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筑起孩子美好的心灵
摘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学校要主动同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构建家校合作,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并充分利用家长会这一家校交流的主要平台,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家校合作、和谐、家长会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阵地,而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个环境。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必须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因为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学生不可回避的、必须面对的社会群体,是课程改革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双重需要,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如何进行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本班家校合作的构建,请各位斧正。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
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沟通与配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2011年9月,我班组织成立了第一届家长委员会。57位家长代表通过热烈讨论,一致通过了家长委员会总则、性质、宗旨以及相关权利与义务,并民主选举出了一位秘书长,6位常务委员。每学期两次的家长委员会议,使家长委员们参与并监督班级的管理和有关的规则制定,收集家长对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协调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
“家长委员会”的建立,为家校良好沟通和发挥合力架设了桥梁,让家长明白孩子教育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家长和学校的相互理解,关系的和谐,对于学校的要求,执行力也就上去了。
二、普及家教知识,让家长成为教育的专家
1、抓典型,促交流。为了提高广大家长教育孩子的水平,减少家教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每学期都召开家长培训,邀请个别优秀家长现身说法,将自己的宝贵经验介绍给全体家长,为教育好子女提供借鉴。其中有谈教子经验的,也有谈教训的,还有谈针对家教中的难点提出自己的思考与探讨的。他们讲的是家教实践中的切身体会,针对性强,有典型性,易懂、易学,很多家长都反映良好。同时,我班定期表彰优秀家长,并邀请家长来校参加活动。如参加高三成人仪式。通过互动,进一步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2、为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把培训时间放在周末、五一、十一等节假期内,因为这些时间学生的父母大部分会来接孩子,班级利用这些时间与家长交流、沟通学生的情况,并对家长开展“懂教育的方法”,“没有不成功的家长”、“好孩子是怎样„炼‟成的”、“温馨的家庭”和“慢慢走,欣赏孩子”等内容的家庭教育专题培训,特别是结合身边的鲜明例子来有机的引导,得到家长们的普遍好评。
三、家校合作,创新班级管理模式
家长参与班级管理,促进班级建设。
让家长参与班级计划和制度的制订,是家长深度参与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体现。也是家校双方理念的碰撞和融合。比如,学校严格规定学生不准带手机。可这个规定在家长委员会中引起了争议。有些成员认为:现如今拥有手机是相当的普遍,孩子带手机一是相信孩子品行,二是方便联系,家在乡下的学生回家需要联系家人去接。我给家长讲解了手机对学习的危害性,以及事与愿违的实例。家长委员会最终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上课不准玩手机”的规定,违者严厉处分,家校一致的态度,让孩子也很坚决的进行表态。此后班级内带手机的学生明显减少,更有家长直接让孩子把手机交我保管,用的时候来取。家校合作的显著效果,更是带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家长们关注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不由得重视“考风考纪”,共同的心愿下,家校再次联手。每周限时训练不定时的邀请“家长监考”,发挥家长的作用,将监督的权力交给家长。以致有学生在反思中提到:“我的天啊,昨天来的是我邻居,紧张死我了,以后不学真不行了。”
四、让网络成为交流平台,推进学校管理
现在在我班,家长都能通过班主任信箱、校讯通等多种方式及时与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学校还通过校讯通将孩子学习进展及时告知家长,通报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班级近期的主要活动。在使用校信通的时候,我们时刻遵循着如下的原则:
1、针对问题,注重及时性——“有事就联系,没事就休息”。
2、指导为主,注重可操作性——“不是说教,更不是告状”。
3、及时反馈,注重连续性——“紧抓不放、常抓不懈”。这一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使班主任及其任课教师工作更加得心应手,使学校的工作更加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五、共解疑难,让家校合作形成强大育人合力
1、帮助家长解决热、难点问题是家长学校的职责之一。通过家长的校信通反馈,我们知道了家长所关注的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如何在返里时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班级的困惑:每次返里回来的“周一现象”。经过我们与家长交流探讨,最终确定让老师合理布置作业,让家长见到校信通,在家督促好孩子,留有一段学习的时间,习惯不能过于放松。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又能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2、班级开放日活动。1学生优秀作业(或试卷)展示。每位同学选出单科或多科优秀作业进行展示,这不仅能○给被展示的同学一个很好的鼓励、鞭策,扩大一些后进生的闪光点,同时能让家长更进一步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对家长对自己孩子有的放矢的进行家庭教育很有帮助。因此,班主任在开放日之前,事先在本班教室布置好,供给家长观看。
2鼓励家长陪孩子听一节课。起初是因为某些同学课堂难以集中精神,而督促、开导、处○罚效果均不佳,所以邀请其父母陪堂听课,家长明白了孩子的不足和班主任的用意也是欣然接受。这项活动起到了三个促进作用。一是促进了家长教育孩子责任感的不断强化。家长在课堂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认真地学习,都非常高兴。二是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开放日”活动振作了孩子们的精神,激起了努力学习的渴望。三是促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优化。“开放日”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了,从而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尊重和关心。学生明白了家人对自己的寄予厚望和不辞辛劳,家长也理解孩子的努力付出。一切都如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心田,班级的学风也是逐渐的浓厚。
六、亲其师而信其道
不论是级段管理,还是班级管理,只有让家长和学生对其信服,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就成了流于形式。如何让他们信服?百句口号,不如一个行动。
级段在学校的“文化立校、注重细节、养成习惯、规范有效”的办学方针下,延伸出自己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尊重个性、激发潜能”。学生5:45出操,要求快静齐20秒完成,对于跑操及晨读每日评比通报,各班学生都不甘落后,坚持每天一个完美的开始。更是有值日班长对班内情况进行记录反馈给级段,使级段对各班情况洞若观火。级段和班主任一致认为:能了解、理解、疏导了学生的心,学生才能专心学生。级段和班主任携手推行“日反思”制度,班主任则是每篇必回,很好的掌控着班级学风趋势和学生的心态变化,让我们班主任能更及时的做出应对。有好多家长反映:“孩子自从进入高二,每天回家知道看书了,经常说班主任理解他们。”班风正,学风浓,大家的成绩相应提高不少。在家长会上有位代表这么说:“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这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和褒奖。
今年,在全班一致的要求下,全体签字通过,申请“自主性学习示范班”、“文明行为习惯示范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级段的多方考评下获得批准,并明确规定三次评比不合格,会有被摘牌的危险,级段为了规范有效,更是为之设计了量化细则。全班学生都卯足了劲要捍卫自己的荣誉。
七、家长会给家长一剂强心针
1、家长会具有计划性。作为班主任要围绕本班学生的实际制定出一个较为长远的教育计划,比如本学期要召开几次家长会,每次家长会要解决什么问题,要有个通盘的打算,从而避免了盲目性。
2、家长会具有衔接性。召开家长会,要考虑这次家长会与上次家长会所讲内容的衔接问题,看上次家长会制定的目标是否已经达到,然后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本次家长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
3、家长会具有鼓励性。“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可能有时他们不太懂父母的辛劳,有时会和父母发脾气或者顶撞父母,有时在学校还会犯错误等等,但纵有百般不是,父母仍深爱着他们,仍然不喜欢听到他人过多的指责(哪怕你说的是对的),所以一些后进生的家长不愿来开家长会。家长会上我不会过多指责某位孩子的缺点,而是表扬他们的闪光点,给每个家长以希望,让他们知道您的孩子“即使现在实力不足,但潜力很大”。
4、家长会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家长会必须是在班主任长期观察和了解本班学生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召开。比如,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想行为、文明礼仪以及情感误区等方面的问题,分别召开相应的家长会,一次一个主题,内容集中,使家长会开得深入,进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对突发性事件应及时处理,不应该受固定时间的限制。
5、家长会具有交流性。家长会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学校家长双方相互结合,共同寻找对孩子的正确教育方法。
(1)改革家长会形式。家长会就应该变教师一言堂式为研讨交流式,让家长说一说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说一说家长在家里通常采取什么方式教育孩子,从而使老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和家长,也要学生介绍自己的内心世界。看看我们给予的,是不是孩子真正需要和想要的,并由此明确下一步应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手段,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等。另外,还可以让一些有心得体会的家长现身说法,给家长们提供一个交流经验的机会。(2)分层交流活动。即为素质、家庭条件不同的学生开展的活动,目的是每次活动具有针对性,与家长共同研究孩子发展的方向。通过分层交流活动,让不同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不同的发展条件,让家长和教师一同来挖掘孩子的潜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长,尊重学生的个性。
(3)与个别家长交流。对于一些问题突出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单独交流,在轻松愉悦的交谈中,教师能了解到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以及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然后教师根据孩子的情况,恰当地提出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建议,鼓励家长和教师一同努力,让孩子尽自己的最大能力:“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朝着好的向发展。
(4)、亲子交流。这样的交流活动,目的在于构建民主的氛围,给学生“实话实说”的机会,让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心理话,以便于家长和孩子能进行难得的、心平气和的交流。家长会在《母亲》的歌曲中结束,一定要让孩子与父母拥抱,让他们彼此感受到浓浓的亲情。这样,通过交流,亲子双方便在教育思想上达成了共识,增强了教育的有效性。
我班在今年教学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点的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只是在贯彻执行级段决策而已,但是我们的工作仍有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班将更严格遵循级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尊重个性、激发潜能”的理念,坚决执行学校和级段的决策和规定,继续搞好家长学校的各项工作,争取这次的期末更进一步。
第二篇:论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123
摘要
检视当前的教育现状,学校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学校及教师缺少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交流与合作。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和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本文将从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相关理论、和谐家校关系的意义和必要性、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有效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在教育中更好的体现大教育观,落实素质教育,最终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家校关系
I
Abstract Checking the present education,the school-edu ignoring the affect of family-edu,school and teacher lack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Building good home-school relationsthip always turn into a theme and a tendency on education reformation all over the word.This article will the home-school related theory ,the meaning and the valid statery of home-school cooperation ,so as to children’s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to creat a good education space.Better reflected in education Education Concept,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and ultimately improve the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quality of all citizens.Keywords:school education,home education,good home-school relationship
II
III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引言................................................................1 一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意义和必要性................................1
(一)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1
(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2 二 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依据..........................................2
(一)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2
(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2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3
(四)发展生态学理................................................3 三 当前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3
(一)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的思想观念偏差...........................4
(二)重智育的家校合作倾向.......................................4
(三)缺乏互动的家校沟通方式......................................4 四 影响和谐家校关系构建的因素......................................5
(一)学校方面....................................................5
(二)家庭方面....................................................6 五 基于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性措施..............................6
(一)营造和谐环境,形成相互信任与理解的家校沟通状态..............6 1.创建和谐的文化氛围............................................6 2.营造公平、人性化的教育环境....................................7
(二)树立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保证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7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家校合作提供制度与经费保障........7
(四)改进内容和形式,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8 1.建立多样化的家长会............................................8(1)遵循平等原则,营造沟通氛围...............................8(2)变换会议主角,形式多样化.................................8(3)加强会后联系,进行必要的个别化沟通.......................9 2.进行规范化的家访..............................................9(1)主动性原则...............................................9(2)全员性原则...............................................9(3)及时性原则...............................................9(4)巩固性原则..............................................10 3.设立并完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10(1)家长学校................................................10(2)家长委员会..............................................10 4.开拓各种联系渠道,开展丰富的活动.............................10
IV
六 学习国外有益经验,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提供借鉴.................11 1.美国的经验...................................................11 2.日本的经验...................................................12
七、展望...........................................................12 结束语.............................................................13 参考文献...........................................................14 谢辞...............................................................15
V
引言
自学校问世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教育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全力合作,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互相沟通、互相配合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则需要在充分利用原有教育形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点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并采用一些新型的教育合作方式。
一
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意义和必要性
“家校合作”目前尚未有一个涵义固定的概念,但是教育专家学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都一致认为应主要把握以下几点内涵:(1)家校合作是一种双向活动,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配合。家长要对学校教育给予支持,学校要对家庭教育做出指导,其中学校应起主导作用。(2)家校合作活动围绕的中心应该是学生,学生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服务对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家校合作活动的最终目的。(3)家校合作是社会参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长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大背景,是广泛的社会背景意义上的参与。因而,家校合作必然会进一步扩展至与社区乃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合作。
(一)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文化各层面都发生了很大变革,作为社会细胞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些变化使家庭和学校在青少年教育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就显的尤为重要。一是现代家庭形态的变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首先,社会的变迁和计划生育导致家庭规模不断缩小,进而导致了家庭中人际关系渠道的减少,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不断加深,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显得束手无策;其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单亲家庭的数量持续上升,而大多家长由于自己的不幸而对子女不负责任,疏于管教;再次,许多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将孩子从小就交给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隔代长辈对孩子的溺爱,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多困难。二是流行文化、大众传媒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当今世界已经被传媒覆盖,在影响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中,大众传媒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这也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
上述几种情况是当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因素,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和谐的家校关系有助于家长提高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只有科学的家庭教育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家庭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许多误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难免会对教育孩子方式产生困惑。而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家长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的过程。而受过专门职业培训的教师会更加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其学习特点等,同时由于非血缘关系,教师更能客观地对待学生。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教育知识和技能,帮助家长了解孩子成长特点,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
(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向全球化,这种现状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二是学校的发展应当广泛吸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参与。而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成为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学校能够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家长也能够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其次,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形成持续有效的家校沟通,这也是对学校所形成的一种监督,也是一定的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在和谐的家校关系网络中,家庭对学校教育的持续关注使学校和教师不敢懈怠,从而有利于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积极反省当前的工作并努力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
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依据
(一)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生的建构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识来自于主体通过动作达到的对客体的适应,也就是说,儿童是积极的学习者,在其认识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认知结构。他总结出,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于周围环境的操纵及与之积极的互动。一方面,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具备“先入为主”的优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获得最初的经验,从而为其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儿童通常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按照家庭的期望来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是著名的皮格马列翁效应。皮格马列翁效应表明,对孩子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若向孩子传递消极的期望则可能导致其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另一方面,学校是儿童的主要受教育场所,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学校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组织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积极的影响。学校教育因其性质和特点对学生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由此可见,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生活和成长的最具影响力的主要环境。为了儿童健康和谐发展,学校和家庭需要构建和谐的关系。
(二)管理学的相关理论
责权统一的原则表明,在管理活动中权力与职责是紧密相连的。权力意味着职责,既不能擅自放弃,也不能随意转让。同时,行使权力时,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只行使权力而不承担责任。职责与权力是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协调学生成长的各方面力量,而其中家长的力量又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就会增强家长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由于家长最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由家长参与制定的决策就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进行学校管理时,要授家长以管理权,委家长以责任,使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探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教育问题,进而实现教育目标。
(三)学校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
学校公共关系,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为了实现其教育目标与公众之间发生的关系。学校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学校;它的相关公众,就是教职工和学生以及与之相关的家长和社区的相关组织等。学校公共关系工作就是指学校运用信息传播手段为学校树立良好的形象,从而得到公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而进行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
在二战后的一段时间中,美国开始运用人际关系的理论来研究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中的公共关系问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成果。这一时期学校公共关系学的研究重点是学校内部的公共关系,即学校管理人员和教职工之间的公共关系问题,家长和社区还没有纳入重点。20世纪60~70年代,由于美国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的改革,促进了学校向着开放系统发展。于是,学校内部与校外公众之间的公共关系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这一时期,争取家长选择教育的运动、教师集体谈判的出现、各个利益集团对教育的要求等,促使学校向一个更开放的系统发展。家长的地位在学校公共关系中更加突出。
公共关系的先驱艾维·李认为,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可能是封闭的,它必须不断地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公众学校也是如此,它已经不是一个四面高墙的象牙塔,它必须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如何为学校的发展谋求一个有利的环境,是学校管理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其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大力开展公共关系传播(包括对家长的公共关系传播),在社会中形成优良的形象,与社会各方形成融洽的关系。
(四)发展生态学理
根据美国学者(Bronfenbrenner.U)的发展生态学理论(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人的发展是个体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的结果,而人的生态环境,是由家庭、学校和社会及其相互关系等一系列不同结构和层次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每一个结构和层次不同的系统,因其与个体关系的独特性而对人的发展产生特殊的影响。
根据发展生态学理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四个彼此关联的系统,即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在系统以及宏观系统。微观系统是指儿童亲身接触和参与其间、并与之有着直接而紧密联系的环境,如家庭、学校、同龄伙伴等。中介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学校和家庭、家庭与邻里等。微观系统之间是否相互沟通和尊重,或保持价值观念上的一致,都会影响儿童的行为习惯和学业表现。
如果家庭和学校在对儿童的教养方式和要求上存在差异,又不通过有效的途径进行沟通,便会使儿童无所适从,并对家庭和学校的要求产生困惑。如果教师对儿童的家庭背景知之甚少,对家长置之不理,或以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对待,一方面会严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发长;另一方面也会削弱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权威性。同样,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教师的不满和鄙视,也可能导致儿童对教师不尊敬,对学校失去兴趣。所以家庭和学校必须积极配合,在对儿童的教育态度、方式、内容、策略和管理上应保持高度的一致。
三
当前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家庭与学校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合作已达成共识,即:对儿童来说,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两者必须相互配合,和谐一致,以加强教育的效果。基于这种
理解,我国学者提出了家庭、学校“一体化”的理论,指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避免儿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受一些不健康因素的影响;有利于保证教育方向的一致,避免各自作用的互相抵消,给学生思想造成混乱;也有利于实现两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但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的思想观念偏差
1.教师与家长的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不同。由于教师与家长双方教育素养、文化水平以及教育思想与教育方式不一致,因此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的不同见解易使双方产生心理分歧和矛盾。如在智障教育低年级阶段,教师通常会把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但是家长却认为,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读书、认字,生活方面的事家长完全可以包办。这样教师教给学生的生活自理技能在家庭中得不到强化,反而因家长的观念起到抵消作用。2.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所抱态度不同。如有的学生发展进度总是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智障学生总会存在一定的行为问题,纠正多次,仍有反复。教师和家长双方可能会不考虑实际情况就相互责备。这就造成了教师和家长的矛盾,长此以往就造成家长和教师合作的鸿沟。
3.教师与家长合作中双方地位不平衡。表现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教师指挥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家长的想法,往往使家长处于被动服从的位置上;另一方面,有些家长也缺乏参与教育的意识。
4.教师和家长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心理沟通。教师和家长交往受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由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不是一种组织隶属的性质,而是松散的。所以交往的内容、形式就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和家长没有形成完善的沟通模式,这样想达到对孩子教育观念和目标的一致性就异常困难。
(二)重智育的家校合作倾向
在教育中,家长对于学习性投资,如给孩子提供独立的学习空间、书桌、学习辅导书、工具书等多数持一种赞成的态度,并且投资较多。但对促进孩子发展的其他方面,如趣味性的书刊或报纸,还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因此,家庭对孩子的物质投资方面呈现出一种重智育的倾向。而在家校关系中,目前家校沟通主要还是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大部分觉得互相联系是为了了解或通报孩子的学习情况。在全面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现象已严重影响了下一代的成长,因为过分重视学习成绩而忽略学生品德习惯与行为,可能导致一些孩子娇惯任性、缺乏毅力,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家校间的沟通必须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大部分教师在实际的家校沟通中,仍然只谈学生的学习,很少在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中向家长宣讲科学的教育知识。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消极的,对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也是有影响的。
(三)缺乏互动的家校沟通方式
虽然目前家校沟通的形式比较多,有家访、家长到学校面谈、家长座谈会、电话交流、手机短信、网络交流、孩子转达、书信便条、学校开放日等等,但多数家校沟通的形式都是
学校、教师占主导的单向沟通,即只有校方的“传递信息”而没有家长的“反馈信息”,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双向的沟通与交流。通常,家长会都选择在期末或期中考试后,形成固定不变的会议模式:先由学校领导讲话,再由班主任公布成绩,然后再简单向家长介绍学生在校的简况,并向家长提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最后强调家长要与学校,老师配合等等。家长即使有某些意见或建议,会后去找老师也因为时间有限不能充分地与老师交流。不少家长对家长会是又盼又怕,盼的是有机会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怕的是因为孩子表现不好而会被老师指责。这样的开家长会只能加大教师与家长间的隔阂。不仅家长会如此,很多家校沟通形式,如家访、学校开放日等,实际上都是由校方掌握主动权,由学校或教师决定沟通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家长只能被通知来参加,而没有主动发言权,实际上,在沟通中要做到,教师了解家长的需求,注意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同样,家长也应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主动与教师沟通反映意见。除此之外,大多数家校沟通只是以一学期一到二次的家长会或电话联系为主,家访、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很少采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少,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全面,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缺乏针对性。由于对学生的问题平时没有及时沟通,因此当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教师才通知家长来解决,家长往往会严厉的斥责学生,甚至有些家长还会与教师发生冲突,埋怨教师没有及早提醒。所以单一的沟通形式会造成沟通的不及时,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
影响和谐家校关系构建的因素
(一)学校方面
1、学校对家校合作的认识和态度。如果学校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采取消极的态度,则家校合作就不可能收到实效。一旦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的态度,管理者们便成为家校合作的宣传者和组织者。他们能够对家校合作大力宣传、指导、支持和鼓励,从而使学校教职工对家校合作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寻求与家庭的合作。除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外,他们还能使学校保持开放状态,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支持和组织一些合作活动。此外,教师是家校合作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合作的具体策划人和组织者,也是具体合作活动的推行者、指导者、咨询者、家长的朋友、学生的导师。如果只有校领导认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而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则和谐家校关系将很难构建。
2、家校双方沟通渠道的选择。在提供家校间信息沟通渠道方面,学校应起主导作用。学校与家庭交流的方式可分为单向和双向信息交流方式。通过媒介(如成绩单、家长联系本等)来传递信息,属于单向信息交流。通过人际间的交流(如家访、校访、协助课内外教学活动等)属双向信息交流。学校如果只采用单向交流方式,则家校合作效果不佳,如果较重视双向交流方式,学校鼓励家长对学校发出的信息做出反馈,并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双方互动、双方获益,这样,家校合作的效果就更好。总之,学校应开通多种双向家校信息沟通的渠道,为家校合作提供信息基础。
3、学生的沟通作用。学生在家校之间所起的桥梁作用,也是影响双方合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若学生将学校概况、自身的学习状况、学校的管理状况以及学校所具备的家校沟通途径等情况如实告诉家长,家长就会了解学校及学生的在校情况,为家校合作奠定必要的信息基础。同理,若学生向学校说明自己的家庭经济、家庭教育的状况、文化背景、家庭的社会交际网络以及家庭中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这就为学校了解家庭、与家庭合作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所以,学生在构建和谐家校关系中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学生应该将家庭和学校的基本信息告知对方,这样才会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二)家庭方面
1、家长对教育责任分工的观念。家长已普遍认为与学校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家长的理念中也普遍存在着家庭与学校“责任分离”的思想。持这种观念的家长认为,孩子一旦入学, 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职责,家长只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在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方面,家长与教师是合作伙伴。他们自觉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业,补充和丰富孩子的各方面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配合学校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家校形成“互相依赖”的关系。显然,持“相互依赖”观念的家庭有利于家校合作。
2、家长的素质。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的个人特征对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产生直接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往往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且缺乏教育技能。他们通常对学校和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愿参与学校的活动,缺乏与教师的沟通,因而不利于家校间的合作。另外,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家长,在儿童教养方式上不同,一般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长,往往让孩子参加文化艺术学习、体育项目学习和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这些家长与其他教育水平较高的家长交流、讨论,这有利于掌握有关孩子学校教育的重要信息。家长利用这些信息能够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与教师更好地协作,从而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此外,家长的某些个人特征也影响与学校的合作。有研究表明,家长如果是亲切,善于接纳别人观点,有坚持性,和谐的个人能力的人,则有助于家长与教师建立融洽的关系,推进家校合作的开展。反之,如果家长的个人特征中消极特征过多,如冷漠、怀疑,或者人际交往能力太低,不善表达,没有主见等,都会影响合作。可见,家长的素质高低以各种显性和隐形的形式影响着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五
基于家校关系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性措施
(一)营造和谐环境,形成相互信任与理解的家校沟通状态
1.创建和谐的文化氛围
有关研究发现,家校双方在对孩子教育上存在着一定的分歧,相互推卸教育责任,缺乏对彼此的信任和理解。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和谐的文化氛围,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重要前提条件。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可以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进行。在社会方面,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对和谐家校关系进行广泛的宣传,从而使广大家长认识到,教育孩子是学校和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对于学校方面,要创造接纳与兼容的学校文化氛围。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教育需要,使家长们都能感受到学校对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重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具备良好的心态,将家长视为合作伙伴并给予
充分的信任,善于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2.营造公平、人性化的教育环境
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需要营造公平、人性化的教育环境。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应面向全体学生,绝不能只关注少数优秀学生的发展,而更要关注那些特殊群体的学生,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的“留守儿童”、家长从事特殊职业的学生给予必要的重视,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教师、家长的关爱,也使学生和家长感受到学校沟通的诚意,更加理解、信任教师和学校。一方面,学校应理解这些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帮助其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引导家长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积极鼓励子女的点滴进步,使子女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学校应联合社会力量,帮助特殊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为家长们参与家校合作提供可能,并在合作过程中平等相待,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二)树立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的观念,保证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
目前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和家庭必然走向以“学习为本”的合作模式,双方都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在和谐的家校关系下,家校合作不只是家庭和学校教育愿望的统一,也不只是双方教育方法的完善,而应该是双方共同努力服务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就要求家校的合作要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以孩子的健康发展为合作的基本依据,创造一个尽可能使孩子得到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但是,不少学校和家庭在教育观念上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学校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升学率;家长期望孩子将来能有个高学历和好职业,因而会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和道德情感,从而导致家校的合作跳不出“以升学为本”的怪圈,阻碍了家校合作教育功能的发挥。因此,不论对于家庭还是学校、教师,树立正确的家校合作观,并在这一正确观念指导下进行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学校与家庭的教育资源整合,使家校合作在促进孩子全面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三)建立健全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家校合作提供制度与经费保障
在美国,家校合作及其指导正常运行具有严密的法律保障。美国父母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的指导权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所以这些权力被认为是美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力,也是一项受法律保护的权力,学校的作用是代替父母实行这种权力。当家长和学校之间出现分歧时,法律的作用就显现出来,法院会去平衡这两种权力间的关系,以明确两者的责任。而在我国,虽然《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全国家长学校工作指导意见》以及一些全国或地方性教育政策法规中都规定了家长有权利和责任参与到学校教育中,但是这些法律法规更多的是宏观上的指导,缺乏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细则规定,也缺乏相应的评定标准及必要的考核制度。目前,家长和教师对家校关系的认识都不到位,而且缺乏专项资金经费,限制了家校合作的发展。因此,为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我们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政
策法规。在法律中应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合法性。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家长认识到,自身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对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认识到,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另外,在法律中应明确家长参与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组织架构、权利责任、经费保障等,并且要确保有效运作,从而促进家校沟通的顺利进行。
(四)改进内容和形式,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家校进行交流时内容和形式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导致了教师与家长信息沟通不畅、缺乏互动,从而影响家校教育合力的发挥。因此,应改进内容和形式,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1.建立多样化的家长会
我国的家长会由来已久,并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多年不变的内容和单向沟通的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需要。召开家长会的目的,是要促使家长与教师互相支持和理解,因此,对家长会的改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遵循平等原则,营造沟通氛围
家长会应该遵循“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教师在家长会上评价学生时,既要指出不足,更要肯定成绩和进步。这样容易达到彼此心理上的平等,形成融洽的沟通氛围。教师应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学生,使家长听后,感到学校教育的目的与家长的期望相一致,从而在心理上接纳学校教育,与教师一同教育学生。家长会前,教师可以采用邀请函的方式表明会议的主题,把家长会的内容告知家长,让他们有备而来;会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家长,让他们真正成为家长会的主角,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有机会倾听其他家长的教子经验与困惑,还可以对班级的教育工作提出意见与建议。
(2)变换会议主角,形式多样化
多样化的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家长”变为当“家长的朋友”,由以往一个人“唱独角戏”,变为教师、家长甚至和学生“同唱一台戏”,学生不再被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有些家长会可以让学生参加,甚至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开会时不再是老师站台上家长坐台下,而是相邻而坐。这样不仅让家长和学生对老师多了几分亲近感,也让这样三方间多了许多了解和尊重。除传统的家长会外,多样化的家长会还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①对话讨论式:就几个突出的问题进行教师与家长、学生的对话;②交流式:就教育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探索,或做个案分析,或开经验交流会;③专家报告式: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3)加强会后联系,进行必要的个别化沟通
家长会后一般都会有家长单独找老师了解情况,但往往由于时间有限而影响沟通效果。教师可以规定一个接待家长的时间,让家长了解得更多,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举行小型家长会,如:学生干部家长会(指导学生学习与工作两不误,进一步提高全面素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家长会(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心理素质)、进步趋势明显的学生家长会(鼓舞干劲、指导学习方法,要求注重能力培养)、纪律较差的学生家长会(注重对意志、情感、兴趣、性格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完善道德人格)等等多种形式的家长会。
2.进行规范化的家访
家访是一种传统而常用的家校联系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性,因为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家庭状况,可以将学校和家庭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做学生思想工作的合力;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尤其对解决个别学生的特殊问题有着独到的作用。要更新传统的家访,探索家访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除传统的上门家访外,还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短信、家校联系卡等多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家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在家访中教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主动性原则
为了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教师应遵循家访的主动性原则,主动去拜访家长,这样家长才会从内心感受到老师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而这正是老师得到家长配合的情感基础。而有效沟通的前提是尊重家长、善待家长,切忌一见面就告状,数落孩子乃至家长。与家长交流时一定要讲究一个“诚”字,只有诚心诚意,才能打动家长,使其愉快地与教师合作。
(2)全员性原则
尽管不同学生存在着素质差异,但由于学生年龄阅历、知识水平及心智成熟度所制约,对外界和自身的认识都较为肤浅,这就决定了每个学生身上的积极和消极因素都是并存的。因此,教师家访时应遵循全员性原则,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逐个加以引导。
(3)及时性原则
在家访时,教师要留心观察,掌握家访的最佳时机。教师在家访之前要有处理问题的初步设想,对自己该做什么、家长要做什么、双方如何配合都有所考虑,以便届时供家长参考,共同完善。只有做到把握时机,及时到访,才能保证家访的最佳效果。
(4)巩固性原则
家访结束后要及时对学生加以督导,这是家访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这样不仅能使孩子感到自己被重视,也能使家长肯定教师的责任心。只有抓好家访后的信息反馈工作,循序渐进,坚持不懈,才能巩固家访的效果。
3.设立并完善“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
(1)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学校针对学生家长开设的教育活动,旨在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家长掌握孩子的成长特点,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良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学校应该组织教师或专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家长介绍我国的教育现状和末来,讲授儿童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帮助家长把握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同时,还要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修养水平。对家长参与家长学校的学习,应该规范化、长期化,并有具体的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时间可由家长灵活掌握,而内容、形式也可以多样化,使家长能够和学校一起帮助孩子适应成长过程中的要求,使孩子在和谐的家校关系中得以健康成长。
(2)家长委员会
委员会是由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代表全体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支持和监督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学校联系广大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家长委员会的管理还没有形成制度。事实上,在一些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的学校,选举家委会代表、制定家委会章程、开展活动等,很大程度上还是由学校说了算,目前我国的家长委员会的作用还不大,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家长委员会所要履行的职责有:参与并监督学校的管理和有关决策;协调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呼吁社会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致力于为学校教育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收集家长对学校管理及教学等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并及时予以反馈;收集家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案例,进行交流等。同时,建立家长委员会时,还可以吸引一批高素质、阅历丰富的学生家长,可以为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有为子女教育投资能力的家长又可为学校的发展提供资金资源,家长中潜在的教育资源变成办学中的现实资源,也将极大地促进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
4.开拓各种联系渠道,开展丰富的活动
除了上述提到的各种联系渠道,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家长听课日等不同方式与家长沟通。
其一,建立“家校互联网”,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流。学校的规划设想,开展的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等均通过网络向家长开放,满足家长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和决策权。而
现在比较常用的实时聊天工具,如“QQ群”等,一个班级的教师、家长共同加入一个“QQ群”,即可以进行方便快捷的沟通,又能避免见面的拘谨而畅所欲言。
其二,设立家长接待日、学校开放日、家长听课日等,使家长能够直观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家长可以和教师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教育心得,和学校管理人员交换学校管理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在相互的交流中,商讨家校共育孩子和开展管理的好方法。
六
学习国外有益经验,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提供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来探索适合的家校合作的途径,构建符合我国需要的和谐家校关系。
1.美国的经验
自二战以来,美国开始自上而下地开展以家校合作为主题的教育改革。战后二十年是美国社会充满叛逆的时代,生长于这个时代的孩子都比以往更加具有独立性、思维活跃性以及创造性,但其对社会的信任感和顺从感却大大降低。面对社会贫穷和种族歧视,他们无能为力;但当其看到国家和政府同样无能为力的时候,他们就感到深深的失望,因此热衷于质疑和批判他们所不能接受社会现状。而复杂的家庭种类、不同的家庭结构,对美国的教育是一大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美国从国家、州到地方,由家长、教师和社会各界热心教育的人士组成了各层次、各规模的PTA,PTA是英文Parent-Teacher-Association的简称,即家长教师联合会。家长联合会的成员由家长、教师、学生以及热心于学校和社区事务的市民共同构成,整个体系形似金字塔。位于塔尖的是全国家长教师联合会,中间的是州家长教师联合会,构成塔基的是地方家长教师联合会。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联合会各有分工,但它们的宗旨却是一致的,即:(l)在学校、社区以及任何政府机构和其他组织做出影响儿童的决定前,对政府和学校的相关问题决策做出反应和认可,支持并为儿童代言;(2)帮助家长掌握养育和保护儿童的技能;(3)鼓励家长与公众参与美国公立学校的教育。经历了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PTA一直致力于促进学校与家庭、社区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教育力量。除了PTA的组织体系保障之外,美国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还从家庭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为家庭服务的活动计划。如“早期开端计划”(Head start),即为弱势群体儿童提供医疗、营养补助,并提供适当的活动以增强学前阅历,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相处。除此之外,还为家长提供职业咨询和培训、健康诊断和卫生保健等咨询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生活中的烦恼和焦躁,避免或减少其身体和情感问题发生的几率,从而给予学生更加安全和温馨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则促进了教师、学校管理人员与家长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为学校争取广大家长的有效参与创造了条件。美国的家长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方面同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家长们不仅重视家庭教育直接影响孩子,而且特别关注借助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在美国,家长作为志愿者主动参与学校事务已十分普遍,他们会通过各种渠道,自发地收集关于学校的各种信息,并以匿名的形式向学校提出自己的建议。实践证明,美国家长的积极参与学校教学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成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日本的经验
二战后,美国参与了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在美国盛行的PTA也被引进日本。它是由学生家长和教师及会员间互相学习、开展活动的社会教育团体,目的是为了加强校外生活指导、改善社区的教育环境。在日本,各个县市町村、每所中小学、每个班级几乎都可以感受到PTA的影响,PTA以社团法人的身份参与社会活动,在涉及学生利益的全国性教育改革及教育政策的制定中,都会积极主动地提出建议和意见,在推动日本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日本的PTA形式与美国相同,也呈金字塔形分布。最上层的,即PTA的中央机构是PTA全国协议会,成立于1952年10月,负责对全国各地的PTA活动进行指导和协调;发掘收集各地优秀的PTA活动实践案例,汇编成集向全国发放和推广;同时为优化儿童教育的环境与有关部门采取共同行动:日本PTA全国协议会曾向国会提出“请求禁止在学生上学的路上设置有害图书自动售货机”的请愿书,同时也对成人发出不买有害图书的呼吁。在PTA全国协议会之下,金字塔的中层是各地方的PTA机构,而金字塔的塔基由学校和班级PTA构成。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细胞,日本的PTA以班级为基本单位,由家长自荐或相互推举产生委员,与班主任共同组成班级PTA,再在各班级PTA委员中选举产生学校PTA。所有的家长和教师都是PTA的会员,每学期会员都要缴纳一笔数额不大的会费作为活动经费。日本的学校PTA分各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的职能有所不同:有的负责观察学生的生活环境,进而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和建议;有的给教师担任助手,对学生进行学业辅导;有的负责组织学生开展公益活动;有的组织学校的运动会;还有的负责监督学校设施设备的使用情况。各专业委员会对学校的教育工作提出建议,并担负起儿童在社区中活动的组织和监督管理工作。可以看出,日本PTA是教育改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是教育问题的积极应对者,是学校活动的支持者,是儿童成长环境的优化者,是家校关系的协调者。PTA对国家教育改革及儿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家长和社会参与学校教育以及儿童教育的社会化提供了一个组织平台。当然,“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美国和日本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与其社会的民主氛围、国民的意识与素养、社会各界的长期关注密切相关。而我国的教育氛围也在改革中日渐民主,国民愈发认识到教育和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国外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会有所帮助。
七、展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表明,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和家庭应精诚合作,凝心聚力,实现相互间功能互补、相互间教育力量的促进,最终形成教育合力,然而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双方以持之以恒的毅力不断探索与创新,传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结束语
家校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已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课题,其研究方兴未艾。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十分必要,笔者认为由于家长和学校对家校关系的认识不到位,对智育的单一重视,制度和经费保障的缺失,缺乏有效的互动沟通形式等原因,导致了目前家校关系构建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要解决以上问题,需通过借鉴国外有益经验、营造和谐环境、确立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观念、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改进内容和形式等对策和措施来实现。由于笔者的学术能力、时间、精力、调查样本范围等所限,在本文中还有不少有待补充、修改之处,这将为笔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结合工作继续学习和研究提供方向。今后,笔者将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够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经验和举措。
参考文献
期刊类
[1]金绍荣,王德清.“家长代言人”制度:家校沟通与合作的有效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6 [2]陈勇,贺军生.德育视野中的家校沟通和互动(下)——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J].煤炭高等教育,2006(2)
[3]林菁.关于家校合作之间若干问题转变的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
[4]顾永清,朱卫红.家校合作——社区教育的未来[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2)[5]陈峥,王建梁.家校合作的扭带——美国家长教师联合会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5)[6]李晓红.家校沟通的有效方法初探[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7]谭敦舫.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6)[8]彭茜,郭凯.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J].教育科学,2001(4)[9]刘翠兰.家校合作及其理论依据[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10)
[10]宋广文,何非.家校合作中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3)[11]刘衍玲,臧源,王磊,邓薇.论心理素质教育的家校合作[J].教育探索,2007(4)
[12]周月朗.近年来美国家校合作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4)[13]岳瑛.我国家校合作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3)
[14]南丁.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日本的PTA给我们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4)
[15]侯娟.谈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4)[16]李保和.更新观念,加强家校合作[J].甘肃教育,2002(12)
[17]徐明峡,吴建成.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
[18]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6(20)
[19]袁玉婷.新课程实施中的家校合作[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0]秦秀兰.“家校合作”的品德教育思维[J].基础教育参考,2005(10)[21]程水沐,李国喜.构建和谐家校沟通网络[J].湖北教育,2006(9)6 [22]杨俊.关于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6(9)[23]任学宾.家校合作与素质教育[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1)[24]严平.家校合作平等互动[J].江西教育,2005(11)
[25]申瑞芝.家校合作培养合格人才[J].北京教育,2002(6)[26]周显著.家校合作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教育,2004(7)
[27]丁伯正.试论家校合作[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3)
[28]杨敏,徐祖胜.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中的家长角色[J].广东教育,2007(11)[29]肖前玲,王德清.论家校沟通与合作的价值及其改善措施[J].教学与管理,2005(5)[30]赵忠心.中外家庭教育荟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1]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10月 [32]周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关系[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33]刘英.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广西社会科学,2001(6)
谢辞
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期间的刻苦努力和勤奋学习让我的大学生活过的丰富而充实,作为四年学习成果的最后总结,本次论文撰写工作的完成将为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文是在张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在写作过程中,始终得到张老师的指点和帮助。从论文选题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的多次写该和最终定稿,张老师给与的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富于创造性的建议,还有他对我论文修改的肯定及鼓励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张老师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其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高尚而又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使我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掌握了通用的研究方法。张老师不仅在我的求学生涯中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而且还教会了我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和生活哲学。衷心感谢张老师。张老师的教诲,学生终生难忘。时光荏苒,在即将告别研究生生活之际,感谢咸阳师范学院教科院各位领导和张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的帮助,感谢各位同学的关爱。对于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我惟有通过今后努力学习工作、快乐生活来回报。
第三篇:加强家校合作 构建和谐教育[范文模版]
加强家校合作 构建和谐教育
迁安职教中心邓永华
孩子是家长全部心血的倾注,家长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孩子的脚步,孩子是家长与学校连接的纽带,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教育,也就希望学校能及时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 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家庭的通力合作。加强家 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但事实上,当学校和老师倾注大量的心血、悉心教诲每一个学生时,有的家长却不积极配合,使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成了两股相反的力量,加大了学校对学生管理教育的难度,本人作为班主任,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一 家长教育孩子存在的问题
学校及班主任老师为了孩子的安全和健康,会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希望能共同教育孩子,然而,通过和家长的接触,前景令我很担忧。
1.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
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国家倡导一家只生一个孩子好。孩子在家可谓是掌上明珠,是小皇上,呼风唤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味的娇宠,导致管教困难,有个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不喜欢吃学校食堂的饭,每天靠零食充饥,一学期下来,仅吃饭就花了6000多元,家长无法控制,叫苦不迭,后悔晚矣!
2.过分偏袒孩子
学生之间发生纠纷是难免的,作为纠纷的双方一般都有过错,但家长往往会偏袒自己的孩子,指责对方的不足,追究对方的过错,甚至于会出手打对方,这无形之中助长了孩子的气焰,令教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3.推脱责任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过分溺爱孩子之后,家长发现孩子根本不听自己的话,以他们的力量根本无法驾驭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们把孩子推向学校,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闻不问,出现问题时也拒不见老师,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学校。
4.没有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很多作为都在效仿父母,好的家庭习惯,会约束孩子的行为,不良的习惯,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有的家长赌博成瘾、夜不归宿,孩子也效仿他星期天不回家,或者通宵网吧,或者寄宿外面。家长尽不到监护的义务,给孩子的安全带来隐患。
5.淡漠学习
无论家中有什么事,家长都会出面为孩子请假,婚丧嫁娶、会客见友,只要有“活动”都会让孩子回家。完全不把孩子的学习放在眼里,对于孩子的成绩好坏更是不闻不问。
6.与孩子缺少沟通
有的家长,当孩子有所进步时,要什么给什么;当孩子犯错时,会恶言相向,拳打脚踢。高中阶段的孩子,一般会在父母面前关闭自己的心房,父母需要和他们多谈心,多关心孩子,才可以打开孩子的心门,才能知道孩子的想法,所接触的家长中有一部分根本做不到这一点。
二 家校合作
正因为家长的配合不力,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使教育工作举步维艰,为了让孩子能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学校联合起来,为孩子的良好发展构筑平台。
1.构建尊重、合作的双向关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两个重要方面,离开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不依赖于学校教育的家庭单方面教育都对孩子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不利。家校合作是融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这两个方面的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那么如何建立并保持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
(1)教师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之后,会有一个深化合作、建立信任感与认同感的过程,这个情感的建立需要家长对教师提供服务的质量、作用等方面内容的深化认识,也包括教师自身信誉、实力的深化认识。(2)教师对家长的影响力问题。作为合作关系主体之一的教师,在彼此合作中应当有所影响,但如何将这种影响适用于合作对象,使家长在教师的影响之下形成长期的合作。这种影响力的产生,不仅仅是依赖于教师单方面的服务,也与家长的心理有密切的联系。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有很多,每种方式的目的都应该是形
成教师和家长平等、相互指导的氛围,从而形成双向的、尊重的、诚实的和丰富的交流。
2.把握好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途径
由于学校和教师在家校合作中起着主导作用,所以家校合作是否有成效,关键要看学校和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家校合作的方法很多,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成效。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最常用的方法,它为教师了解家长、家长了解学生和家长之间相互了解和学习提供了平台。家长会不同于家访,它是一个集体活动,因而组织协调工作很重要,必须合理选择时间,提前通知,使大多数家长能参加。家长会一般每学期举办1~2次,每次家长会都要精选主题,可以由学校领导或教师作主题报告,也可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也可以举行家长家教经验交流会或讨论会,使家长会真正发挥作用。
家访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家校合作方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如家庭人员构成、文化水平、学习环境等,了解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家访一定要事先确定目的,每次家访要事先与家长联系好,以免令家长措手不及。与家长会不同,家访有很强的针对性,它是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成功的家访可以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了解,推动家校合作的健康发展。电访是家访的延伸,它比家访更快捷,是家访的必要补充。家校合作还有很多方式,只有灵活地采用这些方
法,才能使家校合作真正地富有成效。
总之,家校合作是当今培养学生的有效办法,家庭和学校、家长和教师是家校合作的主体。学校和教师应在家校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只有由学校引领家庭,由教师指导家长,吸引更多的家长关心并参与学校教育工作,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第四篇:构建和谐关系(范文模版)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教学关系本质上是对教育情景中人——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界定。要求教师放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增加课堂教学的和谐氛围,促使教学活动轻松、愉快完成。
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为人师表,就要在思想品质、学识能力等方面给学生起表率作用,让学生信服。以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魅力感染、熏陶学生。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接纳现代教育新理念,学习专业知识,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使自己努力成为品质优秀、专业精通、言行一致的教育者。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形象,衣着整洁,谈吐文明,语言正确、规范、亲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你呈现给学生的是内外结合的美的享受时,师生距离就会拉近,师生关系岂能不融洽、和谐?正如卢梭说的“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要热爱自己的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近代教育家夏丏尊曾说过,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如同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我常常尽可能在每堂课前几分钟进教室,利用短短的几分钟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困惑等。以诚相见、推心置腹、促膝谈心,既体现了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尊重,也换来了学生对你自己的尊敬,教师要用爱心放飞希望。实施公平教育,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宽严有度,“鲜花”“青草”都需要阳光。
第五篇:教师访万家,构建和谐家校
教师访万家,构建和谐家校
新世纪中英文学校 吴春梅
本学期,我们学校组织开展了“教师访万家”的活动。在“教师访万家”的活动中,学校要求班主任会同科任老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家访。我们走家串户走进学生家庭,真正做到了全覆盖,全参与。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访万家活动,教师与家长零距离共处交流,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发现了坐在学校里看不到的学生真实的学情,收集到了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第一手建议。连日来,通过“课外访万家” 活动的开展,让我深深地认识到,家访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家访工作是教师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不能只走走过场,应深入特久地开展下去。其中,让我体会很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家长的热情
家访中,我们每到一个家庭,都能看见家长们一张张热情的笑脸,我们都能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与家长进行亲切的交流。在家访中,我们对学生的家庭具体在哪不熟悉,家长主动提出说我们老师到了附近就电话联系他们,然后来接我们。家长的热情感动着我们的心,让我们家访的更有信心了。
二、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
整个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家长不管文化程度高与低,家庭的经济条件如何,但是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家长,我深深地感动着。因为我知道,孩子每取得一点成绩,哪怕很微小,都是与家长无私的付出息息相关的。在被感动的同时,我顿觉得我们肩上的责任也很重大。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们的工作是辛苦的,也是平凡的。人生中可以追求的的东西很多,但每天能快乐地生活,我认为就是幸福的。学生特别是家长对你的理解、认可、肯定、支持,是最宝贵的,可以让我们满足、快乐。
三、更加了解了学生
与家长的亲密交谈中,得知有一部分家长为了生计,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老人大多溺爱孩子,隔代教育显得弊端多多,督促孩子的学习,操作起来更困难,这使我们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家长,就好象一个孩子没有办法选择父亲一样,我们只有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或方法来对待这些我们更需要关心的孩子。当然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也深入了解了孩子在家的一些不同的生活现状、学习环境等。得到了这些可靠的信息,使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更能耐心持久地用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地教育这些学生。通过这次家访,我还了解很多家长的担忧与期盼。有些家长由于忙于生计,很少能与我们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对于学校教育的现状,教育问题有疑惑,对于自己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马上就要升学的一些情况,此外还有学生生活补助的发放问题、学生厨房的伙食问题等等,我都能及时说明与解释,尽可能让家长理解,并有意识地把更多的关于学校发展及办学理念等方面的信息传达给学生家长,让他们对学校教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以促进学生的教育和学校的发展。
四、增进了师与生、家与校的感情
有很多情况是我们教师找不到具体位置时,家长亲自跑来迎接,有时还赶上下雨,家长更是送来雨具。夜晚有时家长还为我们引路、照明等,在家长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家访的心情格外高兴、兴致也高涨了。通过这次家访活动的开展,增进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感情,掌握了学生在家的生活及学习情况及时地了解家长的一些想法和愿望,学生的动态,为后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帮助。在家访结束时,有的家长要留下来吃饭,有的要赠送水果,尽管当时肌肠辘辘,是该吃饭的时候,我都坚持原则,婉言谢绝了,但是家长的热情十分感动。
虽然家访很累,但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让我感到了真正的快乐。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面掌握学生的动向,是必不可的,这就要求我们对家访这项工作经常化,持久化,无论学生在家还是在学校,我们都可以通过电
话、信件、视频等方式经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经常沟通,既增强了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和决心,又树立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和意识,确保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及个性化的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访万家”活动的开展,发现了很多在校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都与家庭教育方式或方法以及当地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良好的家访能解决很多问题,通过与家长结合对学生进行教育,能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取得一致的教育效果,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和谐发展,也能帮助教师改进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树立终身从教的信心和决心。总而言之,我们必须以十分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当然,学生的成长是全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结果。全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这个三位一体的网络教育体系,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