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学习素养心得
学习“关注学生核心发展素养”的心得体会
教育部提出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核心素养以培养“全而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而要求的综合表现,具体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而,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我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审视语文教学。过去,我们多关注语文教学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现在,我们更关注语文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我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深入观察,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总结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内涵。
1.语言积累与运用
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语言不断内化、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能根据具体语境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而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中学语文教学,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对语言和文学 形象形成直觉体验;在现实生活和阅读文学作品时
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能够比较、分析和概括文学形象,并能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言语作品,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3.语言理解能力
学生能在读懂字、词、句等要素的基础上读懂全篇,具有提取信息、形成解释、主旨把握、评价人物等多方而的能力,并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具有初步的语感。
4.审美能力
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美感和审美创造能力。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中学语文教学
1.明确核心素养阶段性要求
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此阶段性其体要求,进而使思维品质通过相对其体的方式表现出来,其存在着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教师教学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方便教学能够结合材料进行,从而使学生思维品质得以提高,最终提升核心素养。其体操作时,教师将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作为依据,制定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以及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促使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能够相互衔接、上下贯通。
2.提升教师能力,转变教师思想
要想有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要转变教师观念,另一方面要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将语言能力和考试能力作为教学目标,更要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文化品格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这此素养进行提升,要通过其体的教学活动。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学科,从意识上提升对语文学科的重视度。同时要明确语文学科和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
教育早已不仅仅是局限于学生成绩单上的数字,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着教育的本质,而站在一线岗位的教师们,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们应首先加强自身的核心素养建设,为教育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要认清教师自身的发展路径,这项事业依然任重而道远。
总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其核心是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语文教学应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因此要有效确定教学内容,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全面综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第二篇:学习教师人文素养心得
学习教师人文素养心得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个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那就是教育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比爱因斯坦说的更为透彻。他说:“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勿庸置疑,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是生命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因此教学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学生的人文精神。朱永新先生说得好,关注人文,实际上就是关注我们人类自己,关注我们人类的未来。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呢?
一、要打造教师的育人理念。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健康加健全的人才;两个“健”字中,最重要的蕴涵是学生理想的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秦立老师说的好:“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所谓“有灵魂的教育”,就是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而“底气”从何而来,当然从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中而来,决不可能从一条腿的瘸子和侏儒中来。
二、要审视三个世界。
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通过家长和社会完成;知识世界的教育首先由学校完成,再通过自己的终身教育完成;而心灵世界最复杂,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精神的熏陶来逐渐完善。所以,教师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三个世界,尤其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流淌出人文精神之泉。
读《教师素养》随笔
金城镇仁政小学 原伟宁
一、强化几个意识。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必须强化教育中的几个意识。第一,国际意识。善于理解世界潮流,正确把握世界大势。教育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又要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集思广益,厚积薄发。第二,信息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第三,服务意识。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成材服务,为学生的成人服务。
二、重视两组关系。
第一,人文教育要人文化。人文精神是诗性的,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好理想;但它同时又是理性的、经验主义的。它尊重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尊重每一个人独立的认知、情感和价值选择的自主性,尊重每个人避苦求乐的自然人性和对美好生活追求。胡绳说:“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主决定能力,有思想行为自由。”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也说“人类伟大来自思想”。只有尊重思想自由,人们才能独立思考、探索,才有创新思维的生成,才有科学真理的不断发现,才有美好人格的最终形成。
由此看来,没有人文教育不行,只用灌输式来推动“人文教育”更不行。人文教育应该以人文化的形式进行。应该抛弃传统教学中的权威性、强制性、灌输性、说教性、训导性等呆滞的教育方法,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讨论、对话、实践、反省,来唤醒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在讨论中使学生双方的立场得以展现,在对话中使双方的观点受到质凝,在实践中使学生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反省中使学生发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只有通过这些方法,人文教学才能克服抽象的、空洞的、无力的弊端,把人文知识换算成滋养人类脆弱心灵的氧份和脑白金。
第二,人文知识要精神化。
人文当然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但是,应该知道,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只向学生传授某些人文知识,使其掌握某方面的技能。要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潘懋元先生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所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化‟,即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鉴于此,教师要重视引导,重视经历,重视唤醒,重视感染,重视熏陶,并以此来强化学生重视感受,重视体验,重视创造,从而引领学生重视„内化‟,自我提升,自我塑造。
提升教师素养
金城镇仁政小学
栾熙芬
一、提高教师阅读涵养
语文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必须抓住人文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震撼人的灵魂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一种精神的再造。那么这种精神的再造,如何进行呢?
朱永新先生认为:“一个人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通常一个人只有几十年的阅历,很狭小的生活空间,很难支撑人精神世界的大厦,因此,必须借助阅读来丰富心灵,提升精神品格。阅读什么?当然是阅读经典。
由于人类的文明和文化,除了少部分以物化的方式延续下来,更多的是蕴藏在经典作品中。一代一代的人把那个时代的精神,把那个时代的高峰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经典作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并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维生素。
而且经典作品,还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并能给人永恒持久的魅力。经典作品还能给人关于全部人类文明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给人丰富深厚的人生体验。另外经典作品中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以及得失荣辱、贫富贵贱、安危穷达、爱恨善恶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能很好的抚慰和赞助人类单薄的生命。因此在《巴黎圣母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安徒生童话》里面,我们读到了什么是同情,什么是爱心。在《老人与海》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坚韧,“人生,不是可以用来打败的!”,更是掷地有声……
经典阅读给人的阅读体验,就像林语堂所言,“是灵魂的壮游!”接受经典,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说:“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而拒绝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任何真正的创造者总是从经典中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
因此,阅读经典无疑成了我们涵养人文的最佳途径。
加强经典阅读,决不是口头的提倡,而应该动真格,下大气力,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强化实施。
第一,促使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转化。功利阅读的目的一是放松,二是考试。但是经典阅读却可以优化人的心灵。通过对人的智慧高峰的攀登,对人类文化珍果的品尝,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心灵,提升心灵,充盈心灵,成为精神丰富的人。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引导。老师一定要制定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书目,和更为详尽的阅读计划。同时开设阅读指导课程,介绍文学流派,走进大师生平,赏析精彩片段等,为学生阅读提供方法。
第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阅读的最大保证。但兴趣阅读常常是随意的、片面的、情绪化的;而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典作品,学生却不一定有兴趣。由此看来,阅读仅仅靠兴趣来支撑,不但不长久,而且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学生的兴趣,而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和磨练,促使学生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攀升。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势必要开动脑筋。首先,通过分解目标导引,加强阅读的定向作用,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的动力。其次,是强化阅读的成功体验。经常开展读书节、报告会、名篇荐评等活动。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效,另一方面就是深化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成功的体验总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不仅大大消减阅读过程的艰辛,甚至有可能演变成阅读的乐趣。
第三,从学生阅读向师生同读转化。
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爱读书的老师,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体验阅读的甘苦,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模仿央视的“同一首歌”,我们也开辟了一个版块——“同一本书”,每隔一段时间,师生都要同读一本书。教师力争与学生有相似的天真,相似的梦想,当然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教师还要多读经典名著的评论文章,指导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还要和学生及时沟通,进行心灵对话,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成果,必要时还可仿照央视的“对话”栏目,开展对经典名著的研讨、交锋、辩论。为了活跃气氛,在节假日,要有意识的播放一些经典老片,开展影展、影评等新颖的活动,来辅助经典作品的阅读。
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提高素养
金城镇仁政小学
栾熙芬
一、环境濡染。
人文精神是深入心灵的东西,千万不要忽视环境的濡染。泰戈尔就曾说过:“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环境濡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班级文化。
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因此,打造班级文化,对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班级文化建设,可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几个方面来进行。
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同行、同心、同乐”的民主氛围,在集体之内,力争做到人人心胸开阔,个个阳光灿烂,让生命获得一种安全感,让微笑从心底流淌出来,让每个个体都赢得统一的尊重,得到同样的重视,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个个体都有成功感,都有灵魂的依靠,都感到做人的幸福和快乐。
在环境布置上,我采用“每周一新”的方式,包干到组,每组四人,每周之内,让班级焕然一“新”。通过张贴大师画像,名言精粹,介绍名人传奇,名人业绩,让班级充满文化气息。同时让资料的提供者,举办一次主题名人的讲座或故事会,让名人的经典在学生的脑海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在活动开展上,我坚持一项原则,活动内容由学生讨论决定,不拘一格,唯求实效。可以是经典影片的影评,可以是读书经验的交流,可以是有关阅读的辩论,还可以是文化遗迹的走访……特别是美文荐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成效显著。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荐评美文,再把它编辑出来,“奇文共赏”,“疑义相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书香校园。
朱永新先生曾积极倡导“书香校园”,何为书香校园?我的理解是,校园之内,到处书香弥漫,人文洋溢,就可称的上是书香校园。如何建设书香校园呢?
从硬件方面,学校要有较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并且要免费对学生开放。教师要为学生开列书目,并写上推荐理由,指导学生阅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读书一族”,成为书香校园里的书香人。
从软件方面,学校领导要从过去的行政领导、权力领导、制度领导,向道德领导、道德管理方向转化。大到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小到给每幢楼、每条路、每道水、每块石头,都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哈佛楼、北大路、清华水,张骞石等等。学生徜徉其间,耳濡目染,善莫大焉!再有就是“大师冲击波”,把大师请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例如,让周国平谈哲学,余秋雨侃文化等等,这种震撼影响和冲击作用不可低估。最后,就是校训,我主张把校训立为四个字“大爱、大智”。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不在大师,而在大爱!”人文的精髓就在于一个“爱”字,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如何去爱,如何达到“大爱”,当然还要有智慧,这就是“大智”。真正的书香校园,就在于让所有的师生都成为“大爱和大智”之人。
第三,引领社区。
很多学生在校园里,往往是乖孩子,可一旦出了校门,回到社区,不少人又成了脱僵的野马,沾染上世俗的恶习。由此可见,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回到社区就与学校无关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相反,学校应该引领社区,发挥积极作用。当然,学校发挥作用,主要还是着眼于学生,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带动父母的读书活动,让父母离开酒桌和麻将桌,业余活动从庸俗走向高雅。孩子所写的亲情文章,老师也请父母参与评价,打破代沟,冲破隔阂,沟通从心开始,感情由此升华,以此营造浓郁的家庭亲情氛围。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密切家长之间的交往,定期举办家长联谊会,坦诚教育的挫折和辛酸,分享教育的经验和快乐,家长们的感情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更加牢固,而且有助于教育的社会化。
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引领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鼓励家长非功利性的交往,打破邻里之间的壁垒,使社区成为人们经常交流的地方,成为互相帮助的地方,成为情感聚焦的场所。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有充分交往,深度交流的共同体中,养成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热情善良的优秀品质,为学校的人文教育开辟一条新路。
一花独放,一定会引来百花争春,人文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更应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把人文教育进行到底,让人文精神活在每个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心花怒放!
第三篇:教师文化素养心得
漫谈学习西方绘画艺术的心得
纵观西方的文化艺术,绘画艺术绚灿瑰丽,丰富多彩,它是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对后世的影响巨大,意义深远。
欣赏艺术的美,不应只局限于其表面,更应寻其文化根源,结于时代特征,作者个人思想感情,以及特定时空情境等。绘画是活的艺术,生动传神,源远流长。我们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只是文化基础时,才能真正体会其文化艺术价值。
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基于我的学习认知,我就我最感兴趣的几位大师分说一二。
当世界文明进程进入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绘画艺术也迎来了发展的辉煌。这一时期的绘画,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思想和情感,把人的思想、情感、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这个时期,历史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的达•芬奇诞生了。他的画作,充满了科学性,渗透得细致入微。他将两者融为一体,它们是完整的结构整体,充分表现着和谐的比例和各个形象之间的平衡感。他的画作《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
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另一位同他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伟大画家还有拉斐尔,他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 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充满了人性和母爱。
到了19世纪,又诞生了一位伟大的画家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也许是凡·高敏感的个性,命中注定要使他成为一名惊世骇俗的画家,让他在画布上挥洒他那激情四溢的笔触,涂抹那明亮跳跃的色彩。在其短暂的37年生命历程里,他留给世人的是生机盎然的向日葵和夜空中闪耀的点点星辰。正如一位英国评论家所言:“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享誉世界的《向日葵》,用有力的笔触和变化丰富的黄色,表现出向日葵旺盛的生命力和葵花盘饱满沉实的质感。画面上,凡·高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源于内心灼热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观众的心,让人读懂了生命的激情和生活的美好。正如他的同时代画家里奥埃所言:“他长时间的蓄意创造一种新艺术,能够打动没有细微艺术感觉的普通人们。”凡·高一共画过11幅向日葵,最有名的作品无疑是画有16朵葵花的《向日葵》。
从上面的三位世界著名的画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伟大的绘画作品确要我们深究其思想文化蕴涵,唯有如此,欣赏西方绘画艺术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才有了意义。
西方绘画艺术融入教室文化素养课程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师范生的领域。西方绘画艺术学习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第一、西方绘画艺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大学生西
方绘画艺术欣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西方绘画艺术欣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第三、陶冶大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西方绘画艺术欣赏对美和艺术增进理解,无疑对提高文化素质和思想境界,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在这种鉴赏活动中,是美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种种与他人产生共鸣的经历与感受,能够以一种艺术的眼光和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获得一种全新的洞察力。
第五、西方绘画艺术欣赏可以娱情怡神,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通过鉴赏不仅使人视觉愉悦、心情舒畅,更在于美术作品都是通过点、线、面、色彩、空间、肌理等形式组成,所以画面上的节奏感、韵律感会对人的视觉产生影响,进而使人产生联想。因而,当我们在鉴赏美术作品时,不管是遇见那些赏心悦目的写实作品,还是一些现代派艺术家的抽象作品,都会使我们获
得一种喜悦与满足。对美术作品鉴赏的过程中,也更能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陶冶情操激发创作热情与创造能力。
总之,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西方绘画艺术欣赏纳入到教师文化素养课中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西方绘画艺术欣赏课的学习发展大学生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教师素养研修心得
论教师素养
朱德全“三心”教师素养研修心得
————康梦媛
“心态”————“正”:做一个简单的人 “心情”————“好”:做一个阳光的人 “心智”————“明”:做一个智慧的人
在学习了朱德全老师的“三心”教师素养的课程后,我对教师素养有了更深更明确的了解。也深刻的意识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此生能品味为人师的幸福,可谓人生之最大幸事。因此,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使自己的教师素养得到提高,我觉得我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地有所提高。
一、端正的工作态度
记得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其前提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取决于教师对工作的激情。我认为,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最重要是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
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面临三项责任:一是岗位责任。就是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的职业特征。二是社会责任。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把家庭的美好希望,都寄托给了幼儿园,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把孩子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有责任让家长放心、满意,有责任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国家责任。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和现代化宏伟目标,都要求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需要教育来承担,这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
2、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的工作是繁杂的,不只是限于工作上的八小时,他充斥着教师的整个生活之中,如果教师没有奉献精神,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教师的工作又是精细的,它需要教师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它还需要教师要有无私奉献的爱心,既要了解孩子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幼儿,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
二、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即: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人文精神,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塑造孩子的完美人格,为孩子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师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引领者;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还应该是教育规律的研究者。第三要树立正确孩子观:孩子是发展的个体,是可以塑造的人,他们是具有独立的思想、观点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和责权的主体。第四要树立正确的教师的行为观:在处理师生问题上,不能强调“师道尊严”,而要强调民主、平等、尊重和赞赏;在对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对待同行上,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相互合作,共谋发展。第五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学过程不只是单一的教师教、孩子学的过程,而是教师对孩子的帮助与引导、师生交流、情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过程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通过积极的激发孩子的兴趣,达到开发孩子的思维和培养孩子的能力的目的。
三、良好的师德修养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与其它的职业比较,教师的职业更具有其示范性、公众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更高、更严格的职业道德修养。师德修养的核心就体现在一个“爱”字上,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良好的师德修养,应该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教育、爱孩子。你爱教育事业,你才会取得事业成功的乐趣;你爱孩子,你才会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鼓励孩子不断的探索,才能使孩子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四、广博的学识
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对每一个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跟踪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2、教师应该博学多才。
3、教师应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
以上,是我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心得体会,在感悟到这些以后,我想我会用更多的时间爱我的学生,同时学习更多的知识来充实自己,构建自己的教师素养。
第五篇:教师素养的心得
教师素养培训心得
通过参加XXXX学院的2013(二期)国培教师培训学习,参与研讨、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我很荣幸学习到什么是教师素养,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从中深深感到教师素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中职教师,特别需要加强教师素养的修炼,现将我的心得体会表述如下:
教师素有“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美誉。在对灵魂塑造的过程中,教师既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全社会文明的楷模。为此,教师要时刻谨记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的关系,不计个人得失,安心于教育事业,树立崇高的道德修养。每个教师是“田园工作者”,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依赖他人,要求教师有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踏踏实实工作,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每天的工作是忙碌的,就需要学会统筹,有条不紊;教师工作的对象,内容是动态的,教师要以变化发展的态度,创造性的进行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树立起对职业的尊重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
一、爱学生。爱心不是教育的全部,却是教育的前提,教师面对的是复杂,鲜活的生命个体,需要用耐心和细心,让学生体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意味着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用审慎的态度对待学生的自尊心;
三、欣赏并激励学生。” 教师要树立多元智能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学生,努力发掘学生的不同闪光点,让学生在肯定中进步。
教师需要真才实学,终身学习。毋庸置疑,只有自己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把它传授给学生,并转化为学生的精神食量。教师的教学技能,即要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通过练习而形成稳固,复杂的教学行为系统。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作为一名教师,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反思最终获得技能。的确,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而要掌握好良好的教学技能,需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第一、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应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于教学之中,调动学生兴趣,培养自身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一块黑板,一枝粉笔,一节课的传统模式已不能适应今天教育的飞速发展。
第二、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和各级进修活动,做到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身不断地完善,课余时间,多读教育论著,用心做笔记,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应用于教学实践。
第三、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多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多听他人授课,吸取优秀经验。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形成时时处处学习的习惯。
第四、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平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积极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先进经验,使自己不断进步。
诚实正直、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具体体现。如果教师缺乏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远大的理想,其教育必定失败。教师要教育学生勤奋刻苦,好学进去,自己必须勤奋好学,广学博览,精益求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用文雅和亲切的语言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学生。
教师的工作是长效的,我们要保持上进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给每一个学生明天会更好的理想信念及生活的勇气和毅力。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深知自身所担负的责任和重任,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