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公告
【发布单位】80501
【发布文号】九届人大4次会议主席团公告第1号 【发布日期】2001-02-24 【生效日期】2001-02-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主席团公告
(第一号)
2001年2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1年2月24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
(2001年2月2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
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规范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适用本条例。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批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依照本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第三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第四条 第四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根据自治区的实际情况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自治区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三)国家专属立法权以外,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事项,根据自治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或者修改,但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五条 第五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活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遵循 宪法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三)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
(四)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群众路线,体现各族人民意志,保障各族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五)从自治区全局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第二章 立法准备
第一节 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
第六条 第六条 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的最后一年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下一届五年立法规划建议草案,由下一届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每年的第四季度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编制下一年度立法计划。
自治区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具体工作。
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鄂伦春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制定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七条 第七条 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必要时,组织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进行论证。
第八条 第八条 凡拟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的立法项目,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提出意见,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后提出。
第九条 第九条 各有关机关或者部门提出立法建议项目时,应当同时提出建议项目草案及其说明。
第十条 第十条 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按照立法项目的内容,分别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在执行中需要调整的,由有关机关或者部门提出报告,提请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
第二节 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地方性法规项目,按照下列规定组织起草:
(一)属于规范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工作制度和程序的,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委托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起草;
(二)属于规范行政管理事项的,一般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起草;
(三)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需要由它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可以委托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起草,或者委托有关部门、团体、专家起草。
地方性法规起草工作由起草部门主要负责人负责。必要时,可以成立起草领导小组。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进行调查研究,采取座谈、论证、听证等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起草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涉及行政管理事项的,应当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意见;涉及其他有关方面事项的,应当征求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在提请审议前,应当对涉及地方性法规草案的不同意见协调一致。
第三章 立法程序
第一节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一个代表团或者十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依据本条例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由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地方性法规案印发代表。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列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一般召开分组会议审议,也可以召开全体会议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列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地方性法规案中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汇报。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有关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的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列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主席团同意,并向大会报告,对该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主席团提出,由大会全体会议决定,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作出决定,并将情况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报告;也可以授权常务委员会根据代表的意见进一步审议,提出修改方案,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下次会议审议决定。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各代表团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由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二节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提出审查报告,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地方性法规案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可以建议提案人修改完善后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或者先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不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并向提案人说明。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提出。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应当对地方性法规案的必要性、合法性、可行性进行审查,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审查意见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七日前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及有关资料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之前,应当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研究,准备审议意见。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一般应当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各方面意见一致的,也可以经一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有的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也可以经过三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交付表决。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一般召开分组会议审议。根据需要,也可以召开联组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中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提案人的说明,由分组会议进行审议。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根据需要,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一次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关工作委员会和其他各方面提出的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重要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对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的重要意见没有采纳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反馈。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由分组会议或者联组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进行审议。
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三次审议地方性法规案,在全体会议上听取法制委员会关于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修改情况的报告,由分组会议对地方性法规草案第二次修改稿进行审议。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法制委员会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应当召开全体会议审议。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负责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也可以要求有关机关、组织负责人到会说明情况。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法制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应当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应当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送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征求意见,将意见整理后送法制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在《内蒙古日报》上以蒙、汉两种文字公布,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应当收集整理各方面提出的意见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印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和法制委员会,并根据需要,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地方性法规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审议后仍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暂不付表决,交法制委员会进一步审议。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在交付表决前,提案人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同意,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对该地方性法规案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因对该地方性法规的有关重要问题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搁置审议满两年的,或者因暂不付表决经过两年没有再次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审议的,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向常务委员会报告,该地方性法规案终止审议,并通知提案人。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和修改地方性法规决定草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书面联名对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提出修正案的,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先就修正案进行表决。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地方性法规草案表决稿及其修正案和修改地方性法规决定草案,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三节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地方性
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程序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报请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请机关应当在审议通过一个月前,书面征求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的意见。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报请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时,报请机关应当向常务委员会提交报请批准该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书面报告,并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文本及其说明和有关资料。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提出审查报告,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查批准。
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所作的审查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审查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时,报请机关负责人在全体会议上作说明,由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查。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常务委员会分组会议审查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时,报请机关应当派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自治区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自收到报请批准该地方性法规的书面报告之日起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审查其是否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是否违背 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出的规定。对不违背上述原则和规定的,应当予以批准。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认为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章之间相互抵触的,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对报复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一般经一次会议审查后交付表决;必要时,也可以经两次会议审查后交付表决。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进行审查后,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会议的审查意见,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审查情况的报告及有关决议草案;有关决议草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所作的审查情况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常务委员会会议表决关于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决议草案,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五十六条 第五十六条 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后,交付表决前,报请机关要求撤回的,应当说明理由,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同意,对该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审议即行终止。
第五十七条 第五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自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决议通过之日起七日内,书面通知报请机关。对未予批准的,应当及时书面通知报请机关。
第五十八条 第五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决议,应当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内蒙古日报》上以蒙、汉两种文字公布。
第五十九条 第五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由报请机关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六十条 第六十条 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需要修改或者废止的,应当依照本市规定的批准程序执行。
第四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解释
第六十一条 第六十一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解释权属于常务委员会。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二条 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解释要求。
第六十三条 第六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或者制定后出现新情况需要明确适用依据的,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研究拟订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解释草案,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
第六十四条 第六十四条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解释草案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意见进行统一审议,提出解释草案表决稿。
第六十五条 第六十五条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解释草案表决稿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由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第六十六条 第六十六条 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解释同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具有同等效力。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六十七条 第六十七条 提案人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同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文本及其说明,并提供必要的资料。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说明应当包括制定该地方性法规的目的、依据、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以及对重大问题的协调情况。
自治区人民政府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提请审议前,应当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通过,由自治区主席签署。
第六十八条 第六十八条 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列入会议议程前,提案人有权撤回。
第六十九条 第六十九条 交付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未获通过的地方性法规案,如果提案人认为必须制定该地方性法规的,可以按照本条例规定的程序重新提出,由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是否列入以后的会议议程。
第七十条 第七十条 地方性法规应当明确规定施行日期。
第七十一条 第七十一条 公布地方性法规的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公告或者常务委员会公告应当标明该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机关、通过及施行日期。
公布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应当标明该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制定机关、通过日期和批准机关、批准日期。
地方性法规应当自通过之日起、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自批准之日起七日内,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发布公告,并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内蒙古日报》上以蒙、汉两种文字刊登。
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蒙、汉文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文本为标准文本。
第七十二条 第七十二条 常务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应当根据各自职责范围分别对有关地方性法规定期进行清理。发现地方性法规内容与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与实现情况不适应,或者与相关地方性法规不协调的,应当及时提出修改或者废止的意见,向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报告。
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地方性法规实施情况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地方性法规的修改意见或者建议。
第七十三条 第七十三条 地方性法规的修改和废止程序,与制定程序相同。
部分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案,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后,由法制委员会提出该地方性法规修正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和修改该地方性法规决定草案。
地方性法规部分条文修改或者废止后,必须公布新的地方性法规文本。
第七十四条 第七十四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常务委员会对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解释以及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应当在公布后三十日内,由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
第七十五条 第七十五条 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可以对有关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询问予以答复,并报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七十六条 第七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9年7月31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1993年3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规定》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公告
【发布单位】81201
【发布文号】省九届人大5次会议主席团公告第2 【发布日期】2002-01-30 【生效日期】2002-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公告
(第2号)
《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已经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2年1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主席团
2002年1月30日
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预算的审查监督,规范预算行为,确保预算的执行,保障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预算的审查监督。
第三条 第三条 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应当按照真实、合法、效益和具有预测性的原则进行。
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非经法定程序,不得改变。
第四条 第四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和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本级政府预算(以下简称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调整方案;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以下简称本级决算);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第五条 第五条 省、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或者预算工作委员会,下同)根据主任会议的决定,对本级政府提请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的预算草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进行初步审查(以下简称初审),承担常务委员会监督本级预算执行的具体工作。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预算草案进行初审。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承担常务委员会预算草案初审和预算执行监督的有关具体工作;根据主任会议决定,可以对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进行初审。
第六条 第六条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采取听取报告、审查规范性文件、执法检查和视察、评议、特定问题调查、受理控告和检举等方式,对本级和下级政府预算、决算进行监督。
第七条 第七条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时,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就预算、决算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受询问或者质询的有关的政府或者部门、单位必须及时给予答复。
第八条 第八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各级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本级各部门、单位以及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
第九条 第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违反预算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国家机关进行检举、控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第二章 预算的审查和批准
第十条 第十条 各级政府应当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编制预算,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严格按预算支出的原则,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
各级政府编制的本级预算草案应当包括一般预算草案和政府基金预算草案。预算科目一般列至款级,重要的列至项级。本级预算草案应当在预算开始前编制完毕。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按照综合预算方式编制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预算草案编制情况,并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30日前提交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并积极创造条件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一般预算收支表和政府性基金收支表;
(二)一级预算单位的部门预算;
(三)专项资金支出类别表;
(四)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指定的项目表。
前款各项材料均应当附有关说明。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省、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应当在收到预算草案主要内容之日起15日内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反馈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在10日内将采纳初审意见的情况向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
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在收到预算草案主要内容之日起15日内进行初审,提出初审意见,并交同级政府。政府应当在10日内将采纳初审意见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
在预算初审过程中,初审机构可以就本级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编制情况提出询问和进行调查,有关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预算草案的初审内容:
(一)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
(二)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三)预算收支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的情况;
(四)本级预算收入和支出;
(五)上一结余用于本安排的支出;
(六)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收入和返还或者补助下级的支出;
(七)上解上级的支出和下级上解的收入;
(八)预备费和预算周转金设置的合法性;
(九)编制程序的合法性;
(十)为实现预算拟采取的措施是否合法、可行;
(十一)需要初审的其他内容。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各级政府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7日前将预算草案正式文本送达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预算草案正式文本应当包括本级预算草案和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本级部门预算收支表及其他必要的资料。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省、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对预算草案的初审意见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预算草案的初审意见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的预算审查委员会。
在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预算审查委员会应当根据代表、各代表团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并结合初审意见,对预算草案进行审查,提出审查结果的报告。审查结果的报告经大会主席团通过后,印发全体代表。
审查结果的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对上一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
(二)本预算安排合法性、合理性的情况;
(三)本级政府关于实现预算措施的合法性、可行性;
(四)关于本级预算草案的修改意见和实现预算的建议;
(五)其他应予报告的内容。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的决议和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预算审查委员会的审查结果的报告,应当一并公布。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各级政府的预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财政部门应当自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日起3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各部门应当自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财政部门应当将预算的批复文件同时抄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预算部门、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各级政府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后,及时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本级预算以及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各级政府应当将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各级政府对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认为有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预算的决议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
第三章 预算执行的监督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预算执行的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决议、决定的情况;
(二)预算收支进度及资金入库、拨款进度情况;
(三)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单位依法征收各项税费和其他财政收入的情况;
(四)国库按规定收纳、划分、留解、拨付预算资金以及退库的情况;
(五)法定及重点支出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六)财政部门无预算、超预算拨款以及擅自进行预算科目之间资金调剂的情况;
(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挪用预算资金的情况;
(八)政府及其财政部门违反规定对外提供财政担保、举借债务的情况;
(九)预算支出执行部门、单位对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及效益;
(十)常务委员会认为应当监督的其他事项。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预算超收收入使用的监督。
预算超收收入可以用于弥补必要的支出。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动用超收收入追加支出的,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各级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预计超收收入安排使用情况的报告。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科目执行,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剂;确需进行调剂的,应当报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准。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在本级预算执行中,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预算收支变化情况。对涉及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预算支出以及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决议中强调确保的其他预算支出项目预计需要调减指标的,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听取通报后,应当向主任会议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在预算机行中,因上级政府返还或者给予补助而引起预算收支变化的,接受返还或补助款项的政府应当每半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有关情况。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第三季度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上半年本级总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在下一年第一季度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上一年本级总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每半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一次预算执行情况。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月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报送预算收支报表和财政收支简况。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经工作委员会提供有关经济、财政、国库、金融、审计、税务等综合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在预算执行中,常务委员会可以要求本级政府责成审计部门进行专项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
政府审计部门在日常审计中,对预算执行中的有关重要情况及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当向本级政府报告,并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
第四章 预算调整的审查和批准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各级政府在本级预算执行中,确需对预算进行调整的,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列明调整预算的原因、项目、数额、措施及有关说明,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批准。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各级政府的预算调整方案一般应当不迟于当年10月底之前提出,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20日前,将预算调整的初步方案报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进行初审,提出意见,经主任会议同意报送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预算调整方案初审的重点内容:
(一)调整的理由和依据;
(二)调整的项目与数额;
(三)收支结构调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四)收支平衡情况。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对本级政府的预算调整方案进行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未经批准,本级政府不得调整预算。
常务委员会对预算调整方案进行审查时,可以提出修改建议和意见。
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审查意见对预算调整方案进行研究、修改;不予采纳的,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会议作出说明。
第五章 决算的审查和批准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的第二季度,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上一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各级政府审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30日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并提交处理严重违法问题的审计决定和有关材料。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各级政府应当在每年的第三季度内,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上一本级决算草案和关于决算草案的报告。
决算草案及其报告,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预算执行结果,不得隐瞒收入或者虚列支出。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决算草案应当按照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或者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变化较大的应当作出说明。
决算草案的报告应当载明以下内容:
(一)预算执行情况;
(二)实现或者未实现预算的主要原因;
(三)预算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对审计工作报告提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的说明;
(五)决算编制程序的执行情况;
(六)政府认为应当说明或者常务委员会要求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对本级决算草案,主要审查以下内容:
(一)遵守 预算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二)预算内预算收支完成情况;
(三)法定及重点支出完成及收效情况;
(四)预算结余、结转情况。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的30日前,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通报本级决算草案编制情况,并同时提交本级决算草案及相关材料。
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依照本条例对本级决算草案进行初审,并向主任会议提出初审意见。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决算经审查批准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批准之日起20日内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并将批复部门决算的文件抄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工作委员会。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各级政府应当自常务委员会批准本级决算之日起30日内,将本级决算及下一级政府上报备案的决算汇总,报上一级政府备案。上级政府对报送备案的决算认为有同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有其他不适当之处,需要撤销批准该项决算的决议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经审议决定撤销的,该下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责成本级政府依法重新编制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常务委员会应当责成本级政府予以纠正。有关政府应当予以纠正,并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挪用预算资金的;
(二)不依法征收或者上缴预算收入的;
(三)将应当纳入综合预算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不纳入综合预算管理,或者不按规定管理使用预算外资金的;
(四)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库的库款的;
(五)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预算科目之间资金调剂的。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有关机关或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常务委员会应当追究其责任:
(一)故意隐瞒事实或者虚列收入、支出,造成预算、决算失实的;
(二)不按规定程序、时限和内容报送或者提交预算草案、决算草案、预算调整方案、审计工作报告以及相关资料的;
(三)违反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预算调整的决议或者决定的;
(四)未经法定程序调整预算的;
(五)对常务委员会审议的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不及时纠正的;
(六)其他妨碍常务委员会预算审查监督工作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不同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对有关机关或者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二)责成有关机关或者人员向常务委员会作出书面检查;
(三)责成有关机关、单位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四)造成严重后果的,属于常务委员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决定免职、撤职。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可以设立预算审查小组(非常设机构),承担预算草案、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调整方案、决算草案审查的具体工作。预算审查小组由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副主席和若干名代表组成。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开展预算审查监督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本条例由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30号)
《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已由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00年5月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二000年五月九日
四川省保护和奖励见义勇为条例
(2000年5月9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弘扬正气,鼓励见义勇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见义勇为,是指公民在履行特定义务以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不顾个人安危,同各种违法犯罪作斗争或者抢险救灾的行为。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见义勇为行为。
第四条 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当对见义勇为进行表彰和奖励。
对有突出表现的见义勇为个人或群体,由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进行表彰和奖励。
第五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受保护。见义勇为负伤人员享有被救助的权利。
第六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的保护,坚持及时、有效的原则;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实施本条例,具体工作由各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负责。
公安、人事、民政、财政、劳动保障、教育、卫生、保险等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助做好对见义勇为人员的保护和奖励工作。
宣传、文化、精神文明建设部门及各新闻媒体应积极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
第二章 确认
第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和公安等有关部门反映见义勇为事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接到有关反映后,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核实情况。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
第九条 见义勇为行为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确认,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见义勇为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在报同级人民政府确认前向社会广泛征询意见:
(一)报市
(一)、州以上人民政府(行政公署)表彰奖励的;
(二)申报“革命烈士”称号的;
(三)社会反响较大需要征询意见的其他情况。
公民对前款规定的见义勇为行为有异议的,应当自征询意见之日起15日内向征询机关提出。
第三章 保护
第十一条 见义勇为行为发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义务将见义勇为负伤人员及时护送到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及时对见义勇为负伤人员进行抢救。
见义勇为受益人有保全证据、提供真实情况、救助见义勇为人员的责任。
第十二条 救治见义勇为负伤人员的费用,由公安机关责令致害人及其监护人及时支付;无致害人或致害人及其监护人无力承担的,由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工作单位暂付;工作单位无力暂付或者无工作单位的,从见义勇为保护奖励基金中暂付;紧急情况下,由医疗机构垫付。
第十三条 见义勇为伤残人员的医疗、误工及伤残后的生活补助等法定费用或见义勇为牺牲人员的丧葬费、生前抚养(扶养)人的必要生活费等法定费用,按下列顺序解决:
(一)致害人及其监护人承担;
(二)见义勇为人员所在单位承担或保险机构按规定支付;
(三)从保护奖励见义勇为基金中支付;
(四)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解决。
第十四条 见义勇为人员参加了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的,按照保险的有关规定办理。参加了工伤保险的,经县以上劳动鉴定机构确认和评定伤残等级,由社会保险部门按有
第十九条 对不宜公开或本人不愿公开的见义勇为人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等有关部门应当为其保密。
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属,公安机关等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防止打击报复。
第二十条 见义勇为人员因见义勇为造成经济损失的,可依法向致害人追偿或要求受益人补偿。
第二十一条 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未得到保护的,可以向当地司法行政机关申请法律援助。
第四章 奖励
第二十二条 对见义勇为人员,经确认后,由人民政府给予下列表彰和奖励:
(一)嘉奖;
(二)记功;
(三)授予荣誉称号;
(四)颁发奖金。
以上表彰和奖励可单独或合并使用。
第二十三条 荣誉称号分为“见义勇为公民”、“见义勇为勇士”和“见义勇为英雄”。
“见义勇为公民”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授予:“见义勇为勇士”由市(地)、州人民政府(行政公署)批准授予;“见义勇为英雄”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
第二十四条 获“见义勇为公民”、“见义勇为勇士”、“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见义勇为人员,可享受如下特殊照顾:
(一)符合就业条件的,享受优先待遇;
(二)本人或其子女符合征兵条件且自愿的,优先推荐应征入伍;
(三)符合国家公务员录用条件的,优先录用;
(四)属农村户口且本人自愿的,可安排转为当地城镇户口;
(五)在校学生可享受本校最高奖学金。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设立见义勇为保护奖励基金,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具体管理。见义勇为保护奖励基金的来源:
(一)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拨款;
(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赠;
(三)基金收益和其他合法收入。
第二十六条 见义勇为保护奖励基金用于:
(一)奖励见义勇为人员;
(二)按照本条例的规定资助见义勇为伤残人员和牺牲人员家属。
见义勇为保护奖励基金的筹集与使用、管理办法,由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 见义勇为保护奖励基金应严格按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及捐赠人的监督。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对见义勇为负有确认、保护、奖励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贪污,挪用见义勇为保护奖励基金,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枉法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弄虚作假骗取见义勇为表彰、奖励的,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事机构核实后,报原批准机关取消表彰、奖励,追回所获奖励、补助经费,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人员的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推诿、拖延或拒绝抢救见义勇为负伤人员造成后果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一条 打击、报复、诬陷见义勇为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予以处罚;独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四川省人民政府依照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发布部门:四川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2000年05月09日 实施日期:2000年10月01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发布单位】81104
【发布文号】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0号 【发布日期】2001-04-30 【生效日期】2001-06-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20号)
2000年11月16日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杭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若干规定》,已经2001年4月19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2001年4月30日
杭州市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若干规定
(2000年11月16日杭州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会议通过,2001年4月19日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经营行为,促进房地产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务院《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及《浙江省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杭州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和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杭州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房地产开发管理工作;县(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地产开发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产经营的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土地管理工作。
第四条 第四条 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从事单项房地产项目开发经营,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外地房地产开发企业来本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应在本市成立分支机构,并不受原有资质等级的限制。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县(市)工商行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应当在接到设立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分支机构(以下统称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的5个工作日内,办妥相关的登记手续。
第六条 第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 30日内,持有关文件
到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按有关规定申请核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等级。
未经核定资质等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在本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
第七条 第七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使用权一般应当以招标或拍卖方式出让。
面向本市中低收入家庭销售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经市、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行政划拨。经济适用房实行定向、定价销售,具体办法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八条 第八条 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行政划拨前,市、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性质、规模、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间距、建筑高度等城市规划设计条件提出书面意见,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期限、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要求、基础设施建成后的产权界定及拆迁补偿安置要求提出书面意见,作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或者行政划拨的依据。
第九条 第九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行政划拨的有关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第十条 第十条 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实施加强监督检查,并可根据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规模及性质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签订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合同。合同应明确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内容、分期交付期限及其他有关要求。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合同规定的建设内容和期限完成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
居住建筑规模在组团级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经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分期实施。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竣工后,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组织有关部门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规范,进行综合验收。房地产开发项目经综合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需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到市、县(市)建设、规划、土地、房产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时,与开发项目有关的权利和义务随之转移;尚未完成拆迁补偿安置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持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合同到市、县(市)人民政府房屋拆迁主管部门备案,原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中的有关权利、义务随之转移给受让人,项目转让人和受让人应自房地产开发项目转让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被拆迁人。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除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已有规定外,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多层建筑已完成主体结构三分之一以上;
(二)高层建筑已完成地面以下的主体工程。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市、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商品房预售登记时,除应当提交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文件外,还应当提交标准地名批准文件、拆迁户安置情况说明和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形象进度的证明文件。市、县(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查验有关文件后,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应当标明准予预售的商品房坐落位置(含幢号)、建筑面积和使用性质。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需向境外销售商品房时,应向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市、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初审完毕,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房地产开发企业申请境外销售商品房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销售申请报告;
(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使用权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文件。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购房人要求购买商品房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向购房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等证明文件。
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分期建设的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购房人承诺分期建设的内容及交付使用的期限。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预售商品房应当与购房人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购房人认为可以采用格式合同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提供由市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印制的商品房购销合同文本,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提供自行拟制的商品房购销合同文本;购房人认为需要采用非格式合同的,可以采用非格式合同。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明确预售商品房的用地依据、坐落位置(含幢号)、层次、房号、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价格与价款、付款方式、交付使用的期限、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物业管理、保修责任、争议的解决方式以及购房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
购房人可以选择按商品房的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或套计价并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约定商品房的价款;购房人选择按套计价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明确的内容由购房人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商定。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已经预售的商品房,房地产开发企业因特殊原因需变更商品房预售合同内容的,应当征得购房人同意,与购房人订立预售合同变更协议,并报有关管理部门备案。
房地产开发企业单方变更商品房预售合同内容的,购房人有权解除商品房预售合同,并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交付使用前,应当由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可的,具有房产测绘资质的独立的测绘中介机构进行商品房的面积测绘;测绘成果表应当标明商品房的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和分摊公用建筑面积。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以测绘机构测定的面积作为商品房交付计价的面积,并向购房人提供商品房面积测绘成果表。
房产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测绘机构测定并经房地产开发企业和购房人共同认定的建筑面积核发商品房房屋所有权证。
测绘机构因商品房面积测绘误差超过国家规定的允许技术误差范围,造成购房人或房地产开发企业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作商品房销售广告时必须标明商品房预售证批准文号。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证或未标明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批准文号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作任何形式的商品房销售广告。
商品房销售广告中关于房地产状况的说明、示意应当真实、准确。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购房人可以就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商品房销售广告(含售楼资料书)中的承诺内容在商品房预售合同的附件中约定,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绝。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商品房交付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购房人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使用说明书。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商品房销售价格,由当事人协商议定;经济适用房和以实物形式有偿移交的小区配套设施的价格,应当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有关商品房管理的法律、法规。经测绘机构实际测定的商品房的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以下简称测绘面积)超过或小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与购房人在商品房预售合同中约定的建筑面积或套内建筑面积(以下简称预售面积)3%以上的,应当根据购房人的要求负责退房,并承担其他民事责任。
根据前款规定退房的,遇价格下降时,按原价格退还价款;遇价格上涨时,按同类地段同类商品房标准的新价格退还价款;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应按合同约定的利率支付预付款的利息。
测绘面积超过预售面积3%以上,购房人未要求退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要求购房人支付超过3%以上部分面积的价款;测绘面积小于预售面积3%以上,购房人未要求退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退回不足部分面积的价款,并按小于预售面积3%以上部分面积价款的一倍赔偿购房人的损失;测绘面积超过或小于预售面积3%(含3%)以内的,应当按测绘面积结算价款。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的商品房超过规划确定的建筑高度的面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对违反本规定其他条款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委托中介机构代理预售商品房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对中介机构的销售行为承担责任。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履行商品房销售合同产生的争议,由争议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照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依法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本规定涉及萧山、余杭两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职权的,按省、市有关规定办理。
本规定自2001年6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金港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金港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
作者:李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92更新时间:2010-2-28
2月26日,我镇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四次会议。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许剑波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全镇各行各业的118名镇人大代表参加大会,通过选举产生季峰为金港镇人民政府镇长。
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镇党委书记许剑波首先宣读了原我镇镇长黄镇的辞呈。黄镇因工作变动,辞去金港镇镇长职务。根据选举法的相关规定,此次人代会的主要任务是对镇长进行补选。会上,代表们经过投票选举,季峰当选新镇长。随后季峰发表了就职演讲。(同期声:张家港保税区管委会主任助理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季峰)
许剑波在会上作重要讲话。他说,这次大会选举产生的镇长季峰同志,在年龄、文化层次、工作阅历等方面都达到了上级要求,贯彻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当前,我镇正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和二次创业的关键时刻,希望新的政府领导班子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奋发昂扬的斗志,求真务实的作风,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努力推进金港的三个文明建设。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有宽广的胸怀,团结协作,互相配合,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有艰苦拼搏的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树立廉洁从政的意识,廉洁自律,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加强思想政治和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下午3点10分,会议圆满闭幕。
会议号召全镇人民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化长廊、京北宜居乡村、富饶祥和渤海”的总体目标。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下大力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资源整合,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三是利用多种形式推进农民增收;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为缩小城乡差别增添新活力。
会议要求各位代表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积极参加全镇经济与社会建设,为渤海镇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此次补选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使选举工作平稳有序完成。
附:戈福林书记在吴中区木渎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吴中区木渎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木渎镇党委书记戈福林
2008年10月2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木渎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顺利完成了预定的议程。最近,吴中区委根据干部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对我镇领导班子进行了局部调整,今天这次会议主要是对镇政府班子进行个别调整。刚才,代表们同意了我辞去镇长职务的请求,同时民主选举了包勤康同志为新一任木渎镇镇长,这是众望所归,民心所向。当前,木渎镇面临经济社会的发展任务更加繁重,面对的各类问题和矛盾更加繁多,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调整后的镇政府领导班子肩负的重任也是前所未有的。
本次会议即将结束,借此机会,我向各位代表和镇政府领导班子提几点希望:
一、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用新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为木渎镇更好更快更优发展出谋划策
不久前,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纲领性文件。希望各位代表,镇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在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自主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有新举措;在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建设,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努力改善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上有新路子;在优化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上有新办法。通过学习,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落实到做好当前工作、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工作中去,落实到积极思考和谋划好明年以及今后发展的实践中去。通过学习,进一步提高人民代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积极为全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献计献策,多作贡献。
二、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发展,不断提高政府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政府领导班子,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团结拼搏、凝心聚力,努力营造廉洁、高效、创新型政府,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
发展上,要抓好“三个一百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调优二产,调快三产,提升产业层次。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运作好吴中区科技创业园木渎园区,加快建设博济科技园、东创科技园、天马医药科技园、金枫新材料科技园、苏州天隆科技园、苏州林华医药研发基地等创业平台,培育创新型企业。要加快长江路、金枫路、凯马广场、香港街等四大商圈和汽车市场、汽车配件市场、五金机电城和羊产业等四大市场的建设,加快旅游、传统服务业发展,重点加快服务外包、物流、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建设;要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要按照木渎地区“提优”和藏书地区“提速”的要求,对照苏州工业园标准,做靓做美城市,高起点规划建设藏书地区;要大力推进“依法拆迁”、“公平、公正、公开”拆迁,重点打好轻轨、东创、五金机电城、金桥新城建设拆迁攻坚战,保证经济社会发展顺利推进;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快富民强村,特别是要加大扶持薄弱村的发展,加强优势地段村级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指导,加快各类股份合作社组建和合作社资本有效运作,加快镇惠民置业股份三产用房建设和招商,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继续完善“三保一补”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大力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吸引和培养人才,加大教育投入,加大文化建设,加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要切实保护好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要认真做好政府实事工程,关注民生,造福百姓,促进社会和
谐;要自觉接受人大对政府工作的检查、监督、评议,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政府形象,创造性开展工作,提高工作实效性。
三、进一步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镇人大在构建和谐木渎中的作用
我们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木渎的高度,切实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更好地发挥人大和人大代表参与全镇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这里我代表镇党委表个态,全力支持镇人大开展各项工作,使人大工作能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镇党委将一如既往地把镇人大工作作为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党委工作的总体布局,高度重视并支持人大工作,既保证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又充分尊重人大的法律地位。镇党委召开的重要会议和组织开展的重要活动,都要邀请镇人大参加。对于镇人大的重要会议,镇党委、政府要根据议题需要,选派领导参加讨论,主动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的意见。全镇各级各部门也要支持人大及其代表开展工作,主动为人大调研、视察活动等创造条件。同时,希望镇人大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其在构建和谐木渎中的作用。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镇人大在行使监督权时,要严格遵循坚持党的领导、集体行使监督职权和不包办代替的原则,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准题目,抓住关键,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视察、执法检查等监督工作的基本形式,不断改进和探索监督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监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从而进一步为构建和谐木渎,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性时期,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定会遇到不少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并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矛盾。我们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我镇经济社会更好更快更优发展,全面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最后,祝各位代表、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开好大会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预备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xx 镇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即将开幕,我代表镇党委向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对 xx 的发展给予了关注,作出了奉献贡献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谢意!
为开好这次大会,圆满完成大会各项任务,镇党委作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两点希望。
一、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优良的精神风貌,集中精力,把大会开成一个团结、务实、高效、发展的大会。
开好本次大会对建设新 xx、发展新 xx、构建和谐 xx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这无疑是全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饱满的热情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来加以对待,把大会开成学习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会,形成交换意见、交流经验的大会,形成议大事、思发展、谋发展的大会,开成团结、务实、高效、奋进的大会。与会代表要统一这样的认识,坚持这样的要求才能保证大会各项议程的顺利进行,圆满完成会议的各项任务和胜利闭幕,也才能保证为 2009 年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局、起好步,顺利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本次大会的任务主要有两项,一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主席团工作报告;二是补选镇人民政府镇长。
围绕第一项任务,各位代表和同志们要边听、边看、边想、边谈。...党委书记朱卫兵在人代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
发布者:admin编审:党政办更新时间:09-03-1
5各位代表、同志们:
金罗镇第十六届四次人民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会上,代表们肩负人民的期望和重托,认真履行职责,成功的选出了新的人大主席团主席、副主席,补选了两名副镇长。会议期间,大家畅所欲言,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富民良策,共议强镇方略。这充分体现了我们人大代表应有的政治素质和议政能力,保证了大会在团结向上,求实奋进的良好氛围中进行。整个会议即将胜利闭幕。在此,我代表镇党委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人大代表,列席大会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伍星同志代表镇人民政府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认真回顾了全镇2008年工作,同时确定了2009年及今后近三年的主要任务及奋斗目标。为了把这次大会的精神落到实处,确保完成2009年的各项任务目标,我代表镇党委提出四点要求:
一、提高素质,建好干部队伍保发展。
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年的各项工作目标是否能够落实,首先关键在于我们镇村两级干部,在于各单位的一把手,在于单位的班子。只有我们的干部都是会想事,能办事,办好事,不出事,能共事的干部,那么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镇村两级是党的基层,基层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队伍对于稳定农村,发展农业,致富农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今年开始,我们要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镇村干部队伍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保证金罗今后的发展。一方面,严格管理干部,我在这里也吹吹风,对于那些在其位不谋其事的干部,我奉劝个人早点申请退出队伍,你个人的相关问题我们会有所考虑,否则,在工作上淘汰出局,我们之间没有人情可讲。另一方面,着力提高干部素质。怎么提高?要做到“三实”:一是理论上充实。全镇干部要把学习当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只有理论上的成熟才能政治上成熟,只有理论上的提高才有工作能力上的提高,为什么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提出每一个行政村,要有一名大学生当村官,那就是说没有充实的理论,就无法面对当前复杂的农村工作新形势,工作就出不了新思路,工作方法也就无法创新,同志们,我们都要有一种知识匮乏的危机感;二是工作上扎实。干部是什么?是责任,是人民的公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工作上不搞花架子,必须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群众,体察民情,解决民难,扎扎实实工作,全身心
地投入,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三是制度上落实。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的观点是:制度由大家来订,但是制度一旦建立,就必须用这些制度来规范约束干部的行为,并且狠抓考核落实,奖惩到位。
二、把握形势,抢抓机遇求发展。
机遇是什么?有人说机遇就象小偷。他来的时候不知不觉,但是他走掉后,对你却是无法估计的损失。所以什么时候,我希望我们的全体干部都要有一种抢抓机遇的主动性,紧迫感。其实,仔细想想,我们金罗发展的机遇真的很多:第一,我们地处湘鄂边陲,是澧县唯一有火车站的乡镇,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是机遇;第二,丰富的石膏资源是发展支柱产业的机遇;第三,福润公司是我们全镇发展养殖业,形成“农户+公司+市场”模式的机遇;第四,当前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是机遇;第五,在县城范围内,我们是一个二类乡镇,位置重要,领导重视是机遇;第六,我们有一个好的干部,群众基础,这也是机遇。等等,我觉得金罗发展的窨,优势真的无法估量,我们的干部不能只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说实施,没有困难还要我们这些干部干什么呢?所以说,机遇就在我们大家眼前,能否抓得住,关键靠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抓住了机遇,就抓住了金罗的发展,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民心。
三、突出重点,围绕目标谋发展。
按照目前形势和发展的需要,今后五年全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平均增长率都不能低于20%。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抓住全局的工作重点,强化措施,全力突破。
一是要进一步立足资源优势,把石膏产业做强做大。金罗是一个农业大镇,传统的粮棉油格局,农民增收仍显缓慢。但是金罗具有全国储备最为丰富的石膏资源,有发达的交通优势、水电优势。从这点上来说基础比较强。目前全镇石膏矿9家,年开采能力达到200万吨,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由于运能运力的制约,部分膏矿处于停产和半停产。去年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唯有走石膏深加工的路子,既保证效益的最大化,又可缓解车皮紧缺的矛盾。不断壮大金罗的优势产业,才能为金罗经济崛起夯实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把工业项目做强做多。首先,要强化“谁投资,谁受益,你赚钱,我发展”的开放意识,全民招商上项目,齐心合力谋发展。要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努力营造“亲商、重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积极实施“引进来”战略,放宽开放空间,坚持内资、外资一起上,生产性项目、非生产性项目一起上,工业、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商贸项目一起上。要营造一种抓项目的良好环境,把各单位、各部门跑办项目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全镇上下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项目建设。要多渠道融资,引导人们增强投资意识,启动民间资本,把更多的资金吸引到项目建设中来。要通过引进项目,为金罗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把集镇环境做靓做美。要筑好巢,才能引来金凤凰。今年,我们要按照《报告》中提到的几项工作把城镇建设抓紧抓好,即拉通集镇整体骨架,进一步抓好规划建设,由原来的集镇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扩大到10平方公里。进一步规范商贸区、工业区、文化科教区、居民住宅区的建设与管理。要投资抓好集镇街道至小学路段水泥路面的硬化工程。搞好金罗镇社会客运站点的建设。通过努力,切实把边陲集镇做靓做美。四是要进一步以服务“三农”为重点,加快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建设新农村的整体要求,以服务“三农”,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加大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支农的力度,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具体到金罗,就是要扩大粮棉制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及林果业生产,向农业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加强农村各种协会组织的建设,畅通农副产品生产销售渠道。要不断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要加强农村通村水泥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的改革,加大扶贫帮困力度,促进村容、村貌和乡风的改变。
四、强化监督,依法行政促发展。
人大代表是全镇人民的代言人,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人大的工作,就是要在镇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依法有效地行使监督权力,督促政府及部门依法行政,以促进工作的正常开展。具体讲我认为强化监督,就是我们的人大代表要把法定职责履行到位。人大代表是人民赋予的权利,你们完全有权、有责任对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建议和意见;有权、有责任对不符合人民利益的政府、部门行为提出质疑;有权、有责任对政府及各个部门进行民主评议。对不合格的政府领导、部门负责人有权罢免。今年,我们要组织两次以上代表评议,对政府及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将结果公开,对于评议较差的:干部要亮牌,镇直单位负责人要撤职,县派机构负责人要申请上级组织调离金罗。另外,还要以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为重点,积极探索监督方式,如开展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监督活动,有效地把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的效果。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肩负着振兴金罗、造福人民的历史重任。我们一定要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在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带领全镇人民团结一致,奋勇拼搏,开拓创新,为实现文明、富裕、和谐的新金罗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