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

时间:2019-05-13 06:53: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

第一篇: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第二篇:学习教师人文素养心得

学习教师人文素养心得

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个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那就是教育到底是什么。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比爱因斯坦说的更为透彻。他说:“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勿庸置疑,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本源。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教育是生命活动的需要;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也不只是训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心灵、完善人格。因此教学更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张扬学生的人文精神。朱永新先生说得好,关注人文,实际上就是关注我们人类自己,关注我们人类的未来。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呢?

一、要打造教师的育人理念。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出健康加健全的人才;两个“健”字中,最重要的蕴涵是学生理想的人格的培养。没有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没有人文精神的教育,就是没有灵魂的教育。秦立老师说的好:“办有灵魂的教育,育有底气的新人。”所谓“有灵魂的教育”,就是人格培养的教育,就是富有人文精神的教育;而“底气”从何而来,当然从科学和人文的交融中而来,决不可能从一条腿的瘸子和侏儒中来。

二、要审视三个世界。

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都需要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生活世界的教育需要通过家长和社会完成;知识世界的教育首先由学校完成,再通过自己的终身教育完成;而心灵世界最复杂,可以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人文精神的熏陶来逐渐完善。所以,教师首先要正视自己的三个世界,尤其是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心灵世界,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精神,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流淌出人文精神之泉。

读《教师素养》随笔

金城镇仁政小学 原伟宁

一、强化几个意识。

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必须强化教育中的几个意识。第一,国际意识。善于理解世界潮流,正确把握世界大势。教育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又要注重多元文化的吸收,集思广益,厚积薄发。第二,信息意识。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改变传统的获取知识的手段,培养自己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第三,服务意识。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真正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成材服务,为学生的成人服务。

二、重视两组关系。

第一,人文教育要人文化。人文精神是诗性的,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好理想;但它同时又是理性的、经验主义的。它尊重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生体验和智慧,尊重每一个人独立的认知、情感和价值选择的自主性,尊重每个人避苦求乐的自然人性和对美好生活追求。胡绳说:“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有自主决定能力,有思想行为自由。”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也说“人类伟大来自思想”。只有尊重思想自由,人们才能独立思考、探索,才有创新思维的生成,才有科学真理的不断发现,才有美好人格的最终形成。

由此看来,没有人文教育不行,只用灌输式来推动“人文教育”更不行。人文教育应该以人文化的形式进行。应该抛弃传统教学中的权威性、强制性、灌输性、说教性、训导性等呆滞的教育方法,综合运用观察法、实验法、发现法、探究法等学习方法,使学生通过感知、体验,讨论、对话、实践、反省,来唤醒人文精神和审美意识。在讨论中使学生双方的立场得以展现,在对话中使双方的观点受到质凝,在实践中使学生感受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价值,在反省中使学生发现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只有通过这些方法,人文教学才能克服抽象的、空洞的、无力的弊端,把人文知识换算成滋养人类脆弱心灵的氧份和脑白金。

第二,人文知识要精神化。

人文当然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但是,应该知道,人文教育并不等于只向学生传授某些人文知识,使其掌握某方面的技能。要使人文教育真正起到提高人的素质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还必须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自身内在的人文精神。潘懋元先生认为:“人文学科知识必须内化为人文精神,并外表为行为习惯,才能构成相对稳定的品质结构。所以,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内化‟,即将人文知识转化为人文素养。”

鉴于此,教师要重视引导,重视经历,重视唤醒,重视感染,重视熏陶,并以此来强化学生重视感受,重视体验,重视创造,从而引领学生重视„内化‟,自我提升,自我塑造。

提升教师素养

金城镇仁政小学

栾熙芬

一、提高教师阅读涵养

语文要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必须抓住人文教育的核心。人文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以震撼人的灵魂为出发点和归宿,是一种精神的再造。那么这种精神的再造,如何进行呢?

朱永新先生认为:“一个人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通常一个人只有几十年的阅历,很狭小的生活空间,很难支撑人精神世界的大厦,因此,必须借助阅读来丰富心灵,提升精神品格。阅读什么?当然是阅读经典。

由于人类的文明和文化,除了少部分以物化的方式延续下来,更多的是蕴藏在经典作品中。一代一代的人把那个时代的精神,把那个时代的高峰用文字记录下来,所以经典作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而历久弥新,并最终成为我们精神的源泉和维生素。

而且经典作品,还以经典的方式触及、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问题,其深度和广度为后世难以超越,并能给人永恒持久的魅力。经典作品还能给人关于全部人类文明社会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给人丰富深厚的人生体验。另外经典作品中包含着对生命价值、生活意义、以及得失荣辱、贫富贵贱、安危穷达、爱恨善恶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关于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能很好的抚慰和赞助人类单薄的生命。因此在《巴黎圣母院》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在《安徒生童话》里面,我们读到了什么是同情,什么是爱心。在《老人与海》中,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坚韧,“人生,不是可以用来打败的!”,更是掷地有声……

经典阅读给人的阅读体验,就像林语堂所言,“是灵魂的壮游!”接受经典,珍惜经典,是文明的标志,也是创新的开始。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张汝伦说:“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是谈不上真正的有价值的创新,而拒绝经典的人是根本谈不上什么文化底蕴的。任何真正的创造者总是从经典中吸取充分的资源与养料,作为自己创新的源泉。”

因此,阅读经典无疑成了我们涵养人文的最佳途径。

加强经典阅读,决不是口头的提倡,而应该动真格,下大气力,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措施来强化实施。

第一,促使功利阅读向经典阅读转化。功利阅读的目的一是放松,二是考试。但是经典阅读却可以优化人的心灵。通过对人的智慧高峰的攀登,对人类文化珍果的品尝,可以帮助学生扩展心灵,提升心灵,充盈心灵,成为精神丰富的人。回归经典阅读,关键在于教师引导。老师一定要制定具体的经典作品阅读书目,和更为详尽的阅读计划。同时开设阅读指导课程,介绍文学流派,走进大师生平,赏析精彩片段等,为学生阅读提供方法。

第二,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转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促使学生阅读的最大保证。但兴趣阅读常常是随意的、片面的、情绪化的;而一些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经典作品,学生却不一定有兴趣。由此看来,阅读仅仅靠兴趣来支撑,不但不长久,而且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教师的阅读指导,不能完全迁就学生的兴趣,而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重阅读意志的培养和磨练,促使学生从兴趣阅读向意志阅读攀升。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势必要开动脑筋。首先,通过分解目标导引,加强阅读的定向作用,以此强化学生的阅读的动力。其次,是强化阅读的成功体验。经常开展读书节、报告会、名篇荐评等活动。一方面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效,另一方面就是深化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成功的体验总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不仅大大消减阅读过程的艰辛,甚至有可能演变成阅读的乐趣。

第三,从学生阅读向师生同读转化。

阅读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只有爱读书的老师,课堂上才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只有爱读书的老师,才能体验阅读的甘苦,才能和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模仿央视的“同一首歌”,我们也开辟了一个版块——“同一本书”,每隔一段时间,师生都要同读一本书。教师力争与学生有相似的天真,相似的梦想,当然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路人,教师还要多读经典名著的评论文章,指导学生,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同时还要和学生及时沟通,进行心灵对话,交流阅读经验,分享阅读成果,必要时还可仿照央视的“对话”栏目,开展对经典名著的研讨、交锋、辩论。为了活跃气氛,在节假日,要有意识的播放一些经典老片,开展影展、影评等新颖的活动,来辅助经典作品的阅读。

让学生与教师共同提高素养

金城镇仁政小学

栾熙芬

一、环境濡染。

人文精神是深入心灵的东西,千万不要忽视环境的濡染。泰戈尔就曾说过:“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环境濡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班级文化。

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内度过,因此,打造班级文化,对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至关重要。班级文化建设,可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几个方面来进行。

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同行、同心、同乐”的民主氛围,在集体之内,力争做到人人心胸开阔,个个阳光灿烂,让生命获得一种安全感,让微笑从心底流淌出来,让每个个体都赢得统一的尊重,得到同样的重视,获得同等的发展机会。让每个个体都有成功感,都有灵魂的依靠,都感到做人的幸福和快乐。

在环境布置上,我采用“每周一新”的方式,包干到组,每组四人,每周之内,让班级焕然一“新”。通过张贴大师画像,名言精粹,介绍名人传奇,名人业绩,让班级充满文化气息。同时让资料的提供者,举办一次主题名人的讲座或故事会,让名人的经典在学生的脑海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在活动开展上,我坚持一项原则,活动内容由学生讨论决定,不拘一格,唯求实效。可以是经典影片的影评,可以是读书经验的交流,可以是有关阅读的辩论,还可以是文化遗迹的走访……特别是美文荐评活动,深受学生欢迎,成效显著。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荐评美文,再把它编辑出来,“奇文共赏”,“疑义相析”,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第二,书香校园。

朱永新先生曾积极倡导“书香校园”,何为书香校园?我的理解是,校园之内,到处书香弥漫,人文洋溢,就可称的上是书香校园。如何建设书香校园呢?

从硬件方面,学校要有较大的图书馆和阅览室,并且要免费对学生开放。教师要为学生开列书目,并写上推荐理由,指导学生阅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读书一族”,成为书香校园里的书香人。

从软件方面,学校领导要从过去的行政领导、权力领导、制度领导,向道德领导、道德管理方向转化。大到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小到给每幢楼、每条路、每道水、每块石头,都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哈佛楼、北大路、清华水,张骞石等等。学生徜徉其间,耳濡目染,善莫大焉!再有就是“大师冲击波”,把大师请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例如,让周国平谈哲学,余秋雨侃文化等等,这种震撼影响和冲击作用不可低估。最后,就是校训,我主张把校训立为四个字“大爱、大智”。清华大学的老校长梅贻琦说:“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不在大师,而在大爱!”人文的精髓就在于一个“爱”字,爱自己、爱别人、爱人类、爱社会、爱国家、爱自然……如何去爱,如何达到“大爱”,当然还要有智慧,这就是“大智”。真正的书香校园,就在于让所有的师生都成为“大爱和大智”之人。

第三,引领社区。

很多学生在校园里,往往是乖孩子,可一旦出了校门,回到社区,不少人又成了脱僵的野马,沾染上世俗的恶习。由此可见,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回到社区就与学校无关的想法,是极其错误的。相反,学校应该引领社区,发挥积极作用。当然,学校发挥作用,主要还是着眼于学生,通过学生的读书活动,带动父母的读书活动,让父母离开酒桌和麻将桌,业余活动从庸俗走向高雅。孩子所写的亲情文章,老师也请父母参与评价,打破代沟,冲破隔阂,沟通从心开始,感情由此升华,以此营造浓郁的家庭亲情氛围。学校还通过家长学校,密切家长之间的交往,定期举办家长联谊会,坦诚教育的挫折和辛酸,分享教育的经验和快乐,家长们的感情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更加牢固,而且有助于教育的社会化。

实践证明,我们通过引领社区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通过鼓励家长非功利性的交往,打破邻里之间的壁垒,使社区成为人们经常交流的地方,成为互相帮助的地方,成为情感聚焦的场所。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人与人之间有充分交往,深度交流的共同体中,养成诚实守信、互助友爱、热情善良的优秀品质,为学校的人文教育开辟一条新路。

一花独放,一定会引来百花争春,人文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小平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更应该放眼世界,放眼未来,把人文教育进行到底,让人文精神活在每个学生的心底,生根发芽,心花怒放!

第三篇: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

上海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必读与选读书(共158本)推荐书目:

一、必读书目

二、选读书目: ●教育名著 ●理论视野 ●教改实践 ●教育人物 ●通识读物

一、必读书目(共5本)

1.《教育——财富蕴藏与其中》1996年,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2,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中国教育思想史》郭齐家,1987.6教育科学出版社 4.《世界是平的》(美)托马斯·弗里德曼著,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5.《教师人文读本》张民生 于漪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二、选读书目(共164本)

●教育名著 Top↑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中国古代教育论著选读》华东师大、浙大教育系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译者:蔡汀、王义、高祖晶 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4.《教育的经济价值》[美]舒尔茨著《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5.《终身教育引论》[法]保罗·郎格朗《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

6.《民主主义与教育》(写于1916),[美]杜威,王承绪 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杨汉麟译,作者:(英)伯特兰·罗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8.《爱弥尔》[法]卢梭,李平沤译,商务印书馆, 1978年版 9.《教育过程》(美国,布鲁纳)邵瑞珍译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0.《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 吴文侃等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1 11.《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美国]罗森塔尔、雅各布森著,唐晓杰、崔允潡译,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12.《孩子们!你好!》苏联,阿莫纳什维利著,朱佩荣先生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2002年2月,(《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13.《学习,别听学校的》(德国,菲拉·费·毕尔肯比尔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注:此书为德国中小学教师必读书)

14.《和老师的谈话》(赞科夫)[苏]JI.B.赞科夫 著 杜殿坤 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15.《多元智能》 [美国]加德纳 著,沈致隆 译,新华出版社出版

16.《斯宾塞的快乐教育》(英国)斯宾塞 著 颜真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

17.《教育诗》[苏]柯著磊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18.《大教育论》1957年,[捷克]夸美纽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学论》的书名重新出版。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社会科学类)

19.《普通教育学》[德]赫尔巴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0.《教育论》(英)斯宾塞《教育论》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纪下半期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胡毅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21.《科学与教育》(此书写于1893年)[英]赫胥黎(1825——1895),人民教育出版社版1990 22.《教育漫话》(汉译世界教育名著丛书)[英] 约翰·洛克 著/ 徐 诚、扬汉麟 译/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3.《成功智力》[美国]R.J.斯腾伯格俞晓琳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24.《人的教育》,福禄倍尔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5.《审美教育书简》,席勒著,范大灿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26.《早期教育与天才》[日]木村久一,海南出版社,1977年版,王传璧译,邵道生校

27.《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单中惠 杨汉麟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00年12月,28.《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

●理论视野 Top↑

29.《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获得国家图书奖

30.《陈鹤琴教育论著选》,吕静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31.《爱心与教育》李镇西著, 1999年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32.《顺生论》张中行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33.《科学家论教育》周川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34.《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 郭进隆/译 杨硕英/审校.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 2002年8月1日 35.《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绪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6.《外国教育思想史》单中惠,朱镜人 编著,陕西教育出版社

37.《教育心理学》(日)大桥正夫著,钟启泉译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38.《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美]杨雷迪斯·D·高尔著,许庆豫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9.《儿童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美]劳拉·E·贝克著,2002年12月 40.《课程论》张斌贤译,江苏教育出版社

41.《西方心理咨询经典案例集》 徐光兴主编,2003年6月

42.世界教育危机 【美】菲利普·库姆斯著 王英杰等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版

43.《回答未来的挑战》1984,7 [美]J.W.博特金等,上海人民出版社

●教改实践 Top↑

44.《当前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点问题》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45.《教育中国——50名流素质教育访谈》夏欣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年7月

46.《素质教育学习提要》(教育部编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

47.《当代教育学》(修订版)袁振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48.《教育理想与信念》肖川,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6月 49.《我的教学生涯》斯霞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50.《向孩子学习》主编:孙云晓;副主编:康丽颖。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51.《创造性思维与教学》陈龙安(台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52.《透视课堂》(美)Thomas L.Good 等著,陶志琼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译者: 2001年12月

53.《培养反思力》著者:(美)S.G.Paris等著译者:袁坤译定价:14.00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54.《生活体验研究——人文科学视野中的教育学》[加]马克斯·范梅南著,宋广文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5.《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加]马克斯·范梅南著,李树英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6.《理论与战略:国际视野中的学校发展》[挪威]波·达林著,范国睿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7.《关于美国教育改革的演讲》[美]欧内斯特·L·博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58.《走出教育改革的误区》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9.《中外教育小说选》唐亮主编(即将出版)60.《中外教育诗歌选》袁卫星主编(即将出版)61.《中外教育故事选》黄建南主编(即将出版)62.《中外教育散文选》李希文主编(即将出版)

●教育人物 Top↑

63.《泛舟诲海》2001年5月东缨 著 教育科学出版社 64.《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江苏教育出版社,朱永新主编

65.《外国教育家评传》,赵祥麟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66.《窗边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彻子[日本]2003年8月

67.《仁爱一生: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特里萨修女传》屈雅君、刘铁英编译,珠海出版社

●通识读物 Top↑

68.《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 69.《毛泽东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 70.《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 71.《鲁迅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72.《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新世界出版社2004版 73.《西方哲学史》罗素,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74.《理想的冲突》宾克莱,商务印书馆 75.《控制论、信息论、系统科学与哲学》王雨田主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6-05-01 76.《熵:一种新的世界观》里夫金与霍华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77.《莎士比亚悲剧四种》卞之琳译,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3-1 78.《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茅海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04/01/1995.79.《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1 80.《万历十五年》黄仁宇,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5-1 81.《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索尔兹伯里,解放军出版社2005-3-1 82.《中国通史简编》范文澜,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1版 83.《论语》孔丘 84.《孟子》孟子 85.《楚辞》屈原 86.《资治通鉴》司马光

88.《庄子浅注》曹础基,中华书局出版6/1/2000 89.《诗经译注》周振甫 译注 中华书局出版社2002-7-1 90.《世说新语》刘义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9 91.《经济学》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沙希德·尤素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28出版

92.《经济学原理》(美)曼昆著,梁小民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8-1 93.《通往奴役之路》(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 译者: 王明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4.《现代化的陷阱——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问题》何清涟,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01 95.《乡土中国》费孝通,北京出版社,2005-5-1 96.《黄河边的中国》曹锦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97.《代价论》郑也夫,北京三联书店,1995 98.《现代社会学理论》马尔科姆·沃特斯,华夏出版社 99.《社会研究方法》巴比,华夏出版社,2006-3-1 100.《世界史纲》H·G·韦尔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11 101.《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译者:吴象婴、梁赤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0 102.《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译者:吴象婴、梁赤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10 103.《第三帝国的兴亡》(美)夏伊勒(Shirer,W.L.)著,董乐山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1-1.104.《光荣与梦想》(美)威廉·曼彻斯特著,朱协译,海南出版社,2004-2-1 105.《科学史》[英]W.C.丹皮尔, 商务印书馆, 1997-4第1版

106.《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史蒂芬·霍金著,许明贤、吴忠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07.《科学的历程》吴国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0第1版

108.《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科学出版社2005-7 109.《朱光潜美学文集》朱光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09-01 110.《美育书简》席勒,徐恒醇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版

111.《歌德谈话录》(德)爱克曼辑录 朱光潜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9 112.《政治科学》》[美]罗斯金等著,林震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11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新华出版社2003-01-01 114.《领导人》[美]尼克松著,尤勰等译;丛书名:尼克松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 115.《蒙田随笔》[法]蒙田著

116.《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商务印书馆11/01/2004 117.《精神分析引论》弗罗伊德,商务印书馆,1984 118.《社会心理学》时蓉华,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8-5第1版.119.《动机与人格》[美]马斯洛著,许金声等译,华夏出版社1987 120.《性心理学》蔼理士著,潘光旦译,三联书店出版,1987.3.28.121.《心理学与文学》荣格,北京:三联书店,1987 122.《傅译传记五种》傅雷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1-1 123.《史家陈寅恪传》汪荣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124.《古代汉语》王力主编,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1999年05月

125.《语言与社会生活》陈原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0 126.《语文常谈》吕叔湘,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6-8-1 127.《论音乐的美》汉斯立克,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8 128.《艺术哲学》丹纳,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01-01, 129.《西方美术史话》迟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9月 130.《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著,崔君衍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131.《展望二十一世纪》[英]A.J.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11-00, 132.《权力的转移》阿尔温·托夫勒,刘江等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133.《未来启示录--苏美思想家谈未来》维克多·奥辛廷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2-01 134.《大趋势》奈斯比特,魏平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4月

135.《宋诗选注》钱钟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2年5月

136.《宋词赏析》沈祖棼,九州出版社2005年4月 137.《经典常谈》朱自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4-1.138.《金蔷薇》(俄)康·帕乌斯托夫斯基,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3月

139.《沈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中国青年出版社

140.《文化苦旅》余秋雨,东方出版中心, 1992年3月 141.《边城》沈从文,江苏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月

142.《白鹿原》陈忠实,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01-01 143.《百年孤独》[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译者:黄锦炎、沈国正、陈泉,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11 144.《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译者: 吕万和/ 熊达云商务印书馆出版 1990-6 145.《民俗学丛话》乌丙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146.《美国文化批评集》赵一凡,北京:三联书店,1986 147.《中国方术续考》李零著,东方出版社,2001-8-1 148.《人类学--人及其文化研究》:[英]爱德华.泰勒,连树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

149.《国际教育展望》瞿葆奎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2月版

150.《如何阅读一本书》(美)艾德勒商务印书馆2004 151.《历史研究》(英)汤因比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152.《西方现代教育论著选》(王承绪、赵祥麟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53.《教育的目的》(美)怀特海著,徐汝舟译,三联(北京)出版

154.《学习的条件》(美)加涅(傅继光、陆有铨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55.《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商务印书馆1962-12.156.《活出意义来》佛兰克,赵可式等译,三联书店 157.《西方人本主义传统》[英]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3 158.《资本主义的动力》[法]费尔南.布罗代尔,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03-01

第四篇: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职业礼仪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 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构建师生互相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是育人的园丁,是道德的楷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形象和表现出的礼仪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仪容、衣着等,要处处“为人师表”。即教师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的穿着要整洁、朴素,不必入时,但必须得体。教师还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朝气蓬勃的形象。教师的良好外在形象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素养,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识。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久远。首先,教师的道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劳动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

其次,教书育人,以教在先,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不懂专业知识,则只会误人子弟。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素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说来,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所付出的时间越少,得到的东西越多,学生学得越易,兴趣越高,效果也越好,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非同一般。只有品行端正、知识渊博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才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就是榜样。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个体的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办事要公道,不徇私情。要分清是非,主持正义,赏罚分明。教师尊重、关怀和

理解学生,是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影响。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礼仪,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每位教师应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个角度出发,遵循教师礼仪,加强师德修养。

第五篇: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总结报告

教师人文素养个人心得总结报告3篇

素养个人心得总结报告一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传授知识,自然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但除此之外,教师还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责任。目前,为数不少的教育从业者还未意识到,教师作为施教者,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甚至往往成为孩子一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健康人格。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是最直接的榜样,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的人文素养,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师的素养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有了这样的“心心相印”,学生的人格的成长会在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教师的影响下,逐步成熟与完善起来,而学生的人格的完善,是一切良好的学习心理的基础。

而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把学生看着是一个“认知体”,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与扩展学生的知识内涵作为基本目标,重思想教化而忽视生活情趣,重知识积累而轻视文化融合,重教材示范而无视表达热情。因而导致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公德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在校内和校外呈现“两面人”现象。而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实际上是一种灵魂的缺失,它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追寻人文精神的回归,是我们教育的当务之急,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完善。

一位人文素养深厚的教师,肯定是一位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往往呈现出人格形象完整,精神焕发,精力充沛,性格坚毅,乐观向上,作风严谨,给人以力量感。在他教育与影响下的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不知不觉受教师的影响,使学生也形成坚强的意志与自制力,因而更加富有理性,善于思考,发奋学习。这样会自觉不自觉的树立远大的目标。反之,一个没有深厚人文素养,举止猥琐,语言粗俗,庸俗无聊的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没有恒久引力与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历史上的杨昌济之于毛泽东,闻一多之于臧克家,沈从文之于汪曾祺,鲁迅之于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这些伟大的教师,永远会让他们的同样伟大的学生铭记不忘,学生的成功为这些伟大的精神导师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一笔!因为,教师的追求与抱负已经深深的成为学生人生发展的指标;教师的努力与成功,激励他们的学生追求更远大的目标与成功。

中学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表现的比较单纯,情绪化比较重,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而影响力从哪里来,以前的师道尊严,可能很难约束现在的个性化强的中学生了。而在这方面研究颇为深入的可能要算河北省著名的衡水中学了,他们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了长期研究后发现:一个学生一门功课的学习成绩好坏,与他是否喜欢教这门功课的教师相关。他们对学生进行了跟踪,发现学生往往因为不喜欢某一老师而不喜欢他所教的课,许多学习上偏科的学生都能从此找到原因。衡水中学领导者慢慢地明白了一个道理:教师的师德状况、人格水平是他的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能力固然很重要,人格修为同样很重要。衡水中学校长李金池用了一个函数式来表达教师人格修为与教学能力、教育观念以及二者与教师的“教育力”之间的关系:y=kx。因变量y表示教师的教育力,系数k表示教师的人格修为,自变量x表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观念等。其实,这里所谓的“教育力”,最终还是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方面。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些,而这一切还是取决于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与监督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与爱好习惯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依据个人的理解,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表现在向学生指出应形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即具体的学习习惯;二是通过教师的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习习惯的形成。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榜样被学生所模仿,并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发生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或模仿,可以抽象出榜样的行为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全新的行为。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首先考虑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教师对学习习惯作用的认识如何,直接制约着学生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所提出的要求、监督和评价对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快慢产生影响。再次教师自身的形象作用。如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集中反映了教师的精神风貌,它包括教师的道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水平、认知策略、对学生的态度及其教师的主观追求等。拥有独特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在学生中自然拥有较强的影响力,这样,教师的正确要求就容易化为学生的行动。

由此,我们呼唤教师的儒雅风度,寻求精心打造富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形象思路,最大可能的挖掘教育资源,为了学生的健康心理的成长与完善,作出我们作为教师的最细致、最全面、最合乎教育规律与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努力。

素养个人心得总结报告二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我所理解的教师人文素养的构成主要有:

强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要有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能对教育事业抱有执着的追求,才能摆脱名利的困扰,坚定自己的选择,在当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环境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甘于寂寞,甘为人梯,才能在平凡而伟大的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寻找到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教师对它的忠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的是以献身教育为荣、为乐的思想情怀,教师只要有了这些,就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朝聆教诲,终身铭师德”。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因此,我认为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首先要培养教师强烈的职业认同感,这是教师人文素养构成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也是认识自身价值的前提。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践行“两纲”精神,才能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其次,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就必须具备一桶水,而且是‘常流水’”。作为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是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能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获得生存的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保持一种勤奋学习的能力,还要把这种学习能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外,要广泛涉及与本专业有关或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有积极作用的各方面技能。只有这样,我们在进行教育时,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教师对社会的新知识、新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使学生能在教师的身上学到更多除了书本以外比科学知识更有实际意义的本领,从而激发学生对各方面技能掌握的兴趣,真正达到全面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不过,现在学生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当然,教师不是圣人,也应该允许犯错误,允许有自己的脾气,可是,身为人师,我们的言行举止将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尤其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学生对于教师的人格要求,可能超过对任何人,而人文素养是人格魅力的重要表征。很难想象:一位素养不高的教师,会是一位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成为学生所爱戴的教师?一位不受学生爱戴的教师,能够管理好班级?能够影响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人文精神追求人生美好的境界、推崇感性和情感,着重想象性和多样化的生活,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人文素养外在表现为人格魅力——即一个人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行为上果敢、作风上的刚毅等所产生的感召力量。

美一教育家花了40年时间,收集了9万份学生来信,概括出作为一个好教师的12种素质,包括:友善的态度,尊重课堂内的每个人,仁慈和宽容;耐性,兴趣广泛,良好的品性,良好仪表,公正、幽默感,对个人的关注、坦率,有方法。这集中反映出受欢迎的教师必须具有很高的情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我国现阶段,有人提出教师的人文素养除了具有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外,还应该注重“五心”修养。“诚心”是“五心”修养的基础修养。“精心”,是要求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做到不讨厌一个学生,不放弃一个学生。“安心”是敬业爱岗的前提条件。“恒心”是为人师表的长期要求。“雄心”是成就事业的心理品质。教师也需要雄心壮志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创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从而担负起实施人文关怀的重任。

素养个人心得总结报告三

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一个又一个“社会人”的重任,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于小朋友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首先就应当正其身,作好学生的榜样。同时,我觉得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新课程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怎样才能完成党赋予的培养人才的责任,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

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工作中。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的孩子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

总之,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教师就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素养个人心得总结报告四

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论述。同时,从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在各个领域里所起到的作用。如,中华传统人文的基本特征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征间的区别与共同点。

从我国学校的课程安排来看,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重理轻文的倾向,诸如历史、地理之类的人文课程,与国外相比,不仅教学课时少,而且教学要求低。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不仅重视课外阅读,而且对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有较高要求,国外很多国家的学校教育从小学低年级就开始训练学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并结合社会生活科学研究的程序写论文,对比鲜明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要把自己想象成学生,才能明白学生到底喜欢听哪一类型的课程。因此,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诸如儒家的仁爱、节俭、谦让,墨家的重实践、任人唯贤等,得以绵延至今。我们如今所说的人文素养,即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悠久历史的深厚积淀的结果。现如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动、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它主张因材施教,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人的求知欲、兴趣等各个方面的优势,来填补教学过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为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人文素养的底蕴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体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为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够的合作意识等等。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

下载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_(最终版)

    .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_范文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

    教师的人文素养心得(最终5篇)

    前几天学习了关于教师人文素养培育与研究方面的文章,使我颇有体会。“教师的人文素养” 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

    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新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新途径 作者:丁松刚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1期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

    沈阳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培训考试

    沈阳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培训考试 考试时间: 0小时59分53秒 【请慎重提交试卷,确保你已经答题结束再提交】 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 1:在公共汽车、地铁、火车、飞机上或剧院,宴......

    也谈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

    也 谈 中 小 学 教 师 的 人 文 素 养 昭通市昭阳区教育局李阳忠作为一种职业,或者仅仅作为一种职业,凡是泛称为“从事教学活动的人”都可以名之为教师。但实际上,同时被名之为......

    人文素养培训心得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范文大全

    《教师人文素养》读后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五篇人文素养心得体会篇一在阅读教师人文读本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充分的学习到中华人文精神的形成、发展,传统人文精神发展和中华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