”战略为四川省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1.四川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很多产业上可以找到结合点,其中能源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都将迎来新的机遇。能源产业方面,四川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国民经济需要的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基础工业矿物原料都比较丰富,辅助矿产也较充足,可以与沿线区域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制造业方面,四川省制造业种类丰富、层次鲜明,制造业较为发达,这正好可以在轻工业和重工业不发达的中亚、东南亚等沿线国家找到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布局;与此同时,出口这些商品,可以有效的推动中国商品向国际化升级。旅游业方面,四川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后,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文化旅游路线,实现四川与沿线国家人民的相互交流。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四川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实现优势互补。四川主要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有机化学品、机器及零件等产品。四川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计算机、钢材等。四川省2015年提出“251三年行动计划”,即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筛选20个与四川省具有较大产业和贸易比较优势的国家,实施重点开拓、深度开拓;在20个重点国家中,优选50个双向投资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强力促进;在全省现有近1万家外经贸企业中,精选100家与“一带一路”沿线有较好贸易投资基础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通过“251三年计划”,将会为四川省对外贸易再一次实现大幅度增长提供了的很大可能性。

3.推动川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新市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民营企业优化整合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为民企发展提供了对外合作的机会和相关国家优惠政策,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法律、政策环境,特别是“251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将重点引导100家民营企业,这都为川企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此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下,四川省可以通过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为川企进入新兴市场打下基础,让国外更多企业了解到川企的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逐渐实现品牌效应;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国际商会的协作的方式,建立品牌战略联盟,在全新的市场条件下,互帮互助,开放市场,最终形成品牌优势;川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与沿线国家相关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科研人才,更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结合企业本身的优势,优化升级企业产品,打造全球营销网络和国际性自主品牌。这除了有利于川企本身从民营企业到跨国企业的转变外,同时也扩大了商品市场,服务了当地居民。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四川省发展的挑战

1.资金风险。首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要求四川省大量企业实现跨国发展,而这种模式的发展要求企业用大量商品的交易和资金作为支撑。除此之外,在国外一些涉及到竞标机制的国家基础项目,就更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川企在金融机构大量贷款,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压力。另外,沿线国家可能会出现内部政局动荡和党派纷争的情况,例如一个党派下台,那就意味着之前对外政策的改变,例如优惠政策的取消和战略同盟的取消,这都会对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资金损失,甚至会导致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最终破产。最后,四川省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去进一步完善信息网、交通网、水电网费,更新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修建大量的高铁和公路等,这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都会出现资金短缺,例如,仅3个中亚国家2013―2022年的能源投资就需要360亿美元,四川作为一个地区,在资金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就更大了。

2.各省份之间恶性竞争。第一,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省份较多,各省份的战略目标雷同,同时各省份的战略中心观与“一带一路”实际的战略中心不匹配,都会把自己省份作为战略中心,于是全国出现了“一带一路”多中心的情况。第二,各省份都在强调”“一带一路”平台建设,都致力于打造成“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平台,于是各省份都强战平台经济,造成平台资源被过度占用,造成个省份之间平台经济缺乏联动性和竞争性,造成四川省平台浪费。第三,各省份的战略产业布局结构重叠,发展途径同质化,没有根据自身特色设定专门的发展策略,这就会导致物流集聚地、资源优势等的选择一致化,最终必将导致发展滞后。

3.与沿线国家合作出现问题。在经济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必定出现与周边国家在经济、政策、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合作和规划过程中,就会增加难度。例如:制度方面,各国的海关、货币、劳务等差异大,都需要去调整和协调,包括各国的贸易壁垒、官僚作风以及管理制度等。

四、结论

“一带一路”为四川带来了重大影响,将四川由过去的“内陆城市”转变成了“改革先锋”和“开放前沿”,毫无疑问这为四川省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增添了许多挑战。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四川省应当积极配合“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强对外开放能力,实现四川省经济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霍建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EB/OL].2014.06.[2]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3]张蕴岭.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J].大陆桥视野,2014(8).[4]马杰迪?阿米尔.期待“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推动项目合作[EB/OL].2014.07.[5]李欣广.中国―东盟前沿地带发展与东盟经贸关系比较研究[EB/OL].2015.12.[6]潘旭涛,杨瑶.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5.作者简介:江佳慧(1993-),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在读,管理学学士,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会计学

第二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丝路精神 薪火相传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无数铃声摇过啧,应驮白练到安西”,在唐代诗人张籍的笔下,千年之前古丝绸之路的盛况可见一斑。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一、“一带一路”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对“一带一路”的内涵有个深刻的把握。“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们加在一起,就是“一带一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二、“一带一路”的现实必然性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一带一路”呢?它又有怎样的现实必然性呢?“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具有很强的现 实必然性。郎咸平教授把“一带一路”战略比作全新的经济助推器。它是在我国面临诸如经济结构转型受阻、严重的产能过剩、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外储过多等困境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当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不单单是中国,很多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正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的产物。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我们知道,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 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凭借“马歇尔计划”,解决了美国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使美国成为欧洲的债权国,主导欧洲整治,从而顺利推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现在看来,今天的中国和“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外汇储备量庞大、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马歇尔计划”的思路,透过“一带一路”以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来消除产能过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必将使中国崛起成为现实。

三、“一带一路”的挑战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精辟地分析过大国与小国的不同。他极具洞见地指出:“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伟大的事业总是面临风险。“一带一路”战略要客服的风险并非前无古人,也未必后无来者,但在当代首屈一指。“一带一路”为什么会面临风险?面临的是哪些风险?

“一带一路”多是基础设施大项目,投资周期长,资金大,运行维护不易。从国外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本身有限,但其影响无限,既容易被参与者和支持者无意误解,也容易被反对者和破坏者有意歪曲。从国内来说,“一带一路”昌邑虽然不是国内深化改革的外延,但却需要它来支撑。我国国内还存在许多破坏“一带一路”建设的势力和危害“一 带一路”建设的问题。我们也缺乏经验。“一带一路”事业是全新的事业,需要新政策、新策略、新人才。这些有的现在就可以找到,有的只能在“一带一路”实践中摸索和培养。

大自然也向我们挑战。“一带一路”以交通网络为先导实现五通。我们过去在国内建设、对外援建、海外工程中虽然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一带一路”沿线一定会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未雨绸缪。

我们可以将“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概括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和道德风险。这四种风险可以对应“一带一路”的“五通”。政治风险威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需要应对安全风险。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受经济风险的影响。民心不能通,将陷“一带一路”于道德风险。

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面临着五十年,五百年,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意义决定了它不会一帆风顺。阻挠、抵制、破坏、诽谤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只能通过“一带一路”本身的成功来消除。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筹划应对风险的措施,使“一带一路”这把双刃剑最大限度获得成功。

古人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积极践行“亲、诚、惠、容” 理念,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第三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读后感

《中国梦世界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本书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教授对“一带一路”的权威解读,这也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通过本书的解读,我们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总书记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

一、“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1.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2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3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西 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作用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也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

第四篇:“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矿业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矿业机遇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无疑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确立了一个大方向。

“一带一路”的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源头及意义。2013年9月和10月,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都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

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获得了广泛认同。

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该文件提出,要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

有观点认为,在全球矿业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矿业带来无限的发展机遇。

能源商机与政策机遇

“一带一路”规划背景在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周边地区需要新的经济引擎来带动经济繁荣,世界能源新格局变化提供了能源合作的契机——亚洲新兴经济体崛起带动该区能源消费量增长,美国因能源独立降低对中东能源依赖令后者亟需寻求新买家,加上乌克兰危机把俄罗斯能源战略推向亚洲,世界能源市场重心逐渐东移,中国成为能源地缘政治的中心,能源企业更是合作的主力军。

业内人士分析,“一带一路”在能源领域的互联互通主要体现在如下4个方面:

基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基建先行。整个“一带一路”文件的基调是基建先行,能源互联互通合作也是如此,由油气管网和电力走廊等能源通道展开。《愿景与行动》提到,“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目前,中国正在筹划和建设多条能源通道,包括中亚4条能源管线、海上丝路能源枢纽、中俄油气管线合作、中巴能源走廊、中缅能源通道和周边地区电网等。“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为这些项目带来了推动力,并且成为其支点。尤其是中俄、中亚的天然气管线合作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能源枢纽,都是中国将其能源合作在“一带一路”辐射出去的重要起点,与周边地区的丰富能源资源毗邻更是中国的优势之一。

产业方面:借低油价加强“一带一路”沿线油气投资与整合。《愿景与行动》表示,需“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等。

将持续一段时间的低油价正好为中国油气企业带来“一带一路”油气资源投资、并购和整合的契机。油价下跌令“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油田市值下跌,一些油气产业甚至处于亏损状态,需要向外寻求合作机会或低价出售资产。

中国企业可以借助低油价,在“一带一路”沿线并购油气区块,建造分属上中下游领域的能源开发中心、加工炼化中心和市场中心,将其整合在一起,并可以以“一带一路”重要地区新疆油气改革板块为试点。与此同时,“一带一路”也将促进中国拓展在沿线地区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市场份额。

不过,石油开采毕竟属于高技术和高风险行业,管理、资金、技术等进入门槛比较高,要求投资者有非常强的专业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因此需做好投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等风险评估。

金融方面:建立“一带一路”能源金融体系。“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涉及大量投资项目,需要大量战略资金,有必要建立成熟的能源金融体系来运作。因此,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加入亚投行的国家大部分都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亚投行将提供“一带一路”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推动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互惠。

中国需要关注“一带一路”能源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包括油气现货、期货、金融产品合约、绿色金融等,如筹备多年正择机上市的原油期货;建立有影响力的能源基准价格,提高能源贸易本币结算规模,例如在天然气贸易中用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管道、电网、枢纽等基建网络已逐步成形,为能源交易枢纽创造了有利条件,能促进亚洲定价中心的发展。

制度方面:“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由双边走向多边,创造新秩序。“一带一路”能源互联互通的基础是中国周边区域合作,跨国基建把各国连在一起,也意味着中国对外能源合作将由单边走向多边。这是国际关系里“制度现实主义”的一环:一方面,中国需借鉴能源宪章等国际机构,制定好多边治理的游戏制度,另一方面,中国将传达丝路本身合作开放的互利共赢精神。

亚投行推出以来,包括英国、俄罗斯、土耳其、沙特、韩国等欧亚中东各国先后表示加入,引起了全球各界的强烈关注。对于美国而言,盟国不顾美国压力加入中国主持的亚投行无疑是一种挑战。除了对其组织结构和作用定位上的疑虑,美方更担心的是中国经济影响力增强、左右全球贸易规则。短期而言,美国在亚太的经济布局将受到中国的压力;长期来看,这将成为中国所推动的新国际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在未来还将有更加激烈的博弈。中国需要评估其他势力的反作用力,并思考如何对外推送其正能量和软实力。

钢铁业将借力摆脱阴霾

有分析认为,“一带一路”基础建设投资大,能源、高铁、核电等装备制造会带来大量钢铁需求。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中,钢材净进口国占70%以上,是我国钢材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即使是净出口国和进出口平衡国,也会由于品种调剂和贸易因素进口一些钢材,也是我国钢材出口的目标市场或潜在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粗钢产能过剩2亿吨左右,“一带一路”可推动钢厂“走出去”,在外建厂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局面,还可利用国外部分地区优越的矿产资源,减少成本。另一方面,“一带一路”也可促进产量转移,加强跟亚洲、欧洲、非洲等国家的合作,促进钢材的出口,从而缓解国内供需矛盾。

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带动的基建项目投资,将大大拉动钢材需求,刺激钢厂往西部、沿海地区转移,改善国内钢铁业的产业布局,利于钢铁业的长期发展。

在铁路建设方面,突破国家界限的“欧亚铁路网计划”将刺激铁路建设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一带一路”中有意向的铁路工程已达到0.5万千米,和欧亚铁路网的8.1万千米规划目标相比,还有巨大空间。按照重轨、中轨、轻轨的重量估算来看,目前的铁路工程拉动轨道用钢27万吨,占2014年全国铁道用钢产量的4.8%,若欧亚铁路网建成,则至少达到469.8万吨。

今年“两会”明确,2015年铁路投资规模将达到8000亿元,按照1万元拉动0.32吨钢材计算,预计将拉动2560万吨钢材需求量,同时供电站、公路等基建也将拉动钢铁需求。

以新疆为例,2014年底,“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中巴经济走廊”公路项目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企业正式启动招标,将涉及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的建设,计划2030年完成,预计总投资456亿美元,拉动钢材需求170万吨,约占新疆钢材总产量的14%。

来自中钢协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国粗钢、生铁产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出现了1.50、0.02个百分点的下降,但钢材产量却出现了2.13个百分点的增长。粗钢、生铁的日均产量延续了2014年12月份以来的触底反弹趋势,继续温和上行;而钢材日均产量则陡然反转,从2014年12月的相对高位断崖式下跌10.09个百分点,和粗钢、生铁日均产量的上行趋势背道而驰。

有分析称,“一带一路”会分担我国部分钢铁产能过剩问题,但终究只是一项长期战略。若想借助该发展战略使中国钢铁立足海外,首先还需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实现产品的高端化。

业内人士表示,钢材需求下滑是后工业化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钢铁业的增长空间有限。我国钢企正在由只生产转向服务性生产,这将成为我国钢市的增长点。

综合来看,“一带一路”对钢铁业来说利好多多。未来随着国内经济逐渐回暖和基建投资的拉动,钢铁行业也将逐步摆脱阴霾。

有色金属将添新动力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预计,2015年10种有色金属生产、消费、投资将进一步缓慢增长,产品价格将延续弱势震荡态势,企业经营难度依然很大。

以电解铝为例,现有3500万吨电解铝产能中应淘汰的落后产能已不多,但企业关停过程中涉及地方税收、人员安置、债务化解、上下游产业等一系列问题,产能退出渠道不畅,电解铝产能过剩压力仍较大。

由于电力体制原因,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发电成本下降难以传导到用户,采用网电的国有电解铝、海绵钛等企业亏损严重。银行对企业信贷普遍收紧,企业转而向影子银行获得高息贷款。2014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增长高达20%。

另外,国企改革步伐较慢,企业发展活力亟需增强。2014年,有色金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占全行业的6.5%,亏损额占全行业的67%;国有骨干企业亏损额占铝行业净亏损额的90%以上。

专家建议,有色金属行业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瞄准“低品位”矿山开发、扩大有色金属应用等技术需求攻关,打破资源环境约束瓶颈;同时,还要努力实现跨行业的融合,同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耦合,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

当前,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突出的“双挤压、三约束”局面。“双挤压”即价格上不去、成本下不来的双重压力,“三约束”包括产能过剩的约束、技术水平的约束和生态环保的约束。

中国有色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市场铜、铝、铅价格分别同比下降7.8%、6.9%、2.7%,铝价相当于回到20多年前。2015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仍将持续低迷,国内PPI连续36个月持续下降,有色金属产品价格遇到天花板。同时,资金、劳动力和资源环境成本都在刚性提高,成本的“地板”在不断抬高,一些企业还可能遇到资金链断裂。

在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后,有色金属行业目前已进入平稳运行状态。2014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1.2%,比全国工业增幅高2.9个百分点,增幅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增幅连续10多年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趋势已经结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预计,今年有色金属工业生产、消费、投资将保持6%左右的增长速度。

化解产能过剩仍是今年有色金属行业的工作重点。资料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电解铝已停产和减产产能338万吨,但目前运行产能仍有约3200万吨,而且还有部分新产能释放,过剩压力很大。除了冶炼产能之外,普通铜铝加工也已出现过剩。

专家表示,化解产能过剩要在前几年淘汰一批、整合一批的基础上,加快消化一批、转移一批。一方面要坚持不懈抓扩大应用,继续推进“以铝代钢”、“以铝节铜”以及建筑领域“以铝节木”;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产能向国内资源、能源富集地区转移。同时,借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同有关国家加强产能合作、资源合作,加快有色金属“走出去”步伐。

从近期的市场反应看,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相关举措不断推出,铜的翻身似乎见到了曙光。

数据显示,2015年初国内外铜市最大跌幅纷纷逼近15%,但从1月底开始,铜价大幅反弹。到目前为止,铜价反弹幅度达到10%,其中,LME铜价回到接近6000美元,国内铜价也回到接近4.3万元人民币。

究其原因,需求方面,下游行业的不佳表现是主导因素。有数据显示,2015年伊始,空调、电缆两大铜下游消费行业同比降幅巨大。然而,历史总是值得借鉴的。与过去两年一样,经济的疲软以及铜基本面的过剩总是年初铜价大幅下跌的主要原因。但随着政府稳增长的政策陆续出台以及 “一带一路”战略举措的明确,铜价将迎来复苏。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金属消费国,铜需求量超过800万吨/年,这一数据占据了全球铜消费总量的将近一半。与铁矿石相同,中国铜的对外依存度很高,一半要靠进口。但中国并不具备全球性的交易产品、交易市场以及交割库,这也直接导致我们在定价权方面非常被动。业内人士表示,大宗商品交割库的设立对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发展以及争取大宗商品定价权极其重要。

于内而言,交割库的设立将给中国大宗商品消费提供更安全的保障。当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供应过剩时,企业会尽可能地选择运往位于中国的仓库;国内需求短缺时,也可就近从中国的仓库进货。如此一来,很多金属的交易成本会大大降低。

对外来说,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势必将带动基建产能的对外输出,其中,电力、铁路等设施的铺设将带来大量的铜需求。而属于中国自有的大宗商品交易所及交割库将大大降低出口成本,缩短沿线国家与我国的时间和距离。

一旦打造出诸如LME的铜类交易所,围绕铜展开的现货交易、银行质押融资和保险配置服务都会发展起来,市场的繁荣也将有利于国际定价权的争夺,进一步提升“中国铜”在全球商品定价体系中的地位。

有专家预计,受惠于“一带一路”电力投资利好消息的释放,铜、铝作为输电线路的主要耗材也将大量增加,有色金属行业无疑将迎来一场新的机遇期。

黄金行业将获重大机遇

我国黄金市场正在逐步开放,黄金产业发展迅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黄金资源丰富、需求旺盛,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有专家提出,应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并将其纳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此举能够加强黄金市场投融资和贸易合作,推动区域黄金产业协同发展。

有消息称,“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给国内黄金市场带来重大机会,黄金交易有可能成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商贸交易的重要契合点。自去年9月18日上海黄金交易所黄金国际板启动以来,交易运行平稳,交割路径畅通,资金划付结算便捷,进口转口机制顺畅。截至目前,该板已吸收了近60家国际会员,其中不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中国近几年逐步发展成为黄金的供给大国及需求大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连接了国内和国外的黄金供需市场。从地理位置上可以发现,处于战略实施范围内的各大省市坐拥众多金矿,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紫金矿业、招金集团、湖南黄金、云南黄金、中矿集团、西部黄金、灵宝黄金等国内重要黄金企业大部分深深扎根于该战略区域范围内。

国外亦是如此。印度、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将是全球黄金市场的重要需求方。近几年,随着黄金避险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国央行已经由黄金的净出售方转变成为净购入方,“一带一路”沿线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耳其等国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而且,该范围遍及东南亚、独联体、非洲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包含缅甸、越南、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秘鲁、蒙古、菲律宾等国在内的巨大黄金资源圈。这将给国内的黄金市场带来重大机遇。

随着黄金国际板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黄金市场的定价权将不断扩大,影响力也不断加深;同时,国内的黄金企业迎来重大的机会和挑战,充分利用好目前的战略机遇期将会给未来的黄金产业带来长足发展。

从现实和长远来看,建立黄金合作发展机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具有良好的基础。业内人士建议,建立人民银行、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牵头,以上海黄金交易所为核心,“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主要黄金产用金企业、其他黄金市场主体等共同参与的黄金合作发展机制。

地质工作将大有可为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我国未来10年的重大政策红利,将给包括地质工作在内的诸多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专家称,“一带一路”将是地质人大显身手的舞台。

2014年,中国地调局将“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列入即将全力推进的“九大计划”之中。据了解,该计划分为周边国家重要成矿带对比研究、全球矿产资源地球化学与遥感调查、全球矿产资源信息综合与服务等三大工程,并可进一步细化为7个项目和54个子项目。总的来说,就是通过对“一带一路”涵盖区域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为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给基地,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比如:西亚诸国是目前世界已探明的石油蕴藏量最多的地区;中国和俄罗斯是世界上煤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印度和俄罗斯是钻石重要的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黄金之国”;东南亚诸国有长达2500千米的锡矿带,也全球最为驰名的宝玉石产区;俄罗斯库尔斯克分布有世界最大的产铁盆地等等。

从国家的顶层设计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将以打造6条经济走廊和海上战略支点为核心,以通路、通航和通商为发力点,向纵深推进。中国地调局的“一带一路”计划也紧紧围绕着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中伊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新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等6条经济走廊及海上战略支点布局。

这一系列具有战略高度的地质工作的目标非常明确:建立完善全球地质矿产和投资条件数据库,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资源勘查和开发政策提供可靠的地质矿产基础资料数据,为国内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提供战略靶区;同时,指导我国边境地区地质找矿和资源环境评价,提升地质矿产国际合作的层次和效果。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地质工作可以发挥哪些作用呢?

首先是矿产勘查。“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是油气资源的成矿带。此前,我国在油气资源勘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以目前的工作程度看,丝绸之路途经的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境外的里海盆地、土兰盆地、黑海盆地,都是很有远景的地区。除传统油气资源外,这里还是页岩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前景区域。“一带一路”战略将大大促进我国与合作国油气资源的勘查开发。

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在的地方是古亚洲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交会的地带,本身就是巨大的非能源矿产的成矿域,包括了许多不同矿产资源的成矿带,如昆仑山成矿带、祁连山成矿带、天山成矿带等。独特的地质成矿背景告诉人们:这里一定会有不少特大甚至超大型矿床,以及一些特殊的矿种。比如,我国已在西藏驱龙找到了一个千万吨级的大铜矿,并在其外围发现了较好的找矿远景,而它所在的冈底斯斑岩铜矿成矿带完全可以往西延续。专家认为,在这个带上,很有可能再找到几个上千万吨的世界级铜矿。而且,这一带还是铬铁矿、金矿、铅锌矿、盐类矿产等矿种的找矿远景地带,矿产资源类型、成矿地质背景都很特殊。因此,加强这一带的勘查和研究,不仅会增加矿产资源的供给,缓解我国的矿产资源瓶颈,更能提升我国地质工作者成矿成油理论研究水平。

其次是服务重大工程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投资基础设施是第一步。无论是建铁路还是公路,都要进行路线的踏勘,特别是要避开地震断裂带。此外,建设桥梁、水库和输油管线,也得做好选线工作,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和调查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山地地貌,山高坡陡,为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孕育提供了条件。随着经济带的发展,这一带必然会出现若干城镇和居民点,尽管大小规模会不一,但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面对的地质问题是相同的,都需要经过周密的工程地质勘察——选址不仅要选在地壳比较稳定的地方,而且要尽量注意避开地质灾害,包括洪水的侵扰。

专家认为,经济带发展的不仅仅是经济,更应该是生态文明。丝绸之路经济带途经地区,或沙海漫漫,或山岭茫茫,或高原湖泊星罗棋布。这些地方的环境大多美丽而脆弱,因此,地质工作要在环境地质方面加强研究,为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建议。

专家表示,“一带一路”是我国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平台,不仅打通了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经济文化的血脉经络,更为地质工作打开了一扇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大门。在这项国家大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地质工作将大有作为。

第五篇:“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模版)

“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是我国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规划了美好蓝图,对深化我国同中亚、南亚周边国家以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和拓展对外开放的空间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带一路”战略中涉及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区,这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转变,即开放格局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

西部地区疆域辽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民族聚集的地区。《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西部各重点省份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其中既有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也有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和面向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等。“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诸多挑战。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东部沿海领先、中西部欠发达”的不均衡状态。“一带一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联通国际国内,给我国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开放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一带一路”战略将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尤其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打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经贸模式,即以海洋运输为主发展对外贸易,转而以陆地运输为纽带,这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提供了新契机,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对外合作两方面。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明确指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从地理位置上看,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接壤,拥有三条开放路线,一是向西通过亚欧大陆桥连接中亚、欧洲,二是向南连接巴基斯坦、印度、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三是向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目前,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处于滞后的状态,“一带一路”战略以高铁为代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我国通往中亚、南亚、中东、东欧、俄罗斯直至西欧的铁路都将经过西部地区,对于促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东部的经济联系具有重大意义。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将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经济一体化发展。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基石是经贸合作。西部地区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省市区的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因此潜在的合作机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西部地区应当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强与中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合作。

(一)西北地区

新疆拥有长达5600多公里的边境线,占我国陆地边境线的1/4,与8个国家接壤,具有东进西出的开放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金融、文化科教和医疗服务中心。同时,新疆煤炭资源储量、天然气储量均为全国首位,石油资源、太阳能、风力能源等也非常丰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深化新疆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新疆独具的区位优势和能源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陕西,位于我国内陆的腹地,为连接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重要枢纽,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新欧亚大陆桥前沿枢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科教高地之一,拥有众多重点高校。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陕西可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科教文化优势,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构建对外开放大通道,大力推动与沿线各国进行文化、人才、科技方面的交流合作。

甘肃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省会兰州被定为丝绸之路重要的节点城市,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构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的战略基地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宁夏处于黄河的上游地区,是我国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进一步推进中阿深化合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宁夏要发挥此优势,努力建设中阿合作先行区。

青海位于我国西部,雄踞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贯穿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是我国联通南亚国家的重要走廊和通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青海的开放水平,促进青海丰富的矿产、能源、旅游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国交界,是连接我国内陆地区与俄蒙两国的重要通道;内蒙古与俄蒙两国交界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矿产、土地、森林等资源,“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我国与俄蒙两国的经贸合作以及资源开发。

(二)西南地区

广西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在我国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经济带开放发展,加强与东盟地区的深化合作。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相邻,云南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加强经贸合作,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

西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在历史上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参与者,是我国与南亚国家沟通交往的重要门户,“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西藏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西藏要把握好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动与南亚贸易陆路大通道建设,推进与南亚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重庆地处我国西南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被设定为内陆地区,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具有接南转北、承东启西的重要区位优势,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和产业腹地。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重庆将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支撑,也是连接中部地区的重要通道,随着渝新欧铁路的建设,重庆也将成为沟通境内外的重要支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西部地区发展的挑战

“一带一路”给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相应也面临诸多挑战。既有来自西部地区的自身限制,也有来自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切合作的基础。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涵养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旦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将付出惨痛的代价,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同时,西部地区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地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也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难度。基础设施建设还面临着庞大的资金需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设立重点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但仍受到诸多争议。

(二)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西部地区民族众多,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民族问题处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新疆的稳定关系着中国大西北的稳定,西藏的稳定关系着中国大西南的稳定,内蒙古的稳定关系着中国北方地区的稳定,西部地区各民族的和谐稳定是保障“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基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发展差距仍比较严重,贫困问题较突出;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宗教信仰上的差距使民族关系更加复杂;交通、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缓慢。以上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三)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完善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目前,西部地区甚至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未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政绩以逐利为目标,对合作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历史缺乏足够的了解,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合作项目出现问题将极大地恶化我国的国际环境。

(四)周边局势复杂多变

周边环境的和平稳定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西部地区与诸多国家接壤,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敏感;南海和钓鱼岛等问题使部分国家对我国的和平发展心存疑虑;缅甸和泰国内政不稳定的问题,对于我国在两国的合作项目受到影响;越南等国家大规模的反华行为也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一些大国对盟国施压,暗中抵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倡议;我国向西开放的一大地区就是伊斯兰世界,这一地区宗教种族关系复杂,也是对我国国家安全影响较大的地区。以上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处理,都将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产生重大干扰,阻碍战略实施的进程。

三、西部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横贯中国东中西部、联通国内国外,对加强我国同周边国家及欧亚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深化区域合作交流,促进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一带一路”战略包含我国西部地区十个省市区,为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西部地区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西部各省市区要抢抓历史发展大机遇,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各方面的挑战。

第一,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优先发展领域,西部地区要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合理规划设计,重点建设关键通道,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瓶颈路段,畅通公路、铁路和港口,提升道路的通达水平。另一方面,西部地区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充分考虑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要总揽全局、协调发展。

第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地区,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关系到“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各民族之间的融合程度是由各民族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决定的,西部地区应根据自身条件,加快双向开放的步伐,加强与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合作,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差距也是导致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因,应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民族团结。

第三,建立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西部地区要了解规避和管制各种潜在风险的方法,综合考虑每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宗教、历史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制度,成立相应的国际机构,正确评估各项合作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外部效应。同时,西部地区要结合当地情况,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制订合理的政绩考核制度,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组织保障。

第四,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复杂,仍存在一些摩擦与不稳定因素。增进各国人民互敬互信是促进各国和平发展的根本途径。一个国家的知识生产力必须反映它所处时代的根本需求,“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的知识生产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文化相近,可以加强人才交流、文化交流、民间交流,构建人文桥梁,促进丝绸之路国家间的互动合作。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合作和民心相通的重要抓手,旅游合作可以加深互相了解,消除偏见和误解,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以及人文资源,与周边国家加强旅游合作和文明互鉴,从而促进经贸合作发展。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2.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下载“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书笔记(定稿)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书笔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和相关国家......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5日在北京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圆桌峰会,并与15日正式闭幕。这次会议,再一次在世界掀起了一股“中国浪......

    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分析题一:1、一带一路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它的建设过程不仅涉及众多国家和地区,涉及众多产业和巨量的要素调动,这其间产生的各种机遇不可估量。主......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及战略分析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亚欧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发展现状及挑战作者:房丽军来源:《对外经贸实务》2016年第10期摘要:中阿贸易比重平稳上升且上升速度较快,双方贸易往来日趋频繁,贸易......

    一带一路—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简称“一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线缆行业会议报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线缆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线缆行业会议报告“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线缆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 近日,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会议期间,由复旦大学的张晖明教授作了《“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线缆产业行业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 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 一幅恢弘壮美的画卷正从容铺展—— 牵起亚欧非多个经济圈,跨越万里海域,“一带一路”,托起世界最长的经济走廊。 它是中国和世界共同的事业。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