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区域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区域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本篇文章,以新疆区域文化建设为主要研究内容,阐述了“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发展新疆区域文化的意义,分析了“一带一路”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疆的区域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新疆文化发展遇到的挑战,联系新疆当地的实际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策略设想。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疆区域文化;挑战;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新疆地区走向现代化,融入现代化潮流,发展现代文化的一次新机遇。“一带一路”背景下发展新疆区域文化有利于形成贯通中亚乃至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带,促进新疆文化的对外交流,进一步提升新疆区域文化软实力,带动新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而促进现代文化发展,引导各民族同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进步、文明、开放、包容、科学的理念,形成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同胞之间的认同感,更好的维护新疆地区的长久稳定和繁荣。但是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之间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从而使 “一带一路”愿景成为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就使新疆地区在抓住机遇建设现代化文化的同时,也要沉着应对其带来的挑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区域文化发展的机遇 1.国家资金扶持推动文化建设
所谓文化建设就是发展教育、科技、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①2015年6月“一带一路基金”落地新疆,国家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投资建设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绸之路基金等金融机构。②这一系列金融机构的建立为新疆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扶持,强大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是文化建设健康、稳定发展的基础保障。文化建设属于顶层设计,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会传播社会先进意识,普及先进理念,促进社会发展引导社会进步。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丝路基金会成为新疆地区文化发展的催化剂,进一步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现代化进程,缩小新疆地区在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与东南沿海的差距。高水平的现代化文化事业的发展,会反作用于现代文化,促进现代文化快速传播,现代化的行为方式,各种先进科学的理念,借助文化建设的浪潮不断在人民群众间传播,引导群众逐渐改变由于地域限制而形成的封闭、落后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借助“一带一路”思想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开阔眼界,从而在思想上与世界接轨,跟随时代步伐,接受现代化先进思想理念,压缩不良思想生存空间,根除不良思想入侵几率。增强对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从而使新疆地区各族人民在思想认知和思想觉悟方面领先其他地区,成为西北地区现代化文化的引领者,有能力、有底气参与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
2.人才需求推动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在政治制度、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就对新疆地区人才培养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精通多种语言、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历史文化宗教风俗有十分了解,具有文化素养、发展潜力的应用型人才。据笔者调查得知,在语言人才培养方面,新疆地区各个高校除俄语、日语和英语外,均未开设与新疆有密切经贸文化往来的周边国家实用小语种教学,比如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乌兹别克语、乌克兰语等等。此外,以新疆大学为例,其外语专业研究生硕士点少,研究方向单一,缺少高水平,高学历的语言人才。语言交流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提和保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的研究了解,会更加有利于文化交流的进行,减少交流困难和贸易合作障碍。但是,新疆目前对语言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远不能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还会阻碍影响新疆经济文化的发展,无法达到经济文化建设的预期目标。正是目前这种不能满足的需求在客观上对新疆地区人才培养形成压力,从而刺激国家、自治区政府根据这一需求对人才培养政策进行调整,给予政策引导、财政支持。这必然会促使新疆地区的人才培养在各种力量的支撑下焕发活力,各种与现代化社会接轨的应用型人才辈出,又为新疆现代化建设,文化发展和繁荣注入一股新鲜的血液。
3.市场需求推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 新疆地区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形成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新疆少数民族最持久的特征。并以文学、史学、艺术、文化产品等形式存在,具有地域性、稀有性、民族性等特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与中亚、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搭建了彼此联系交流的平台,便利了少数民族文化产品“走出去”与“引进来”,在国际上形成品牌效应,以带动新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其次,由于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有着中亚、欧洲等国文化产品所没有的独特的文化价值,容易对异国消费者产生好奇心,形成吸引力,进而产生强烈的消费需求,加之“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众多,人口数目庞大,因此会有巨大的消费市场。再次,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产品由于其具有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使其制作工艺及其用料材质具有民族独特性,不能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这种特征往往会更加突出该产品的稀有性,强化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绝对优势,使得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力,也因此带给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更大的贸易利益。比如新疆维吾尔族创造的以“十二木卡姆”③为代表的民乐舞,其能流传至今,并搬上国际大舞台,正是由于其民族性、地域性和独特性的特征,使其具有其他音乐不可代替的价值。
4.内外联通推动现代文化发展
“一带一路”不仅联通了我国东西部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也联通了我国西部与中亚、欧洲的文化交流,内外联通的优势为新疆民族传统文化向东与我国东部先进文化,向西与“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西方先进文化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会。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合作交流成为了可能。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是一个民族融入世界、领先世界的必由之路。新疆部分少数民族与“丝路”沿线部分国家民族有着相同的历史渊源,从而使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在相同的文化认知下碰撞、交流与借鉴更加容易,为新疆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参与全球文化交流,了解世界,了解差异,关注自身文化发展,并不断接受现代文化的洗礼和沐浴,形成有新疆特色的现代文化提供了机遇。其次,文化间的差异与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促使新疆文化吸收、借鉴亚洲、欧洲、乃至世界先进文化,并以这种先进文化为引导,逐步提升自身文化价值,逐渐促使新疆各民族同胞转变传统的思想认知,接受现代化文化的熏陶,潜意识中融入到现代化潮流中,逐渐摆脱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旧文化的束缚。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区域文化发展的挑战 1.传统民族文化易受现代化冲击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国家的大力扶持,以及对外贸易交流平台的日益成熟,使新疆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首先是现代化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冲击。“一带一路”背景下各种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价值观念通过“一带一路”交流平台传入新疆,促使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交工具的更新,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普及,新疆与内地、世界的交流和联系越来越紧密,距离越来越近。新疆被卷入现代化潮流中,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地区都会受到现代化文化的冲击。在现代化文化的冲击下,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存在的社会形态和条件发生改变,被迫跟随现代化转型。但是某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因其地域性的缘由其存在基础特别脆弱,在适应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与现代化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民族传统文化出现了萎缩、消失甚至毁灭的现象。比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的是以现代化的城市建筑为象征,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为标志,为了扩展空间,一些老旧的房屋建筑被拆卸推到,而这些老旧的房屋建筑恰恰是民族建筑艺术的载体和典型代表,是某一个民族独特艺术的存在形式。其次,民族文化交流与合作是以民族文化产品为载体的,民族文化产品的发展必然以挖掘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为内容,这又使新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开发与保护的问题。例如,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和独特性会催生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兴盛。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容易忽视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性,出现规划不合理,无节制利用、在景区胡乱修建宾馆、交通、娱乐设施等情况,不但影响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自身的协调性,而且也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造成很大的破坏。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轻则受到破坏,重则无法修复或彻底失去价值,这种损失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而言是灾难性的。2.主流文化安全不容忽视 进入21世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传输西方价值观等一系列与社会主义思想不符的价值观,企图左右我国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以达到遏制中国,称霸全球的目的。作为中国向西开放门户的新疆,自然就成为西方文化渗透和传播的主要地区。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就打着人权、自由、民主的幌子,对新疆地区进行渗透,对新疆地区各族人民的思想价值观念造成了严重的冲击。特别是境外“三股势力”对新疆的渗透,他们借助新疆地区浓厚的宗教氛围,利用信教群众单纯的宗教情感,肆意的歪曲宗教教义,进行虚假宣传,散布有害社会主义建设的言论,宣传历史虚无主义,鼓动、煽动不明情况的信教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破坏。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不断地挑起事端,内外勾结,破坏民族团结,严重危害国家和新疆地区的安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然会使新疆再次成为“三股势力”、极端势力进行文化渗透的首要目标,他们会借助“一带一路”给新疆带来的便利条件和优惠政策乘虚而入,打着经济文化贸易的幌子向新疆境内输送分裂分子、传播扭曲的价值观念、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各种渠道引诱群众接受反动宣传等等,在思想文化领域造成极大危害。特别是近两年,美国及其盟国日本,频频在中国南海挑衅,宣传南海航行自由,企图扰乱中国的发展秩序。在这种形式下,新疆民族分裂势力可能会趁着国家转移注意力的空隙,利用“一带一路”传播通道“暗度陈仓”与国际反华势力相勾结,在一定条件下,新疆反分裂的斗争可能会变得激化起来。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区域文化建设的思考 1.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明确文化发展指导思想
现代文化就是指能促使社会整体和人的自身现代化的文化发展形态和过程,是对传统文化历史的、整体的、本质的变化和转型,同时现代文化发展又是与现代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建设为一体的。④ “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地区需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普及现代知识、树立现代观念、明确指导思想。现代文化的核心,是国家和人民主流意识形态。在现阶段,我国现代文化的核心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现代化思想,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就是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现代文化的本质和核心所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对在思想和文化方面的各种挑战,新疆地区要始终加强政府层面的统筹,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和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力度,拓宽教育渠道,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增强新疆各族同胞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相互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引导各族人民群众自觉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拥护党的领导,自觉增强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思想感情,自觉与社会不良思想行为作斗争,逐渐用科学、开放、包容的现代文化取代和遏制排他性、保守性思想观念。教导各民族同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自觉对正统宗教和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民族传统文化和保守主义思潮分清界限,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统一战线,以抵制境内外分裂势力的文化思潮渗透,确保民族团结和地区稳定。2.努力提升民族文化创新能力
新疆区域文化整体呈现出保守、传统的状态,传统思想文化下发展的传统手工艺缺乏现代文化气息,缺乏创新和亮点,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容易出现竞争力弱,市场占有率低等情况。要联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打破传统走向现代的障碍,使新疆传统民族文化在对外文化贸易中占据优势地位,需要文化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⑤文化创新主要包括文化内容创新、文化形式创新和文化体制创新。⑥在文化内容上,新疆地区民族文化产品要体现性和代表性,要能深刻反映出新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与现代主流文化的相互结合,体现出新疆特点、新疆特色。在文化形式上,以现有的文化形式为基础,以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为支柱,融合现代科技和思想,打破传统观念局限,不断注入现代化的文化元素,冲破传统单一的文化发展理念,发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并利用现代科技创新文化的方式方法,使文化产品的形式能反映当前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和精神寄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要接地气,更贴近生活。在文化宣传方面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如电视,广播,互联网,报纸等,创新文化宣传方式,拓宽文化产品宣传渠道,增大传播范围,提高知名度,以增加销售渠道和拓展市场。在文化体制上,需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根据“一带一路”不断变化的时代特征和市场环境,以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为突破口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变革不适应新的开放格局的文化形式,建立健全文化发展相关法律体制,确保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注释:
①刘纪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J].江汉论坛.2009(04).②亚投行路线图猜想[G].人民日报.2015,6,27.③周吉.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现状与对策[J].新疆社会科学.2007(03).④李建军.论现代文化及新疆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的依据[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1,5.32(3).⑤1995年5月26日江泽民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G].人民网.2008,7,3.⑥文化创新包括形式、内容、传播及体制创新[G].人民网.2011,3,11.参考文献: [1]高建龙等.新疆文化发展报告[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5.6 [2] 厉声.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M].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2
第二篇:一带一路—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路”)的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这一战略构想纳入全年的工作重点。“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我国全面发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具有跨时代意义。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给古老的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赋予了新的生命,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规划了美好蓝图,为亚欧区域合作注入了新活力,为世界发展繁荣提供了新路径。
(一)延续古丝绸之路辉煌成就的必由之路
随着时代发展,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与他国政治经济文化往来通道的统称。古有西汉张骞出使西域的“西北丝绸之路”;有北向蒙古高原,再西行天山北麓进入中亚的“草原丝绸之路”;有西安到成都再到印度的“西南丝绸之路”;还有从中国东南沿海出发,穿过南中国海,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波斯湾,远及非洲、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等。各国人民排除艰难险阻、跨越万水千山,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开辟了这条道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背景下,亚欧国家都面临着转变发展模式、增强发展动力的共同使命和挑战,使这条曾经创造无数财富、凝聚各国人民友谊的传奇之路重现辉煌,成为惠及沿线各国人民的合作之路、共赢之路。
(二)是构建我国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主席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出:“中国正在推动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合作倡议,中国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体系,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空间。”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影响,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西部地区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进一步释放开发开放和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促进亚欧国家共同发展繁荣的必然选择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践行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逐步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更好地推动沿线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促进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之间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给沿线各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好处。“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合作带。“‘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 亿人口,经济总量约 21 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 63%和 29%。”通过“一带一路”建设,能够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各国的发展对接起来,让周边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
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所面临的双重安全挑战
在这幅员辽阔的疆域内,“一带一路”战略在加深区域内经济合作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
(一)传统安全方面(1)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
近年来,当今世界主要大国在“一带一路”区域内纷纷提出各自的地缘战略,谋求增强地区影响力。前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1年7月在印度金奈提出“大中亚”思想和“新丝绸之路”构想,主张建设一个连接南亚、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网络; 9月,她在联大会议期间向国际社会进一步描述了“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还持续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积极打造“印—太”概念,将亚太的边界延伸到印度次大陆。美国还不断强化其在亚太的军力,利用中国周边海洋领土争端,极力扶持其盟友及相关争端当事国,实施离岸战略“以邻制华”。
欧盟在 2009 年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通过修建“纳布卡天然气管线”,加强与中亚及周边国家在能源、商贸、人员、信息等方面的联系,积极开展投资,在保证自身能源供应安全的同时,增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此外,欧盟出于自身利益,担心地区争端恶化,要求争议各方在多边框架内通过对话合作解决争端。欧盟的介入,一 方面有利于平衡美俄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中亚地区局势更趋于复杂化,不利于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推进的地区合作。
俄罗斯在 2002 年与印度、伊朗共同发起“北南走廊计划”,提出修建从印度经伊朗、高加索、俄罗斯直达欧洲的国际运输通道,以保持其传统区域影响力。近年来,俄罗斯又提出整合中亚地区的倡议,即“欧亚联盟”的设想,加速推进独联体经济一体化进程。冷战后,俄罗斯一直将中亚视为其传统势力范围,尽管普京在2014年5月亚信峰会期间中俄首脑会晤中宣布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但依然对中国存在戒备心理,从而影响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
日本早在 1997 年的桥本龙太郎内阁期间就提出“欧亚大陆外交战略”,2004 年提出建立“中亚 + 日本”对话机制,2006 年提出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通过加强日本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在提升中亚各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国际化水平的同时,增强其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利用该区域丰富的油气资源,保障自身能源供应安全。2013 年 10 月,安倍晋三内阁强化对亚欧地区的关注,他指出: “从东京出发,经过伊斯坦布尔,最终抵达伦敦。日本要做新亚欧丝绸之路的起点、地缘政治的操盘手。”日本还积极发展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国外交,加强军事存在。以上都是日本意图在更大的范围内构筑“防线”遏制中国的举措。
印度、伊朗和阿富汗共同推进南亚“南方丝绸之路”建设行动,试图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印度依据其地理优 势,谋求独霸印度洋,对外部力量在印度洋的存在都抱有防范之心,尤其将中国所谓的“珍珠链战略”视为战略包围。拉贾·莫汉怀疑印度是否会容许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印度洋来实施,因为地缘政治和安全因素太浓。这对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合作将产生不利影响,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印度强势的海洋战略势必会影响中国的能源通道安全。此外,印度积极推行“东进”战略,介入南海问题,在经济、政治、军事上与中国竞争,增强对亚太事务的辐射响力,从而加大了中国在东南亚方向的战略压力。(2)领土、岛屿争端
基于历史原因,“一带一路”地区内存在各种领土、岛屿争端,争端处理的结果直接影响战略实施的安全保证。目前存在的争端主要包括:海洋上,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存在“南海争端”。2014年5 月,由于“中海油 981”号钻井平台引发的所谓中越“西沙主权”之争;中国与菲律宾、越南之间愈演愈烈的“南沙主权”之争。另外,中日之间也存在钓鱼岛以及东海专属经济区之争。周边海洋争端的实质在于区域秩序主导者及其追随者同中国崛起之间的矛盾。短期内,这些争端难以解决,这不利于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全方位合作,进而影响中国在新一轮贸易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陆地上,“二战”后印巴之间关于克什米尔地区争端、中印边界争端、巴以领土争端依然没有解决。冷战后,随着苏联解体,“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涌现了一批主权国家,这些国家之间的边界划定工作并未全部完成。这些边界领土、飞地之争和水资源纠纷已经成为引 发地区局势恶化的重要显性因素。尤其是中亚地区的争端,直接影响到未来上海合作组织范围内的政治互信、安全与经济合作,不利于维持中国西部地区的稳定。(3)区域内个别国家政局动荡
“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受国内社会阶级矛盾、民族宗教问题等复杂因素影响,这些国家一般实行政党政治,但部分国家由于朝野斗争,政局存在脆弱性和不确定性,缺乏共同归属感,导致重要的内政外交政策缺乏延续性。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未来势必在区域内加大投资力度,扩大进出口,促进人员交流,这些国家的动荡将会提升经济投入成本并降低合作效率,进而影响中国的海外利益。
(二)非传统安全方面(1)恐怖主义的威胁
以恐怖主义为核心的地区“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是威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日益成为区域内最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尽管当前各极端组织之间的政治目的、组织形态、人员构成、活动能力存在差异,但其共同点均为反对世俗化政权,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受国际反恐局势和地区安全局势变化的影响,区域内的各极端组织出现人员互相交叉、指导思想相互融合、活动分散化、组织碎片化等特点,同时与国际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也有所加强。(2)海上航道的安全风险 维护通行安全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考虑,这种考虑将基于通道的“打通”或“切断”而展开。全球商业贸易的90%和石油总量的65%要通过海洋运输,其中印度洋提供了全球一半的集装箱运输,70%的石油产品运输需要通过印度洋由中东运往太平洋地区。印度洋航线分布着诸如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对全球贸易有着重大影响的战略要道,其中40%的全球贸易运输经过马六甲海峡,40%的原油贸易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因此,维护海上安全意义重大。
(3)区域经济一体化压力
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建立中国与东南亚、中亚、中东、欧洲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寻求更加深入的合作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输出资金、技术推动区域内国家发展与繁荣,带动中国经济的升级与再平衡。而美国提出构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 议 ”,以阻碍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对亚太地区逐步形成的由东盟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 起到分化作用。同时,欧美联合构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推行更加自由化的国际经贸规则,从欧洲大陆方面阻碍亚洲与欧洲的经贸合作进程。(4)跨国有组织犯罪
中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密切区域内各国经贸关系的同时,也会受到跨国有组织犯罪问题的影响。被联合国大会列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的跨国有组织犯罪日益猖獗,严重影响了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当前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类型包括: 毒品走私、偷越 国境、跨国经济犯罪等。
三 对我们海军的期望要求
中国的远洋生命线大部分集中在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中东、北非这一航线上,如果说石油是工业的血液,那么从中东连接印度洋,并且途经马六甲海峡的航道,实际上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动脉。因此,维护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以及曼德海峡三处节点的通道安全至关重要。近年来,美军加强了对太平洋的兵力投送,对华意图明显;中日钓鱼岛争端日益升级;中非、中越南海岛礁争议白热化;中印海军针对性军备意图明显。因此,我国海军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挑战。
随着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加强,近年来,持续不间断的钓鱼岛巡航、索马里护航、对外友好交流访问,彰显了我国大国形象,展示了我军实力,对周边觊觎之国和海盗恐怖分子,起到一定震慑作用。但是我们也必须清晰认识到,我军与美军等存在的军事实力差距。再加上美日等国构建的第一、第二岛链对我国的海上封锁。我军面临巨大的海上安全压力。因此,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努力提升自身实力,建设一支强大军队,保卫我国领土安全和国家利益。
第三篇:“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下四川省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此,“一带一路”成为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本文通过分析“一带一路”为四川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剖析了“一带一路”对四川省的影响。
关键词:一带一路;新市场;国际化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简称“一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一路”(简称“一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核心战略,是支撑我国经济中长期持久发展的推动力量。作为重要战略,“一带一路”对于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起始于汉朝,是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是东方与西方进行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路线。今天提出的“一带一路”除了是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以外,还具有更丰富的战略内涵。无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还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都是新形势下的区域合作方式,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体现,区域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互利互赢,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一带一路”可以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引进沿线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科研人才,实现产业创新与优化产业布局。与此同时,加强对外合作,可以扩大市场布局,深化市场多元化战略。同时,“一带一路”涉及区域广泛,覆盖中西部大部分地区,提供了这些地区良好的发展契机,使这些地区从原先的不发达“内陆腹地”变成了“开放前沿”,为中西部地区注入了对外开放的力量,使之可能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爆发点。
二、“一带一路”战略中四川省的发展机遇
四川省是全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和西部经济大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发挥着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重要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作为内陆开放前沿阵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依托,“一带一路”战略为四川省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1.四川省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很多产业上可以找到结合点,其中能源产业、制造业和旅游业都将迎来新的机遇。能源产业方面,四川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国民经济需要的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基础工业矿物原料都比较丰富,辅助矿产也较充足,可以与沿线区域实现资源共享,推动能源产业的发展。制造业方面,四川省制造业种类丰富、层次鲜明,制造业较为发达,这正好可以在轻工业和重工业不发达的中亚、东南亚等沿线国家找到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布局;与此同时,出口这些商品,可以有效的推动中国商品向国际化升级。旅游业方面,四川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后,可以设计多元化的文化旅游路线,实现四川与沿线国家人民的相互交流。
2.“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四川省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实现优势互补。四川主要从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有机化学品、机器及零件等产品。四川主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计算机、钢材等。四川省2015年提出“251三年行动计划”,即在“一带一路”沿线中,筛选20个与四川省具有较大产业和贸易比较优势的国家,实施重点开拓、深度开拓;在20个重点国家中,优选50个双向投资重大项目,实施重点跟踪、强力促进;在全省现有近1万家外经贸企业中,精选100家与“一带一路”沿线有较好贸易投资基础的重点企业,实施重点引导、形成示范。通过“251三年计划”,将会为四川省对外贸易再一次实现大幅度增长提供了的很大可能性。
3.推动川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新市场。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下,民营企业优化整合后,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为民企发展提供了对外合作的机会和相关国家优惠政策,营造了良好的人才、法律、政策环境,特别是“251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将重点引导100家民营企业,这都为川企进军国际市场提供了先决条件。此外,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下,四川省可以通过举办海上丝绸之路品牌博览会,为川企进入新兴市场打下基础,让国外更多企业了解到川企的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逐渐实现品牌效应;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国际商会的协作的方式,建立品牌战略联盟,在全新的市场条件下,互帮互助,开放市场,最终形成品牌优势;川企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与沿线国家相关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和科研人才,更进一步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结合企业本身的优势,优化升级企业产品,打造全球营销网络和国际性自主品牌。这除了有利于川企本身从民营企业到跨国企业的转变外,同时也扩大了商品市场,服务了当地居民。
三、“一带一路”战略对四川省发展的挑战
1.资金风险。首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要求四川省大量企业实现跨国发展,而这种模式的发展要求企业用大量商品的交易和资金作为支撑。除此之外,在国外一些涉及到竞标机制的国家基础项目,就更需要金融机构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川企在金融机构大量贷款,会给国家财政造成压力。另外,沿线国家可能会出现内部政局动荡和党派纷争的情况,例如一个党派下台,那就意味着之前对外政策的改变,例如优惠政策的取消和战略同盟的取消,这都会对企业造成或多或少的资金损失,甚至会导致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最终破产。最后,四川省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去进一步完善信息网、交通网、水电网费,更新相关的硬件和软件,修建大量的高铁和公路等,这会造成很大的资金压力。我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都会出现资金短缺,例如,仅3个中亚国家2013―2022年的能源投资就需要360亿美元,四川作为一个地区,在资金方面所遇到的困难就更大了。
2.各省份之间恶性竞争。第一,由于“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省份较多,各省份的战略目标雷同,同时各省份的战略中心观与“一带一路”实际的战略中心不匹配,都会把自己省份作为战略中心,于是全国出现了“一带一路”多中心的情况。第二,各省份都在强调”“一带一路”平台建设,都致力于打造成“一带一路”重要战略平台,于是各省份都强战平台经济,造成平台资源被过度占用,造成个省份之间平台经济缺乏联动性和竞争性,造成四川省平台浪费。第三,各省份的战略产业布局结构重叠,发展途径同质化,没有根据自身特色设定专门的发展策略,这就会导致物流集聚地、资源优势等的选择一致化,最终必将导致发展滞后。
3.与沿线国家合作出现问题。在经济和文化交流过程中,必定出现与周边国家在经济、政策、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合作和规划过程中,就会增加难度。例如:制度方面,各国的海关、货币、劳务等差异大,都需要去调整和协调,包括各国的贸易壁垒、官僚作风以及管理制度等。
四、结论
“一带一路”为四川带来了重大影响,将四川由过去的“内陆城市”转变成了“改革先锋”和“开放前沿”,毫无疑问这为四川省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增添了许多挑战。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大省,四川省应当积极配合“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增强对外开放能力,实现四川省经济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霍建国.“一路一带”战略构想意义深远[EB/OL].2014.06.[2]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2014.08.[3]张蕴岭.聚焦“一带一路”大战略[J].大陆桥视野,2014(8).[4]马杰迪?阿米尔.期待“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推动项目合作[EB/OL].2014.07.[5]李欣广.中国―东盟前沿地带发展与东盟经贸关系比较研究[EB/OL].2015.12.[6]潘旭涛,杨瑶.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5.作者简介:江佳慧(1993-),女,汉族,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在读,管理学学士,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研究方向:会计学
第四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丝路精神 薪火相传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无数铃声摇过啧,应驮白练到安西”,在唐代诗人张籍的笔下,千年之前古丝绸之路的盛况可见一斑。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是世界各国共有的历史文化遗产。
进入21世纪,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主题的新时代,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更显重要和珍贵。
一、“一带一路”的内涵
首先,我们要对“一带一路”的内涵有个深刻的把握。“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们加在一起,就是“一带一路”。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二、“一带一路”的现实必然性
“一带一路”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那么,我们国家为什么这个时候提出“一带一路”呢?它又有怎样的现实必然性呢?“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一种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具有很强的现 实必然性。郎咸平教授把“一带一路”战略比作全新的经济助推器。它是在我国面临诸如经济结构转型受阻、严重的产能过剩、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外储过多等困境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当然,当今世界正在发生错综复杂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不单单是中国,很多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正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的产物。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进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
我们知道,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 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了“马歇尔计划”。凭借“马歇尔计划”,解决了美国国内的产能过剩问题,同时使美国成为欧洲的债权国,主导欧洲整治,从而顺利推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现在看来,今天的中国和“二战”结束后的美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外汇储备量庞大、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马歇尔计划”的思路,透过“一带一路”以及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来消除产能过剩,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如果能够顺利实施,必将使中国崛起成为现实。
三、“一带一路”的挑战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曾精辟地分析过大国与小国的不同。他极具洞见地指出:“小国的目标是国民自由、富足、幸福地生活,而大国则命定要创造伟大和永恒,同时承担责任与痛苦。”伟大的事业总是面临风险。“一带一路”战略要客服的风险并非前无古人,也未必后无来者,但在当代首屈一指。“一带一路”为什么会面临风险?面临的是哪些风险?
“一带一路”多是基础设施大项目,投资周期长,资金大,运行维护不易。从国外来说,“一带一路”战略本身有限,但其影响无限,既容易被参与者和支持者无意误解,也容易被反对者和破坏者有意歪曲。从国内来说,“一带一路”昌邑虽然不是国内深化改革的外延,但却需要它来支撑。我国国内还存在许多破坏“一带一路”建设的势力和危害“一 带一路”建设的问题。我们也缺乏经验。“一带一路”事业是全新的事业,需要新政策、新策略、新人才。这些有的现在就可以找到,有的只能在“一带一路”实践中摸索和培养。
大自然也向我们挑战。“一带一路”以交通网络为先导实现五通。我们过去在国内建设、对外援建、海外工程中虽然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一带一路”沿线一定会有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未雨绸缪。
我们可以将“一带一路”面临的风险概括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和道德风险。这四种风险可以对应“一带一路”的“五通”。政治风险威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需要应对安全风险。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受经济风险的影响。民心不能通,将陷“一带一路”于道德风险。
今天的中国和世界,面临着五十年,五百年,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一带一路”倡议的伟大意义决定了它不会一帆风顺。阻挠、抵制、破坏、诽谤是在所难免的,而且只能通过“一带一路”本身的成功来消除。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有所准备,筹划应对风险的措施,使“一带一路”这把双刃剑最大限度获得成功。
古人云,“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亲望亲好、邻望邻好”,共建“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也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愿望。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与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积极践行“亲、诚、惠、容” 理念,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愿与沿线国家一道,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平等协商,兼顾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诉求,携手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一带一路”建设是开放的、包容的,欢迎世界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是一条互尊互信之路,一条合作共赢之路,一条文明互鉴之路。只要沿线各国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就一定能够谱写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篇章,让沿线各国人民共享“一带一路”共建成果。
第五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读后感
《中国梦世界梦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本书是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国际问题专家王义桅教授对“一带一路”的权威解读,这也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著作。通过本书的解读,我们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总书记的一带一路战略思想。
一、“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统筹兼顾与创新发展理念。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认识仍然不足,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让全世界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和企业更多的了解,使“一带一路”建设能够稳步推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1.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合作诚信”的开放理念,也能够淡化谋求区域合作主导权的意图,降低“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依照古丝绸之路的方向,“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一带一路”战略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经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这意味着,在欧亚大陆上至少有一半的国家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愿意参与的国家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2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
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而欧美等国却加强了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已对我国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着力点。
3中国经济升级的战略引擎。我国中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中国经济的全面振兴及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西部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将形成中西 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推进中西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进程,形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作用
1、探寻经济增长之道
“一带一路”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中国,将自身的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开放的一大创新。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共同分享中国改革发展红利、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将着力推动沿线国家间实现合作与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2、实现全球化再平衡
传统全球化由海而起,由海而生,沿海地区、海洋国家先发展起来,陆上国家、内地则较落后,形成巨大的贫富差距。传统全球化由欧洲开辟,由美国发扬光大,形成国际秩序的“西方中心论”,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农村从属于城市,陆地从属于海洋等一系列不平衡不合理效应。如今,“一带一路”正在推动全球再平衡。“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开发以及中亚、蒙古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在国际社会推行全球化的包容性发展理念;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首先获益,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的过道而成为发展“洼地”的面貌。这就超越了欧洲人所开创的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推动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3、开创地区新型合作
中国改革开放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创新,“一带一路”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正在以经济走廊理论、经济带理论、21世纪的国际合作理论等创新经济发展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全球化理论。“一带一路”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超越了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以及走出去战略,给21世纪的国际合作带来新的理念
比如,“经济带”概念就是对地区经济合作模式的创新,其中经济走廊——中俄蒙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等,以经济增长极辐射周边,超越了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
“丝绸之路经济带”概念,不同于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类“经济区”与“经济联盟”,同以上两者相比,经济带具有灵活性高、适用性广以及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各国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本着自愿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发扬古丝绸之路兼容并包的精神。也因此,“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正在世界各国人民心中落地生根。复兴丝绸之路,一幅横贯东西、共谋发展的宏大蓝图正在铺展开来。有梦想,有追求,有奋斗,一切都有可能。中国人民有梦想,世界各国人民有梦想,这将给世界带来无限生机和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