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学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内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
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
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企业),得了一种病(从众性行为),医生(市场机制)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约束,调控),传染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身体特好的熬过来了,熬不过的占大多数。
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很多企业没有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格却上马生产,市场对这种无证上岗“的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制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企业没有完备的生产手续也能生产,为从众性行为的发生开了方便之门。
四、领导素质比较低
一个企业的行为是由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的,领导者所作出的决定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通过对众多的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意识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参考标准。企业家往往无意于追究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企业家们的功利意识。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额的利润,从而又归结到从众性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来了。其次,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我们的许多企业领导者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许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为标榜。本来,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胜是很好的经营手法,但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偏低,不按牌理出牌变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规律,规则出牌。在企业发展的决策上是天马行空,百无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条件够不够。再次,领导者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这主要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没有受过什么专业化的教育,没有受过现代化管理的训练。基本上都是敢闯,敢拼再加运气而获得成功的。这种先天的不足常常导致很多企业家在获得一点成功之后不思进取,刚腹自用。当该行业前景较好时,企业家们的这些缺陷就会被掩盖,但当该行
业一出现行业危机,或者是较高的获利时期过去后,这种先天不足就要演变为灾难。
五、企业缺乏新机制
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没有好的发展办法,当然也就只有跟着别人走。看着哪利润高,就想一头扎进去。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著名企业是一直跟着别人发展起来的。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一个企业如果要想长久地保持稳定的发展,没有对自己的产品不断的创新,没有对自己体制的不断的创新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我们的很多企业并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创新机制,比如产品的更新换代、企业的投资方向等关系到企业生死的重大决策基本上都是由老总一个人说了算,没有一个专门的机制,没有专业的人员来进行科学的、合理、理性的分析、预测和可行性研究。没有研究必然就没有发言权,又正如上一点所说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员素质的低下,导致他们的决策几乎全部依据于报纸零星的新闻、无聊的电视剧的对话以及日常生活之中的一些比喻和经验。
第二篇: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在接触管理心理学这门课以前,一直没有这些方面有过了解,自从知道管理心理学是从管理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出发对一些管理领域人的心理过程进行剖析,就一直对这门课怀有很大的好奇心。从选修这门课一直到上完,尽管只有十周的课时,我却有了不少收获,不论是老师上课所讲的前景理论、行为动机理论与方法还是为我们补充的管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以人为中心”的特点,都让我渐渐了解了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和了解还是非常的少,但我仍旧获益匪浅。以下就是结合老师给我们在课上讲的东西总结出的自己的一些想法。
1.结合定义可以知道,管理心理学以组织中以人作为特定的研究对象,重点在于
对共同经营管理目标的人的系统的研究,以提高效率,在一定的成本控制条件
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爱好、兴趣及个性特征,只有尽可能地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
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我们的大学生活同样与这些理论密
切相关,管理心理学认为调动企业所在单位员工的积极性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
问题,作为管理者不能事必躬亲,而应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之各
尽其责,创造性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结合我们的大学生活,这些同样成立,作为班级团支书的我平时会有很多活动要组织,而
如何调动班级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要运用管理心理学所说的心理学一般规律,在活动前结合理论具体分析产生积极行为的一般心理过程,研究哪些因素最能
在同学心理上起到激励作用,如何保持和加强同学们的积极行为,通过这些方
面组织策划和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事实上,不仅学习了新的理论的知识,也对处理班级活动更加得心应手了。
2.老师曾在上课中为我们讲的红塔香烟的案例,让我认识到决策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
要问题。企事业的领导人能否采取正确的决策,这对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将
起着重大的作用。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某项正确决策之前,一定对本单位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处理;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几
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并在这些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只有这样,才能作出
正确的决策。而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思维过程,也就是人的高级认识过程。同
时,企事业的领导人在作出正确而又及时的决策时,还需要具备当机立断的意
志品质。否则,领导人优柔寡断,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这也是不能及时作出正确决策的。通过决策和态度的相关学习,我进一步认识
到了管理心理学是将心理学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实际管理,以解决管理中的具体
问题。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目标旨在建立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
生产的目的。这同样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
等这些方面,健康文明的人际关系能更好的帮助我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
朋友相处。大学活动丰富多彩,常常需要团队合作,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
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
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进一步增强团体凝聚力。
第三篇: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管理心理学,雷明老师讲的特别好理论结合实际,深入浅出使我体会颇深。
针对新入职员工的管理极其重要,通过讲解,粉碎及自我粉碎等方法来调整及工作分配,岗前培训尤其重要。
针对团队的性质分类作了讲解分析(热力热血),一个团队要高效率的合作,要了解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有的队员善于跟别人交往,有的却不是,在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关心性格较为沉默的队员的感受,性格开朗的员工则无需过于关注和担心。
对于较为沉默的员工,如果他取得很好的成果,要着重鼓励,如果他所做的工作失败了,要跟他分析出问题的具体地方,并且鼓励他下次注意,好好加油。对于性格开朗的成员,着重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同样也要鼓励。为了发挥团队的最强工作能力,领导管理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你是一个领导者团队组建运营都需要深思熟虑,对于团队一个领导者要把企业文化精神上的,制度上的等一系列的推广。
作为一个管理者沟通的这项技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雷明老师讲的非暴力沟通收获很大,在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是有着极大的提升,有效的沟通往往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更有利于工作上出现的问题。
第四篇: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模版)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姓名:韩雪松
学号2014141411047 学习了一个学期的管理心理学体会是很深的,对于过往的经历有更多的理解,对于未来也有了更多的准备。我之所以想学管理心理学是因为初中高中6年的班长培养了我对团体管理的兴趣,让我获得了很多经验,也积累了不少迷茫。现在我大三,带领一个30多个人的机器人研发比赛团队,我更渴望懂得如何让团队更和谐,合作效率更高。
一个团队要高效率的合作,首先要保持团队内部的和谐,团队的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彼此信任是共同努力的基础,团队成员之间关系很大程度上需要管理者调节。
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性格特点,有的队员善于跟别人交往,有的却不是,在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关心性格较为沉默的队员的感受,性格开朗的队员则无需过于关注和担心。
对于较为沉默的成员,如果他取得很好的成果,要着重鼓励,如果他所做的工作失败了,要跟他分析出问题的具体地方,并且鼓励他下次注意,好好加油。对于性格开朗的成员,着重分析问题的严重性,同样也要鼓励。另外,让更喜欢在一起合作的成员分在一个小组,形成一定的合作习惯和方式。
其次,为了发挥团队的最强工作能力,要了解每一个队员擅长的工作和对自身的期望值,如果某个队员曾经做过某个项目或者团队,有带队经验,则可以考虑作为小组组长的人选,如果队员对自身的期望值小于自身的价值,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认为可以赋予这种队员更高的职务和更难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会更珍惜这样的机会,更努力地完成工作。当某个队员对自己的期望值高于了自身的工作能力,这种队员要特别注意,放到过低的位置他会觉得自己没有的到重视,放到过高的位置可能导致项目出现问题,拖累进度。对于这种成员,比较好的处理办法是让他配合另外的比较强的队员,让他在更强的队员的带领下做更难得任务。
为了让队员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有激励,激励包括目标激励,期望激励和奖励激励。
目标激励可以包括成就激励,自我实现激励,或者前景激励。目标是一种刺激,合适的目标能诱发人的动机,进而促使达成目标。人的动机来源于需要,而需要的满足便是人活动的最大动力。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如何巧妙地将企业的目标与个人的需要统一起来。即目标的设置问题。管理者向员工描绘一个愿景,并能鼓动员工看到这个愿景对自己的价值,并热情主动地去实现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目标。对一个渴望自我实现成就感强的人来说,给他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将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信任是一种动力,一句:“我相信你能行!”就能让人热血沸腾。有时候人并不知道或者不相信自己深埋着的潜力,需要聪明的管理者去唤醒它。当你总是从员工那里期望最好时,无意中,你的言调、表情、态度都会传达出你对他们的这种期许,这是信任的激励。对有才能的人,信任地放给他一定的权利,会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在要求员工时,管理者的期望应略高于员工表现出来的能力,这样即使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员工的成就心理,又能使员工的感到上级的信任与认可,从而充分发挥潜能,还能避免按部就班消磨员工意志,又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所以管理者对员工的期许是一种关键的激励方法。以上各种激励方式最终都要通过奖励优秀来强化与肯定,否则激励就成了空头口号,难以达到激励的效果。有实验证明,人在无激励状态下,仅能发挥潜力的10%-30%,在物质奖励作用下,能发挥自身潜力的50%-80%,在适当的精神激励下,可发挥潜能的80%-100%。
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中,我对自我的也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课堂测试我发现我是一个粘液质为主,多血质为辅,虐待胆汁质的人,这也挺符合我的经历的,深思熟虑,敢于冒险,而且多次在关键时候救场。发现了自己的优点也看到缺点,有时候会过于激动,往往有项目有新的突破总是激动地睡不着觉,这样导致失眠是常有的事。对于此我还是要多多注意的
第五篇: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通过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让我对这门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那我就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吧!这门课程涉及到各个方面。我个人认为,无论在学习生活,生活工作之中都需要具备几点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在这些方面变得更加得心应手,而且,在管理工作的同时,也是种捷径,更能让自己的工作达到“时间少,效率高”的效果。
首先什么叫管理心理学呢?管理心理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以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是心理学知识在组织管理工作实践中应用的结果。是研究组织系统内,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人的行为的影响,以理解、预测和管理人类行为,提高组织绩效的一门科学。
学习管理心理学,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这些的第一想法就是:这说的不就是我吗。我觉得自己应该静下来好好想想,反省一下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加完善。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还有就是关于激励的内容。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激励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研究管理心理学,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掌握个体与群体的心理,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总结的GE核心领导要素E4(Energy活力、Energier激励、Edge敏锐、Execution执行)中就有激励一项。他曾说,管理人员应成为团队的成员和教练员,他们的工作是提供帮助,而不是控制他人,还应有能力去激励他人。激励和鼓动他人的能力、富有感染力的热情会使组织的能力发挥至极致。
激励主要有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等方式,在这我就不一一展开来说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只有两种管理者,懂得如何去激励员工的管理者和失败的管理者。“人性”以及管理理论都不应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
当然蒋老师还将了许多关于企业、管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我也就不过多叙说了。我觉得哪怕我们认真地掌握了其中的任意一点,这都会使我们受益无穷!